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案例分析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撰写案例分析

如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有三项:一是读懂案例,二是确立案例分析类型,三是掌握案例分析的书写要求。准备工作做得好,报告的具体书写过程就会有一挥而就的感觉。 书写案例分析报告,首先需要读懂案例。阅读案例的方法,一般是先粗读一遍,了解案例大意,然后再精读。最好是在初次浏览过案例,开始再次精读前,先向自己提几个基本问题:本案例的关键问题即主要矛盾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在此时布置这个案例?它在整个课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它跟课程中已讲的哪些内容有关?它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要通过反复思索搞清楚这些问题。一旦想通了此案例的基本目的与关键问题,你的分析自然纲举目张,击中要害。

教师在布置案例作业时,往往还会附上若干启发性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是非常好的案例分析“向导”,往往涵盖了理解案例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对于附有思考题的案例,案例学习者可以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案例,找出与问题直接有关的信息,以至通过整理案例中的相关信息而获得答案。在获得思考题答案的同时,你对案例的理解往往会更进一步。

其次,在读懂案例的基础上,确定案例分析类型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中的另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一个好的案例通常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典型而完整的事件,信息量比较大、头绪比较多,有背景介绍,有人物描写,有事件描述,有前因后果以及各种各样的内外部联系与特

定背景等信息。这样就增加了分析的难度。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做到面面俱到,当然是好的。但是不能期望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案例分析得既全面又深入。究竟选择何种类型的分析,取决于大家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考虑。案例分析报告在体例上通常有综合型、专题型两种。综合型分析, 要求对案例中所有的关键问题都进行深入分析,列举有力的定性与定量论据,提出重要的解决方案与建议。专题型分析,则只是着重分析某一个或数个专门的问题,异军突起,攻其一点,重点突破。所选的当然应是自己最内行、最富经验、 掌握情况最多、最有把握、可以充分扬长避短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比其他同学分析得更为深刻、细致、详尽和透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因此,进行案例分析前,可选择这两种类型中的一种。

再次,掌握案例分析报告的书写要求对于撰写出高水平的案例分析报告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报告要抓住并反映案例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突出中心。无论采取综合型案例分析还是专题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者都应注意突出中心。分析者应从纷繁复杂的案例内容中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分析,从丰富多彩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找准并围绕案例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并通过文字的形式在分析报告中反映出来。二是要恰当选择、运用相关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力求做到说理透彻,层次分明。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大家掌握某些理论与方法等。为此,大家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用原理、原则说话,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详尽的论述。三是说理与叙事要充分运用案例中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力求语言上明快简洁、生动形象。案例分析是从案例本身出发,引发的一系列

思考和探索,因此,案例分析报告一定要紧密结合案例内容本身,充分挖掘案例中有价值的信息,运用这些信息材料在分析报告中阐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案例分析报告的书写文风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以正确的分析作为基础,还要正确地确定报告书写文风。

首先,案例分析报告力求简明扼要。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 这决定了它实际上是一份总结性文字,是一篇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不宜过于冗长,一般在2 5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3 000字。因此,行文要做到开门见山, 一针见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代表自己分析精髓的那些关键信息写出来。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同于搞文学创作,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华丽辞藻的堆砌。

其次,案例分析报告应条理清晰,段落分明。把你的主要见解及分析论据写得一目了然。在准备好案例分析素材之后,不要忙于动笔,先花些时间思考一下, 怎样才能清晰地把你的意见表达出来。

再次,案例分析报告应充分突出个人创造性成果。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经过了小组讨论以及班级讨论之后,学生会获得集体智慧的结晶。案例分析报告不排斥集体智慧,但是更强调个人的独创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尤其是对于不存在标准答案的案例,教师更希望学生能够发表个人观点,只要逻辑清晰、论证合理便可。

第二篇:如何撰写案例

一、 什么是案例

虽然“案例”一词已被不同领域的人所关注,但对于何谓案例、案例的规范格式等,远未达成共识。案例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典型的、有价值的事例。德育案例就是一个德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1) 从表述上看:论文以说明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是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

(2)从写作和思维方式上看,论文写作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的写法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的思路,是对准备实施教育教学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重要的区别在于一个在教之前,一个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3、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他们的区别同在于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况的描述,教学是有问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

4、 与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区别。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是伴随着新课程实验而新兴的教育文体,它们也应该包括教育情境及个人思考,只是和教学案例也略有不同。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是作者有感而发,可以边叙边议,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而案例的指向对象范围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二、案例的主要特征

案例选取的应是含有研究价值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好的案例应具有的三个特性:

1、真实性。案例反映的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事件的真实再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把这些事例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其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可以说,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生命之光的记载。

2、 典型性。案例应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以小见大,反映出某一类事物或教育活动的基本共性,有较强的研讨价值,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教育理念。因此,作为案例的事件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够在对这一事件的分析、解决中能说明、诠释类似事件,给他人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3、有效性

指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都可以。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吸取有益的工作和思想方法,帮助别人解除困惑,启发别人和本身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开拓新的思路。

三、案例的写法

我认为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主题。围绕主题选择内容。

2、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3、分析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

4、解决问题。包括办法、途径、措施、结果。这部分要求要写的具体、详细、有新意。

5、反思。深入分析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为什么?以后应从哪些方面加强。

四、写案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有丰富的素材。

教师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素材,每一位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都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困难的学生,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些人某门或某些课程较好,而其他学科却显得薄弱;有的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均衡。诸如此类的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可以说,案例性事件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

2、要有恰当的理论分析。

一个成功的案例,还要求有恰当的理论分析,提高案例的说服力和可读性。写案例时,老师们可以试试三步曲:第一步,收集、整理实践素材(自己的或他人的);第二步,经过分析研究,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并有所感悟,这实际上就是反思;第三步,进一步把相关事件串联起来进行剖析,举一反三,寻找理论的支持,写出有质量的案例。

3、要有独到的见解。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典型事件,揭示人物心理,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要有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在长期的磨炼中去领悟和掌握。

但愿我们的教师平时就要树立起积累素材的意识,做工作、学习中的有心人。相信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写出好的案例来。

第三篇:谈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分析

让我们共同学习、探讨和研究,让“案例分析”真正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一个医生总是伴着对一个又一个病例的研究逐渐成长,一个律师也是在一个又一个案例的剖析中不断成熟,我们教师也应该在学习、研究、写作教学案例中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提升。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就是对一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事件或情境的描述再加上作者的看法。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因此,教学案例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某种具体教学情景的记叙,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叙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思路、对策等。

教学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教师教案、教师个案。如果对教学事件做静态的,缺少过程性的描述,没有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教学事件,都不能称为教学案例。

二、撰写案例分析的途径

1、一种是精心研制的,主要是先确定研究的主题,再进行教学设计,把相关的理论或教学策略自觉地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并实施;然后根据课堂现实进行案例分析,这一类的案例,教师的课后反思,着重围绕研究的主题针对教学设计与课堂现实之间的落差(或超越了预设的目标,或没达成预设的目标),以及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得失,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寻找对策或提出新的问题与困惑。

2、 一种是“无心栽花”,事先没有确定研究主题,甚至也没想到做案例分析,但所上的某节课的精彩片断感动了自己,因此课后就把课堂发生的真实感

3、 一种是“借鸡生蛋”.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录像,针对某个教学热点难点问题,选择某些课题的教学片断,来加工成教学案例.

三、教学案例的写作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案例事实,二是写案例分析。 撰写案例事实,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于教师对教学事件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加之教师对写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所以描述教学事件也就得心应手。撰写案例分析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自己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案例分析;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四、如何写好教学案例分析

(一):要对教学案例与其它教育文体的联系与区别有所了解。

1、与论文比: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 以议论为主。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而案例则是以记录为目的,以叙述为主。是为事件找理论,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

2、与教案、教学设计比: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3、与教后记、教学实录比:教后记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教学事件,是案例写作的必备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上课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地详细描述出来;而案例是根据研究主题研究目的有选择地记录,一般以片断记录为主,可以针对一节课,也可以针对几节存在共同问题的课。

4、与随笔、反思比: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有感而发边叙边议;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和自己的困惑;而教学案例指向的对象范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描述教学事件的全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二)要掌握教学案例分析写作的几个基本要素

1、背景:主要交待事件发生有关情况。如介绍一节课,可以介绍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师情况等。这些都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题,背景的叙述不需要面面俱到,要跟主题有关。

2、主题和案例问题

每个案例都要有一个主题,主题是案例分析的核心理念,要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确定主题,然后才能围绕主题选材、叙述、分析。案例问题是围绕着主题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提示各种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讨论和反思。

例如:“转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这一主题,我们围绕几个教学案例片断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分析 ⑴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⑵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己建构数学知识

提炼出以下两个案例问题:

⑴ 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各个方面的过程

⑵在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如何进行“度”的把握?

3、情境与细节描述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了,而是对原始材料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待特定的内容。细节和情境的描述要注意围绕主题,相关的尽量写详细点,无关的写简略甚至不写,才能突出主题,思路清晰。

案例情境的描述可以是记录式的,也可以是讲故事式的,但目前案例事件的描述不提倡以师说、生说的形式,而是提倡以故事叙述的形式来描述案例事件。

4、教学效果

让读者知道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了解,因此,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效果,即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应变。

5、分析与思考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分析和思考。分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提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思考是为了让读者能得到更多的启示。分析思考不一定是理论阐述,可能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应该注重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深入分析,指出哪些遵循教育规律,哪些违反教育规律,哪些突出体现案例研究的主题,哪些对体现主题研究还不到位,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应如何改进便于读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起注意和改进。

6、问题讨论

根据本案例所阐述的主题,设计讨论的作业单,在今后的案例分析中,供其他教师讨论。因为在案例分析研究中,解决一个问题,又有新的问题产生,所以案例分析研究是开放而无终结的。

在撰写教学案例分析的时候,上面所讲的6个要素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一定非得要一个一个要素按顺序写。课堂教学案例具体撰写时结构可以灵活多样,并非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过程——案例反思”、“课例——问题——分析”、“主题与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等

总之,教学案例分析对我们老师来说,还是个新生事件,但它正日益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理论、实践、研究的“新宠”,只要我们做教学实践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学习、实践、积累,敏锐地捕捉到课堂上生成的教学现象、捕捉到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通过自己的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能够写出一篇很成功的案例分析。

让我们共同学习、探讨和研究,让“案例分析”真正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第四篇:如何撰写教育叙事案例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

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的对象。

(二)如何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

本学期,我们提倡撰写教育叙事性研究案例,如何撰写好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我们注意到,如果老师们仅仅停留在填写教师培训时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练习模板上,大家的叙事报告就会成为千篇一律的“八股文”。生活之树常青,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体验,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

1、注意观察。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

(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

(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

(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2、重在思考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

(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

(4)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

(5)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3、能够提出问题

(1)明确研究的问题。

(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

(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5)追问问题。

4、注意学习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

(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

(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

(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5、研究过程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

(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

(

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

(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6、交流与讨论

(1)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

(2)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

(3)对现象和发现的清晰充分的解释。

(4)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

(5)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在写教育叙事研究报告时,往往采用深描的写作方式。深描即教师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在叙事研究的报告文本中引入一些原汁原味的资料,比如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日记、某位学科教师对这位学生的评价,隐藏在学校建筑中的语言,等等。这种深描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富有情趣。

至于这些教育故事究竟能够给出何种教育意义,一方面取决于教育个案或教育故事本身的“情节”(或称之为“结构”),一个有情节的教育个案或故事本身就散发出它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取决于故事的阅读者和倾听者的理解。阅读者和倾听者如何理解教育个案的教育意义,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对教育个案、教育故事的理解还给阅读者和倾听者,是对阅读者和倾听者的信任。这样说也意味着,对教育故事或教育个案进行过度的解释、分析,是对读者阅读能力的不尊重。

开展教育教学叙事研究,教师们养成了敏锐的洞察能力,良好的笔耕习惯,时时处处把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正好张拥军校长所说的:开展教育叙事研究,最大的改变是,老师的眼里、心里都是学生了。这其实真是一件美妙的事。

第五篇: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校课题组培训学习内容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 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 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是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是对“当前”课堂中真实发生的实践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二、教学案例与其他体例的区别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 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2. 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

1 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选择的。选择什么内容,取决于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

三、案例的基本组成元素

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了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的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

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

2 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四、撰写教学案例的方法

1.选择一个有冲突的教学事件。一节课下来,觉得要写的事件很多,那么哪一个事件才该选择?哪一个对于自我发现更有潜力?案例的性质怎样,是关于教学策略、学生行为还是教学政策方面?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还是为了职业发展?尽管没有一个选择是非遵循不可的规则,但下面一些建议对写好一个案例却仍是有益的: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的方式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如果有冲突的事件满足以上各条,那么你的选择在自我学习、内省和深层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对事件背景进行描述。在描述事件的背景时要考虑:这种情况以前出现过吗?第一次引起你注意是什么时候?这以后发生了什么?接连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开始的?事件发生的上下文(即情境)是什么?开始的场景中你的反应是什么?你的反应怎样使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或怎样使之恶化?影响那个事件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是什么?物质环境因素是什么?教学因素是什么?历史因素是什么?在写案例时,你要为即将发生的事件设置场景,做好铺垫。要注意把重要事件放在它所发生的上下文中,必须考虑事件是在上下文中才得以理解的。

3.确定事件中的“演员”。每个故事都是因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贡献的角色才得以充实。在案例写作时要考虑:谁是主要演员和次要演员?出场的演员是谁?幕后演员是谁?每个人都扮演了什么角色?相互之间关系怎样?与你的关系呢?坚持考虑每个角色个人的情感、动机、目的、期望,不要忘记把自己放于演员表之中;不要忘记通过情感、动机、目的、个人价值这面多棱镜来审视你的角色;也要审视你可能要做的假定:假设源于何处?它怎样影响你的行动?

4.检查你行动的结果。教师所做的每个行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你的回应引起的一些反应是什么?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对班级气氛的影响是什么?对其他演员的影响是什么?你所采取或未采取的行为对自己的结果是什么?你的行为以何种方式

3 提高或降低你对自己的重视?

5.假设你再次遇到该事件。你怎样以不同观点看待事件?看待演员?如果再做一次,你的行为不同之处是什么?现在允许你重新考虑,你要选择一个不同的回答吗?

五、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一个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 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你认为复杂,他认为不复杂;以前觉得复杂,现在觉得不复杂。因此教学情境的选择,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因为,选择复杂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种结构要素也好,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

4 行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

六、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

第一部分

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基本情况,还可包括教育背景: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环境与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等。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不宜很长,只须提纲契领叙述清楚即可。

第二部分

案例描述

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通过巧妙的事件描述,把问题寓于情节中,本质寓于现象中,答案寓于故事中。 案例描述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

第三部分

案例反思

案例反思是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来诠释教学活动,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个人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来促使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水平。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教育现象隐含的丰富教育思想的阐释等。分析方法可以对描述中提出的某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对描述中的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抚顺市体育运动学校

2017年6月

5

上一篇:软件开发学习心得下一篇:让孩子学会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