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班会

2024-04-30

德育班会(精选十篇)

德育班会 篇1

一、目前不科学班会课的形式

1.大包大揽型。 这种班会课的主要表现为班主任包揽了所有角色, 自导自演, 从头说到尾, 学生从文化课上“被填的鸭子”变成了班会课上“被填的鸭子”, 没有存在感。

2.南腔北调型。 这种班会课的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主题, 全凭班主任的自由发挥, 想到哪说到哪, 思绪好的时候能讲一节课, 差的时候可能就是几分钟, 随意性太大, 教育目标很难实现。

3.应付检查型。 这种班会课的主要表现为召开班会并非班主任的主观意愿, 而是受迫于学校行政的检查压力, 检查之前认认真真, 检查之后草草收场。

4.流于形式型。 这种班会课的主要表现为班主任课前进行了相关的准备, 为班会的召开设计了多种形式, 但是陷入了“因形式而形式”的怪圈, 一节课下来学生可能玩得很嗨, 但是没有真正收获什么, 缺少了教育内容的内化和感情的升华。

以上是目前不科学班会课常见的几种形式, 通病是放弃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中心, 以教育为目的的原则, 我们不妨分析造成目前这种境况的原因。

二、原因剖析

1.学校不够重视。 目前苏州市各所学校在课程表上都会设置一节班会课, 和其他课程相比, 班会课在数量上已然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 当然, 假如每位班主任都能充分利用这一节宝贵的班会课, 倒也无可厚非, 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可实际的情况往往是就这么一节班会课, 还是会被老师们以各种借口无情剥夺, 学校行政也明知这一点, 可他们默许了这些做法, 长此以往, 班会课的德育功能必将消失殆尽。

2.班主任方面。

(1) 班主任自身素质不高。

老师迫于各种压力, 很少人愿意主动担任班主任, 愿意主动做的人中还有部分是为了评职称。 但即便如此, 班主任也不能空缺, 学校领导迫于无奈, 只能“赶鸭子上架”, 采用“拉壮丁”的形式拼凑班主任队伍, 忽视了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导致班主任水平参差不齐, 试想这样的一支班主任队伍怎么可能高效开展班级工作呢? 有的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想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却受限于自身素质, 徒呼奈何。

(2) 班主任的工作特点。

目前苏州市各中小学校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都没有设立专职班主任。 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一样, 要担任相关的课务教学, 也要批改作业, 教学工作已经够忙够累, 班主任工作又非常琐碎, 导致一些班主任从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 认真组织班会课。

(3) 班主任观念陈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被反复证明的科学的课堂组织模式。 但是仍有一些教师不敢放权于学生, 瞻前顾后, 前怕狼后怕虎, 担心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 怕学生无话可说让课堂“冷场”。这样下去, 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的“容器”, 师生双边的互动趋于零, 这样的班会课碰撞不出师生之间的火花, 班会课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 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班会成为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大难题。 那么, 如何才能组织一节高效的班会课呢? 接下来根据十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我粗略谈谈经验。

三、科学组织班会课的措施

1.确定班会主题并力争把班会开成系列。 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 每一节班会课都应该有主题。 只有确定了班会的主题,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各种活动形式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最终的落脚点应该落在这一主题上。 “不打无准备的仗”。 在确定班会主题之后, 班主任要选择好的素材, 巧妙安排活动形式, 尽可能地把班会开得精彩。

班主任要做有心人, 注重积累, 尽量把班会开成一个系列, 不能一开一扔, 下次又是从头再来, 这样很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延续。 班主任由于工作的原因, 不可能每节班会课都大动干戈, 但是我们可以每个月组织一到二次较大规模的班会, 这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允许的。 每个月都可以确定一个主题, 如:三月学习雷锋、四月感恩父母、五月热爱劳动、六月直面考试、九月开学季、十月热爱祖国、十一月磨炼坚强意志、十二月纪念先烈等。 当然,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可以与时俱进地作修改, 不断充实内容, 这样坚持三年下来, 班会课就会形成一个有序的系列, 对德育的渗透大有裨益。

2.情理兼顾, 还课堂于学生。 班主任希望“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可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学生并不领“情”, 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明白其中的“理”。 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 只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能付诸实践, 才能让感情得以升华。 学生如何才能懂得道理呢? 很显然, 简单的说教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班主任要摒弃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 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还课堂于学生, 让他们大胆地去表达、去讨论、去探究, 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悟”出道理, 班主任只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就可以了, 只有班主任放弃自我表现的机会, 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 才能由胆怯变得大方, 由紧张变得放松, 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 班主任既能让学生明白“理”, 又能激发他们的“情”, 真正做到情理兼顾, 情理交融, 还能通过学生的表现捕捉到瞬间即逝的“生成”,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对症下药, 勇于创新, 打造德育教育新高地。 班会课承载着教育学生, 解决班级日常事务的功能。 班主任和学生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学在一起, 掌握学生的第一手鲜活资料, 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了然于胸, 面对这些问题, 班主任要勇于创新, 采用有效的方式处理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领导要努力营造积极的氛围, 让每个老师都有强烈的做班主任的主观意愿。 主观意愿是产生创新火花的重要因素。 我始终坚信, 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不同的形式, 对症下药, 一定能解决一个个棘手的问题, 把班会课打造成真正的德育教育新高地。

德育班会的教案 篇2

进入高三,学生的主要任务集中到了学习上,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的状态各有不同,怎样将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来,将成为我们班的工作重点,班级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学生将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主题。

二、活动目的:

高三的学生学习比较紧张,但很有部分学生还没有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升学和竞争意识不够强,上课听课或作业完成不够认真,这种学习风气是不好的。为了让同学们珍惜现在的时间,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事情,所以召开此次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等形式的内容,学会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不要浪费青春和时间,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塑造自我。

三、活动准备:

1、讲故事排练。

2、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3、布置会场。

四、活动基本情况:

时间:x年10月

地点:本班

参加人员:高三(7)班全体同学班主任

主持人:z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人: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高三(7)班《快乐学习,塑造自我》主题班会现场。为了让同学们珍惜现在的时间,认真对待学习和其他事情,所以召开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听故事、情景剧等形式的内容,学会珍惜现在,快乐学习,不要浪费青春和宝贵的时间。

第一部分: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快乐的学习者和不快乐的学习者在争吵,争吵的内容是学习究竟是不是一种快乐,然后两人决定在同学中寻找各自的支持者,并且通过比赛的形式决定双方输赢。一天,不快乐者面对桌上的作业愁眉不展,一边抱怨一边自语:“好烦呵,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作业,学习好没意思呵。”快乐者刚刚解出一道难题,成就感布满全身,高兴地走过来,看见不快乐者说:“咦,你怎么啦,怎么这么不高兴?”

不快乐者:“学习怎么这么无聊,这么不快乐啊!”

快乐者:“没有呀,我感觉学习很快乐啊!刚刚还解出一道题,好开心呵。”

不快乐者:“快乐什么呀,不快乐!

快乐者:“快乐!”

不快乐者:“不快乐。”俩人吵起来。

快乐者:“要不,问问其他同学,然后我们比比,看支持我的人多还是支持你的人多。”

不快乐者:好啊,赞成学习不快乐的同学,请支持我,坐到这边。

快乐者:赞成学习快乐的同学,请支持我,坐到这边。

学生根据各自意愿选择就座。

快乐组喊口号:“学习快乐,快乐学习!耶!”

第二部分:学习竞赛,你快乐吗?

第一轮竞赛,三分钟辩论。由各组代表辩论学习是否快乐,或者是否快乐的原因,各自的感受等等。

快乐者:“当你用自己的观点辩驳了他人时,你感到快乐吗?如果是请坐到这边来。如果刚才的辩论让你改变主意的,请坐到这边来。”

学生再次选座。

第二轮竞赛:成语接龙,古诗词连句。

快乐者:“当你完成成语接龙时,当古诗在你笔下生花时,你感到快乐吗?觉得有成就感吗?如果是,请坐到这边来。”

快乐组喊口号:“学习快乐,快乐学习!耶!”

第三轮:24点等数学趣味题,百科知识竞赛。

快乐者:“当你激动地跃跃欲试,想早点揭晓你的答案时,当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迎向你时,你难道一点都不快乐吗?如果不,请坐到这边来。”

第四轮竞赛:猜单词游戏。由两名同学为一组,一名根据单词表演动作,一名猜出单词并拼写出来者为赢。

快乐组喊口号:“学习快乐,快乐学习!耶!”

快乐者:“快乐学习,学习快乐,不快乐者,你看,你输了吧。”

不快乐者:“刚才的活动的确很快乐,可面对很多作业时,我真的快乐不起来。”

快乐者:“这样吧,你看个情景剧,我想你会从中明白点道理。”

第三部分:科学学习

情景剧:《小白做作业》小白做作业时,一会喝水,一会吃苹果,一会打电话,结果半个小时过去了,小白的本子上还是一片空白。

快乐者:“不快乐者,你平常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作业其实并不多,只是有时候我们做作业的速度不快,效率不高,如果你能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肯定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你说是不是?”

不快乐者:“有道理,那你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传授给我呢?让我也快乐快乐。”

快乐者:“好呀,我想同学们肯定都有好方法,还是让他们来展示展示吧。”学生学习好方法交流,并把准备好的学习方法贴在宣传纸上,作为队角的一个主题:《试试的学习方法》

(三)主持人:下面就让我们唱响《明天会更好》,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感谢同学们积极参与这次活动,让我们欢聚在这里。用知识共创美好的明天。下面我们请班主任虞老师为我们班会做。

班主任:同学们,学习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而快乐是需要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创造的,学习需要热情,需要努力,但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通过今天的班队活动课,希能取长补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快乐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主持人: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受益良多。让我们回去好好思考一下吧!高三(7)班《快乐学习,塑造自我》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现代重构班会课 挖掘德育潜功能 篇3

一、对班会课现状的反思

第一,班会课目标模糊泛化,缺乏针对性。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学生受到网络信息的多元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容易产生价值取向的偏差。班会课上经常强调要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而这些目标常常是学校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制定的,脱离学校实际和班级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参与欲望低,很难形成品德素养的提升。班会课对学生作为一个“人”在学习、交往、恋爱、择业、耐挫等日常生活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培养,也因此使得学生感到德育内容空洞,难以接受。

第二,班会课内容设计缺乏整体性。班会课上常常只注重道德知识、道德原则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心理负荷、情感误区等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的分析和研究。如有的学生目标不明确,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有的学生有学习障碍;有的学生心理自卑、闭锁、孤独,自我同一性确立有困难;有的学生思想上较为偏激等。这些学生需要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加以引导。可是,多数班主任在组织班会时或上网查找资料,或临时根据个人的想法选择主题,随意性强,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班会课现代重构的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提倡建设人的优势与正面的力量,有效发挥个人潜能等人类行为的积极方面。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班会课的核心任务不是处理突发事件或解决应急问题,也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弱点和错误,更应关注发挥学生的优势及正面的力量;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和增加个人的心理能力。

第一,班会课目标是培养独立健全的人。在德育过程中,由于教育者往往过分强调社会要求,忽视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需要,任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心理过程的内化与外化。现在的学生独立性较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就要求班主任设身处地、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感受,从学生的处境观察其思想和行为动向;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首先去批评、教育他怎样去做,而是探求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分析,让学生主动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班主任要主动提高班会课实施理念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第二,班会课内容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当今,家庭、学校过分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很多父母对子女学习期望值过高而生活上保护过度,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定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当教师在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现状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的德育内容实施教育时,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消除逆反心理;学生在接受这些德育内容时也就有了一定的认同度和主动性,不再觉得德育是死板的理论、空洞的说教,从而增强了德育的实效。

第三,班会课模式要不断创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素质的提高来反映,因此,班主任应在平等、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开展班会课,尊重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同时,班会课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多进行主题辅导活动,给学生提供心理体验和分享的机会,重视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发展潜能;尽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自我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

三、班会课现代重构的实践框架

重构学校班会课,提高班会课的效能,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及其他力量应协调构建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开发现有资源,优化班会课的教育内容和活动体系。

第一,常规教育。前期准备,包括调查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常规规范性文本、整体规划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常规教育内容并形成文字材料,便于班主任把握。内容是行为规范、礼仪规范。开展方式为级部协作式、团体合作式、校际合作式、家校接力式等。课堂组织形式是情境反思,帮忙来找“茬”,自说自“划”,抢记抢答等。保障措施有成长记录卡、成长电子档案、家校电子平台、常规考核大比武、礼仪规范月等。

第二,主题教育。前期准备,一是在学生入学初,教师通过个性测验和学生在校适应能力诊断等各项心理测验,对其兴趣、特长、倾向、人格特征等作出评估;根据测定的结果排除共性问题,拟定不同的学生实际主题。二是把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主题与学生实际主题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整体、系统设定。内容包括民族精神主题、学习主题、做人主题、生存主题、交往主题等。开展方式为城乡远程合作式、乡土资源挖掘式、户外体验活动式、媒体对话式等。课堂组织形式是时空连线,运用现代网络把家长“请”到班会现场;对话历史,观看有关影像资料;现身说法,邀请典型人物讲述亲身经历;心灵碰撞,师生、生生、父(母)子之间通过互说心里话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等。保障措施有主题征文活动、系列读书活动、为民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和特别行动等。

第三,成长指导。前期准备,一是集中精于力量编撰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的《家教手册》;二是把好家长关,根据家长实际,运用现代媒体做好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工作,为家校配合打基础;三是开展生涯规划社团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涯进行规划。内容是学业发展、生涯发展、生活发展。开展方式为名师指点式、朋辈督导式、交流谈心式、实践体验式、经验介绍式等。课堂组织形式是讲座、案例剖析、成长有约谈心、开展感知—分享—感悟—践行的实践体验活动、触摸未来多媒体互动等。保障措施有为每位学生定制《成长手册》、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进行指导活动、名师工作室面对面交流、培优补差活动、生涯规划社团的定期活动等。

总之,当代的德育管理中要不断反思并研究班会课,吸收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元素,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切实成为班会课的主人,从而充分发挥学校班会课对学生的德育功能。

以主题班会为载体深化德育 篇4

一、主题班会是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德育是一门精雕细琢的学问, 它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作为班主任, 开展主题班会是德育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有计划地举行一些由班委会或其他学生组织的主题班会, 加以引导, 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锻炼自理自治能力, 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班主任应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 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将之升华成班会课的主题。在主题班会课上, 班主任可以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他场合、其他形式的德育相比, 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 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 达到撞击后的相容, 并能较好地利用学生从众心理。同时, 还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织能力, 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至于目前一些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课过程中常表现的“放羊式”现状,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有些班主任对主题班会功能的认识还有欠缺, 没有认识到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二是有些班主任还没有掌握有效的主题班会专业技能。

二、开展主题班会必须注重技巧性

1. 时尚、鲜活、深刻的班会素材

时尚、鲜活、深刻的元素更能吸引众人的眼球, 因此由时尚、鲜活、深刻的素材构建起来的班会除更具吸引力之外, 还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体验。

一个缺乏对时事热点关注的班主任是闭目塞听的班主任, 一个闭目塞听的班主任难以培养出胸怀天下的学生;一个拒绝了解社会风尚的班主任是僵化落伍的班主任, 一个僵化落伍的班主任是会被学生看不起的。因此班主任要关注新闻, 了解身边的社会和生活的世界, 更要有设法将时事热点、社会风尚引入班会并当做一种宝贵素材的意识和眼光。

像青海玉树地震、全国红眼病大爆发、诺贝尔奖各奖项背后的故事等素材, 不光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让学生从中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促使学生的进步。若将这些素材提升拓展, 能揭示生活的真谛, 教人珍爱生命;能鞭挞人性的丑恶, 教人洁身自爱;能警醒徘徊的心灵, 催人奋发向上。

除了以上一些时事事件, 班主任还可充分利用古训、警言、校训、班规等一些深刻的素材作为主题开展班会课。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谦虚谨慎、诚信孝道等传统美德, 还可以规范学生行为和健全学生人格。值得注意的是, 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重在指导, 不能包办代替, 更不能以权压人。当然, 班主任同样也不能放任自流, 而是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2. 少谈大道理, 多讲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任何一种教育, 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 其教育效果越大。”班主任就事论事的那些所谓的道理容易被学生理解为枯燥的说教;说多了还会被误解为拖沓无聊。而故事却不一样, 它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能吸引人的注意力;生动典型的形象能唤起学生审美的愉悦;自由解读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 教师需要练就讲故事的能力。

像邓稼先和妻子许鹿希的故事、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的故事、国庆60周年前夕“阅兵村的故事”、辽宁道德模范马鹏飞与失明奶奶的故事等。还可以是发生在周围老师、同学身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也可以是《影响一生的100个智慧故事》等书上的精彩故事, 它们生动形象、亲切感人、内涵丰富, 远比枯燥的说教更具教育魅力。

现在的学生主观意识都很强, 他们不太轻易服从于某种权威。因此, “在进行教育时, 教师要克服成人化、口号化、报告化、运动式, 努力做到潜移默化, 还要淡化教育者的形象, 给受教育者以更多的尊重、信任、平等与期待, 要像受教育者那样感知、体验和思索, 要采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真正地和受教育者缩短距离, 沟通思想感情, 切实抛弃以教育者自居的教育意识与教育心态”。

班主任平时要加大阅读量, 最好能订阅《读者》《青年文摘》《教师博览》等几种文摘类杂志, 遇到有教育意义的好文章要注意收集积累, 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上搜索并分类保存适合的文章。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 谙熟于心。当学生有初步体验或强烈需求的情况下, 选择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故事构建主题班会, 这样必然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理性上的思考, 发挥最佳的教育价值。

3. 注重监督学生撰写班会感悟

一次成功的班会能让学生情绪激昂, 热血沸腾, 信心十足, 灵魂震撼, 但班会课后不久学生又旧病复发, 一如往常。所以班主任既要重视班会的德育效果, 又不能迷信班会的力量, 如果没有后续的德育行为, 很难有持久的德育效果。本人发现, 学生写“班会感悟”是解决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即班会课后学生撰写感悟, 班主任批阅, 在师生间进行交流。

这种“后班会行为”能最大地发挥班会的德育功能, 同时还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 为开展新的德育工作提供信息。班会感悟最大的价值在于学生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 “受教育者如果不建立一套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养的制度, 要确立人生观是不可想象的。自我教育是中小学生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教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要做的最复杂的一项工作。平常所说的培养自己的信念, 实际上就是培养不违背自己良心的那种能力。为了使少年和青年男女确立这种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 教育者就应悉心地教导学生注意检点自己、观察自己。”他还坚持认为, “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

撰写班会感悟的过程是情感得到抒发、思想得到升华、品质得到呈现、认知变得深刻的自我省察的过程, 是一个德育内化的成长过程。

4. 巩固班会效果

班主任还要做好“追踪教育”, 巩固班会的结果。主题班会后, 要密切留意班上同学在思想行为上的变化, 继续加以教育、引导。

本学期在召开了“爱我中华, 抵制日货———南京大屠杀周年纪念”的主题班会后, 那些在集会、广播操上经常讲话、给班级扣分的学生承诺, 今后不给班级抹黑, 要给班级争光, 热爱自己的班集体。且不说他们当时是抱着怎样一种心情向大家许了这样的承诺, 但是我相信他们能够做到, 并且还有班上的其他同学共同监督。自那次班会后, 这些学生果然在集会、两操中很遵守纪律, 而且全体学生在升旗降旗时出奇地自觉迅速。在政教处主任还在为有些同学升降旗时没有及时向国旗行注目礼而烦恼时, 我班的学生早已经对国旗、班级产生了一种深沉的、发自内心的爱!我趁热打铁, 在班上表扬了他们及全体学生的进步,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 班级行规分数几乎没有再次被扣了。

主题班会作为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它在德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当然, 德育工作是一件长远、艰巨的任务,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更需要所有教师形成教育合力,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主教育、自主管理, 在素质、思想道德方面不断提高, 自觉从身边、从不经意的点滴小事做起。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的一生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 该如何进一步更新德育观念, 改善德育工作方法呢?作者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 发现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的一种非常有效形式。文章论述了主题班会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并且对如何提高主题班会的技巧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德育,主题班会,班会技巧

参考文献

[1]涂光辉, 等.班主任工作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1]涂光辉, 等.班主任工作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德育主题班会记录 篇5

(一)时间:2013.9.2 地点:教室 主持人:班主任

活动内容:集会时的礼节 简要记录: 集会时的礼节:

学生集合,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做到井然有序,队列整齐,不交头接耳、随意乱说,要端坐听讲。

1、升旗。奏国歌时,全体同学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从指定的台口上台,立在台上时双手自然下垂,站姿端正。接受奖状、奖品时,先行鞠躬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用双手接,然后转过身来,面向台下,将奖状高举过头,向大家示意后,双手拿好后贴放胸前。下台时脚步稳重。

3、领导到场或是退场,由主持人统一指挥全体学生起立,鼓掌欢迎或欢送。

五年级一班德育主题班会记录

(二)时间:2013.9.12 地点:教室 主持人:班主任

活动内容:进行安全行为规范教育 简要记录:

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规范教育。

1、不准到危险地方玩耍。

2、不准到有危险水库、泉里游泳。

3、不准在路上有违反交通规则行。

4、不准玩耍明火,乱放鞭炮。

5、不准攀爬电杆,触摸有危险电线接头。

6、不准爬楼梯护栏、墙头,在校园追逐打骂。

7、不准食用不卫生食品。

8、不准翻爬幼儿活动设施。

9、不准到“三室一厅”去游玩。

五年级一班德育主题班会记录

(三)时间:2013.10.10 地点:教室 主持人:班主任

活动内容: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简要记录: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做好“尊老敬老”工作: 活动要求我班全体学生,特别是少先队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老爷爷、老奶奶,为烈军属、五保老人,为伤残老人、有困难的老年人做一件好事、做一件实事,献出自己的一片真情,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同时要求:活动过后,每个少先队员还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使自己能从中受到传统美德的教育,从而健康、茁壮成长。通过活动,学生能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孝心。

五年级一班德育主题班会记录

(四)时间:2013.10.24 地点:教室 主持人:班主任 活动内容:校园内礼仪 简要记录:

校园内礼仪

1、上学时,要排队进校。

2、随时保持校园内整洁,不在教室、操场乱扔纸屑、糖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学校墙壁、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不坐花坛,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

3、课间休息不喧哗,不追跑打骂,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4、不围观来宾,不触摸来宾车辆。

5、学生到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或敲门),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然后立正,说明来意;与老师讲话时,面对老师;离开时礼貌地根据当时的情况向老师告别。

6、接受师长批评时,态度诚恳,不得顶撞,如有不同见解,可等师长讲完话后,再做解释。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德育班会 篇6

在社会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每个学生的道德标准也有所不同。在当今的社会和传媒中他们会直接接触到好的一面,也会间接接受社会上“负面”的东西。问题是如何去认识、辨别和把握好道德的标准和尺寸。

因此,学校德育的改善既需要德育的创新和实践,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能盲目说教,这样才会以最佳的方法取得最大的成效。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不断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中要不断地思考、更新和突破。通过改善德育的途径和方式,尊重学生不断成长、身心变化的发展,促使学生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并自觉地转化良好行为和习惯。开展德育工作有很多途径和方法,我觉得其中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来获取德育的最佳效果。

一、精心设计内容,唤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因此,生活是一部活教材,生活是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只有符合生活实际,符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德育才是真实的德育,才是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德育,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德育。所以,在每个月两次的主题班会中,班主任要在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尽量选择社会生活中不能回避的和学生经常接触、了解到的社会、生活中种种“负面”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些德育活动和德育教育的场景。例如,我曾经在班上开展“唱响正气”的主题班会,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每当媒体进行有关“见义勇为势单力薄”“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犯罪分子轻易得逞”等报道后,为什么大家都会痛恨罪犯的胆大妄为,围观者的麻木与冷漠?但人们又都学会明哲保身,忘却了正义和良知。在今天的道德血液依然流转不定时,像佛山南海“小悦悦事件”,视频下十几个人走过却无动于衷,这些淡漠、见死不救,缺乏道德、良知的行为是否值得我们去思考?所以选择这个主题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从校园正气到唱响班级正气,再到唱响社会正气,让我们听到良心的跳动。细想一下:社会一旦失去正义,见义勇为不复存在,犯罪更猖獗,大家还能相安无事?在设计这个主题班会中,我通过用全体班干部起立宣誓,再到全体同学集体宣誓等实际的行动,让学生学会正气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坚决打击歪风邪气,发现班上有歪风邪气的苗头,就及时纠正,不让它形成气候,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扫除障碍。这样就会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清洁的生活、成长的环境。打造班风、树立正气把整个主题班会推向了高潮,学生全身心融入这个氛围环境中。

二、与小品、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

德育离不开德育的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小品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应用在主题班会课中尤其重要。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明白道理,转变观念,接受品德教育。我在实施“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上,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和自编自演小品:一个中学生因赶时间上学违反交通规则,闯红灯而导致车祸发生,引起生命垂危。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个自己编剧、自演的小品,在笑声之余更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大家纷纷发言要珍惜生命,让幸福、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表演成功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经历进行反思、检查,在亲身体验中去感悟做人的真谛和思考道德的良知。

三、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主题班会对老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教师在主题班会中既是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和交流、辩论的机会和场所。此时,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把主题重点“抛给”学生,教师只在主题班会上起着引导的作用。这样做,就能在德育中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如何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一些现象和事物,特别是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在感知、体验、明理后,教师要利用课堂上的讨论去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反思、检查、评价,寻求新知。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从而让学生自觉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道德价值标准,让良好的行为相伴而生。

德育的教育工作是一件长远、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蹴而成的。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但需要我们老师去深入探讨、研究,还要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更需要我們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并在素质、思想道德方面不断提高,自觉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从身边、从不经意的点滴小事做起。因为个人的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价值观的取向,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所以,要通过主题班会的教育去为学生的明天照亮方向,让主题班会在德育中真正发挥实效。

(作者单位 广东省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

提升主题班会课品质,有效实施德育 篇7

一、主题班会课存在的问题与概念理解误区

1. 主题班会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主题班会主要存在六方面问题。一是放任自流,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严重错位。班主任把主题班会课完全抛给学生, 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全由学生完成, 班主任始终作为旁观者在“观看”主题班会课。二是片面评价, 忽视对学生道德思维的培养。班主任不重视学生道德思维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不注重引导学生面对矛盾和问题时进行分析和判断, 而是就学生错误的结果进行批评和单向灌输。三是注重表象, 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和展示, 不关注教育的实际效果。学生肤浅地“走走过场”, 当帷幕落下, 一切回到原点。四是缺失共鸣。教师一厢情愿地把成人的道德规范强加给学生, 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事情和分析问题。主题班会课结束后, 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内化道德标准。五是以论代思。实施新课程改革后, 许多教师偏颇地认为热闹的课堂便是优质的课堂, 学生热烈讨论便是以学生为本。这种风气也出现在主题班会课上。无论有没有实效性, 大小问题都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 各抒己见。实际上, 学生并没有真正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六是错失良机。班主任既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主题班会课推进班级奋斗目标, 反思班级发展和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典型突发事件, 也不能抓住难得的教育契机,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 主题班会课的主要误区

关于主题班会课的误区, 班主任需要厘清四点。一是主题班会课≠联欢会。主题班会课是围绕一个主题实施, 需要达到一定教育效果的教育活动。二是主题班会课≠常规班会课。主题班会课是为了完成主题教育而实施的特殊教育活动, 应充分凸显其教育功能。因此, 班主任在设计主题班会课时, 尤其要关注活动的设计和活动的计划。三是主题班会课≠课堂教学。主题班会课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其本身有特殊的活动要求。班主任要创新活动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不能把主题班会课演绎成活动外衣下的文化知识的灌输。四是主题班会课≠表演秀。主题班会课要摈弃那种追求“大场面”和“轰动效应”的设计思路, 回归常态化, 成为简单易行的常态化教育。

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主导下的班级教育活动, 是班主任凸显自己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的“观摩课”。班主任要加大对主题班会课的研究力度, 不断提升主题班会课的设计理念和实施能力。

二、进行有效的主题班会课

1. 和谐与统一是有效主题班会课的重要品质

主题班会课应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与统一。例如:“仪式型”的主题班会课应营造庄严、厚重的氛围, “体验型”的主题班会课应创设积极、活跃的氛围, “思考型”的主题班会课应沉浸在安静、平和的氛围中, “欣赏型”的主题班会课应浸润在宁静、松弛的氛围中。我曾观摩过一节主题班会课。班主任设定的主题是给“感动班级的五大人物“颁奖。在这样的场合, 需要神圣、庄严和沉静的气氛。结果加入一个学生表演小品的环节, 笑点不断, 破坏了这节主题班会课应有的气氛, 最后班主任只能草草收场。本来一份厚重的感动变得轻佻。因此, 在设计之初, 班主任要从整体考虑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呈现方式和氛围营造等要素。

2. 主题突出是有效主题班会课的基本特征

一节主题班会课是否有效, 主题突出与否是判断的首要标准。只有能把准学生精神脉搏的班主任, 才能为学生选取适合的主题。简言之, 主题的选定是观察——研究——酝酿——确定的过程。

3. 班主任主导是有效主题班会课的基本条件

班主任要意识到自己是学生成长中的精神领袖。无论是对班级的发展方向, 还是对每个学生成长的足迹, 班主任都要明察秋毫, 心知肚明。班主任要努力成为高明的中医, 能“治病于未然”。具体而言, 班主任应立足班级目标, 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设计系统性的主题班会课方案, 树立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意识。二是深入思考总体规划, 带领班干部对每节主题班会课的主题和设计进行细致、周密的部署。最终要在主题班会课的关键环节和高潮部分, 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和激发。

4.“无痕教育”是有效主题班会课的实施路径

一节有效的主题班会课不是班主任单向对学生灌输空洞的理念, 而是如“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一般的“无痕教育”, 是师生思想碰撞中的觉醒与感悟。要实现这一点, 班主任要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 要有平等的意识。当班主任想要学生接受某个观点时, 必须要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与关怀。例如在设计一节关于学生追星的主题班会课时, 班主任的设计大致有三步。第一步, 与学生分享自己在学生时代崇拜哪位明星, 感受如何, 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第二步, 回顾明星的成长之路。从明星的故事中认识到成功是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明星光鲜背后的辛酸。第三步, 探讨明星成为艺术界常青树的原因。从而唤醒学生对卓越人生的追求。这样的巧妙设计, 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教师学会欣赏他人, 进而提高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的品位。

其次, 注重学生的体验。在西方教育界有一句话是这样论述教育的:

Teaching is nothing.Learning is everything.

教什么都不是, 学才是一切。

可见, 让学生亲身体验胜过空洞的清规戒律和苍白的口号说教。

三、班主任应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里有一位优秀教师, 当其他听过他课的教师问他:“你准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这节课是我昨晚备的。但也可以说为了备这节课我花了一生的时间。”因此, 班主任要想上好一节主题班会课, 必须具备四种品质。

1. 一份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班主任应从两方面认识“教育”。一是教育不在于改造, 而在于发现。班主任应发现每个学生潜在的才能, 促使其发展。二是教育不在于灌输, 而在于影响。班主任应通过自身的行动和思想, 影响学生, 助其成长。只有把握“教育”的真正内涵, 才能使主题班会课达到应有效果。

2. 一双张弛有度的手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外松内紧”, 学会恰当处理“松”与“紧”的辨证关系。“松”即以轻盈和灵动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并实施教育;“紧”即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准确描绘学生思想发展的动态轨迹, 并及时予以指导。

3. 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班主任要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平时阅读、上网和看电视时, 要注意关注和积累有关教育的素材, 并进行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的积累。此外, 还要做到“用心”。心里要装着主题班会课, 树立问题意识, 善于积极思考。

4. 一个崭新的内心世界

现代教育教学开启了崭新时代, 主题班会课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德育端坐高高神坛的时代已一去不返。班主任必须更新理念, 把主题班会课的品质提高到崭新水平。为此, 班主任可采取四种有效形式。一是把主题班会课与心理学中的团体心理游戏相结合, 让学生在体验中暴露问题, 获得教育。二是把主题班会课与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三是把主题班会课与科学实验相结合, 以科学实验揭示客观真理, 让学生心悦诚服。四是将网络和多媒体等手段运用于主题班会课的教学中, 通过灵活的表现形式, 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可见, 只有创新才能使主题班会富课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在新奇与美妙的体验中塑造自我。

德育班会 篇8

(一) 事件背景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 由于一些人对道德水准的迷惘、道德评价标准的失衡, 从而导致了道德缺失现象的出现。道德的底线也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 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 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 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 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 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 一个2岁女童从10楼坠落, 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孩子, 目前女童已脱离危险。救人的年轻妈妈吴菊萍, 其手臂骨折, 受伤较重, 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

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 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 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 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 危急之下, 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 自己却被碾到车下, 造成双腿截肢, 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

5月29日, 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职员吴斌, 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 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 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 肺、肠挫伤, 危急关头, 吴斌强忍剧痛, 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 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 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 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 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 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 年仅48岁, 大家称他“最美司机”。

“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和“最美司机”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好人好事的出现, 使我们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中国人的道德高地并没有丢失, 那些“最美的人”正站在这一高地上, 他们的无数追随者和“粉丝”, 也正在向这一高地上攀登。

(二) 班会背景

本次主题班会“最美***”系列主题班会, 它分阶段实施: (1) 主题班会主要和学生探析当下部分人社会道德缺失的深层原因; (2) 通过学习先进事迹, 发表同学们的观后感; (3) 从“最美***”主题引发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

二、班会的目的及意义

(1) 利用“问题树”的策略, 通过对“最美***”的现象引起的社会反响, 让学生学会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

(2) 教育和引导学生面对社会现象, 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学习爱和温暖践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三、班会主题词

道德缺失;“最美***”;社会责任

四、班会对象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

五、班会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 处在大三的他们虽已熟知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 但目前比较缺乏对社会热点的分析、判断能力;作为90后的主力, 其个性突出, 通过常规宣讲的方法难以有效利用社会热点 (或焦点) 事件对学生进行唤醒、行动教育。

六、主题班会实施地点与形式

(一) 地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6教306教室。

(二) 形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影像资料, 导出问题, 由学生进行主题式发言和讨论, 形成良好的互动。

七、主题班会设计思路

八、主题班会实施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准备主题班会

1. 回顾思考, 搜集相关论点资料。

提前两天向学生布置搜集关于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等有关的社会价值观方面的资料以及“最美***”等系列故事, 以便主题班会发表观点时使用。

2. 设计“道德缺失”问题树。

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设计“道德缺失”的问题树。

3. 分组:

对参加主题班会的50位同学按照座位区域分成五组, 以便后面进行讨论。

(二) 班会实施过程及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 提高其辨别事件材料的能力。

主题班会第一阶段(10分钟)

1. 各组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积极发言, 列出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表现;

2. 同学们针对这些现象分析出现的原因。

主要目的:利用“问题树”的策略, 对“道德缺失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梳理, 并列举政府、社会组织的努力表现。

1.情景导入——以“小悦悦事件”为例—— (3分钟)

学生代表搜集了有关“小悦悦事件”的问题, 辅导员引导大家设计出“小悦悦事件”问题树。

设计意图:通过焦点新闻事件导入, 经问题树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2.辅导员通过PPT给出空缺的问题树模型提示, 由学生互动后呈现完整问题树。

— (7分钟)

导入:“小悦悦事件”发生后, 愤怒、悲痛、谴责、质问……一面倒的情绪遍布全国, 几乎席卷了整个坊间、网络, 舆论哗然。一连串的追问与反思, 也随即而来。不仅如此, 还有2006年南京的“彭宇案”等也似乎在说明什么。

给出讨论主题一:大家根据“问题树”模型, 首先分析造成“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十八个路人无有效的援救, 大家讨论半分钟, 分析一下造成此现象的因果关系。

锚定细节:同学们在讨论、完成“小悦悦事件”因果关系分析树形图的同时, 辅导员可参与个别小组同学的讨论,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分析。

小组汇报:各小组可派一个代表简要分析汇报造成“小悦悦事件”无人第一时间救援的根本原因, 完成树形图第一部分。

辅导员通过课件逐一列举同学分析的原因后给出第二个讨论主题。

给出讨论主题二:其实, 这个事件前后, 政府都在努力引导和鼓励民众积极行动起来, 浓郁社会风气, 请问谁能回答政府现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学们予以回答, 辅导员完善树形图的第二部分后进入主题班会第二阶段。

主题班会第二阶段(8分钟)

主要内容:

1.针对“最美***”事例, 使我们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中国人的道德高地并没有丢失;

2.作为大学生, 如何用自身行动来践行“让社会充满爱”的责任。

主要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面对社会现象, 应保持客观、冷静, 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爱和温暖践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1.给出讨论主题一:当社会改革大潮到来, 在我们经济上和其他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 有人被商品经济完全冲昏了头脑, 我们似乎正在出现被某些有识之士称之为的“道德和信仰危机”。海内外华人普遍担心, 这种负面和消极的变化, 已经带来社会总体诚信的逐步缺失和民众修养和素质的无形降低, 长此以往, 我们赖以立国和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德高地, 也必将逐渐丢失。那么, 中国的道德高地是否丢失?同学们可以拿出辩论的姿态。—— (6分钟)

辅导员引导大家形成正反另个观点:

正方:中国的道德高地还未丢失。

反方:中国的道德高地已经丢失。

锚钉细节:辅导员可临时根据现场境况承担辩论主持的角色,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主题辩论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辩论, 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观点交锋, 直扣班会主题。

现场境况预计:学生发现可能形成针锋相对的态势, 辅导员要把握和调控全场气氛。

正方发言学生可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陈述诸如“最美***”等好人好事, 来支撑正方观点。

反方发言的同学可能认为在社会改革大潮下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诸如“小悦悦事件”等悲剧事件经常发生, 凸显了人性道德下滑等。

2.辅导员接过学生激辩的话题, 陈词总结—— (2分钟)

今天, 我们利用不到20分钟的时间来探讨“最美***”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启示, 中国青年将决定中国的未来, 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世界的未来, 并对人类社会的前景产生很大影响, 如何在青少年中有效防止由于道德危机导致的道德水平的下滑, 加强以引导健康向上、具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道德教育, 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中国国内的一个重大议题, 而且对全球正向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的形成和重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可以说是刻不容缓, 需要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次我们通过分析以“小悦悦事件”为例的社会道德缺失现象, 在那些“最美的人们”身上, 我们再次看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积极和正面的导向, 人民的精神财富的日益积累和发展,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极大改善而来的道德风尚的升华和提升。我们坚信, 中国既然能够占领世界的经济高地, 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 也一定能够占据和构筑好我们的精神和道德高地。其实, 政府民众都一直在努力。通过这次主题班会, 我想我们要达成以下几个共识。

(1) 现实认识:在都市社会的复杂条件下, 人的情感与本能似乎被慢慢扭曲, 社会救助系统被削弱甚至正遭到毁坏;

(2) 满怀信心:同学们仍满怀希望, 在追问、反思、自省的努力下, 能查知“病灶”根本所在, 这会让遗憾和悲剧可以少一点;

(3) 蜀道之难:法, 能真正催人向善, 但需要时间;德, 能变教化为习惯, 但需要共同努力;

(4) 统一认知:任何一个主流的价值认识的形成都是“斩荆同学们, 相信善良, 秉承良知是每个正常人都具备的能力。无论环境多么复杂甚至灰暗, 都不能轻易放弃。

重拾良知,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九、主题班会设计反思

1.因是系列主题班会, 同学们对于班会主题的讨论时域较广, 能较好的激发和提升绝大多数同学参与思考。

2.主题系列班会呈现逐步深化, 思考范畴更深更广, 能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能较好挖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

3.此主题系列班会紧跟社会热点话题, 帮助学生分析社会现象, 探析现象本质, 最终落脚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上, 符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

摘要: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形式, 作为一种学校教育机制, 由于其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 以情景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的活动理念, 无形中使其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文章通过实例, 探讨如何策划一场有效的主题班会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主题班会,道德缺失,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之我见 篇9

一、班主任要有意识利用主题班会渗透德育

(一) 班主任必须是心灵美的合格的“人师”。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

1、有心。

就是说, 班主任对主题班会渗透德育有充分的、深刻的认识, 并形成一种职业习惯。有没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是不是把渗透德育视为一个首要问题, 这看起来是一个老生常谈无多大意义的事, 其实不然。只有处心积虑, 才会见缝插针。没有思想认识上的高度重视, 就不会有教师真正的感情投入, 当然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德育渗透。要做到有心, 在当前情况下, 特别要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摆正高考分数与育人的关系。人们往往把应试与素质、分数与育人对立起来, 似乎水火不容。这种认识实际是片面的。它们之间完全应该, 也完全可能结合起来。我以为“应试”是“素质”的一部分, “素质”包含了“应试”;同样“分数”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育人的效果。育人成功与否在“分数”问题上也有一定的体现。因为“应试”能力与“分数”高低, 实际上是道德思想、知识能力、身心素质在一种特殊氛围中的直接或间接反映, 应该说是能较好检验教育效果的。如果不这样看问题, 那意味着什么?只能意味着现行高考制度的失败。

2、有德。

班主任必须自己首先学会做人——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人, 律己严格、治学严谨的人, 感情充沛、好合作共处的人, 襟怀坦白、诚实正直的人, 诲人不倦、爱生并希望学生胜过自己的人。一句话, 心灵美的人。是否取得这一人师的资格, 这非常重要。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 不论老师自己是否意识到, 其言行处世态度都会被学生或多或少地视为自己的榜样, 这种向师性是一种非人为的自然属性。问题的关键, 不是导与不导, 而是导多导少, 导向何方?人们有理由疑问, 老师不爱国, 何以引导学生爱国?老师不爱党, 何以引导学生爱党?老师治学不严, 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老师缺少真情, 何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只有心灵美的人师, 才可能培养出心灵美的学生, 而不称职的“人师”是会误人子弟的。

(二) 合格的“经师”。这也包含两方面的要求。

1、有识。

即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基础。班主任利用主题班会渗透德育, 往往要利用各方面的的知识, 我们知道, 中华文明上下数千年, 纵横数万里, 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科学、艺术、宗教、民情、风俗等各个方面。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硬要求——宏博、专精、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一些班主任或许未受过正规、严格的专业训练, 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或者虽然受过专业训练, 但长期以来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和课本书涉及的内容, 不是随时注意吸收研究的新成果, 不懂得旁类触通、吐故纳新, 而是吃老本。这样的班主任虽然随着舌耕岁月的推移而积累一定的育人经验, 虽然上主题班会课时内容面面俱到、点点落实, 也条理清楚, 但缺乏信息量和剖析事理的深度, 因而难免实际上的照本宣科, 缺乏德育渗透的力度, 少有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这样的老师充其量是个“教书匠”, 而不是“教育家”。我们常讲给学生一匙水, 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有深刻的哲理和事实依据的。教师唯有掌握较为渊博的知识, 才可能形成知识综合、知识迁移的能力;才可能在备课中见微知著, 讲课中深入浅出, 而不株守课本, 囿于固有的经验;才可能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启迪学生心智,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有能。

即熟练掌握教育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掌握了渊博的专业知识, 这仅仅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这还不够, 还要嘴能说, 手能写, 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因材施教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有些老师, 学富五车, 满腹经纶, 但拙于言辞, 苦于表述, 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 壶里有饺倒不出, 其德育效果也可以想象了。

有心、有德、有识、有能, 构成班主任老师整体素质, 这是个有机的整体, 缺一不可。不过在这四“有”之中, 相对而言, 我认为有心、有识应是目前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主要任务。因为, 现今的班主任队伍中, 具有良好或较好师德的老师总是占绝大多数;掌握基本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的老师也是占绝大多数。而对高考大棒重压下, 将德育工作放到首要位置, 却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倒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加强内功的修炼, 不断拓宽知识面的认识也在相当部分老师中缺乏相应的重视。不少人错误地认为班主任简单, 管一管学生衣食住行, 不要说受过严格训练、有着多年经历的班主任, 就是一般大学生甚至中专生也足以对付。比较倾心的倒是育人方法、教育技巧的研究, 形式上的功夫多于内容上的功夫。正因为如此, 提高德育的思想认识, 加宽加厚班主任专业基础是当务之急。

二、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 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德育班会 篇10

1. 第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通过某个主题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从而达到巩固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所以我觉得主题班会必须依靠学生,必须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真正体现主题班会的意义和价值。所以经过一两天的网上查阅资料和思考,我对于“三爱”主题班会有了一个大概的构思,我注意到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三爱”的主题班会,但绝大多数仅靠讲名人爱学习、爱劳动的故事或者玩一些成语接力的游戏来体现“三爱”,我觉得显得太过于空洞,学生一听了之,一笑了之,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2. 第二步,激发学生参与

我带着班级干部参加其他班级的主题班会,让他们对怎样开展主题班会有个切实的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煽动他们的激情,我还采用激励机制,我提出让他们回去查资料,课后大家可以互相商量,如果谁的建议被我采纳了,我不但要在当月的操行等梯中加分,还要发证书加以表扬。两天后再次在班级讨论的时候,情况跟之前相比截然不同,基本上所有学生都显得很积极,都能说出一些办法,甚至有两三个学生还给了我完整的方案,虽然方案的可行性有待考察,但是我还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们,他们显得很开心。

3. 第三步,制订主题方案

针对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和宿舍卫生一般化的现状,我向学生明确:因为你们是学生,你们现在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比如英语单词的默写,所以主题班会中爱学习部分我安排了一个颁奖环节,我会请领导给每次公共英语二级单词都默写得很好的学生进行颁奖。另外,我也会把平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列举在主题班会中,供大家现场讨论。

4. 第四步,制作PPT,督促节目的排练

方案制订好后,我一边将PPT进行完善,一边督促学生排练节目。作为班主任,我首先必须通过主题班会给同学们做个榜样作用,所以,在PPT的完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细心、用心,从PPT背景图片的选择,PPT版面的设计,PPT内容的删减、增设与编排等方面均做到精益求精。学生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也做好认真辅导,给他们提意见,切实让学生体会老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风格。

5. 第五步,彩排中发现问题

“三爱”强调的是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所以流程也就基本按照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进行,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其中有些环节的内容我刻意隐藏。我发现学生在彩排到爱学习和爱劳动两部分时的反应平平,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爱祖国部分出乎我的意料,在介绍到祖国的发展时学生情绪高昂,在介绍到祖国的悲惨历史时很多学生义愤填膺。事后想一想,这个改变也是正确的,主题班会现场的气氛真的很浓厚,而且最近我发现学生复习迎考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6. 第六步,不忘表扬,并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主题班会结束后,我没有忘记表扬他们,我跟他们说我们的主题班会很成功,领导很肯定我们,说下次还想再来我们班听班会课。学生听了很兴奋,他们从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到我们的校领导,都说下次要组织得更好,于是我也趁机跟学生说:“那你们平时都要努力哦,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我才会有更多的素材介绍给领导们听啊,并顺势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 班会反思

第一,我们的学生虽然很多时候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中会显得不积极,显得有点颓废,但他们的内心还是炽热的,在关键性的问题上还是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的。所以,班主任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教育的方式。

第二,我们的学生目前的能力待提高,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参加活动,而是没有参加活动的勇气和胆量。所以平时要多开展活动,多鼓励他们参加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能力,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三,每次我们开展班会必须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从班级现状出发,通过主题班会这个活动来切实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这比班主任单一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上一篇:风险控制理念下一篇:IBM简化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