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环境应急预案

2022-08-13

第一篇:湖北省环境应急预案

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05月09日来源: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已经2010年4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鄂政办发〔2006〕36号)即行废止。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目 录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1.5 预案体系

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及职责

2.2 办事机构及职责

2.3 成员单位职责

2.4 专家组及职责

2.5 市、州、县职责

2.6 生产经营单位职责

3 预防与应急准备

3.1 监测与预警

3.2 预防与应急准备

3.3 信息报告

4 应急处置

4.1 分级处置

4.2 指挥协调

4.3 紧急处置

4.4 医疗卫生救援

4.5 安全防护

4.6 警戒保卫

4.7 社会动员

4.8 监测评估

4.9 信息发布

4.10 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5.2 事故调查

5.3 总结分析

6 应急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救援装备保障

6.3 应急队伍保障

6.4 交通运输保障

6.5 医疗卫生保障

6.6 物资保障

6.7 资金保障

6.8 生活保障

6.9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6.10 技术储备保障

6.11 宣传、培训和演练

7 附则

7.1 预案管理

7.2 沟通与协作

7.3 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7.4 预案实施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对活动,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控制、减轻和消除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湖北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下列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

(1)特别重大或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2)超出事发地市(州)政府处置能力的,或需要由省政府负责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3)省政府认为需要直接处置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社会危害,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政府统一领导和省安委会组织协调下,各市、州、县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事发地政府为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有关部门应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必要时由省政府或省安委会直接组织指挥。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加强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应急准备工作。

1.5 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体系由本预案、其他涉及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省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及相关现场应急方案组成。

2 组织体系

2.1 领导机构及职责

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领导机构为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安委会),负责领导、指挥、协调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对工作。组成如下:

主 任:分管副省长

副主任: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省安监局局长

省公安厅副厅长

成 员:省军区、省检察院、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监察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国土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文化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国资委、省安监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环保厅、省林业厅、民航湖北监管局、省广电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旅游局、省政府法制办、省国防科工办、省编办、省通信管理局、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省地矿局、省供销社、中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省电力公司、长江航务管理局、华中电监局、湖北保监局、武汉铁路局、长江海事局、湖北煤监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武警湖北总队、省消防总队、省交警总队、省治安总队等单位负责同志。

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领导、组织、协调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对工作。

(2)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适时发布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和终止应急响应状态的命令。

(3)协调省军区和武警湖北总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4)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安委会报告事故和救援情况,必要时,请求协调支援。

2.2 办事机构及职责

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机构为省安委会办公室,设在省安监局,办公室主任由省安监局局长兼任。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承担应急救援协调指挥的具体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承担全省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

(2)在省安委会的领导下,组织协调特别重大、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以及事故调查工作。

(3)负责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完善安全生产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组织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管理与备案工作。

(4)指导、协调、检查各地、各相关部门、各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成立应急管理专家组,建立全省应急救援联络员制度,评估分析较大以上事故风险隐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5)组织起草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相关法规、规章、标准,制定相关应急规程;负责拟订应急救援计划和保障方案;组织开展全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6)根据授权,负责协调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征用、调配事故灾难施救物资、设备、车辆和人员;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及调查处理信息的发布。

(7)负责协调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工作。

(8)负责组织协调工矿商贸领域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石油天然气开采、冶金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9)负责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省政府报告事故和救援情况,必要时请求协调支援。

(10)统一规划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指导、协调专业救护队伍不断提高装备水平、演练技术和应急能力,组织全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相关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指挥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综合应急救援演习。

(11)承担省安委会日常事务,完成省安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2.3 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省安委会的综合协调下,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负责相关专业领域的应急指挥工作,建立相关专业的指挥机构以及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制订、管理并实施本部门相关应急预案,做好相关专业领域的事故应对工作。

(1)省委宣传部:提出新闻发布、报道工作意见,组织指导新闻发布、报道工作,协调解决新闻发布、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跟踪境内外舆情,及时组织和协调有关方面开展对外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的工作;负责互联网的监控、管理及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负责港澳记者在事件现场的采访管理、服务工作。

(2)省军区、武警湖北总队:负责组织指挥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民兵参加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抢险救灾援助行动。

(3)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援物资、药品保障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4)省经信委、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通信、信息网络安全等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通信保障。

(5)省公安厅:负责组织协调道路交通、火灾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指导应急救援的治安保卫、道路交通管制。组织提供施救所需的救援器材和其他救援装备。

(6)省环保厅:负责组织协调事故现场环境监测和处置工作。

(7)省住建厅:负责组织协调房屋建设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提供施救所需的施工机械、救援器材和其它特种设备等。

(8)省交通运输厅:负责组织协调长江以外省内其他水域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和水上搜救工作。负责组织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水陆交通运输保障,组织指导水上交通管制工作。

(9)省农业厅:负责组织协调渔业船舶、农机等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

(10)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并为地方卫生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11)省国资委:参与中央、省属出资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指导、检查、督促中央、省属出资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

(12)省质监局:负责组织协调特种设备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现场施救所需的特种设备。

(13)省旅游局:负责组织协调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4)省国防科工办:负责组织协调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

(15)省气象局:负责天气监测、预报、预测,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开展因气象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灾害调查、评估及气象分析等工作。

(16)武汉铁路局:负责组织协调铁路交通、铁路火灾、铁路危险化学品运输、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铁路运输保障。

(17)民航湖北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援所需的空运和物资、器械的空投保障。

(18)长江航务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长江航运湖北段以及本系统在鄂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指挥长江干线湖北段重大以上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19)长江海事局:负责组织协调长江干线湖北段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指挥长江干线湖北段水上搜救工作。

(20)湖北煤监局:负责组织煤矿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21)省电力公司:负责组织协调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电力保障。

(22)国家在鄂重大建设项目的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单位)在鄂的有关机构负责组织协调。

其他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在省安委会的统一组织下,配合做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对工作。需要其他部门支持和配合时,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省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应与省安委会办公室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明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保证联络通畅,并加强与其他应急机构的衔接配合工作。各成员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救援队伍、专家库名单、联系方式,应急装备、物资清单应报省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并定期更新。省安委会办公室掌握各类应急资源信息及分布,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

2.4 专家组及职责

省安委会办公室根据事故类别和部门应急救援职责,组织成立事故灾难应急管理专家组。主要职责是:参与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工作;指导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工作;负责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咨询和建议。

2.5 市、州、县职责

市、州、县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办事机构,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应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主要职责:负责现场处置、救援、善后、保障工作,指挥现场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及时向上一级应急领导机构及安委会办公室报告事态发展及应急救援情况。

2.6 生产经营单位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责任主体,应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健全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资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采取预防和预警措施,做好事故应对工作。

3 预防与应急准备

3.1 监测与预警

(1)按照省政府统一规划,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建立全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分级监控与预警、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与报送、职业危害申报与监管以及相关部门的专业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2)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类型和特点,市、州、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监测与监控,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利用全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进行分级,开展在线监控、预警,及时汇总分析事故隐患和预警信息,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进行会商评估;认为可能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事故的,应当立即按照规定向省政府、省安委会办公室以及相关部门报告。

(3)按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预警级别从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与事故应急响应分级标准相对应,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收集到的有关信息预测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由县级以上政府或授权安委会办公室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4)事故高发季节和连续发生同类重大未遂事件的相关信息是监测与预警的重点。事故高发季节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出预防措施和要求,检查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当地或同一行业连续发生同类重大未遂事件的,应及时采取专项检查、治理等措施,必要时,等同事故进行处理,举一反三,防止事故发生。

3.2 预防与应急准备

(1)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制订应急预案,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对检查监测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改销核;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做好应急保障,建立由本单位组成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定期检测、维护应急报警装置和救援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加强相关知识技能教育培训,使从业人员熟悉应急救援程序,掌握防护装备和救援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社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制订保护周边群众安全的防护措施。

(2)市、州、县政府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评估与监控,并登记建档,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对发现或确认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挂牌督办,落实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应急预案,按期整改销号。统筹安排应对事故灾难的设备和基础设施,提供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制定并完善本地区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做好应急资源保障工作,建立应急专家组并定期联系。

(3)利用全省安全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省安委会办公室及相关主管部门根据规定及授权,对可能引发较大以上事故的险情,及时分析研判,发布预警防范信息,提出相关措施建议,督促相关单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可能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灾难的风险信息应及时报告省政府,可能引发特别重大事故灾难的风险信息应及时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对其他突发事件尤其是洪涝、暴雨、雷击、滑坡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信息,应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

(4)市、州、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及应急救援机构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应及时研究应对方案,报送相关信息,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防止事故发生。事态严重时向省安委会办公室和相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上报省政府。

(5)市、州、县政府应设立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储备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具体实施方案由省安监局会同省财政厅制订。

(6)在省政府或授权省安委会发布预警信息,进入预警状态后,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省安委会的指挥协调下,省安委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以及事发地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①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②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③通知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集结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准备;相关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分析,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④针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⑤调集应急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⑥开展专项行动,进行整治,消除事故风险。

⑦不能保证安全的,应及时下达通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采取立即整改、局部停产或撤出人员、全部停产等措施。

(7)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预警发布单位应当对外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3.3 信息报告

(1)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要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封闭并保护事故现场;在有效防护的前提下,指挥本单位救护队伍(人员)实施应急救援,及时疏散危险区域内无关人员,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按照规定在事发1小时内报告当地政府及安监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事发地政府及安监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核实有关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上级政府及安监部门。

市(州)政府及安监部门和其他相关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省安委会办公室报告,同时上报省政府。逐级上报到省政府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同时报省政府。

报告或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现场救援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器材、交通路线及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2)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接到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应当及时分析处理,并按照分级管理的程序逐级上报。

(3)省安委会办公室接到事故信息后,立即核实处理并及时向省安委会领导及省政府报告。接到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和报告后,应及时向省政府、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报告。

(4)省安委会办公室接到省政府和其他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转来的事故信息后,应立即核实处理并及时反馈。

(5)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主动向省安委会办公室、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与事故应急救援有关的资料。

(6)在境外的我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人员伤亡的,按有关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施。

(7)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中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人员或外国公民,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省安委会办公室或相关部门应及时通报省台办、省外侨办,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实施。

(8)省安委会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在组织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向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情况,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4 应急处置

4.1 分级处置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按照《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实行分级处置。

I级应急处置行动按《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执行,省安委会及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实施抢险救援。

Ⅱ级应急处置行动由省安委会或者指派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迅速启动应急处置程序,并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安委会报告,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或事故灾难进一步扩大时,请求国务院安委会协调支援。事发地政府应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实施抢险救援,并服从省应急领导机构的组织协调。

Ⅲ级、Ⅳ级应急处置行动的组织实施由市、州、县政府决定,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应急处置程序,超出其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或事故灾难进一步扩大时,及时报请省安委会实施救援。

4.1.1省安委会办公室的应急处置

进入Ⅱ级应急处置的,省安委会办公室立即向省安委会及省政府报告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提请启动应急处置程序,进入响应状态。

(1)通知相关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和专家到岗,会同有关专家提出应急救援重大事项决策建议。必要时,报请省安委会主任亲自或指派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应急救援现场,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

(2)加强与事发地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

(3)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毗邻市(州)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待命,或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救援,为现场应急指挥提供支持和保障。

(4)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增援。

(5)必要时,报请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紧急征用、调配施救物资、设备、车辆和人员。

(6)对可能或者已经引发其他突发事件的,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同时通报相关领域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7)超出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或事故灾难进一步扩大时,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安委会报告,请求协调支援。

(8)协调落实其他有关事项。

4.1.2省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

进入Ⅱ级处置的,省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启动应急处置程序,进入响应状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省政府及省安委会办公室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需要其他部门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申请组织协调。

4.1.3市、州、县政府的应急处置

进入Ⅱ级处置的,在上一级应急指挥领导机构到达之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市、州、县政府应启动应急处置程序,进入响应状态,市(州)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规定采取应急处置和救援措施。

(1)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领相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救援工作。

(2)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以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

(3)在做好保障应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控制危险源,降低和消除危害,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以及场所,采取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4)实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环境监测、人员防护以及其他保障措施;抢修被损坏的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做好后勤保障和人员善后工作。

(5)及时向与省政府及省安委会办公室、相关部门报告有关信息,保持通信畅通。

(6)启用本级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

(7)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4.2 指挥协调

(1)进入Ⅱ级应急处置后,省安委会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指导、协调和支持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实施应急救援。必要时,由省安委会主任或者指派有关人员直接指挥协调。

当国家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时,服从国家有关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

(2)省安委会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的情况,按照应急管理职责,参与或者直接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3)有关部门负责指挥协调本系统和其他参与部门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救援,派出部门负责人、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省政府及省安委会办公室报告应急救援行动的进展情况。

(4)在省安委会派出或指定现场指挥人员之前,市(州)政府主要负责人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

(5)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按相关应急预案及现场应急方案迅速、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事发地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防止事故扩大。同时,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应急救援队伍进入救援现场。

(6)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了解现场情况,会同有关专家完善应急方案,指挥布置各相关部门及应急救援队伍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按照分工开展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同时,组织事发单位和事发地政府,严格保护事故现场,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必须及时做出标志、摄影、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4.3 紧急处置

(1)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现场出现或者可能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报送省安委会及省政府备案。

(2)超出市(州)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或者跨市(州)行政区域、跨行业领域的影响重大的紧急处置方案,由现场指挥部提出,或由省安委会办公室及有关主管部门提出,报请省安委会批准后协调实施。影响特别重大的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安委会决定。

4.4 医疗卫生救援

(1)由省卫生厅负责组织协调,事发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按照相关预案提供医疗设施、药品和救治装备,组织医疗卫生专家、医疗救援队伍,开展紧急医疗救护、现场卫生处置。事发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规程,做好现场卫生防疫工作。

(2)必要时,向卫生部、省政府及省安委会申请协调支援。

4.5 安全防护

4.5.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负责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必要时,报请省政府及省安委会协调支持。

4.5.2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

(1)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方法、范围、路线、程序。

(2)指定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群众疏散、转移。

(3)启用应急避难场所。

(4)开展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5)负责治安管理。

4.6 警戒保卫

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部署下,由事发地公安机关及事发单位保卫机构组织实施。

(1)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区域内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2)负责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现场警戒封闭,阻止未经批准的现场拍摄、采访等;控制旁观者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

(3)负责交通管制,进行人员、车辆疏导和分流等工作。

(4)防止和处理事故现场可能发生的其他刑事、治安案件。

4.7 社会动员

(1)事发地政府视情况需要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报请省政府及省安委会组织动员全省相关社会力量。

(2)必要时,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要求有关单位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

(3)超出事发地市(州)政府处置能力时,市(州)政府向省政府及省安委会申请支援。

(4)超出省政府处置能力时,省政府或省安委会向国务院或国务院安委会申请支援。

4.8 监测评估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及专业机构成立事故现场监测与评估小组,做好以下工作:

(1)综合分析和评价监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订现场抢救方案和事故调查提供参考。

(2)对现场事故规模、影响边界及气象条件,对食物和饮用水卫生以及水体、土壤、农作物等的污染,可能产生的二次反应有害物,爆炸危险性和受损建筑垮塌的危险性以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进行监测。

(3)指导现场群众疏散以及提供应急救援所需的有关综合性报告和气象、风向、地质、水文资料。

监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向省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报告。

4.9 信息发布

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的指导下,依照《湖北省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由事发地党委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省安委会办公室会同事故主管部门和市(州)政府负责本预案适用范围内事故灾难信息的发布工作。相关部门和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汇集的新闻舆论联络工作,迅速拟定信息发布方案、确定发布内容,及时采用适当方式发布信息,客观地组织报道事故事实和抢险救援、善后工作等情况。必要时,由省政府组织对外发布。

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第一时间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

4.10 应急结束

4.10.1应急终止的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即为应急终止: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故和隐患已经消除,环境符合有关标准。

(2)遇险人员获救或部分失踪人员经全力搜救、确认无生还希望。

(3)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已经消除,无继发可能。

4.10.2应急终止的程序

(1)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或事件责任单位提出,按照"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报请启动机构批准结束应急处置工作,并宣布终止应急状态。

(2)由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各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善后处置工作,在省安委会的领导下,由省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市、州、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事发单位及其主管部门配合。善后处置主要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善后处置责任部门(单位)应当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人员及受影响群众,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依据法律政策负责遇难者及其家属的善后处理及受伤人员的医疗救助等,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

5.2 事故调查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由省安监局负责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必要时,省政府直接组成调查组或者授权其他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

5.3 总结分析

(1)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事发地政府及事故主管部门应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工作的建议,于应急终止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省安委会办公室。省安委会办公室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分析、研究,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意见,报告省政府。

(2)省安委会办公室及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相关应急预案。

(3)省安委会办公室及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应急队伍的维护、应急设备器材的保养,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补充。

6 应急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建立和完善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救援力量和资源信息数据库;规范信息获取、分析、发布、报送格式和程序,保证应急信息资源共享,为应急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支持。

各相关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市(州)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本部门、本地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定期向省安委会办公室报送有关信息或简报,重要信息和变更信息要及时报送。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和处理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有关信息,定期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和省政府。

6.2 救援装备保障

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全省救援装备、器材的协调调配,建立健全特种救援装备数据库和有关制度,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工作。

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应当掌握本专业的救援装备情况。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

6.3 应急队伍保障

(1)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应当依法组建和完善专(兼)职救援队伍。

(2)各级、各行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负责检查并掌握相关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和准备情况。

(3)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全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力量的统一规划、布局,组织检查应急队伍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6.4 交通运输保障

事故现场的交通运输保障由省公安厅和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组织协调,市(州)政府负责组织协调运输经营单位,优先运送处置事故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应急救援人员和受到危害的人员,依法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保障抢险道路的畅通,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运送及时到位。必要时,及时协调民航、铁路和海事等部门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6.5 医疗卫生保障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和相关预案要求,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信息,尤其是专科医疗救护机构的资源信息,做好应急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6.6 物资保障

(1)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

(2)各应急救援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负责监督和掌握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

(3)市(州)政府和事故易发、多发地区的县级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6.7 资金保障

(1)由省财政厅负责组织协调,应急救援经费由同级财政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列支。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按照《湖北省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作为事故抢险救灾资金。

(3)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和损失赔偿费用首先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暂时无力承担的,由同级政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置所需工作经费按照《湖北省财政应急保障预案》的规定解决。

6.8 生活保障

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组织协调,当地政府和事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保障转移人员和救援人员所需的食物、饮品供应,提供临时居住场所及其它生活必需品。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列支。

6.9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事发地政府负责提供事故灾难发生时人员避难需要的场所。市(州)政府负责提供本预案适用范围内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时人员避难需要的场所。

6.10 技术储备保障

省安委会办公室组织成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专家组,建立应急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技术单位应急专业技术的研发能力,开发应急新技术和新装备,研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大问题,为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6.11宣传、培训和演练

6.11.1宣传

(1)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组织应急法律法规和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工作,各种媒体提供相关支持,无偿开展公益宣传。

(2)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负责本地、本系统应急工作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危机防范意识。

(3)企业与所在地政府、社区、村委会建立互动机制,向周边群众宣传相关应急知识。

6.11.2培训

(1)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全省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安全知识、专业知识、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综合培训。

(2)有关部门组织本行业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开展相关人员的上岗培训和业务培训。省安委会办公室提供指导。

(3)有关部门、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好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积极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培训,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4)各地、各部门应当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的课程。

6.11.3演练

(1)省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指导、协调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其中,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指挥综合应急救援演练。

(2)各省级专业应急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演练,省安委会办公室每两年至少组织一次联合演练。各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练。

(3)相关部门的专业应急机构组织演习结束后,将演练、演习总结以书面形式报送省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备案。省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的联合演习结束后,向省安委会及省政府应急办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7 附则

7.1 预案管理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更新,或部门职责、应急措施、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应急演练发现预案存在问题,以及应急救援实践的经验教训,省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7.2 沟通与协作

省安委会办公室和有关部门应与其他省(区、市)应急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尤其是与邻近省(市)应急机构的联系,组织参加区域救援活动,开展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7.3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负责人,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依法参与、支持、配合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并提供便利条件。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车辆、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及时归还或按照提前统筹、依法征用、均衡负担、合理补偿的原则给予补偿。

7.4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切实维护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根据《信访条例》、《湖北省信访条例》、《国土资源信访规定》及《湖北省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预防、预警与处置工作。本预案所指群体性上访事件包括下列行为:

(一)集体上访人数在20人(具体人数按是否掌控上访人员情绪而定)以上的;

(二)冲击、围堵机关办公地点,非法占据机关公共场所和毁坏公物行为的;

(三)在机关办公地点周围非法集会、示威、请愿等行为的;

(四)上访人人员中带有凶器、剧毒物品,企图行凶或以死相威胁缠访闹访及其他有明显过激行为的;

(五)严重扰乱机关工作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群体性行为的;

(六)其他所禁止的上访行为。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应急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群体性上访事件在当地的,由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处置;越级上访事件由事发地责任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共同处置;引发事件的具体问题由事涉相关责任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置。

(二)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建立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联动协调制度,加强协调,统一调度,形成合力,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反应迅速、应对正确、处置及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

(三)依法处置,防止激化。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解决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宜散不宜聚,宜聚不宜结,宜顺不宜激的原则”说清问题,讲明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尽快劝返。对发生暴力行为和危害机关安全的事件,要协助公安机关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四)立足预防,控制事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预警机制,立足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化解,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立足就地处理,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态扩大,引发越级上访。

(五)教育疏导,正确引导。将法制宣传、教育疏导工作贯穿整个过程,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统一答复口径,教育引导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问题。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一)应急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分管信访工作的负责人;

成员:信访事项所涉机关各有关处(科、股)室、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导、协调群众性上访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决定启动或终止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

3、确定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处置工作职责及分工;

4、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实施;

5、组织好现场的接谈、劝返工作,协助公安机关维护好现场秩序。

6、全面掌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收集相关信息,及时报告上级机关及相关部门,提出下一步处置的意见。

7、负责事后处置工作的督查督办。

(三)成员单位职责

成员单位参加与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决策,并根据本部门职责具体展开工作。成员单位的具体分工为:

综合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事件处置工作的协调、联络和信息收集、报送工作。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做好群体性上访事件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

征地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土地征收、征用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地籍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土地权属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土地利用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土地利用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耕地保护及土地开发部门:参与处置因耕地保护、土地开发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规划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涉及国土资源规划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矿政管理部门:参与处置因矿权纠纷、违法采矿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执法部门:负责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人事部门:参与处置系统内因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改革及工资、福利待遇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处置系统内工作人员因违法违纪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后勤部门:负责群体性上访事件的车辆保障,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和机关安全工作。

(四)各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接谈劝返组。信访工作机构负责人任组长,各事涉业务处室(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负责协调有关地方和部门与上访群众代表接谈;负责在现场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劝导上访群众返回到事件发生地解决问题。

2、信息联络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室和信访工作机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现场的信息收集与报送。

3、后勤保障组。由后勤中心主任任组长,成员由后勤中心和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落实交通工具和录像监控设施,根据需要安排好有关人员的用餐。

4、安全保卫组。由后勤中心主任任组长,负责联系和协助公安干警维护现场秩序。

5、医疗救助组。由办公室主任任组长。成员由信访工作机构和办公室人员组成,负责可能发生的突发疾病及伤病员医疗单位的联系及救助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

(一)启动预案

1、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后,信访工作机构要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报告。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及可控情况,决定启动预案开展处置工作,明确现场责任领导,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事件的处置工作。

2、迅速通知事发地党委、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配合开展疏导、化解和劝返工作。

3、根据需要,通报辖区公安机关派出警力,维持现场秩序,控制事态发展。

(二)现场处置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人及事涉职能部门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按各工作小组职能分工,开展处置工作。了解引发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直接与群众代表对话,听取群众意见,面对面做好疏导、劝解工作,缓和稳定群众情绪。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现场情势,按预案研究处置方案,确定答复意见。对群众提出的诉求,符合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应当场表明解决的态度;不能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明政策,解疑释惑;对不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的问题,要劝导上访群众返回事发地寻求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解决。

群体性上访事件凡出现群众情绪激烈,围堵、冲击机关,严重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等违法行为的,要适时提请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控制局势。同时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发现场违法犯罪行为证据的搜集固定工作。

(三)信息报送

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1小时内将有关信息情况报同级党委、政府“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信访主管部门。事件平息后及时呈送书面报告。

信息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人数、主要诉求和现场情况;

2、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简要经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

3、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4、事件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四)后期工作

群体性上访事件平息后,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依法按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取信于民;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而没有落实到位的,要跟踪督办;对需要调查核实的,组织专班调查处理;对群众因不理解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而存在的误解及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疏导教育工作。

五、应急保障

(一)建立健全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责任制度。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因公务外出时,副组长履行其职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部门(单位)参与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第一责任人。

(二)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序、上访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序可能造成的危害,视情况需要抽调人员组成应急专班的,应迅速成立应急专班,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具体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三)根据省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有关规定,将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所需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做好消防器材的保管、维护和车辆调度,确保处置工作需要。

(五)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为依法按政策处理国土资源信访突出问题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

六、奖惩与责任追究

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中出现失职、渎职等行为的工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党纪处分。

本预案是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置群体性上访事件的指导文件,各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依据本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三篇: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厂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制订适合本厂区的环境污染事 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水、废气、危险废物事故排放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三、危险辨实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危险品泄露、火灾、废水事故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是化学品存储区、生产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

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指挥机构、职责和分工

(一)指挥机构

1、专项指挥部:组建一个针对环境污染事故的专项指挥机构。

2、现场指挥机构:机构内含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工作。 总指挥:刘大南

副总指:邸广民

成员:李惠洲张万里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3、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

组长: 邸广民

成员: 李惠洲张万里 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4、物业管理(行政):协助事故报警及事故处理工作,包括保卫治安、医疗、消防、物质供应等。

组长:李惠洲

成员:张万里 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5、应急救援专家组织安全环保部

6、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点,组建应急救援专家组,由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

组长: 刘大南

成员: 邸广民李惠洲张万里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二)指挥机构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

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邦发、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想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三)成员分工

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组织指挥厂区的应急救援。

物业管理处: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现场及有害物资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其他人员: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五、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和各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

(一)化学品制度的管理措施

1、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炸。

2、有些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还具有易燃性、爆炸或中毒等事故。

(二)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厂污水处理站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

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

六、事故应急措施

1、废水事故排放应急措施:紧急停电时若出现废水系统的供电模块故障,单靠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量来缓冲整个厂区产生的废水风险是很大的,利用备用的发电设备应急使用。

2、监测系统发现废水水质异常:发现时必须加大对废水排放口的监测频率,及时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并排除。

七、事故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物业管理处、环保中心。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伤亡人数等等。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根据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的指令,立即足见现场救援组明确成员及现场组长和副组长,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专家组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现场,根据污染源总类、数

量、性质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要对现场的重要物资和设备等进行安全转移。

(一)现场污染控制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及时通报和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并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二)现场调查与报告

1、污染事故现场勘察和技术调查取证。

2、环境监测:一般要求水污染在4小时内,气污染在2小时内定性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可能的危害。24小时内定量检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发出检测报告。并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到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消除。

八、现场保护

厂区内必须保护事故现场,参加救援抢救的每个人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拍照、纤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九、应急保障

保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要经费充足、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宣传和培训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一批训练有素、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士。

十、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

第四篇: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时 间:2012年10月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1. 目的

预防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污染事故能迅速、有效、妥善处理,防止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危害、损失和影响。

2. 组织

2.1机构名称:环保污染事故应急小组 2.2组长:总经理

2.3副组长:副经理、总工、副总工。

2.4成员:安保部、工程部、质检部、综合办公室、财务部、必要时聘用相关专家。

3.事故分级

3.3.3 重大环境事件(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

1) 发生死亡3人及以上,或中毒(重伤)5人及以上; 2)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3.3.4 较大环境事件(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

1) 死亡1人或2人,中毒(重伤)3人及以上、5人以下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3.5一般环保事故(III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 1) 无人员死亡,有3以下人重伤,有多人轻伤。 2) 引起部分群众不满。 4. 预防和预警 4.1 预防工作

1)建立污染源台账。加强对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掌握项目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2) 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的假设、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4.2 预警

1)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已发生的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影响其他区域时, 进入预警状态。

2) 进入预警状态后, 发布项目预警公告,同时由组长决定是否通知地方政府政府环保管理机构。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3 本项目可能性事故

1)最大可能污染物:工程废水污染

2)可能原因: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灾害(溶洞突水)或者工程高峰期,废水突然出现增多

4.3.1控制工程废水污染事故的措施

1)现场负责人应尽可能阻止或减少工业废水的泄出。对已泄出工业废水进行堵截,尽可能纳入事故池。

2)对未能堵截的污染物要先期处理,而后再处理已堵截部分。 4. 4一般可能性事故 1) 事故名称:粉尘污染

2) 可能原因:在遇到特殊天气,施工场地的料场生产过程中、材料运送过程中,会引起大量的粉尘飘散,对现场施工人员与下风向居民带来严重影响。

4. 4.1控制粉尘污染事故的措施

1)施工现场粒径比较小的材料,在遇大风天气,应采取遮盖措施。

2)材料运送过程中严禁超高,并加以遮盖。

3)施工现场场地比较干燥时,必须洒水,避免2次扬尘。 5. 应急响应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5.1 分级响应

I 、II级 由项目应急小组响应。 III级 由所在工区响应。 5.2 响应程序

1)保持各部门、应急小组成员与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相关专业人员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2)必要时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 5.3信息报送与处理

由现场工作人员随时将情况报告现场指挥,现场指挥随时将情况报告应急小组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报告相关部门,紧急情况可越级上报。

5.4 指挥和协调

事故所在部门负责人是事故初期的现场负责人和指挥协调人,应急小组组长可根据事态决定现场指挥和协调人。

6. 安全防护

1)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环境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护镜、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2)如有化学伤害发生,要采取必要的现场救护措施,必要时通知120急救中心或送伤员到医院抢救。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3)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或警示岗,防止不了解情况人员误入危险区域。

4) 受灾或受污染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小组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b.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c.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7. 污染监测

事故发生后,环保管理部门要制定污染监测计划,对可能污染进行监测,直止无异常方可停止监测工作。

8. 信息发布

应急小组长组长指定专人负责信息发布,其他人不得无组织发布信息,防止造成恐慌或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所有人员不要听信谣言,以讹传讹。

9. 应急保障 1)物资准备

编织袋200条,铁铣20把,镐头10把,水桶5个; 2)通讯保障

所有相关人员要保持通讯畅通。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3)人力保障

应急响应后所有部门配合现场指挥给以人力支持,服从调配。 10.应急结束

污染源已得到控制,污染环境物已停止外排,排出污染物已得到合理处置,污染影响已消除,应急小组可宣布应急结束。

11.后处理

应急结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事故责任人要受到处理和教育,有功人员要得到表彰,制定防范措施,对事故的污染影响进行监测,对事故受害者进行理赔,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估和汇总,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毕生高速第九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2年10月

第五篇:河北省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目 录

1 总则

1.1 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协调指挥机构与职责

2.2 有关部门支持配合

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2.4 尾矿库应急救援专家组及职责

3 预防与预警

3.1 尾矿库管理

3.2 信息监控与报告

3.3 预警预防行动

4 应急响应

4.1 事故报告与处理

4.2 分级响应

4.3 响应程序

4.4 指挥与协调

4.5 现场紧急处置

4.6 信息发布

4.7 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5.2 保险

5.3 工作总结与评估

6 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应急支援与保障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6.4 宣传、培训和演练

6.5 监督检查

7 处罚

8 附则

8.1 响应分级标准

8.2 名词解释

8.3 预案管理与更新

8.4 预案解释部门

8.5 预案实施时间

9 附件(略)

1 总则

1.1 目的

为预防和减少尾矿库事故,规范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快捷的应急工作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环境,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下列尾矿库事故灾难的应对工作:

(1)启动Ⅱ级及以上响应的事故(响应分级标准见8.1);

(2)跨设区市行政区、跨多领域(行业和部门)的事故;

(3)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有重要批示,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

(4)需要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安监局)组织处置的重大事故。 1.4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要时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减少尾矿库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骨干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省安监局负责指导、协调重大及以上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尾矿库事故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尾矿库事故灾难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主,发生事故的单位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有关行业部门和专家组现场指导、协助做好救援工作,协调调动社会资源参与救援。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增强应急处置方案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做好应对尾矿库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工作准备,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和预测及预防性检查工作, 将日常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做到常抓不懈。

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协调指挥机构与职责

在省政府领导下,省安监局成立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重大以上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准备和应急救援工作。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办公室(指挥中心),具体承办有关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及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组长:省安监局局长

副组长:省安监局分管应急和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副局长

成员单位: 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规划科技处、监管一处、应急救援办公室(指挥中心)、监察总队三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省救援指挥部的综合协调工作,收集、掌握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及时向省救援指挥部报告。

(2)根据省救援指挥部的命令,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协调调配应急救援物资。

(3)联系或调度事故应急救援专家,提供技术支持。

(4)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和指挥部的命令。

(5)及时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省政府报告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进展情况。救援人力、物力不足时,报请协调增援。

办公室:负责应急职守,接受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重要指示,迅速呈报局领导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负责交通和后勤保障协调工作。

政策法规处:负责向公共和媒体发布事故信息,与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及报社、电视台、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联系,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新闻发布工作,编发事故救援情况简报及通报。

规划科技处:负责应急值守,接到事故报告后向办公室和局领导报告,按局领导指示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和国家安监总局上报事故信息,跟踪续报事故进展情况;接收、处置事故发生地上报的事故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事故地政府等通报情况;负责保障局外网、内网畅通运行并协调有关事宜。

监管一处、监察总队有关处:提供事故企业有关情况和信息, 复核事故详情,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应急救援办公室(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尾矿库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参与组织尾矿库垮坝事故的专家咨询,根据预案通知有关专家赶赴事故现场,负责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上报尾矿库救援信息,按照局领导指示通知有关成员参与指挥,协调指挥有关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参加事故抢险救援。

2.2 有关部门支持配合

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省政府有关部门支持配合时,按照《河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和支持。

事故灾难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省安监局协调有关部门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3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按分级响应的原则,由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成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总指挥,有关部门(单位)参加。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指挥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实施应急救援,并及时向省安监局报告事态发展及救援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时,报请省安监局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

事故灾难跨设区市行政区、跨多个领域或影响特别重大时,由省安监局或省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

2.4 尾矿库应急救援专家组及职责

省安监局设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专家组,为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撑,专家组由全省非煤矿山方面的专家组成。职责是:

(1)参与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研究分析事故信息、灾害情况的演变过程和救援技术措施,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3)为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咨询,对尾矿库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

(4)提出事故防范措施的建议;

(5)承担现场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 预防与预警

3.1 尾矿库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定期对尾矿库进行安全评价,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尾矿库档案,并将有关材料根据尾矿库的等级,报送省或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备案;针对尾矿库事故与洪涝、地震灾害密切相关的特点,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加强对汛期尾矿库的管理,加大对尾矿库的监测监控与预警,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对确定为危库、险库和病库的,按照《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进行处理。

3.2 信息监控与报告

省安监局负责尾矿库重大事故信息的接收、处理、统计分析,并及时上报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尾矿库的运行进行监控和信息分析;对可能引发尾矿库事故的信息进行重点监控和分析;省安监局建立全省尾矿库基本情况和重大灾害事故数据库;对发生的尾矿库事故及其 发展态势进行动态监控和分析,并按有关规定将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生产经营单位应经常对尾矿库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需当地人民政府或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

3.3 预警预防行动

生产经营单位应同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对尾矿库可能存在的危害性、预防知识和紧急情况下避险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告知尾矿库事故可能危及的区域的群众;雨季前,应对尾矿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雨季期间,加强对尾矿库的日常检查,同时与气象部门保持经常联系,及时掌握气象信息;事故可能发生时,通过预先确定的报警方法在第一时间告知事故可能涉及的群众。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应急指挥机构应定期分析、研究辖区内可能导致尾矿库事故的信息,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尾矿库坝体出现管涌、流土等现象,威胁坝体安全时;尾矿库坝体出现严重裂缝、坍塌和滑动迹象,有垮坝危险时;尾矿库库内水位超过限制最高洪水水位,有洪水漫顶危险时;在用排水井倒塌或者排水管坍塌堵塞,丧失或者降低排洪能力时,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人民政府,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救援,防止险情扩大,避免人员伤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尾矿库事故险情,发布事故预警信息,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组织群众疏散转移,实施救援。

4 应急响应

4.1 事故报告与处理

(1)尾矿库发生事故时,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单位负责人,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尽快确定事故影响(或波及)范围、人员伤亡和失踪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按照有关应急预案立即开展现场自救、互救,并在1小时内报至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按照规定逐级上报,并应当在1小时内报至省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3)省安监局接到较大(Ⅲ级)尾矿库事故灾难报告后,根据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范围和可控情况。做好以下工作:①对事发地政府提出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要求。②及时向省政府办公厅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报告,必要时,请求给予支持。③ 根据省安监局(局长)的指令,通知有关救援队伍和专家赶赴事故现场。④落实省领导的有关指示,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通过值班信息系统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和国家监管总局报送事故信息,并抄送省环保局等相关部门。

4.2 分级响应

应急响应坚持属地化管理原则,按照事故等级分级响应,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及其所在地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发生Ⅱ级以上事故,立即启动本预案,依次启动县(市、区)、市级、省级应急救援预案,由省安监局组织实施。应急响应行动时,事发地人民政府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救援。Ⅲ级及以下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决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应急指挥机构给予增援。

设区市人民政府进行Ⅲ级应急响应行动前,上报省安监局,值班人员接到报告后,报告规划科技处和办公室,根据局长指示,由办公室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应急准备。

4.3 响应程序

发生 Ⅲ级尾矿库事故时,设区市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省救援指挥中心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

入预备状态,并做好如下应急准备:

(1)规划科技处接到重大事故信息后要立即转送应急救援办公室(指挥中心),跟踪事故救援进展情况,重要情况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按照领导指示,做好事故信息的跟踪和续报工作。

(2)应急救援办公室(指挥中心)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报告。

(3)应急救援办公室(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类别、事故地点和救援工作的需要,通知尾矿库应急救援专家组、有关救援基地、专业救援队伍等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4)根据需要派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发生Ⅱ级尾矿库事故时,省安监局启动本预案,按下列程序和内容响应:

(1)规划科技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2) 规划科技处、应急救援办公室(指挥中心)、监管一处和监察总队等有关处要进一步核实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信息等,为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领导小组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委派现场工作组和救援专家组人选,组成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4)应急救援办公室(指挥中心)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协调调动有关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

(5)规划科技处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和国家安监总局报送有关事故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政策法规处适时向媒体公布。

4.4 指挥与协调

现场指挥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发地设区市人民政府成立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统一组织指挥事故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协作配合。

设区市人民政府实施Ⅲ级以上应急响应行动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区市安监局应及时向省安监局报告事故和抢险救援工作进展以及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信息,及时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提供援助的报告。

省安监局根据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和应急救援力量的布局,协调调集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和物资,协助设区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及时通知省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响应。同时调集有关专家、尾矿库设计、施工、评价单位进行方案论证,提出应对方案;必要时,由省安委会报请省政府协调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给予支援。

4.5 现场紧急处置

尾矿库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防止事故扩大,事发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立即赶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事故抢救,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并通知有关专业救援机构和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协助救援。

针对尾矿库事故的特点,在对事故实施抢险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组织事故发生地或险情威胁区域的群众撤离危险区域,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维护社会治安,做好撤离群众的生活安置工作;

(2)划定警戒区域,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同时设法保护周边重要生产、生活设施,防止引发次生的安全或环境事故;

(3)事故现场如有人员伤亡,立即动员调集当地医疗卫生力量开展医疗卫生救援,确保伤员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4)按照事故应急救援装备保障方案,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资供应并紧急调集相关应急救援设备;

(5)掌握事故发生地气象信息,及时制定科学的事故抢救方案并组织实施;

(6)做好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二次伤亡;

(7)保护好重要设施和目标,防止对江河、湖泊、交通干线等造成影响;

(8)随时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总局报告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

4.6 信息发布

现场指挥部负责尾矿库事故灾难和应急救援的信息发布工作,及时通报事故救援情况,正确引导媒体和公共舆论。

4.7 应急结束

现场指挥部和事发地人民政府确认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经消除,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

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核算救灾的费用;整理应急救援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省人民政府和省安监局,设区市人民政府宣布应急结束。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救援人员、遇难人员补偿以及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遇难者亲属的安置,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负责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消除事故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

5.2 保险

事故灾难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派员开展应急救援人员和受灾单位及人员保险受理、赔付工作。

5.3 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结束后,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事故单位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设区市安监部门或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省安监局。

6 保障措施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有关单位的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有关人员保证能够随时取得联系。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卫星、微波等通信手段,保证各有关方面的通信联络畅通。

省安监局负责建立与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各有关部门、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级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专家组的通信联系;建立尾矿库及重大危险源和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并负责管理和维护。

省应急办(指挥中心)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相关应急资源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并向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送重要信息。 6.2 应急支援与保障

6.2.1 应急救援装备保障

尾矿库及所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装备。有关单位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本单位、本地区尾矿库事故救援的需要与特点,储备必要的装备,依托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并补充完善应急救援装备,建立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

6.2.2 应急救援队伍保障

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省级矿山专业救援队伍和尾矿库所属单位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基础,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练,做到反应快捷,常备不懈,没有专业队伍的所属单位要与有资质的矿山救护队签订协议,公安、武警部队是尾矿库事故应急救援重要的支援力量。

6.2.3 交通运输保障

省安监局建立金属和非金属矿山的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在应急响应期间,协调公安、交通、企业主管等部门提供交通支持,协调沿途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为尾矿库事故抢险救援提供交通便利,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和调集必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保证现场应急救援工作需要;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组织对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快速通道,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6.2.4 医疗卫生保障

事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协调各级医疗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尾矿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医疗救护队伍接到指令后要迅速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急救,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治疗。必要时,省安委会办公室协调有关医疗部门实施救援。

6.2.5 治安保障

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人群;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联防,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

6.2.6 环境保护保障

事故发生地各设区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应急处置中的环境保护保障工作,组织协调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开展应急监测,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6.2.7 气象保障

在应急响应状态下,当地气象部门要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所需气象资料和技术支持。必要时,组织协调相关气象部门开展现场监测,提供现场观测资料和气象服务信息,提出应急处置建议。

6.2.8 物资保障

尾矿库及所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根据本地区、本矿山尾矿库实际情况储备一定数量的常备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响应时所需物资的调用,遵循“服从调动、服务大局”的原则,保证应急救援的需求。

必要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尾矿库所属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6.4 宣传、培训和演练

6.4.1 公众信息交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尾矿库所属单位按照规定向公众和职工说明尾矿库的危险性及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尾矿库开采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6.4.2 培训

尾矿库及所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对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应急救援机构按规定对救援队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救援人员了解掌握尾矿库垮坝事故抢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4.3 演练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每年组织一次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演练,尾矿库及所属单位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开展应急能力评估,不断改进和提高尾矿库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能力,并将演练的书面总结报告,于演练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按照预案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6.5 监督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监督和检查。

省、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监督和检查。各设区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监督和检查。

7 处罚

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按规定制定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

(二)未对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演练、备案、评审,造成后果的;

(三)尾矿库事故发生后,未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或者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导致次生、衍生事故发生,造成事故损失扩大等严重后果的。

8 附则

8.1 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尾矿库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已经严重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3人);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需要疏散转移1000人以上;或可能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影响重要河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或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或事故事态发展严重,且亟待外部力量应急救援。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已经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10~29人死亡;或危及10~29人生命安全;或需要疏散转移500~1000人;或造成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影响河流、城镇主要水源地取水;或社会影响重大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已经危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9人死亡;或危及3~9人生命安全;或需要疏散转移100~50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社会影响较大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Ⅳ级响应:尾矿库发生垮坝事故,已经危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危及3人以下生命安全;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等。

8.2 名词解释

尾矿: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排放的“废渣”。这些尾矿由于数量大,有些还含有暂时不能处理的有用或有害成分,如随意排放,就会造成资源的流失,大面积覆没农田或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尾矿库: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除尾矿或其它工业废渣的场所,是维持矿山正常生产的必要设施。由于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的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冶炼废渣形成的赤泥库,发电废渣形成的废渣库,也按尾矿库进行管理。

8.3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重大缺陷时,由省安监局及时组织修订,并定期对本预案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论组织修改。

8.4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省安监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8.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淮安市最新领导班子下一篇:黄大年先进事迹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