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教案小松树

2022-07-24

教案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案更加重视教师是否能把课程讲解成功,关注点始终在自己身上,而非学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课教案小松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音乐课教案小松树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松树》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小松树》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体验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学习用坚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小松树》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风格,学习用坚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词内容,体验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磁带以及录音机图谱(画有阳光雨露、新树枝、小松树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旋律

1、 播放歌曲磁带,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旋律,说说对乐曲的初步印象(丰富:欢快、活泼等词语)

2、继续欣赏旋律,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打身体的各个部分。(多遍)

3、教师选取幼儿拍打动作,编成小组合,集体共同随音乐游戏。

鼓励幼儿随节奏拍打身体,拍出声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并且感受乐曲的欢快。

(二)、理解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多遍,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复唱该句,以表示肯定。

2、重点理解阳光雨露、哺育、新枝叶等词,并出示图谱以帮助幼儿理解。

(三)、学习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诵歌词。

(四)、学唱歌曲

1、教师用全曲带唱的方方,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2、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请幼儿自由找一同伴,分别扮演小松树和小朋友进行表演,然后互换角色。

教学反思:

在歌唱活动中如何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呢,如果从头到尾没有变换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次演唱,幼儿肯定会失去兴趣,我在这次歌唱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喜欢随机变换多种演唱方式。在这周的歌唱教学《小松树》中,我随机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结果幼儿的演唱兴趣高昂,能按不同的要求顺利又愉快地完成了我教学活动。

歌唱活动《小松树》我分成了二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班幼儿已经学会歌曲还能用简单的动作进行匹配。第二部分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学唱歌曲,学习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活动的难点就是让幼儿能跟着节奏连贯的唱歌曲,重点是启发幼儿唱出快乐的感觉。

本文扩展阅读:松树,(学名:Pines):是松科、松属植物。世界上的松树种类有八十余种,松树主要分为马尾松、油松、白皮松、罗汉松、华山松、大别山五针松、红松、赤松、黑松、黄山松、云南松、金钱松、樟子松、雪松等。

第二篇: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小松树》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优秀教案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小

松树》教学设计

《小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养成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旋律,以及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乐曲的五次变奏。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感受乐曲带给孩子们的欢快活泼情绪,了解木琴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通过模唱其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不同段落的不同特点。

2. 在聆听中准确感知并辨别五次变奏。 教材分析

《小松树》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儿童歌曲。歌曲中将少年儿童比喻成小松树,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表现了少年儿童蓬勃向上、坚定勇敢的精神风貌。歌曲旋律明快,富于朝气,结构工整,句式整齐。是一首琅琅上口、具有行进节奏的歌曲,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尤为适合小学阶段演唱。后被改编为木琴独奏曲。 木琴独奏曲《小松树》由引子、主题和四次变奏组成。 引子部分是在自由的节奏中由木琴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鸟的鸣叫和潺潺的流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清晨景象。之后,木琴运用独特的音色完整地演奏了主题。

主题之后,乐曲出现了四次变奏:长笛演奏、木琴加花变奏、弦乐演奏、木琴变速变奏和乐队全奏。整首乐曲流畅活泼,木琴与乐队合奏相得益彰。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生活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的怀抱里,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如果将你们的成长做一个比喻,同学们,你们认为用怎样的比喻最形象? 教师可启发: 比喻为幸福的小草。 比喻为美丽的花朵。 比喻为茁壮成长的小树。 比喻为茁壮成长的小松树。

在逐步深入地辨析中,学生会认同小松树更符合少年儿童成长的时间与状态(因为花朵虽然鲜艳美丽,但是开放的时间会很短暂)。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出用小松树更为确切生动的原因:小松树不怕严寒酷暑,它朝气蓬勃、浓绿苍翠,显示出旺盛、坚定向上的生命力。 教师:有一首少年儿童歌曲《小松树》,正好回答了同学们刚才的看法,唱出了我们的心声。

二、新课学习

1. 教师播放木琴独奏曲《小松树》,学生聆听。 教师: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小组讨论: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情感? 2. 整体欣赏。 (1)介绍作品。

教师:这样一首好歌,它有着长久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创作以来,就久盛不衰。创作这首歌曲的作者是傅庚辰爷爷。他曾经为电影《地道战》《闪闪的红星》作曲。其中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红星照我去战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激发情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想唱一唱这首歌?但是我们今天不让同学们演唱,只是请同学们当评委,欣赏、评价一位新“朋友”的演唱能力和水平,看看他唱得有多好,好在哪里?你认识这位“朋友”吗? 再次欣赏木琴独奏曲《小松树》。

教师:这位朋友叫什么?它的发声有什么特点?它是依靠什么“唱”出如此美妙的声音的?

教师木琴图片,介绍木琴的发音方式和声音特点。(在介绍声音特点之前,可让学生再认真地听一遍乐曲。) 3. 分解欣赏。 (1)欣赏引子部分。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完这段音乐,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情景和画面?

给学生时间展开想象和联想:鸟鸣、流水、山林日出、露珠迷雾、清新早晨的景象。 (2)分辨四次变奏。 ①聆听木琴演奏部分。

教师:木琴演奏先后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旋律与节奏有什么不同?

教师:请区分第二变奏的加花与第四变奏的变速在音乐表现上的不同。(教师播放乐曲,在出现木琴演奏部分并完成演奏时终止乐曲,进入辨析阶段。)

教师:它们和第一次出现的旋律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其旋律变化的形式和明显加快的节奏以及这两种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②聆听非木琴演奏部分。

教师: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和情绪?(了解演奏乐器的名称、音色、演奏特点等。)

4. 完整聆听木琴独奏曲《小松树》,整体把握。 5. 学唱歌曲,延伸感受。(教师出示《小松树》谱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木琴的演奏方式和音色特点,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关于木琴的知识。

第三篇:大松树和小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答、爷、孩”三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三、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读课题,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

2、认读生字词。

3、出示大山的简笔画,引导学生说出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家在哪?

4、出示填空题: 山( )有一棵小松树,山( )有一棵大松树。

这一大一小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展开想象说话训练)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二、精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3)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指导读好小松树的话。

2、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猜猜他有什么想法。(说话训练)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风伯伯的话,看看读懂了什么?读后交流。 (2)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3)课件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进行句式练习。

4、交流小松树的表现,理解词语“惭愧”。

5、小松树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有什么话想送给它呢?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答、爷、孩、”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

2、师范写,生书空,再描红。

3、反馈、评价。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积累和运用词句,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为: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由于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需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一个道理,所以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让孩子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内化文本要揭示的道理。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刚开始,我先指名读课题,引导读出两棵松树的异同,然后复习本课词语,接着我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引出两棵松树的位置,这样也达到了复习第一自然段的目的。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首先,创设情景。引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先自己体会,然后来交流读后的感觉。在理解小松树的话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等词语,因为只有读好了这几个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松树的话,从而达到理解小松树是一个狂妄自大,没礼貌的人。理解风伯伯的话又是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熟词法让学生体会这个词,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这也让我顺利地实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感受,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最后总结课文,进行角色表演。

3、教学生字时我特地选了两个上下结构,一个左右结构的生字,让学生比较,记忆,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描红,实现对生字的掌握。

第四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词;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

教“松”。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学习:多、回、答、伯、爷

(4)朗读课文,试着说说各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出示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谁来读读课题?

3、复习生词。

(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①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②“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一生戴上大小松树的头饰,谁能把他送回家?请生上来贴图并相应介绍。 2.书上是怎么说的,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说读书要求)

3.能通过读,告诉老师课文哪一段写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位置?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大家就会更明白了。(指生加动作读)

(评析:利用贴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做动作的形式练说,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二)教学第二段

1.领悟小松树的话,感知小松树的骄傲与不礼貌:

(1)小松树在山顶上,那你们登过山吗?到山顶上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想象说话:小松树在山顶看到了:——————————— (3)小结。(课件出示)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是啊!小松树也在山顶上,他看到了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的散步,还看见了远出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小松树,你现在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

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4)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会想:我是世界上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个时候,小松树转脸一看,看到了山下的一棵大松树,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读) 2.多媒体出示第二段文字。

(1)谁先来把这段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

(2)体味小松树的语气。(自由读)小松树说这些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3)你觉得小松树怎样?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相机指导(解析“喂”)师:小松树称大松树为“喂”,这样跟大松树说话,可以看出小松树没有礼貌,看不起人,很骄傲。 (4)那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小松树的话。 指导朗读,读出骄傲的语气。

(评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鼠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增强体验) (5)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___地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6)指导表演

你能模仿吗?(邀请学生站在凳子上读这句话,感受体会小松树趾高气扬的模样。)

(7)你听到了小松树这样对你说话,你是什么心情?

(评析:采用假设的方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8)大松树生气了吗?让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出示图)

(9)老师感到奇怪了,为什么大松树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呢?那你觉得大松树怎么样?(胸怀宽广,心眼大,不计较)

(三)教学第三段

过渡:大松树不计较,可是有人听不下去了,他是谁?请看第三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风伯伯是怎样跟小松树说话的?(摸着小松树的头)

(2)(让学生们回忆一下)谁在什么时候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他们为什么要摸着你的头跟你说话?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风伯伯像妈 妈 一样温柔,一样和蔼可亲.)

(3)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4)那他们的语气又是怎样的呢?(生说)那你能读出那种亲切、和蔼的语气吗?(指名读)

(5)风伯伯说“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指的是谁啊?(小松树)那究竟高多少呢?我们来看动画。(演示大松树比小松树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低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6)谁来读读究竟高多少?(生读)

(7)老师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那小松树为什么说自己长的高呢?他能看的远又是谁帮助了他呢?(出示第二句学生读)一起来当风伯伯教育一下小松树。

(8)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他会怎么想?(小组讨论汇报)

(四)教学第四段

1、想到这儿,小松树会怎么样呢?

(评析: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1)读第四节。

(2)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惭愧”到底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演一演?谁能换个词语呢? (评析:在该教学片断中我先采用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接着抓住“惭愧”一词理解含义(通过做动作),弄清主人公小松树思想认识的提高过程,然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出示第四段)谁来读读这一段,谁能读出小松树的惭愧?

2、表演悟情,训练升华

假如小松树会说话,他会对风伯伯、大松树、大山爷爷和我们说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小松树可能对风伯伯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大松树说:“_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大山爷爷说:“______________。” 小松树可能对我们说:“________________。” (播放轻音乐,学生自由叙述)

(评析:通过说话练习,在加深课文理解之外,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3、小结:通过刚才小松树对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以及我们说的这些话,已经让我们知道,现在的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评析:让学生体会了解小松树前后的转变。骄傲——谦虚,体会小松树在改变,在正视缺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看待小松树。)

三、课本剧表演

1、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多有意思啊!要是能把它演出来就更好了。戴好头饰,找你的小伙伴演一演吧。

(评析: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地充当其中的角色,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教学中让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2、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了品德教育。)

四、小结:

小松树经过了这件事情,决定更努力生长,我们一起陪着小松树,健康快乐的成长吧!(课件出示:播放《小松树快长大》音乐)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 呢 回 答 伯 孩

2、学习:呢、孩、托

3、生描红,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

六、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风伯伯(图片)

(亲切、和蔼)

大松树 (胸怀宽广)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小松树

(盲目自大)

第五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做人要谦虚,不可骄傲自大。

2、会写“爷、托”这两个字。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谦虚。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 2.复习生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生字宝宝,现在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出示词语:松树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许多 回答 托住 惭愧 低头 摸着

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看看第一行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 3﹒再读课题,过渡学文。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师:刚才请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吗?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指名贴图,把小松树贴在大山上,把大松树贴在山下。

3.师:从图上看,我们知道它们长什么地方了吗?谁能通过读来告诉大家呢?

指名读。

4.师: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大家会知道得更明白。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读书可认真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有一个导演要把《小松树和大松树》拍成一部电影。他们要招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演员,想参加吗?想参加可要听好了,要演好电影先要读好剧本,剧本就是我们的课文。先报名演小松树,要演好它,先找一找小松树这个角色都说了那些话?拿出笔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下来。

师:找到请举手。把你画的读给大家听,你们和他一样吗?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在第二自然段中。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师:要演好它可要读好小松树的话,想一想小松树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和表情怎样?同桌试着演一演吧! ●方案:请朗读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朗读。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师:指名读。你读的比较通顺流利,你还愿意更努力地读好吗?老师来帮助你,相信你会读得更好的。

2.师:小松树你站在那儿?你觉得自己高吗?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谁还想读?

3.师:有进步,高多了。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往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有的说看到公路上汽车和蚂蚁一样,有的说看到行人也像蚂蚁一样。山脚的房子树木都变的很小了„„) (引导:远一点的地方„„再远一点„„你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师:小松树你站得高看得可真远啊!来读一读“很远很远”(出示词语)评价:这才叫读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5.师:现在,你就是小松树,站得高又看得远,你心里怎样? (孩子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我觉得自己好得意,站这么高。”有的说:“我觉得自己特别舒服站得高看得远。”还有的孩子说:“自己觉得很骄傲,原来我这么高!”) 就连大松树也在它的脚下,瞧瞧它是怎样喊大松树的? 你还从哪儿看出小松树瞧不起大松树?(喂和你呢?)

谁能带上自己的体验来读读小松树的话。

6.师:大家注意看,小松树一共说了几句话?两句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和疑问的语气。 谁还想来演一演小松树。指名演。

看,这就是骄傲的小松树。(课件出示小松树得意洋洋的表情。) 7﹒师:要想真正演好小松树,还要加上动作和表情哟,自己试一试。 指名演。

(三)自学品悟,学习第三段。

过渡:小松树演得这么好,大家都有资格当小松树。大松树该怎样表演呢?大松树(学生回答“没有回答”)它会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孩子明白大松树没有回答是因为心胸宽阔不和小松树斤斤计较。)

师:大松树不和小松树计较,我们来看看小松树的表情变化。看看小松树,现在是什么样的?(脸红了,低下了头)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出示词语“惭愧”(表情由得意到惭愧的低下头),理解“惭愧”。可以换词理解,联系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中词语“难为情”理解。

师:小松树刚才还很得意,可现在惭愧的低下了头,为什么它有这么大的转变呢?(因为风伯伯教育了它)

师:自己读读风伯伯的话,看看读懂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孩子你们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理解“托”的意思,加动作理解。

师:哦,老师也明白了,原来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风伯伯的话说得真道理,难怪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师:想演一演风伯伯吗?同桌试着演一演。 师即时评价:这是个和蔼可亲的风伯伯„„亲切 风伯伯说这些话是教育小松树,注意加上动作“摸”(联系生活实际,长辈们对你们说话时候很亲切,和蔼可亲,边说边抚摸着你们的头,找感觉,边读边演。)

师:风伯伯的话真有道理,出示: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他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还有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

。” 小松树对风伯伯说:“

。” 小松树对大山爷爷说:“

。”

师小结:小松树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送给你们。

(课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师:下面我们来演一演这个童话故事。四人小组合作,一人当解说,一人演小松树,一人演大松树,一人演风伯伯。

指名演。

分角色朗读,男生当风伯伯,女生当小松树。

师:真棒!你们都是小小配音师。

四、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爷、托”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比较异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自己想办法识记。

3,师范写,生书空,再描红。

上一篇:音乐老师个人总结下一篇:医疗器械注册要求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