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武汉理工大学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原武汉理工大学范文

大学生对学习马原看法

调查报告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科目之一。学习马原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即是针对大学生对学习马原的看法做的一个报告。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十个题目,发给各学院正在学习马原或者已经学完马原了的部分同学做,然后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得出相关数据结论,以此相对了解大学生对学习马原的看法,同时加上自己对马原的理解作出此份调查报告,希望能有助于对马原的理解与学习,也希望能有助于此类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看法

一、附:

大学生对学习马原的看法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看法,我们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请大家认真填写!

1. 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A.文科生

B. 理科生

2. 通过这么长时间对马原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对它了解多少? A.不了解

B.了解一些,不深

C.非常了解 3. 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

A. 教材

B. 课外书籍

C. 网络或者其他媒体 4. 学习马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喜欢马原吗?

A. 太抽象了,不喜欢 B. 觉得还行,一般喜欢

C. 特别崇拜马克思,特别的喜欢

5. 学校开设马原课后,你逃课的次数多不多?

A.一次都没有

B. 偶尔逃课

C. 基本不去 6. 如果马原逃课的话,你一般会干什么?

A.参加其他活动

B自习其他课程

C上网逛街之类

不逃课的话,你会在马原课上干什么?

A.认真看马原书,听讲做笔记

B. 看其他书籍,学习其他科目

C. 睡觉玩手机之类

7. 你觉得大学有没有必要开设马原这门课程?

A.没有必要,这课太无趣

B. 有必要,有利于建立正确的思想

C. 无所谓

8. 你觉得马原的内容有没有必要改善一下?

A.没有必要,学的都是同样的内容

B. 有必要,内容设置得不合理

C. 无所谓

9. 你觉得马原最合适的考核方式是什么?

A.开卷

B. 闭卷

C. 写论文

10.你觉得学习马原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吗?

A. 不大,根本没学到什么

B. 很大,帮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C. 不清楚,没深究过

谢谢你对本次调查的支持!

二:问卷结果及分析

1、本次调查参与者文科生占总人数82.5%,理科生占总人数17.5%。从人数上来说文科生居多,考虑到马原偏带文科性质,文理科生见解可能不同,并且文科生学过的课程有一些跟马原也有些联系,所以本次调查也从两方入手,了解两方的想法,希望得出相对有代表性的结果。

2、第二题中,选择A选项的占3.5%,B选项91%,C选项5.5%。从总体来说,大家对马原很多都有了简单的理解,但是仍有少部分同学对马原毫不了解,其中文科生占大概1%,理科生占了99%,从中也可以看出高中分科遗留的痕迹,文科生因为高中学习政治多少对马克思有所了解,而理科生则因为偏科相对较严重,对马原毫不了解,这就需要平时我们在上马原课的时候,老师能多考虑到一些理科生,我记得第一堂课就有理科生提出,学习马原压力相对较大,有点像去年他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应该尽量讲些能让大家都接受的,不能刚开始就抽象。

从调查中也发现,大概5.5%的同学对马原还是非常了解,其中也包括理科生,对马原非常了解的同学里面,理科生是占了大概19%,这又说明思想的博大精深不受考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发展观,方法论,它能吸引大家的目光。我们对马原的学习就是希望能多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从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规范自己,有助于自己发展。

而从整个调查的情况看,大概有3.5%的同学是对马原一点都不了解,其中还包括一定数目的文科生,而从后来的了解中得知,他们觉得自己对马原一点都不了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觉得马原太过抽象,与现实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他们完全不明白马克思主义到底是在说什么,只是听到名字就觉得很难了解。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理论思想,然而如何与生活联系,与大家相对较熟的东西联系让大家能实在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也是一个问题。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了解新知识的方法不断在增加,在此次问卷中我们则是主要提出三种方法,通过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占了总人数的92.5%,通过课外书籍的则是4%,剩下的3.5%则是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

从当前信息爆炸的角度说,了解知识的途径增多,通过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同学还是占绝大多数,从中也可以看出,将马原作为专业知识学习也有其必要性,让大家能够更系统更深层次的了解马原,继而培养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通过网络了解知识也十分普遍。大学在课堂上的时间相对较短,大家通过网络探讨知识,学习东西相对反而还要方便一点。所以除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和老师下课后网上交流。

4.这一个题目的设置,是想知道大家对马原是否感兴趣,只有真正对一门课程感兴趣才能学好它。而从调查结果中得知,不喜欢马原的人是占了61%,一般的是31%,还有8%的同学是特别喜欢马原。

总体而言,不喜欢马原的同学还是占了大多数,因为马原的确是太过抽象,而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一种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思想领域方面的培养不断被淡化,这也是大家所说的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

所有调查的人里面只有8%的同学特别喜欢马原,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然而只有8%的同学喜欢马原也体现了一种普遍的信仰缺失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先辈们一直坚持,并且用于实践,希望以此找出新的适合的道路的世界观,方法论,当代大学生则鲜有关心此类学术的,大家在面对现实的选择,面对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选择往往是现实的。对共产主义理论及其思想道德教育不感兴趣,很多只想多赚些证书,多结交些有分量的朋友,社会上也有普遍言论,认为当代大学生急功近利,这一切都成为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征兆。

而在另一方面,从调查中得知,不喜欢马原的同学里面有64%的同学是文科生,文科生接触马克思主义较多时间也较长,然而不喜欢马原的同学里面文科生反而居多这也是一种教育的弊端,对于马克思的教育反而让大家对马克思感到反感,不得不说是一种教育的不得当,要将这种事实改变还需要很长得时间, 马原成为必修课之一其实很有必要了,让大家了解科学的方法论,思想,有助于为以后的发展指明道路。

5. 进入大学,逃课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没有了更多的束缚,大家更自由,一点点

事业可以是逃课的理由。在本次调查中,以此都不逃的占了20%,偶尔逃课的是74%,基本上没去上课的是6%。从我们的了解中,很多修完了马原的师兄师姐也会跟我们说,马原课不用去上,去了也是浪费时间之类的话。其实逃马原如此普遍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首先,对马原感兴趣的人还是不是很多,而马原过于抽象,不感兴趣要听几课的确是有点困难。从调查时的了解来看,一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抓得较紧,而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辨别和抵御错误思想的能力。现在许多学生把就业和考研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动力,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没有什么用处。诸如此类的认识,极大阻碍了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和理论思维的培养。 其次,从客观上来看,则是很多同学认为马原课讲得很无聊,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讲课的方式也是就是老师在讲台上不停的讲,难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且有些模糊的问题,老师自己也很难将清楚,马原授课形式、方式和方法过于僵化、呆板,落后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对教学、宣传手段的要求。其中,教学和宣传中“大”和“空”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一味地戴理论高帽。空话、套话多,其结果往往使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学风不够端正,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另外,对于逃课现象不应该以点名的方式强制大家到场,因为这样也难以看出大家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对于学习马原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 6.此题是针对上一题而出,更深一步调查,同学们对马原的接受程度。

从调查中得出 ,在逃课的同学中,31%是因为要参加其他活动,38%用来自习其他课程,还有31%的同学是用来上网逛街,而在上课的同学里面,只有27%的同学在认真听讲做笔记之类,有44%是在上马原课的时候看其他书,还有29%的同学是睡觉和玩手机。

相对而言,上课真正有认真听讲学习的则是少之又少了,这也是大家对理论教育的一种不重视,同时也影响了开马原课的意义。一方面也是大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说明教学方式需要改善。

7.在调查的同学中,有11%的同学认为马原课太无聊没有必要开设马原课程 ,27%的同学认为马原课很重要,有必要开设马原课程而有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认为开不开马原无所谓的同学占多数,也说明大家并不关心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的学习,也是一种凡是从功利方面考虑,信仰缺失的问题。这也说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因为教育的原因,大家并不是真的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只是学到皮毛,而学到的皮毛让大家觉得没有学到什么,因此很多同学都对开马原课呈一种无所谓或者干脆希望不开课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是让人担心的。

8.关于第八题的设置,则是以希望改善马原的学习状况为出发点而提出的一个调查,这个问题的目的只是希望能知道大家关于教材的看法,但是具体有什么问题,需要怎么做,作为学生,我们也不能提出相应的东西。有67%的同学觉得马原的教材内容没有必要改,觉得反正内容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必要改,9%的同学认为不是很合理,需要改内容,而觉得无所谓的同学则是占了24%。从这个数据看来,大多数同学并没有深层次去探究马原,部分同学是认为马原的内容过于大过于空,而且贪全贪多不贪精,很多东西都是很空范的不够细致,也不是很利于了解及学习。

9. 这一题的设置也是针对马原的学习提的,是通过对马原考核方式的调查希望能改善马原的学习,从调查结果来看,64%的同学认为应该用开卷的方式考核,31%的同学是认为应该以闭卷的方式考核,还有5%的同学同意以论文的方式考核。

作为一种理论的考核,闭卷显然是不够明智,闭卷太过于死板,而理论是活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闭卷又的确是考核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从中可以知道同学们到底上课有没有听,有没有领悟到学习的知识。而开卷的方式是支持率最高的,在今天考试成绩至上,闭卷盛行的时候,也难怪大家都希望马原能开卷,开卷的压力相对较小,而且通过开卷大家自己查找东西,反而可以通过考试对马原相对更了解。写论文的方式则是可以更多的看出大家自己的理解,然而写论文相对而言又太过专业,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很少有同学希望以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也是教学的一部分,考核的合理也有助于同学们对马原的学习。

10.学习马原是希望能对大学生以后的生活有一定指导作用,而从调查中得知,13%的同学认为没有学到什么,对以后的生活影响不大,58%的同学认为影响很大,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有29%的同学是认为不清楚,开设马原的原因是希望有助于大学生以后的发展,而从调查中看来,还是有很多同学感到没有真正学到东西。

三.调查总结及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不难发现,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的确比较严重,总得来说,大家对于上马原课没有特别大的热情。不能完全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以及意义。从大环境来看,当下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在中国对外开放后,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其中高科技人才又是重中之重。部分大学生厌恶信仰教育,只重视个人物质生活利益的追求,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刺激下,世俗化心态使部分学生变得自私,这一切都导致了大学生信仰与思想的侵蚀。因此马原的学习是必要的,通过对马原的学习,让同学们树立新的信仰与正确的思想,不管是对各人还是对国家都是有帮助的。

而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也不难看出马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此,通过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同学们对马原的学习。

1)除了课堂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平时也应该多进行相关的宣传与教育,让大家能通过平时对马克思主义有相关的了解,这样也能有助于马原的学习,让大家学起来相对轻松。

2)另外,不一定用老师授课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平时可以让大家自己多探讨相关知识,培养兴趣,得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培养大家的兴趣;

3)老师平时授课可以不用完全照书本来,应该尽量就是讲的能让大家接受一点,联系一些实际,以大家感兴趣的一些东西开头,这样也能提高大家听讲的积极性;

4)学校可以把定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客观评价工作状况,及时发现突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有效改进措施。学校的上级领导机关也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检查指导,应制定更加科学、客观和可测量的评价标准。 而不是完全靠期末的闭卷考试; 5马原的教育是不是可以针对文科理科生分别教学,因为毕竟基础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不同,这样大家一起上,反而不利于接受马原这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枯燥与乏味,但是却能让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通过本次的调查以及对马原授课的一些建议能够对以后大家更好地学习马原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篇:东南大学马原复习必备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唯物论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是人脑(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实践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意识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而是对物质的反映。一切意识的内容都是客观的,都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客观原型(真实存在的客观对象)。

二、实践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生产劳动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材料处),在③正确的实践观点(结合材料处)指导下,④通过合理的劳动实践(结合材料处)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法

三、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对立的两个事物之间(结合材料处)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利用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我们要善于认识、利用客观条件,协调事物之间的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四、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矛盾普遍存在,我们应当正视矛盾,承认**问题(结合材料处)的存在;矛盾又具有特殊性,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个性与共性对立统一,客观事物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表现共性。我们要善于发现从个别事物中发掘与其它事物的共性,又要重视事物之间的不同,不要混淆不同事物。

五、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分析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即分析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方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 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注意:从这一角度答题不需要说明矛盾分析法是什么,也不能将其包括的这些方法全部罗列,贴题、贴材料的才写。)

六、现象与本质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假象也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但不能说成是对本质的反映,选择题考点)。

现象是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要实践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善于从现象中分析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题考点,如果没有限定答题角度,现象与本质对应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也可以作为答题点。)

认识论

七、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①是否以客体为认识对象;②是否承认认识依赖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①是否承认认识依赖于实践;②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八、两次飞跃及其条件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①关系:感性中有理性的因素(不同理论准备不同感受);理性中有感性的因素(不同人生阅历不同理解深度)②两个条件(由实践提供):a.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通过辩证思维加工制作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四个条件:a.一般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b.对事物的认识和对主体需要、利益的认识相结合(合理的实践观念,这是第二次飞跃的决定性环节);c.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相结合(最优途径);d.理论与群众相结合(内化为自觉行动)。

九、真理的五个性质

真理的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①真理的内容客观,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②真理的标准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坚持)。 ①内容客观②世界可知性③无限发展

真理的相对性:对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发展)。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①有待深化②有待深化③有待发展

关系:①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②绝对真理要通过无数相对真理表现;③辩证转化。

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对客观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十、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的特点:①评价对象为主客体的价值关系;②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主体性);③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十一、如何实现认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认识也应该是具体的历史的。实现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②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增强创新意识,注重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③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结合起来;④充分认识必然,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

唯物史观

十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因此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不是取决于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其解决要采取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等多种方式。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决定力量),社会主义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不是用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是要实现新旧体制的根本性转换,改革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式步骤、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十四、科技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技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一般生产力),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但不是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力量。

十五、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分析题考点)

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创造精神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选择题考点)

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

十六、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无产阶级领袖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但也是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实践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要尊重历史事实;要判断历史人物功绩;要从发展的观点评价。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要看到领袖与群众、阶级和政党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

十七、劳动二重性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劳动的两个阶段)。

具体劳动(有用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商品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其过程有两重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过程/生产使用价值;②剩余价值的生产/价值增殖过程

十八、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商品经济社会还存在着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③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外化表现是)④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十九、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为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只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v)是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①本人②家属③教育和培训。劳动力价值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有最低界限。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①在消费过程中创造新价值(v + m);②使用价值是价值(v)的源泉。因此,够买劳动力的资本发生了价值增殖,从而是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十、雇佣劳动

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①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②剩余劳动,无偿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工人所创造价值(v + m)的部分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v的那部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v),但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资本家提高雇佣劳动中剩余劳动的比重。

二十一、资本积累

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一部分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①必然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②伴随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③不可避免形成相对过剩人口(失业人口),④历史趋势是“两个必然”。

科学社会主义

二十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二十三、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标志着列宁正在找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十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展望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述。

第三篇:上海外国语大学 原单位同意解约证明

同意解约证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就业办: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我单位同意解除与贵校_________________同学已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协议书编号:_____________)。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

经办人签字:

年月日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压力测试题原题。.

大学生就业压力测试题(按维度划分)

社会:

1. 在面对当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拥有良好的求职能力 A有B一般C没有

2. 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本科生的岗位要求硕士、博士 A同意B中立C不同意

3. 能否及时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方针、政策 A是B否C稍有关注

4. 你对未来工作期望过低或过高,能否科学选择职业 A是B否C不确定

5. 是否清楚的了解用人单位关心的毕业生条件

A很清楚B一般C不知道

6. 用人单位要求过高,使你很难找的工作

A是B不确定C否

7. 你是否清楚现在社会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

A清楚B一般C不清楚

8. 所学专业是否满足社会需求

A满足B一般C不满足

9. 专业能力是否可以适应实际用人单位要求

A完全适应B勉强适应C不能适应

10.你认为一份理想的工作最主要的特征是

A收入高B职业稳定(3)发挥才能

11.你是否清楚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式

A同意B中立C不同意

12.是否考虑过自主创业,其可行性是

A有考虑B确定自主创业C未考虑

13.人才交流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学生与用人单位信息交流出现障碍 A同意B中立C不同意

14.对社会问题存在理解片面化?如:沿海经济发展高于内陆地区等 A主观理解B客观理解C从未关心

15.用人单存在选人的不正之风,使你很难找到工作

A同意B中立C不同意

学校

1. 学校授课内容与社会脱节,使我很难就业。

A.符合B.一般C.不符合

2. 学校的实力和声誉对我就业有帮助。

A.符合B.一般C.不符合

3.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我有所帮助。

A. 符合B. 一般C.不符合

4. 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

A. 很多B. 一些C.没有

5.在校期间有过兼职经历

A. 很多B. 一些C. 没有

6. 认为在校成绩和奖励对学生就业影响有多大?

A. 很大B. 一般C. 没有

7.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今后求职过程中是否具有优势?

A. 有B. 没有C. 不清楚

8.是否认为名牌大学学生能力方面比一般大学学生能力方面强?

A. 是B. 不好说C. 否

9.所在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之间沟通对你有多大帮助?

A. 很有帮助B. 一般C. 没有

10. 学校就业信息机构是否完善?

A. 很完善B.一般C.不完善

11. 你在自己班级中比较有竞争优势。

A. 很大B. 一般C. 没有

12. 与条件和你差不多的同学相比,你能做出比他们更好的成绩。

A. 同意B. 一般C. 不同意

13. 你认为考研对将来就业状况会有很大帮助么?

A. 会B. 一般C. 不会

14. 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培养,对将来就业会有很大帮助。

A. 同意B. 一般C. 不同意

15.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对将来就业很有帮助。

A. 符合B. 一般C. 不符合

16. 所在学校所举办的校园招聘会的求职效果如何?

A. 很好B. 一般C. 不好

17.我对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兴趣。

A. 是B. 不确定C. 不是

18.身边的同学好多都找到工作了,而我却没有,感到非常沮丧。

A.符合B.一般C.不符合

家庭

1、您认为您的家庭经济状况怎样

A好B一般C不太好

2、您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对您的就业是否会有很大影响

A是B不清楚C否

3、家里没有什么社会关系,不能为我提供较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

A是B不确定C否

4、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不高

A是B不确定C否

5、父母和家庭对我的就业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A是B不确定C否

6、家人对我的就业期待是否与我自己的就业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

A是B不确定C否

7、父母与自己的就业去向不一致会对我造成就业压力

A是B不确定C否

8、假如家人与我对就业规划不一致,家人会怎样做

A尊重我的选择B一起商量,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C坚持让自己按照他们的意见来做

9、父母及家庭已经对我的就业有了一定的考虑及规划

A是B不清楚C否

10、家人希望我在毕业后

A考研B工作C出国

11、假如你的至亲强烈要求你走一条很有前景却完全与你兴趣相悖的职业道路,你会:

A听从家人意见B不清楚C坚持自己的选择

12、自己及家人担心户口档案等问题难解决

A是B没考虑过C否

13、您认为家人的就业观念是否比较保守

A是B一般C否

14、家人希望你在哪里就业

A家乡 B无所谓C异地

15、您在选择就业地点时是否会考虑家庭因素

A是B不确定C否

自我

1.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是否愿意去基层等艰苦岗位工作

A是B不清楚C否

2. 我希望多学一些才艺,方便以后找工作。

A是B不清楚C否

2. 我希望过安静、轻松地生活,如此大的就业压力是我不能承受的。 A是B不确定C否

3. 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详实的规划,有确定的职业锚(择业过程中你始终坚持,不放弃的东西)

A是B不确定C否

4. 想到毕业,我就忧心忡忡

A是B不确定C否

5. 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好的用人单位会来找我,并不用焦虑或着急。 A是B不确定C否

6. 毕业之后,发现就业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顺利,还会选择继续深造吗? A会的B看个人发展需要C一定不会重返校园

7. 我很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A是B不确定C否

8. 当我压力大时,我选择回避

A是B不确定C否

9. 想到找工作,使我做事的效率下降

A是B不确定C否

10. 我会积极地搜集就业信息,尽量使自己准备充分

A是B不确定C否

11. 就业压力迫使我找到工作就行,并不期待改变。

A是B看发展情况C一定会跳槽

12. 面对就业压力我会找人倾诉

A是B不确定C否

13. 如果你在学校中是学生干部,你认为即便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之下,自己还是能找到工作,并发挥领导能力。

A是B不确定C否

14. 找工作打乱了我的生活规律

A是B不确定C否

第五篇:浙江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受贿 一审被判死缓

浙江理工大学贪腐串案在浙江省高教领域引发巨大震荡,此案涉及人员级别之高、人数之多、金额之巨,皆为罕见。近年来,浙江高校的基建累计投入超过400亿元,一个个崭新的校园初见规模,但与此同时,一些干部纷纷落马。办案人员认为,这个案子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制度建设上的一些缺陷,高校必须认真思考反腐大计。 今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浙江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副厅级)夏金荣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判处该校设计研究所原所长沈丁无期徒刑,罪名为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和行贿罪。至此,浙江高校第一贪腐串案一审告终。

此前,该校原党委书记白同平因受贿罪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原基建处处长陈松树因受贿罪被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

据浙江省检察机关介绍,该案涉案人员级别(正厅级)之高、受贿金额(848万元)之巨,牵涉人员(受贿人4人,行贿人16人)之广,皆可称浙江高教领域自建国以来的第一贪腐串案。

该案在浙江省高教领域引发巨大震荡。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随着高校干部的频频落马,高校已成为新的职务犯罪高发区。为此,浙江省各高校不得不开始冷静地思考反腐大计,全面地建章立制,查漏补缺;浙江省纪检监察部门、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更是不遗余力地出谋划策。 本报记者历经半年有余,独家调查采访了此案。 东窗事发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6年1月,白同平从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的位置上退休,虽称不上风光无限,却因多年来踏实的工作作风给教职员工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时隔半年后,白同平开始坐不住了,原因是该校设计研究所被查账。而在学校另一间办公室里,时任该校副校长的夏金荣更是坐立不安,原因也是因设计研究所被查账。

两年后,人们总算明白,设计研究所所长沈丁和白、夏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沈丁落网,最终令二人晚节不保。

“当时只是省委巡视组在巡视过程中的例行审计,但我们却发现该校下属单位———设计研究所的账目有较大的问题,一方面有着2000余万元的经营额,另一方面却连续7年未上交一分钱利润。”浙江省审计厅的一位干部透露。 经过审计调查,一处以沈丁母亲、妻子名义购买的房产引起了审计人员的注意。他们认为,沈丁涉嫌挪用公款65万元用于购买该处房产。

由于研究所经营时间较长,所有账目又发生在白同平在位期间,与新任领导班子无关。于是,一份关于该研究所经营性质的询证函被递到了白同平和夏金荣的案头。不久,两人都心照不宣地写了证明,称该研究所虽然属于校产企业,但自负盈亏、“一脚踢”承包。 然而,偏偏就是这份证明,最终令白、夏二人露出“尾巴”。

沈丁一案最终由江干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接手,有关职务犯罪的线索交由检察机关反贪部门着手调查。 “这份证明证实了沈丁关于研究所承包经营的辩解,这样就可以为其开脱挪用公款的罪责。如果承包属实,那研究所的问题仅仅是偷漏税问题。但我们隐约觉得似乎有些蹊跷,感觉背后存在重大职务犯罪。”江干区检察院办案人员说。

经过调查,办案人员发现沈丁是在2000年4月被任命为设计研究所所长、法定代表人的。但2000年以来所有该校党委会会议记录及校长办公会会议记录中,均没有关于设计研究所改制承包的定论。 随着沈丁一案的“吃紧”,白同平和夏金荣更为惶恐,不得不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之举。 而与此同时,办案人员找到了一个全新的突破口。 抽丝剥茧 拔出萝卜带出泥

其实,早在2006年11月研究所被审计时,白同平为掩盖沈丁送其用于购房的54万元的犯罪事实,让儿子联系沈丁,补了一张54万元的借条,并分两次归还了这笔钱。同时,夏金荣也为了掩人耳目,把一间由房地产开发商送给他的储藏间归还掉了。

两人瞒天过海之举并未阻挡住办案人员的视线。检察机关经过抽丝剥茧,反而找到的案件突破口———该校基建处原处长陈松树和白同平的儿子陆云。

“当时在证据面前,沈丁已经承认了„个人承包‟是为了逃避处罚而编织的谎言,白同平和夏金荣的证明是为了开脱他的罪责。于是,我们在想白、夏二人为什么要给沈丁出具假证明?”办案人员告诉记者。 随着调查的深入,办案人员发现,几年来,沈丁承接了学校大量的装修工程,并由其联系学校校舍搬迁事宜,牵涉资金14亿元。

“我们推测,沈丁和白、夏二人之间的利益关联点应该是基建工程。于是,学校基建处原处长陈松树成了此案成功告破的„跳板‟。”办案人员说。

2008年1月,陈松树被立案侦查。最终,因收受贿赂13万余元被江干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而向他行贿的10余名工程承包人则成了夏金荣归案的原始线索。 根据这些线索,夏金荣涉嫌收受100余万元贿赂的事实开始浮出水面。2008年4月,夏金荣被立案侦查,他到案后,对自己的受贿事实供认不讳,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说沈丁在学校一个房地产合作项目中曾收受开发商650万元好处费。殊不知,这后来却成了他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主要指控事实。 “白同平一案的告破源于其儿子陆云,我们发现,陆云不但是沈丁公司的员工,还经常利用其母名义染指学校一些基建项目。”办案人员透露。

经调查,办案人员发现白同平和沈丁的关系可谓“不打不相识”。2000年,沈丁主持的设计研究所在“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整体设计规划项目”的招标中胜出,然而却被白同平否决。事后,沈丁决定要“拿下”白同平。为了向白同平示好,他专门将白同平的儿子陆云安排进自己的公司,并利用给陆云发年终奖、出国经费等名义间接送钱给白同平。

2008年6月,白同平被立案侦查。白同平到案后主动交代了自己直接或间接收受沈丁贿赂款60余万元,还交代了其他一些受贿情节。 原形乍现 贪字当头无药救

白同平和夏金荣的落网,令浙江理工大学的师生甚为震惊和愤慨。两人的案子开庭时,该校现任主要领导和中层干部均自觉来到现场旁听,接受廉政教育。

“我希望我犯的错误能得到师生原谅。”庭上,白同平泣不成声。然而一切的悔过都已无法得到法律的宽恕。 法院查明,2001年,沈丁为白同平装修两套住房,以少收装修材料费的方式向白同平行贿5万余元; 2005年6月,白同平要为儿子买房,沈丁不但推荐了两套满意的房源,还及时“借”给白同平儿子54万元的首付款,事后白同平虽补了借条还了钱,但依据法律规定,法院认定了这一受贿事实。 最终,白同平以受贿65.2万元的犯罪事实,一审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处有期徒刑11年。 相对于白同平而言,夏金荣的受贿事实令浙江理工大学的教职员工更无法接受。

原来,2001年浙江理工大学搬迁至杭州下沙大学城后,学校计划和房地产公司合作,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此项工作由夏金荣负责。

于是,这成了夏金荣和沈丁索要“回扣”的好机会。法院查明,夏金荣先让沈丁找到了一家合作的开发商,开出无比优惠的合作条件。然后,两人提出索要40%的干股。后经两年时间的不断协商,最后开发商支付了650万元好处费,汇入了沈丁和夏金荣妹夫合办的装饰公司。

法院认定了这650万元系两人共同受贿。除此之外,夏金荣还收受另外7名建筑项目承包人共计122万元的巨额贿赂。

据此,夏金荣一审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沈丁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深刻反思 高校反腐路在何方

浙江理工大学这一贪腐串案刚好案发在新老领导班子交替之际,于是,新任领导班子从接任至今,把狠抓廉政建设当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这个案子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及制度建设上的一些缺陷。近两年多来,我们在不断地进行反思,查漏补缺。”该校负责人说。

该校总结认为,此案案发原因有五:一是个别主要领导干部觉悟不高,党性不强;二是反腐倡廉的学习教育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没能入脑、入心和见诸行动;三是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四是权力过于集中,运行不透明,监管不到位;五是一些重要岗位的干部没有及时轮岗,大大增加了犯大错误的可能。 针对这五大原因,该校利用近两年的时间,着手完善反腐倡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责任被分解落实到人,并要求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

“近两年来,学习教育活动没间断过,这个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以前总认为自己有文化懂学术,却忽略了法律素养的培养,现在发现学法懂法才能避免自己犯错误。”该校一位教授说。

该校除了不间断地进行反腐倡廉的学习教育,还完善了一大批相关制度规章,并收录编印了《惩防体系建设制度汇编》,教职员工人手一册。

“学校发生这么大的案子,压力巨大。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好事,我们把压力转化成了动力,并让我们更为清醒地来谋划反腐大计,重整预防职务犯罪的防火墙。”该校负责人说。

就在浙江理工大学为此案痛定思痛之时,浙江省其他高校也不得不冷静地思考反腐大计。

据统计,近年来,浙江高校的基建累计投入超过400亿元。一个个崭新的校园初见规模,但与此同时,一些干部纷纷落马。而近三年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中有9所发案,共查处13个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4名高校干部落马,其中厅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7人。西湖区检察院的统计也表明,2005年以来,该院共查处辖区内高校反腐大要案17起,17名高校干部受惩处,涉案领域遍及基建、设备采购、招生考试、职称评审、科研经费等管理环节。

“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高校已经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浙江省检察机关一位干部说。

为此,去年年底,浙江省检察院和教育厅联合举办检察长与高校校长预防职务犯罪论坛,共商职务犯罪预防大计。

在该会议上,各高校领导纷纷亮出自家的反腐“秘方”与“良策”。浙江大学副校长吴朝晖认为,“高校的职务犯罪惩防体系必须健全四项机制:一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长效机制;二是对高风险领域的有效监督机制;三是对损害学校和师生利益的行为要有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四是在院系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要重视预防工作机制的建立。”

浙江工业大学则亮出“两大法宝”:一是把好审计关,二是把好“大钱”关。三年来,学校共审计项目567项,审核金额达6.57亿元,无论在学校层面还是学院层面,做到凡是有经济活动就有审计介入。该校校长张立彬说:“校内审计首先要坚持独立性,然后抓住重点,进行全面审计。为了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审计工作还必须„关口‟前移,特别是对基建领域的审计,必须要从招投标开始就紧抓不放。最终让审计成为反腐工作的温度计,为及时纠正工作疏漏、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提供坚强保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原武汉理工大学范文】相关文章:

原武汉理工大学04-08

马原科技范文05-17

马原原文范文05-17

原安监局范文05-18

原市委书记范文05-22

答案马原范文05-16

关于马原范文05-16

原实习报告范文05-22

南邮通原试卷范文05-30

原安监局职责范文06-03

上一篇:英特尔培训总结范文下一篇:银行的实习周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