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保护

2024-05-05

城市环境保护(精选十篇)

城市环境保护 篇1

一、生态城市规划方案

关于城市的生态规划主要考虑两方面, 一是自然环境方面的生态城市规划, 二是城市文化方面的生态规划。下面从这两点进行着重的讲解。

(一) 关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城市规划

考虑自然环境方面的生态城市规划主要从规划的基本原则, 规划的内容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1. 关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关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 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化的项目中, 必须着重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并且把园林绿地的规划建设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另外, 在进行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中, 不仅要重视环境与生态系统平衡方面的问题, 也要重视自然环境与城市自身的相互融合。最后, 还要重视城市的规划布局合理以及发展核心科学, 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则问题。

2. 关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关于自然环境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可持续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以及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调控。可持续生态空间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题第各要素与土地结构单元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地利用生态分区及其结构和功能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而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调控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运用生态控制论原理对城市系统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行为进行辨识和评价从而不断的增强系统的活力。

(二) 与城市文化有关的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态规划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既要保护原有文化资源, 又要体现时代特色, 做到在协调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求协调, 不断创作出有地方特色、时代特征, 有整体美感的城市建筑群。

二、城市环境保护方案探讨

对城市进行环境保护主要从大气污染的整治与水环境污染整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大气污染整治方面的内容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口号是:向污染宣战。从这个空号来看, 就说明我国的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必须从国家到地方到人们都充分的重视, 大家共同来维护我们的家园, 所以向污染宣战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而是我们要实实在在的通过努力来解决我国的污染问题。

而大气污染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气污染主要是采用落后燃烧方式, 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这就要求再道路街头绿化设计中, 注重植物的多层次配置, 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 分隔竖向的空间, 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城市绿化是城市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与美化环境的重要因素。

(二) 水环境污染整治方面的内容

我国的可用水资源和世界平均人均用量相比, 远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也与我们的人口多有关, 另外我国水环境污染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改善河道水质, 使其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河水中的溶解氧、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从而削减河水的污染物。另外, 人工浮岛作为水体净化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工作

生态城市建设是涉及国家与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需要城市的所有人员共同努力, 采取行政、法制、经济等各方面综合措施来实现。具体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 把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计划和长远法制规划。同时一定要重视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面的工作, 在各种大型的开发项目上必须要做好环境影响综合评价。2)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 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并做好考核工作, 做到真正落实。3) 通过制定与生态城市建设有关的政策, 法律法规来依法保护生态城市建设, 并在不断的工作中, 进行细化和完善各种鱼生态城市建设有关的法律政策。4)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人员整体素质, 确保各项制度能够顺利执行。5) 对于那些有利于生态建设的项目, 国家和政府要做好扶持工作, 给予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 多方筹措资金, 逐年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6) 加强人才的培养, 做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引导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

四、总结

在对自然、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我们的城市只能以生态建设规划和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为重点来进行规划和建设, 针对各城市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规划方向和环境保护措施, 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谨而慎之, 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片面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注重生态城市规划, 设计更加合理的方案, 并有效地注重城市环境保护问题, 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及时解决, 才能让城市规划更合理, 环境更加的优美, 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车丽荣, 李德泽.浅析环境保护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徐欣, 李佳.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3]王福娥, 冯娟.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4]陈静.浅谈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0.

[5]汪亮, 黄万金.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城市环境保护 篇2

【发布文号】穗文〔2006〕9号 【发布日期】2006-02-20 【生效日期】2006-02-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合考评方案(试行)

(穗文〔2006〕9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合考评方案(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二月二十日

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合考评方案(试行)

为统筹协调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以下简称“三创”)和“城市管理年”工作,推动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三创”和“城市管理年”工作,建立健全规范、严谨、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巩固、发展“三创”和“城市管理年”工作成果,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力争使我市早日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二、考评的对象、内容和标准

“三创”工作综合考评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的框架为基础,综合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考评内容、指标和标准,并结合我市“三创”工作实际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的总体工作要求,共设18个考评项目、73项考评内容(见附件一)。

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考评分为综合考评和专项考评。

(一)综合考评。综合考评主要以区为考评对象。其中,白云、花都、番禺、萝岗和南沙等5个区的考评范围为建制街道辖区,不含建制镇,其余各区整体纳入考评。从化市和增城市除专项考评所涉及的部分工作外,暂不列入“三创”工作综合考评对象和范围,两市可参照广州市的考评办法和标准自行组织实施。综合考核以实际工作中操作性强、容易出现反复的具体工作项目为重点,共包括13个考评项目、40项考评内容。根据工作周期特点,综合考评分别按月度、进行(见附件二)。

(二)专项考评。专项考评除部分项目涉及区、县级市之外,主要以市直有关职能部门为考核对象。专项考核以专业性较强、涉及面较广、考评方法复杂的项目为重点,共包括10个考评项目、36项考评内容。根据工作周期特点,专项考核分别按季度、进行(见附件三)。

已经纳入本方案考评的项目,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不再另行组织考评,“三创”各项工作的推进仍由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

市成立“三创”工作综合考评领导小组(见穗文〔2005〕39号),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市“三创”工作综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考评实施细则、组织考评工作、协调解决考评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和通报考评结果、督促落实对薄弱项目的整改。办公室工作人员从市文明办(市创建办)、市创模办、市爱卫办(市创卫办)、市城管办抽调人员组成,集中办公。考评时,考评组成员分别从市建委、市市政园林局、市环保局、市市容环卫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支队、市出租屋管理办公室等单位抽调,同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聘请若干名有专业知识的退休人员和社会人士参与考评工作。

四、考评方式

(一)随机抽检,突出重点。综合考评由考评组在考评范围内随机抽样,着重考核重点地区、难点项目和工作薄弱环节。专项考评由考评组随机抽样,进行实施考察,着重考核薄弱环节。

(二)实地考察,暗检为主。考评主要采取实地考察方式,坚持明检与暗检相结合、以暗检为主,注重动态考核。市城管办每月暗检的结果作为考评参考依据。部分项目的考评,根据情况可采取听取汇报、材料审核或问卷调查等办法。

(三)公平公正,结果公开。各考评小组严格按照“三创”工作综合考评实施细则进行考评。考评小组提出的考评结论及相关文字、图像、视频资料等依据,一并交由市“三创”工作综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审核后予以公布。其中,月度、季度考评结果向市有关领导和考评对象通报,并以适当形式通过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和市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考评结果向市有关领导及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等有关部门和考评对象通报,并以适当形式通过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和市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布。

(四)检查监督,落实整改。对于考评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各相关区、县级市及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应立即制定措施予以整改。整改措施报市“三创”工作综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由市“三创”工作综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办。对于整改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区、县级市和有关责任部门、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工作绩效考核与奖励

“三创”工作综合考评结果与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挂钩,纳入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市人事局、市纪委(监察局)共同研究制定。对于“三创”工作中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群众反映好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奖励。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开始实施。实施细则由市“三创”工作综合考评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并印发。

城市环境保护 篇3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环境日益恶劣,原本可以改善环境的园林植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当代城市园林植物生长的状态,从而分析其树势衰弱原因之一是由于土壤环境问题,针对此,本文阐述了一种新的土壤改良措施———“土壤平衡法”,用以改良园林土壤,改善植物根系环境,以此来解决部分园林植物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园林;改善土壤;密度棒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62

在现代化城镇建设进程中楼宇越建越高、密度越来越大,道路越建越宽,铺装路面材质越来越高级、耐压度越来越强,人口稠密交通拥挤,工业化程度高速发展,钢筋混凝土越来越多,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1]、温室效应逐年加剧。

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地下水位下降,国内多座城市出现地表下沉,海水倒灌。城镇居民除了每天都要忍受到大型机械的工作噪音,还要防止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的入侵,PM2.5指标被关注,甚至“霾”都已经成为了天气预报里面的常用语。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节节攀升。

1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园林绿化是唯一的有生命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它是绿色植物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载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降噪、除尘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它是城镇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决定着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它决定着市民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面对城市环境的变化,我们更应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作用。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规定》说明时的重要讲话中诠释了山、水、林、田、人的关系。他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他说:“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园林植物的种植,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减弱扬沙扬尘提高空气质量;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氧气,净化空气;而且植物根系在土壤内伸展,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降低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并能缓解暴雨给城市排水带来的压力。

城市园林树木能够遮挡紫外线,避免阳光直射地面,可以有效减低地表温度3℃~4℃,从而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进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因此国家将植树绿化定位基本国策,制定了城镇绿化率和绿化覆盖率的标准。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不断植树造林。我们国家树更多了,山更青了,地更绿了。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为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

2城市园林土壤存在的问题

但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部分的绿地被硬覆盖替代,而由于铺装工艺的限制,硬覆盖下土壤出现一系列问题。

2.1土壤理化性质改变

硬覆盖下土壤,经过夯实,土壤密度骤然加大、孔隙度锐减,土壤含水量减少,失去了土壤气体与大气的交换通道,从而导致了二氧化碳大量积累,土壤的酸碱度发生变化,致使植物根系无法生存利用,直接威胁了绿化植物生长与发育。

2.2土壤环境变差

近年来,由于城市缺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城市园林土壤含水量减小,土壤盐分增加,各种弱寄生病虫害频繁发生。风雨天气大树倒伏,落叶树深秋不落叶、早春不发芽,生长季节叶片早期黄化、早春生理干旱现象随处可见。如夏文胜[2]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3改善园林土壤环境的措施

面对我国城镇园林绿化植物日益衰弱问题,老一辈园林工作者早就意识到土壤环境对园林树木生长的影响,并开始探索和实践对古树名木的复壮技术[3],钻孔技术[4],并应用了加强肥水管理、复壮沟和复壮井的技术实践[5]。

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是吉林省森茂绿化生态技术发展公司研发的“土壤平衡法快速改善恢复植物根系生理功能”(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03127175.8)。

這项技术是针对古树名木的复壮问题的前提下开发出来的,但它同样适用于城市园林土壤的改良。是在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土壤学、微生物学基础指导下研发,并经过多年实践,已趋于完善的一整套技术。它具有快捷,省工,省力,低成本,一工多效,简便易行,效果可靠、有效期长的特点。也是一项低影响(低冲击模式)[6]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成功实践。

此项技术的几项基本环节是,定位,打孔,放置密度棒,灌水,扣盖,日常管理。

3.1定位

在对象周围选择打孔的最佳位置,树木在生长势衰弱后根系生长特点是由离心生长转为向心生长,所以有活性的根系不会离根茎很远。树木衰弱程度越高活性根离根茎越近,一般在1.5米以内三年后可向远处延长一米,一次打孔数量在四个为宜。

3.2打孔

孔径在12厘米,孔深为1.5米(可垂直),在需要的情况下可倾斜45度。孔径不易过大和过小。

3.3放置密度棒

密度棒是有机的,其分解后应能补充树木的营养,但密度棒必须具备的特性是能够快速大量吸水,吸水量应在四倍以上,吸水后能够迅速膨胀,一般要在五倍以上,分解的速度越慢越好。密度棒在加工过程中适当脱热,避免分解过程发生烧根,密度棒可吸水并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良好的生根基质且不能炭化。密度棒使用量可在已知的空洞容积与吸水后的膨胀比计算得出。

3.4灌水加伴生菌

空洞放置密度棒后要在半小时内两次向添加了密度棒的孔洞内灌满清水,密度棒充分吸水膨胀。由于土壤环境的恶劣,土壤的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小,土壤气体交换不畅,导致好氧细菌减少,厌氧菌增加,土壤微生物减少,因此,在加水的同时,拌入同种植物根系的伴生菌,以增加土壤微生物含量。

3.5加盖

在路面打的复壮孔完成其他环节后要加盖:一是保障行人安全;二是保障孔洞发挥作用的寿命。其盖材质不限只要求作用,其盖应有多小孔,其小孔的直径不应大于1厘米。可开启便于添加密度棒。在干旱季节可向孔洞内灌水。特殊情况可在灌水时加入适量肥料。但在打孔灌水1月内切不可施肥。

3.6检测

在进入生长季节60天后开盖检查,检测密度棒变小,根系生长明显。

2015年4月3日习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同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相比,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因为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缺林少绿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然要强化绿化意识,加强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

如果把可持续发展比作一个圈或者一个链条,那么绿化这一段就出现了不足和断裂。这是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而普遍出現的新问题。园林工作者要遵从总书记的指示“绿化祖国,改善生态,人人有责”的态度,与时俱进身体力行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山,肖洁生,郑雨苹.论城市热岛效应[J].福建,1996,11(2):1-5.

[2]夏文胜,董立坤,刘超,蒋太平.武汉市行道樟树黄化的原因分析[J].园林科技,2009,(4):1-3.

[3]张广增,史伟,李守备.城市行道树养护中的土壤生态问题[J].现代园林,2006,(7).

[4]侯晓丽,丁蕴铮,王焕新,关香元,张广增.土壤钻孔通气法对行道树生长的改善[J].中国城市林业,2005,3(5):48-50.

[5]王晓英,王玉山,陶娟,张志玲,郭善基,杨波.古树保护、维持及复壮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2):77-79.

[6]胡传伟,高雪孙冰,陈勇.园林景观低冲击开发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园艺文摘,2014,(7):101-102.

城市环境保护 篇4

作为河南省会, 郑州的城市发展迅速, 城市的环境也跟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也成为郑州高温天气频发的主要原因,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大量地面硬化, 尤其是许多人行道下面的土层也硬化了, 造成了气温极高。站在郑州的一些干道上, 感觉脚下像一个“蒸笼”, 地面经太阳照射后, 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然而由于地面硬化, 使热量无法向地表以下传递使得地面温度升高, 加剧了城市的高温天气。郑州人口密度大, 车辆较多, 这也是地面硬化、人行道下面的土层硬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长期的压实作用, 使地下土层不断压实, 这样大大阻碍了热量的传递, 使得地面表层温度升高。

(2) 城市绿化面积减少, 大量高大树木被砍伐, 新树木遮阴效果不明显, 日光直接照射地面, 没有任何缓冲。由于郑州老城区的发展, 使大量树木被砍伐, 取而代之的是柏油路、建筑物等等。原来, 日光照射的时候, 经树木吸收后又照射到地面, 大大减少了日光照射的能量。而如今, 树木被砍伐, 使得日光直射, 造成地面温度升高, 人们也能直接感觉到日光直射的那种焦热的感觉。城市绿化在改变局部气候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高大树木不仅可以减少太阳照射的能量, 阻挡太阳光线为人们遮阴, 还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使温室气体减少, 从而预防温室效应, 使气温降低。

(3) 空调排放和高层建筑加大了城市的温室效应。为了应对高温天气, 空调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 而如今空调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然而空调的增多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也成为了城市高温天气的一个主要原因。空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外持续不断的散热, 使夏季高温越来越高, 并加重温室效应, 另外空调工作的过程中, 会产生一种氟利昂气体, 这种气体可以破坏大气臭氧层, 使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等直接照射到地面, 对地面生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危害, 同时也会使地面温度升高。除此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层建筑也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符号。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然而高层建筑对于城市高温天气的形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高层建筑堵住通风口, 使空气中空气流通较慢, 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城市内部得不到疏散, 从而使城市的气温逐渐升高, 造成高温天气。

(4)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助长了郑州的高温。郑州人口密集, 车辆较多, 以及郑州的建筑结构等因素是郑州热岛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市区温度较高, 不仅因为吸收热量较多,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产生较多的热量而无法散失, 使郑州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强, 气温不断升高。

郑州市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外, 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玻璃幕墙反射光线至地面, 使地面温度升高;车辆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 加剧温室效应等等。然而, 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止呢?

(1) 充分考虑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避免城市高温的发生。在今后的郑州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过程中, 应将城市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内。保证高层建筑远离主导风向, 便于城市空气流通和热量散失, 从而避免高温天气的发生。合理规划城市主要干道走向, 以及高层建筑的分布, 使之形成一条条通畅的人工风道, 便于与郊区形成良好的对流。此外, 规划部门还应把这些人工风道与城市水系、绿化带相结合, 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2) 认真布局城市绿化系统, 既美化城市, 又改善环境。如今郑州市经济发展大都以建筑为先, 之后布局绿化, 这样使得绿化面积较小, 而适宜的绿化面积对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增加绿化面积,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减少城市温室气体, 从而降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温升高。因此,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应使绿化面积与建筑面积以一定的比例布置, 不仅可以美化环境, 而且可以防止夏季高温。

(3) 重视城市湿地, 改变局部气候。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 它对于调节气候, 改善空气质量,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都有重要作用, 郑州市郑东新区的湿地公园环境优美, 对缓解郑东新区高温天气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4) 建立完善的高温预警制度。高温预警一直以来未受到社会各界重视,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温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个角色。因此, 应该像地震、海啸、台风等一些自然灾害一样建立完善的预警制度。郑州市目前的高温预警制度还不够完善, 应该像其他自然灾害一样形成规范, 针对高温带来的灾害, 面对高温预警, 需要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行动起来为高温预警建立完善的配套制度, 只有这样, 高温预警才能起到应有作用。

(5) 倡议大家共同行动起来, 从身边小事做起, 改善城市环境, 预防高温天气。高温天气的预防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保护绿色植物, 增加绿化面积, 减少温室气体;少开私家车, 多乘坐公交车, 不仅可缓解交通压力, 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的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少开空调, 减少散热。有关部门也应该行动起来, 为预防高温天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 篇5

浅谈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 要: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其供水,环保,绿化,游乐等生态功能,已逐渐被应用到生态城市建设中,传统的用混凝土等硬化覆盖河岸的城市河流整治方法,已 逐步被各国普遍否定,而建设生态河堤成为国际大趋势,城市河流整治应以保护,修复生态 环境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滨水环境为目的。关键词:城市河流,环境保护,河道整治,生态系统

1城市河流的作用与意义

河流是城市景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维护河流生态平衡,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加强河流生态维护,对城市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从生态学角度对城市河流进行整治,以及河流在城市中的生态价值,河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城市建设中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意义。城市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自然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多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河流治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维护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性。城市河流治理与维持河流健康将对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河流赋予城市神韵,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依托,优美的河流景观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内涵。城市环境建设离不开河流与水面,是城市景观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水赋于城市生命与活力,是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城市河流首先是城市的生命之源,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与热岛效应。使城市物种具有多样性,景观变得生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实现城、水一体的人文设计理念。在河流被城市广泛使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享受的同时,生态环境倍受考验,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城市河流的整治与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发展建设有着特殊的作用与意义。

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融入城市市民的整个生活环境中。在城市生态规划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城市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促使人类向往自然环境,以人水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河流的关系。要结合城市景

课程论文

观规划,以水造景,把水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景观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和富有情趣的滨水环境。3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及整治

河流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正在受到建设者与居住者的关注,就我国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

河流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还承担着排涝、防洪之重任。首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开发都喜欢依山傍水。河道周围的土地开发与利,严重的损坏河床与河道。由于国民综合素质还不是很高,在城市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污水涌入河道,对河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其次,大量的人工河道修建,破坏河流湿地生物生存空间,随着河道的降低,河床到河岸的延伸空间缩短,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阻断了水系与土系之间的联系,高筑的防洪大堤,石砌的护岸,破坏了河流的自然规律,影响了水生态环境的同时生物种群受到影响。最后,大量的人工河,造成河道蓄洪能力减弱,使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从而出现一下雨就涝的现象。

3.2加强对城市河流的整治

城市化建设实现人文理念,对城市河流整治也要以人为本,对河流规划突破传统思路,引进先进的生态的环境设计理念,开展城市河流整治工作,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先,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中,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河流原有的自然特性与生物的多样性。自然河流对洪水具有一定的调节做用,在自然水流的长期作用下,所形成的曲流,浅滩等,能有效的缓解下游的洪水压力。在对城市河流整治的过程中,保持河流的曲折蜿蜒以及河流的多种形态,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保持了河流的原生态。其次,在对城市防洪的设计中,要把堵与疏相结合,蓄与泄并重的理念。增设河流过水断面,是现代防洪的新概念。现代化城市建设必须尊重河流自然演变规律,保留原有的河流,洼地,湖泊等。最后,河流护堤的整治,应按保持自然的国际治理准则,建设生态活堤,是今后城市河堤整治的发展趋势。把保护生物生存环境与创造生物生存环境做为首要任务,在考虑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河堤生态效果,把河堤整治与水系,土系,生物链相结合,建造适合生物生长的,具有自然形态的河堤。

课程论文

4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由于城市化建设对河流水域的污染,污染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大面积的开挖,使得地面沉降,土地沙化,生物栖息地缩小,严重的损害了生物的多样性,由水资源引发的社会问题已严重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城市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4.1施实行政干预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对水污染的防治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直以社会道德教育进行城市河流生态保护。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明文规定所有工业排放必须达标排放,否则就实行关停,整顿措施。从而增强了企业与各地方政府的责任心与紧迫感,推动了环境整治的脚步。

4.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实行国家补贴,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的原则,实行多渠道积资政策,执行排水许可与排污收费政策。同时也可将污水处理进行市场化,根据污水处理需要,按标准收取污水处理费,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提供公平竟争的平台,实行全新的治理污水理念,减少城市河道的排污量。

4.3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市政工程实行管网雨污分流,减少污水排放量,把分离出的高浓度污水在污水厂进行处理。实现高效,节能,减少河道环境污染。加快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与建设,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进行工艺改造。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人口急增,加大城市的供水量与污水排放量,然而城市污水处理建设相对滞后。据不完全统计,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占总污水排放的40%,在大城市已达到70%。加大城市污水投入建设,既清洁了城市又保护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

4.4加强河道清理工作,消除河道内部污染源。河道内部污源多是产生在河道比较缓慢的区域,在水流平缓的河段一般都会累积污泥。污泥的有机物含量高,当水体的CODMN含量达到15毫克每升时,就是最差水质的标准。当气温变化,温度升高时,底泥上翻融入水体是造成城市河流黑臭的主要原因。因此,定期对河道进行清理工作,是清除河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4.5加强截污排污工作,禁止河道养殖。河道的污染源除了工业排放外,还有利用河道进行养殖的养殖废水,居民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可以通过市政工程设计,把生活废水直接送入污水处理站,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对上游养殖基地进行政干预,禁止在城市上游进行放鸭,养鱼行为,把污染降息到最低,课程论文

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4.6 控制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从根本上消除河流污染。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表明,要发挥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是减轻河流污染的根本措施。城市河流的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 城市河流不应是接纳工业、生活污水的纳污之地。城市河流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那就意味着城市河流生态功能的消失,城市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因此,城市与河流要和谐相处。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好水污染治理,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5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改造治理已经不容忽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如果我们把绿地比作城市之肺,那么城市河流则是城市的血管,而河水则是城市的血液。在对城市河流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应从全新的视角,全面地加以探索和研究,不应还停留在传统的河流治理上,过度追求防洪、排涝、排污等基本功能,而应着重考虑以自然和生态为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均贯彻“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及“人水合一”的理念,以城市河流生态的可持续性和维持城市河流健康生命来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保护好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城市建建设工程,保护好河流水环境就是保护城市,同时也是保护我们自已。加强城市化建设,必须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课程论文

【参考文献】

[1] 曹梅英,王建华.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J].山西水利,2008,(1)

[2] 刘树坤,刘树坤访日报告:河流整治与生态修复(五)[J].河海水利,2009,(5)

[3] 朱向宏,刘兴仕,王宗亮,等.水生态环境保护实践[J].节水灌溉,2010,(1).

[4] 沈清基.对城市河流的生态学认识[J].上海城市规划,2008,(2)

[5] 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 2010,(11)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篇6

关键词:生态园林 城市环境 主要功能 类型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1、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

(1)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

(3)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2、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1)调节小气候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的作用。

(2)具有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

①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②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

③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

④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

3、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3.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

3.2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科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环境;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夏天槭樹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槭树叶片转红,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4、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生态园林建设类型有以下两种。

4.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一方面,在美学原则的应用上,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在意与形的统一上,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

4.2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参考文献:

[1] 袁兴中.刘红.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 上海环境科学, 1995,(02)

[2] 刘 伟.刘晓彬.胡学聪 城市规划与环境经济的关系[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2,(01)

[3] 秦和镜.制订县级生态市战略与规划的探讨[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2,(03)

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 篇7

1 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 化学互感作用等) 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 种群间相互协调, 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 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 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 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 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 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 这一严峻的现实, 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 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 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 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 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

a.依靠科学的配置, 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 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b.充分利用绿色植物,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 调节小气候, 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衰减噪声, 调节生态平衡;

c.美化景观, 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 提高游览观赏价值, 提高社会公益效益, 提高保健休养功能, 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2 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讲, 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2.1 调节小气候

L.J.Batten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米至100米高度空间内的气候, 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 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 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 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 比裸露地面低6~7℃, 比柏油路面低8~20.5℃, 而在冬季, 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裸露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 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 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 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 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 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 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 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 则可减低风速, 发挥防风作用。

2.2 改善环境质量

2.2.1 吸收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 维持碳氧平衡

有关资料表明, 每公顷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 CO2, 生产600kg O2, 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 CO2, 生产750kg O2, 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 每公顷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 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 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 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 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 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 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2.2 吸收有毒有害气体

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 主要有SO2、NOx、Cl2、HF、NH3、Hg、Pb等, 在一定浓度下, 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 浓度有明显降低, 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 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2.2.3 吸滞粉尘

植物, 特别是树木, 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 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2.2.4 杀菌作用

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 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 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 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 在百货商店每平方米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 林荫道为58万个, 公园内为1000个, 而林区只有55个, 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2.2.5 衰减噪声

植物, 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 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 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 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 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 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2.3 美化景观, 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 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 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 使建筑“锦上添花”, 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3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3.1 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 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 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 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 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 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 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 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 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 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 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

3.2 遵从“生态位”原则, 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 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 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 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 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以利种间互相补充, 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 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 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 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 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 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 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 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 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 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环境;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 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 既可避免种间竞争, 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 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夏天槭树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 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槭树叶片转红, 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3.3 遵从“互惠共生”原理, 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 彼此相互依存, 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 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 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 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 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 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 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 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

3.4 保持“物种多样性”, 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 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 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 在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 少造或不造纯林。

4 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 也就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近年来, 国内外都出现了对以下几种生态园林建设类型的探索:

4.1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 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

4.1.1 美学原则的应用。

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 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 富有季相色彩, 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上海外滩南京路—九江路以市花白玉兰花为主调, 林下种红杜鹃, 红装素裹, 相映成趣;北京东路—南京路, 用草花、绿篱、草皮组成形似“浪花”和“如意”的大图案, 色彩醒目;四平路两侧由广玉兰、银杏、美人蕉组成有节奏变化的绿带;上海九亭绿化示范园中, 规划了由广玉兰、红叶李、银杏、红运玉兰和茅白杜鹃, 八角金盘组成的绿带, 形成“步移景换”的流动画面。

4.1.2 意与形的统一。

强调意与形的统一, 情与景的交融, 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 寄托感情。如利用优美的树枝, 苍劲的古松, 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 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 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 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引起秋的联想, 白花象征宁静柔和, 黄花朴素, 红花欢快热烈等。

4.2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例如宝钢: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环保型生态园林建设的典范, 他们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 以提高绿化生态目标和绿化效益质量为目的, 根据宝钢的生产情况和环境的污染情况选择配置了360多个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或吸附粉尘能力较大的植物, 绿地总面积达414.55万平方米, 其中草坪130万平方米, 绿地覆盖率28.52%, 人均绿地面积达129.54平方米, 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山石化:在卫生防护林带建设中, 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按生态学原理进行配置, 其结构合理, 效益明显。如SO2、NO2通过林带, 在生活区的浓度递减60%, 乙烯、飘尘及铅递减100%, 风速平均递减43%~62%;增加空气负离子;含菌量降低;改良了土壤, 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招引来鸟类达94种之多。

4.3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 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 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 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例如:枇杷树、丁香+桃树+八仙花—八角金盘, 林沿种枸骨—葱兰;银杏、广玉兰+香樟、桂花、胡颓子—薰衣草;含笑+蜡梅+丁香+桂花—结香+栀子—玫瑰、月季。其中, 枇杷安神明目, 丁香止咳平喘, 广玉兰散湿风寒, 许多香花树种如含笑、桂花、广玉花、栀子等, 均能挥发出具有强杀菌能力的芳香油类, 银杏叶含有氢氰酸, 故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

4.4 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 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上海植物园的进化区, 闸北公园内的生态园, 规划为市花区、海棠区、进化区、名花区、珍濒区、藤蔓区、水生区等, 可使游人在观赏植物的同时学习到有关植物学的不少知识;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园内普遍建立科普知识型生态园。

4.5 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 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 并与环境协调, 既满足市场的需要, 又增加社会效益。

4.6 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 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 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 引起共鸣和联想。

不同的植物材料, 运用其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布局则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和环境气氛, 如常绿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种植在一起, 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高低不同的棕榈与凤尾丝兰组合在一起, 则给人以热带风光的感受;开阔的疏林草地, 给人以开朗舒适、自由的感觉;高大的水杉、广玉兰则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银杏则往往把人们带回对历史的回忆之中。因此, 了解和掌握植物的不同特性, 是搞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鲁迅公园 (虹口公园) 较好地应用了植物进行意境创造, 如围绕鲁迅先生陵墓、雕像广种常绿花木, 借喻先生精神永存;在纪念馆四周广植桃、李、梅, 象征先生“桃李满天下”和平易近人的品格;地被植物大量种植既能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 暗示先生早年学医, 以医学救国的爱国思想。黄道婆纪念馆的绿化环境设计上, 则利用与纺织有关的桑、竹、棉、麻等有江南农家特色的植物进行配置, 以突出这位中国古代科技名人和杰出的中华民族妇女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曲仲湘.植物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2]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 1992.

[3]江铭.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C].生态园林论文续集, 1993:95-99.

[4]汤章其, 邵茂才.宝钢的环境优化[M].上海:百家出版社, 1992.

[5]程绪珂.生态园林研究和实施报告[C].生态园林论文续集, 1993:6-19.

浅谈城市环境保护治理 篇8

城市是特定意义的生态系统,是人类与环境在这一特定空间地域的有机结合和对立统一。人类只有按着城市的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办事,人类与环境才能够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保持生态平衡。否则,二者就会发生矛盾的冲突,导致环境问题。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各种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与其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扩展。过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城市很多居住环境的不良反应,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

1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中国城市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且长期以来延续的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这带来了污染物的高排放,使得城市赖以存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激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升级,都给原本越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垃圾围城、机动车污染、扬尘污染、油污染、废热废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等建设能力尤显不足。下面主要从环境要素和污染物的形态角度,介绍城市环境污染的有关问题[1]。

1.1 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a)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b)汽车尾气;c)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d)家庭中能源的消耗;e)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1.2 水域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种类有:有机有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污染物;病源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等。中国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1.3 固体废物污染

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1.4 噪声污染

中国多数城市的噪声处于中等污染程度。

1.5 土壤污染

土壤的污染源包括烂施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2 中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作为城市的居民不能够因为需要享受当前的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各种生活,而忘却了给子孙后代带来幸福的绿色天地。中国党和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全国各地在20多年的城市发展以来,各大城市规划都将城市中污染严重的工业污染源,搬出城市的中心,集中分配到城市的郊区,并在郊区建设不少污水、污气、废品废料处理厂等等,并严格控制有污染的厂房所排出的各种污染物。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

2.1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2.1.1 工业合理布局

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1.2 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

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2.1.3 绿化造林

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2.2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污水处理主要分为生活污水的治理和工业污水治理。生活污水主要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工业污水主要的污染物则比较复杂。分为很多种,不同的工业污染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根据各个城市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城市规划应该采用下列措施进行:a)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并把不能在用的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在倒入排水管道;b)划分区域用水,对于城市的每个重点区域都建设废水处理厂,利用各种自然净化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采用新的科技和方法将水净化,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中[2]。

2.3 噪声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2.4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2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中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3 结语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对城市污染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与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3]。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城市污染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已经渗进城市,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身心,根据城市规划中的一些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保护,规划,治理

参考文献

[1]李莹,白墨,杨开忠.居民为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5):6-8.

[2]纳什.大自然的权力[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城市发展Vs环境保护 篇9

雾霾不仅直接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而且给社会整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但很久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环境是免费的资源,如今,这种观念已经到了改变的时候。

破坏环境会给全体国民带来恶果,而这种恶果正在显现。以北京为例,2013年是北京正式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一年。按照新国标,北京市2013年全年优良天(一级优和二级良)加起来共有176天,占到全年的48.2%,尚不足总天数的一半。但是重度污染天以上的累计有58天,占到15.9%,平均每6到7天就有一次重污染天,发生频率比较高。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其环境保护 篇10

1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生态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现状主要为水体污染严重和河道淤积、生态环境失衡,由于我国多数地区处于丘陵地带,这些地区的河流往往比较浅,河道相对于平原地区具有顺直和流量小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地区的河道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容易遭到破坏。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在发展之余城市河道的保护工作又很不到位,这就导致这些丘陵地带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生活和生产的污水排入到城市河道之中,而污水的处理又处于监管疏松的状态,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讲解能力远远低于污水排入的速度,这就导致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另外由于这些丘陵地带的河道往往比较浅,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人工简称的水利设施以及人工开辟的河道等等都对天然河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天然河道出现淤积的现象,而淤积现象的产生必然会破坏天然河道内原有的生态平衡,而治理措施的不到位就会导致城市河道的生态系统处于不断恶化的循环之中。

2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2.1 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排入是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方式,而对于排入河道污水的监测疏松是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最主要现象,因此为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处理效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途径。在污水排入城市河道之前要对污水中的富营养话成分进行讲解,减少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由此而产生的富营养化现象。在进行降解的时候要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建立氧化池或者是化粪池,并对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当污水水质达到标准之后再进行排放,这样河道的生态系统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其自我修复的能力也会逐渐的恢复,河道水体就会逐渐恢复其自我净化的能力。

2.2 污水分流,降低河道生态压力

对于污染已经较为严重的河道,应该在对水质进行严格的处理和监测之外再进行污水的导流处理,而在导流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污染河道的导流施工而对周边的农田和河道造成污染。合理的规划导流方案,对河道的水容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导流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的其他的河道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导流施工段的长度,选择水质情况相类似或者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进行导入,不得随意将污染河道导入到周边水质情况良好的河道或者是农田和水塘。

2.3 加强河道底泥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在对河道进行疏通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河道的底泥进行疏通挖掘,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底泥,而这些底泥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其重金属含量会比较高,这些污染严重的底泥将会对周边的农田和浅层的地下水造成二次的污染,因此对于疏通河道而挖掘出的河道底泥要经过严格的处理之后再行堆放,在堆放位置确定之时也要对堆放地点的环境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另外也要对废弃底泥堆放地点的周边环境做好截水和排水的工作,并在堆放点的周边采用植被覆盖的保护措施,对废弃底泥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降解。

3 河道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3.1 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是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的主要危害之一,因此在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之时要加强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力度,要对排入到城市河道的固体废弃物进行集中的收集和处理,减少由于固体废弃物而造成的河道水土的流食以及植被的破坏。

3.2 生态化设计河道断面以及护坡

在河道的断面设计的时候,要尽量的降低其对于河道整体环境的影响,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方案,注意与河道原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而在长期化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将全部的河道断面进行统一的生态化标准处理,减少河道中拦河筑坝的施工,降低河道的水位,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

3.3 合理设置植被缓冲带

在河道两侧要合理的设置植被缓冲带,利用植被的作用来有效的降解排入河道的污水富营养化成分,并且利用植被缓冲带来有效的拦截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而这种植被缓冲带不仅仅可以应用于城市河道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可以用于农村灌溉沟渠的保护,放缓地表径流的流量和流速,提高土壤的渗透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径流中污染物含量,对其中能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机物进行有效的降解,提高水体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建模法下一篇:生育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