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及濒危野生植物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研究

2022-09-10

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11年4月16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升格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经6年的经营管理与建设, 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生态功能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2017年管理局利用白狼山国家级保护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资金中的科学考查项目资金, 在7--9月对白狼山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展了系统全面的科学考查, 本文根据整理出来的考查成果着重对白狼山保护区国家重点及濒危保护野生植物生存现状及变化情况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1. 自然概况

白狼山自然保护区是2011年新建国家级保护区, 总面积17440公顷, 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境内, 总面种17440公顷, 地理坐标为E119°52′30″-120°04′04″, N40°46′28″-41°05′53″。

1.1 气候

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 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干旱少雨, 夏季酷热多雨, 秋季晴朗凉爽。年平均气温9℃, 最高气温在7月份, 极端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在1月份, 极端最低气温-23.9℃。无霜期180天。

1.2 日照和辐射

保护区内光能资源十分丰富, 年日照时数为2672.7小时, 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30-540KJ/cm2, 植物生长期4~9月的太阳总辐射量为310~320 KJ/cm2。

1.3 降水

保护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30mm, 多集中在夏季6~8月份, 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水质纯净。

1.4 土壤

白狼山保护区土壤分为两类, 一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棕色森林土, 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山坡和植被茂密的阴坡;二是褐土, 多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及沟谷。

2. 调查时间、方法与内容

2.1 调查时间和内容

2016年7-9月白狼山保护区利用国家级保护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资金, 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保护区植物分类普查工作, 聘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于景华为指导, 保护区资源保护科和科研科分别组成两个专业调查队伍, 进行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和整理。

2.2 调查方法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 专业调查队伍, 对全区的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野外调查, 标本采集, 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并记载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 查阅相关资料、档案进行分类, 确定植物名称、分布范围、保护级别、濒危等级和经济或药用价值。

2.3 调查成果

2.3.1 植物分类调查成果

通过调查, 基本查明白狼山国家级保护区分布野生植物152科497属1006种。见表一

2.3.2 国家重点及濒危保护野生植物调查成果

查明白狼山分布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 详见表二

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现状

针对调查统计成果, 重点统计分析境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及濒危野生植物的分布范围、数量、物候、生态学、生物学等因子, 分述如下:

3.1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1.1 人参, Panax ginseng。

保护级别:国家Ⅰ级重点和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分布范围:稀有分布, 濒于灭绝。多分布在远山、密林及土肥条件好的谷地。少有发现, 喜寒冷、湿润气候, 抗寒力强。

生物学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 复叶掌状, 小叶3-5片, 中间3片近等大, 有小叶柄;3年开花, 5-6年结果, 花期5-6月, 果期6-9月。

分布数量:估测全境分布20株左右。

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极高, 市场稀缺资源。

药用价值:主补五脏,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 安神。

3.2 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2.1 二叶舌唇兰, Platanthera chlorantha.Cust.ex Rchb.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重点和珍贵濒危保护植物。

分布范围:2013年4月在干沟保护站的三道沟谷地首次发现, 生长在利地条件较好的谷地、林缘。

生物学特征:多年生草本, 植株高30-50厘米, 茎直立, 无毛, 基生对生大叶。总状花序具12-32朵花;花瓣直立, 偏斜, 狭披针形, 花期6-8月。

分布数量:现存20株, 分布范围狭窄, 少有发现。

经济价值:花白, 具较高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补肺生肌, 化瘀止血。

3.2.2 手掌参, Gymnadenia conopsea (L.) R.Br.

保护级别:国家重点二级和珍贵濒于灭绝植物。

分布范围:多年生草本, 多生于海拔265米以上山坡林下、草地或砾石草丛中。生态位狭窄窄, 。

生物学特征:多年生草本, 高30~80厘米, 茎直立, 基部具淡褐叶鞘。茎生叶4~7, 穗状花序顶生, 长6~15厘米;花多数, 粉红色或淡红紫色。蒴果长圆形, 无柄,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分布数量:零星分布, 全区120株左右。

经济价值:观赏植物及药用植物, 经济价值较高。

药用价值:补益气血, 生津止渴。

3.2.3 角盘兰, Herni nirm monorchis (L.) R.Brown。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和珍贵濒于灭绝植物。

分布范围:生于海拔600米以上山坡阔叶林至针叶林下、灌丛下、山坡草地或河滩沼泽草地中, 生态位狭窄。

生物学特征:多年生草本, 植株高5.5-35厘米, 茎直立, 无毛, 基部具2枚筒状鞘, 下部具2-3枚叶。叶片狭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 直立伸展。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花小, 黄绿色;花期6-8月。

分布数量:零星分布, 全区50株左右。

经济价值:花卉资源, 具有观赏与药用双重价值。

药用价值:块茎全草入药用, 滋阴补肾, 健脾胃, 调经。

3.2.4 绶草, Spiranthes sinensis (Pers) Ame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重点和珍贵濒于灭绝植物。

分布范围及生态位:生于海拔400以上山坡林下或草地, 生态位狭窄。

生物学特征:多年生草本, 高15-50厘米。基部生有2-4枚叶。雌雄同株, 总状花序顶生, 花期2-4月。花白色或淡红色, 花期7-8月, 蒴果。

分布数量:零星分布, 估算全区200株左右。

经济价值:观赏花卉。

药用价值:根或全草入药, 能滋阴益气、凉血解毒。

3.2.5 核桃楸, Juglans mandshurica。

保护级别: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属国家珍贵树种。

分布范围:全境分布。多生长在海拔300—700米, 土壤肥沃、湿润的山地沟谷。一般形成小面积纯林, 或混交少量蒙古栎、椴树等, 林下灌木多为榛子、胡枝子, 草本有苔草、野大豆、三尖子等。龄级分布均衡, 中龄林居多, 百年以上大树约占五分之一, 幼树更新良好, 是形成白狼山森林群落的主要建群种。

生物学特征:乔木, 高达20余米;奇数羽状复叶, 雄性葇荑花序, 果序长约10-15厘米, 俯垂, 通常具5-7果实, 果实球状、卵状或椭圆状, 顶端尖;花期5月, 果期8-9月。

分布数量:全境约有10000株左右。

经济价值:良种木材, 辽宁著名四大硬木。

3.2.6 紫椴, Tilia amurensi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范围:全境分布, 与槺椴、蒙椴、蒙古栎共同组成群落。有时也形成小面积纯林, 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坡、谷地、水肥条件好的棕壤中。树龄最高的已达70年, 中幼林居多。生长旺盛。群落稳定。

生物学特征:落叶乔木, 高可达20-30m。树皮暗灰色, 纵裂, 成片状剥落。单叶互生, 聚伞花序, 黄色。果近球形。花果期为6-9月。

分布数量:全境大约分布有12000株。

经济价值:良种木材, 蜜源植物。

3.2.7 黄菠萝, Phellodendron amurense。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范围:零星分布。早期人为破坏严重, 仅余少数母树和伐根残留, 濒临灭绝, 是白狼山重点恢复的树种之一。多分布在人迹罕至的高山远山 (大树) 和自然更新的异龄林中 (根蘖繁育的幼树) 。没有独立的群落, 腿蓬沟保护站和206保护站有少量分布。

生物学特征:落叶乔木, 高10-25m。树皮厚, 木栓发达, 内皮鲜黄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 小叶柄短;雌雄异株, 圆锥状聚伞花序;花小, 黄绿色;浆果状核果呈球形, 直径8-10mm, 密集成团, 熟后紫黑色, 内有种子2-5颗。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分布数量:全境约有1000株左右。

经济价值:良种木材及药用植物。

药用价值:主治热痢, 泄泻, 消渴, 黄疸, 痿躄, 梦遗, 淋浊, 痔疮, 便血, 亦白带下, 骨蒸劳热, 目赤肿痛, 口舌生疮, 疮疡肿毒。

3.2.8 野大豆, Glycine soja,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范围:黑山核心区海拔600米以下的半阴坡、谷地、河漫滩。是白狼山草本植物群落的建群种之一。

生物学特征:一年生缠绕性草本, 主根细长, 可达20厘米以上, 叶互生, 3小叶, 花蝶形, 淡红紫色, 腋生总状花序, 荚果线状长椭圆形, 略弯曲, 种子2-4粒。花期5-6月, 果期9-10月。

分布数量:主要沟谷及半阴坡下麓均有分布。

经济价值:大豆的原生种, 科研与生态价值极高。

药用价值:全草及种子入药, 具降低血糖和血胆甾醇的作用。

3.2.9 北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nsis。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珍贵中药材。

分布范围:全境分布, 近年破坏严重, 多生长在林缘、山坡灌丛及山沟溪流边。

生物学特征:落叶木质藤本, 高8-15m, 单叶互生, 雌雄异株, 穗状聚合果, 艳红色, 有1-2粒种子,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分布数量:1000株左右。

经济价值:贵重中药材, 具绿化、生态、药材等多重价值, 可制做保健品。

药用价值:果实入药, 具有益气、滋肾、敛肺、涩精、生津、止渴、益智、安神等功效。

3.2.1 0 软枣猕猴桃, Actinidia arguta。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范围:全境零星分布, 多生长在山坡杂木林中或河边。

生物学特征:大藤本, 长达30米, 无毛叶互生;叶片长5-6厘米, 宽3-10厘米;腋生聚伞花序, 花3-6朵, 浆果球形至长圆形, 花期6-7月, 果期8-9月

分布数量:500株左右。

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果实是著名的野果, 亦可做绿化用材。

药用价值:有强壮、解热、健胃、止血等功能。

3.2.1 1 狗枣猕猴桃, Actinidia kolomikta。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范围:全境零星分布, 多生长在山坡杂木林中或河边。

生物学特征:大型落叶藤本;叶膜质或薄纸质, 阔卵形、长方卵形至长方倒卵形, 聚伞花序, 花白色或粉红色, 芳香。种子长约2毫米。花期6-7月初, 果熟期9-10月。

分布数量:500株左右。

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果实是著名的野果, 亦可做绿化用。

药用价值:有强壮、解热、健胃、止血等功能。

3.2.1 2 东北茶藨子Ribes mandshuricu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分布范围及生态位:全境零星分布, 生于山坡或山谷针、阔叶混交林下或杂木林内。

生物学特征:落叶灌木, 高1-3米;叶宽大, 长5-10厘米, 宽几与长相似, 基部心脏形, 掌状3裂;花两性, 总状花序, 花40-50朵;果实球形, 红色, 味酸可食;种子多数, 较大, 圆形。花期4-6月, 果期7-8月。

分布数量:2000株左右。

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可做绿化用材。

4. 结果分析与保护对策

4.1 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 白狼山保护区处在国家极端生态脆弱带上, 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 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及珍贵中药材, 多处在濒危的边缘。

通过分析, 造成重点野生植物濒危的原因主要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方面由于生态环境、地理气候的变化造成植物本身素有生殖能力、生活能力、遗传力和适应能力的衰退;外因是人为活动造成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态环境变差或种群破碎化。如前些年, 未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前, 一是中草药过度采挖破坏及近年来药材市场的过度溢价, 林农追求药材价值, 造成人为的破坏非常严重。黄菠萝种群大面积消失就是药材的过度偷采导致, 林农及周边群众的过度放牧导致一些荒坡、河滩、沟谷的生态环境恶化, 造成草本保护植物的分布狭窄, 是另一个人为破坏严重的原因。

4.2 保护对策与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 加强重点及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已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有些种类在本保护区仅存几十株, 危机严重, 继续放任破坏的滋生, 必将形成生态退化、濒危植物亡种。提出保护措施与对策如下:

4.2.1针对不同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范围和目前的生存现状, 以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和物候等属性为依据, 划分保护程度, 分别采取一般保护措施, 重要保护措施和特别重要保护措施三个级别加强保护, 渐进有序地恢复濒危保护物种 (比如兰科植物) , 发展重点保护物种 (比如核桃楸、黄菠萝、野大豆、紫椴等) , 壮大特殊保护物种 (人参、贝母、黄芪等) , 使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在较短的时间内普遍得到恢复和发展, 形成较为稳定的群落。

4.2.2减少人为破坏, 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破坏的发生, 加强管护。对地域分布狭小的品种 (二叶舌唇兰等) 采取围栏等圈地保护措施等。

4.2.2.1严禁随意采挖药用珍贵野生植物, 可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报纸等大众媒体或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等传统方式或通过网络、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传播保护国家珍贵野生植物及名贵中药材的生态意义与战略价值。

4.2.2.2对一些生境遭到破坏或由于环境的变化不适宜该植物物生存与发展的植物采取迁地保护的技术措施或就地采取抢救性保护的人工措施, 为珍稀濒危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 逐渐壮大濒危及重点野生植物的恢复与扩大。

摘要:通过对白狼山保护区自然状况和国家重点及濒危保护野生植物生存、分布及物候等生物生态因子的现状调查分析, 明确国家重点与濒危保护类型,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及濒危野生植物调查,保护对策与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万里, 梁存柱等, 白狼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查报告。 (内部资料) 2006。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北京:航空工作业出版社, 1996。

[3] 董世林, 植物资源学,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91。

[4] 李延生, 辽宁树木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5] 辽宁省林业土壤研究所, 东北草本植物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6-2000) 。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健康管理下一篇:化肥行业新常态下如何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