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2022-07-03

第一篇: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范文模版]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分级标准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防范措施的重要环节。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类:用药错误、输液外渗、操作错误、标本错误、患者坠床、跌倒、管路滑脱、压疮、烫伤、分娩意外、仪器设备、患者行为、其他。

三、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Ⅵ级:死亡。

第二篇: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

xxxx精神病院不良事件管理及处置预案

一、目的:明确护理不良事件分级分类管理范筹,界定不同类别与不同性质的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改进防范措施、更好地做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不良事件定义: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伤害、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出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如:跌倒,用药错误,走失,烫伤,压疮等。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护理不良事件是与护理活动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纠纷或事故的事件。为了便于不同事件的处理,参照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卫医政发〔2009〕49号),《四川省二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4年版)实施细则》,《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院精神专科医院的具体工作特点,制定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具体规定。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六类五种性质。根据对病人的损伤程度和不良结果分为五度五级。

(一)、临床常见不良事件分类:

1类:治疗性的不良事件,如: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输液错误、输液液体渗出、注射部位感染,应做皮试的抗生素或换批号后未做皮试,特殊治疗身份识别错误、术前准备不足等。

2类:护理服务不良事件,如:饮食、皮肤护理、院内压疮、医源性皮肤损伤、约束损伤、管道滑脱、病人自拔管道输液针等。 3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如:病人出走、身份识别错误、危险物品进入病房、噎食、自残、自杀、烫伤、伤人、被伤等。

4类:医患沟通不良事件,如:病人及家属对精神专科护理特点的不理解,护患争吵、病家不满、投诉等。

5类:意外不良事件,如:无障碍病人跌倒、坠床,烧伤、咽入异物、突发冲动、猝死等。

6类:医疗设备器械事件,如:医疗设备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要求等。

(二)、不良事件性质:责任、技术、疏忽、意外、其他

1、责任原因:工作人员消极怠慢,无责任心,违反技术操作规程,不按规章制度、规范、护理常规做事。交接班不严格,工作走过场,不履行岗位职责,擅离职守、脱岗离岗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2、技术原因: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临床经验不足,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不高;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很少涉及的其他专科护理操作,如;特殊穿刺、活检、特殊化验标本采集留取、精神障碍患者的孕期保健等跨专业情况,由于技术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3、工作疏忽:因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工作粗疏,可预见、能防范的而未采取积极的有力的干预措施。如: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跌倒,医嘱、记录遗漏签字,精神病性症状活跃病人没能及时汇报,保护性约束时对病人保护不足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4、意外:正常的护理行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突然发生的、出乎预料的不可预防事件。如:猝死、康复期病人在康复活动中突然跌倒、病人突发危机行为等原因引起的不良事件。

5、其他:护理职业行为以外的其他原因。

(三)、根据不良事件的损伤程度以及所造成的后果分为五级:

1、一级(极重度度伤害):造成患者肢体残疾、永久功能障碍或造成死亡。

2、二级(重度伤害):非疾病本身造成病人组织器官损伤,严重功能障碍。除需要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外,还需要住院或延长住院时间或会诊等特别处理者。

3、三级(中度伤害):造成伤害,引发不安全隐患,需要通过相关检查、医疗等处置措施,需额外的照护、评估或观察。如:外出检查、缝合、冰敷、抽血检查、包扎等治疗手段。

4、四级(轻度伤害):造成伤害、但不需或仅需稍微的处理或观察措施无不良后果。

5、预警级(无伤害):隐患事件,未造成损伤,一旦实施将给患者引发伤害。

四、不良事件管理预案:

(一)、建立院科两级质量安全管理组织:略(见质量安全管理方案)

(二)、不良事件管理措施:

1、实施非惩罚与问责制相结合,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不断的自我总结,改进工作,预防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1、对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护士长应及时(一周内)调查、组织科室人员认真分析、讨论、定性、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上报。

2、各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对科内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平时工作和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风险、隐患等预警事件即时指出,即时改进,并登记记录。

3、不良事件有原因分析,改进措施,事件有追踪,措施落实有效。

4、每月的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对本月出现的差错、缺陷等安全风险(不良事件)做阶段性的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积极的整改。每季度进行汇总总结,针对不良事件、安全隐患、风险汇总结果,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措施。

5、每日护士长利用晨会等时间对发现安全风险、隐患等预警事件提出警示,重点强调,落实防范措施,做好相应的记录。

6、科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每半年进行小结,年终总结,并形成资料,年底统一交质控科存档。

7、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根据病区上报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以及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结果等情况,组织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对发生的差错认真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8、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对各科室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平时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阶段性的总结分析,讨论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每半年进行小结,年终总结汇总,根据总结结果,优化改进安全工作方案。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补救处置:

处置:凡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当班者或责任人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并即刻向当班医生汇报。本着病人安全第一的原则,尽量避免和减轻对病人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或向院行政值班汇报(中午、夜间、清晨等工作人员少时),以调配人员参与补救工作。护士长核实情况,根据不良事件的程度即时汇报护理部,以便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参与补救处置工作。 护理部核实事件后,根据不良事件的损伤程度指导补救,并将(二度及以上的伤害)有关情况如实向主管院长汇报,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事后责任人(或发现人)对事件及时做好详细的记录。

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科室主任、护士长应按卫生部《病历管理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指定专人妥善保管相关的原始资料及物品,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医患双方应当场封存,保留现场实物,以备检验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1、一级(极重度伤害):不良事件发生后,科室即刻口头(电话)报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24小时内书面报告(不良事件报告表)。

2、二级(重度伤害):根据补救措施处置情况2小时内口头报告相关科室负责人,24小时内书面报告(不良事件报告表)。

3、三级(中度伤害):根据补救措施处置情况及纠纷隐患等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48小时内书面报告(不良事件报告表)。

4、四级、五级(轻度伤害、(预警级)无伤害):当班者或当事人立即汇报科室负责人,采取必要的补救处置。

严重不良事件紧急汇报流程图:(附件一)

(五)、临床常见的不良事件:(附件二)

(六)、不良事件的防范:(附件三)

五、处理

不良事件处理实行非惩罚与问责相结合,鼓励科室工作人员及时汇报不良事件。根据不良事件的性质以及对患者的损伤程度和结果,调查核实后按院、科两级考核细则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对及时主动汇报者,

三、四级中轻度伤害,根据性质及不良后果,免于或减轻处罚,

一、二级重度伤害,根据性质减轻处罚;严禁隐瞒不报,若出现隐瞒者,一经查实,除不良事件处罚外,另扣责任科室管理质量分20分,处理结果纳入当事人和责任科室年终考评。有不良后果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理。

广x市精神病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

二0一三年一月

精神科临床常见的不良事件:(附件二)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临床工作中常见不良事件:

1、坠床:患者翻身时从一侧坠床,谵妄病人约束不良无床挡等。

2、烫伤:患者喝水、无工作人员监护进入配餐室接水或在消毒柜取碗筷时被烫伤。

3、跌倒: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更换体位过快,服用精神科药物剂量较大患者等。

4、自杀自伤:严重的抑郁、焦虑症患者,明显的妄想、幻觉、行为紊乱等患者。

5、噎食:年老体弱病人,卧床病人,谵妄、服用精神科药物较大、药物不良反应明显的病人等。

6、病人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等危机行为未及时汇报、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导致病人或其他人员损伤。

7、给药对象识别错误,(错发药物)剂量或方式错误。

8、特殊治疗术前准备疏忽。如:电疗术前准备遗漏或识别错误。

9、危险物品进入住院环境。长带背包、鞋带、有线充电器、剃须刀等。

10、危机行为干预保护不良造成损伤。

11、设备故障:常常发生在急症抢救时,不会操作医疗设备、错误操作,设备找不到或者维护不良等。

12、查对制度不认真落实,医嘱执行错误,遗漏医嘱或执行医嘱不及时(给药时间延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

13、护患沟通交流、知情告知不足(入院、住院告知)。

14、护理记录缺陷(缺项、漏项、字迹不清,与医疗记录不一致)。

15、青霉素、头孢类等应做皮试的药品,无皮试阴、阳性标示或更换配号后不仔细核对,遗漏皮试环节。

16、输液治疗未按医嘱要求控制滴数;患者自行调节输液速度或自行拔出输液针头、静脉液体外渗外漏等未及时发现;病人暂停输液进行其它处置后继续输液无记录显示,致使单位时间补液量与医嘱不一致。

17、褥疮发生。

18、病人出走。

19、交接班清点物品,只签字,不清点。如:插线板等(有登记,无实物)。交接病人不仔细清点人数。

20、服药牌涂改含糊不清,导致剂量有误。

不良事件的防范:(附件三)

1、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岗、脱岗,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落实各项护理常规。

2、病房管理应用“五常法”(即常自查、常整顿、常反省、常规范、常自律),使各类物品、药品放置有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按护理级别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和当班(值班)医生联系,及时汇报不良隐患。

4、对新入院病人、年老、体弱、合并其他疾病、进食差、服用精神科药物剂量较大、兴奋躁动、谵妄状态、行为紊乱等病人做到身份识别标识明确,心中有数,置视线范围内,重点观察。

5、电休克等特殊治疗病人,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观察护理落实到位。

6、按要求及时、规范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及巡视、监护等护理记录。

7、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医疗护理常规进行,必须落实查对制度。对病人施行危机行为干预时做到尊重病人,以保护病人安全为目的,执业行为规范。

8、在病人床旁、活动厅等场所进行护理操作处置时,所用治疗护理用具清点数量,用后即时如数收回。

9、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每日安全检查、每周两次的安全排查、新病人入院(病人外出反院)的安全检查,以及病人陪护、外来探视人员所带物品必须认真仔细检查,并做好沟通告知工作,杜绝危险物品进入住院环境。

10、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院科两级定期考核。

11、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并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12、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

13、按有关规定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裂、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4、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新入患者、年老体弱、特殊治疗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5、按合疗医保有关规定及四川省医疗项目收费价格规定合理收取费用。不得多收、漏收、私自分解项目收费。

16、若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

不良事件紧急补救汇报流程图:(附件一)

发生不良事件

判定不良事件损伤程度

即刻采取补救措施 汇报值班(当班)医生

根据损伤情况及时汇报科主任、护士长,(中午、夜间、清晨

同时汇报院行政值班,二线值班医生)组织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

科室护士长根据事件的损伤程度及时汇报护理部,组织采取进一 步的补救措施。

第三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护理制度

一、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内容是什么?

答: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应认真制定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案,预防其发生;并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病区护士长和科主任,由病区护士长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呈交书面报表。

5、各临床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当事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负责组织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定性,分析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并将讨论结果、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科护士长。

6、科护士长针对临床科室处理意见或方案组织大科二级质控人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一周内报送护理部。

7、护理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事件进

1 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8、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护士长在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认真分析及制订改进措施的同时,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关的防范措施。

9、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有意隐瞒不报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附件1: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规定

1、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指在护理工作中,未预计到、不可预测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地对待护理缺陷,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

2、护理不良事件包括给药错误、识别患者错误、输血错误、输液反应、病情观察汇报不及时丧失抢救时机、院内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拔出、误吸∕窒息、药物外渗、烫伤∕烧伤、走失、自杀、猝死、咽入异物、意外伤害、患者约束事件、体腔遗留异物、咬破体温计、护患沟通不良、火灾、蓄意破坏、医疗器械故障等。

3、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分为三类。 Ⅰ类(意外事件):指护理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不良结果,但不是出于护理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处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Ⅱ类(护理差错):指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原因或技术原因导致。根据有无不良后果分为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的差错为一般差错;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但未构成护理事故的差错为严重差错。

Ⅲ类(护理事故):护理人员工作失职或严重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的人身损害者。

4、根据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七级。

0级:接近失误,错误虽发生了,但在到达患者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 1级:错误已发生在患者身上,但未造成不良伤害。

2级:给患者造成轻微痛苦,没有延长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 3级: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痛苦,延长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4级:给患者造成了严重伤害,需要提升护理级别,和(或)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5级:给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 6级:造成患者死亡。

5、护理不良事故定性标准: Ⅰ类(意外事件)

Ⅱ类(护理一般差错:0级-2级;护理严重差错:3级) Ⅲ类(护理事故):4级-6级

6、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范围:

①所有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均要按时间、按要求进行上报。

②可疑即报:凡值班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即报。

③濒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未对患者造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也要上报。

7、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及时限:

①0-2级:发现人需在12h内上报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需在5个工作日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至科护士长,经科护士长核实后每月25日之前上报护理部。

②3级:发现人需立即上报病区护士长,病区护士长需在2h内口头上报科护士长。在24h内予以核实并协助调查处理,每月25日之前上报护理部。 ③4-6级:发现人需立即上报病区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部、护理部、维权部等相关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根据事件处理和发展情况,及时补充修正相关内容。

8、结果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由多科室、多专业护理人员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给予警示,防范于未然。

9、免罚及奖励

①发生护理事故由维权部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②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视情节轻重给予减轻或免于处罚。 ③对护理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④对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10、护理人员主动报告激励机制:

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制度》上报程序上报,未及时上报扣科室绩效考核分1分,无分析、处理意见、防范改进措施各扣0.5分,如隐瞒不报扣科室绩效考核分2分。

②护理不良事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原因分析、有处理意见及防范改进措施不扣分。

③对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考核分1分。

④对护理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考核分1分。

11、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途径

①书面报告。发生不良事件后,病区护士长根据《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送至护理部。

②院内OA网络报告,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OA网络发至护理部OA网络中。

③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下使用。

附件2: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1、护理人员必须熟知各项医疗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2、在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不得玩忽职守。

3、各级护理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遵守岗位责任制,随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处理问题。

4、做好安全护理,杜绝坠床、烫伤等意外伤害的发生。

5、对重症病人和新生儿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认真进行床头交接班,

4 并及时准确记录。

6、护士长要及时检查护理防范措施执行情况,狠抓事故苗头,每周进行一次安全质量检查。

7、加强对抢救器械、药品的管理,专人负责,每日清点交接,保证器械和药品数量准确,完好无误。

8、科室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安全分析会,对本月存在的质量缺陷及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护理分级制度

1、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根据患者Barthel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

2、 依据患者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护理级别共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级别。

3、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或)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随时调整患者护理级别。

4、特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①维持生命,实施抢救性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②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监护、抢救的患者;③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2)特级护理时要求:①实施床旁交接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监测生命体征。②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准确测量出入量。③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④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5、一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特级护理:①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②病情不稳定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③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④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患者。

(2)一级护理要求:①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6、二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①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仍需观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②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③病情稳定或处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2)二级护理要求:①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⑤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7、三级护理:

(1)具备以下情况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或无需依赖的患者。

(2)三级护理要求:①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②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③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④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8、护理级别需在护士站一览表的诊断卡和患者床头卡上进行标注。护士站一览表上采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特级护理(病危患者)使用黑色,一级护理使用红色,二级护理使用黄色、三级护理使用绿色。

附件:自理能力分级评定量表

附件:自理能力分级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第四篇:修改不良事件分级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与分类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0级 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 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 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 Ⅲ级 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 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延长疾病康复进程;

Ⅴ级 永久性功能丧失; Ⅵ级 死亡。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1.不良治疗类:患者身份识别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时间错误、用药途径错误、用药方式错误、用药浓度错误、漏给药物、血制品保存不当、输血查对错误、输血时间错误、输血剂量错误、输血装置错误、血袋扎破、血液污染、患者标本采集错误、标本条形码贴错、标本结果贴错、医嘱未执行、危急值未及时处理、操作错误、医疗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

2.意外事件类:跌倒、坠床、走失、烫伤、烧伤、自残、自杀、火灾、失窃、咬破体温表等;

3.医患沟通事件类:医患争吵、身体攻击、打架、暴力行为等; 4.皮肤类:医源性皮肤损伤、约束带使用不当造成的皮肤损伤、药物外渗、渗出造成的皮肤损伤、院内压疮等;

5.饮食类:饮食种类执行错误、饮食违背治疗原则、鼻饲注入错误、误吸/窒息、噎食、咽入异物、食物中毒等;

6.不良辅助诊查、病人转运事件类:身份识别错误、标本丢失、检查或运送中或后病情突变或出现意外等;

7.管道类:管道滑脱、病人自拔、导管断裂、破损、堵塞等; 8.职业暴露类:针刺伤、割伤、放射损害等;

9.公共设施事件类:医院建筑毁损、病房设施故障、蓄意破坏、有害物质泄露等;

10.医疗设备、器械、用品事件类:医疗材料故障、仪器故障、器械不符合无菌要求、消毒物品未达要求、热源试验阳性、操作中发现器械包器械物品不符等;

11.其它。

护理部

二0一三年十二月第二次修订

第五篇: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1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 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1.3 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4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1.5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1.6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2 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2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2.3 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医学|教育网整理,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2.4 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2.5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2.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2.7 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

2.8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9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2.10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2.11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上一篇:会计新手述职报告下一篇:会计实训做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