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导学案语文

2022-08-03

第一篇:北师大版导学案语文

命若琴弦教师版导学案

《命若琴弦》导学案

制作:滨城区二中 曹真真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3.探究和领会小说的主题内涵,理解生命本身的残缺和不完满,学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复杂多样的生命状态。 [学前阅读]

一.了解史铁生:

1.人生经历: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思想成就: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3.作品摘抄: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完成一连串的生物过程,而是为了追寻一系列的精神实现,不是为了当一部好机器,而是为了创造幸福也享有幸福。——史铁生《康复本义断想》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会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第三,人生来就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史铁生《创作谈》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世上的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请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坠人深深的迷茫了: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像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史铁生《我与地坛》

二.其他材料:

如果能够不去想死亡,或者只把它当作人生司空见惯的许多平凡事中的一件来想,倒不失为一种准幸福境界。遗憾的是,愚者不费力气就置身于其中的这个境界,智者(例如这位老盲人)却须历尽沧桑才能达到。一个人只要曾经因想到死亡感受过真正的绝望,他的灵魂深处从此便留下了几乎不愈的创伤。

当然,许多时候,琐碎的日常生活分散了我们的心思,使我们无限想及死亡。我们还可以用消遣和娱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事业和理想是我们的又一个救主,我们把它悬在前方,如同美丽的晚霞一样遮盖住我们不得不奔赴的那座悬崖,于是放心向深渊走去。

可是,这个你如此看重的自我,不过是一个偶然,一个表象,一个幻像,本身毫无价值。

肖斯塔科维奇拒绝在他描写死亡的《第十四交响乐》的终曲中美化死亡,给人廉价的安慰。死是真正的终结,是一切价值的毁灭。死的权力无比,我们接受它并非因为它合理,而是因为非接受它不可。

————周国平《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预习引导]

1.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小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①瞎子师徒赶路说书。小瞎子的师傅有一个愿望,他的师傅告诉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拿出琴匣里的药方去抓可以治好眼睛的药,他就能看见,他已经盼了五十年,他的愿望大约就在这个夏天就可以实现了。小瞎子天真、活泼、贪玩,对感情有了懵懂的理解。(总体介绍瞎子师徒的弹唱人生。)

②介绍老瞎子和小瞎子的人生经历。老瞎子生来双目失明,弹得一手好琴,说得好书。小瞎子三岁上瞎了眼睛,父亲送他跟师傅学手艺谋生,他对世界尚有一些美好的想象和幻想,并且对一个女孩子有了朦胧的爱慕之情。(介绍师徒二人的人生经历。)

③师徒在小庙里的生活。徒弟想着兰秀儿的事,师傅为这事忧愁担心,他教导小

瞎子不要去找她,可是徒弟根本听不进去。(徒弟与兰秀儿的恋情遭到师傅的反对。)

④小瞎子找兰秀儿,两个人的谈话,描写小瞎子和兰秀儿的青春萌动的感情。(徒弟与兰秀儿的恋情。)

⑤师徒庙里谈话。师傅再次反对徒弟接近兰秀儿,同时也唤起了他和小瞎子相似的人生经历的回忆。(师傅对徒弟与兰秀儿之事的担心与自己的人生回忆)。 ⑥老瞎子的愿望即将实现时对原来奋斗目标价值产生怀疑时内心的矛盾、挣扎,半争,小瞎子与兰秀儿的感情的进一步发展。(师傅愿望即将实现时内心的矛盾,徒弟与兰秀儿感情的发展。)

⑦师傅一生的愿望落空了,徒弟的爱情梦也破灭了,但师傅没有绝望而死,他最终彻悟并决定用善意的谎言为徒弟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师傅愿望落空,徒弟梦想破灭。)

⑧师傅救了失恋而濒临绝境的徒弟,并编了弹断一千二百根弦就能看见世界的谎言让徒弟好好活下去。(师傅救徒弟,为他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

老瞎子和小瞎子师徒二人每人拿一把三弦琴,翻山越岭,走乡串户,说书为生。老瞎子的琴槽里放着一张他师傅早年放进去的药方,在他弹断一千根琴弦时,就可以取出药方去抓药治病,恢复视力。而当老瞎子奋斗了大半辈子,终于弹断一千根琴弦取出药方后,却发现那只是一张白纸。空虚绝望后,老瞎子终于大彻大悟,并像当年他师父一样将“药方”封入琴槽,并编了弹断一千二百根弦就能看见世界的谎言让徒弟好好活下去。

3.读完小说后,你有何感受、感慨、思考?你认为作者通过瞎子师徒二人的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请用准确、简洁、流畅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篇:22在沙漠中心教师版导学案

22.《在沙漠中心》 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3.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自主学习

1.“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这是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飞行员——是一个既让人羡慕,又危机重重的职业。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法国早期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让我们同他一起经历一次飞行险境,去感受他的心灵体验。

2.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 (国家)作家 (人名),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3、词语积累

乙醚.( .mí) 虫豸.( zhì) 硌.(gè ) 犁铧(... lí)(huá )

脐.带(qí ) 真谛( dì) 噎.(yē ) 筛糠..(shāi kāng)

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

4.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 , ”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 ”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整体感知

1、梳理结构:本文可分为三层,请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层( ~ 段): 。 第二层( ~ 段): 。 第三层( ~ 段): 。

2、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3、 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什么样 的精神品质?(坚强、勇敢) #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感到呼吸困难。#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4、作者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从中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例如: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第二段)------痛苦 #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2节)------绝望

#我感到,有一股图象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10节)------平静

#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18、21节)------乐观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痛苦——绝望——平静——自豪、无悔、乐观——勇气重燃

5、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6、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二、合作探究

(一)理解关键句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5、课文揭示了探险的意义,联系课后练习三所给材料,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探险的意义的?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提示: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虚度生命,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

三、拓展延伸: 1.依照下列句子仿写。

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示例:我们渴求知识就像饿汉渴求面包,我们渴求进步就像渴求茁壮成长,我们在坎途中寻找理想。

、很幸运,最后他们俩遇上商队获救了。他曾写过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飞行员用飞机这个工具,也跟障碍进行了较量。他们飞翔在万里长空,悬挂在满天乱云之间,要与高山、海洋、风暴钩心斗角。绚丽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风吹粼粼的海面,金黄色的晨曦晚霞,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景色,对他们是生命的庇护,还是死亡的诱惑?他们看到的太阳,是经历磨难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阳;他们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风雨雷电后看到的宁静的大地;他们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亲切的人。

1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 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我们还可 以得到哪些启示:

3、自我思辨:

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大学生不具有登山运动员的专业素质,不应该参与这种专业性强的极限运动,他们这是拿生命开玩笑。持赞同意见的人则认为登山运动体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参加登山也是未尝不可的。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3四、总结:

----[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我们美好的向往,面对生活的崎岖与坎坷,请同学们带上从书中得到的感悟,勇敢面对生活,执著的、坚强的走下去,要记住彩虹就在风雨后。

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 要记住: 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五、【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

1、2段回答问题

1、概括这选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描写了“我”在夜晚的沙漠中因缺水、寒冷和疲劳而所遭受的痛苦。

2.作者说“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因为“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并且对自身的处境感到痛苦。

3.”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的意思,可以用一个相近的成语概. 无处可逃 4.文章哪些词句充分表达了“我”的痛苦处境?

“哆嗦得受不了了”“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 “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再也没有力气了”“屠刀就在我头上!

5.文章在写“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之前作了多处铺垫。请细读选文,指出其中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1)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都得挨寒风的鞭打。分析:用“大理石”般光滑和“平原上的骑兵”直冲过来,形象地突出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 6第二自然段交代作者在沙漠进行中犯的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时什么? 扔掉了自己带着的橡胶雨衣

7、试想一下,当你遇到主人公之类似的生活困境时,应该怎样面对? #遇到困难要继续前进,而不是畏缩退让。#要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

六、学海拾贝

、 关于沙漠的古诗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

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唐·白居易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唐·温庭筠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伏懒。——唐·岑参

2、关于探险的名言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 [英]卓别林

)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美]卡耐基 4)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法】罗曼·罗兰

2

第三篇:北师大版语文第九册四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信·互助”课堂导学学案——第四单元《手》

4.1我们的手

导学目标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到手在人与人交往中所表达的关爱与情谊。

▲写摘录笔记,自学生字新词。认字2个,写字6个。 ▲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

▲仿照课文再写一节诗。

导学流程

一、预读

1、流利地朗读诗歌。

2、在朗读的基础上自学生字词,在做摘录笔记的过程中,着重积累“传递、跨越、彼此、星辰、飞翔”等词语。

3、通过课后的“金钥匙”读懂:“是”有时表示“像”的意思。

二、讲讲(生)点拨(师)

1、根据课文的插图,联系自己幸福的家庭生活,谈一谈阅读的感受。

2、结合时事谈一谈,极爱哪个“跨越海洋,在陆地和陆地之间传递彼此的问候”这句诗的内容丰富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通过具体的事例感受手所表达的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爱和情谊。

3、结合同学间的交往谈感受。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信·互助”课堂导学学案——第四单元《手》

4、在第4小节中抓住“快乐”联系提问:这一节写的什么?我们怎么快乐?我们为什么快乐。

5、通过对诗歌的形式和感情的理解仿写一个小节。

反馈

1、写近义词:

跨越( ) 彼此( ) 传递( )

2、组词:

递( ) 辰( ) 彼( ) 托( ) 第( ) 晨( ) 坡( ) 拖(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全诗共 节,作者采用 的手法,把手分别比作 、 、 、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 、 、 、 ,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信·互助”课堂导学学案——第四单元《手》

4.2一双手

导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导学流程

一、预读

1、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如“层积立方米、迹地林、次生林”等,互相交流。

3、理解“老松木”“鼓皮”“老干蘑”的形象和感觉。

二、讲讲(生)点拨(师)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2)比手感知——大。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信·互助”课堂导学学案——第四单元《手》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4)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反馈

1、填一填,读一读

惺忪的( ) ( )的大手 ( )的裂纹 紧紧地( ) ( )地痛 ( )地握手

像这样的词,我积累的还有:

2、理解比喻句

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这句将 比喻成 ,突出手 的特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信·互助”课堂导学学案——第四单元《手》

4.3手上的皮肤

导学目标 ▲通过学文,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学生对手的情感。 ▲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继续练习提问题,练习用“金钥匙”指导的方法解答所提的问题,学习并运用“金钥匙”所教授的方法,标注出第4自然段的要点。

导学流程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做出评价。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4、运用学法,默读批注。

5、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1)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2)进行“你问我答”: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6、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提出小组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补充解疑。 (2)全班交流: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手上的皮肤?自由发言。 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四段中处理的问题:相互比一比指纹是否相同。 ②第二段中处理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双手的特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信·互助”课堂导学学案——第四单元《手》

③第三段中处理的问题: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

7、试将每段的大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一说。

反馈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 、 、 、 、 、等,告诉我们手的用途和特点,展示了手的奇妙,启示我们要珍爱我们的手。

2、造句

虽然: 仍然: 果然:

第四篇: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1

中考资源网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XX·四川南充)李鸿章请求道:“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急于一个月内办理割让手续。”伊藤博文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此对话与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XX·四川资阳)一位工人进日本在重庆开设的工厂做工,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5.(XX·湖南娄底)“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是1842年,中英双方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场景。材料二: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厂。”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签订的?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又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又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的条约签订以后的中国局势,下面的哪幅图片可以显示?A

B

c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认定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及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2.结合《辛丑条约》签定的时间、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自主学习】

一、请看课本21—22页,独立完成1—2问题:1.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义和团兴起地区、口号分别是什么?①借口:________________

。②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过程:

年,八国联军由__

____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_______年8月占领_________。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等。⑤八国联军暴行______

_

。⑥结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__》。2.动脑筋想一想

二、阅读课本22—23页《辛丑条约》一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⑶影响:《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沉重枷锁,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_____,清政府完全成为

,变成了________

____①

清政府赔款白银___________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达_______两;②划定北京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___

__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________

________铁路沿线要地。⑴签订:______年9月,清政府派全权代表_______

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定。3.恭喜你答对了!【共同探究】1.思考一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三次列强侵华战争有何不同?2.“为什么说《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归纳整理】《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国家

赔款土地其他影响【拓展练习】1.(XX·湖南衡阳)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难不住我!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2.(XX·河北)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3.(XX·浙江湖州)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XX·江苏淮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5.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

农历XX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请回答: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三次侵略战争的名称。(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3)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轮船、铁路与电报业在中国出现的史实。了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民族实业家张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自主学习】

一、仔细阅读课本“自强”到“求富”一目内容,完成下面表格:洋务运动的兴起代表人物中央官员地方官员主张时间目的早期后期口号行动表现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二、仔细阅读课本第31页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兴起原因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作用1872年李鸿章上海电报局李鸿章天津1893年唐胥铁路唐山

三、仔细阅读课本第32—33页第

三、四目内容,讲一讲张謇和詹天佑的故事。让我想想看!【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1.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改变中国命运,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怎样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历程,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也会!【归纳整理】你能不用表格列一列本课的知识结构吗?【拓展练习】(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1.(XX·广东)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最早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XX·山东东营)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创办汉阳铁厂3.(XX·四川成都)清期统治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c.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

D.维护清朝统治4.(XX·江苏扬州)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汉阳铁厂 D.上海轮船招商局

5.(XX·山东潍坊)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6.(XX·河北中考)1901年清政府某官员要给远在武昌的湖广总督发送消息,下列传递方式中能够使用的最快捷的是A.乘飞机

B.发电报

c.乘火车

D.乘轮船7.(XX·福建福州)“他”以状元的身份毅然辞官南归,一生先后创办了大生纱厂等19个企业。“他”是(

)A.詹天佑

B.魏源

c.张謇

D.候德榜8.(XX·江苏扬州)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

)A.京沪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九铁路

D.京津铁路9.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列举出洋务派的两个代表人物。(2)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各打出什么旗号?列举洋务派所兴办的近代著名企业。(3)我们今天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洋务运动中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有什么区别?

www.5y

kj.co

m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五认识方程-练习五北师大版

学习指导案

练习五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家人交流姐弟二人集邮的情况的情境图,并提供了三个数学信息和一个问题,以引导学生根据有关信息解决问题。然后,选用两个信息“姐姐邮票的张数是弟弟的3倍”和“我和姐姐一共180张邮票”,来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的等量关系。教材体现的核心数学思想和方法:方程思想、对应思想。

学情分析

通过分组讨论,画线段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了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但有个别同学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刚接触这种类型的方程,还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课程目标

1、通过练习,能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且能够正确地解方程。

2、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重点

能够正确地列出方程,并且能够正确地解方程。

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根据情景引入课题。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预习检查

做第2题

2x+4×3=20

组内交流订正。

交流自学情况(体现对学和群学)

按自学要求分小组进行做题。

(二)、小组展示成果,适时导学(展示部分)

分小组进行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学生指出错误并纠正错误。

时先把结果填在书上,再说出填写的理由。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第3题

15x-6x=180

第4题。

1.8÷x=0.3

5、列方程解答。

(1)从30里面减去x与2的积,差是14,求x?

(2)一个数除417,商是28,余数是27,这个数是多少?

6、已知2x+1=7,那么4x-1等于

先理解每个小题等号右面的数就是计算器上的“读数”,建立等式后再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结果。

独立完成,

独立解答后,说出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教师点拨

1、做题时要注意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

2、解含有两个未知的应用题,关键进找出倍数,高一个量为X,则另一个量为ax,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不明白的地方?

敢探未开发之新理,敢入未开化之边疆。

——陶行知

当堂检测

检测内容(可粘贴)

选择题。

(1)下列各式是方程的有               ( )

A x÷6   B 2+x>9   C 4x+1=10

(2)方程3x+2=17的解是              ( )

(3)如果用m表示玉米单位面积产量,n表示面积数,Q表示总产量,求总产量的公式是                 ( )

A Q=m÷n B Q=n÷m  C Q=m×n

(4)小明今年(a-4)岁,小方今年a,再过x年,他们相差( )岁。

A 4   B x   C a

(5)某数加上它的3倍,和是16,这个数是       ( )

A 8  B 13  C 4

(6)已知2x+1=7,那么4x-1等于          ( )

A 15   B 17   C 11

检测结果分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多放手给学生,相对比较容易

教育者多么伟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纵在他的手中。青年人的一切发展成就,直接影响他的,都以过去各种原始印象,起着强烈的作用。——别林斯基

上一篇:半年工作会议讲话稿下一篇:变频调速技术与应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