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正构建和谐校园

2022-11-27

第一篇:公平公正构建和谐校园

文章标题: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

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认为,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包括文化公平、经济公平、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

循着2004年

9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清晰脉络,我们不难看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方向。

2004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

《社会蓝皮书》预测,2005年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入世保护过渡到限期,垄断行业改革到关键点;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化问题逐步显化;劳动关系的紧张会造成普通劳动力供给虚假短缺;子女教育费用将对家庭消费倾向产生重大影响;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念将显示出更大的差异;同时,人均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也不容忽视。

建设和谐社会还需迈几道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培林认为,从社会结构的层面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针对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较大,农业人口比重较大,“未富先老”等特殊国情,构建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就业结构和代际结构的和谐。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

城乡和谐路漫漫

“农民有多苦,农村有多穷,你知道吗?”在贫瘠的田野、萧瑟的冬日,面对年过半百的老人问这个问题,你该怎么回答?曾经有一年,遇到一位乡村里的老人这样问,而我竟然无言以对。这个家族祖祖辈辈在一亩三分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多岁的孩子考学没考上,出去打工几年,没有挣多少钱,娶媳妇还欠了一身债,现在家继承父业。

施宾格勒说过:“石头是城市的本质,就像土地是农村的本质一样。”似乎预见性地将城乡差别一语道出。

一个致力农村问题研究的朋友告诉记者,他不敢回家过春节。问他为什么,他说,不忍面对家乡的现实,每年从繁华喧嚣的城市回到老家,总是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落寞,农村的沉寂和萧条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体会的。“我的春节一次比一次沉重,我怕见到我的父老乡亲,他们的任何一种不如意都是对我心灵的一种煎熬。”此君家在遥远的云南,父母均在当地务农。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规避的大问题。农民问题如何解决,直接关涉着社会结构的合理与否和社会生态的平衡程度。

多少年来,中国人多地少,注定了中国农民的大多数,要将耕地用于比较利益很低的粮食种植,并且还要求亩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以上,这才能保证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现代化的生活节拍和极度膨胀的物质生活,让城市里的富人们很难想像,在同一个国度,还有人住的是四面透风的房子,点着煤油灯,在冬天下冷雨的屋子里蜷缩成一团,床上只有一大团烂棉絮,锅里煮的是野菜和玉米面糊糊,全部家当不值50块钱的人家。而且据说这还不是最穷的家庭。不可否认的城乡差距,就这样呈现在面前

三农问题的论述已经是汗牛充栋,实无必要再列举已经尽人皆知、而且无人否认的中国农民收入几许、人均负担几许、自杀比例几许、基尼系数几许、乡村负债几许、流动人口几许等数据,也实无必要再列举上访农民如何受难、离乡农民如何受欺的实例。多少发生在基层社会的真实故事,足以让有良知的国人感动到泪流满面、忧虑得夜不能寐。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警言: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断裂的社会,挣扎在社会最低层的农民等弱势阶层正在被甩出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列车。

在2004年11月20日召开的全国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研讨会上,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万向东教授认为,以户口为核心的隔离鸿沟,把农民当成事实上的二等公民造成了制度上的合法性,进而这种制度合法性被农民无奈接受,又转化为他们心理承受力的合法性,进一步降低了农民工的心理预期。二元体制一方面既使得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二等市民”具有了制度上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使得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平等权利的获得丧失了事实上的合法性,而从整体上沦为边缘群体。

二元制结构在农民的物质和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今依然没有改变的苗头,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而新的剪刀差又接踵而至。前不久有消息称,民工荒在扩散、劳动纠纷数量在上升,是各地不争的事实,外来工群体的生活水平和

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剪刀差”越拉越大。

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要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整合,逐步改变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格局。城乡协调发展则是必由之路。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其中最具挑战性的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因为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地缘”分割、“人缘”分化、经济分裂、社会分治的问题相当严重,城乡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21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转型期内,农民、城市流动人口无疑是一个亟待关注的弱势群体。

城市里的人们在思考是去KTV还是泡酒吧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意识到某种暗含的危机呢?只有当中国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群体,而真正成为一种职业群体,并且在社会中的规模变小时,中国才算真正实现了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如何有效破解农民的生存困境,这是建设和谐社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区域差别:“楚河汉界”?

地区经济差别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也是经济面向21世纪的重大问题。

让我们先看看东西部的差距:目前,东部11省市人均GDP达1600美元,而西部12省区市仅为650美元。我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和收入差距大,也是一种特殊国情。但问题是目前这种差距的扩大还在继续,较发达地区的收入增长水平仍快于欠发达地区。

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本科毕业生徐本禹被提名为2004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20名候选人之一。他用自己的奖学金和靠勤工俭学挣的钱资助贵州儿童并远赴贵州山区大方县支教。大二那年,徐本禹带着5人支教队,走进了贵州山区大方县一个名叫狗吊岩的落后地方。一个又一个的志愿者先后离去。但徐留了下来,每天六节课坚持教着这些闭塞、接受力差的孩子们。

2004年6月26日,该校领导去了徐支教的地方,让他们深受震动的不是那里的贫穷,而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渴望。“屋顶大面积破漏,用塑料布和硬纸板遮雨。地板四处开裂,走在上面提心吊胆;课桌残缺不全……在这样的教室里,孩子们上课还是那样地认真、专注……”

去年7月11日,100幅在大方县拍的照片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了“天涯”网上。仅仅几个小时,存放照片的服务器就因为访问量过大而发生堵塞。接着,跟帖的数量急剧增加。几天时间,这篇帖子被100多家网站转发,点击总数超过百万次。

在广袤的中西部农村,我们触目可及的贫瘠与落后,让我们揪心。经济不发展,西部不富足,构建区域结构的和谐从何谈起?专家认为,应当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在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上的倾斜,逐步扭转这种区域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

垄断:和谐的杀手

有句顺口溜是这样说的:“银行加证保,两电加一草,石油加石化,扫地的拿得也不少”,说这些行业收入高。钱多主要是因为垄断。

近年来,与普通行业相比,垄断行业不仅工资水平偏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继续呈日益扩大之势。几年间,一些垄断行业造成了万亿元社会福利损失。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为14040元。其中,非垄断行业的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为6969元,电力、煤气、水等垄断行业是18752元,而金融业,职工年工资高达22457元,为农林牧渔业的3倍。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在电力、煤气、水行业中,电力工资又高于煤气、水这两个行业。

《微型小说选型》2004年第6期刊载的《电信局长洗澡记》最近在网上广为流传,写的就是对行业垄断的绝妙讽刺,电信局长去澡堂洗澡,澡堂要收取的“初装费”、“选号费”、“特别号码附加费”、“改号费”、“月租费”、“销户费”、“漫游费”,都是电信局对固定电话用户收取的费用条目。收费项目之多,可谓琳琅满目!

确实,在关系民生的这些行业里,电信、民航、铁路等垄断行业定价的做法一直为人所诟病:电信资费居高不下,违背了普遍消费的原则;而民航利用政令禁止打折,也是不可取的;铁路利用中国人重视春节的民族习惯,在服务不良的情况下涨价,更是令人难以接受。电力和供水部门在不能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却加重社会成本。除了传统的垄断之外,类似会计师协会等中介组织和非政府机构的垄断,政府部门立法的垄断,政府对产品需求的垄断等新的垄断也露出苗头。

2004年10月,商务部成立了反垄断调查办公室,开展反垄断立法及其相关工作,主要职责是承担有关反垄断的国际交流、反垄断立法以及调查等相关工作。但愿这对于反垄断,是个良好的开始。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只有引入竞争,才能正确抑制垄断行业的利润,让他们不至于占用并耗费国家大量财富,真正实现资源和资金的优化合理配置。不患不均患不公。垄断一日不除,市场一日无公正可言,社会的和谐也无从谈起。

社会阶层分化嬗变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变迁,使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简单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中间阶层、企业家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户口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还不相适应,包括国家社会政策缺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贫困阶层的基本生存未得到充分保证。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指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社会各贫富阶层之间的边界已经形成,具体表现在社会各阶层的居住区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以及统领各阶层的文化也不尽相同。由于生活方式上相差甚远,社会各阶层都开始相对独立地从事社会活动,彼此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

孙立平教授举例称: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各式各样的老同学聚会搞得风风火火,尽管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存在,但贫穷的同学和富裕的同学之间情感上的隔阂却并未显现;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老同学之间已经很难相聚,因为贫穷的同学和富裕的同学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并且两者都感觉无法融入对方的圈子,彼此之间无话可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表明,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阶层,其子女继承性明显增强,调查数据表明“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比常人高2.1倍”。而另一方面,社会较低阶层的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门槛明显提高,两者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户籍、就业、人事这三个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和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使社会流动不畅,阻碍着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成。

因此,迫在眉睫的是,利用财政、税收、福利等杠杆,对收入再分配进行科学调控,理顺工资和收入分配的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社会。

就业结构和谐任重道远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有七亿多人。让七亿人有活干,绝非易事,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就业问题的艰巨性、长期性。

在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降到14%。按照正常的情况,这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比重应当相应地降到30%~35%,但目前我国这一比重仍高达49%。这给我国实现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了困难。另外,我国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而是呈现出劳动力在一个较长时期供大于求的趋势,就业问题一时难以根本缓解。解决好就业问题,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一环。

另外,追求就业结构的和谐,同时体现在平等就业上。平等的就业权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国家应为所有的公民创造公平的竞争机会。但事实并非如此。相对于城市市民,城市流动人口不平等的就业权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目前城市流动人口就业问题并没被大多数中国城市政府纳入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内。

不平等就业权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许多中国城市在劳动就业方面仍存在“职业保留”现象——将相对较好的职业留给本地人,外来务工人员被明确地排除在这部分职业的范围之外。如一些城市对招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工种实行分类控制,分成可以使用、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外来劳动力三大类。其中10多种工种被列为属于禁止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列。这实际上是一种就业歧视制度,使得无城市户口的城市流动人口处于一种不公平的地位,被剥夺了许多就业机会。诸如此类的还有身高、疾患等方面的显性或隐形的就业歧视,让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怀疑招录工作的公正性而刺杀公务员被判死刑的周一超、在“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胜诉、当选2004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的张先著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事件虽然推进了法治的进程,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事人的命运。

建设和谐社会,还应构建代际结构的和谐,建立和完善重节约、广覆盖、有积累、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制也不可或缺。

合理调整社会结构,建设和谐社会,知易行难。正如俄国作家柯罗连科脍炙人口的名篇《火光》所描述: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那儿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也许就是加劲划桨,直至到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彼岸。

《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来源于,欢迎阅读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

第二篇:构建校园篮球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校园篮球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5-000-01

摘 要 篮球运动早已成了校园热门的运动之一,本文简单分析了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阐述了校园篮球文化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明确校园篮球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篮球文化精神鼓励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健身习惯,逐渐成为身心健康的新型优秀人才。

关键词 校园 篮球文化 和谐校园

篮球是校园中最常见的一项运动,也是学生参与率最高的运动之一。篮球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新兴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最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学校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校园篮球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篮球文化,加强校园篮球文化的传播。

一、校园篮球文化的内涵

篮球文化是指人们在进行篮球这项运动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财富综合。一般而言,校园篮球文化包括参与者的观念文化与行为文化;既属于意识形式的软文化,也属于物质形态的硬文化。校园篮球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是在校园中呈现出的一种文化现象与群体文化氛围。校园篮球文化可以说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朝着健康、文明、积极的方向发展,为祖国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综合型人才。校园篮球文化可以说是校园精神的核心,凝聚着校园的人文精神及智慧,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及认可,承载着强大的教育、文化功能。

校园篮球文化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及特殊性。校园篮球文化的社会性是通过其同化作用,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校园篮球文化的社会性反应了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及制度规范,既是对篮球本身的一种竞技规则,又是外在的道德规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校园篮球文化具有综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与社会学有关,同是与生物学科、心理学科、教育学科及战略学科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额可以说是一种兼容性强的综合性文化。校园篮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但是又具有其特殊性,校园篮球文化是一种软文化,通过不断的渗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因此,校园篮球文化的构建对和谐校园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校园篮球文化的意义

首先,篮球远动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健康的体格。篮球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知,掌握增强体质的方法及技巧。从而使学生在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在参与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环境中,提高自身抗挫折的能力,可以更好的调节自身的情绪,使自己成为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其次,校园篮球文化具有社会性,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篮球远动是将个人与群体进行联系的桥梁,能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这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重视集体荣誉感,提高自身良好的道德、集体主义精神,从而今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

最后,校园篮球文化有助于学生意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篮球是广大师生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参与篮球运动,可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进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三、构建校园篮球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对校园篮球文化的意义都十分清晰了,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如何构建校园篮球文化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亟需各学校的积极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重视体育教学,贯彻校园篮球文化

体育教学是学生与篮球文化直接接触的渠道,因此贯彻校园篮球文化首先应立足与体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达篮球文化的功能及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篮球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逐步的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益处,并主动投入到篮球运动之中,成为体格健康的人才。

(二)营造学校良好的校园篮球文化氛围

学校首先应该逐步完善学校体育馆、篮球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提供学生更多参与到篮球运动的机会。与此同时,随着NBA在我国各阶段学生中的影响逐渐扩大,学校可利用优秀的明星球员的格言、成功经历对学生进行激励。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生活方式、篮球观念的根本目的,并利于弘扬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对校园篮球文化加强组织管理

对校园篮球文化加强组织管理是确保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计划,对构建校园篮球文化进行合理的管理。同时,学校应积极举办篮球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在篮球比赛中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适当的调节自我情绪,便于今后更好的适应社会。

构建校园篮球文化的途径多种,在给予充分重视的同时,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各部门的关心下促进校园篮球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构建校园篮球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重要系统的工程,因此在实施开展的过程中,学校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推动校园篮球文化的传播,建设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

[2] 冯洪.对校园篮球文化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6(1).

第三篇:打造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

—— 迁安三小理念文化体系解读

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观衍生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确立了一所学校存在的使命,而依此制定相应的教育规范、学生规范、管理制度、道德标准,会塑造出不同的校长形象、建筑形象、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三实小建校22年,历史不算久远,但可贵的是教育价值观一直没有改变,我们秉承厚德博学、自主创新的校训,力求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赋予它新的解读:构建以人为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教育”模式。

一进校门口,花坛的位置我们准备雕一尊孔子像,不仅因为孔子是中国教育的鼻祖,更是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和谐观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论语中谈到孔子的 “和而不同”的思想,我们的教育也是培养个性和谐发展,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学生,而不是绝对相同、同一的教育对象。和谐教育正是是给予人的差异和谐发展的文化。

一、完善理念体系要素,打造立体理念文化。

校树:银杏树

因银杏的扇形叶片对称,其叶子边缘分裂为二而叶柄处又合并为一的奇特形状,被视作“调和、和谐的象征”,寓意着“一和二”、“阴和阳”、“生和死”、“春和秋”等等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和谐特质。此外,银杏树数量取三,一是寓意我校为我市第三实验小学,又取自《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乃万物衍生之源,三颗银杏树与三实小同龄,记录三小人的拼搏与进取,见证三实小的梦想与荣耀。

校训:厚德博学 自主创新

解读:厚德旨在培养学生品行,博学意在引领学生求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强调智育与德育的和谐统一发展,此为受教育者内部系统的和谐;适应时代需求,强调培养自主探究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此为教育与社会、自然、文化等外部系统要求的和谐。

在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愿景中,也都将培养和谐人才,创建和谐校园作为终级目标,

办学理念: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关注修身正己做人,激励自主创新发展,构建博爱和谐校园。

学校愿景:书声琅琅、歌声洋溢、健康安全,快乐学习,张扬个性,诚信明理,和谐发展,民主管理。

校徽:绿色的圆形代表温馨、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绿色象征青春、生命、希望,预示每一位学生将在三小健康、快乐、活泼的成长。

蓝色代表永恒宁静和深远,寓意三小像海洋一样孕育着知识和力量,像蓝天一样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只雏鹰寓意每名学生会在三小提供的广阔空间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张扬个性,恒远发展。此外我校已形成雏鹰品牌化系列活动,我们有雏鹰电视台、雏鹰少科院、雏鹰文学社,组织评比“雏鹰环保小卫士”“雏鹰少科院小院士”“雏鹰拾金不昧好少年”“雏鹰小小书法家”“雏鹰小作家”等优秀学生,中间的红色丝带是三小首拼的变形,也像一个红色的爱心,寓意三小师生爱心凝聚,激情满怀。

最下方的厚德博学是我校的校训。

校歌:和谐发展 生机无限

二、和顺管理、和雅德育、和乐教学,构建和谐教育模式。

(一)和雅德育

就是努力提升教育的艺术和品位,做和谐高雅的德育,使学校成为真正的“大雅之堂”。在高雅的学校里由儒雅的教师造就文雅的学生,由和雅环境、和雅的育人方法、和雅的德育实践活动几个要素构成和雅德育。

我们本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理念,确立了六个楼道文化主题“养习、怡情、正品、尚美、启智、博爱”,并遵循少年儿童发展规律,将“知、情、意、行”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低年级定位养习、怡情、中年级正品、尚美,高年级启智、博爱。楼道文化还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相呼应和和谐统一,我们提出现代的要求,用古典的表现形式来体现。

校园文化,除刚才提到的孔子像外,我们将南面的小花园命名为银杏园,突出校树在我校办学理念中的地位,三栋楼分别命名和顺楼、和雅楼、和乐楼,西面的大墙是今年暑假重新修葺的,作为我校的古诗长墙,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是我校开展和雅德育的一大亮点。主席台西面的墙壁,做“和谐蕴雅趣,淳朴尚天真”主题砂岩壁画。

我们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都经过老师的精心布置,创设出高雅的艺

术氛围,凸显出我校的艺术特色。国乐的青花瓷风格,葫芦丝以竹韵为主题的教室布置,格外突出。

教室布置提倡彰显个性,我们每个班都有班级名片,除有各班的基本情况外,还添设了班主任寄语、班级特色版块,教室里有大的展示板,各班拟定符合本班特色的名字,设置了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和优秀学生评比的版块,另外,各班依据本班需要自行设置,班级墙壁文化的选取完全交由各班自己动手设计,黑板上方的班训各不相同,我们把教室墙壁和黑板报开辟为学生施展才华、发挥主人翁精神的舞台,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学校是我家”、“班级是我家”的意识,而新配置的崭新的卫生储物柜更让教室干净整洁。

我们的办公室文化,也将着眼点定在“和雅”上,办公室公约:整洁、文明、协作 奉献 和谐,将我们对教师在办公室的办公行为规范加以精炼,并在文化设计上,求得与校园整体文化的风格和谐统一,我们看体育组的设计,既体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特色,又透露出为人师者的儒雅,这也是我们和雅德育的一部分。

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为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提供广阔平台,音乐:民乐、合唱、葫芦丝、管乐、舞蹈,美术的剪纸、纸浆雕塑、儿童画、书法、国画、版画,体育类的田径、篮球、乒乓球、花样跳绳,另外霸王鞭是三小原来的传统项目,前些年给丢下了,今年我们又重新开始训练,把这项传统项目继承并发扬。科技类的,雏鹰少科院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科技亮点,此外,还有一个科技活动室,用于开展学生趣味科技活动,另一个是课题研究组,这也是今年暑假新楼投入使用后才开始的,本届局科技节,荣幸的与天津的杨书远教授一起做科技实践活动的评委,受到不少启发,还不是很成熟,但都已经起步再做。

做高雅德育,教文雅学生,我们另一做法是以规范、负责、感恩为主要内容,遵循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规律,编写了德育教材,在全市使用,今年暑假开学,我们本校开始使用,因为新楼设施还没有完全到位,我们就利用原来的周三雏鹰电视台播出时间进行学习。活动是促进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我们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和雅德育实践活动,上学期,让真爱洒满人间主题教育活动,后来很多学校也搞了,但三小应该做的最早,

家长的反馈也相当好。我们还组织了“唱响激昂旋律,构建和谐校园”歌咏比赛,“品书香雅韵,诵经典美文”的诵读比赛,在写字比赛的试卷上,我们不仅印有规范漂亮的书法摹本,还标注有“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提示语,总之,无论从软环境到硬建设,我们都力求达到和雅德育的目的。

(二)和顺管理

就是要求学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建构各种人的群体间的和谐顺畅关系。三实小的人性化管理,做的最突出、最扎实,表现在

1、学校任何教职工家中有事,学校领导班子必定亲自慰问;

2、每年为教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及早发现和解决教职工的身体健康问题。

3、每月末组织一次工会活动,新年组织联欢。

4、设立做主人邮箱,随时可向学校提建议。

5、每位老师生日,都会送上一个蛋糕,并通过校讯通发送祝福短信。

6、为教师每年提供100元的购书经费,自主选择图书。通过这些举措,使三实小教师真正认可了这个和谐、融洽的大家庭,形成了和谐顺畅的管理氛围。

在师生关系上,我们利用校门口的温馨提示语,校园电视台的知心姐姐话廊,尖尖角校报的校长寄语等,打造一种温馨的、和雅的育人氛围,国旗下讲话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以软环境开展德育教育。

我们还打造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发展,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健康的积极的。我们搞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展无烟宣传,开展安全健康齐步走活动。开展环保主题的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给家长的一封信,进社区宣传等活动,使家、校、社会德育理念趋同,德育过程同步,德育方法互补,德育资源共享,从而产生多渠道、多方位的和谐德育效应。

(三)和乐教学,和谐愉悦

就是指采用和谐的教育方法,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摆脱传统视学习过程为吃苦和痛苦磨练的过程,扭转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后,才有所谓苦尽甘来的说法,真正体会到和乐课堂带给学生的学习快乐。和乐教学既承认学生差异,又尊重学生情感,并释放学生潜能。

师生关系上:孔子的教学相长,提倡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和谐发展。这是一种提倡师生双主体的和谐观,教师不再以知识传授者自居,而是学生学习的采纳语者、促进者、合作者。

在教育对象上,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即平等对待学生,体现的也是纲要中提到的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眼中,要看到差异,但没有差生,是一种和谐的教育对象观。

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则是既关注了学生的差异,又能给予适合的教育。

在我们校内,在实施和乐教学中,学校积极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情感交融的、协力合作的、思想共生的和谐共同体。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和谐共赢、差异发展”的育人目标,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语文学科的“本真语文”,数学学科的“智慧数学,生命课堂”,英语学科的“情境教学”,科学学科的“激趣探究”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反馈也很好。

在民主、平等的“和乐”教学情景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参与、自主探索”,实现“自主发展”。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已的位置,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教学双方都在一种和谐互动、共生互助中得到和谐发展。

和谐是爱的象征,蕴含着对一切生命的尊重,和谐是公平民主的代名词,体现着对规律规则的尊重,和谐是幸福的源泉,蕴育着自由发展、快乐成长的理念。

第四篇:选贤任能 公平公正

中共广顺街道党工委书记:潘世君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为政在于得人,千秋大业在于用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选人用人的问题,从来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百姓非常敏感的问题。

古人说:“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这是党的建设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选对了人,他就会带动一批人努力奋斗,这个地区或部门的工作就会更进一步;用人出现失误,不仅会调动不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和制约当地事业的发展。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任人唯贤,打造了“贞观之治”,成为千古佳话;唐朝后期,忠奸不辩,用人失误致成“安史之乱”,盛世光景一去不返。当前,只有正确地把握选人用人标准,选好人,用好人,才能为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而新时期下,我们应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即“靠得住”、“有本事”,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公正的原则。

古人云:“有德无才不足以堪大任,无德有才足以售其奸”,正确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至关重要。德与才,“靠得住”与“有本事”,二者不可偏居其一。“靠得住”是前提,“有本事”是关键。一名领导干部“靠得住”但没“本事”,只会光说不练;“有本事”却“靠不住”,只会损害国家人民利益。所以一强调以招商引资、搞经济建设,就重才轻德,一强调党建创新、抓纪律监察就重德轻才,那种认为“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强人经济’”等提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德兴业兴,德败业败。选拔“靠得住”的干部,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的标准,选拔那些既知荣辱、明廉耻、讲操守、重品行,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同时又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把自己的情趣爱好和党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密相联的贤人。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靠得住”,还必须“有本事”。选用的人要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具有较高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素质,具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准确的把握政策导向,不断地把事业推向前进。

同时选人用人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近期各大媒体不断的爆出关于“80后局长”、“最年轻厅官”等新闻,引起社会纷纷议论以及广大群众强烈不满。这些热点反映了我们选拔任用干部时在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上有所缺失。

公平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选拔任用干部就好似一个比赛,首先要具备选人用人公平的“比赛规则”。二是要打造选人用人公平的“比赛场地”。不搞“近亲繁殖”,不搞“关门选才”,要看工作实绩,坚持提拔重用从基层一线来的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去的任用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评价干部的能力素质。三是设定选人用人公平的“起跑点”。提倡“公开竞赛”;不搞“资历崇拜”;破除身份限制,使“体制外人才”与“体制内人才”自由流动。

公正所侧重的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且强调这种价值取向的正当性。防止“山头主义”,克服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提拔任用干部。通过扩大民主范围、加大预防惩处力度和提供公平竞争平台等措施,变“潜规则”拉票为“有规则”竞争。防止“唯政绩取人”,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严把选人用人关。防止“唯选票取人”,扩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既重视民意,但又不能简单地“以票定人”,科学地对待选票的结果。

“为政之道,要在得人”。严格对照《干部任用条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真正做到按标准定取舍,按德才选贤能,才能把那些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既“靠得住”又“有本事”的“老实人”,选拔到各级岗位上来,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发展的人像一颗魅力无穷的种子,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才能孕育出来。如果把和谐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我认为,优美和谐的环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就是它的枝叶,而丰富的校园文化,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首先,校园的自然环境应是和谐优美的。如果孩子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的一切,处处是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言说不尽的愉悦,思想也会无止境地翱翔。在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里,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放飞美的心灵。我们校园虽然不大,但各种花草树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线。教室寝室窗外令人沉醉的绿意,不仅能给人以美的陶冶,也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及由此感受到的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校园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师生创造的人文环境。一帧帧醒目的优秀学生照片、一篇篇精心挑选的佳作都可以融入校园环境的建设。尤其当校园环境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就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一个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美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所以,一个和谐的校园首先应该拥有优美和谐的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如何,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大学生的诚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石.大学校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学业方面的不和谐:弄虚作假;与社会交往的不和谐:普遍伪造自我;经济活动的不和谐:信用差;道德精神的不和谐:道德缺失.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实质是社会现象在学校的反映,是应试教育模式的体现,是大学生心理特征的表现.因此,根据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和特点,着力完善诚信教育体系,探索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路径,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构建诚信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参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必要的。构建和谐校园就是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在我们的校园里要正确处理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学校管理新格局。因为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利良性互动的社会,是国家的行政管理与公民个人的自主管理相统一的社会。所以我们一定要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构建我们美好的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谐校园,主要包括主体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三个社会维度.通过确立以人为本的成才目标实现主体和谐,创新以人为本的成才模式实现管理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成才环境实现校园环境和谐.三个维度的复合适应,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和灵魂. 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要继续坚持我校对师生进行的法制学习和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坚定不移的步伐,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规范办学,提高我校的社会满意度和公信力

我校绿树成阴,生态怡然,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场所。我们要教育广大师生爱护我们的校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创造人工和自然相和谐的绿色校园,编织科学与自然的空间,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化校园建设的物质层面,要树立“生态平衡”观念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意识。以神圣的体悟敬畏自然,以诗性的智慧热爱自然,以“栖居意识”顺应自然。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全面参与,不懈努力。学校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之道,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扭住发展这个执政兴校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而校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学校是一方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净土,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凝聚 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一棵参天大树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学习上,你帮我,我帮他,团结互助靠大家,在比赛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帮助是一家。在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是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为校园的和谐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而我认为,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团结。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可以这么说,校园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

第二是理解。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实现心灵对话的基础,是体现校园和谐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精神又是做好每件事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如何使自己在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中摆正位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我想借用的古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要总是担心和埋怨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和非议,而应该首先提醒自己是否去理解了别人。如果我们大家真正领会、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

第三是善于倾听。做好师生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加强与不同层面教职工沟通与交流。

第四是加强教育。增强“师德”意识,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使师生焕发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是加强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以此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效地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校园内、校外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的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更应该在呼吁共建和谐校园,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与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让民族之花开遍祖国每个角落。

让大家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快乐的拥抱着,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之善良的互通,频繁的亲情往来让我们激动不已。这种感知时常在我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泱泱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孕育着十三亿中华儿女,是与非,荣与辱,泾渭分明,忆往昔,多少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还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长,让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让我们用团结互助奏出美妙的交响乐!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校园充满和谐,让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上一篇:观摩集体备课学习心得下一篇:国美电器有限公司选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