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廊桥现状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庆元廊桥现状范文

廊桥遗梦

《廊桥遗梦》观后感

卡洛琳和迈克姐弟两人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在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后留下的一封长信中了解到母亲深埋在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1965年的一天,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两人在桥边一起工作,拍照。夜色降临,回到弗朗西斯卡的家里,在轻柔的音乐舞曲中,两人情不自禁地相拥共舞。然而弗朗西斯卡却不愿舍弃家庭,两人痛苦地分手了。后来,她得知了金凯的死讯。弗朗西斯卡在遗嘱中要求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卡洛琳和迈克都被母亲的感情故事和对家庭的责任心所感动同时,他们也开始珍视目前的家庭,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

影片的情节十分简单,但是其中的情绪表现却十分细腻。影片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与情感平衡问题,其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较为正统的维系家庭的主题。自由并不意味着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摒弃和背离。人如果放弃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那么,所谓的自由也就成了海市蜃楼般的虚无缥缈。《廊桥遗梦》以其对中年人家庭和情感问题的细腻刻画引起了众多中年观众的共鸣。

对于爱情的升华发展,瓦西列夫在情趣与伦理上作了精要的概述,“只有双方在审美和道德方面能够逐渐充分而细致地相互适应,真正的爱情才会发展”,爱情附丽着对责任的承担和在审美与情趣方面的相互认同。弗朗西斯卡在廊桥贴的留言条,说明了她找到了心目中认同的爱情,找到了知己,她已经爱上了金凯。

影片的高潮部分,在大雨中弗朗西斯卡与金凯最后的见面,也就是弗朗西斯卡在最后的选择中与金凯分别那场戏,华丽的精彩!就像整部电影的叙事手法一样,以一种很慢的节奏,用演员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场景中的雨水,在水雾中闪烁的红灯让观众去静静去体会,在这最后的时刻,两个人的那种期待与心痛,尤其是弗朗西斯卡走与不走之间的折磨!风雨之中,坐在车里的弗朗西斯卡,看着不远处站在雨中正与她对视的金凯,曼妙舒缓的音乐响起夹杂着着雨声与整个场景相得益彰,画面推向金凯与弗朗西斯卡的脸,站在雨中的金凯显得是如此的憔悴,而弗朗西斯卡也失去了那四天里的光彩,没有对话,没有旁白,只有音乐与雨水的声音,通过蒙太奇的手法将两个人的脸交叉的展现我们面前,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却是两人对于彼此的期待,从他们闪烁的眼神,从他们嘴角划过的短暂的微笑,可是同时金凯的全身湿透,头发散乱也分明向我们诉说着他内心的痛苦,他如此深爱的女人正坐在她丈夫的车里,手里提着刚刚从商店里买来的食物,正如这场雨一样打湿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他的心!弗朗西斯卡在看到金凯的那个瞬间她的整个人也似乎就在同一时间里从家庭与所在的生活中脱离了出来,只有她与金凯,只有他们两个人,如此恬静的世界,她是多么想就这样与她深爱的男人厮守到死!而这一段正是很好的表现出几天没见面的两人对于彼此的爱慕与思念,直到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回到车里,才把她毫不留情的拉回到现实的世界之中!而此刻也正是家庭与爱情同时正面的出现在弗朗西斯卡的面前,也是她最为直接的选择机会!

两辆车同时开动,也同时在一个十字路口被同一个红灯拦下,在红灯的这段时间里就是弗朗西斯卡选择的时机,如她所说她要下车并不难!电影很好的把握这个场景,对于弗朗西斯卡内心世界的突出相当的到位,她眼神中始终让人心

痛的泪水,不断的深呼吸都反映出此时她的煎熬,她是多么的希望就这样下车奔向她的爱人,告别那些琐事与乏味,可又始终放不下她对于丈夫与孩子的责任,她的内心是在做着怎样的对抗!画面从弗朗西斯卡身上改为从她的角度观看金凯,在车内他俯身拿出弗朗西斯卡送给他的项链,而此时旁白弗朗西斯卡的声音回忆起了她与金凯之间这四天里美好的回忆————点点滴滴,在旁白的叙述与金凯将项链挂在后视镜的动作中,隔着车外的漂泊的雨,通过画面角度的选取,在弗朗西斯卡的角度透过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看到了金凯对于弗朗西斯卡最后的邀请,一种直击心灵的感动!画面再次传向弗朗西斯卡,给了她一个转动门把手的特写,她的手紧紧的抓住,在颤抖在激烈的挣扎,很用力的推,却始终差那么一点点,这个精彩的特写也正是她内心不断对抗的实体表现,让观众也同时跟着女主角的这种折磨思考着到底如何抉择!红灯最终转为绿色,金凯的车尾灯左边方向在闪亮,却没有即使离开,他希望在这最后的时刻给弗朗西斯卡或者说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即使只有几秒钟的停留也充满了期待,但最终弗朗西斯卡的门没有开,金凯向左边转去,而弗朗西斯卡走向了另一个方向,这仿佛也预示了这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从此回到了各自的人生,外面的雨依旧在下,而车内的两个人的心早已湿透!“让我再说一次为什么我不能离开,在告诉我一次为什么我要离开。这样的感情一生只能拥有一次”弗朗西斯卡满面泪花,在我们耳边响起的是她心痛的声音!

人活着的时候总是有太多地顾及,或许死了之后也就不再担心什么!弗朗西斯卡的爱情是幸福的同样也是辛苦的“在生前我是属于我的丈夫我的孩子的,希望我可以在死后属于金凯”,这也正是弗朗西斯卡为什么决定在死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廊桥的原因。过去因为种种她不能背弃,不能离开,终于她的生活,她对于婚姻对于家庭的生活结束了,终于可以对过去的责任做一个终结,终于可以抛开一切的去追寻她的梦想与爱情,金凯就在他们相识相恋的廊桥等待着她,等待着迟来的相逢,等待着爱的烈火将他们再一次永恒的融化在一起!弗朗西斯卡的骨灰被儿女用双手整个洒向廊桥,空中自由飞舞的她在此刻我想也正向着金凯,带着满身的疲惫,轻松的微笑着奔去!

第二篇:关于《廊桥遗梦》

罗伯特·金凯和弗朗西丝卡·约翰逊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在小说《廊桥遗梦》中倾力塑造的理想的男人和女人。金凯被称之为“最后的牛仔”,在他的身上既具备了男性原始的力量、又有着文明社会中的儒雅,这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顽强生命力、迥异于周围人的“怪物”,世间庸俗的女人似乎无法与他匹配,他身上始终有一种隐秘的自然之源。而弗朗西丝卡这个四十二岁的风姿绰约的农妇却像一颗天然的钻石,一直深深“埋藏”在那封闭的小镇里,这是一个有着美丽理想的农妇、一个世俗的反抗者,在她身上既有勤劳朴实,也有诗情画意。作家沃勒让这样两个在不同境域里有着不同生活的魂灵相遇后一见钟情,在四天之内演绎了一场坚贞不渝的可歌可泣的崇高爱情,且从续书《梦系廊桥》中也可以看出,四天的时间不仅演绎了男女主人公美好而丰富的情感,同时也向世人道出了爱的真谛,情的本质。

一、理想爱情的诠释

“爱就行动”,雨果在逝世的前一天曾写下的这句格言揭示了处于爱河中的人最根本的特征。爱情所固有的主动性特征包含两个难以区分的过程,两者构成一个整体。第一个过程是性欲,第二个过程是爱欲。性欲赋予爱欲以巨大的内在力量,是爱欲的潜意识动机,爱欲则规定指导着性欲的冲动,是性欲同人的审美、道德、社会存在性的高级领域和谐的统一体。性欲以一种“暂时被忽略的方式”蕴含在爱欲之中。

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到身体结合,就是在爱情所固有的主动性的双重过程中顺利实现的,正如作家沃勒《梦系廊桥》中所说的那样:“弗朗西斯卡,冒着她一生中最大的风险朝他靠过来,他向她靠过去。如果世界上存在原罪的话,那么,他们的原罪是相互的,应由两人平均分担。”

情爱是性爱的铺垫,浪漫是现实的序曲。两个中年人的感情在双向交流中缓缓的积聚、靠近、拥抱、交织,然后撞击出原始的热烈的雄壮的伟大的激情,这的确是相爱的男人和女人才拥有的如醉如痴、如火如荼的灵与肉的结合。在“强有力的、使人升华的”汹涌澎湃的性爱激流中,他们真正体验了性爱的身心愉悦,从而感悟到生命的诗意与音乐般的和谐。这里既有魔力、疯狂、野性和迷乱,更有人性的澄明清澈、纯洁和美丽,它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走向灵的一端,也有异于《金瓶梅》走向欲的一端,而是铸生命冲动与精神生命于一体,融理智与情感于一炉,在灵与肉高度紧张和谐统一的浪漫情调中,在对强劲的物

质力量与温顺的精神力量合成的原始生命力的崇高中,呼唤着生命的伟大,歌唱着人性的光辉,因为性爱既是生理的、肉体的,又是情感的、精神的,它以人的生命个体冲动为基础,又注入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人生内容。爱既是生命个体自我的实现和升华,又在双向运作中相互创造。金凯和弗朗西丝卡的精神生命和肉体生命在倾泻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一个永远不死的“第三生命”——即一切精神生活中伟大的顶峰„„ 因此,我们把这种从“肉”到“灵”强烈震撼读者心灵和强烈扣动读者心弦的情感,称之为人世间最伟大、最本原、最纯正的爱情,也是最“理想”的爱情。

二、现实生活的两难

人类美好自然的感情在现实社会中有时会受到重创,面对这种重创彼此相爱的人恰恰能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下,也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语言,借助于这种独特的语言,我们从中能够领悟觉察到彼此最深切的关怀与忧伤。这种忧伤不仅仅喷薄于双方的内心深处,煎熬着彼此真挚的情感,而且要让双方在自我的情感上做出惨痛的选择及巨大的牺牲——他们只能把自己真挚的情感托付给所深爱的对方——托付给整个倾心相爱的历程。弗朗西丝卡当初嫁给理查德.约翰逊,并非是她理想中的归宿,处在当时特殊境遇中的她,面临选择的有限,只能做出无奈的决定。而敦厚善良的理查德给她提供的合理的选择方式就是;待她好,还能给她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国。弗朗西丝卡来到了麦迪逊县。虽然这里没有她理想中期盼的一切,但是在这里她孕育了一双儿女,过着普通家庭千篇一律的平静生活,在婚后二十多年的封闭生活中,弗朗西丝卡称得上是贤妻良母,她长期遵循乡村文化所要求的克制、含蓄、不苟言笑的行为准则。在寒冷的十月之夜看儿子迈克打橄榄球、带着女儿卡洛琳到得梅因去买参加大学舞会的衣裳,为全家人煮可口的饭菜,然而家人谁也没有想过弗朗西丝卡的习惯爱好和需要,这恰是在许多现实婚姻中女人最大的悲哀与不幸。

作者沃勒一边把弗朗西丝卡塑造成模范式的妻子,而另一边又在向读者展示着她内心的孤寂和躁动,暗示着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理想的爱情”作基础所组合的家庭会有很多的遗憾和忧伤。现实与婚姻存在着的冲突,有时是隐性的,结果造成双方的孤独或一方的孤独;有时它又是显性的,使相爱的双方痛并幸福着,由于这种幸福是瞬间即逝的,所以,它的美丽是残缺的。正如弗朗西丝卡与金凯偶然的相遇——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道德观念、情趣爱好和心理感受等方面都是那样的互相匹配,但因为一方或双方有家庭的缘故,这种矛盾就显示出其残

酷性,无论怎样选择都需要一方放弃,必然以牺牲双方的情感为代价。

婚姻是一种有约束力的社会制度,它使组成家庭的双方赋予了双重的责任,这也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弗朗西丝卡已为人妇为人母,在经历了让她一生最美好、最难忘的四天恋情之后,她必须要做出选择,金凯也期待着她的选择。当丈夫和孩子回来之前,此时女主人公的内心是责任与情感的碰撞和煎熬,最终,弗朗西丝卡选择了对丈夫、对孩子的责任和社会普遍认可的情感,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始终坚守着对爱情的责任和忠诚。面对弗朗西斯卡的抉择,金凯这个强有力的男人,这个“最后的牛仔”在对爱情人生的理解中,在灵魂和肉体的搏击过程中,毅然决然地让人性的光辉充满胸间,尊重了自己所爱的人的选择,忍痛离开了和自己融为一体的恋人,使自己的人格得以升华而完善。在《梦系廊桥》中,再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男女主人公所负载的社会传统价值中的责任——即对家庭的责任,这也是相爱双方相互理解尊重和真爱的一种最佳表现形式。

三、笃守爱情的理想

在生活中,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基于道德和责任所做出的自我情感牺牲,这并不是屈服。作者沃勒虽然没有给读者设定有情人终成眷属或是再次重逢的美满结局,但男女主人公坚贞不渝的爱情精神却始终回荡在人世间,也将永远给世人以情感上的激荡和认识上的启迪。

在《廊桥遗梦》和《梦系廊桥》两本书中,作家在描述自然属性的男人和女人相爱后所带来的无与伦比、刻骨铭心的爱情幸福的同时,又大义凛然的让他们做出牺牲。这种残酷的现实并没有阻碍爱情的继续发展,相反,在爱情与责任两者之间作家的态度是并重的,可以说在情感的天平上加上了同样的砝码。看似矛盾而又相得益彰。弗朗西丝卡作为农夫之妻、儿女之母,在社会体系中是有责任的,当然这种责任既来自人内在的天然情感,也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弗朗西丝卡与金凯之间的爱是刻骨名心的,他们的选择也是对彼此相爱责任的选择,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珍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他们的爱情得到了升华,当然,读者也从中体悟到了爱在生命中的精义,领悟到了爱情的真谛。

正如金凯所说:“我想我们两个都进入了另一个生命的体内,这是我们创造的,叫做‘咱们’。其实我们也不是在那个生命的里面,我们就是那个生命。我们都丢掉了自己,创造了另一样东西,这东西只能作为我俩的交织而存在。天啊,我们就是在相爱,天上人间爱能有多深就爱多深。”弗朗西丝卡在留给孩子们的信中也再次确定他们之间确实已创造了第三生命,这第三生命就是他们俩人毕生

所守望的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因为这一生命的出现,使两个分离的有情人,在精神上始终如一,情感上相互守望。他们两人把四天之内所有的爱情细节都铭记于心。虽然分离,但对那些能捕捉到当年的生活情景里的任何事物都满怀深情:旧的餐桌、迷人的照片、伴舞时的音乐、跳舞时的裙子、还有那写有叶芝诗句的小小的纸条„„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人——两颗心深深相爱、始终渴望重逢、渴望再度汇入爱河的两个人。在《梦系廊桥》中,作家向读者讲述了自男女主人公分别后,除了遵从社会体系中的道德责任外,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和行为上都忠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弗朗西丝卡为坚守爱情,丈夫去世后仍留在麦县,守望着那片土地,拒绝了身边所有对她倾慕的男性。她留守在那里,期盼自己思念多年的人来找她,渴望着能够弥补他们一生情感生活上的缺憾。金凯为坚守爱情,仍旧过着孤独远游生活,他在《旅途生活散文集》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不过,我做了选择。我最大的毛病是总是向前而从不回头,从不为我留在身后的东西感到空虚,除了那个女人。由于这个毛病,我放弃了家里的灯而选择了出游。”正是由于他和弗朗西丝卡在一起度过的亲密时光成了他界定爱的时刻。此后,他选择一直不停地远游,决没有超越任何界限的风流韵事发生。在《梦系廊桥》中出现的一些关于金凯与几个模糊印象的女人之间短暂的风流韵事和一个“从天而降”的儿子这样的插曲,只是陪衬了金凯对弗朗西丝卡爱的深沉和忠贞。往事如烟,重回罗斯曼桥才是他最向往的方向。他们双双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的坚守着自己的爱情阵地,直至桑榆暮年。而金凯几乎没有什么障碍就会闪现在弗朗西丝卡的面前。然而就是因为“责任”和对她的深爱,他委屈摧残着自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垮掉,因为他的内心始终渴望着与所爱的人相见重逢。为了自己的生命在消逝于宇宙之前能够无怨,他驱车向罗斯曼桥驶来,即使看不见弗朗西丝卡,见见那桥也足以了却他一生的心愿。因为恰是这座古老的桥使他和她相遇、相识、相爱、相知,在这座古老的桥头他收到了写有诗句的“邀请函”。也正是在这座古老的桥面上,弗朗西丝卡看到了金凯留下的新的脚印,感觉到了相爱之人的那熟悉的气息,却又在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走向两极的残酷的情景设置,又怎能不令读者的情绪随之跌宕起伏呢?生活如同戏剧般变化着,在没有情节的时候制造了矛盾;在情节一发不可收拾之时又戛然而止。廊桥上的再度失之交臂,给读者留下了男女主人公可能再次重逢的信号,但就在金凯完成生命的终极心愿准备开始新的生活时,却又仓促地离开了人间。

一本《梦系廊桥》很自然地镶嵌在《廊桥遗梦》中了,弗朗西丝卡在充满希望之时,收到了金凯的骨灰和遗物,此时对她的打击是沉重而致命的。此后弗朗西丝卡生活的全部精神寄托,就只有这些遗物和回忆陪伴她度过余生。她趴在了那张留下他们美好片断的餐桌上,在静静的思慕和平静的回忆中安详地离去。

曾经有人说过,生存便是付出自己寻求永存,而寻求永存以及付出自己便是死亡。这与其说是对生命的悲观主义态度,不如说是对生存的肯定和礼赞。金凯与弗朗西丝卡生时为爱情、为责任努力得付出自己,而死亡的来临也给他们带来了跨越生死的理想归宿。他们的骨灰在廊桥相融一体。这座桥是他们情感历史的见证,是他们爱的起点,也是他们爱情结合的象征和爱的最终归宿。因此,我们读懂了弗朗西丝卡最后的要求“把我的生命给了我的家庭,我把剩下的遗体给金凯。”这种生死不渝的情感定位,特别契合东方文化规范的审美习惯和心理定势:今生不能在一起,来世也要长相守。

从《廊桥遗梦》到《梦系廊桥》,詹姆斯·沃勒给读者深化的是同一主题——“爱情”与“责任”,赞美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的、完美和谐的爱情,推崇作为社会个体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这种自然社会与理想社会对立统一的体系中,作为自然社会中的个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触到了人性的深度,在这种深度中使理想的爱情、现实的生活、爱情的理想在三个层面达到了辩证统一,从而获得情感与生命的升华。

第三篇:廊桥遗梦影评

该影片是根据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说《廊桥遗梦》改编,英文片名为《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也译为《麦迪逊之桥》。该片拍摄于1994年9月15日—1994年10月31日,由素有“城市牛仔”之称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并由伊和著名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该片上映后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好评,并斩获多项国际大奖,而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也因本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许多人都盛赞这部影片并称感悟颇深,甚至该影片上映当年曾造成美国离婚率大幅上升,而本片讲述的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金凯的四天婚外热恋无疑对现实世界家庭伦理价值是一次强烈的冲击。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佛朗西斯卡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主妇,她与丈夫、儿子、女儿过着平淡的家庭生活。每天早上为家人准备早餐,看着他们吃完,晚上一边织毛衣一边与丈夫看电视。佛朗西斯卡其实心里明白这并不是她少女时代所想象的那种生活状态,可是她为家庭无条件付出,换来家人的幸福美满,这正是她满足感的源泉。一天早上,丈夫和两个孩子坐上汽车去城里参加比赛,这一走就要四天。独自在家的佛朗西斯卡意外的遇见一位迷路的摄影师罗伯特,他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照片,想要找到那座麦迪逊桥。于是故事便就此发生了。

一个是不羁于世俗和婚姻的自由摄影师,另一个则是心怀梦想但只能庸碌生活的乡村农妇,这样素昧平生的两个人却因一次问路而偶遇在一起,并迸发出了真挚的爱情火花,在随后的四天里,两个人都将一生的热情全部投入到这场爱情之中而整部电影也随之达到高潮,两人难舍难分,于是罗伯特希望佛朗西斯卡能和他一起离开这里与他厮守一生。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应该更是观众所关注的:随罗伯特离去?还是为家庭留下来?最终导演以一种悲剧式的结尾为这部平缓却热烈无比的精彩影片画上了句号。女主最终选择了留下来,为了丈夫和子女,为了她曾经精心操持十数年的家庭,也为了她心中不能割舍放下的责任,当然这样的结局也可能是原著和导演为了迎合观众和社会的接受心理屈笔而为,毕竟社会的主流伦理思想是不能接受婚外恋的。纯粹的爱情与责任的婚姻,个人的追求与家庭的伦理,感性的冲动与理性的思考„„矛盾交织之所在也正是人性主题之升华,在我看来这部作品正是表现人性矛盾的一部杰作。出生在艺术之乡——意大利的弗朗西斯卡富有艺术气质,而年轻时为追逐梦想敢于跟随丈夫远离家乡来到美国小镇,就可见其本身具有不凡的魅力和执着,成为人妇后的弗朗西斯卡为家庭每天忙碌不息,每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周朝不息,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仍保有着对浪漫艺术生活的梦想,这些均可在影片中窥见。喜欢听富有艺术的音乐电台并牢记于心(当罗伯特让她推荐一个音乐调频,她随即准确说出了波段),室内家居布置简单而精致让人赏心悦目,高贵的希腊贵族发式加上鬓角琐碎的发线更显得自然亲切,经常阅读

叶慈的诗集让人相信她绝非普通的美国乡村农妇,等等。当然这一切只有等到罗伯特到来之后才被唤醒,也只有罗伯特才能让这个心怀梦想的妇女重新拾起少女时代的记忆和期待,为什么是罗伯特?因为他拥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非同一般的游历经历,游历世界也使他具有与众不同的的见解,无疑这个赤脚站在他面前成熟却依旧腼腆的女人吸引了罗伯特的目光,而一路上的交谈也使他对眼前这个女人深感好奇,优雅自然,率性又不失庄重,当他从弗朗西斯卡的话语中感知到她对现在生活的单调寡味而烦恼时,他又是那么的好奇而一再追问。或许当两人初次四目相对时,所谓的情欲便已撒下种子,而之后深入的愉悦交谈催发了这枚情种,使得原先有所忌惮的伦理世俗观念也彻底被感性的冲动所打破。但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是十分的适合,“这样确切的爱,此生只有一次”,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了,或许只有这句话最确切了。

这部影片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震撼,虽然我尚未结婚步入婚姻生活,更不用说去考虑婚后十几年后的事情了,但是男女主角精彩细腻的演绎却使我真切地感知到爱情的美丽和家庭的责任,有时候两者是不能兼得的,人性的光辉总是在处理矛盾事物时刻展现出来,不管选择了什么总是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些,所以人性的伟大并不在于选择了什么而在于敢于舍弃心中的那些不舍,对!不是选择而是放下!

在影片的最后,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十字路口,在闪烁着红灯的信号灯下,一前一后停着两辆车。在后面的车里,佛朗西斯卡坐在旁座,眼睛看着前面闪着左转方向灯的那辆车,那是他的车,他在那辆车上。虽然看不见他的表情,但能看到他将她送给他的项链挂在后视镜上。项链随着汽车引擎的抖动而颤抖着,一如她颤抖的心。跟他去吗?虽然之前她已经做出了决定。但在此刻,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惶恐和无助。绿灯亮了,那辆车还没有开动,身旁的丈夫一边埋怨着一边按着喇叭。到底要不要和他一起走?在她几乎就要打开车门的时候,那辆车开动了。她猛地吐出一口气,整个人软在座位上,眼泪涌了出来。抉择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艰难的,尤其是一个女人在面对心中的梦想和家庭的责任两难全时,怎么选择?我认为没有哪一种选择是正确或是错误的,最痛苦的只有她自己!我很欣喜影片的结尾她选择了家庭的责任,并且她的儿女都理解了她,只能说我还是一个倾向于传统家庭伦理的人,这样的结果对我来说还是易于接受。总之,该影片深深打动了我,更重要的是使我明白了责任的意义,当然如果有选择最好能将梦想和家庭统一在一起,祝福未来!

第四篇:《廊桥遗梦》电影观感

《廊桥遗梦》有感2004年7月

为了简便起见,我把罗伯特叫做“他”,把弗朗西丝卡叫做“她”。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它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对生活、人物以及情感的细腻的刻画和描写。更是它对人间真情的赞美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我没和别人探讨过这部电影,但我可以断定,对“她”这生命中永恒的4天,能理解和赞成的是极少数。女人们不能理解,男人们不能容忍。“她”能算一个好女人,好妻子吗!一个最简单的事实――背着丈夫偷男人,还想离家出走。而“她”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个非常优秀、完美的女人和妻子。“她”做错了什么呢?“她”只不过在追求自己的梦想,但为了那份责任“她”放弃了,把爱深深的埋进了心底。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完美的人格。“她”为这个家尽心尽力、对儿女关爱有余、对丈夫体贴入微。

深入的剖析一下,在人们的眼里,“她”唯一的错就是不该和那个陌生人上床。当然也不该动情。唯一的原因就是“她”有丈夫。这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假若感情不和,在离婚之前也不能有任何出格之举。况且“她”还有一个温馨的家。这种道德观念是天经地义的吗?是人类所固有的吗?不是!这是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强权统治以后,统治者强加给人们的枷锁。而统治者们却可以为所欲为。延续到今天虽然人们的观念解放了许多,但仍然统治着多数人的头脑。特别是在那些经济落后的民族和国度里。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是对人性的践踏和摧残。

“性”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尴尬的话题,人们谈性色变、讳莫如深。却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着周围,看谁在这个领域违反了天条。敏感到了神经质的地步。这些人对性行为,背负着羞耻感甚至罪恶感。我想这是一种病态心里。从生理上讲,性是人的本能,它与道德无关。从社会范畴来说,只要不侵害他人利益就不违背道德。对于性能力较强的男女来说,他们的性经历一定要多于一般人,这无可非议。对性功能缺损的人也决不能说他们的道德情操更高尚。这是截然不同、毫不相干的两个概念。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优秀的女人最基本的应该具备本分、矜持、忠贞的品质。对男人呢,似乎就不那么苛求。这种道德观念岂止是不公平,简直是强盗逻辑。对那些安分一生的男女,不能说他们有什么不对,但在陈腐观念的束缚下他们活得很累,是人生的悲哀。

我把性看做人类最高的享受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应该值得羡慕和赞美的行为。“她”所在的小村镇就有很强大的保守势力和传统观念。对一个移情别恋的女人,所有的人都给以白眼,对其冷漠甚至歧视。但“她”却没有屈服于这种压力。“她”“找到了自己的梦”;“她”“焕发了真实的自我”。而且在“她”的主动下和那个所有的人都瞧不起的女人成了好朋友。“她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就连她丈夫也不在乎”。我佩服“她”的勇气、欣赏“她”的性格。

影片中“她”的真情可能感动了很多人。可这些被感动的人当中,对

“她”的行为能理解和赞同的恐怕没有几个。“她”对一个陌生人的过分主动和热情令人费解;“她”又表现出那么强烈、难耐的生理欲望。刚刚结识,第二天能产生多深的感情,就和“他”上床,不是太轻浮、太随便了吗?在很多人的眼里,感情应该是性的基础。没有感情的性是不道德、不可思

议、不合情理甚至是一种罪恶。这种想法似乎有点道理,但却不是唯一的法则。他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性是大自然的产物,不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和需求,就如同人渴了要喝水、冷了要穿衣一样。我看过一篇文章上的一句话觉得有点道理:先有情后有性,还是先有性后有情,不见得哪一种就比另一种更高尚,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无聊的话题一样。情和性之间虽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密切关联,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影响。但它们不应该是从属关系,而是两个范畴的独立概念。当它们独立存在的时候同样是天经地义的。没有性可以有情、没有情也可以有性,为什么非要套上道德的枷锁呢?

人们在传统道德和陈腐观念的压力下,自然的本性受到压抑。在敏感

的领域内表现出无奈、虚伪和神经质。罗伯特有句话与我的观念产生共鸣“我的观念和当前美国社会固有的家庭伦理格格不入。依我看,人们观念上总认为这属于我、这个人属于我,很多事情受到限制和约束。”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应该遵循大自然的法则。例如异性相吸、优胜劣汰、满足本能等等。人的社会属性不应违背和践踏人的自然属性。

纵观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横观社

会(经济落后和经济发达地区之比)人们在婚姻、情感、两性领域内的道德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正在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正在回归自然。“他”和“她”正是在顺应着历史的必然,向传统的观念挑战。“她”的儿女在看完妈妈的日记后理解了妈妈,也受到了启发。“她”儿子郑重的对妻子说:“我一定要使你幸福。”我能理解这句话的全部含义。爱就是理解、就是宽容、就是放纵,就要抛弃传统的道德观念。还要支持妻子寻找和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人间的真爱。

我发了这么多议论不是想倡导什么行为,也不是想宣传什么观念。我只希望人们能活的更轻松、更自然、更洒脱、更真实。有很多鄙视虚伪的人却在这个领域不得不虚伪。当然我不反对必要的回避。在社会中生存就要顺从社会、保护自己。但也没有必要活得太累、太虚伪。更无必要和自己过不去。享受人生是每个人的神圣权利。

也许我有点性崇拜心里。但我觉得是正常的。这个世界很大很大,有许多事情需要从头理解、重新审视。我虽然一生谨慎,对传统观念也望而生畏,但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不人云亦云。可是我又没有机会宣泄、没有对象倾诉、没有场合表白。我也有很强的压抑感。今天一吐为快。我不苛求赞同,但希望能被理解。

第五篇:廊桥遗梦观后感

《廊桥遗梦》----爱情与责任

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是很晚的一个夜晚了,那时候不懂爱情,不懂责任,并且伴随着睡意,所以记忆中的《廊桥遗梦》是朦胧的。直到这次再次重温一回,再次给了我不同的感受,一部影片就像一段人生,懵知时期和了解世事后的我们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感觉,这也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内在获得的感受都会不一样。

这段影片是讲述两个中年人的爱情,这部影片的结局很伤感,雨中的离别,很有古代诗意化的感伤。

对于爱情,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影视作品中,为了爱情而牺牲一切的人实在太多太多,爱情至高无上的观念也深深地印刻在许多年轻人的心里。影片中因丈夫和孩子外出而独自在家的弗朗西斯卡遇到了前来问路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从他身上,弗朗西斯卡感受到了从未在自己丈夫身上有过的感觉。对她说过: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面对这一迟来的真爱,弗朗西斯卡最终没有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而是选择留守在了自己的家庭之中。在她心里,责任,尤其是对于家庭的责任高于一切。如果她选择了离开,伤害的将是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在她眼中,她的丈夫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美国乡村农民,他一生都没有做错过任何事,并且始终爱着自己,离开他是对他的不公平。而她的孩子虽已长大但都还未成年,自己贸然的离去带给他们的伤害无疑将是巨大的。在责任和道德面前,弗朗西斯卡纵然再痛苦,再难以抉择,依然在那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里把自己留在了丈夫的车里,从罗伯特﹒金凯在雨中向她走来的那一刹那,她就已经明白他是在向自己告别,而不是挽留。

影片中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金凯之间的爱情之所以令人动容,原因在于他

们懂得家庭和对于家庭的责任高于一切,这一亲情与爱情之间的选择颇有老婆和老妈同时落水先救哪个这一残酷问题的味道。虽然丈夫没能实现自己年轻的梦想,但在爱情短暂的保质期过后亲情将成为彼此之间永远联系的时纽带。家庭带给自己长期平淡却又温馨的快乐不经意间超越了那四天短暂的激情涌动。为了付起对于家庭的责任,弗朗西斯卡把有生之年全部都奉献给了丈夫和孩子,而把死后所剩的一切留给了双方铭记一生却再未谋面的罗伯特﹒金凯。

上一篇:企业新闻写作范文下一篇:企业品牌塑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