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贷款

2024-05-22

委托贷款(精选十篇)

委托贷款 篇1

一、委托贷款的性质与新会计准则对其核算的规定

(一) 委托贷款的性质

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委托贷款只限于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发放的贷款, 并未包括企业之间的直接贷款 (虽然这种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屡见不鲜) 。这说明后者并未得到国家的认可, 因此, 在会计上也就不需要处理。“委托贷款”必须通过金融机构进行, 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信贷资金管理, 维持正常金融秩序, 并且可以监督防范企业的不法行为。委托贷款的目的是将企业的闲置资金让渡给他人获取收益, 符合投资“就是企业为通过分配增加财富或为取得某种利益, 将资产让渡给其他人使用而取得的另一项资产”的定义, 因此, 应视为企业的对外投资。

(二) 新会计准则对委托贷款核算的规定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新旧准则会计科目衔接的账务处理》的规定:新准则没有设置“委托贷款”科目。调账时, 应将“委托贷款——本金、利息”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应计利息”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 将相应减值准备的金额自有关科目转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但是, 这种做法有待进一步商榷。

新准则下“贷款”科目主要用于金融企业, 对于企业的委托贷款的会计处理应参照新准则指南的《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贷款”科目说明。需要特别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应收利息作为委托贷款的摊余成本, 这点处理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不一致。委托贷款采用实际利率摊余成本计量, 基本理念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一致, 但是在计算资产减值损失的时候, 如果有未收到的应收利息, 这个应收利息则构成减值前的摊余成本。这样处理是基于企业的风险管理的要求, 如果债务人发生财务危机, 应收未收的利息便很难收回, 所以把这部分应收利息也确认为减值。

持有至到期投资不管利息是否收到, 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应收利息, 考虑的是现金流量能够流入企业;而委托贷款则是认为这个未来的现金流量风险很大, 贷款企业出于谨慎考虑全部确认为减值的一部分, 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应收利息。

2.对于发生减值的委托贷款, 同时要将贷款的本金、利息调整的科目余额以及应收未收的利息转到“贷款——已减值”科目中。这点处理有利于贷款企业对于发生减值的贷款进行专项的管理和追踪。委托贷款减值以后, 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为基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冲减“委托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对于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应进行表外登记, 不进行账务处理。

3.对于贷款减值的结转, 如果从债务人手中收回贷款, 贷款减值准备是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定的利息收入来结转的。这点处理也是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其他一般的减值处理都存在不同的地方。

4.在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发生变化时, 不调整实际利率, 而是调整摊余成本, 这一点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相同。

5.委托贷款在持有期间, 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数;应收利息=贷款本金×合同利率×期数。实际利率应在发放贷款时确定并一直保持不变, 如果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别较小, 也可按照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企业收回或处置贷款时, 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该贷款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减值损失) 。

二、委托贷款的账务处理与披露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与本人的理解, 笔者认为委托贷款的会计处理应当如下所示:

(一) 委托贷款明细科目的设置:

委托贷款——本金

——利息调整

——已减值

(“委托贷款”科目的期末余额为借方余额, 反映企业按规定发放尚未收回贷款的摊余成本)

(二) 企业发放的贷款, 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 会计处理如下:

1. 委托银行发放贷款时,

2. 计提利息时

3. 收到银行转来的贷款利息 (已扣过相关税金)

4. 如果某月未收到委托贷款利息, 应将以前已确认的利息冲回

5. 如果在以后再收到已冲减利息收入的利息时应冲减委托贷款本金

6. 期满收回本金及利息时

7. 计提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

8. 收回已减值委托贷款时,

借:银行存款 (实际收到的委托贷款金额)

9.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应收未收利息, 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

10. 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按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三) 委托贷款的披露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根据实际情况, 在“其他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列示。

三、结语

委托贷款的核算问题一直是会计实务中的一大难点, 虽然新会计准则已对其做出了一定的规定, 但尚不明晰, 需要会计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熊燕《委托贷款:企业融资新选择》管理与财富200810

【2】张满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新方式——集合委托贷款研究》2003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4】范新华《企业委托贷款的核算与审计》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8

【5】王录印《关于委托贷款核算的两个问题》财会月刊20031

委托贷款 篇2

一.信托与委托的区别

1.信托的当事人是多方的,从法律上讲,至少有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有时受益人还不止一个。而委托代理的当事人,仅有委托人(或被代理人)和受托人(或代理人)双方。

2.产,委托者与受托者就签不成合同,但是委托合同并不一定要有财产,在没有财产的情况下也可以成立,如委托别人去购买房子,或者委托别人代替自己签定买卖合同,这就与信托不一样。

3.财产的占有权变化不同。信托时财产占有权转移到了受托者手中,由受托人

代为管理和处理。而委托、代理的财产占有权始终由委托人或被代理人掌握,并不发生占有权的转移。如委托别人出售房子,受托者得到的只是出售权,而不是房子的占有权。

4.要出售房子,先把房子信托给受托人,从这时起,委托者对房子便没有占有权了,能够把房子卖掉的,只是取得了占有权的受托者。而代理时,虽然把代理权交给了代理人,被代理人本人仍然拥有对财产的管理和处理权。

二.信托与委托的区别

5.至于委托和代理相比,一般而言,委托中受托者比代理人的权限大。比如出

售房子,委托时,委托人给了受托者卖掉房子的权限后,至于如何出售,多少价钱,可以由受托者决定。但代理时,代理人只能根据委托人的具体交代去执行。

三.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

6.信托贷款是指信托机构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信托存款等自有资金,对自行审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

7.以贷款的用途分,可划分为固定资产信托贷款、流动资金信托贷款和临时周转信托贷款;

根据项目选定主体的不同以及委托人的不同标准和要求,将贷款分为甲类信托贷款和乙类信托贷款。所谓甲类信托贷款,就是由委托人指定贷款项目,项目风险由委托人负责;乙类贷款则是由受托人选定项目,风险相应由受托人承担。

8.信托贷款与委托贷款的区别

个人委托贷款休克调查 篇3

款业务,到现在不足一年时间,被称为银行业务新亮点的个人委托贷款遭遇了出世以来首次大挫折,曾因率先开办个人委托贷款而名噪一时的民生银行已接到央行口头叫停的通知。

一位业内人士称,曾风闻央行有意叫停个人委托贷款中的“多对一模式”,因为其涉嫌集资。此人士称,各银行一直未接到央行正式文件,可能只是因为民生总部在北京且太高调而遭央行叫停。而更多的观点是,委托贷款业务的开展抢了信托公司的饭碗,自然非议众多

看来,商业银行开设委托贷款业务的路并非坦途,其遭遇的不仅仅是政策上的风险。

口头“红牌”

奇怪的是,仅在民生银行内部,对央行的口头通知都说法不一。

《经济》杂志从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个人业务部得到的消息是“现在已经停了,就前几天接到通知的”。但被停原因却谁也说不清楚。据该行信贷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个人委托贷款在一个多月前被央行叫停,下的是口头通知。”按照这位工作人员的分析,“央行的禁止令肯定不是针对民生一家银行。”

从表面上看,民生银行的个人委托贷款未涉及银行的风险责任问题。银行只管做中间人收取手续费,又不承担任何放贷风险。委托贷款人的获益较国债和储蓄更为丰厚,较股市更为稳定,风险更为可控。事实并非如此。

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个人委托贷款业务的委托人和受托人(也就是银行)之间容易发生经济纠纷,风险由谁承担、收益由谁分割、时间关系怎么界定等问题都缺乏法律规范。

一位银行业专业人士分析,首先,处于市场环境众多不确定因素下项目本身的经营风险,这是一种显性的风险,也是监管部门担心引发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银行作为不承担风险的中间人,只能通过对借款方财务和管理上的即时监管来有限地控制风险。

中国建设银行投资银行部中间业务及资产管理处胡章宏表示:“我们银行从法律上说是不承担风险的,可是由于老百姓对这件事情的认识、对产品的认识是有偏差的,他认为只要你银行介入的事情,银行都有某种担保、某种暗示。因此,银行在项目选择上尤为谨慎,已经推出的个别项目还由财政局等政府、事业单位作了担保。”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委托贷款形式之一的多方委贷下限只需人民币1万元整,投资门槛越低,一旦经营出现风险,引发的社会问题波及面将更广,杀伤力将更大。近两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对策,但未有显著成效。

抢了信托的“饭”

个人委托贷款自打一出生,信托公司就对其耿耿于怀,结了冤家。据爱建信托总经理助理陈柳青介绍,委托贷款无疑将对信托业造成冲击。首先,委托贷款无需受制于信托计划“总量不超过200 份、起卖不低于5万元不得营销”等硬性限制;其次银行有网点优势,即便是深发展这样的小银行,在上海也能动员17个网点,而信托公司通常只有一个网点。站在信托公司的立场,陈柳青认为,如果“多方委托贷款”的确就是信托,那么该项目就违背了目前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原则。

深发展上海分行行长刘振芳却坚持认为,银行与信托之间有着天然内在的联系,就委托贷款而言,实际上一直是银行中间业务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只是增添了接受个人委托的新意。

记者采访的一些专家佐证了刘振芳的观点。他们认为,就多方委托贷款计划看,深圳发展银行,实质在向投资银行的角色转型,而这正是银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其与信托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前种情况下银行与投资人只是普通委托关系,而信托的灵魂在于破产隔离功能(即委托人一旦破产,这部分信托财产将不受其债权人的追索),因此深发展的这项中间业务并没有侵犯信托领地之嫌。

呼唤利率市场化

个人委托贷款不仅仅要化解政策难题,它还要解决市场的难题。

“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严格遵守不超过利率浮动上限的规定,可能丧失该品种的市场活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杨波告诉《经济》。

年利率最高6.552%,在民间借贷市场上根本没有这样的好事。据悉,浙江民间借贷的利率通常高达10%至20%。现在按民生银行及央行的规定,个人委托贷款很难有利可图。“收入如此悬殊,能分流地下金融市场吗?”杨波不解。

根据规定,个人委托贷款的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自由协商,但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上下限。实际操作中,民生银行首笔个人委托贷款的实际利率,远远超过央行规定年利率上浮30%后的上限6.552%。据了解,借贷双方协商后认可的是月利率8‰,即年利率9.6%。在按6.552%的贷款利率签订协议的同时,以私下协议的方式当场把利率的差额结清。民生银行杭州支行最初的态度,是对私下协议“不监管,不鼓励”。换句话说,银行当时默认了超央行规定利率部分的放贷差额收益存在。当时央行获悉后,立即通知民生银行杭州支行必须按规定办事。

直到今天,央行的做法仍然招致市场人士的非议,认为约束借贷双方的私下协议,既属于多此一举,也无法保证管得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换句话说,民间借贷的利率上浮,在央行规定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至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间,还有很大的空间。而目前央行要求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严禁突破利率浮动上限,等于使商业银行以受托人形式介入民间借贷后‘作茧自缚’。”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摇了摇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监会的成立,个人委托贷款等一系列涉及银行监管的“烫手山芋”自然转给了银监会。但银监会与央行的某些分工尚不明朗。个人委托贷款业务看来并非短期能够解困。

多方委托贷款的“香饽饽”

深发展上海分行行长刘振芳算了这笔账:

◆ 作为一家股份制小银行,深发展没有能与大银行比肩的资金实力,多方委托贷款可以在发放贷款的同时有效动员社会资本,不但能增强深发展对普通百姓的亲和力,还能以一条巧妙的途径介入政府的重大项目。

◆ 传统存贷业务富含太多的风险因素,无论控制多严,不良贷款总会在一定比例中发生;而多方委托贷款中,银行并不承担风险,深发展向此类中间业务转型将有效改善其资产结构,虽然未必能马上盈利,却为未来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委托贷款抵押登记问题分析 篇4

一、委托贷款的概念及产生

根据《贷款通则》第7条的规定:“委托贷款, 系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 由贷款人 (即受托人) 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贷款人 (受托人) 只收取手续费, 不承担贷款风险”。

委托贷款从表象上看是非金融机构将资金借给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 资金的最终流向是从非金融机构到非金融机构, 在表象上和资金的流向上与民间借贷相似, 但委托中间涉及金融机构的运作与民间借贷不同。企业间借贷在许多国家属于私法范畴, 法律并未禁止, 但在我国属于金融管制的范围, 在经济发展特定时期是不允许的。改革开放后, 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了发展需要大量资金, 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又借不到款项, 而一些企业通过自身经营积累了很多充裕的资金。这样一方是资金需求饥渴的企业, 另一方是渴望获得高于银行利率水准的资金充足的企业, 企业间有强烈的借贷需求。为疏导这种需求, 加强金融秩序的管理, 国家采取了变通方式, 以银行为“桥梁”, 通过银行的管理和运作, 使这种借贷合法化, 委托贷款就应运而生了。

二、委托贷款法律关系

实践中, 在办理委托贷款时, 各方当事人一般签署的是双方协议或三方协议。双方协议的委托贷款是由两个合同构成:一个是贷款企业 (委托人) 与银行 (受托人) 之间的委托合同;一个是银行与借款企业 (借款人) 之间的借款合同。三方协议的委托贷款合同的主体则是:贷款企业 (委托人) 、银行 (受托人) 和借款企业 (借款人) 。不论是双方协议还是三方协议, 都只存在两个法律关系:一是贷款企业与银行的委托关系, 二是银行与借款企业的借贷关系。委托贷款业务是将两项不同民事法律关系组合在一起的综合性金融业务, 其中不存在什么“委托贷款法律关系”。这两个法律关系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牵连。这两种法律关系的交叉使银行具有两种身份, 在与贷款企业的委托关系中, 银行是受托人;在与借款企业的借贷关系中, 银行又是贷款人。《贷款通则》关于委托贷款的定义中, 也是将银行界定为贷款人 (受托人) 。

基于此, 虽然借贷资金是由贷款企业借给借款企业, 但是贷款企业不是借款合同的主体, 银行才是贷款人即借款合同主体。因此, 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 若借款企业不按时偿还借款, 贷款企业是不能直接起诉借款企业的。贷款企业只能依委托合同起诉银行, 而银行只能依借款合同起诉借款企业, 贷款企业只能借助银行履行委托合同收回借款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如何确定委托贷款协议纠纷诉讼主体资格》的批复 (法复[1996]6号) 中也指出:“在履行委托贷款协议过程中, 由于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而发生纠纷的, 贷款人 (受托人) 可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贷款人坚持不起诉的, 委托人可以委托贷款协议的受托人为被告、以借款人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委托贷款抵押登记

在抵押法律关系中, 债权人为抵押权人, 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根据以上分析, 在委托贷款中银行才是借款合同的债权人, 借款企业是债务人。因此, 银行、借款企业或第三人才是抵押合同当事人, 贷出资金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委托人) 不能成为抵押合同当事人。

因此, 在办理委托贷款抵押登记时, 应由银行、借款人或第三人共同申请, 按照《房屋登记办法》的要求收取登记申请书、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地产权证书、抵押合同、主债权合同等资料, 经审核符合没有不予登记情形的, 将银行登记为抵押权人, 将借款人或第三人登记为抵押人。对于主债权合同, 若委托人、银行、借款人签订的是双方协议, 即委托协议和借款协议, 则只收取借款协议, 不必收取委托协议;若委托人、银行、借款人签订的是委托贷款三方协议, 则收取该协议, 委托人的身份材料不必收取。

一般委托贷款委托代理协议 篇5

一般委托贷款委托代理协议

特别提示:中国工商银行遵循平等自愿、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努力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签订本合同之前,特提请客户充分了解工商银行提供的相关金融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相关金融服务。

委托人:

名称 法定代表人 住所 受托人:

名称 负责人 住所

委托人在此委托受托人办理一般委托贷款业务,即委托人提供贷款资金,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指定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并协助收回贷款。委托人和受托人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条款,共同遵守。

第一章 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一条 委托人应向受托人提供委托资金。委托资金应由委托人自主支配并且来源合法。委托人应在贷款发放之前将委托资金划入在受托人处开立的委托资金专户。

第二条 委托人应自行确定委托贷款的借款人、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率等事宜,并与受托人、借款人签订《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委托人确定的借款人应具有合法的借款主体资格;贷款用途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贷款金额不得超过委托资金的额度;贷款利率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及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有权机构规定。外币委托贷款须符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第三条 委托人应自行确定委托贷款是否实行担保。若实行担保,委托人应对借款人选择的担保人或担保物进行确定,对担保的合法性和可靠性等进行审查并自行承担担保手续的有关公证、登记等费用。委托受托人与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

第四条 委托人应在委托资金额度内委托受托人发放委托贷款,不得要求受托人超额度放贷。委托人在发放委托贷款前向受托人签发《一般委托贷款通知书》。通知书应载明:委托贷款合同号、币种、金额、利率、借款人及账户、确认的担保方式及担保人等内容。

第五条 委托人同意对委托贷款展期的,应提前15天通知受托人,并与受托人、借款人签订展期协议。原贷款有担保的,委托人需提前10天通知担保人与受托人续签担保合同。

第六条 委托人应自行承担委托贷款的风险,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受托人承担贷款风 险。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利息或其他费用,委托人不得要求受托人承担偿付责任。

第七条 对于发生委托贷款在结息日未能收到利息或还款期未收到还款资金的,委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向借款人催收,并提供催收记录和催收结果。

第八条 委托人可以自行监督管理借款人对委托贷款使用,也可以委托受托人监督管理借款人对委托贷款的使用。具体方式在《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中明确规定。

第九条 委托人应按一般委托贷款金额、期限、约定手续费率向受托人支付手续费。本协议项下一般委托贷款的约定手续费率为月手续费率 ‰;手续费的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为。手续费支付不以借款人是否按期还本付息为条件。

第十条 委托人按照以下第【】种方式向受托人支付上述费用: 含税价格 不含税价格

若为不含税价格的,委托人支付的最终费用还应包含增值税,增值税税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确定。

第十一条 委托人可自行监督借款人对委托贷款资金的使用,也可委托受托人监督,包括:监督借款人对贷款的使用是否符合《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规定用途、监督项目执行情况、协助监督借款人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协助监督保证人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协助督促抵押人妥善保管抵押物、协助保管质押物和权利凭证。除此之外,委托人如对监督事项还有其他特别要求的,应在《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第十三条“其他特别监督事项(或有)”中明确监督内容和监督措施。委托人应就特别监督事项向受托人另行支付手续费,手续费计收标准为:,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为。

第十二条 委托人因借款人违反《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的约定向其收取罚息的,委托人应就罚息额度另行向受托人支付手续费。手续费的计收标准为:,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为:。

第十三条 对逾期的委托贷款,委托人要求受托人代为起诉借款人的,应出具书面文件。因借款人破产,委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配合清偿资产、收回贷款。

第十四条 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委托贷款,委托人应书面通知受托人不再履行《一般委托贷款委托代理协议》规定的责任与义务,同意受托人等额冲销委托资金和一般委托贷款。委托人停止支付手续费。

第十五条 委托人应当承担并预付处理委托事务的费用。本协议项下的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办理担保手续中的公证、登记费用;办理诉讼事务中的诉讼费、财产保全费、执行 费;追索担保人或处置担保物的费用及其他费用。

第十六条

委托人声明

(一)本委托是委托人的自主行为,委托行为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有关规定;

(二)委托资金来源合法,并为委托人自主支配;

(三)委托人和指定的借款人身份合法;

(四)委托贷款用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委托贷款不用于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项目,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即以贷款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或增资扩股,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衍生品投资以及国家明确规定的其他禁止用途;

(五)一切贷款风险由委托人承担,受托人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

第二章 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七条 受托人根据本协议与委托人、借款人签订《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第十八条 一般委托贷款实行担保并由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办理担保事宜的,受托人应根据委托人的书面通知,与有关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并将担保合同交由委托人认可和出具书面意见。有关担保合同的公证、登记费用由委托人预付和承担,受托人不予垫付。

第十九条 受托人收到委托资金后,要为委托人开设一般委托贷款账户,用于核算一般委托贷款的发放、收回和计息。受托人应按照《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的约定与《一般委托贷款通知书》的要求,在指定的贷款发放日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对委托人要求受托人超出委托资金额度发放委托贷款的受托人有权拒绝发放。第二十条 受托人接到委托人的一般委托贷款展期通知后,应与委托人、借款人签订展期协议;若展期贷款是担保贷款的,须接到委托人续签担保合同的通知后,与担保人续签担保合同,才能办理展期手续。

第二十一条 受托人有权要求委托人提供有关材料对本协议项下一般委托贷款用途的合法性予以证明。对委托人为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应出具董事会决议或其他授权文件,并承诺所委托的一般委托贷款对上市公司的其他股东不构成利益损害。

对一般委托贷款用途的合法性存有疑问的,受托人可不予办理。

第二十二条 受托人办理的异地一般委托贷款业务,可以将有关事务转委托给借款人所在地的中国工商银行营业机构办理。受托人应当对转委托的中国工商银行其他营业机构的行 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 受托人应在每笔一般委托贷款结息日期前3个工作日或贷款到期前10个工作日,通过电话、传真、公函、短信等形式提示借款人按时支付利息或到期还本付息,并做好通知记录,协助委托人按期收回贷款本息。受托人每次收回贷款本息后,应在 个工作日内将委托人应得款项如数划入委托资金专户。

第二十四条 受托人办理一般委托贷款业务,只收取手续费,不垫支资金,不为委托人介绍借款人或代理委托人指定借款人,不接受没有指定借款人的一般委托贷款,不接受借款用途不明确和用途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一般委托贷款。

第二十五条 一般委托贷款到期,借款人未按时归还的,受托人应及时通知委托人,并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书面形式向借款人催收。一般委托贷款采取保证方式的,受托人应在保证期间内以书面形式向保证人催收。

第二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委托人书面指示受托人起诉的,受托人应按指示办理有关诉讼事务;委托人未书面指示受托人起诉的,受托人无义务对借款人起诉。

第二十七条 受托人收到委托人提供的其与借款人一致同意提前还款的书面通知后,应停止计收提前还款部分对应的手续费。因借款人破产或其他原因无法收回委托贷款的,受托人可根据委托人的书面通知解除委托代理关系,不再履行本协议规定的责任与义务,停止计收手续费,等额冲销委托贷款和委托资金。如果受托人未收到委托人书面通知,受托人有权在委托贷款逾期满六个月后(若贷款展期,则在展期逾期满六个月后),视为死账进行销户,一切责任由委托人自行承担。

第二十八条 受托人在办理一般委托贷款业务中,应将贷款发放、管理、收回(或催收、诉讼)的办理情况及时向委托人报告。尤其是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以及出现的任何可能或足以影响委托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应及时通知委托人,并根据委托人指示采取适当的措施。

第三章 违约责任

第二十九条 因委托资金来源、贷款对象、用途不合法等因素导致的一切后果由委托人承担。

第三十条 委托人未按时支付手续费的,委托人应就未支付部分按每日 %的标准向受托人支付违约金。对委托人拖欠的手续费和违约金,受托人可从委托人账户直接扣收 或从借款人偿还的委托贷款本息直接抵扣。

第三十一条 受托人未按本协议及本协议项下的《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和《一般委托贷款通知书》的要求发放委托贷款,导致委托人发生损失的,受托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二条 受托人向借款人收回贷款本息后,未按本协议及本协议项下的《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的约定向委托人划转,导致委托人发生损失的,受托人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 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 增值税特别约定

(一)委托人要求受托人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应先在受托人办理信息登记,登记信息包括委托人全称、纳税人识别号或社会信用代码、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和账号。委托人应确保提供给受托人的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和完整,并按照受托人要求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具体要求由受托人通过网点通知或网站公告等发布。

(二)委托人自行领取增值税发票的,需向受托人提供加盖印章的授权委托书,指定领取人,并明确领取人身份证号等信息,由指定领取人凭身份证原件领取增值税发票;指定领取人发生变更的,委托人需重新向受托人出具加盖印章的授权委托书。委托人选择邮寄方式收取增值税发票的,还应提供准确无误且可送达的邮寄信息,若邮寄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及时书面通知受托人。

(三)因自然灾害、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等不可抗力或税务机关原因导致受托人不能及时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受托人有权延迟开票,并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增值税发票被委托人领取后或受托人交由第三方邮递后发生发票丢失、破损或逾期等非受托人原因,导致委托人无法收到增值税发票相应联次或逾期无法抵扣的,受托人不负责赔偿委托人相关经济损失。

(五)由于发生销售退回、应税服务中止或开票有误、抵扣联、发票联均无法认证等情形,需要开具增值税红字专用发票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规定需要由委托人向税务机关提交《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的,应由委托人向税务机关提交《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信息表》,待税务机关审核并通知受托人后,受托人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六)如本协议确定的协议价格为含税价格,在协议履行期间,如遇国家税率调整,受托人有权根据国家税率变化调整本协议约定价格。第三十四条 本协议中委托代理期限自本协议生效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在委托代理期限内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办理的委托贷款业务,均以本协议为准,每次办理委托贷款业务时无需另行签署委托代理协议。委托代理期限到期后,在委托代理期限内已经按照本协议办理的委托贷款业务应继续按照本协议和《一般委托贷款借款合同》的约定履行。

第三十五条 解决协议纠纷的方式。执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同意可选择以下第 种处理方式:

(一)由 仲裁委员会按照提交仲裁申请时该会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在 仲裁;

(二)由受托人所在地人民法院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第三十六条 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本条款不得与其他条款相抵触,不得影响当事人之间实质性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十七条 本协议未尽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金融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协议自委托人、受托人加盖公章,双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协议项下的各方权利义务实现/履行完毕后,本协议自动失效。

第三十九条 本协议正本一式三份,委托人执一份,受托人持两份。

委托人(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受托人(盖章)

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中国大企业从委托贷款寻觅更高回报 篇6

“我们相信,这些非金融(国有企业)不具备必要的专长,无法像银行那样经营,评价借款人的资信;随着经济进一步放缓,这些贷款很可能变成不良贷款,”惠誉(Fitch)旗下研究机构BMI Research的分析师Chua Han Teng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委托贷款是一家公司发放给另一家公司的贷款,略微类似银行业,但没有持牌贷款人在作出信贷决策时执行的风险控制。

从事这类业务的企业往往贷出过剩现金,或者从银行借款,然后以高得多的利率转手向其他公司放贷,后者往往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降温,矿业和重型制造业集团受到压力。随着它们的核心业务受到影响,许多这类企业寻求通过金融投资获得更高回报。例如,中国最大的铝生产商中国铝业(Chalco)在过去五年一直未能盈利,其2015年的股本回报率为-1.7%,但2015年委托贷款增加了一倍,至28亿元人民币(合4.22亿美元)。

“一些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仍然过多,因此利用银行进行高风险企业间贷款的游戏继续着,”Orient Capital Research的董事总经理安德鲁·科利尔(Andrew Collier)表示。“中国正在竭力保障信贷流向经济中政治上最强大、经营上最绝望的部分。”一些大型民营制造商也进入委托放贷业务。中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扬子江船业(Yangzijiang Shipbuilding)是造船行业很多获得政府补贴以维持运转的企业之一。据BMI介绍,为了帮助挺过低迷时期,产生更高的回报,该集团创建了一个用于委托放贷的小额信贷投资组合。截至2015年底,该公司的金融投资占其总资产的25%左右。

对委托贷款抵押登记的办理意见 篇7

一、委托贷款存在的社会背景

我国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政策, 不允许任何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直接从事信贷业务活动, 但可以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间接从事金融信贷业务活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19条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 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第7条规定“委托贷款, 系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 由贷款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以上规定表明, 需要将自有资金投放到金融信贷市场、从事信贷活动的单位、个人, 必须委托具有经营贷款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才是合法的。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国家对民间信贷市场、信贷活动实施监管和调控, 确保国家金融信贷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委托贷款就是住房公积金贷款。

二、委托贷款规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法律关系不清, 合同权利主体错误

委托贷款、担保抵押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关系:一是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二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三是抵押权人与抵押人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法律关系依理应该是清晰明确的, 即:委托人是委托贷款资金的所有权人, 是委托贷款合同和抵押合同上的当事人、权利人;代理人 (即受托银行) 是委托人实施贷款活动的法定代理人和监管人, 负责委托人的贷款资金发放、监督使用和收回。但在相关规定和实际操作上却是混乱、错误的, 即把负有监管职责的法定代理人———受托银行变成了合同上的当事人、权利人, 而真实的权利人———委托人却与此无关。如《贷款通则》第29条规定:所有贷款应当由贷款人 (贷款人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经营贷款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 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抵押合同。这条规定表明, 不管是自营贷款, 还是委托贷款, 都要求贷款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相对方签订相关合同, 委托贷款的代理人取代委托人名正言顺地变成了合同上的权利人。有人认为, 这只是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 (又称隐名代理) 的不同形式而已, 没有实质上的区别。虽然合同上的权利人是代理人, 但只要其权利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实际上也就保护了委托人的权利。同时, 如果受托人实施了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委托人可追究其责任并要求其赔偿损失。因此, 此规定并不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笔者认为, 国家设置委托贷款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民间信贷活动的监管, 本身不取代委托人实施信贷活动。在具体的委托贷款业务上, 贷款的实施主体仍然是委托人, 受托银行承担的法定义务只是负责对委托人的贷款活动进行监管和向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发放、收回贷款。但这一规定却混淆了自营贷款资金与委托贷款资金的所有权主体的不同, 人为剥夺了委托人的权利主体资格, 它直接使委托人丧失了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法律依据并与物权登记方面的规定相冲突。而代理人是为委托人实现委托贷款业务服务的, 没有依据、也不应当因此成为委托贷款合同上的权利人。

2. 权利义务分离, 委托资金缺乏安全保障

《贷款通则》规定:委托贷款的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由委托人自己审查确定, 但却不能以委托人自己的名义与借款人、抵押人签订贷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而是由受托银行以受托银行的名义与相对方签订。同时, 受托银行不承担贷款风险, 风险由委托人承担。在委托贷款的民事法律关系和表现形式上:贷款资金的所有权虽然属于委托人, 但委托人却是一个与此无关的人, 无处体现其所有者的意志和权益, 也缺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直接法律依据, 同时还要承担贷款风险。受托人虽然是合同上的权利人, 却不是真实的权利人, 也不用担心贷款收不回, 因为不用承担贷款风险。承担的义务仅是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和协助收回贷款。这一规定使委托贷款中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权利义务分离, 委托人的委托贷款资金得不到安全保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委托贷款协议纠纷诉讼主体资格的批复》 (法复[1996]6号) 就反映出了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履行委托贷款协议过程中, 由于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而发生纠纷的, 贷款人 (受托人) 可以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贷款人不起诉的, 委托人可以委托贷款协议的受托人为被告、以借款人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借款人不还款, 委托人因不是合同当事人, 不能直接追讨借款, 也不能直接起诉维权。委托贷款资金不是受托人的, 借款还不还都不损害受托人自己的利益, 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因此, 受托人不主动为委托人追讨欠款也在情理之中。笔者认为, 此规定使委托贷款业务中委托方与受托方的权利义务发生了分离, 委托人的委托贷款资金和合法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 同时也没有赋予受托人应有的法律责任。这也许是目前委托贷款存在高风险的原因之一。

三、担保物权登记方面的规定

《房屋登记办法》第11条规定“申请人应当对申请登记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 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房屋登记。”第20条规定“申请人与依法提交的材料记载的主体一致;申请登记内容与有关材料证明的事实一致”。以上规定表明, 登记的物权人应是真实的权利人。

四、委托贷款抵押登记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申请登记材料上存在的问题

申请登记材料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申请人与申请登记材料记载的权利主体不一致。委托贷款抵押登记的申请人一般是受托人, 不是委托人。如: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申请人一般是受托银行, 不是委托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二是申请登记内容与申请材料证明的事实不一致。如: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登记。申请的是住房公积金贷款, 但贷款合同等原因依据证明的是自营贷款。反映在申请登记材料上, 既有以受托银行名义签订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 又有委托人对贷款申请人、贷款额度、期限以及担保物等情况的审批意见材料。这些问题在申请登记材料上是显而易见的, 也是凭常识能够判定的, 即:申请人、申请登记事项与申请登记材料记载的权利人和材料证明的事实不一致, 不符合《房屋登记办法》对申请登记材料的要求。

2. 担保物权登记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委托贷款抵押申请登记材料上出现了两个权利主体:一个是合同上的名义权利人—受托银行;另一个是审批意见上真实的权利人—委托人。因此, 申请登记材料本身就不符合《房屋登记办法》第20条“申请人与依法提交的材料记载的主体一致”的规定。登记时, 无论以谁为权利人进行登记都存在着不合法的问题。若以合同签订主体进行登记, 登记的债权人和抵押权人是受托银行, 权利主体不真实;若以委托贷款审批意见等材料进行登记, 登记的债权人和抵押权人又是委托人, 权利主体真实, 但缺乏原因依据。各地在实际登记上, 都是以合同为依据进行登记的, 即登记的债权人、抵押权人是受托银行, 不是委托人。如: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登记。登记的债权人、抵押权人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的受托银行, 而不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五、对委托贷款抵押登记的办理意见

上市公司热衷委托贷款现象浅析 篇8

关键词: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实体经济

今年以来, 受信贷政策以及后金融危机效应的影响, 部分企业“求钱若渴”, 民间融资开始大行其道, 在这种背景之下, 上市公司纷纷增加委托贷款业务, 尤其是向房地产行业的“输血”明显增加。仅从上市公司年内签订的委托贷款协议来看, 投向房地产行业的比例和贷款利率均大幅提升。较高的委托贷款利息差额吸引着背靠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纷纷涌入。

一、上市公司热衷委托贷款的动机和危害

一边是众多中小企业求钱若渴, 陷入资金困境;一边却是大量上市公司利用融资便利, 通过委托贷款, 便可获得更便捷的利润增长。今年以来, 在资金利率飙升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热衷发放委托贷款, 有的公司来自委托贷款的收益甚至超过了主业。

“上市公司做起了‘小银行’是不正常的。”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表示, 正常情况下, 上市公司的资金应该投向公司的募投项目。虽然委托贷款的利率高, 但隐含风险也很大, 对业绩的支撑不可持续。

以最小成本来获取最大程度的利润, 是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的追求目标。否则, 在市场竞争中, 如果丧失了获取利润的能力, 任何市场主体都会失去在市场生存的基础。当投资公司主营业的收益前景明显不如放“高利贷”时, 无论是从资本投资收益还是以向股东负责尺度衡量, 放“高利贷”都会成为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

上市公司之所以敢放着主业不做, 而热衷于不务正业放“高利贷”还折射出市场的需求的信号, 说明现今‘高利贷’的需求市场规模是多么庞大, 也反映出现阶段我国金融业的乱象与蕴含的危机。

上市公司利用融资便利从银行获得贷款甚至低息贷款。银行贷款给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以委托贷款高息发放出去吃高息利差, 银行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各得其所, 各自收益都很高。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在当前如此紧缩的环境下有“闲置”资金拿来发放委托贷款, 主要依赖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们能够从资本市场大肆圈钱。股票市场本身是为缺乏资金而具有前景的实体公司提供融资平台, 使其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强, 而眼下中国的股票市场并未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股票市场成为造富机器和投机者“金矿”。一些企业包括银行本身大肆从股票市场圈钱然后再进行投机。急需要钱的地方不能得到钱用于发展, 如目前始于温州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企业危机, 老板“跑路”成为普遍现象, 给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暴利行业成为资金拥挤和爆炒的热土, 眼下最明显的就是房地产行业, 上市公司争当“高利贷倒爷”正在抬高房价、助推房地产泡沫, 影响宏观调控的成效。上市公司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显示, 有七成涉及房地产业务, 房地产商普遍愿意支付超过15%的年利率, 有的甚至超过20%。

高利贷的多层级倒腾资金, 每个层级都要盘剥一层利润, 大大抬高社会融资成本。而承受高利贷畸高融资成本的都是贷款难、融资难的中小企业。这对中小企业将是致命打击。笔者一直坚持的观点是, 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不同的是, 不是社会缺乏资金, 而是过剩流动性不往中小企业流动。那么, 流到了哪里呢?高利贷行业。高利贷横行给中小企业套上一个死结:贷不到款、融不到资是在等死, 借到高利贷是在找死。更加可怕的是, 中国大地弥漫的高利贷正在抬高所有行业实体的融资成本, 一个高利贷正在快速毁掉中国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经济。

如果把中国的企业简单分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那么上市公司最不缺的就是钱, 而非上市公司眼下最缺的就是钱。非上市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信贷, 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越来越高, 银根紧缩越来越严重, 非上市公司的融资越来越困难;在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中, 股份首发和增发筹集的资金占了大头, 银行信贷常常只作为资金周转和腾挪的手段, 紧缩政策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供给基本不构成实质性影响。一个极度缺钱, 一个手握从投资者手中筹集来的钱无处可用。这就为委托贷款业务埋下了伏笔。

在这笔交易中, 借钱的一方虽然要承受高额的利息, 但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不致立刻死掉;出钱的一方不必流汗费力办实业, 就坐享高额利息, 然而, 20%的利息率, 什么样的实业能赚出这笔利息并有盈利?一旦借款方还不起这笔钱, 上市公司融出的资金就会变成呆坏账, 而真正损失的还是股民的钱, 上市公司是这种做法实际是对股民的极度不负责。

银行在委托贷款行为中扮演了不大光彩的角色。在委托贷款业务中, 银行并不承担过多风险, 借款人也通常是由委托人 (上市公司) 自己寻找, 银行只是对委托人的资金来源、资质等进行审查, 并协助收回借款, 在中间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一句话, 借贷双方的资金在银行手中“过一遍手”, 银行只“抽头”, 并不承担什么风险, 当然也鲜有什么监管。

委托贷款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是通过非正常的方式调剂了企业间的资金余缺, 使资金流更能反映出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但另一方面它加重了借入方的利息负担, 放大了出借方的回款风险, 更重要的是干扰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执行——这边国家紧缩, 那边资金通过“投资者——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实业”的途径, 源源不断地供给资金。这会使国家的调控政策化为无形, 并一再发出错误信号。

但委托贷款的盛行, 恰恰缘于调控政策的漏洞。存款准备金率畸高和利率畸低, 加剧了对资金的争夺, 为委托贷款盛行打下了基础;信贷市场收口过紧, 资本市场敞口过大 (几乎不受控制地首发和增发) , 为委托贷款提供了政策通道和可能。根据统计, 今年以来共有223家上市公司公布定向增发预案, 预计募集资金总额5547.825亿元。有这么多“无成本的闲钱”在手, 上市公司怎么会抑制住放高利贷的冲动?所以, 只要负利率一直存在, 而存款准备金率畸高, 只要任由上市公司能很方便地从投资者手中“圈钱”,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就会成为常态。这样下去对金融监管和中小企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上市公司热衷委托贷款的警示

全民放贷、全民参与高利贷, 连上市公司、国有银行都参与进来了, 折射出现阶段我国金融业是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本来是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生的, 上市公司本来是要肩负起民族产业振兴大任的, 还有银行业, 本来是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的, 然而他们中的相当部分却定错了位, 走错了道, 不务正业而沆瀣一气, 成为全民放贷、全民参与高利贷乱局的始作俑者和推波助澜者。“百舸争流、各显神通”的高利贷对经济与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大大抬高社会融资成本, 而承受畸高融资成本的都是贷款难、融资难的中小企业。这对中小企业将是致命打击。高利贷横行给中小企业套上一个死结:贷不到款、融不到资是在等死, 借到高利贷是在找死。更可怕的是, 弥漫的高利贷正在抬高所有行业实体的融资成本。

实际上这种一哄而起的局面和现象折射的也正是我国现阶段整体金融业的无为和乱象, 如果任其蔓延下去, 不仅会不断爆发出诸如江苏泗洪高利贷市场崩盘的事件, 更会一步步吞噬掉中国整个实体经济、实体产业, 加剧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最终使中国的未来陷入不可自拔的泥潭!近期浙江温州多发的中小企业老板集体“跑路”的现象也反映出问题的严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浙江大学教授史晋川指出, 上市公司参与高利贷, 不仅可能导致实体产业轻视主业甚至荒废主业的状况, 而且将大大抬高社会融资成本。而承受高利贷畸高融资成本的都是贷款难、融资难的中小企业, 这对中小企业是更致命打击。

已经到了出重拳、用猛药整治高利贷等金融乱象的时候了。否则, 中国经济金融将迈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参考文献

[1]上市公司为何争放“高利贷”[N].中国证券报, 2011-8-25.

[2]上市公司热衷“放贷”表明什么[N].新京报, 2011-8-5.

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风险的防范 篇9

住房公积金是一种政策性住房储金, 由职工个人及其所在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收入一定比例逐月缴存进职工个人账户, 主要用于职工购房、建房, 解决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缴纳住房公积金具有强制性, 其资金主要用于个人住房贷款和住房保障项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 贷款必须由金融机构发放, 不允许任何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自行发放, 禁止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个人住房贷款是一种金融业务, 而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单位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 不能自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必须委托金融机构发放。

对委托贷款, 《贷款通则》明确规定: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 由贷款人 (受托人) 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 代为发放, 监督使用, 并协助收回贷款。贷款人 (受托人) 只收取手续费, 不承担贷款风险。也就是说, 如果企业或个人手中有闲置资金, 而另一个企业或者个人迫切需要资金用于项目建设, 双方不能直接进行资金借贷。但是可经过第三方即银行介入, 即拥有资金的企业或个人, 可委托银行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或个人提供贷款, 这种行为就是委托贷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委托贷款, 是指受托银行受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委托, 利用委托人提供的资金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 主要用于解决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购买、建造住房资金不足问题, 贷款风险由委托人承担。如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委托建设银行等14家银行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贷款政策由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制定, 受托银行按照该部门规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 代为发放, 并负责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受托银行按照收回贷款利息的5%收取手续费。由于住房公积金属于政策性住房储金, 不同于银行吸纳的社会存款,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量有限, 并且其资金专项用于互助性贷款, 如果发生资金损失等风险, 会直接损害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的共同权益, 所以住房公积金个人委托贷款风险的危害性, 远远大于银行自营性贷款。

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的流程是:银行受理申请→公积金中心贷款初审→借款人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公司担保→银行将贷款报中心审批→公积金中心贷款复审→公积金中心划拨资金到银行→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共八个环节。从委托贷款流程可看出, 借款人从申请贷款、签订合同到贷款发放, 都是与银行之间的直接业务往来, 并不与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发生直接的业务关系。但是作为委托贷款的委托人与借款人之间却存在着直接的法律关系。这是因为委托贷款合同由两个合同构成:一个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 (委托人) 与银行 (受托人) 的委托合同, 另一个是银行 (贷款人) 与借款人的借款合同。同时存在两个法律关系:一个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与银行的委托关系, 另一个是银行与借款企业的借款关系。两者密切相关。在委托贷款业务中, 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指示确定借款人, 借款人应当知道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 即使借款人未签署《委托贷款委托合同》, 委托人未签署《委托贷款借款合同》, 只要借款人在签署借款合同之前已确实知晓委托人与受托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贷款借款合同》仍直接约束委托人和借款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 以自己的名义向借款人发放贷款, 这种代理关系不是以委托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的直接代理关系, 而是以受托人自己名义实施代理行为的间接代理关系。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条的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 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 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 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 但有明确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存在的风险

1.委托贷款业务特有性质的风险

由于委托贷款与银行按揭贷款的审批程序不同, 从贷款的投向到审批, 没有一套科学、系统、严谨的程序, 也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 因此在无形中加大了委托贷款存在的风险。受托银行在整个委托贷款业务中, 除了只负责代为发放、监管使用、协助收回, 并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之外, 不会对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承担责任。因此, 在委托贷款中, 借款人到期能否如约偿付借款的风险就直接落到委托人身上, 而往往委托业务的风险承担者对风险的认识不足。

2.管理委托贷款银行的风险

由于受托银行在整个委托贷款过程中, 只是按照贷款利息的固定比率收取手续费, 不必对贷款承担风险, 因此在贷款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 缺少积极性, 在监督贷款的发放和回收上缺乏动力。有些受托银行甚至不关注委托贷款业务, 而是希望通过这项业务获得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存入的委托贷款资金, 以委托贷款方式变相吸引存款。而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在监管委托贷款方面也出现漏洞, 最终的风险压力还是加在了委托人身上。

3.履行委托贷款合同过程中的其他风险

这些风险同样存在于银行自营性按揭贷款中。一是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 。这是一种借款人未能履行约定的业务而给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简单说, 就是借款人不履行合同规定的还本付息的责任, 而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二是市场风险。这是一种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 而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主要是利率变动导致预期收益无法实现。

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风险防范

1.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明确委托方与受托方的权利和义务

在借贷关系中, 虽然受托人是按照委托人的意愿发放贷款, 不承担贷款的法律风险, 但是受托人还是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 与借款人签订贷款合同。受托人此时的角色转换成贷款人, 与借款人构成独立的借贷法律关系。受托人享有贷款人的权利, 履行贷款人的义务;借款人享有借款人的权利, 履行借款人的义务。在受托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委托贷款合同之前, 应向借款人明确说明委托贷款的性质, 使借款人知晓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 消除借款人因与银行或开发商发生纠纷而拖延偿还贷款的隐患。

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作为委托贷款的委托方主体, 应制定严格的个人贷款操作程序, 明确委托贷款经办部门的职责, 实行对信贷审查、审批、发放等全过程的监督。定期组织对受托银行的经办人员进行政策和操作培训, 要求受托银行严格执行委托贷款政策。

2.加强对委托贷款承办银行的管理

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了引入竞争机制, 增加公积金个人贷款经办网点, 为借款人申请个人贷款提供方便, 自2003年开始, 将住房公积金个人委托贷款承办银行, 从建设银行一家扩大到中、农、工、建、交五家国有银行和天津商业银行, 从2004年开始又增加了光大、民生、中信等股份制银行。委托贷款承办银行放开初期, 发放贷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委托承办银行增多, 也逐渐出现许多问题。如贷款的时限难以控制、退件率提高、逾期不还贷款、个别银行没有贷款发放量、地方股份制银行撤资时贷款的出售问题等。针对以上问题, 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委托贷款承办银行的管理, 审查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承办银行的经营资格, 对银行经办人员经过考核后发放上岗证。当受托银行不能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贷款政策, 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违反该部门规定的, 应按照情节严重程度对承办银行进行相应的处罚, 直至取消银行或具体经办人的承办资格。此外, 还应制定贷款出售、转移政策, 以应对受托银行改组、转制或破产后的贷款处理问题。

3.加强对借款人在贷款前的审查, 及时处理贷款后出现的信用问题

在发放贷款前, 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级, 防范信用风险;根据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收入、历史公积金贷款、补充公积金、社保等信息, 综合考虑影响借款人还贷能力的主客观因素, 建立个人信用评分标准, 对其偿还贷款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此外, 还应以人民银行征信信息系统作为贷前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公积金委托贷款, 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审查条件。在贷后管理中, 要对贷款资产进行五级分类, 对关注类、次级类、可疑、损失贷款, 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4.调整资产与负债的比例, 分析预期收益

委托贷款 篇10

信托业务是以信用委托为基础的一种经济行为, 带有一定的经济目的。即掌握资金 (或财产) 的部门 (或个人) , 委托信托机构代其运用或管理, 信托机构遵从其议定的条件与范围, 对其资金或财产进行运用管理并按时归还。

信托贷款是指信托机构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 运用信托存款等自有资金, 对自行审定的单位和项目发放的贷款。信托贷款按委托人是否提出特定要求, 可划分为两大类:甲类信托贷款和乙类信托贷款。所谓甲类信托贷款, 就是由委托人指定贷款项目, 项目风险由委托人负责;乙类贷款则是由受托人选定项目, 风险相应由受托人承担。

二、案例介绍

2009年5月, 经北京A公司股东大会研究决定, 北京A公司拟委托杭州B信托公司贷款给新疆C房产公司5亿元。

2009年6月1日, 北京A公司与杭州B信托公司签订了资金信托合同, 信托资金5亿元, 指定投资于新疆C公司某房产项目, 信托期限两年, 受托人报酬的计算方法为:若信托资金的年信托收益率在8%以下 (含8%) , 受托人不提取报酬;若信托资金的年信托收益率超过8%, 受托人收取差额部分作为报酬。同时, 杭州B信托公司与新疆C房产公司签订了信托贷款合同, 委托贷款资金5亿元, 此项贷款只限用于C公司某房产项目, 不得挪作他用;贷款利率按年利率8%计收利息, 另外再按年向借款方收取贷款总额0.2%的委托贷款手续费, 贷款期限两年。

2011年5月31日, 杭州B信托公司累计向新疆C房产公司收取了8 000万元 (50 000×8%×2) 委托贷款利息、收取了200万元 (50 000×0.2%×2) 委托贷款手续费, 并向新疆C房产公司开具了8 200万元的发票。杭州B信托公司累计确认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200万元, 并支付了410万元 (8 200×5%) 的营业税。

三、税务局对该案例的处理认定

2011年7月, 北京某税务局在稽查时, 要求北京A公司在北京某税务局补交营业税400万元 (8 000×5%) 。北京A公司解释已在杭州B信托公司交纳该营业税, 并提交了相关证明材料。但税务局仍要求北京A公司补交营业税, 并建议杭州B信托公司可要求杭州当地税务局退回营业税400万元。

北京某税务局的上述要求, 是认定信托贷款也应与委托贷款一样, 将委托人作为纳税义务人。

委托贷款是指委托人委托受托的金融机构借款给用款人, 受托人以委托人确定的借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以自己的名义代理发放贷款并监督使用、协助收回贷款, 受托人只向委托人收取手续费, 贷款风险由委托人承担。

实际上, 委托贷款和信托业务是有区别的, 主要包括: (1) 性质不同。委托贷款业务中, 受托人具有财产管理性质, 主要根据委托人的指示转移委托财产;而在信托贷款业务中, 受托人通过类似银行的贷款业务, 为委托人投资。 (2) 形式不同。委托贷款合同须由委托人、受托人和借款人签订三方协议, 或者分别由委托人与受托人、受托人与借款人签订内容一致协议。信托借款合同只有委托人和受托人两方签订协议。即, 委托贷款合同纠纷的当事人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借款人三方, 而信托贷款合同纠纷的当事人仅为委托人和受托人。 (3) 确定借款合同内容的主体不同。委托贷款合同中, 借款合同内容、 (包括借款人、借款期限、借款利率等) 由委托人指定;而信托贷款合同中, 委托人对于借款合同很少干预, 借款合同独立于信托合同, 借款合同的具体内容由受托人确定。 (4) 责任不同。委托贷款中借款人负有直接向委托人还款的义务;信托贷款合同纠纷中, 借款人是合同以外的第三人, 其没有直接向委托人还款的义务。

四、案例分析和引发的思考

1.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条例第五条所称价外费用, 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的规定, 8 200万元均属于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范围的交纳营业税的应税劳务。由于杭州B信托公司与新疆C房产公司双方签订了信托贷款合同, 该应税劳务由杭州B信托公司提供, 杭州B信托公司理所当然是该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对杭州某税务局而言, 无需深究杭州B信托公司信托贷款5亿元的资金来源。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的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第四章“营业税法”中第124页的扣缴义务人中写道:“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具体情况难以确定纳税人, 因此税法规定了扣缴义务人。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委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 其应纳税款以受托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为扣缴义务人;金融机构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委托, 为其办理委托贷款业务时, 如果将委托方的资金转给经办机构, 由经办机构将资金贷给使用单位或个人, 由最终将贷款发放给使用单位或个人并取得贷款利息的经办机构代扣委托方应纳的营业税”。笔者认为, 这一说法有误。

对委托贷款利息营业税的扣缴义务而言, 原《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 委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以受托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为扣缴义务人。在2009年1月1日施行的新《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关于营业税扣缴义务人的规定中, 取消了将金融机构作为委托发放贷款扣缴义务人的规定。同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废止的营业税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国税发[2009]29号) 也分别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银行委托贷款业务代扣代缴营业税问题的函》 (国税函[1997]74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贷款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2]13号) 中关于扣缴义务人与扣缴义务时间的相关规定予以废止。

因此, 目前税法明确规定委托贷款利息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为委托方, 但税法并未明确规定信托贷款利息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

3.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营业税纳税地点: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规定, 410万元 (8 200×5%) 营业税的纳税地点应为B信托公司所在地杭州。

北京某税务局认为, 北京A公司应补交营业税400万元。但笔者认为, 让北京A公司补交营业税的依据不是很充分。杭州B信托公司与新疆C房产公司双方签订了信托贷款合同, 合同签订主体不涉及北京A公司, 且北京A公司已将5亿元的资金信托给杭州B信托公司, 由杭州B信托公司转贷给新疆C房产公司, 信托贷款利息及手续费的发票均由杭州B信托公司出具, 因此410万元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为杭州B信托公司更合适。由于受托财产的收益8 000万元并不归于受托人杭州B信托公司所有, 而是属于北京A公司所有, 因此, 杭州B信托公司无需也无法确认8 000万元收益, 受托人仅对自身取得的信托报酬200万元所得申报缴纳营业税。所得信托收益8 000万元为避免重复征税, 杭州B信托公司作为名义纳税人从信托项目中提取并缴纳营业税款410万元, 自身承担10万元营业税, 其余400万元由实际税负人北京A公司承担。

按《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营业税扣缴义务人: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 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 以其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 以受让方或者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 (二) 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扣缴义务人”的规定, 信托公司没有其他特殊规定的话, 不能作为营业税扣缴义务人。在本案例中, 根据同一收入营业税不重复纳税原则, 不能征收两次, 杭州B信托公司作为“名义纳税人” (名义纳税负担人) 的提法更妥当, 而北京A公司应作为负税人 (实际纳税负担人) 。

笔者认为, 结合本案, 目前在没有其他明确规定出台之前, 北京A公司发生信托贷款业务取得信托贷款利息收入, 应该由杭州B信托公司作为纳税义务人, 在杭州缴纳信托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 北京A公司无须就该项收入再缴纳营业税。

上一篇:有趣的盒子游戏下一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