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寨创建工作总结

2023-03-08

时光流逝着,岁月沉淀着,在众多个日夜中,我们辛勤的工作,换来了一份份工作佳绩。回首看每个阶段的工作,都有着独特的成长点,应当写一份工作总结,作为自己工作路上的前进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色村寨创建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特色村寨创建工作总结

XX布依族乡XX村创建民族特色村寨工作总结

xx布依族乡xx村创建民族特色村寨

工 作 总 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会议精神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决定,结合xx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xx区打造“文化大区”的总体规划部署,xx村在xx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今天xx乡xx村正快速进入环境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日益合理和人民生活水平、人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新世纪初期,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为xx乡xx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xx布依族乡xx个行政村之一,是乡政府通往xx市和区政府的必须之路,距区政府16公里、乡政府1公里,xx公路和xx铁路穿村而过,xx火车站就位于xx村境内,交通十分便利;xx镇至xx乡和三江至xx乡的输电线路均从xx村地界穿过,并在xx村设臵开闭所;电视、电话、通信等网络均已开通;市北郊水库与xx村东部接壤,XXX、XXX两座水库的灌溉沟渠均已修通xx村,保障了境内的农业灌溉用水,3个自然村寨使用深井提水进行供给。全村现有人口XXX户XXXX人,设XX个村民小组。村内居住着布依、汉、彝、苗等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国土面积为XXX平方公里,其中耕地XX公顷(水田XX公顷,旱地XX公顷),土地相对肥沃平整,可开发程度较高,是xx布依族乡主要产粮区之一。

二、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形成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现象和少数民族文化现象相互作用,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一般具有固定的地域范围,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文化元素,有比较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亲属关系,可以看作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在一定历史和地域条件下形成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民居建筑表现得最有特色,同时在共生的条件下又形成了比较一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构成了民族特色鲜明、生活丰富多样的完整体系。作为村寨集体创造、集体享用、集体传承的村寨文化是其得以凝聚发展的核心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和血脉。

(一)发展思路、原则与目标

1、发展思路: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布依族的民风民俗,走“一村一品”的路子, 结合“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村” 着力建设特色民族村寨,发展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业,打牢xx村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2、发展原则:创新观念,敢于把布依文化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来抓,培育民文化、民俗风情观光旅游业,形成优势。夯实基础,抓好进寨路、特色民居、活动场坝、展示场馆等配套施的建设。科学发展,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村民意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

3、发展目标:以布依族独特的布依歌会、XX杨家将地戏等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看布依表演、赏布依风光、吃布依菜肴、住布阁楼 “XX一日游”旅游路线,将xx村打造成具有浓厚民族文化气息的黔中布依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村。通过三至五年的发展,实现村集体及村民收入多元化格局,将xx村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管理民主、经济富足、村风文明、邻里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保障措施

1、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加强领导,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为xx村谋发展上来,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人,将致富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将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级班子后备力量,把群众拥护、有能力的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做好群众的致富带头人。

2、强化民主管理

严格实行“四议三公开”工作法,凡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进行决策,决议公告、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必须进行公示,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拟办实事、财务收支、社会保障及计划生育信息等有关事项,村级事务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提高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公信度。

3、狠抓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宣传栏、培训学校等载体对村民进行涉农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的宣传教育,培养“四有”新型农民,提高村民对民族文化村建设的认识,使广大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共建幸福、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xx村立足本地实际,经多次调研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村民意见,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建成xx村“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村”雏形,借助xx村“XX仙界”作为我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优势,继续深入挖掘“布依地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民族精神,以挖掘xx村和xx乡自然风光、生态优势、农耕文化资源为根基,以开发、整理、宣传xx布依文化为卖点,整合各渠道资源和力量,建设以xx村为中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民族文化新村,着力开发农业观光游、近郊休闲游、自然风光游、民族风情游、乡村度假游等特色产品,着力打造xx“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村”特色民族新农村的品牌。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奠定良好的基础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有利的渠道;以此作为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落脚点,特制订本规划。

(三)抢抓机遇,积极完善内部建设

l、外部机遇:首先是政策环境:市委书记李军在中共xx市委第九次党代会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要从城镇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等六个方面着手。中共xx区委第八次党代会也作出了将xx区打造成“文化大区”的决定;其次是硬件环境:随着xx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xx村的交通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持;最后是市场环境:乡村旅游业日益兴旺,到城效休闲度假的都市人越来越多,目标市场日益扩张,为xx村发展特色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2、现代农业展示园逐渐完善,辐射带动。

Xxxx年x月x日,经XX省农委批复,xx省首个由“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实施经营管理”的省级现代农业展示园项目落户xx村。该项目占地1000余亩,政府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XXXX万元,项目总投资XXX亿元。预计2012年建成。建成后的现代农业展示园将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精致农业,观光农业于一体,实现“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科教培训、技术研发、休闲观光”五大功能,成为xx“生态农业民族文化村”发展的驱动力。随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活动场所不断整合,民族新村经济得到大力发展。一方面突出服务与活动两大功能,以“党务村务便民利民服务综合大厅”为依托,承接政府延伸到农村的行政事务和社会化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是以新村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建立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室”,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远程教育室等农村公共活动场所进行有效整合。截至2012年7月完成了:

(1)xx水库建设和xx村、xx村水淹田土地整理项目; (2)完成xx村人工湿地建设; (3)xx村公厕建设,新建1所公厕;

(4)xx村大坝二组至大草坝道路及xx村XX组xxx至XX水厂乡村旅游路建设正在进行中,即将进行路面硬化。

(5)xx村委至广场人行道铺设,6米*1800米,目前已经完成500米

(6)xx村文化广场修建,广场1300平方米,新建文化墙6块,健身设施1套;

(7)xx村蔬菜收购市场,建成辣椒收购市场1500平方米; (8)完成xx村地戏民族歌舞队打造。

3、加快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xx村认真贯彻落实了省、市、区、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XX现代农业展示园”的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基地化发展。建成了500亩杨梅基地(挂果的有200余亩)、250亩冬桃基地、500亩辣椒基地;成立了xx村辣椒种植协会和xx建筑队、机耕队等专业实体队伍。使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逐步向专业化、实体化发展。为生态农业旅游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4、注重文化,丰富内涵

xx村民族村有着人杰地灵的自然风景资源。离xx村委会约一华里之遥的xx组中,有三棵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其中两棵需要四人合抱,银杏树枝繁叶茂,树影婆挲,袅袅喜人,已有千年树龄。当地人奉为神树,流传着许多古老的传说。xx村xx组后山有着三个奇幻的溶洞,分别称“水牛洞”、“青龙洞”、“观音洞”,三洞洞洞相通。洞内布满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寨后还有一条古驿道,古驿道两旁长满了超过人高的茅草灌木。沿依稀可辨的古驿道前行约1华里,便可到达“水牛洞”。“水牛洞”洞口山势险峻,悬崖峭壁,怪石嵯峨。随着XX村xx组三个溶洞的开发,集观赏、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新xx一定会迎来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的四方宾朋。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村在建设民族特色村寨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很多专业人才,影响各项工作的整体推进。二是全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空间有限,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三产发展受到区域和资金的制约,经济指标增长困难。三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四是由于村支两委由原来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不够,管理行政事务的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村支两委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能力还有待加强。五是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还相对薄弱,农业附加产值不高,由于财力困难,对今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来一定困难,难以改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创新与活力,对组织有一定依赖思想。对此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加以综合解决。

(五)下一步的打算

1、走特色产业富民之路。

我们在特色村寨的开发与保护中,不可避免地要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特色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了,这里的特色建筑、布依文化、风俗习惯等保护才具有可能性。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地方先富了起来,而这些面临保护与开发双重任务的特色村寨相对发展要受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一些区位优势较好的特色村寨就会走在前面,在旅游发展中当排头兵。让这些深居寨中的“土著居民”在经济浪潮中激发传承本土文化和保护民族特色建筑等方面的积极性,变被动“保护与开发”为主动“保护与开发”。

像xx村这些不具有区位优势的特色村寨,虽然具有其他地方没有优势资源,但受交通、宣传等瓶颈制约,目前要靠旅游做大做强来富民强寨还不够现实。目前现代农业展示园区已经拥有完善的主要包括农作物新品种展示园、特色果树品种展示园、特色植物品种展示园、精品茶品种与茶文化展示园、特色水产品种展示园等五个展示园;农作物新品种区试基地、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基地、油研试验基地、综合开发基地等四个基地和成果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科教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等四个中心。另已建成了500亩杨梅基地(挂果的有200余亩)、250亩冬桃基地、500亩辣椒基地和辣椒专业交易市场。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的产业,才能真正做到富民强村,增强村域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为布依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2、走文化原生态之路。

多年来,在xx区民族事务局的主导下,xx区民族事务局、文化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在xx村开展布依文化开发与保护工作中,一直坚持走原生态保护之路。没有像一些民族地区,把民族文化商业化、旅游化。xx村这样的做法也曾一度让当地人和一些官员很是迷惘,认为这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民族旅游的做大做强、不利于更好地传承布依文化。在布依文化保护与发展中,要重在原生态保护,这才能真正地传承布依文化,而不是在旅游开发中将她异样化。针对本土布依地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从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原生态保护力度,从而做到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下,xx村特色村寨建设的投入力度一定会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会真正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民心工程,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德政工程,造福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工程。

第二篇:〝平安村寨〞创建工作总结

2010年夏家沟村〝平安卫生村寨〞创建

工作总结

今年,镇委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平安卫生村寨”为载体,全面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巩固提高一批、重点打造一批、普及推广一批”的工作原则,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统筹发展、整体提速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今年我村进一步加大了创建力度。加大投入用于“平安卫生村寨”创建,同时辅之以沼气池、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小城镇建设等项目支持,全面推进创建村、组各项社会事业。分类创建,整体推进,根据条件差异,分巩固提高点、重点打造点、普及推广点进行创建,类别不同,要求不同,共创建大寨、打鼓坪两个示范点。

一、全年完成情况

今年继续按镇委提出的要求把“平安卫生村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坚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明确目标,找准定位。从实际出发,尊重创建规律和特点,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求快,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客观定位,由易到难,搞好规划,逐步实施。二是分类创建,统筹推进。按照巩固

提高、重点打造、普及推广的创建要求,抢抓时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三是突出重点,讲究质量。坚持突出农民教育和富在农家工作重点,通过举办群众会、动员会、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合作医疗,转变农民观念,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市场经济意识。四是整合资源,捆绑实施。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农业、畜牧、农机、沼气、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集中捆绑实施,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创建合力,着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文化品位较高的精品示范点。

全年来,全村“平安卫生村寨”创建点共改厕42间,改灶71间,美化房屋35间,硬化院坝21块,建花池75个,建宣传栏2块,召开群众会10次,乒乓球台2个,篮球场2个,农村面貌得到改观,群众素质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创建工作启动较慢,任务完成不理想。由于“平安卫生村寨”水泥安排时间较晚,错过农闲良机,影响平安卫生村寨示范点创建。

2、宣传发动不充分,群众激情缺乏。宣传发动手段单

一、简单,示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群众性主动性、积极性不

高,工作推进困难。

3、资金投入不到位。社会筹资能力弱,造成创建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创建进程。

4、“整脏治乱”进农村落实不好。重创建、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教育,是当前创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脏乱整治力度不大,措施乏力,制度不健全,管理没跟上,造成“平安卫生村寨”远看一朵花、近看脏乱差。

夏家沟村总支委员会

夏家沟村民委员会

2010 年12月 5 日

第三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

**镇**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建设与保护项目报告

项目名称: **镇**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保护项目 申请单位: **县**镇人民政府 建设地点: **县**镇**村 负 责 人: ********* 联系方式: 0954-******* 建设期限: 两年(2014年、2015年) 申报时间 2015年4月16日

**镇**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与保护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镇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东北与城阳乡、白阳乡交界,南与平凉市寨河镇为邻,西依新集镇,行政区划面积166.5平方公里,平惠公路南北穿境而过,2014年人均纯收入6804元。2014年底,全镇总人口6163户23765人(指常住人口),其中回族6243人,占26.2%。全镇辖12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是块“红色”的土地。民主革命时期,党组织在此建立了**地下支部,设立了野王沟道、杏树湾、何家塬3个党小组。是宁夏全区性唯一坚持到解放的党支部,在宁夏的党史上闪耀着光芒。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深化乡情认识的基础上,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和谐”为目标,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文环境“三大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全国生态乡镇、中国辣椒之乡、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区精神文明乡村等殊荣。特别是2013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整合支农惠农项目,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摸索总结出的“53211”农民增收模式,助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背景:

**县**镇位于宁南山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旱作农业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在国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出台了移民搬迁政策,将区内最不适宜居住的群众按照生态、劳务两类方式搬迁到最适宜居住的地区,**镇**新村便是该镇移民搬迁安臵区。该村经过近两年建设完工。把**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村庄,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按照“规划建新、治旧图新、拆旧翻新、特色创新”的要求和“先易后难、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原则,以村容整洁、道路硬化、排水畅通、美化亮化绿化为目标,配套完善水、电、路、排水、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快村庄综合整治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定点存放、及时清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的实施,从建设之初就去除了环境污染的隐患,使美丽村庄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在良好的基础上建设发展,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本项目实施后,可以使项目实施区**村村庄居住点308户1293人群众受益,在改善农村环保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和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保综合整治对区域环保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创建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的美好生产生活,使广大移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项目建设地点:**镇**村。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概算: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20513.1m,总建筑面积为32661m,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6241.6m,商业建筑面积1100m,幼儿园建筑面积1650m,敬老院建筑面积2170m,社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1500m。居住户数308户,居住人口1293人,绿化面积79384.7m。该项目估算总投资7224.34万元。其中住房工程费用4949.85万元;围墙、大门、道路等基础设施费用为2099.15万元;其他费用为175.34万元。

二、项目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

(一)发展规划

**县地处宁南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县内群众居住分散,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属全区最不适宜居住重点地区。在全镇新建1个移民安臵区,把最不适宜居住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庄居住困难户搬迁到该民族村安臵区,该安臵区为全镇规模最大的安臵区。目前该安臵区基础建设、配套设备安装已逐步建设,并完成三分之一的工程建设,为将该村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村寨,该镇规划将居民住宅区建设成具有民族风情的住宅,在村中心新建文化广场一处,建筑既能体现民族特色,又能反映时代精神。

(二)产业政策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国

22

2222

22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都要求,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12年9月10日在《国务院关于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旅游业,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大力发展沙漠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特色旅游,建成全县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上王两村为**镇最主要的设施农业种植区,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区2个,建成日光温室1500栋3500亩,这为居民点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持。

三、项目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可全面美化村容村貌,不但对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而且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较好的宣传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该村品位,帮助村民提高发展经济、稳步增加收入的自信心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实施该项目,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扬,促进乡村大发展。而且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是重要的富民工程。

四、项目扶持环节和投资规模

(一)项目扶持环节

根据项目建设设计,项目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民居特色保护与改造。

(二)投资规模

该项目预算总投资为7224.34万元。其中住房工程费用4949.85万元;围墙、大门、道路等基础设施费用为2099.15万元;其他费用为175.34万元。资金来源为危房窑改造资金679.80万元,农户自筹1359.60万元,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3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资金500万元,其余资金为**县财政补贴。

五、其他内容

(一)项目实施计划

该项目批复资金到位后分三期完成。

一期项目(2014年6月20日至9月30日)

1、完成勘测、规划、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工作;

2、完成各项审批、勘探、设计、项目招投标工作并建成100户。

二期项目(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修建农户住宅308户26241.6m²,其中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每户补贴1万元,用于建设包含回族风情元素、伊斯兰风格围墙大门,总资金300万元。

三期项目(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3月15日)完成居民点道路硬化、文化广场、敬老院等配套设施建设。

(二)项目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宗局,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总体协调和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兰正刚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为胡晓香。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镇政府抽调。

2、积极配合,狠抓落实。各相关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衔接沟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全力配合支持项目建设工作,确保该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3、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项目建设办公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项目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问题多,各责任单位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高标准完成该项目。

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公开办事程序,精心编制工程施工方案,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三)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

项目资金实行报帐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实行国家扶持与自筹相结合,同步落实。

六、结论及建议

**新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紧扣党的民族政策,发挥本地区的人口、地理位臵优势,是对外宣传的“窗口”,也是我县加快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总体构思合理,投资适度,实施进度稳妥,社会效益明显。项目设计科学、定位清晰,按规划执行,必将为**县民族村寨建设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建议尽快审核立项。

第四篇:文明村寨创建工作计划

六里村文明村寨创建

工作计划

文明村寨是一个依靠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城镇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到“环境整洁优美,治安秩序稳定,公共服务全面,民主管理完善,文化体育设施健全,道德风尚良好”的先进村寨,是村民村寨建设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创建文明村寨活动是建设文明城镇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广大村民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受到教育,能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高全体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城镇管理水平,为构建 “和谐社六里”创造条件,我村计划在青杠溪创建一个文明村寨。并使创建的文明村寨达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现结合我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2011年度文明村寨创建工作规划:

一、健全村组织制度、实行村网格化管理

成立以党委书记王纯辉为组长的创建文明村寨工作小组,主任苏正刚为副组长,其他干部为成员,对创建文明村寨要加以宣传,做到有80%以上的村知晓率,以村党委为核心“服务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村党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社区内党员,尤其是在

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村党建全覆盖,村建设实体化、村管理网格化”的工作要求,构建一个以“公共安全、公共参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村寨框架,实行“文明共建、资源共享”,共同为文明村寨的创建,服务于人民群众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得到实惠。

二、环境整洁优美

村寨是个家,卫生靠大家,为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文明村寨,我们要用制度作保证,定期召开卫生专业委员会会议,制订工作要求,做到居住区内无搭建和乱堆放,居住区外不乱晾晒、不随便张贴和涂写等,建筑记屋全部改造为黔北民居房,负责卫生工作的工作人员要经常查看室外建筑物的设施安装是否规范,以保证村寨居民的人身安全。当地村民要积极参与种绿、养绿和护绿活动。

三、 治安秩序稳定

创建文明安全村寨是创建文明城镇的基础,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文明程度和村民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造福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安全是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维护好村寨的安全、稳定,才能使我村村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没有社会稳定就谈不上社会和谐。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村党委要定期组织召开综治会议,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防火、防盗宣传活动,做到人人知法、守法。成立村委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做好“三防”工作(技防、人防、物防),建立社区调解员制度,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 服务全方位

进一步健全村委会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村为民服务工作,一月一次进行村为民服务;切实做好弱势群体的为老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再就业服务等实事工作;为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以村文化活动服务站为平台,组织村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家庭文化建设和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露天电影的放映;以“筑温馨家园、建和谐六里”为主题,发动我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如何构建“和谐六里”的座谈或论谈活动,“以人为本 从我做起”为构建和谐六里谏言献策。

六里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3月

第五篇:罗甸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

一、建设情况

“十二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申报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多渠道融资到408.5万元投入4个特色村寨的建设,相继建成各具特色的4个民族村寨门,完成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和建设规划、沫阳镇大井村陈列室建设、沫阳镇大井村民族文化表演场、沫阳镇大井村布依歌舞台、沫阳镇大井村文化游廊、沫阳镇大井村三江屯堡民族文化综合设施,龙坪镇板庚村文化游廊、沫阳镇高兰村民族陈列室、沫阳镇大井村特色民居包装、木引镇冗林村串户路硬化、沫阳镇大井村停车场、董当乡大井村竹苗基地、木引镇冗林村早春蔬菜种植基地、沫阳镇高兰村烤烟种植基地等21个项目建设。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组织实施民族村寨的发展建设中,我局始终以规划为引领,融合各种项目资金,重点以自然环境、自然遗迹、民族文化遗迹、村寨基础设施、民族文化广场、亚热带风光民俗旅游景点开发、民族节庆活动、特色饮食、传统服饰等民间传统文化为突破口,着力打造4个民族特色村寨。现以山、水、林、田、园、旅游名胜融为一体且富具罗甸特色的沫阳镇大井村、龙坪镇板庚村等自然生态旅游村寨已初具雏形。2011年以来,4个特色村寨实现乡村旅游收入总计达1.6亿元,有效带动4个民族村寨1133户5067少数民族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现有了良好开端,但从总体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保护和发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中仍也呈现着不少问题。

一是群众在建设房屋过程中民族风格的住房日趋减少; 二是依托民族村寨自然风光与当地民族文化,发掘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拓展服务项目上措施仍不够多;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自身缺乏财力作支撑,前期的投入主要依靠项目资金及上级财政拨款,后期财力匮乏,多数需要保护的项目无财力保障;

四是对于民族非物质文化载体的民间艺人缺乏有效的保护、激励措施,民间艺人流失、消减较快;

五是缺少专业人才,缺乏对民间文艺队伍的包装提炼,表演水平不够高,民族文化开发的整体策划,民间文化开发不能同步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是民族村寨建设更应突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二是总体定位(观光式民族生态之旅)、包装和宣传,实现差异性发展;

三是加大民族村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并在上级财政预算中确保一定的活动经费预算;

四是通过逐级申报和考评,等有效途径加快对民族非物质文化及传统民间艺人的保护与传承;

五是加大民间文艺队伍的包装提炼力度,融进所有附带旅游功能项目,实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开发同步推进的目标。

上一篇: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下一篇: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