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化学品管理条例

2023-03-18

第一篇:危险品化学品管理条例

危险品及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联盛纸业(龙海)有限公司热电厂 危险品及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批准 审核 编制 郭占锋 编号

版号 2012-7

发布日期 2012年7月

危险品及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热电厂危险品以及化学药品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域内使用和途中运输,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品、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避免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凡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域内使用危险品、化学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危险品、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按国家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规定的分类标准中的要求进行管理依据国家发改委《危险品、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热电厂所用的危险品、化学品的采购必须选用国家批准的正规生产厂家,索取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和化学品理化性能分析报告。 运输危险品、化学品必须办理相关手续,由厂家负责运输的由厂家制定措施,办理相关手续,由公司自己运输的,责任单位要制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派专人专车全程进行监护,并办理相关手续。

4、危险品、化学品的储存保管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储存。危险品、化学品储存要设立台帐,专人进行管理,严格执行领用手续。领用时需有3 人或3 人以上,相互监督,确保危险品、化学品流失社会。危险品、化学品仓库要符合危险品、化学品及防火的有关规定设立。

5、危险品、化学品的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必须制定化学品储存、使用管理办法和措施,防止危险品、化学品对人员、环境产生损害。

6、危险品、化学品使用人员必须经专业的培训和教育,用熟悉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使用过程中无关人员不得接触危险品、化学品。

7、危险品、化学品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必须有明显的标识,用以提醒无关人员不得靠近。

8、锅炉酸洗时使用大量危险品、化学品,必须设置警戒区域,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9、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具用品,防止发生职业中毒。

10、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要制定防止危险品、化学品泄漏的措施,防止化学危险品产生对环境的污染。

11、使用后的危险品、化学品的废液不得直接排放,必须进行处理和中和后经甲方和地方环保部门检验合格后达标排放。

联盛纸业(龙海)热电厂

二零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危险化学品论文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论文:国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本文由中国学术论文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危险化学品论文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论文: 危险化学品论文和危险化学品管理论文:国内外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体系探讨

摘 要:长期依赖法律法规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危险化学品安全技

术的研究,使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基础薄弱,已经 严重阻碍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本文介绍了国 内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在结合国际研究热点 和先进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 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应对 措施、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关健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 1 引言 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较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1~4],我国 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和 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它们并未完全与国 际化学品管理接轨,在化学品危险性鉴定、分类和评价等方面,仍 然缺少相应的主管部门和检测机构,无法应对国外危险化学品领 域的技术法规[5]。 建立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国 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 2 国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928 年,美国国家防火协会的化学危险品和爆炸物品委员会 协同化学学会编辑了常用化学危险品表(NFPA49)。 美国道化学公 司开发了火灾爆炸指数。 英帝国化学公司和日本劳动省分别创立

了 Mond 法和六阶段评价法。 随后,美国政府又相继颁布了 《有毒 物质控制法》《职业安全卫生法》《消费产品安全法》《高度危 、 、 、 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危险物品运输法》《有害物质 、 、 包装危害预防法》 资源保护和回收法》 联邦环境污染控制法》 、 《 、 《 和《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等法律法规。 为使欧盟各国在化学品管理上保持一致, 1967 年,欧盟制定 了第一部指令 67/548/EEC。1996 年,欧盟修订了 1982 年颁布的 《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 。2001 年 2 月欧盟发布了《未 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 。2004 年 1 月欧盟向 WTO/TBT 委员 会通告了“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建立欧洲化学 品管理局并修订 1999/45/EC 指令和法规(EC)(有关持久性有机污 染物)的欧州议会和理事会法规提案”的文本。2007 年 6 月 1 日, 欧洲委员会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化学品管理政策———化学品注 册、评估和许可制度。此外,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泰 国和菲律宾等也相继建立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1954 年,根据《关于危险品运输问题的提案》,联合国召集了 危险品运输专家委员会。随后,该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危险货物 运输的建议书》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联合国创立了国际有害化 学品登录制度及国际化学安全计划。此后,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 专家委员会编写了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 规章范本》 (桔 皮书)、国际海事组织制订了《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国际航 空组织制订了《空运危险货物安全运输技术》 、欧洲铁路运输中

心局制订了《国际铁路运输危险货物技术规则》 、欧经会(ECE) 制订了《国际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协定》和《国际内河运输危险货 物协定》,这六部规范目前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为解决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环境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 定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1992 年 6 月,里约地球峰会通过了《21 世纪行动计划》 。1998 年 9 月,联 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了 《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 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公约》 。在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UNEP)第七届理事会特别会议后联合国危险物品 运输和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标记系统专家委员会制订了 GHS 系 统,并在世界范围推广使用。2006 年, 140 多个国家采纳了《国际 化学品管理办法》,并通过了《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 。 总之,到目前为止,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先后制订 了较完善的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和监控体系,各国正根据可持续 发展的目标,调整化学品管理方针、政策和战略,进一步强化和完 善本国的化学品安全立法。 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制定了相

应的化学 品管理法规,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在石化工业建设初期,国内各大化工企业就相继建立了职业 病防治所,开展了化学事故的救援抢救工作。部分省市和自治区 也相继设立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1994 年,原化工部颁布了 《化 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1996 年,原化工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 。

印发了《关于组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通知》,成立了 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按区域组建的 8 个化学事故 应急救援抢救中心。同年,原劳动部和化工部联合颁发了《工作 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随后,“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更 名为“国家经贸委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系统” 。中石油、中石 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公司都各自组建了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1999 年 10 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工作 的通知》 。随后,公安部、交通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局和国 家质量监督局联合发布了 《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规定的通 知》 。2000 年 9 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 规定》 。2002 年,国务院通过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同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危险化学品 安全生产和管理进入了新阶段。此后,《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 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包装物、 、 、 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等相继实施。 2005 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发布了《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两项 标准。随后,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关于在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 境管理登记过程的违规行为的公告》 。国家环保总局海关总署发 布了《关于修订中国严格限制进出口有毒化学品目录的公告》 。 目前我国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已达 40 多 部。 此外,我国也积极参与了一系列国际行动和国际公约,如 POPs

公约、PIC 公约、IFCS、全球汞评估等,并实施了农药登记、化学 品首次进口和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危险废物转移登记、合格 实验室(GLP)认证等管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政府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的制 定、 安全管理政策的实施和危险化学品国际合作等方面已经初步 形成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4 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但是危 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41 基础工作薄弱,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差我国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技术基础薄弱,尤其缺乏危险化学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研 究能力。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滞后,至今尚未建立起全国危险化 学品及企业数据库。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缺乏;大量危险性不明 化学品及混合物急需危险性鉴别分类,确定其危险性。危险化学 品安全管理体系尚不能为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提供 足够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42 硬件条件缺乏,实验技术支撑差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

一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规范标准,大多数科研单位的化学实 验室和环境实验室均未建立和执行合格实验室规范并通过国家 认证,无法保证化学品安全数据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相互可接受 性。 43 应急救援标准薄弱,救援力量过于分散我国的危险化

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应急救援标准薄弱。受人 员、资源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所编制的应急预案适用性较差,无 法有效地发挥作用。应急救援力量分散在各系统、各部门中,彼 此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难于协同作业,发挥整体救援优势。此外, 应急准备工作不充分,特别是应急救援的装备、物资、经费不落 实。 44 安全评价体系不健全,辅助技术不完善目前,国内的新

化学物质申报许可制度刚刚实施,风险评价正处于摸索险段,特别 是由于难以预测暴露数据,暴露评估难度较大,现阶段的安全评价 还主要侧重于危害评估。 国内尚未建立完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评 价体系,至今仍没有一个专门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评价方法,无 法对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进行全面实际的安全评 价[6]。此外,相关的参数数据库、分析模型、风险表征计算系统 和不确定性分析评价系统等也尚待完善。 45 法律法规不协调,

监管部门协同性差《化学危险物品

安全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主要侧重安全生 产方面,对化学品的环境和健康安全关注远远不足。此外,原化工 部、交通部和环保总局等部门也都有相关的安全规定与标准,而 这些标准和规定间存在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缺乏系统性。企 业自律意识淡漠,咨询服务机构服务方式简单,加上机构改革,安 全监督管理队伍发生较大变化,部门行动的协同性较差,造成危化 品管理工作不到位和滞后,存在众多事故隐患。

46

安全监管机制薄弱,监管网络尚待整合化学品安全监

管体系存在较严重的部门分割、职能交叉和各自为政等问题。对 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仓储、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 监管存在严重的监管缝隙、漏洞,甚至是监管空白。不同省市间 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跨区域安全监管网络 尚未形成,省际间联动监管存在困难[7]。 47 法规标准不健全,国际合作需加强我国虽然建立了可

持续发展的化学品安全与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但是涉及化 学品安全的法规、标准还不健全。如:尚需建立和完善新化学物 质上市前申报制度、重点管理化学品登记许可制度、重大化学危 险源报告制度等国际通用的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 [8]。此外,由于国内安全管理部门众多,在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时不能全面反映化学品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和取得的进展,无法取 得国际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5 建议和措施 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和措施: (1)开发低风险化学品和替代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化学品理化 性质、 生物系统效应、 蓄积与降解、 健康效应测试方法的规范化、 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化学品分类基准,完善全国危险化学品及企业 数据库; 加快建立和完善 MSDS 制度。 (2)我国已有部分实验室基本具备了合格实验室的条件,能为

管理中所需的测试指标提供准确的数据和资料,目前的关键是建 立并完善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认证体系,促进合格实验室的建 设[1]。 (3)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应急信息技术的研究工作,化学品事 故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以及应急救援、 环境修复等技术储备工作, 发挥各成员单位安全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交流、合作与协调,建立 一套测定、分析、报警、应急措施的完善的应急体系,及时、正 确地实施现场抢险救援措施。 (4)在考虑我国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安 全评价和风险管理在新化学物质申报、新农药等新化学品登记、 现有危险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等化学品管理专 项领域中的作用,制定并执行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9],建立一套完 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评价体系。 (5)化学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彼此间的沟 通与合作,进而使管理制度协调一致,部门行动的协同。 (6)快速传递和共享各种安全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对危险化学 品安全信息的有效管理。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常态合作协调机 制、无缝隙化城市安全监管平台以及跨区域合作监管机制,整合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7],为化学品管理提供服务。 (7)应该进一步系统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 系、制定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卫生要求、修订《危险化学品安全 管理条例》 同时,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建立国际通行的化学品统 。

一协调系统。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国际惯例,并结合我国 国情,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危险化学品的 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菅小东,周红,高映新.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J].环境科学研究, 2004, 17(3): 7~9 [2] 章莉娟,钱宇,冯建中.欧盟新的化学品控制体系和我国

的对策[J].现代化工, 2005, 25(10): 6~11 [3] 刘建国,胡建信,唐孝炎.化学品环境管理全球治理格局

与中国管理体制的完善[J].环境科学研究, 2006,19(6): 121~126 [4] 梁韬,陈国华,张辉,等.区域战略安全管理———历史、 现 状与未来[J].中国安全科学学

报,2005,15(2):19~24 [5] 王利兵,于艳军,李宁涛,等.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 究现状及趋势[ 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 4(1): 82~85 [6] 狄建华,甄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评价方法初探[J].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3, 22(4): 506~508 [7] 赵来军,吴萍,刘寅斌.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网络整

合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47~52 [8] 李政禹,化学品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国际发展趋势[J].化

工环保, 2004, 24(z1): 434~441 [9] 周红,聂晶磊,菅小东.风险评价在中国化学品管理中的

运用[J].环境科学研究, 2004, 17(3): 4~6

第三篇:危险品及易燃易爆化学品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危险品及易燃易爆化学品的管理内容和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相关单位对化学品、油品的采购、运输、验收、保管、发放、使用的管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主席令第70号 2002-11-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主席令第6号 2009-5-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主席令第47号 2011-5-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 2011-12-3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 2005-4-1实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591号 2011年12月1日实施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45号 2005年11月1日实施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2002年5月12日实施

《国电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规程》 国电集生[2010]635号 《国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国电集生[2010]551号 3 职责

3.1公司安监部负责对危险品和化学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发放和仓储区域内废弃物处置的监督和检查管理,确保所供产品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要求。

3.2计划经营部负责危险品和化学品的采购、运输、验收、贮存、发放和仓储管理和控制。

3.3各使用单位对安全使用危险品和化学品实施监督、检查和控制。

3.4计划经营部、运行部等负责危险品和化学品领用、存放、安全使用和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置的管理工作。 4管理内容与要求

4.1危险品和化学品的采购

4.1.1 危险品和化学品的采购必须严格按有关部门提出的用料计划采购,坚持“需用多少,采购多少”的原则,尽量减少库存,并尽量在需用处附近采购,以减少运输路程。

4.1.2 危险品和化学品采购前,必须对供应商进行评定,对供方评价准则。对危险品和化学品的供应商评定时特别要注意供应商应有:

4.1.2.1 生产或经营所采购的危险品和化学品的生产或经营许可证。

4.1.2.2 符合要求的生产或经营设施和安全设施,熟悉专业人员和完整的技术资料。

4.1.2.3 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的产品质量。 4.1.2.4 符合国家规定的分装容器和分装设备。 4.2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运输和装卸

4.2.1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运输,应选择有相应运输资格的驾驶人员和车辆进行。 4.2.2危险品和化学品运输和装卸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4.2.2.1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4.2.2.2碰撞、互相接触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它危险的化学危险品,以及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和混合装运。

4.2.2.3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生产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在装运时应当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4.3危险品和化学品的验收、贮存、标识、发放、使用和存放应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4.3.1验收

4.3.1.1验收应要求供货方提供检验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 4.3.1.2验收时应逐个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标识是否清楚、有无滴漏现象等,有异常的不得接收。 4.3.2贮存

4.3.2.1危险品和化学品应贮存在专用仓库。仓库应根据其存放物品的种类、性能分类存放,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且不能超量贮存。同时,仓库设置相应的安全通道和通风、防泄漏、防火、防爆、防毒、报警、降温、防潮、防晒、避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和相关的应急设施。

4.3.2.2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存放。

4.3.2.3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贮存库应有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人管理,入库前应进行检查登记,入库后按检查要求进行定期检查。

4.3.2.4危险品和化学品仓库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采用防爆型电器。对进入仓库区的机动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 4.3.3标识

4.3.3.1计划经营部在购买危险品和化学品时,应向厂家或供应商索取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索取或自行制作危险品和化学品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应包括产品主要的理化性能、危害特性、注意事项等内容。

4.3.3.2仓储部门应对盛装、贮存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设备。在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贮存标识、安全标签,标明其危害性。 4.3.4发放、领作和存放

4.3.4.1危险品和化学品的领用必须由部门主管批准后才能到仓库领用。

4.3.4.2危险品和化学品由仓库管理人员发放,不得其他人代发。发放时,发放人员与领用人员应同时核实所领用化学品的种类、性能、数量。 4.3.4.3领用后的存放要求参照本程序4.3.2和4.3.3的要求执行。 4.3.5 危险品和化学品的使用和废弃物处置 4.3.5.1使用

4.3.5.1.1危险品和化学品的使用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使用知识、安全知识和防止其造成环境污染的知识并熟悉使用方法。

4.3.5.1.2在使用中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

4.3.5.1.3使用化学危险品时,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

4.3.5.1.4使用危险品和化学品时,应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倾倒、防热、防潮、防混。

4.3.5.1.5盛装化学危险品的容器,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检查,消除隐患,防止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 4.3.5.2 废弃物处理

4.3.5.2.1 危险品和化学品使用后如产生废弃物,则使用的部门和人员处理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料管理规定》等。 4.3.5.2.2 危险品和化学品的废弃物应存放在指定场所,并有防雨、防火、防泄漏措施。

4.3.5.2.3 废弃的化学危险物品应送交有环保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 4.3.6 应急准备与响应

危险品和化学品的运输、装卸、贮存、发放和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按《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执行。 5 检查与考核

5.1 各单位要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591号令),和有关危险化学品、危险品的管理规定及本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危险物品的认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和安全技能,增强员工正确使用危险化学品、危险物品的技术和自我防护能力。

5.2 各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危险物品安全管理,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5.3 各部门要定期对本部门的危险化学品、危险物品按照管理范围和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查找并列出存在的重点问题和隐患,按照边查边改的原则进行整改。 5.4 对管理工作不力、整改不到位的部门按照《安全生产奖惩细则》进行考核。

第四篇: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易燃品、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一、 为有效避免易燃品、危险化学品泄漏,减少事故隐患,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有效地扼制事态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 易燃品、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各类油品、酒精、稀料、硫酸、盐酸等各类清洗剂和各类粘结剂。

三、 物资供应部负责入库易燃品、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安全管理,易燃品、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易燃品、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对易燃品、危险化学品管理实行监督检查管理。

四、 易燃品、化学危险品仓库,应当符合有关安全、防火规定,并根据物品的种类、性质、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爆、防火、灭火、泄压、降温、防潮、防晒、消除静电、防火花、隔离等安全设施。

五、 易燃品、化学危险品入库前,必须进行检查登记,入库检验时要仔细检查其外包装完好、无变形、裂纹,标签完整,确保瓶、桶、罐装危险化学品无泄露、渗漏现象发生。

六、 装卸、搬运易燃品、化学品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七、 易燃品、化学危险品储存应尽可能专库专储,条件不允许时,必须把危险化学品与其它物品隔离存放。

八、 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化学危险品,在装运、储存时应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九、 使用危险品必须严格按规定发放,并有专门的发放记录。

十、 使用易燃品、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必须制定相应的易燃品、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操作人员必须按章操作,佩戴必须的防护用具。

十一、 加强对易燃品、危险化学品的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尽可能减少易燃品、危险化学品的存储量,对有失效期的易燃品、危险化学品须严格控制储量,到期立即处理。

十二、 一旦发生易燃品、危险化学品泄露应根据其危害性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到场。可采取有效回收、化学中和反应、通风、稀释等方法达到消除或减少有毒有害气(液)体、腐蚀性液体等对人体和物品的损伤。

十三、 当人员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立即采取自救措施,用水冲洗和酸碱中和,减轻伤害程度。

十四、 化学危险品中毒人员要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 十

五、 生产技术部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疏散人员,设置警戒线,并参与抢险工作。

十六、 易燃品、危险品泄露造成火灾时,立即拨打119报警,同时采取补救措施。

十七、 事发单位应认真查找原因,追查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杜绝事故再次发生。

十八、 易燃品、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应按照危险废物处置方法予以合理处置,不得造成二次污染。

第五篇:化学危险品管理规定

1.目的

对化学危险品加强管理,以预防或减少化学危险品对环境的影响。 2.适应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化学危险品的选定、采购、贮存、使用、检查和处理。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对所使用的化学危险品的申报、请购及使用、贮存和废弃管理。 3.2仓储运输部:负责对在库化学危险品包装外观和数量的验收,在库化学危险品的贮存管理。

3.3采购部:负责对使用的化学危险品进行对外采购以及提供向供应商索取相关的安全数据表。 4.定义

这里所指的化学危险品,是指与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中规定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化学物质。 5.工作程序

5.1化学危险品的分类

按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共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5.1.1仓储运输部组织各部门制作《化学品清单》,如各部门存放、使用的化学品发生变化,应及时向仓库说明,由仓库负责及时更新《化学品清单》。

5.2化学品的采购

5.2.1采购化学品时应注意: A、不采购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品;

B、首次采购的化学品在下订单前供货商均应提供对应的安全数据表(MSDS)或相关化学危险品的性能说明数据,同时向贮存、使用部门提供;如MSDS为外文或格式不符合要求,可翻译调整后公布。

C、从国外进口的化学物品应满足《化学物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物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要求。 5.3化学品供应及运输商的选择和评估: 5.3.1应具有营业执照;

5.3.2应具有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等专业资质;

5.3.3运输化学品的供货商应具有运输和装卸化学物品的专业资质,其运输工具(车辆)应具有运输化学品的许可证,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等应具有专业上岗证。

5.4化学危险品的运输

5.4.1化学品供货商负责到厂交货的,供货商应具有化学危险品运输资格,或委托具有化学品运输资格的运输商运输。

5.4.2由公司负责的化学品运输,应委托具有化学物品运营资格的运输商承担运输。 5.4.3外部化学品运输方及公司内部化学品的运输应: A、运输化学危险品时,应有防漏、防火、防爆炸措施; B、运输和搬运应防止撞击、推拉和倾倒,遵守安全运输规程;

C、遇热、遇潮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的化学品在装运及搬运时应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D、运输化学品车辆进入工厂应停放在相对化学品来说为安全的停放点;

E、禁止同车运送禁忌物料,装卸人员须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必须避免静电积聚和火花产生。

F、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使用相应的防护装置、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

5.5化学品的储存

5.5.1化学品在入库前,必须对数量、包装、危险标志进行确认,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5.5.2贮存时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并于显眼处明确标识,贮存场所应放置所存放之化学品的MSDS,并确保达到安全存放要求。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应确保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及通畅的通道。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保证阴凉、通风、干燥,保持仓内温度达到规定要求,并有防火设施和禁火标志。

5.5.3化学危险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在贮存期内,定期检查,发现其质量变化、包装破损、渗漏、短缺等,应及时处理。化学品检查项目包括: A、桶(罐)装化学品有无异常状态(明显鼓出、裂开、密封不良等); B、地面等有无泼出的残渍; C、标签是否残缺或不清楚; D、空气中有无异常的气味。

5.5.4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化学品不应露天存放。

5.5.5化学品存放地点应配备危险化学品的储存MSDS要求的个人防护设施,以及预防泄露、火灾的应急物资。

5.5.5化学品(包括废弃化学品)存放时堆放高度要求桶装的化学品堆放高度不超过二层,箱/壶装的化学品堆高不超过三层。

5.6化学品的使用

5.6.1化学品的使用场所应在显眼处放置所用化学品的MSDS,同时使用部门、仓库和安环部各存放一份MSDS;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化学品的使用场所应于显眼处明确标识相应危险标志,使用人员需受过相关培训。

5.6.2使用场所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性能,在使用场地应有通风、防火、防爆、防毒、隔离等安全措施。

5.6.3化学品在使用场所储存时应放在专用区域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

5.6.4员工在作业时应使用相应的防护装置/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并严格遵守作业规程。

5.7化学品的废弃

5.7.1对于有毒、危险(易燃、易爆、腐蚀性)废弃化学品及其容器不得随意丢弃,必须集中放置于专门的化学品废弃物区域,并根据相关的MSDS规定的废弃要求进行管理。

5.7.2化学品废弃时,应作为有害废弃物,按照《废水废气噪声固废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5.8应急响应和准备

5.8.1化学品发生小规模泄露时,可用碎布或砂覆盖,并吸干泄露物。

5.8.2化学品发生大规模泄露时,应按MSDS要求进行现场控制,准备消防器材,并报告行政人事部和保安,紧急广播召集相关人员处理。

5.8.3当化学品造成人员伤害时,应依照MSDS要求进行处理。严重时,报行政人事部后,安排到附近医院治疗。

5.8.4沾有危险化学品碎布或砂当作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理。 5.8.5当发生火灾时,依《紧急应变及响应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8.6发生大规模泄露、火灾(包括未遂火灾)、人员伤害等化学品事故后,行政人事部组织责任部门及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5.9培训

化学危险品的使用者和保管者,应按照《培训控制程序》的要求,经适当的培训,熟悉该化学危险品的性能、性质、使用程序以及异常状态时的对应处理。 6相关文件

《紧急应变及响应控制程序》 《废水废气噪声固废控制程序》 《培训控制程序》 7相关记录

《化学品清单》

《化学物质安全说明书》

上一篇: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下一篇:我悦读我分享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