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毕业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武汉理工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文章对近几年来高校中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了归纳整理,根据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数学人才的需求做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基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具体措施,从而使高校达到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数学人才的目的。

第一篇:武汉理工毕业论文

机电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教育阶段时间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课题最接近工程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进行融合和实践的一个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科学研究和应用能力的一次重要机会。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撰写毕业论文这一系列重要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 实训改革 课程建设 科技创新 过程监控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知识的积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关键时刻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此,我机电工程系近年来在历届毕业设计所积累的经验和措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改革,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力度,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环节教学质量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 注重学生前期综合工程能力的培养

1.1 开设大一特色课程。从大一刚入校开始,就为新生安排了《专业导论》课程。该课程从入学学习指导,到专业性质、专业研究方向、就业方向及前景等方面的介绍,再到理论课程介绍、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使新生对整个大学四年有了整体的认识,也对今后的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使其能够带着目的去学习。

1.2 大胆改革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从大一的第一学期开始,针对专业基础课以及本学科重点课程,开设了实训教学环节。实训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考察,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经过多年实训教学经验,我系大胆对传统实训进行改革,不再以某某课程名称作为实训名,而是全部改成工程应用性质,如《数字逻辑电路》实训,修改为《数字系统设计》实训;《单片机应用》实训,修改为《智能化控制工程》实训;《PLC控制器》实训,修改为《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强调工程应用能力,且出题方向也不局限于某方面的知识,而是将方案放开,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实现题目的要求。另外,在题目内容设置上,我们以几个典型的综合设计性工程作为目标,将工程拆分成若干模块,涉及到各方面知识的,则将其放到相应的实训中,以积木式体系完成整个大学实训课程。到了大四最后的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创新设计》实训时,学生便可将之前所做的模块化作品进行组合联调,完成机电一体化作品的综合设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缜密的科学作风,综合工程应用能力,同时也克服了以往实训作品的单一性及回收利用性差的缺点。

1.3 以导师制、科技竞赛及科技活动月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由系里选出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青年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对学生课外科技制作进行指导,使学生更为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从中选出一些拔尖的学生,为日后的科技竞赛打下坚实基础。导师制自08年实施以来,我系在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了多个国家级奖的可喜成绩。由此而开展的科技文化月,则通过获奖学生的经历,以点带面,使更多同学投入其中,提高整体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

2 注重理论教学中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理论教学一般都是围绕公式、定理、解题方法展开学习,对工程应用方面涉及甚少,由此则造成了课堂讲授过于枯燥,照本宣科,学生也不知道所掌握知识该用于何处。为此,我系对重要专业理论课进行改革,除了讲授公式、定理等知识外,还专门针对相应章节设计实际工程应用实例,利用现代仿真软件技术使学生能在课堂上与教师一道参与实例的设计开发,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处,真正达到了即学即用的目的。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涉及到信号放大电路时,可以引出机器人寻光寻线,以及语音播报电路的信号放大处理;《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中,涉及到数字计数器、分频器等知识时,可以引出机器人计数,逻辑控制的实际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涉及到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时,便可引出机器人最优路径判断、运动控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领域等。

3 注重毕业设计指导性课程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和重视,我系专门开出了《工程控制技术》及《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课程以工程应用为主线,突出大学四年知识的整合和贯通,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工程控制技术》课程使用我系教师自编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工程应用能力,突出该课程服务于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思路,其内容主要分为:

3.1 绪论。本章节主要以工程控制技术概念为内容,以系统设计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培养学生建立工程项目概念。

3.2 工程控制技术实例模块化设计。本章节以一个典型实例出发,将其拆分成若干模块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掌握模块化设计思路的同时,还能自觉地将自身所积累的知识进行模块化划分,方便今后设计中的模块化调用。

3.3 综合工程设计典型案例分析。本章节以历年来我系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区级等科技竞赛获奖作品为素材,从作品的原理设计,到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电路设计,再到程序编程、软硬件调试,一步步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分析设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4 机电一体化抗干扰设计。从学生历年设计制作的作品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稳定性差、时好时坏的现象,这对于工程设计而言显然是很严重的问题。本章就以硬件耦合隔离、合理布局布线、软件结构优化、看门狗设置等相关措施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5 工程技术类论文撰写指导。从近几年来学生的论文质量来看,无论是科技竞赛论文,还是实验实训及毕业设计论文,普遍存在文笔欠缺、内容空洞、抄袭等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态度不够端正,二是学校不够重视学生论文撰写方面的指导,导致学生作品做出来了但不懂该如何组织语言下笔去撰写。因此教师应搜集相关优秀科技论文作为实例,从论文构思,到论文格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讲解;或是结合之前所讲过的综合工程设计案例,在课堂上针对案例边讲边写出一篇出色的科技论文。

4 注重毕业设计过程安排及整体监控

从近几年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来看,由于大四课程相对较少,同时第八个学期学生基本都出校外进行生产实习或找工作,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好好利用前期时间做毕业设计,而且在实习单位里无法提供完成毕业设计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大都是在答辩的前一个月回到学校来匆匆完成作品,最终导致毕业设计完成质量普遍不高。为此,我系今年对毕业设计的过程安排及整体监控作了如下规定:

4.1 第七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教师完成毕业设计出题工作;

4.2 10月初,系部将教师出题情况汇总,并将题目公布在校园网内,供学生浏览审题,10月中旬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4.3 选题结束后学生与导师见面并布置任务,学生利用第七学期在校期间完成课题的硬件部分制作。在第七学期期末前将硬件作品交导师审查,待导师签字通过后方可离校实习;

4.4 第八学期学生利用校外实习的空余时间完成作品软件部分的编程调试、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答辩PPT及视频拍摄等任务,定期与导师进行电话及网络的沟通交流,最后回校完成毕业设计的验收答辩。

通过以上规定,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利用学校的有效资源,又能将课题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同时还保证了导师对整个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

5 注重毕业设计答辩时材料的审查及现场答辩资料收集

毕业设计答辩时,答辩组应从学生各种表格、论文资料审查、PPT及现场答辩完成质量、作品演示及回答提问等方面给出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客观地评定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至于上述各环节占分比重,则可由各自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对于现场答辩资料的收集,建议学生以刻录光盘的形式进行上交,这对于毕业设计总结以及今后教学案例素材的提供有很大帮助。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将答辩现场进行录像,方便今后对毕业设计培训时作为指导材料,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现场答辩氛围,掌握答辩技巧等。

6 善于总结毕业设计完成情况

对于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好坏,我们不仅仅要总结学生本身能力因素、学校过程监控等环节的好坏,还更应总结导师出题质量的好坏。往往一道题目的出题质量会决定毕业设计的整体效果,因此对毕业设计进行总结时必须先从每个题目的难易程度、到实用性、创新性等方面加以论证总结,使得今后的出题质量逐步提高,多结合实际实际生产生活,使課题更多地来源于工程项目,而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一些设想和纯理论的层面,这样才能使毕业设计有质的提升。

7 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是学习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综合素质与知识整合能力的全面检验。学校应以科学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抓住关键环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其毕业后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良好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论文写作能力、演讲交流能力等,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在社会上更好地提高和发展,这是提高高校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型人才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何维,于梅花.毕业论文与科研能力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增刊):180-182.

[2]柏祝玲,刘家琴,王建民等.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97-100.

[3]李继芳.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与提高质量的探索[J].基础理论研讨,2006,(3):204-205.

作者:莫 荣 郭振军 梁自珍

第二篇:理工类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探析

[摘要]文章对近几年来高校中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了归纳整理,根据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数学人才的需求做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基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具体措施,从而使高校达到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数学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培养模式 数学专业 就业需求

当今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而高等院校培养模式远远滞后当今社会需求,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高校的数学专业由于所学习知识的基础性和数学应用的宽泛性,无疑对数学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

一、当今社会对数学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众所周知,它广泛地应用在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生物学……现在,数学与经济、管理、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的联系也日益加深,可见,数学知识很重要。以数学作为职业的人员,在当今社会需求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专职理论数学研究人员

这一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数学素养要求极高,他们主要从事数学理论的研究,相对集中在数学研究机构、一些交叉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等。这批数学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稀有人才,能够达到这种数学素质的人员相对较少。

(二)数学基础教育教师

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数学一直是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因此数学教师职业也是社会需求的一大部分。这部分数学从业人员,担负的工作主要是数学教学,辅助工作为数学研究。

(三)应用型数学人才

这类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比较宽泛,在实际工作当中,几乎各行各业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如对各种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计算机软件编制,行业数学模型建立研究等。这类就业虽然从表层看并非数学专业方向的就业,但实际工作中要运用大量的数学知识,是社会需求数学人才的主要方向。

二、当今高校数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去向与现实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一)继续深造学习

一个国家的数学理论研究水平关乎该国家的科技基础,因此,社会对高级数学人才是极度的需求。就社会对几类数学人才的需求来看,专职理论数学研究人员、交叉学科研究人员和高等教育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要求较高。而大学数学专业只是初步完成了对数学人才的筛选,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仅仅具备了数学应用、开发、理论研究和数学教学等工作的基本能力,理工类的数学毕业生无论从学识上还是综合能力上还远远达不到数学高级人才的水准。但是,在本科生中有一批学生身上具备了再学习的潜能,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善于发掘,不能使“数学千里马”流失。如何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深造以便将来能够达到高层次的数学研究就业应该成为高校非常重视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具有数学潜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主要途径就是考研,其中包括出国深造。分析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考研趋势,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数学类、计算机类、经济管理类,跨专业考研比例较其他专业较高。在跨专业考研中,考研的科目中涵盖非数学的专业科目,为了便于学生顺利考研,给高校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二)相关数学专业就业

1.数学教育就业。基础教育数学教师是以往数学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从事教师职业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资格考试,考取教师资格证。在非师范院校的数学专业培养体系中涉及不到相关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提前准备,进行职业规划。近年来,大中城市国立中小学基础教育数学教师入门要求提高,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提早准备,才能保证该方向的就业渠道;另一方面,在大中城市中,社会办学机构丰富,用人方式灵活,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数学毕业生在社会办学机构从事教学工作,这部分占到数学教育学生就业的很大比例。现实中,一些农村校或一些偏远的地区,急需数学基础教育人才,但一部分学生宁可在城市待业而不愿意去急需的地方就业,可见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定要纳入学生职业教育的范畴,让更多的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支援农村和边疆基础教育事业。

2.数学应用性就业。理工类数学专业的培养主要体现在数学专业的应用性,行业应用比较宽泛。社会行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应用、数据处理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和运行等方面。比如,IT行业是当今社会急需的人才,制约IT人才的瓶颈往往是算法、建模,这些就涉及纯数学的内容,可是数学人才培养模式当中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只是基础,远远达不到行业的入门要求;保险金融行业,具有大量的数据,如何在这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必离不开数学的数据处理、统计、优化等,但数学專业的学生对金融保险业的运行规则不了解,很难有的放矢。虽然,数学就业行业范围宽泛,但具体到每个用人单位来看,各行有各行的运行规则,如何使学校的培养模式适合社会的需求是学校调整培养目标的难点与重点。

(三)非数学专业的多元化就业

当前,社会转型进入固定化阶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趋于合理,个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经济利益的考虑,都强烈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求职行为。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越来越明显,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调整造成的就业局势变化有一定了解,不再把自己专业知识当成自己就业的指导,而是从自己的喜好专长出发,“先就业,后择业”“创业也是就业”基本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因此一些数学系大学生就业方向专业特色不明显,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抱着再学习的态度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流。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充实到社会中的各种岗位上去。数学系的学生经过数学的专业化训练,在对待事物的严谨性、逻辑思维的准确性、易于学习其他行业知识等方面综合素质较高,只要他们善于不断学习、踏实肯干,大都能做出优秀的工作业绩。

三、学校基于数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培养模式调整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求相符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完成了高校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数学专业招收人数虽然比其他理工类专业较少,但总的趋势是在缓慢上升,从而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人才市场对数学专业人才要求逐年提高,要求人才必须具备数学知识的复合性、实用性乃至行业的技能性。这种情况导致了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单位,出现了校企间的供需鸿沟。

破解“两难”困境的钥匙就是高校对数学人才的合理定位。高校的管理者想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自我学校在中国高校所处的客观位次、所处的地域社会经济环境、未来几年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所具有的主要学科专业优势和行业特色。学校制定的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不能过高过大,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从而保障数学专业的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二)发挥学校自身特色调整课程体系

许多高校在编制数学专业课程计划时,仍然过多地强调基本知识及理论的培养,课程体系过于传统和保守,忽视了社会需求与专业特色,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数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学校要按照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规格,走专业多元化培养之路,制定宽口径的人才课程体系,并设置柔性专业方向,给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发展空间。

1.保证基础数学学习。课程体系的调整要结合社会经济需求,数学专业建设应该围绕抓基础重应用的特色进行。传统的经典的数学专业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等,必须严格进行专业的训练,这些数学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好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学生数学素养的必备科目,师资上要不断加大投入建设。

2.设计专业方向模块。学校的管理者要认真分析研究当今社会的数学需求,建立起可以持续发展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择方向性学习,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根据当前社会需求热点设置经济数学、管理数学、金融数学、计算数学、统计学等模块。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必备的工作学习工具,因此计算机语言和数学软件的学习要贯穿学生学习始终。专业选修课程的灵活设置,充分利用学校其他院系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例如,学生学习金融方向的数学,在专业选修方面,可选修保险专业的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方向的数学,可以选修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语言、网络、操作系统的学科。争取在选修课的设置上和学生的选取上达到数学与应用的第一步融合。

(三)加大实训科目

任何学科都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学生的实训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现行比较成功的模式有:

1.校内创设模拟实验室。有利于数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模拟实验室主要集中在数学模型建立、软件设计、数据库管理、网站建设、股票数据分析等方面,在管理和运行方面模拟实际的企业运行,包括从管理制度的建立、团队的组合、任务下达分解到完成等,使学生进入一个实际的职场,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

2.导师制度。任课的教师和学生结成相对固定的团队,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组研究当中,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特长,从而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3.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联合培养模式,积极推动企业订制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入职培训提前到学生的培养体系当中,利用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在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阶段可以植入企业,做企业实际相关课题,学生毕业通过企业的相关测试后就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这样,学校培养目标明了化,同时节约了企业入职培训时间和成本,提早进行了人才的孵化,实现“企业 、学校、学生”三赢,从而促进学生就业。

(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就业的市场化,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广义的就业指导主要包括大学教育教学特点及其管理方式教育、职业生涯认知教育、学业规划设计、大学期间参与社会工作的计划、寒暑假期社会实践计划、各类专门技能学习计划、求职与择业技巧等内容。可是,参与培训的教师基本上为在校教师,缺少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学生从中很难对实际职业生涯有真实的了解。从各高校的实际经验来看,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学生的顺利就业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指导作用:

1.名人讲坛。当今社会,一批有识之士已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优秀,同时还热心于公益事业,如李开复、马云、卢勤……学校的管理者如果能够不间断地把这些名人学者请进校园,开展名人讲坛,那么,这批优秀人才身上所具有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专业敬业精神、对待事物的热忱等等这些优良的品质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李大潜、张顺燕、张楚廷、顾沛……听过这些数学大家和数学教育家作报告的学生,无不对数学重新审视,发现数学所展现的不同侧面,有些学生因此而改变了人生方向。名人讲坛坚持下去,学校的综合文化素养一定会得到提升。

2.企业培训。企业运作方式、规则以及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要求,单从学校的指导和书本语言描述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把学校合作单位的管理人员请进学校,介绍企业规章制度以及运行模式,提出对人才的要求,明确在校生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做好从业的准备;充分利用以往毕业生的资源,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给师弟师妹作报告,根据切身经历介绍学习与职业的关系,指导学生就业方向,从而缩短了企业与学生距离。因此学校要加大和社会的联系,积极建立校企联合平台。

3.职业素养培训。高校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一个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有参加全国建模比赛的获奖证书、编制的程序模块或者在企业的实践经历,很快就能够被合适的企业录取,职业技能对大学生求职来说还是必备的条件。另外,一个学生如果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政治上要求进步并且有自己的一些非专业特长,如音乐、体育、艺术等方面,也是企业选拔人才考虑的地方。这些综合因素会反映出学生是否具有敬业精神、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强弱、心理是否健康等。学生一定要重视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加大市场的竞争力。

4.打造职业化的校园文化。高校要针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同需求开展职业讲坛、职业训练营、校园模拟招聘会、简历制作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可以了解到行业的市场定位、发展前景、用人理念等,解决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学生通过组织活动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因此,高校要积极打造职业化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既有数学专业的个性同时又具有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共性,如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数学人才,又能满足学生个性要求的职业,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鄭文晶.在数学专业的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J].继续教育研究,2007(5).

[2]谢安国.大学生就业观调查与就业观教育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1(3).

[3]高晓琴.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1(27).

[4]王洪秋,贺龙军,张瑞.高校就业素质拓展教育探析[J].成人教育,2011(8).

作者:张凤敏 马仲立

第三篇: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困境与提升策略

摘要: 目前我国部分普通高校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严重,存在选题不适、缺乏科学性、抄袭或造假严重、缺乏深度等质量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时间精力投入不够、科研训练明显不足、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督等。提高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必须采取严抓思想工作、强化“质量意识”,前置论文写作、提供时间保障,产学研结合、加强科研训练,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严格的考核监督等措施。从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专业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来看,突破理工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困境,关键在于有效激励学生和导师,严格考核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本科教学;毕业论文;论文质量;质量评价;改进措施;考核机制

文獻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 07-16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改革课题“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精细有机合成》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XJG-16-8-19);南昌航空大学教改课题“应用化学特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多维教学体系的构建”(JY1609)。

作者简介:曾桂生(1977-),男,江西宁都人,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罗胜联,南昌航空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童永芬,南昌航空大学讲师,博士;罗旭彪,南昌航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建平,南昌航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培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环节和措施[1]。本科生通过撰写毕业论文,能够对所学过的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深化和检验,其查阅资料和检索信息能力、提炼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都将得到全面的培养,有利于其在所学专业领域快速成长。近年来,部分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令人堪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2]。因此,对如何提升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试图通过分析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困境及其原因,并以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以期对其它高校理工类专业有借鉴作用。

一、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困境

普通高校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堪忧,陷入严重困境,尤其是写作中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严重削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不适。有些毕业生为求有内容可写,论文题目过于宽泛,大而空洞,漫无边际,毫无针对性,完全不聚焦,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浮于表面,接触不到问题实质;或者仅仅为了自己能够驾驭,选题过窄,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或者选题偏离本专业所学基本知识,违背毕业论文写作应有利于巩固、深化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原则,学生自己也不熟悉,无法驾驭,论文质量可想而知;或者选题缺乏新意,老题老作,所论已是多年前别人论及的旧题,步人后尘,人云亦云,没有丝毫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既无理论意义,又无实际应用价值,不适应科学前沿或企业应用的要求。

2.缺乏科学性。许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由于文字功底不够,表达能力欠佳,出现语句不通、错别字多的问题;因为理论思维能力较差,导致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逻辑不严密的问题;因为专业基础不扎实,出现违背科学原理,不符合客观实际,结论明显错误、论点站不住脚的问题;因为缺乏严格学术训练,出现格式不规范,引用不注明来源、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甚至字体大小全文不统一等等问题。

3.抄袭或造假严重。许多本科生对毕业论文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不端正,加上时间匆忙,实验条件不好,研究意识薄弱,创新能力较低,试图通过几篇文献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甚至几乎完全抄袭某一篇论文[3],或者自己根本没做实验,数据造假,论文毫无新意,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4.缺乏深度。许多本科生没有调查研究,没有认真做实验,材料和数据贫乏。还有大量论文虽使用了很多材料和数据,但却只是对材料和数据的简单罗列和堆砌,缺乏深入分析和提炼,导致浮于表面,深度不够,没有自己的鲜明观点、独到见解或科学创见,论文质量不高。

二、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困境的原因分析

我国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严重问题,质量亟待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笔者在多年从事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认为我国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之所以陷入质量困境,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首先是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益处很多,作用重大,但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认为写得不好也照样毕业,写得好对找工作和升学也没有帮助,因此思想上不够重视,应付了事。这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据某第三方机构独立完成的报告数据,近年南昌航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与全国非“211”本科基本持平,然而应用化学专业仅为55%①。有些学生对这一学科缺乏深刻的认识,不清楚学习之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科研能力没得到应有的锻炼,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更是不放在心上。而即使是平时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也相当部分忽视毕业论文的认真撰写。这样,论文质量低也就在情理之中。相关调查结论也完全印证了这一点。

其次是部分导师对严抓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在认识上也存在偏差,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重要,本科生做不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所以不注重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认真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其具体表现为:指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不管不问,或者敷衍了事,甚至让研究生来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因此,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对论文选题是否合适、提纲是否完善不加以认真思考和讨论;对实验是否科学、设计是否合理不加以认真指导和点拨;对写作是否规范、是否抄袭造假、是否按计划及时完成等不加以全程严格监督和检查。这样,学生没有得到悉心指导,没有受到严格监督,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2.时间精力投入不够。由于近年来本科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学生不得不把找工作或考研放在第一位,且大部分高校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4],而这一阶段,有些学生频繁外出参加求职招聘,有些学生忙于准备研究生复试[5],还有些学生忙于实习,主要精力完全偏离,情绪比较浮躁,很难有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上来。从导师方面来说,当前部分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各种量化考核指标也较多,再加上每年这个时间段是很多科研项目申报的高峰期,导师指导学生数量过多,分身无术,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3.科研训练明显不足。理工类毕业论文进行的实验是比较耗钱的,对于科研经费较少的老师也是不小的负担;大部分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经费投入少,致使部分實验只能少做甚至不做[6]。另外,实验场地不足,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共用实验室和常规仪器,专用仪器和设备更难以让本科生操作。加上本科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缺少主动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没有很高的科研意识,相当部分学生不愿意做实验,导致论文部分数据只能来源于同门师兄师姐。本科生科学实验训练不足,直接影响其毕业论文质量。

4.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督。一些单位在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学生、导师之间缺乏交流,论文审阅工作没有监督机制,导致论文撰写流于形式;学生完成论文时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导致论文质量下降[7]。而答辩过程难免走过场,主审教师没有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详细的检查,因此,答辩质量得不到保证。

三、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针对上述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困境的症结所在,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1.严抓思想工作,强化“质量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决定一个人学习工作的态度和方法。如前所述,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不少学生和导师都是思想上发生偏差,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因而没有认真对待、严抓质量,这是许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严抓思想工作,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这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要让院系领导、指导教师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到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检查,是提高院系和学校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其次,院系领导、指导教师、辅导员等要经常对全体本科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对其四年所学及素质、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评,是对自身多种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极佳锻炼,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写作。

2.前置论文写作,提供时间保障。院系必须科学安排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时间,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进行选题、搜集资料、思考和研究的时间,给导师留出足够的指导时间。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第一,发现兴趣爱好,加强引导培养。导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结合所设的专业课程,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不间断地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并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应用型作业、小论文、专题设计、设计竞赛、调查研究报告等,通过小课堂引导学生研究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第二,设置课题群组,提前科学选题。要建立由相关研究方向教师组成的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在选题过程及科研阶段组成团队,选做综合性的大课题,打破“一人一题”的制度。教师可以指导不同的学生,每一位学生完成的内容不同。同时,导师发布的选题应该符合当地特色、行业特色、与生活或企业相关,提高学生兴趣与主动性。最近几年,南昌航空学院对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范围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其中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约占40%,诸如日用洗涤剂的研制、汽车清洗剂的开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课题占40%左右,诸如有关稀土材料的开发与利用、鄱阳湖水质的检测等;与学术前沿相关的课题占20%左右,主要围绕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如新能源的开发、环境保护等课题)进行。例如,如果有学生对日用化工产品的研制比较感兴趣,导师便侧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文献,早日选定相关的论文题目。这样,既能让学生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论文选题,又能使其有足够的时间撰写提纲、进行科学实验,和导师交流沟通、分析讨论,最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3.产学研结合,加强科研训练。激发学生科研兴趣、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条件,使本科生提高学术水平,是提升其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举措。

第一,激发本科生浓厚的科研兴趣。以“挑战杯”“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科技创新活动为龙头,将本科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科技竞赛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邀请化学及相关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科前沿或实际工程讲座和报告(图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形成涵盖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科研助手、实习、素质拓展实践等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在以上环节中,学生通过听讲座和参加教师的项目,可以了解教师的科研思想来源、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科研动态以及专业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指导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拼搏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科研魅力,激发科研兴趣。

第二,为本科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南昌航空大学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学科为目标,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始终把高素质学术团队建设、高级别项目申请与实施、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培育作为工作重点,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来,该校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已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省部级项目37项,累计科研经费2 000万元;申请专利30项,获得授权17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该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2005年开始,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级课题的逐渐增加,到2016年达到54%(图2)。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加及科研实力的增强,毕业论文选题中科研融入比例也急剧增大,由2010年的19%提高到2016年的85%。这充分说明,科研项目为本科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选题范围和实验所需的经费支持,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非常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而且,根据专业发展趋势和专业特点,近年来,南昌航空大学理论研究课题类型比例逐渐降低,应用研究类型的课题比例逐渐上升,后者由2005~2010年年均35%,提高到2010~2016年期间基本稳定56%左右。同时,本科毕业论文课题类型要求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尽量结合江西地方经济发展,体现学校航空特色。2016年,该校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与江西稀土相关的占30%,与鄱阳湖流域相关的占25%,与航空相关的占20%。这些举措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本科生,从而更好地为江西区域和航空领域输送更多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本科生人才。

除此之外,针对科研平台与教学实验平台完全孤立以及各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共享平台欠缺、校外高水平实习基地偏少且开放化程度低等问题,按照对内重组优化、对外吸纳开拓的思路,南昌航空大学将基础化学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构建了高度开放与共享的化学实验教学平台;积极与省内外化学相关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真正进入生产实践一线进行锻炼,接触实际工程问题;打破教学实验平台与科研平台壁垒,充分利用并依托学院的强大的教学科研平台条件(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和高水平实验室、基础化学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等),组建了集成化和现代化程度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中心,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基地保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该校最终构建了有利于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多样化、集成化、现代化、开放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自身优势,使得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多赢的合作[8]。高校可利用本身的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智力、技术和信息服务,可以和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和攻关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创造效益或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积极加强与更多的航空企业和江西支柱产业企业进行联合人才培养。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半以后,学校选拔立志服务航空企业和江西地方经济建设、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半年联合培养,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环节的教学任务,着重培养符合航空企业和江西化学化工及材料类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

4.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严格的考核监督。针对毕业论文过程中只关注学生而忽视更好地激发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南昌航空大学创设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作用[9],形成了双向驱动、多向结合的激励机制,并坚持过程控制机制,完善考核监督。具体包括:

激励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在学习过程中跟踪教师的科研方向。学生自主寻找的研究方向,学院或导师给予资助,作为课外创新科技竞赛的内容,也可以用于毕业论文,形成了有利于创新实践的良好学风和氛围。这一方法有效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为了避免出现书本化、单一化的问题,导师可以设置多个选题题目,然后对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毕业论文,鼓励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进行创新,毕业论文向多样化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的效果。

激励导师。当前很多高校都是根据导师所带学生人数付给报酬,很大一部分导师工作态度端正,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导师工作积极性下降。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要将导师日常教学工作纳入到考核当中,还要将导师的指导情况、学生的毕业论文完成质量情况作为考核内容,避免在考核中失去公平性。除此之外,针对表现优异的导师要制定合理性的津贴补助、评优晋级政策。对于教师,在岗位聘任中增加本科生人才培养的硬性要求;在职称评定和荣誉申报等方面增加学生培养的分值;加大对优秀指导教师的奖励及宣传报道力度,同时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作用,激励教师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中,从而形成双向驱动、多向结合的激励机制。

严格考核。在学生已经选定课题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严格按照要求对导师进行管理,确保导师在教学工作中,按时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10]。学校要求学生每周上交一次毕业论文进度登记表,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导师要了解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争取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和学生进行沟通,对其出现的疑惑加以引导,让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避免在一些环节耽误过多的时间。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而言,学校应对约束性题目进行控制,降低在题目中所占的比例。在进行毕业论文考核和答辩过程中,各个高校职能部门要结合专业特点和论文题目设立情况,制定科学的质量检查指标,并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检查落实。为了提高答辩质量和效率,高校应完善答辩管理制度。作为基层系部,应增加答辩资格审查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适时推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强化形式审查和督促学生按相應格式要求,提高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减少低水平错误;为了保证评定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应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和论文盲审制度;增加答辩人的答辩时间,改变评分结构,加大答辩小组成员成绩权重。作为答辩小组,应适当增加答辩次数,把一次基本通过或全部通过变成分批通过,增加学生答辩压力和动力;答辩结束,应当场公开答辩结果,减少人为干预因素;另外,要动员大二、大三的本科生旁听,让他们提前感受毕业论文答辩的过程,增强认识,这样做也会对答辩学生产生无形的激励效应。作为答辩委员会,应对各个小组成员的答辩评分情况进行跟踪评审,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做法,南昌航空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形成了本科生专业兴趣非常浓厚、科研能力大大增强、毕业论文质量快速提升、人才培养成绩显著的可喜局面。近5年来,学生获得28项省级以上课外科技或学科竞赛奖励,实现了南昌航空大学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决赛一等奖及小平科技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学生发表科研论文9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表1)。该校化学类专业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及学科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创造了多项南昌航空大学的新记录。近5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达25%,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毕业率、就业率分别保持在99%、95%以上,85%的学生毕业时通过了大学四级水平考试,30%的学生通过了大学六级水平考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0%。

从我们的做法和成效来看,突破理工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困境,提升毕业论文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有效激励学生和导师,充分发挥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使其强化“质量意识”,保障写作时间,加强科研训练,接受严格考核,加强有力监督。如此,最终形成引导学生与引导教师相结合、兴趣爱好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外部压力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以及产学研相结合的双向驱动、多向结合的激励机制,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必能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学道,邓道贵.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局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7):61-62.

[2] 牛义,王志敏,宋明,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工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185-188.

[3] 邓永荣,闫万珺,吴玛佳,等.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调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9):195-199.

[4] 赵丽新,杜溟,陈明何,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1):56-58.

[5] 吴珍,张弦,庞晶琳,等.论本科生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冲突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117-118.

[6] 郭登峰,潘剑波.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剖析及对策[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4):107-109.

[7]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8] 李圣君,尚军亮,贾成净,等.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校毕业论文指导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17(13):39-41.

[9] 陈力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长效机制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6(5):33-37.

[10] 李静梅,刘杰,张国印,等.衡量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7):106-107.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teaching; graduation thesis; quality; quality assessment; improvement measure; evaluation mechanism

(責任编辑 李震声)

作者:曾桂生 罗胜联 童永芬 罗旭彪 邹建平

上一篇:crm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机械中级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