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2022-06-24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1

第八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学习的能力。 3. 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自己从交通、商业贸易、高新技术、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 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及相关文字资料,描述本区域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进而俩界长江沿江地带中心城市在区域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因果推理的能力。

5.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江水污染、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保护,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发展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难点: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对比、分析、综合等方面的地理能力,并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讲练结合

四、教具准备 有关图片

五、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至今我们仍记忆犹新。当时全国军民团结一致,终于战胜了这场特大洪灾。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长江流域,一起去领略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板书: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图8-17)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回答问题: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是什么样的?

2、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3、 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评价点拨:长江沿江地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沿江的相对位置,以及依托长江对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 “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的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表,思考下列问题:

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侯有什么特点?

2、长江上、中、下游的地形差异对其各段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3、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

评价点拨:这些有用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和特色形成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拓展练习:

1、课本75页活动

1、2 在读图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回答,经教师评定后在书上记录答案。

2、完成地理填充地图册。

课堂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势必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下节课我们将学习长江沿地带的经济情况。

(二) 第二课时 导入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新课教学

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画出长江干流略图;标注重庆、武汉、上海的位置;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以长江为横轴连结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图形;

2、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的作用;沿江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

3、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评价点拨:教师强调应该掌握长江沿江地带“H” 形的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学生小组合作在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上绘出长江主要的南北支流和主要干线。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基础。

2、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

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

4、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进行小结。

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相应补充莱茵河流域经济带的相关材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2、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沿江经济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3、世界著名产业带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课堂练习:

1、p78页活动1——2题

2、地理填充地图册

(三) 第三课时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 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支流有何内在的联系。

2、 在图中找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密集地区。

3、 举例说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 比较说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的密度差异。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整个流域乃至全国都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教师补充资料强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与其辐射作用的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

1、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2、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根据课下阅读的资料,小组竞赛,以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汽车工业走廊的主要产品与生产基地。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比较分析四大工业基地部门构成与其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种类构成的内在联系。

板书: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学生学习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等内容,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进行小组分组活动,选出小组长。

2、确立三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形成原因、经济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带水污染形成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

3、在组长的组织下搜集资料,讨论分析,得出借论。

4、课上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提出质疑,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5、 课下小组修改所得结论,上交小论文。 小结:上一节“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而本节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第二框的内容要重点掌握。

第二篇:初二地理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1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中国地形图,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学生回答略)

2.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板书: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 mm~1000 mm,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让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图8.17)及76页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活动1,看沿江地带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什么差异,在图片旁的标注栏里,概要描述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这种客观差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长江沿江地带进行开发利用,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长江干流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 t级以上海轮,南京以下可通航2.5×104 t级海轮。实现了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

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秀丽的黄山、庐山、神奇的三峡,还有我国古代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此外,楚文化遗址、三国遗迹、名人故里、宝刹禅林、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均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当大力开发,并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商业、饮食、城建、园林、文物、文化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引导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2,认识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并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并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河湖众多、水利资源丰富。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够丰富,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江西大余的钨、德兴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贵州六盘水。天然气分布在四川自贡。

非金属资源中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湖北等省。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资源种类较多。其中水力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本区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特别是192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了新的机遇。长江沿江地带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反馈练习]

1.填空 (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

,以

为主。

(2)长江沿江地带属于

气候,夏季

,冬季

,四季分明;

,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

(3)长江沿江地带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江西

的钨矿,湖南

的锑矿,

的铅锌矿,江西

的铜矿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2.简述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何差异。 答案:1.(1)低平

平原

丘陵

(2)亚热带季风

炎热

温和

降水丰沛 (3)大余

冷水江

水口山

德兴

2.长江上游地区是山地,中下游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地形。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④自然资源丰富

●活动与探究

长江沿江地带位于25°N~35°N之间,同它纬度位置相同的西亚、北非等地气候干旱,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长江沿江地带气候与其不同。

第三篇: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中国地形图,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学生回答略)

2.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板书: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 mm~1000 mm,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让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图8.17)及76页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活动1,看沿江地带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什么差异,在图片旁的标注栏里,概要描述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这种客观差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长江沿江地带进行开发利用,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长江干流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 t级以上海轮,南京以下可通航2.5×104 t级海轮。实现了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

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秀丽的黄山、庐山、神奇的三峡,还有我国古代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此外,楚文化遗址、三国遗迹、名人故里、宝刹禅林、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均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当大力开发,并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商业、饮食、城建、园林、文物、文化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引导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2,认识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并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并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河湖众多、水利资源丰富。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够丰富,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江西大余的钨、德兴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贵州六盘水。天然气分布在四川自贡。

非金属资源中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湖北等省。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资源种类较多。其中水力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本区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特别是192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了新的机遇。长江沿江地带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④自然资源丰富 活动与探究

长江沿江地带位于25°N~35°N之间,同它纬度位置相同的西亚、北非等地气候干旱,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长江沿江地带气候与其不同。

第四篇:步入青春地带教案

课题

步入青春地带

版本与年级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解读

理念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读

学生

八年级的学生都陆续地进入了青春期,他们欣喜着,也迷惑着,心中有的谜团和烦恼。通过本节课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烦恼,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教会他们用正确方法和积极心态去调适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烦恼。

解读

教材

内容标准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教材地位

本册教材的生活主题安排线索是围绕这一内容展开的,其内容是很重要的,起到一种开篇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

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知识目标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

教学资源

教材、音乐、学生收集的相片、漫画、本人收集的材料、小黑板、课堂现场学生的资源。

教学重点

青春期各种生理变化及所带来的烦恼。

教学难点

学会用正确的心态看待烦恼,用恰当的方法调适烦恼。

解读

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法。

学习方法

体验感悟、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借助录音机、小黑板补助手段

教学准备

、收集班级学生成长照片(幼年、现在各一张),选取其中使用。

2、收集初中生生理发育相关知识,制作成图片。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师生互动过程

畅想青春

集体合作

温故知新

听一听,想一想:播放歌曲《童年》,引起同学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展示部分学生的照片

小组讨论

展示漫画最近比较烦

同桌合作讨论

以《青春感悟》为题,写感受。

朗诵P6页的《青春没有回程票》

练习题---略

提问:

1、歌曲的曲名是什么?

2、听完后有什么感受?3回忆你小时侯一件美好故事?

让学生猜猜他/她是谁。

问题:

1、看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2、与童年相比,我们在那些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问题:

1、长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漫画中的学生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3、你又遇到了什么类似的烦心事呢?是否正为此而苦恼不已呢?

问题:如何看待这些青春期的烦恼,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明智的呢?

范围:我的理想;我的行动方案

学生欣赏完歌曲后回答老师的相关问题

欣赏后回答老师的提问。

小组组长负责记录,做最后总结发言。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相互交流畅谈。

有感情的朗诵

做练习

导入主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抓住学生好奇,引起学生的兴趣。

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回忆童年,培养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促进同桌间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情感提升

情感提升

巩固知识

教学

反思

整课内容基本上能够按照原来设想的思路进行。

2、

课堂的效果比较好的地方是小组讨论,都能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3、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胆子小,单独回答问题总是不另人感到理想,这可能是学生基础差的原因。

4、这让我明确了下面的上课思路,立足基础,鼓励教学,耐心引导,逐步提高。

第五篇:长江之歌 教案

第课时

一、课题:《长江之歌》

二.教学目标

1.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在朗读中产生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读中探究发现时局特点,感受拟人、反复、比喻等方式的表达效果,并能模仿某一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 .教学准备

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感悟语言,读中体悟情怀、读中丰富情感,在反复的朗读 ,与作者产生心的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时过程:

一.聊长江,激发情趣。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思考:刚才在歌曲中你听到唱的是哪两条河流?

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指幻灯片说:这就是长江)

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

3.学生交流。

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 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 (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 (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老师这儿有一幅地图,你能来指给大家看看吗?(点击地图)

4.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阿姨,让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母亲河的有关知识。(放长江录像片段)

(用激情而又自豪的语调):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板书:之歌)

5、你知道这首歌吗?你知道有关这首歌的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介绍《长江之歌》的来历。

师:这首歌的歌词豪放,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唱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想不想欣赏一番?(慢慢把音量放小,随着话语的结束伴奏旋律逐渐消失) 生(齐声):想!

师:那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边了解歌词边来欣赏这豪迈奔放的歌曲。(播放女高音独唱《长江之歌》)。

听了这首歌,看了有关长江的这么多介绍,你不禁产生了怎样的想法、感受?交流中相机引导:为长江而自豪,长江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下。

(指读、齐读)用赞美的语气读好课题。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读读、品品,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朗读体会,一定有满满的收获。、

二.听录音范读全诗,整体感知

1.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赞美长江什么?(自由交流总结: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

2.你还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大部分?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

4.鼓励大家仿读(正确、流利、感情),女生读第一部分,男生读第二部分。

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读得不错,我们读书就是应该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读,带着感情来读。那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了哪些词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书上作个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三、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⒈检查生字词(同桌相互讨论提出理解与不理解的生字词)

(1)注意读音:哺bǔ 涤dí 埃āi 灌ɡuàn 溉ɡài

(2)讨论理解词语的意思。灌溉 哺育 尘埃 荡涤 风采 磅礴 回荡 依恋 源泉

(3)听写十个词语。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投影字幕核对)

四、 再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现在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篇课文,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再一次来赞美长江,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配音朗诵)

五.探究这首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1.读后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规范性语言;让学生探究发现到的写在黑板上,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

①.拟人比喻:“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把长江拟人化,当作母亲来写,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各族儿女、很伟大;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使它们永不分离。) ②.反复:“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反复出现两次,更加集中体现了作者赞美、依恋长江,依恋“母亲”的情怀。)

③.押韵:全诗押韵为“ai”

④.句式整齐:“你从„„你向„„你用„„你用„„”句式整齐,读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六. 谈收获,学以致用

1.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都有一颗会感受美的心,在探究发现活动中表现不错,我们探究了诗歌的特点,想干什么呢?

2.模仿其中一个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你从走来,;

你向,。

你用,;

你用,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六、板书设计:你是无穷的源泉 ?

长江之歌

你有母亲的情怀?

七、 课后记:

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设计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名曲旋律,不但能够很快地渲染一种氛围,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课堂教学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鲜明的抒情格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尽可能保持导入这个教学环节的新颖性,不但是吸引学生、激起学习兴趣的有力保证,而且,我发现,会使学生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使直接兴趣变为间接兴趣。

当然,设计导入方法要因文而异,要自然、妥帖。既不能为“导入”而导入,完全是为了追求兴趣,又不能扯得太远,说得太多以免“喧宾夺主”,给人以画蛇添足之嫌。

上一篇:创建文明人人有责下一篇:村级脱贫攻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