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新农村建设

2022-07-16

第一篇:三下乡新农村建设

家乡新农村建设及科技下乡调研

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家乡新农村建设及科技下乡调研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年级:09级

班级:3班

姓名:曲啸天

日期:2011年1月

抓好村庄整治 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举措。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本文结合百家观点和我市实际,提出初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群策群力,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序发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是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其内涵的完整表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生产、生活、就业方式的提升,使其能同等享受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30年前我们党就提出过,人们也期盼过,实践过。那时“新农村”的概念,就如一位老共产党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论:连下三天200毫米大雨,地里不积一滴水,红砖红瓦的房子一排排。朴实无华的言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30年后,当我们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应当赋予它什么新的内容呢?其内涵是明确的,即今天要建设的“新农村”是“二十一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的”和“可持续发展的”。

“二十一世纪的农村”,不同于二十世纪的农村。无论从区域经济、区域社会、还是区域生态的角度上讲,在二十一世纪,农村都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城市的牺牲品和附属品,更确切的讲,二十一世纪的城市是包括农村在内的区域城市。因此,我们规划建设农村就是规划建设城市本身,建设“区域城市”就是以比较经济和健康的方式实现城镇化。但是,“新农村”不等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并非城乡一样化,“新农村”在本质上还是农村,是“种田人”生产、生活的地方,是农民自己的家园,不能简单地把“城市”概念有形、无形的东西,通过行政手段嫁接到农村,强加给农民。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以农民为本,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要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在积极、科学的引导下,“大主意”让农民自己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下有序推进,绝不能急躁冒进、盲目蛮干。

“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不是简单的“盖洋楼”或追求规划上的原汁原味。它的特质在于形式和内容、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核心在于它总有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相一致的公共服务设施。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现实的农村与今天的社会经济条件不相协调,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严重溃乏。因此,我们追求和建设的不仅是一个建筑形式有地方文化特色,更是在企求建设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和适于生产、生活的新农村、新社区。

“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其目标是:通过生态设计、生态建筑、绿色生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公共交通导向、社区建设等等,把工业化式的城市化所带来的生态、社会和文化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核心在“新”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战略任务,涉及到农村、农民、农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城市和工业的反哺,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既要统筹各方资金大力改善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更需要政府各部门政策扶持。

(一)必须抓好环境整治

在目前农村随处可以看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的现象。垃圾随意堆放,蚊虫、苍蝇满天飞;沟渠堵塞污水四溢;房前屋后,柴草乱放;人畜共处,入厕不分;以路为场(晒场),沿街为市,秩序混乱;柴草为能源,炊烟更袅袅;公共设施

破烂,无人维护修缮;杂草丛生,绿化、美化无人问津。总之,绝大多数乡村,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资金投入,农民居住、生活环境相当差,怎一个脏乱差了得。因此,新村建设必须先从最易收到实效的以治理脏乱差为主的环境整治入手。

一是三清,即清沟排水、清垃圾、清路障。以村、组为单位,农民投工,集体出资清运,定点堆放,作无害化处理;农民以户为单位,对房前屋后的卫生进行清理,大力开展清洁卫生运动。

二是五改,即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垃圾堆放。“五改”资金实行政府出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予以解决。水的问题,有条件的改用自来水,条件稍差的至少要用井水;厕的问题,必须人畜分离,有条件的男女分厕;圈、灶改造应一并进行,大力推广普及沼气,既能解决粪便处理,又能用上清洁能源,从长远来讲又能节省农民能源开支,降低生活成本;垃圾问题,以定点修建垃圾池为主,专人清运。

三是四通,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四通是现代人享受文明的必备条件,相对发达地区通达情况较好,落后地区、山地区通达任务较重。作为我市的广大农村来讲主要应解决路(水泥路)入园到户和提高信息普及率的问题。

四是四化,即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四化”属于环境整治较高阶段。与农村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闲地、荒地发展经济林木;以政策作引导鼓励承包荒山、荒坡、荒滩大搞绿化工作,提高绿化率;以规划作引导,抓好路边、沟边、交通要道口、人口聚集地的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做到沟端路直树成行,房前屋后无荒地,重点抓好中心村、聚居点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逐步推行。

(二)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树立新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培育“新人”。要通过教育、培训、感化多种手段,运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塑文明之“魂”。从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到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睦邻友好、和谐相处、互学互进、共同富裕的和谐境界,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精神素质,树起社会主义的文明新风,培育“新人”。

1、抓好阵地建设。规范完善村两委办公室和党、团员活动室,建好集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办好文化宣传栏。

2、抓载体建设。抓好业余文化演出队、红白喜事服务队建设,唱响主旋律,移风易俗树新风;办好各类节庆、节典,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3、抓培训。以提高技能、转变观念为核心,抓好各类培训教育,促进农民的二次就业。

4、抓典型,树榜样。开展各类群众性的典型评选活动,如遵纪守法户、文明新风户、文明星、孝敬星、致富星„„等等,以典型、榜样的力量来促进新风的树造和普及。

(三)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重建良好社区关系

农民在现今社会形态下是最大的弱势群体,缺乏有效的组织保护和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由于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大量劳动力外流,人口社会结构严重失衡;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原子化越演越烈,作为共同体的村、组观念在很多地方、很多人心里已经不复存在;农户之间协作资源破坏殆尽,互助精神丧失,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基层组织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其管理力削弱,公共设施大量毁损,公共事务无人参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自打扫门前雪。事实上现在的农民近乎散沙,无组织,更无纪律。因此,从村、组角度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按照生产、生活、组织、活动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从大量应该自己解决的事务入手,当家作主,群策群力,齐动手、建新村,根本实现村民自治,从而实现社区良好关系的重建。

(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民的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而且必须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全面提升其福利为现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此目标,必须着力打造现代化的农业,必须疏通农民就业增收的

渠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强调,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弱势的农业变成面向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产业。产业之强势,方能使从事产业的人收入增加,地位也随之强势。打造现代化的农业,必须立足自有资源,做“特色”文章。打造产业链,使农业进一步增效,农民进一步增收。同时,必须深入研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切实抓好村庄整治的试点、示范工作

1、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社会文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改变农村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村庄整治不能急躁冒进,一哄而起,盲目铺开,必须在试点、试验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由易到难,由表及里,有序推进

村庄的整治必须以科学的规划先行,既有布点的规划,也有整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必须合理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要求,规范运作,有序推进。

一是试点村的中心村、聚居点的规划;二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三是风貌整治的规划;四是产业发展的规划;五是环境整治的规划;六是实施步骤、程序、方案的规划;七是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的规划。

规划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散、聚结合,鼓励集中,引导集中,节约发展的原则;二是突出特色的原则,不搞千篇一律的模式,不能照搬、照套“城市模块”;三是生态环保原则,处理好规划与田园风光的关系,既继承传统又体现现代风格,尽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四是充分尊重农村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的原则,要让农民感到生产、生活方便;五是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原则,由花钱小却易见成效的环境卫生整治着手;六是有形与无形结合的原则,既要抓有形的环境整治建设,又要抓移风易俗、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教育培训;七是抓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原则,这是抓新村建设的根和本,是动力和持久力的源泉。 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市民志愿者,积极参与村庄整治活动。建立志愿者协会,设立整治基金,募集社会资金,积极探索“社会化”整治之路。

市财政应设列专项资金,专款用于试点整治。要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参与村庄整治,建立和增加为村庄整治服务的金融产品。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责任及发展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手段。那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被赋予了什么新的责任?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这一责任?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基本含义如下: (1)生产发展指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2)生活宽裕在生产发展基础上,村民收入相应得到提高,城乡差距缩小,村民能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带来的成果; (3)乡风文明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4)村容整洁表现在建设村镇、改善环境方面,具体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寨绿化等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5)管理民主指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培养民主管理理念,引导村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应承担的责任

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可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也能促进就业,调动村民管理自己事务的积极性,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创造一个整洁、文明环境,从而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展的实践业已证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手段。“十一五”期间全国旅游业发展指导思想中也明确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乡村旅游以更多的社会责任。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具有了新的特点,即: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乡村旅游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乡村旅游能够而且应该在更程度上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发展新型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区域经济的增长点。

(2)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新渠道

乡村旅游对于村民增收起到了很大作用,新时期乡村旅游应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丰富增收渠道、扩大受益面、促进持续增收的问题,二是在“生活宽裕”的基础上,结合医疗等领域的改革,切实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

乡村旅游需要精神文明的支撑,同时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契机。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乡村旅游应在提高村民综合素质、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传承地方文化遗产、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4)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载体

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交通、给排水、电力、电讯、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村民生活质量和农村面貌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5)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新途径

乡村旅游者的到来为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供了便捷的路径,高层次的乡村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对于强化民主意识、树立先进管理理念将做出更大贡献。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

为了实现上述新农村建设赋予的责任,新时期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挥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作用为出发点,选择新的路径。在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这一问题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脱节、收入外流、目光短浅、产品雷同、生态破坏等等,制约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的发挥。为此,新时期乡村旅游必须采取下列新战略:协同规划、地方控制、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产品升级、生态保护。

1、协同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也迫切需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操作性的规划作为指导,主要涉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但是,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规划,编制目的、规划内容、主管单位各不相同。在实践中,新农村建设规划主要涉及民居改造、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及公共设施等,对旅游发展相关内容涉及不多;旅游规划主要负责确定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主要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客源市场、主题形象、旅游设施、开发措施等,对新农村建设涉及不多。这就造成新农村建设规划和乡村旅游规划缺乏协调、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冲突,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作用的发挥。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应对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进行协同规划,即:新农村规划充分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将旅游氛围的营造、特色民居的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利用与保护等列为重要内容,编制旅游服务型新农村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中将新农村作为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考虑村落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模式创新、利益分配协调、产业结构调整等关系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编制新农村型的乡村旅游规划。

2、地方控制在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乡村旅游经营方面的“飞地化”现象日益突出,使旅游收益的大部分往往被外来投资者拿走,形成“抽血机制”,大大削弱了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为此,乡村旅游发展中必须实施地方控制战略,即:建设本地产品供应链,保证收益最大程度地保留在本地,确保开发力度在地方环境与社会承载力之内,这是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旅游推动农村发展最有效的机制[3]。 地方控制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第一,产业链本土化机制,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产业环节的供给本地化,形成大量地方(养鸡、种粮、种菜、工艺品制作、歌舞表演等)专业户,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农民,采用当地原料,保证当地居民最大程度收益,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与真实展示地方文化景观;第二,经营者共生合作机制,即:建立合理外来户与本地户的合作机制,实现外来经营者与本地经营者共生共存,贵州天龙屯堡“政府+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合资合作共生模式、北京怀柔北宅“鹅和鸭”农庄与当地民俗旅游户的业务分工共生模式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模式。

3、政府引导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涉及到乡村发展的诸多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科技的推广、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规划的编制、农村农民政策的制定、生态环境的保护、乡村文化传承;等。显然,上述问题的解决,除了村民的努力外,乡域或县域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十分必要的[4]。 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可以有很多形式,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围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根据农民意愿,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出台宽松的优惠政策,鼓励乡村旅游发展;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引导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和持续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实施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卫生和安全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提供导向性资金和技术指导,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等等。

4、社区参与

村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新主体,这是因为,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最重要的动力源。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建设中,村民既应是建设者,更应是受益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应注意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实施社区参与战略,推进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

如何发挥广大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关键是处理好村民参与和村民受益的关系。为此,必须妥善解决好三个问题,即:参与渠道问题、能力培训问题、利益分配问题。参与渠道是社区参与的前提,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村民参与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环境保护的途径,提供相应就业岗位。能力培训是社区参与的前提,应通过示范讲座、实况模拟、情景分析、专人指导等方法灵活运用“请进来,送出去”等手段,加强文化传统、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礼仪礼貌、生态保护、管理能力等内容的培训,不断提高村民的参与能力[5]。利益分配是社区参与的保障,必须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产品升级

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在旅游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应该不断推进创新,提升档次,优化结构。长期以来,一提到乡村旅游,人们就会想到农家乐,就会想到“吃饭+麻将(或棋牌)”,这反映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其实,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基础层次和较低级的表现形式,并没有体现出乡村旅游的真正内涵,并且游客滞留时间短,消费项目单一,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在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探索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专业公司进行合作,寻求智力和技术支持,使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形成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机制,使乡村旅游经营主体适应旅游者的需求和市场变化趋势,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乡村旅游新产品[6]。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还能够延长滞留时间,拓展消费内容,提升消费层次,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我国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趋向于三种模式,出现三类产品,即:文化观光型产品、文化体验型产品、文化综合型产品。文化观光型产品是指以旅游者从事观赏田园景观、观看相关民俗活动、参观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展览、农具陈列等为主的观赏类活动;文化体验型产品是游客亲自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或深入农民家庭体验乡村生活,或亲自参与手工艺品制作,或参加各类民俗活动;文化综合型产品集上述两类产品于一体,是一种能够适合不同层次旅游需求的乡村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应因地制宜地挖掘资源,寻求特色,打造亮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乡村专项旅游等高层次的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

6、生态保护优美、协调的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村容整洁是新农村的基本特征之一,由此可见,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旅游服务型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但是,大量游客的到来会对的大气、水、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造成负面影响,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也会导致大量不可降解的物质进入农村地域。同时,乡村地区一般很少具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科学的垃圾处理设施,这无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风险。

为此,在旅游服务型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科技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以乡村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景观遗产特色的保护为前提,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包括: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推广生态治理方法;改变传统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如沼气);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保护野生动物,慎重引入外来物种;避免引入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企业。[7]

四、结束语

广阔的乡村可根据自身发展条件的空间结构、自然环境背景、区位状况等,结合乡村地域特征、客源市场,可选择适于自身发展的乡村旅游类型,走一条以旅兴农的和谐发展之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责任和目的,必须坚持地方控制、协同规划、社区参与、产品升级、生态保护等战略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6-07-23第5版. [2]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2:12-18. [3]邹统钎.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机制与政府对策[EB/OL].http:///lyyj/ly06.htm. [4]杨世瑜,庞淑英,李波等.乡村生态旅游理念与发展模式探索[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2:276. [5]薛群慧.论民族文化旅游村村民的培训[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2):12-16.

第三篇:新农村三下乡调查报告(精选)

朋友:

您好!我们是来自怀化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今天来访问您,想了解一下有关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情况及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保护您的隐私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也会将了解到的情况尽量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对您的生产,生活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 您的年龄()

A.13~20B.20~40C.40~60D.60以上

2、您的职业()

A.学生B. 农民C.工人D.知识分子E.其他

3、您的文化水平()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及大学以上

4、您的月收入()

A.800元以下B.800~1500C.1500~3000D.3000以上

5、生产发展情况

上一年里你家庭收入是多少——

您家里有——亩责任田

种子和肥料及农药的价格及质量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农业基础设施的质量信誉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您认为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指导有用吗?A.有B.没有

6、医疗卫生情况

您家是否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A.是B.否

就医的方便程度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医院的收费水平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医生医术水平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7、生活水平情况

家庭收入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村内道路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生活用品A.很好B.还可以C.一般D.不好

家里拥有那些电器A.电话 B.手机 C.电视 D.电脑 E.冰箱 F.洗衣机 G.空调H.其他—— 拥有交通工具情况A.自行车 B.摩托车 C.农机车D.电动车E.轻型货车F.轿车G.其他—— 您家安装了有限电视了么A.是B.否

您家——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

8、文明情况

您对本村社会治安满意吗?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您去年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A.是B.否

您所在的村有没有专门用于娱乐活动的场所,如老年人活动室?A.有B.没有

您对本村教育的满意程度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9、环保情况

农村污染主要来自哪里?A.农药B.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C.白色污染D.其他 农村生活垃圾是否应该集中处理?A.是B.否

您认为环保工作是谁的事A.每一个人B.政府C.环保人员D.不知道

您是否担心后代人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差?A.是B.否

您选择农药的标准是A.不污染环境B.效果好C.价格便宜D.不知道

您对本村环境状况满意吗?A.很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第四篇:建设美好新农村——安徽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建设美好新农村

——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形式:走访幸福村村民及村委干部

实践实践以及地点:2011年2月,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

实践意义: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关于新农村的建设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了解幸福村作为新农村示范村的良好政策和政策的执行力度,给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提高全社会新农村建设水平。

一、背景资料

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位于县城南郊,万佛湖下游,马安公路穿村而过,全村4.2平方公里,3200人,可耕面积2200亩。人均七分地,是半丘陵半平原的行政村。一九九二年成立党总支、幸福农工商总公司,与村委会形成了“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新格局。目前,拥有集体产权企业11家,08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60元。幸福村是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全省百佳生态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敬老”模范村、全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和全省村镇建设“十佳村”。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幸福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规划,规划成“四区”,以实现“八化”目标。四区:现代农业精品区、个体私营工业区、乡村旅游度假区、现代农民住宅区;八化:农村城镇化、生活小康化、住宅康居化、环境优美化、农业产业化、道路网络化、通讯现代化、管理民主化。特别是在村庄整治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幸福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实践经历

2011年2月13日,笔者来到新农村示范村幸福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希望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示范和指导。一进村,一条整洁而宽大的水泥大道便印入眼帘,道路两旁一排排崭新的楼房整洁而美观,不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一目了然,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接着笔者沿途进行了走访调查,采访了几位村民。

鉴于当前全国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拆房难”以及“强拆房”的现象,笔者对幸福村的一栋栋整洁美观的新农村建设房充满了好奇,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访问调查。村民吴叔叔告诉我,幸福村由于面积比较大,旧的村址大部分位于村的南边,村里为了建设新农村拆除一批老房在村北新建了一大批新的楼房,新房建好后旧房立即拆除、复耕,村民集体搬迁,通过村里的补贴大家一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由于该村村委工作落实,补贴到位,群众从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因此该村的村民都表示乐意拆除旧房,因此并不存在“拆房难”的现象。另外,吴叔叔还透露说村里的农田都集体承包了出去,村民们不用亲自下田劳作,而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胡奶奶一家由于常年外出打工,在村里居住的时间甚少,但胡奶奶表示能明显地感受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老人家为此感到开心。胡奶奶还告诉我村里通了公交车,直达县城,方便快捷又省钱,而且供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搭乘。胡奶奶的儿子胡叔叔在一边表示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很给力,村民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正感到了“幸福”。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中重要的一项,在幸福村的村头,笔者也看到了张贴的大幅民主建设流程图,关于民主建设的执行状况笔者也进行了调查。戴叔叔是一名人民教师,他告诉我村里的民主工作做得不错,村民们通过民主选举推举出了自己心目中满意的村委会干部,真正做到了“话由群众讲,家由群众当,事由群众办”。除此之外,村里还广开言路,就新农村的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步骤征求村民的意见,使得该村的新农村建设更能体现群众意愿,而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广和展开。

戴叔叔的邻居周阿姨表示村里还办起了养老院,并加固小学教学楼,积极发

展教育事业及福利事业,将实惠带给广大的村民朋友们,并积极把大官塘(坐落在该村的一口塘)打造成农业观光、休闲垂钓、农家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王大爷说村民还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补贴优惠政策,例如农田保障、植树保障、医疗保险等等,村民看病方便了很多也省去了许多冤枉钱,不像从前村民看病还要到很远的镇上医院,而且没有医疗保险卡昂贵的医疗费用也让很多村民望而却步,但现在大爷表示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感到很满意,不由得感叹起党的政策好了。沈阿姨是浙江人,不远千里来到安徽幸福村承包土地种植草莓,沈阿姨的身后是一大片的草莓大棚,阿姨说这儿的土壤肥沃,气候也适宜,年年草莓的收成都很不错,并表示来年还将继续在这儿承包土地种植草莓。

随后笔者来到了幸福村村委办公室,办公室里的周文书详细地给我介绍了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状况。周文书说幸福村的建设目标是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

旅游观光有“新亮点”、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情况方面:

(一)、产业布局:

1、通过大量资金投入,对全村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基本上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庄成片,大大改善了人们群众的生活条件。

2、农业种植实施三个“一”工程:一是一千亩香稻种植示范区、二是一千亩的稻田龙虾养殖区、三是一千亩农业精品区。实践证明,幸福村所创办的土地流转的新路子符合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农民的心愿,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3、注重农业品牌建设:2003年注册的“幸福村”牌香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产品供不应求。为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示范、引导、服务,2000年,村里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免费为群众提供政策、市场、人才等信息服务。

4、保护生态环境: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规划形成“一带一片”。建立生态林带,防止水土流失;关闭窑厂,低处复垦,高处种林,形成一个生态片。

(二)、基础设施:

1、道路水利:近三年修通了10.5公里的环村水泥路中心大道和长河水泥路;2000米得中心排灌渠和800米得沿河支渠改造 、截弯取直,为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夯实了基础。

2、公共设施:创办敬老院,发放生活补助;抓好“农家书屋”工程;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村里拿出一定的资金,开通了有线电视,接通了自来水;新建了一流的花园式小学和标准化卫生室。

3、农民培训:幸福村重视村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适时请农业专家来村上农业技术课,以“农组示范基地”为现场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周文书的介绍详细而简约,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幸福村新农村建设的给力政策和给力力度,周文书还表示尽管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村里的农田整改仍在进行中,工作进展比较缓慢;村里的资金还不够宽裕,无法进一步展开更深的工作等。但周文书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有理由相信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果。

三、实践感言

通过这次走访幸福村,笔者获得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

1、一切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切实考虑农民利益,给予农民补贴和优惠;

2、规划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整改农田;

3、创办一批小型企业,吸纳村民进厂打工,将农民的收益最大化;

4、建设基础设施,方便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5、加强民主建设,由村民当家作主,提高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幸福村作为安徽省新农村示范村,其经验具有很大的指导性意义,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希望其他地区能够借鉴幸福村的成功经验努力把本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做好,并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一些困难,努力建成美好新家园,共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努力奋斗,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在广大农民群众的努力下,相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的前景会越来越光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为祖国的伟大政策感到自豪,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共同建设美好给力的新农村。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规划

年来,我办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总体要求,按照全面实施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五大工程,遵循“规划先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突出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绿色主导产业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个重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以渭清线、延马线和苹果主产塬区为依托,以旧村改造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在巩固完善去年6个续建村的基础上,新启动6个试点村建设,抓好10个省市考核重点村建设,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总体提高的目标。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年初,县上及时印发了《延长县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路、任务和具体的工作措施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对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确保工作任务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深入开展。同时,在试点村、重点村建设中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挂、乡镇领导包抓、县级部门包扶、企业单位援建、社会各界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县委书记、政府县长等县级领导都能够深入实际,亲自到所包抓的重点村调查研究,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成员单位领导也能够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己任,注重研究政策、捕捉信息,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规划引领的工作思路不动摇,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由城建局牵头,配合陕西省金城绿景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计划完成了40个重点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使规划既能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又能彰显延长特色。各项目单位都能严格按照规划来设计施工,避免随意变更规划设计和盲目施工现象发生,力求建设的科学合理。同时,由县新农办牵头,各产业部门和乡镇配合,完成40个村的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确保产业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各项规划正在编制中。

二、配套设施、完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将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实施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集中力量抓好以水、电、路、农民住宅和村庄公共设施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布点的新农村重点村有“两委会”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商业网点、学校、休闲健身广场等,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继续实施农村“一池三改”工程,加大沼气池建设力度,改圈、改厕、改灶配套率达到80%以上。大力开展清除“三堆”、禁止“五乱”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重点村以巷道硬化、水渠修砌、 住宅改造和公益设施建设为抓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重点村实现了“三清三改三分离,五通六有一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和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明显转变。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市县财政配套的基础上,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按照“县为平台,明年项目,今年上报,整合资金,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的项目整合运行机制。加大对扶贫、水利、交通、文体、国土、以工代赈等项目的捆绑和资金的整合力度,将项目和资金向重点村倾斜,确保重点村项目的按期实施。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原则,在政府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动员农民自筹投入,加大对住宅改造的投入力度。并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和企业家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今年新启动6个试点村计划投资2400万元。其中新建355孔10间,旧村改造818孔20间;巷道硬化15970平方米,排水渠4490米,公厕8处,路灯39盏,垃圾台19座,广场6个8230平方米,村庄绿化817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县区补助120万元,农民自筹560万元,项目捆绑172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20万元。列入市级考核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10个,按照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主要以旧村改造为主。目前共实现投资4460.7万元,其中县区补助200万元,项目捆绑3417万元,农民自筹843.7万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67万元。其中新建596孔9间,维修改造1295孔;巷道硬化61683平方米,排水渠10985米,集中供水9处,广场10个18294平方米,公厕6座,路灯60盏,垃圾台32座,村庄绿化11240平方米,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新型农民培育。我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社会需求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能够掌握1-2门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转移出去的农民具有较强的务工经商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入开展农村政策和法规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今年,我县利用县农广校、职中、各乡镇果业站、畜牧站的技术力量,围绕产业优势和特色农业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全县计划组织培训30期,2000人次以上。目前已完成培训16期1200人次。同时,要在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开展“大培训”活动,不断加大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开展灵活多样的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努力培养造就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加强文明新村建设。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年,围绕我县在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目标基础上,把文明兴县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五种社会新风。即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树立计划生育新风;积极开展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尊老爱幼活动,树立慈善奉献新风;积极开展反对邪教,远离毒品的活动,树立崇尚科学、珍爱生命的社会新风;积极开展远离黄、赌、毒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健康卫生的社会新风。其次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百名孝子”、“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坚决杜绝封建迷信、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广播、电视和电影要贴近农村生活,以反映邻里互助、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新鲜题材为主要内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

总体来看,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各涉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一是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由于财政收入相对还比较低,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少,新农村建设受资金制约的影响比较明显。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等靠依赖思想比较严重,主体建设作用发挥不够。今后,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抓住中央强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埋头苦干,锐意创新,把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上一篇:书香润心灵陆彬雯下一篇:商业半年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