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波浪理论图解

2022-06-30

第一篇:股票波浪理论图解

波浪理论读书笔记

《波浪理论》读后感

我从高一就开始接触股市投资了,那时读的是唐庆华的《如何投资》并从中了解了量子基金的传奇故事以及索罗斯,罗杰斯,费雪等投资大师的耀人成绩,而且了解到了期货的巨大风险。自此,对投资的兴趣更加浓厚。而后又读了一些相关书籍,不过术语太过专业,越来越看不懂。如今进了大学,图书馆有很多关于股市分析的理论,我便开始研读起来,而且没那么费劲了,明白了好多知识。但是当我接触江恩理论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根本读不懂。此外,介绍江恩理论的书也不多。所以,我在寒假选择了波浪理论。

艾略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市的玛丽斯维利镇,25岁移居克萨斯,并进入一家铁路公司担任会计长达25年。当他在49岁时定居纽约,53岁时接受美国政府的指派,负责重整尼加拉瓜的财务,次年转任一家经营中美洲区域的铁路公司的财务主管。在这一期间,他撰写了两本书:《咖啡馆与自助餐馆之管理》与《拉丁美洲之未来》,前者与其本业有关,后者提供解决中美洲社会与经济等问题的方案。就在艾略特因为专业方面的成就获得肯定时,却不幸染患疾病,56岁回美国加利福尼亚休养,两年后病情加剧,入院治疗。在休养期间,医生不准他外出,所以大约有三年时间足不出户,为了保持心智灵活,只好研究证券市场,此时他对证券市场完全外行,正因为如此,在研究的过程中无所挂碍,得以发展出自己的股市理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艾略特显然受到了道氏理论这一技术分析基石的影响,且部分思想偏向不可知论、神秘论,并与江恩的想法相当接近。江恩认为证券市场的起落,必定遵循着完美的数学平衡模式,任何股价的涨跌行为都可以视为对称的数学。而艾略特则认为任何周期性的走势,都按照着费伯纳契系数进行。

艾略特在疗养期间收集了1975年来美国证券市场指数的资料,举凡年线、月线、日线、小时线都加以详细研究。最后艾略特终于发现,在混沌的市场行为中,股价涨跌的模式会一再重复出现,而股价是由不同层次所构成,并且有规律地向前推进,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现象,是由投资人的群众心理所造成。1934年秋天,艾略特从加利福尼亚写信给当时美国投资周刊的编辑高林斯,宣称华尔街出现了多头市场,并建议高林斯赶快研究周期理论,他的结论就是按照这项理论所做的推测。在当时,高林斯经常遇到这种请求,宣称自己发明了预测股市的方法,所以他一开始对于这种预测毫不理会,但是艾略特仍不灰心,持续寄出他自己的预测资料。1935年,道琼铁路公司平均指数已经跌破了1934年的最低点,且低于11%,根据正统的道氏理论,这是属于令人心惊胆跳的卖出讯号,所有投资人及经济学家都惊惶失措,认为美国股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高林斯也认为艾略特自称永不失败的证券理论,已经完全失败。就在跌势的最后一天,高林斯接到艾略特的电报,语气坚定地告诉高林斯,股市下跌的走势已经结束,多头市场已经开始。就当高林斯正在阅读电报时,道琼斯工业指数已经急剧上涨,但是从电报上的邮戳来看,艾略特发出电报的时间却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到达谷底的前两个小时,此后两个月,股市果然一路上涨,证明艾略特是正确的。后来高林斯与艾略特相聚数周,全面研究艾略特的理论,并在1938年为艾略特出版了名为《波浪理论》的小册子。艾略特后续又在《世界财经》杂志中发表12篇关于波浪理论的文章,这些文章成为波浪理论的基础,最后在1946年出版第二本关于波浪理论的专着:《自然法则――宇宙的奥秘》。换言之,艾略特先生以16年的时间精心归纳了波浪理论。当然,艾略特和江恩一样都是是天才。有人说,用波浪理论定性,用江恩理论定量,你就可以无敌于天下。但问题是,有哪个人能够说自己对这两种理论熟练到融会贯通,登峰造极的地步。单单是一个波浪理论就不好运用。一方面因为其形态是相当复杂的,另一方面中国股市尚不成熟,运用的空间不足。况且江恩理论大体上已经失传,现在的只不过是人们对其手书的猜测。然而,波浪理论确实能在某些方面指导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比如它认为推动浪有5浪组

《波浪理论》读后感

成,虽然每一浪可能包括延伸,调整浪有ABC三浪组成,尽管调整浪又有锯齿波,平坦波,也或许又夹杂着三角形和楔形形态。尤其是它的两大定律和一大原则,即一四浪不交替,三浪非最短和二四浪交替原则,有相当大的指导和实战意义。我在中国股市K线图上也分析过,这两定律一原则从来没被违背过。而且,艾略特把波浪理论和黄金分割率结合并发展了测量学,非常有预测价值。有的人说波浪理论错了,但我想说的是,不是理论错了,而是你没用对。纸上谈兵是不切实际的,我认为波浪理论就是要扎根于实践,尽可能多的分析K线形态。

不可讳言,在技术分析的研究领域中,波浪理论在实用性方面受到不少质疑。而通常遭受质疑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一是该理论基础的逻辑性不够强,导致产生操作严重错误;另一种则是使用者对该理论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在使用时产生偏差。波浪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的分析走向是永远不确定的,我们做的永远只是假设,在后市没表现出来之前是不能定性的。这一点和江恩理论完全相反。但是,在结合了当时经济形势和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之后,也完全可以判断后市走向。所以我认为,波浪理论并不完全是技术分析,它包含了价值投资的思想。波浪理论只有和经济基本面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艾洛特的时代是个投机的时代,那时的格雷厄姆价值投资思想才刚刚起步。不过对于现在,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思想虽然已经趋于主流,波浪理论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它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但是其逻辑性与归纳的完整程度,已算是非常成熟了,因此在没有完全认识它以前,暂时不要对波浪理论下“无法使用”的断语,给它与自己多一点时间验证,多投入实践,总结经验,相信有些人会改变原本的看法。

任何行业、市场都是二八法则。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行业中,能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永远是少数,因此在学校、就业领域或是研究技术分析,其成就都会出现明显的不同。虽然我们不要求自己必须站在尖端,但在某个领域中,必须具备最起码的生存能力。就技术分析的研究而言,在进入投资市场以前,为了缩短学习的时间,撷取他人经验是必要的手段,毕竟像牛顿那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而波浪理论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无论你是技术分析者还是价值分析者。

第二篇:波浪理论3.自然法则--宇宙的奥秘

我不想只重复前辈、大师的著作。否则,倒不如建议读者去详细阅读由A?J?FROST和R?R?PRECHTER?JR合著的《艾略特波浪理论》(这是波浪理论的入门必读书目,当然需要仔细阅读)。我怀疑,艾略特及其继承者恐怕未必百分之一百“知道”为什么波浪理论是“自然律”的最近似表达之理论。我想,“新解”就是要向世人阐明波浪理论的真谛。

还在孩童时代,我就很想知道我们的“世界”是如何(HOW)、为何(WHY)、何时(WHEN)肇始的?它有多大?形状如何?又由何物构成?从伽利略到哥白尼,从牛顿到爱因斯坦,前辈大师所作的努力都值得我们敬佩。20世纪30、40年代,“大爆炸”理论出现。比利时的乔治?勒梅特在此事的起步阶段起了带头作用,他的“原始原子”理论乃是“大爆炸”理论的鼻祖。40年代后期,俄国人乔治?盖莫夫与他的学生拉尔夫?阿尔弗和费伯特赫尔曼又迈出了最重要的几步。1948年,阿尔弗和赫尔曼预言,从大爆炸散落的残余辐射由于宇宙膨胀而冷却,如今它所具有的温度约为5K(即-268℃)。

1957年,前苏联物理学家诗茂诺夫(SHMAONOV)建造了一具天线,探测到了某种在天空中不同方向上均匀的信号,与之相当的辐射所具有的温度在1-7K之间。这些预言与发现使人们开始认真研究大爆炸模型。人们对宇宙微波作了更多的观测。1980年,美国粒子物理学家阿伦?古斯提出“暴胀宇宙”的概念。他认为我们这个可见的宇宙在极早期阶段经历了一个短期的加速膨胀阶段。所需的时间简直是短极了。

从宇宙“诞生”后的10(-35)秒加速到10(-33)秒。这种理论的好处是完全解决了现在我们为什么观察不到磁单极的问题,磁单极问题乃是极早期宇宙中视界尺度过小造成。大统一时期(电磁力、引力、核力和放射能力统一)的视界尺度膨胀到今天也只能是100公里左右的区域,与现实相差太大,但是只要加入暴胀的概念,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经过暴胀之后,宇宙的膨胀速度渐渐变慢。奇怪吗?这和波浪理论中关于推动浪的描述十分相似!暴胀阶段是第3浪,此后的超长期膨胀是延伸的第5浪(指在“指数图”上)。

更进一步,1983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安德列?林德提出随机暴胀宇宙的想法。极早期宇宙中不同的子宇宙经历不同程度的暴胀。只有暴胀得足以产生尺度至少达90亿光年的子宇宙,存在的时间才会长得足以产生稳定的恒星、碳和有生命的观测者。不过,既然有暴胀,就必然伴随着“坍聚”。这样才可以保证宇宙永远是运动的。这就是波浪理论的真谛!

索罗斯及其师认为科学是不可信的。他的基金取名“量子”,意印在此。他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牛顿力学是错误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后人总是不断证明前人是错误的。事实上,如果不是这样才是怪事呢。开始的时候,“科学”是“错误”,并且不断逼近“绝对正确”。

波浪理论描述了不断进步的人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发展进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肯定会有人对波浪理论作出重大修改。我个人也已对一些细小的地方产生不满,但暂时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在另一方面,神学家对于大爆炸理论的描述非常满意,特别是该理论中以前关于奇点的假设。是这样的,膨胀宇宙图意味着过去必定出过某种灾变事件。试想一下,我们的宇宙沿着时间回溯,某一个时候任何东西都会与其他所有的东西撞在一起,这是“开端”,全部质量被压在无限小的空间里。神学家认为,谢天谢地,上帝总算抽空创造了一个奇点!这个奇点突然出现大爆炸,从而形成目前的宇宙。

宇宙有生有灭,万物都有生有灭。总会有一天,我们坚固无比的宇宙会受到敌对势力的围攻,直至崩溃!

第三篇:跟着波浪一起入睡杂文随笔

第一次乘这样长时间的船躺在上铺觉得自己跟着海浪的节奏起起伏伏

以自身为一个轴开始转圈

当浪将我抛到上方的时候

身体依然留在下方

意识可能还在从下方到上方的旅途中

身体与意识的脱离 就像脑子与脑壳之间存在缝隙

该如何填满这缝隙让它不再移动呢

思考这个问题的我

因为无法避免晕眩而想降低重心

在船上蹲着刷牙好像要比站着好

那么即使躺着是重心最低的时候

也想着下铺也许要比上铺要安稳一些

但在晕眩的紧要关头

想到与别人解释这件事情是多么地麻烦

于是只能留在上铺 逼迫自己按照海浪的频率

也一同活动着缝隙

这相较海平面如此之高的船

对于上铺与下铺 又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呢?

在晕眩的圈子中

寻觅着睡梦的踪影

第四篇:《躺在波浪上看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重点理解词语五个:号称,变换,光晕,絮语,苦涩。读句子理解“蹦跳”、“沉默”、“絮语”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5、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6、在课外书刊中找出一则世界趣闻,互做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2、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1)景色色美丽奇异。

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

(2)死海名字的来历。

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水中含盐量特别高,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3)人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缘由。

水中含盐量特别高。

(4)死海所创造的奇迹。

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得晴空洒下来。

不料,收腿时却遇到了强劲的浮力,收不回来,身体一歪,一股苦涩的咸水立刻涌入口中,眼睛也涩得生疼。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3)重点指导书写“”字。

(4)学生书写。

第五篇:波浪形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摘要: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零件的工艺处理。制定出细致、优化的加工工艺,是数控加工应用中应重视的问题。本文介绍波浪形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关键词:波浪形轴类零件 数控加工 工艺分析

制定细致、优化的加工工艺,是数控加工工艺编制人员、数控加工操作人员常需分析的问题,必须在编程之前正确确定加工方案,进行工艺设计,再考虑编程。波浪形轴类零件泛指轴径外大内小的轴类零件,本类零件的加工是轴类零件中的难点。本文以典型波浪形轴类零件为例,对数控加工中的工艺处理进行分析。

1、数控加工中的典型工艺处理方法

1)改局部分散标注法尺寸为集中引注或坐标式尺寸。在数控编程中,所有点、线、面的尺寸和位置都是以编程原点为基础的。因此,零件图中最好直接给出坐标尺寸,或尽量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这种标注法,既便于编程,也便于尺寸之间的相互协调,在保持设计、工艺、检测基准与编程原点设置的一致性方面带来很大方便。但是由于零件设计人员往往在尺寸标注中较多地考虑装配等使用特性方面,而不得不采取局部分散的标注方法,这样会给工序安排与数控加工带来诸多不便。事实上,由于数控加工精度及重复定位精度都很高,不会因产生较大的累积误差而破坏零件的使用性能,因而改动局部的分散标注法尺寸为集中引注或坐标式尺寸是完全可以的。

2)刀路应尽量简单。具体要求就是尽量选用 0°或 90°方向切削。因为单轴插补加工的物理意义在于不存在轮廓误差,两轴或两轴以上插补加工,在两轴位置增益不相同时,存在轮廓误差,且平行刀路要选择较长边作为进给方向。单轴插补加工不存在轮廓误差,故对于数控铣床加工零件,必须使零件的直线轮廓平行或垂直于坐标轴,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

3)拐点的处理要合理,避免采用直角过渡。在外角加工中选用圆角过渡,走刀方向不会因突然改变而损坏刀具,零件的拐角轮廓误差也得以有效控制。如果确需直角过渡的,可在轮廓交接处加入G04指令,延时数十至数百毫秒,在这段时间里前段轮廓加工时的跟随误差会迅速得以修正,如车削轴类零件台肩等。在现代数控加工中可以用CAM软件来很好地处理这类问题。有些数控系统也可采用尖角过渡G07指令。

4)刀路的材料去除量要均匀,减小冲击产生。材料切削量的突然改变会对刀具和机床产生冲击,特别是在留精加工余量时更应注意,大多在使用复合固定循环时,易出现该现象。

2、波浪形轴类零件的车削加工

如图1a所示零件,在车削类零件中属于非单调类,加工时具有较高的难度,必须合理制定其加工工艺。该零件加工所用坯料设为Ø66mm的棒料,批量生产,加工时用一台数控车床,图形的数字处理及数控加工工艺如下。

2.1 图形的数学处理 曲线用 35°外圆切削刀 加工点 C刀具必须具备的最小副偏角 Kr′的计算: kr/arcsinCQ23arcsin39.71 O1C361 第

故采用封闭粗切削循环时,刀具须选用副偏角大于39.71°的外圆车刀。 点B坐标的计算(固定坐标系以点A为中心): O1QO1C2CQ236223227.6948

所以点 B的坐标X=2(36-27.6948+20)=56.61,Z=-35.17。 封闭粗切削循环时总退刀量的计算: O2PO2D2DP230215225.981

故采用G73指令加工X轴上的总退刀量: i30O2P(56.6140)/23025.9818.30512.324

2.2 数控加工的工艺制定

工步1:夹棒料外圆柱面,车端面。

工步2:如图1b所示,采用外圆粗切削循环 G7

1、精加工 G70指令,加工轨迹A→B→F→H→J→G。

2 第

工步3:如图 1c所示,采用55°外圆车刀,封闭粗切削循环G7

3、精加工G70指令,加工图中轨迹 B→C→D→G。55°外圆车刀能保证点C的副偏角 Kr′为6230,大于3970,不产生刀具干涉。循环起始点O3一般位于点 C基于R36圆弧的切线以左,Ø64mm圆柱右侧端面以右,以防循环切削时的碰刀和过切。

工步4:如图 1c所示,沿轨迹D→E→K,采用纵向切削循环 G90指令,车削Ø40mm圆柱。

工步5:如图 1d所示,调头,夹持Ø64mm外圆柱面,按总长157.17mm要求,车削Ø20mm圆柱右端面。

工步6:如图 1d所示,采用纵向切削循环G90指令,车削Ø20mm圆柱。 2.3工艺制定中易出现的几种问题

问题一:整个手柄曲线按一次精车处理。此加工工艺切削量太大,若刀具选择不当,易在点 A或点 C处产生刀具干涉,无法加工。

问题二:整个手柄曲线按 G71指令外圆粗切削循环G70指令精加工。此加工工艺Ø40mm圆柱、R30圆弧处切削量太大,两圆弧交点 C处附近刀具易干涉无法加工。

问题三:整个手柄用割断刀粗车至手柄轮廓,然后精加工。此加工工艺割断刀的径向坐标尺寸计算非常繁琐,不易采用此方案进行实际加工。

问题四:如图 2所示,夹棒料外圆柱面,整个手柄曲线用 35°外圆切削刀具,按 G73指令封闭粗切削循环、G70指令精加工,X轴上的总退刀量为 i =33。

3 第

图2 加工工艺的不合理表现

实际退刀量将由循环起始点 O3位置的变化而减小,点O3一般位于点C基于 R36圆弧的切线以左,点A居工件端面以右,否则G73切削循环时易出现碰刀和过切现象。此加工工艺在加工棒料零件时,所用循环次数非常多,不利于提高加工生产率。

3、数控仿真软件下的刀具的干涉实验

在图1c中,需用55°外圆尖刀,采用封闭粗切削循环G7

3、精加工G70指令车削轨迹B→C→D→G。封闭粗切削循环是对铸造、锻造成型毛坯或已粗车成型工件的切削,这里用于处理非单调轴类零件的加工。

通过计算可知,点C处刀具不引起干涉的副偏角Kr′要大于 39.71°,除用55°外圆尖刀具加工外,还可用35°外圆车刀。用35°外圆车刀车削时, 必须保证副偏角Kr′大于39.71°,副偏角Kr′可在39.71°~50°范围中调节 (副偏角 Kr′为50°时,主偏角Kr为95°,这里不应靠主偏角Kr小于95°来增大副偏角 Kr′), 若刀具安装不当,出现副偏角Kr′小于39.71°,将出现刀具干涉。图 3所示是在仿真软件下,刀具副偏角 Kr′为20°时在点C的干

4 第

涉试验,明显表明在点C刀具的后刀面与零件已发生严重干涉。图4所示是55°外圆尖刀具在点C的切削状况,没有发生干涉现象。

图3 图4

4、结论

对于坯料为棒料的波浪形轴类零件 (轴径外大内小),一般的加工方法是先右侧去除直径单调部分材料(直径外小内大部分),按零件情况选择,然后对非单调部分,通常是采用局部G73指令和割槽处理,并采用通用加工方法补充。为解决此类零件的高精度加工,可以按上述方法进行粗加工(留0.1~0.25mm精车余量),最后进行一次完整的精加工(精加工时必须特别注意刀具的副偏角,以防干涉)。

参考文献

1、严爱珍,李宏胜.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2、程淑重.数控加工工艺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5 第

上一篇:国内事故调查报告下一篇:管理专业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