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读后感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普通人读后感范文

读《一个普通少年的冬日》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一个普通少年的冬日》。这本书是由15个真实感动而又精彩的故事组成的。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悲伤的演唱》。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晴的女孩,她成绩优秀,很受班主任的喜爱,而另外一个女生她叫乔。她也是个学习优秀的好学生。她们俩在学习中互相比拼,谁也不服气谁。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她们又同时获得第二名。但是晴比乔得的分数多一点,晴到处宣扬,乔就一直仇恨在心,程老师辛苦劝解才使她俩化解怨恨,但是她们还是不服气对方。有一次学校评选“十大青春歌星”时,乔轻松地进入了复赛,在她准备时,她拉开帘子,评委席上唯一一个学生评委就然是晴。该乔登台了,乔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幻觉,台下两千多个座位中,仿佛只有一个观众,那就是晴。乔觉得自己是在为晴一个人演唱。她看见晴的眼睛朝自己射来两束冰冷的光。平日里那些烂熟于心的旋律,突然间变成了野兽,四散奔逃,根本无法捉住......最后一句结束时,乔听见自己的嗓子有了惨败的哭声,最终乔落败了。乔在一个月后转学,当晴在找乔的时候,同学说乔已经转走了,晴听后,她的脑袋和五脏六腑就像被人掏空,身体在飘,总落不在地上,那感觉从来没有过。上课时老师叫晴也没听见,晴觉得什么都变得无所谓了。晴在过年的时候鼓起勇气给乔寄了一个贺卡,上面写着“我是晴”,从那一刻起,晴就等待着回音……

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失去朋友是件痛苦的事情,友情是无价的,朋友所带来的幸福是其他任何物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要珍

惜身边的朋友,关心身边的朋友,帮助身边的朋友。不要等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吴峰涛

第二篇: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普通话练习:生命在于奉献——电视连续剧〈猴娃〉观后感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普通话练习:生命在于奉献——电视连续剧〈猴娃〉观后感

从今年除夕起,我很认真地看了由中央电视台首播的电视剧《猴娃》,深深地被剧中的人物命运和情节所打动。近日,我又一次观赏了该剧,感慨颇多。

记得六十年代初,由绍剧表演艺术大师六龄童主演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风靡全国,誉满海外。毛泽东主席先后三此观看了他们父子的演出并挥毫作诗《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留下了“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的千古绝唱。祖籍绍兴的周恩来总理,在观看了家乡的绍兴戏后,高兴地抱起了“猴娃”天星合影留念,称他小六龄童(后来即成为天星的艺名),这既是对他继承父业的鼓励,也是对他艺术上的肯定。我曾经五次看过“猴娃”在剧中扮演的可爱动人的“小传令猴”,他的表演常常博得同行和观众的热烈掌声。生活中的“猴娃”聪颖活泼,机敏过人,每次见着我总是阿姨长阿姨短地说个不停,他曾不止一次地说就喜欢看阿姨您演的评剧,百看不厌。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一位在艺术上日趋辉煌、前途不可估量的小“猴娃”,竟然被白血病这个病魔无情地夺走了生命,年仅16岁。他的英年早逝,着实令人痛惜不已。

又一个16年,值得大家欣慰的是“猴娃”的小弟弟天来(即六小龄童),奋发拼博,刻苦努力,在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的孙悟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终于完成了兄长临终前的最后嘱托,成为名扬中外、妇孺皆知的新一代美猴王。

衷心地感谢拍摄单位让广大电视观众看到了这么一部成功的佳作。《猴娃》给青少年指引了一条成才的路,也使我深深感到,人的生命在于奉献。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教师招聘网http://bj.offcn.com/html/jiaoshi/yueduziliao/

第三篇:普通人的感人故事

《道德大讲堂》中讲一组发生在身边的道德故事

乌市二十一小学杨新芝

刚才看了这一段《乡村最美教师》的视频,我很感动,上台之前,我看了一下各位,发现各位看得也很投入,相信这段视频,给大家也带去了很多感悟。接下来我想把我周围我所感悟到的道德与大家做一个分享。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素质修养的体现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非都想告诉世人,高尚的道德是人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古往今来,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的名人很多,他们的道德品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我今天想说的是普通人身上也有道德的闪光之处,其实榜样就在身边,关键是要善于用心去发现。首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身边的一则故事,这则故事对我来说,感触颇深:就在十月十一号那天学校工作依然格外的忙碌,身为大队辅导员魏老师也不例外,既要抓好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常规工作,又要准备十一月份市级精神文明复验的材料,正在忙得不可开交之际,大概下午四点左右突然接到了女儿老师的一通电话,原来女儿被班里的一名顽皮的男生不小心用雨伞打在了头部离太阳穴非常近的位置上,由于孩子小,皮肉细嫩,被打中的位置不但起了两个包,而且还有出血的迹象,老师通知了家长,男孩的家长也从上班的地方赶来,带着自己的孩子和魏老师的女儿来到了我们学校,打算约上魏老

师一起去医院检查、治疗,当魏老师看见女儿时,女儿哭得很伤心,此时此刻女儿多想得到妈妈的关怀与抚慰呀,看着女儿的伤势及哭闹的样子,魏老师心里很难受,我发现她的眼圈泛红了,在这里我想请在场的为人父母的老师感同身受一下,如果是你的孩子受了伤,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会怎么做?可是手头工作多要得急,魏老师要对自己的那块儿工作负责。离不开呀,怎么办?情急之下,魏老师还是决定以工作为重,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责任。找到了同事马永明老师,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带孩子去医院,马永明老师爽快的答应了,棘手的事情得到了解决,可目送着自己的孩子被其他老师带着去医院的背影,魏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片刻的情绪波动之后,她又很快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听完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是否有感动与敬意?故事里的道德在于魏老师坚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在于马永明老师的乐于助人的人性道德。对马永明老师而言或许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于一位需要帮助的母亲来说,犹如雪中送炭,有了两全之策,解了燃眉之急。魏老师有大局观念,能以工作为重,用实际行动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诠释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内涵。另外我还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上学期由于要准备迎接国家级均衡发展和标准化验收的工作,我临时被安排做了一段时间学校的档案与人事工作,当时要完成一份准确、完善的全校教职工及代课教师的花名册录入工作,由于我校的民语老师居多,许多证件的复印件都是维文,特别是学历证书。

看不懂,自然无法录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到了在同一层楼工作的帕提古丽老师,想让她给我做翻译,当我客气礼貌的说明情况后,她很理解,说了一句:没事,我帮你。于是放下了自己手中的实验教学工作和管理实验仪器等工作,来到档案室,安下心来,从姓名到专业再到学历层次一个一个的用她那不太标准、流利的汉语给我耐心地做着翻译、解释,遇到她也有疑问的,还会主动地打电话向同事落实。看到她如此上心,感动之余更多的是过意不去,我觉得她也很忙,为了我的工作占用了她太多的时间,可她却说:没事。那有啥关系。由于她的帮助,使我顺利、准确的完成了花名册的录入工作。我至今仍然记得帕提古丽老师的那句话:没事。我帮你。这句朴实的话语让我倍感温暖与踏实。这件事让我深深的感到:情谊是不分民族的。只要彼此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就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

最后,我还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校艾克拜尔老师的故事。艾克拜尔老师曾是89小的一名数学教师,常年带毕业班的数学课。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2011年9月借调到我校,没过多久就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敬重、孩子们的喜欢、家长的欢迎。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艾克拜尔老师非常有职业道德,从教二十多年,不管学生成绩的好坏,绝对能做到尊重学生。哪怕是成绩再差的学生,他也能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及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以树立孩子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从而增强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和对学习的信心。上课时,他能兼顾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用

母语耐心地去做解释,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上下了很大功夫。为了密切师生关系,经常抽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增强学生对事物正确的判断能力。作为老教师,能平易近人,经常帮助年轻教师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在专业道路上迅速成长。多少年来,即使身体不舒服,也能坚守在讲台上。他对教书育人这份职业的执着令人敬佩。我觉得他在用用心照亮孩子的前程,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地成长保驾护航。

今天我在这里所讲的不光是魏老师,马永明老师、帕提古丽老师,还有艾克拜尔老师,其实有很多的老师在道德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的高尚言行为学校为社会汇集、传递着正能量。

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如果我们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那么我们每做一件事情,我们的道德水平就会得到一次升华。他人危难之中我们伸出的援手,需要帮助时的一句“没事,我帮你”。都会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大有帮助。什么样的人最美,不是拥有倾城的美貌,万贯的财富,而是一颗满盈善良的心。所以,道德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尤其是我们教师队伍,因为我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义务坚守与传播道德的种苗。在平凡的工作中,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实践者。以良好的道德树立人民教师崇高的形象。

第四篇:记一位普通人

悉数过往的岁月,指缝中溜过多少往事,骤雨中淋湿多少欢欣,尘埃中湮没多少记忆,微风中飘过多少思绪……那一个又一个普通的人,在我的生命中来了、熟了,亦散了。只有回忆,方可随时拿出翻阅——

已是深秋了,依稀记得那是一个离去年现在不远的冬日早晨,狂风夹杂着鹅毛大雪,拍打着窗户,发出恐怖的低吼。

也许,今天她不会来了吧!我望一眼已然指向6的时针,想。

怎知门外竟有些轻碎的响声,我立即下意识地打开门——“呀!阿姨,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是来了啊?”我不由得叫出声。

只见门外的她穿着一件墨绿色的破旧雨衣,头发上沾着晶莹的雪粒,手和脸都被冻得通红,可她的嘴角却依旧上扬着,发出些颤抖着的声音:“啊!真是不好意思,今天来得太晚了,没耽搁你上学吧?!”她说着,搓了搓冻得僵硬的双手,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两瓶鲜奶,接着说:“喏!这是今天的牛奶,今天有些冷,这奶要多热会儿才能喝呢!”她细心地叮嘱。

我接过奶,看了看她单薄的身子,担心地说:“阿姨啊,你怎么就穿这么点呢?快进屋坐会儿吧!家里有暖气。”

“不了不了!”她连连摆手,“我不冷,谢谢你啊!”她说出的话混着寒气,冒出阵阵“白烟”。还说不冷?

“您还是进来坐坐吧!不然待会儿您可病倒了,大伙儿可怎么喝得到鲜奶啊?”我笑着说。

她笑了一下,在通红的脸上开出一朵惨白的花,“你可真会说话啊!不过真的不用了,我还得给别家的孩子送奶去,他们还要去上学!”说着她就要转身下楼。

“那我送送你吧!”我只好附和着说。

走下艰难的八楼,呼啸的寒风直往身子里灌,我看见她的腿一直在发抖。

“再见!”看着风雪里一个推着自行车的墨绿色身影,我不禁觉得眼眶有些湿润。那身影在白茫茫的世界中愈走愈小,直至一个墨绿色的小点……但那一刻,我却觉得她在我心中的影子是不断壮大……

我忽而感到肃然奇迹了!

有多少人在你的生命中来了又走?有多少人让你热泪盈眶?有多少人让你感慨万千?

已是深秋,秋叶又落,败落的树叶在空中辗转飘零几个回合,终究落入回忆的书页,做这场感动的书签,让我记住,那个冒着严寒为他人送去营养的人,那个送奶的阿姨,那个普通的人……

我曾为她哭过。

第五篇:《普通人》梁晓声 教案

普通人

梁晓声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文的学习与体验,增强高中生做人与做事的思想、职业素养

2、培养提高高中生阅读、思考与叙述表达水平 教学重点:

1、培养高中生对“父亲”等给予自己重要影响的任务的描摹、刻画能力

2、培养高中生对“普通人”富有个性的感悟理解 学习过程:

一、关于作者

梁晓声,男,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汉族。原名梁绍生。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当过知青,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

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

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分析,十分深刻。

梁晓声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这也是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

二、通读全文思考(初步体验)

(1)本文明明写的是“我的父亲”?为什么不用“我的父亲”为题?作者把文章标题写成“普通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提示:作者实际些的是我的父亲的演员生涯,要突出的是他的普通身份、普通人生,但在普通之中却有着一般人难有的认真和执着性格。作者用“普通人”一词,一方面表现父亲身份的普通平凡,另一方面又赞颂了他作为普通人的认真执着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是对像父亲一样的所有的普通人的赞颂。

(2)说说你对自己父亲有什么印象和评价?梁晓声的父亲在他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学生自由发言,力求言简意明。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父亲呢?你觉得他最想突出父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急于评价定论,为后面开展的教学探讨作铺垫。 深入课文学生分小组探讨

(1)课文写对父亲的怀念,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据此自行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提示:①父亲在《泥人常传奇》剧组第一次党群众演员,他把当群众演员的事当做大事和“我”商量,表明父亲做事的认真态度。(诚商“从演”大事)

②作者用导演已忘记还有有个老群众演员,父亲却忘我地坚持导演的命令这个细节,对比写父亲的其他群众演员,表明父亲的认真执着。(憨等导演安排)

③写父亲两夜心系剧组,对我的善意欺骗,“父亲火了,并怒赳赳地走出去了”,写父亲已把自己完全融入剧组中。(两夜心系剧组)

④写父亲被选中做群众演员,朝鲜导演都把父亲当成了朝鲜老人。(误为朝鲜老人)

⑤写父亲认真地在家里背一句台词,去世后还有导演邀请他去做群众演员。(勤背一句台词)

(2)这几件事的顺序可以变动一下吗?

提示:引导学生从“父亲”当群众演员由“认真”深入到“忘我”的刻画描写中体会。

(3)寻找感受几件事情中让你感受到写父亲鲜明性格的词句。 提示:引发学生对文章的独特感悟、理解,自由大胆发言。

①父亲从来不做自己胜任不了之事。他一生不喜欢那种滥竽充数的人。 ②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

③“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选他就怕这几天下雨„„”父亲他怒冲冲地就走出去了。

④要当群众演员,咱们就认认真真地当群众演员。

⑤父亲又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吗?老百姓当然不愿意看。一句台词,光是说说的事吗?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了嘴里说阴,脸上作晴了吗?”

学法提示、指导:

学生讨论各句中什么样的字词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B、引导学生分角色、情景、语调、情感朗读。

三、素质拓展

短时发言:你喜欢性格演员还是本色演员?

上一篇:排头兵演讲稿范文下一篇:品质术语解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