上市公司或有事项

2024-05-04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精选七篇)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 篇1

关键词: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纳税调整,建议

2007年4月, 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贷危机迅速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 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危机发生以来, 对各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 多家金融机构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 股市债市剧烈波动。伴随着油价大幅上涨, 通胀加剧, 信贷紧缩, 全球经济逐步进入衰退通道。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杠杆的资本运作以及风险价值为基础的资产管理模式使得金融危机不断升级蔓延。一旦资产账面价值在本期内下降, 它将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资产减记, 在利润表上则出现相同规模的账面亏损, 资产一夜消失, 变为泡沫。由此, 人们再次对会计所反映出的财务信息产生了怀疑, 人们不再相信财务报表所记录的企业价值, 人们将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归因于会计信息披露的不谨慎, 认为是会计人员人为地制造了不确定性的信息, 认为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价值, 对会计产生了信任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选择了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试图通过对财务会计中或有事项的研究, 从而可以真正“不偏不倚”或“适度稳健”地确认与披露财务会计中不确定性经济业务,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减少会计信息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1.或有事项的理论根据和形成原因

或有事项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叫或然性或随机性, 是指事物发生结果的多种可能性, 是指事前不知道所有可能后果, 或虽然知道事物的发展可能后果但不知道它们发生的概率。对不确定性的认识, 距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最初从赌博活动和掷骸子等具有不确定性的现象出发, 探讨其发生规律, 并因此产生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不确定性问题, 但是就会计学界而言, 其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依据归根结底来源于经济学和管理学。或有事项的形成原因有: (1) 或有事项形成的本质原因。或有事项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活动的复杂性, 事物的多样性。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每个人都无法准确的预测下一秒种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 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特征的本质体现, 而不是人们认识或者观念上的产物。 (2) 或有事项形成的客观原因。经济活动中或有事项的成因主要在于债权债务结算、经济活动履约过程中道德上信用风险的加大, 金融衍生工具使用所产生的金融风险的加大, 再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有形资产贬值加快、无形资产作用时间缩短的经济效益不确定性,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在企业竞争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同时并存的事实, 强烈地推动着企业超常规、跳跃式发展, 使得企业发展的走向和结果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关于或有事项的确认

在具体判断是否对或有事项加以确认时, 新准则第13号给出了具体的确认条件, 要求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它是指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是在企业当前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企业没有其他现实的选择, 只能履行该现时义务。

(2) 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它是指履行与或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时, 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超50%但尚未达到基本确定的程度。履行或有事项相关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 通常应当结合下列情况加以判断。

(3) 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它是指与或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计。

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的事项并不都是或有事项, 企业应当按照或有事项的定义和特征进行判断。例如, 对固定资产折旧虽然也涉及对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进行分析和判断, 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是, 对固定资产折旧是已经发生的损耗, 固定资产的原值是确定的, 其价值最终会转移到成本或费用中也是确定的, 该事项的结果是确定的, 因此,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属于或有事项。

3.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

(1) 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的核算及会计处理

诉讼是指当事人不能通过协商解决争议, 因而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 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程序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尚未裁决之前, 对于被告来说, 可能形成一项或有负债或者预计负债;对于原告来说, 则可能构成一项或有资产。仲裁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各方当事人依照事先约定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 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并由其对争议依法作出具有约束力裁决的一种活动。作为当事人一方, 仲裁的结果在仲裁决定公布以前是不确定的, 会构成一项潜在义务或现时义务, 或者潜在资产。

例:乙公司涉及一项诉讼, 2010年12月31日尚未收到判决, 本诉讼败诉的可能性为80%。据专业人士估计, 赔偿金额在8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本年度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 应将预计负债90000元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若乙公司同时预计这笔诉讼将得到一笔第三方赔偿, 金额为110万元:

确认入账的金额不能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2) 债务担保的核算及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提供债务担保常常会涉及诉讼, 这时可以分别以下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一是企业已被判决败诉的, 则应当按照法院判决的应承担的损失金额, 确认为预计负债。二是已判决败诉, 但企业正在上诉, 或者经上一级法院裁定暂缓执行, 或者由上一级法院发回重审等,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已有判决结果合理估计损失金额, 确认为预计负债。三是法院尚未判决的, 企业应当向其律师或法律顾问等咨询, 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以及败诉后可能发生的损失金额, 并取得有关书面意见。如果败诉的可能性大于胜诉的可能性, 并且损失金额能够合理估计的, 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将预计损失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该债务担保由于会计上没有确认为费用或者损失, 所以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

(3) 亏损合同的核算及会计处理

待执行合同

待执行合同是指合同各方尚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 或部分地履行了同等义务的合同。比如, 企业与其他企业签订的商品销售合同、劳务提供合同、让渡资产使用权合同、租赁合同等, 均属于待执行合同。待执行合同本身不属于或有事项准则规范的内容, 只有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 应当作为或有事项准则规范的或有事项。

亏损合同

亏损合同是指履行合同义务不可避免会发生的成本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 其分为两种情况处理: (1) 如果与该合同相关的义务不需支付任何补偿即可撤销, 通常不存在现时义务, 不应确认预计负债。 (2) 如果与该合同相关的义务不可撤销, 企业就存在了现时义务, 同时满足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和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通常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例:丙公司2010年1月采用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生产线, 租期3年, 产品获利。2010年12月由于原材料供应不上, 决定停产该产品。原经营租赁合同不可撤消, 还要持续1年, 生产线无法转租, 合同变为亏损合同, 按2008年应支付租金10万元确认为预计负债:

但应注意: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 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 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 通常不确认预计负债;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 亏损合同。

4.上市公司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纳税调整

《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了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的原则, 即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其中, 确定性原则是指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 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由于“或有损失”只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时进行估计的金额, 在确认“或有损失”时违背了税前扣除的“确定性”原则。因此, 对会计上确认的“或有损失”不得税前扣除。对于或有收益, 由于会计处理时在基本能够取得补偿时或很可能取得补偿时确认或有收益, 所以税法方面也应该在会计核算确认或有收益时作为应税收益处理。对于或有事项准则与税法在或有损失确认方面的差异, 当会计核算确定为或有损失时, 税法上则必须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由于或有损失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转回, 所以会计处理时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当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后, 则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或实际确实不能发生的金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 应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货币时间价值影响重大的, 应通过对相关未来现金流出进行折现后确定最佳估计数;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 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预计负债只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还没有实际发生, 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实际发生原则, 不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对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 (含产品安全保证) 亏损合同、重组业务等方面计提的预计负债, 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支出实际发生时才允许扣除。对预计负债所确认的各项损失是否允许税前扣除实务处理中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满足条件的, 应确认预计负债。但按税法规定, 有关的支出能在税前扣除的, 应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 其计税基础为0,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由此产生可抵减暂时性差异。

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预计负债, 是纳税人根据有关情况预计的、尚未实际发生、金额也是合理估计的, 这与税前扣除的真实发生原则和金额确定原则不符, 不得在税前扣除。纳税调整方法如下:企业本期计提的预计负债.不得扣除, 应当调增所得, 并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 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原本应当能够合理估计诉讼损失, 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实严重不符, 应当按照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由于预计负债不得在税前扣除, 并且已作纳税调整, 因此该项会计调整不会对以前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 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了预计负债, 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 直接计入或冲减当期营业外支出。前期已计提并调增应纳税所得的金额, 允许在本年度作纳税调减处理, 并相应转销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 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 确实无法合理预计诉讼损失, 因而未确认预计负债, 则在该项损失实际发生的当期, 直接计人当期营业外支出。实际发生的金额据实扣除, 不作纳税调整。对于可能获得的补偿, 会计准则要求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 按照“基本确定能够收到的金额”确认, 而税法要求在实际收到时确认所得。因此, 如果在计提预计负债的同时, 按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同时确认了一笔补偿的金额, 则当年实际计人成本费用的金额只是预计负债与补偿金额的差额, 只需对该笔差额作纳税调整, 前期调增的金额在实际支出时, 作纳税调减。企业发生的与应纳税所得额无关的担保支出, 无论是确认预计负债时, 还是实际支出时, 均不得扣除。即计提的预计负债, 应调增所得, 实际支出时, 不得作纳税调减处理。以上凡涉及后期调减应纳税所得额的预计负债, 均需进行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5.结论

本文对或有事项业务及其会计处理以及纳税调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分析结论如下:

(1) 或有事项会计属于不确定性会计的重要部分, 或有事项是企业的重要部分, 或有事项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或有事项对财务会计信息以及经营决策的影响重大。

(2) 预计负债是指因或有事项产生的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时间或金额不确定的现时义务。预计负债的确认应满足三个条件。

(3) 《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办法》规定了成本费用税前扣除的原则, 即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相关性原则、确定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其中, 确定性原则是指纳税人可扣除的费用不论何时支付, 其金额必须是确定的。由于“或有损失”只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时进行估计的金额, 在确认“或有损失”时违背了税前扣除的“确定性”原则。因此, 对会计上确认的“或有损失”不得税前扣除。对于或有收益, 由于会计处理时在基本能够取得补偿时或很可能取得补偿时确认或有收益, 所以税法方面也应该在会计核算确认或有收益时作为应税收益处理。对于或有事项准则与税法在或有损失确认方面的差异, 当会计核算确定为或有损失时, 税法上则必须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由于或有损失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转回, 所以会计处理时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处理;当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后, 则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或实际确实不能发生的金额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转回。

(4) 在对或有事项新准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针对会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我们应该不断的完善或有事项披露要求、认真学习和理解准则、加强或有事项的控制等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家瑗, 李凌秋.《企业所得税准则》简介与比较[J].财会月刊, 2008 (3)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8

[3]刘芳.关于新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确认与计量的理解[J].财政金融, 2008 (12)

[4]李爱荣.论或有事项的不确定性及其处理方法[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9 (8)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 篇2

1、从或有事项披露内容分析

或有事项披露内容中对外担保最普遍, 存在问题也最多。涉及到债务担保的上市公司数量多且涉及的金额大, 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发生越来越频繁, 同时绝大多数的担保额超过一亿, 其中某些企业的担保金额甚至超过公司净资产的50%, 越是业绩差的上市公司其年度里发生的担保额越多, 业绩差和担保金额巨大导致上市公司的一个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公司业绩, 许多上市公司因此而退市, 甚至倒闭。上市公司对于担保事项违规严重。大量上市公司互为担保, 形成错综复杂的担保圈, 用来规避证监会对其的监管;而在公司之间互保的过程中, 许多上市公司对选择互保对象并没有相关的标准, 担保金额随意性很大, 造成的风险不言而喻。同时, 或有事项披露内容不规范。存在上市公司披露的或有事项为非或有事项的情况, 有些上市公司将关联方担保错认为或有事项, 有些公司在或有事项中披露了应收账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坏账准备的信息, 这些都说明了现有的上市公司对于或有事项准则理解的不准确。

2、从或有事项披露形式分析

或有事项披露位置不规范。或有事项信息披露的存在位置有两种:一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事项单列一个项目进行披露;二是将或有事项信息散落于年报附注的其他部分披露。不少公司都在年报中披露了相关或有负债信息, 但披露位置比较零乱。之所以没有按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或有事项”中集中披露, 而分散披露, 可能是为了减轻集中披露的负面影响。将或有事项分散在年报的几个部分披露, 以减轻集中披露的影响, 从而隐瞒了企业的真实资产负债情况。

3、从或有事项披露的充分性分析

或有负债的披露不充分、不完整。大部分上市公司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不够规范, 存在重大遗漏。对担保、诉讼、仲裁的前因后果和具体内容的披露不够, 且严重滞后, 甚至部分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为借口, 对不利于公司的信息进行蓄意隐瞒。

4、从或有资产信息披露情况分析

或有事项相关的资产的确认标准不够明确, 致使很多公司把握不好是否可以确认为或有资产。而对于或有资产的披露, 准则的规定是比较严格的, 要求“很可能”的时候才进行披露。

三、或有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或有事项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或有事项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不确定性, 即这一事项是否实际给企业造成有利或不利影响的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它表现为一种因企业过去的行为而引起的一种潜在的债务或损失, 如果这种潜在的债务或损失一旦成为现实, 很可能造成企业一夜之间因巨额债务不能清偿或因巨额亏损而遭致破产。

2、或有事项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质量和财务状况

或有事项的另一个特征在于其发生的隐秘性和实际性对企业影响的滞后性, 如有的企业领导私自为其他单位提供借款担保而不被有关人员所察觉, 而或有损失在未来某一不确定事项一旦成为现实, 则必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 而届时为时已晚, 实际损失不可避免。或有事项的这一特征以及目前会计处理的不完善, 揭示的不适当, 一方面造成企业对现实财务状况的错误认识, 即无视企业或有负债的存在, 高估企业现时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有关方面对企业现时财务质量的评估, 对企业财务状况难以做出正确判断。

3、或有事项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确认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应遵循稳健性原则, 未来可能形成的或有资产在现时一般不予确认, 而对未来可能形成的或有负债, 依据会计准则规定应采用确认入账、注释披露等会计处理方式。因而, 或有事项的不同确认方法直接影响着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大小。

4、或有事项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或有事项如果成为现实, 往往引起未来现金流出或流入, 如应收票据贴现, 一旦出票人无力偿还, 则企业必将要用现金予以偿还, 因此应把或有事项作为预计现金流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对策

1、加强或有事项确认条件的准确性

由于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在实际计量和披露中存在前面提及到的若干问题, 故对预计负债确认标准建议改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第四条规定了或有事项的确认条件第一条:“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应该为“该义务是企业很可能承担的现时义务”;第三条“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应该为“该义务的金额能合理地估计”。对或有事项相关的资产确认的改进, 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或有事项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列为应计收入, 因为这样处理会把可能永不实现的收益入账。但是, 当收益的实现已经是基本确定的情况下, 列作应计收益是应当的”。有鉴于此, 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权利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企业可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该权利是企业能够行使的现时权利;行使该权利基本确定 (可能性大于95%但小于100%) 或肯定能使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本企业;该权利的金额能可靠地估计。

2、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做好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

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引起的债务诉讼案在或有事项中占较大的比重, 清理三角债既是一个宏观问题, 也是一个微观问题, 所以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 应加强资金管理, 特别是应收账款的管理, 切实履行偿债义务, 避免引起债务诉讼案件的发生。

3、加强担保事项的披露和管理

为解决担保引发的或有事项披露问题, 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对企业担保事项要严格加以管理, 确定担保上限。 (2) 加强对担保的社会审计, 而不是等担保引发了诉讼才予以关注, 甄别企业对担保事项是否有蓄意隐瞒的事实, 从而使企业对外担保能及时披露。企业要加强对或有事项的控制,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对各种可能产生或有损失的经济事项进行严格的事前控制, 抓住源头, 避免不利事项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或有事项应当按照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要求充分披露, 并在充分揭示的同时, 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对其滞后的影响风险进行估计。

4、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为保证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 一方面应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对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判断和表达, 应当基于客观立场、实事求是, 从主观上努力杜绝作假可能;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人员对或有事项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培训, 使他们能充分认识, 并正确理解或有事项。企业会计人员应该加强对准则的学习, 尤其是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的区别部分, 使之能够适应新的会计准则, 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5、加大审计力度

或有事项审计的思考 篇3

关键词:或有事项,确认与计量,审计风险,风险规避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及分类

很多人都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的年报中都出现了或有事项, 因为或有事项很多公司出现了各种问题, 轻者陷入发展的漩涡, 重者则破产清算, 或有事项既然会给公司带来如此大的影响, 那么或有事项如何来定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将或有事项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理解或有事项的定义, 会发现几个特征:

或有事项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情况;该情况的最后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该情况的最后结果有赖于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 表明未来发生的事项主要由外部相关主体控制, 企业不能控制其发生与否。

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分类:按发生的概率, “基本确定”发生的可能性大于95%小于100%;“很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小于或等于95%;“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小于或等于50%;“极小可能”指发生的可能性大于0小于或等于5%;可能性极小事项, 其发生概率大致在15%以下。

针对上述分类, 我们要分清怎样披露的问题。

1、只能确认和不能计量的或有事项, 只在表外披露;

2、既可确认又可计量, 但计属于预计事项, 表内和表外同时披露;

3、既可确认又可计量, 但是属于确定事项, 只在表内披露。

二、或有事项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 同时或有事项作为一项会计事项, 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国作为一个后来发展迅速的国家, 对会计领域的涉入还是相对较少, 有关或有事项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 专门化和系统化的资料很少, 导致或有事项处理的不规范、水平低, 这就是我国现在大部分企业对于或有事项仍然很困惑的重要原因, 或有事项中除了对应收票据还相对频繁的涉及以外, 其他或有事项更是知之甚少, 这样的状况下怎么可能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做出的年报所传递的信息更让投资者们如何相信呢。有些公司为了逃避投资者的目光, 有意隐瞒或有事项的发生, 往往采取各种手段蒙混过关。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的颁布, 我国的会计体系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以说是会计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会计的发展越来越规范, 相应的对或有事项也就有了相对明确的规范。

虽然会计规范了, 或有事项也得到了发展, 但是任何事务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或有事项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 这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总的来说存在几个问题:

1、预计负债的问题, 如因为为别的公司提供担保而发生的或有事项, 已经符合了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 但是有的公司就是利用或有事项现在发展还不是特别完善的状态, 蒙混过关, 或者确认预计负债, 但是金额和比例相对与正确的数值相差很大, 有很大的不恰当性,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会计信息失真。

2、或有事项的披露不充分或不恰当。很多公司对重大诉讼或仲裁等都选择不披露。如前几年的银广厦公司中有很多未决诉讼和仲裁, 对公司都很不利, 但是他们公司都没有披露, 违背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同时这也是后来出现重大问题的重要原因。

3、或有资产的披露。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对或有资产的披露符合稳健性要求, 符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 但个别公司对或有资产的披露是不适当的。

三、或有事项对审计的认识

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 明确了或有事项的定义、确认、计量以及披露, 这为会计中或有事项的处理做出了明确的方向, 同时也为审计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指导。

(一) 或有事项的审计风险

1、或有事项审计风险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向分离, 公司委托职业经理人来对公司进行管理, 这就出现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经营者要求增加报酬, 规避风险, 希望在稳定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但同时所有者希望经营者从股东的角度出发, 尽可能的为股东赚取更多的利润, 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面对这种矛盾, 职业经理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业绩, 会从各个方面粉饰公司的经营业绩, 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 方式更隐蔽, 灵活, 多样化, 这就从根本上为审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不少难道。

由于或有事项属于不确定事项, 因此很容易被管理当局操纵, 如果想增加利润, 对于未决诉讼或仲裁等重大事项不予披露, 减少减值准备的计提, 从而就达到了规避债务契约限制、逃避政策约束以及提高管理层业绩、增加报酬等目的。同理, 如果想减少利润, 少交税收等, 就可以增加对减值的计提, 增加预计负债等。

2、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关于或有事项

审计风险的根源在于审计的质量, 但审计的质量又同时受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认识决定的, 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方面,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尚处于发展阶段,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职业经验不足, 风险意识不强。在审计过程中, 我国注册会计师将更多精力投入了对具体账户和交易层次的详细审计, 而在风险导向审计所要求的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应对上和国际水准相差较远。我国审计人员往往缺乏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把握, 只关注微观上的会计处理是否在形式上违背了准则规定, 却没有顾及业务实质, 给了管理当局不披露或有事项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 行业发展不完善带来了制度建设上的缺陷, 从而给注册会计师本身提供了逃逸监管、规避审计责任的空间。如果将客观上注册会计师素质低下造成的审计失败归咎为审计“错误”的话, 主观上有目的地帮助管理当局掩饰行为则是审计上的“舞弊”。注册会计师“舞弊”的存在也印证了从业人员审计风险意识不够、素质低下。“错误”和“舞弊”二者合力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低下。

(二) 风险意识要加强。规避风险

对或有事项的报告披露的审计要求为:审计人员应对发生可能性大, 且金额重要的不确定性进行关注。当公司存在发生可能性很大, 且金额重要的不确定时, 审计人员应收集证据检查管理当局对不确定性的估计的披露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准则。如果审计人员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 认为管理当局对确定性的估计的披露符合公认会计准则, 审计人员应发表无保留意见 (加强调事项段) ;如果审计人员在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 认为管理当局对不确定性的估计的披露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 审计人员应根据其重要性水平, 发表“ (除……外) ”型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当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 审计人员应发表“ (除……外) ”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采用的处理方法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责任, 同时加大了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力度。修订前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决定因素是或有事项的性质:根据或有事项的重要性来决定审计报告类型;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更多地由注册会计师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的判断决定。有判断就需要承担责任, 注册会计师要“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 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四、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鉴于上述我国的审计状况, 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规避风险,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保证进行审计时有充足的时间和高素质的人员。

因为审计这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 因此要在保证充足时间的基础上配备高素质的人员才能保证审计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二) 详细了解企业存在的关联方关系。

既然要对企业进行审计, 就要透彻了解被审计单位, 而不能一味的听取被审计单位的一面之词, 注册会计师可通过以往年度的审计底稿、董事会决议、股东名册等信息深入分析, 找出隐藏的关联方, 注册会计师对相关行业的流通方式、利润率水平要有比较全面地了解, 通过对关联方深刻认识了解后, 透过表面正常现象挖掘本质问题。

(三) 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特征。

了解企业的目标及发展方向, 联系企业发生的业务, 综合分析企业想做什么, 要实现怎样的目的。同时企业的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注册会计师要从这些方面综合考虑。

总而言之, 面对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认识, 保护公司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规避风险, 尽量避免出现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会计或有事项解析 篇4

关键词:或有事项,预计负债,会计处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经济生活中对会计工作的前瞻性的要求不断提高, 因而或有事项对传统会计体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基于或有事项区别于已确定事项的特征, 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成为当今会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及特征

或有事项 (Contingencies) 又称不确定事项 (Uncertainties) , 它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现存状况其结果项通过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国际会计准则第10号《或有事项和资产负责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中亦明确指出或有事项是指这样一种状况或情况, 其最终结果是收益或亏损, 并且只有在一项或若干项不确定的事项发生或不发生时才能予以证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1975年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5号或有事项会计公告中对或有事项的定义是: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利得 (利得性质的或有事项) 或损失 (损失性质的或有事项) 的现存不确定性情况、状况或环境, 这种不确定将通过一项或多项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得到证实。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的定义为: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从或有事项的定义, 我们可以概括出或有事项有如下特征:

1、或有事项是由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

一种现存状况, 即是缘于过去原因而形成的客观存在。或有事项作为一种状况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

未来的交易或事项对目前的财务会计报告并无影响。或有事项是现存的状况, 是资产负债表日的一种客观存在并有足够的事实证明它的确实性。它是现存的而不是虚拟的, 只是其结果对企业产生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来确定。

2、该状况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表现为时间和金额上的不确定。

3、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来证实。

或有事项的结果在或有事项发生时是不确定的, 这种不确定性的消失, 需要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

4、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不能完全由被

核算的会计主体来控制, 例如债务担保, 企业是否因提供担保而承担连带责任, 并不能由企业自行控制。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对或有事项有决定性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来认识或有事项, 但企业仍不能完全控制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或有事项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

二、或有事项的分类

按或有事项性质分类

1、或有损失。

即或有事项的结果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会计主体。如税收争议时可能补交的税款, 其发生或者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者引起负债的增加。

2、或有收益。

即或有事项的结果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未决诉讼中的胜诉赔偿。或有收益的发生可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按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分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一份征求意见稿中把或有事项分为五类,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5号公告把或有事项划分为三类, 我国目前采用的划分方法是把或有事项的可能性划分为四个层次。

1、确定的事项。其发生概率为大于95%, 小于等于99%。

2、很可能事项。其发生概率为大于50%, 小于等于95%。

3、可能事项。其发生概率为大于5%, 小于等于50%。

4、极小可能事项。其发生概率为5%

三、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

在我国, 由于有关或有事项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且缺乏系统性, 这种理论上的滞后, 不但造成了或有事项会计政策的不明确、不完善, 同时也导致了或有会计事项实务处理的不规范和低水平。首先, 当前的会计政策中只对部分或有事项做出了规定, 而对大部分或有会计事项缺乏具体的政策。其次, 在目前的会计实务工作中, 对或有事项的处理, 大多数企业只局限于应收票据体现等个别问题上, 对除此之外的大多数或有会计事项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许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或有会计事项信息, 无法通过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如果在会计上充分反映或有事项, 尤其是或有负债或有损失, 则能增强企业的忧患意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防范短期行为, 由此可见, 加强企业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能力的前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加强企业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能力的前提是制定会计处理原则。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如下:

1、全面性原则。

任何一种或有事项的存在, 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因而在制定或有事项的会计政策时, 要力争在同质的基础上吸收尽可能多的或有事项, 规定其处理程序和方法。否则就会因政策限制对某些或有事项视而不见、束手无策。

2、重要性原则。

要求对重要程度不同的事项进行区别对待和处理, 或有事项的重要性可由或有事项的发生概率和金额大小来判定。

3、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已被大家所熟知。对或有事项的处理也不例外。在制定或有事项负债和或有损失的会计政策时要力求将它们纳入正式的会计核算系统, 尽可能通过设置专门的账户, 作成账证记录, 并在会计报表中正式反映。而对或有资产则要求采用非账务系统予以披露。总之, 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应持稳健态度, 以利于企业保存财务和实力。

4、配比性原则。

许多或有事项最终可能给企业增加的费用或造成的损失, 往往与或有会计事项形成时的相关收入不在同一会计期间, 如产品质量担保形成时, 企业已实现了收入, 但担保费用并不同时加以确认, 而是在以后的某期间发生。如果会计政策上不考虑这种差异, 各期损益的准确性就会大受影响。为此, 制定或有事项会计政策必须遵循配比性原则。

四、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1、对或有负债的处理方法。

(1) 确认为预计负债, 并在账户和报表中反映。当或有事项的相关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时, 企业应将该项或有负债确认为预计负债。A.该项义务为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B.该项义务的履行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概率大于5 0%, 小于等于95%。C.该项义务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如果所估计的“预计负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时, 则最佳估计数应按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 或按各种可能发生额及其发生的概率计算确定。我国《或有事项》准则要求企业就预计负债的三个方面作出披露, 包括: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各类预计负债的期初、期末余额和本期变动情况;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在对或有事项确认负债的同时, 应确认一项费用或支出, 在利润表中无需单列项目反映, 而是与其他费用或支出项目合并反映。比如企业因提供产品售后》接219页

究与开发费用归集在不同于资产和费用的特殊项目中, 如果未来收益可以合理地确定就将其相应支出转换为资产, 如果能够合理确定不会产生显著的未来收益就将其记入费用。

三、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采取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适合我国现有的国情。

由于自创无形资产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我国原无形资产准则对研究、开发两个阶段发生的研发费用, 要求计入当期损益。而新无形资产准则则不然, 新无形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要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同时, 要求“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甚至是“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 在取得后发生的支出”也应该计入当期损益, 除非这些支出发生时能够同时满足五个条件:“ (一)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质量保证所确认的费用, 在利润表中, 在“营业费用”科目下予以反映;又如企业因对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而确认负债时所确认的费用, 应在“营业外支出”科目项下予以反映。如果企业基本确定能获得补偿, 在利润表中反映或有事项确认的费用或支出时, 应将补偿进行抵减。

(2) 不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均在表外予以披露, 以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获得充分、详细的有关或有事项信息。对于已贴现尚且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 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 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 无论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均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 如果对此作用无法估计, 则应说明理由。

(3) 其他或有负债 (指除 (2) 中列举的内容以外) , 如由于污染环境而可能发生的治污费或可能支付的罚金, 在其发生的概率大于5%时予以披露, 小于等于5%, 不作任何处理。

2、对或有收益的会计处理。根据谨慎原则, 或有收益不确认入账反映, 因而只有披露和不作处理两种方式。

(1) 当或有收益发生的概率大于95%,

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二)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三)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 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 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五)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通俗讲,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 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分为两大部分:1.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账户) ;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 (计入“无形资产”账户) ,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 (首先在研究开发支出中归集, 期末结转“管理费用”账户) 。

【例题】某企业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专利技术, 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共发生材料费4000万元、人工工资1000万元, 以及其他费用3000万元, 总计8000万元, 其中,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为5000万元, 期末, 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会计处理如下:

借:研发支出

——费用化支出3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50 000 000小于等于99%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 预计发生的财务影响, 但对于符合披露条件的, 披露后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 企业可以不予披露。

(2) 对于或有收益发生概率在95%以下的, 我国会计准则要求不予以披露, 这与美国会计准则有所不同, 美国会计准则规定发生概率在5%-95%之间的或有事项, 可以披露, 发生概率在5%以下的不予披露。

贷:原材料40 000 000

应付职工薪酬10 000 000

银行存款30 000 000

期末:

借:管理费用30 000 000

无形资产50 000 000

贷:研发支出

——费用化支出30 000 000

——资本化支出50 000 000

期末, 企业应及时就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过程中归集的研发费用予以披露:当期进行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 并说明其中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及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金额。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财政部会计司

编写组.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

版社, 2006.2。

【作者简介】

张俊, 女, 济宁市财政局经费会计, 会

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会计准则

及其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2]、葛家澎.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马武鑫.《浅谈或有事项的概念和确认》.上海会计.2006 (2) ;

或有事项披露问题的探讨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可以说目前从普遍意义上讲, 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在或有事项上相关信息的处理、披露上是不明确、不完整甚至有些采取回避的态度。据对有关企业的年报分析, 我们认为在或有事项的披露中有四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 或有事项的披露分散在年报的几个部分, 没有按要求在会计报表附注的或有事项一栏集中披露。

第二, 大部分企业没有披露或有负债可能对公司产生的财务和经营上的影响, 把判断的, 任务, 留给了信息使用者。

第三, 普遍没有对或有负债进行处理、确认。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 如果很有可能发生支付义务, 且金额可以计量的话, 应该在“预计负债”科目下确认、进行账务处理并披露。虽然有些项目已满足确认的条件, 但没有公司在报表上确认或有负债。

第四, 有些公司甚至隐藏或有事项的披露, 以逃避投资者的目光。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准确、完整地披露或有事项, 一方面应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对从业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审计对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签证作用, 由注册会计师审计核实, 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签证作用。

二、或有事项的披露

(一) 表内披露

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 (即预计负债) , 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做相应披露;与所确认负债有关的费用或支出应在扣除确认的补偿金额后, 在利润表中反映。即在资产负债表中, 对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应与其他负债项目区分开来, 以“预计负债”项目单独列示, 单独反映。在对或有事项确认负债的同时, 应确认一项支出或费用, 这项支出或费用在利润表中不单列项目反映, 而是根据该支出或费用的性质, 与利润表其他支出和费用项目 (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 合并反映。如果企业基本确定能获得的补偿, 企业在利润表中反映因或有事项确认的支出或费用时, 应将这些补偿预先抵减, 同时, 单独确认一项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中相关项目中反映。

(二) 表外披露

表外披露即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表外披露有三种情况:

1、预计负债的披露。

对于已在表内披露的预计负债, 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性质, 形成的原因及金额。

2、或有负债的披露

或有负债无论作为潜在义务, 还是现时义务, 均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 因而在报表项目中不予反映, 即不进行表内确认和披露。但是, 如果或有负债符合某些条件, 则应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如下内容: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包括;以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 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其他或有负债 (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

或有事项除了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外, 还应对“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 与其他负债项目区别开来, 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 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于所确认负债有关的费用或支出, 应在扣除确认的补偿金额后, 在利润表中反映。

3、或有资产的披露

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 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形成的原因;如果能够预计其生产的财务影响, 还应当作相应披露。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未决诉讼, 仲裁的情况下, 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如果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则企业无需披露这些信息, 但应披露未决诉讼, 仲裁的形成原因。

三、或有事项的披露中应注意的特殊问题

(一) 或有事项与确定事项的转化需要一定时间, 而此段时间又恰好跨越两个会计期间

由于在前一会计期间截止日企业管理当局往往无法对此种事项的结果做出保证和施加影响, 因此需要做出一种主观判断, 而这种判断的恰当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对或有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 也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可考虑聘请专业人士在对企业情况、市场状况和其他外部环境调查研究之后做出判断, 或根据企业的历史记录、同行业情况以及相关单位的自信、经营情况做出较合理的判断。

(二) 当或有事项满足确认为负债的条件时可确认为负债, 由此相应确认的费用或损失则不应作为企业税前扣除项目

因为这种费用和损失至资产负债表日并未真正发生, 只是企业做出的一种专业判断, 因或有事项而产生的费用和损失应该实际发生时作为税前扣除项目 (必要时还须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批) 。

(三)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一般总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 而所确认和披露的或有事项则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或有事项

该事项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可能已产生最终结果, 已转化为确定事项, 在此情况下, 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来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或有事项进行处理, 按事后已知的结果进行调整, 按确定的结果来确认资产或负债。或有事项会计属于不确定性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应加强对国际会计难则最新发展动态的研究,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 在兼顾我国会计环境的基础上, 完善包括或有事项在内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规范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王建军、丽新:《对或有事项会计准则的几点认识》, 《黑龙江财会》, 2002年第2期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篇6

关键词:或有事项,会计,涵义

或有事项会计属于不确定性会计的重要部分, 或有事项是企业的重要部分, 因此有必要对或有事项相关政策的研究, 以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关于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实物操作能力, 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

1或有事项的涵义及特征

1.1或有事项的涵义

或有事项, 是指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其结果须通过不完全由企业控制的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按其预计结果可分为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

1.2或有事项的特征

1.2.1或有事项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 是资产负债表日的一种客观存在。

1.2.2或有事项具有不确定性, 表现为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或金额上的不确定性。

1.2.3或有事项的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证实。

1.2.4证实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性不能完全由企业控制。

2或有事项的概率的判断、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或有事项的确认标准, 与一般负债的确认标准并无不同, 但在理解确认标准时, 把握“很可能”概念 (发生的概率超过50%) 的确认含义很重要。我国准则将可能性划分为4个档次:

当概率为0时, 说明没有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为100%时, 说明确定会发生。

3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的确认或计量研究

3.1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的确认

或有事项确认为资产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一是相关义务已确认为负债, 二是从他方或第三方补偿基本确定。对于补偿的金额, 只能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 作为资产单独确认, 在确认资产的同时, 相应地确认一项收益。

3.2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的计量

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的计量主要是指按什么金额入帐会计报表上反映。或有资产和或有收益的预期补偿额的确定, 不能超过相关义务已确认为负债的金额;

4或有事项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对于或有事项除了按规定予以确认外, 还应当分别不同情况在表内和表外进行披露:

或有事项的披露中应注意的特殊问题:a.或有事项与确定事项的转化需要一定时间, 而此段时间恰好跨越两个会计期间。b.或有事项满足确认为负债的条件时可确认负债, 由此相应确认的费用或损失则不应作为企业税前扣除项目。c.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与资产负债表日之间一般总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而所确认和披露的或有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的或有事项。

5如何处理或有事项的信息披露与保护商业秘密的关系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 篇7

(一) 或有事项的涵义与类型

或有事项涉及到经济业务中的六大会计要素, 由于资产、负债是其他要素的基础, 所以或有事项的研究主要从企业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进行。企业或有负债是必须由将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确认和证实它的存在, 或以往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当下义务。或有资产也必须借助将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和确认。

总的来说, 或有事项界定标准是:它是一种带有不确定性特点的状况, 或有事项是由以往的业务或事项通过影响或有事项的相关因素, 并借助将来的事实证实的结果。

或有事项类型汇总如下表:

(二) 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主要区别

1. 或有事项的证实时间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证实时间不同

或有事项是发生在企业年度期末后编制财务报告且财务报告没有提供之前的一段时期内, 还没有得到确认和证实的事项, 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则是在企业年度期末后编制财务报告且财务报告没有提供之前的一段时期内, 已经被确认和证实的事项。

2. 或有事项金额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最终确定的金额不同

通常, 或有事项的金额是估算或预计的发生金额。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金额是企业真正发生的金额。

3. 或有事项金额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账务处理调整处理不同

许多或有事项在财务报告提供前必须执行相应的除企业会计报表项目之外的业务处理, 而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不仅需要进行相应账务处理, 也要对企业会计报表项目进行调整。

4. 或有事项金额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在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披露要求不同

或有事项一般需要在企业会计报表中进行充分披露, 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需要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披露, 但其非调整事项必须在会计报表中披露。

二、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联系

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关于调整事项的定义, 所谓调整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的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 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的事项 (见《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以前已经存在的调整事项, 将会在会计期末后得到确认和证实。比如, 企业坏账损失发生在会计期末后, 在没有得到最终确认时, 只是有存在发生的可能, 因此我们把它作为或有事项。而在企业期末业务处理后到企业财务报表提供之前的时期内获得证实后, 此事项转变成既定事实, 要对相关业务的变化作出变动和处理。也就是说, 调整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得到证实之前, 是或有事项;或有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报出以前得到证实, 就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三、或有事项对企业发展及会计处理的影响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业务风险带动了企业会计业务处理不确定性的增多。或有事项的不断扩展, 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财务信息, 也更多地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或有事项对企业经营管理及会计处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或有事项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不确定性是或有事项的本质属性, 其内涵的风险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它可能会导致企业的一种潜在债务或损失, 如果这种潜在一旦转变为现实, 很可能造成企业短期内不能及时偿还债务, 出现资金链断裂, 导致企业经营受挫, 管理失控, 进而致使企业破产、重组。

(二) 或有事项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或有事项的隐蔽性和滞后性会影响到企业会计业务处理及相关信息的及时更新, 一方面会造成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误解甚至是误判, 即低估了企业负债, 高估企业资产;另一方面也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完整发表, 使得外界无法正确判断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因此, 或有事项不仅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质量, 也直接左右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当前和未来财务状况的识别与研判。

(三) 或有事项左右企业经营成果的确认

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框架范围内, 企业会计对以后可能形成的或有资产在本期是不能确认为资产的, 对于以后可能形成的损失则可能性的大小确认是否入账, 并进行及时披露。所以, 很多企业借助对或有事项的业务处理不当处理粉饰企业财务成果, 是形成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 或有事项操纵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

或有事项如果最终被确认, 将会产生企业的现金流出或流入, 例如, 甲公司帮助与其关联的乙企业进行债务担保, 假如乙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 则甲公司将此项担保事项确认为或有事项, 债务到期时乙企业无力支付, 这时甲企业就必将运用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抵债, 导致甲企业现金流出。介于或有事项发生的隐秘性和潜在性, 企业将可能会利用或有事项操纵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

四、或有事项对企业业务处理影响例解

[例]红星公司与大海公司订立买卖合同, 合同规定红星公司应在2013年8月向大海公司提供A产品2000件。但红星公司违约发货并影响大海公司正常的经营。2013年9月, 红星公司被告上法庭, 大海公司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6000000元。2013年12月31法院没有最终判决, 红星公司对该诉讼事项确认预计负债4000000元。2014年2月12日, 人民法院判决红星公司应赔偿大海公司6000000元, 红星公司就向大海公司支付赔偿款6000000元。本案例中, 人民法院的最终判决证实了红星公司和大海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分别存在现实赔偿义务和获赔权利, 因此两公司都应进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调整。

(一) 红星公司的账务处理

1. 支付赔偿款

该笔会计分录应作为2013年的会计事项处理。因为按照规定, 当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涉及现金收支, 均不能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和现金流量表各项目数字。

2. 需调整的分录

3. 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 (2013年末的预计负债所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予转回)

4. 应交所得税调整

5.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6. 盈余公积调减

(二) 大海公司的账务处理

1. 收到赔款

如上所述:大海公司在收到款项时候, 不能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项目和现金流量表各项目数字, 因此, 该笔分录应作为2014年的会计事项进行处理

2. 应调整的分录

3. 应交所得税调整

4.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5. 因净利润增加, 补提盈余公积

五、结束语

一直以来, 或有事项金额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都是会计不同阶段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转型与提升, 涉及到或有事项的财务内容不断扩展。而当前我国有关或有事项的理论与实务的研究起步较晚, 或有事项金额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披露的不规范、水平低。基于此, 我们梳理出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异同, 并对或有事项金额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具体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深入分析, 借助一个典型的例题进行比对, 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总之, 或有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普遍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事项, 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事项, 理论界与实务界应给予持续的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谭玉林.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所得税处理[J].财会月刊, 2008 (4)

[2]王学军.谈几类特殊的或有事项[J].财会月刊, 2007 (25)

[3]李艳霞.或有事项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通讯, 2009 (9)

上一篇:3d肠道准备下一篇:《礼记·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