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信访工作规程

2022-08-10

第一篇:规划局信访工作规程

02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工作规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工作规程(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 Society of China,简称UPCS)所属的专业性学术组织,英文名为:“Urban Planning History and Theory Committee of UPCS”简称UPHTCC,按照《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章程》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二级组织管理办法》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二级组织机构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宗旨

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的领导下,推进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发展,搭建多学科融合的学术平台,研究城市规划中的历史与理论问题,建立基于全新规划理论基础和自身历史脉络的城市观,关注人类聚落与城市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规划思想、方法、技术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促进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积极开展城市规划历史、实践、理论领域的学术交流以及科研、咨询活动,为促进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健康发展,提高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水平,推动城市规划学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1.组织开展有关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的学术研讨活动与建设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

2.联系国外相应的学术机构,组织国内外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的学术交流,密切关注文化视角和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化模式。 3.开展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科建设的论证与咨询等技术服务。 4.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定和委托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 委员

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积极从事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教学及研究、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历史有造诣和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相关研究比较深入的学者,兼顾高校、规划设计、政府部门以及地方城市,经本人申请、学术委员会通过;或学术委员会邀请,本人自愿,在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后,可成为本学术委员会委员。

二、学术委员会委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本学术委员会开展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对本学术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要求本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规划实践方面给予帮助支持;得到本学术委员会的相关学术资料和信息。

三、学术委员会委员的义务:遵守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规程;热心学术委员会的工作,积极参加学术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向学术委员会提交学术论文、工作经验总结和研究成果,以资交流和推广。

四、对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领域特别热心并有相当学术造诣的人士,可根据情况聘请为顾问委员。

第三章 组织

一、委员会由学术水平较高、学风正派、热心社会工作和有一定组织活动能力的学会会员组成;为有利于开展活动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委员会委员除规划建设部门外,还需要注意吸收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等相关学科领域人员参加以利开展工作;委员人数约20人。

二、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二至五人,从委员中选举,并报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设负责日常工作的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人,由主任委员提名,经委员会批准后报学会备案。每届委员会的任期为四年,如遇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需事先报请学会常务理事会。

三、委员会可根据情况设立下属专业学组,学组设组长一人、副组长一至二人和组员若干;组长和副组长由委员会聘任,组员由组长提名,报学会备案。

四、委员会挂靠单位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第四章 活动

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独立召开一次全体委员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会议的委员人数须占全体委员一半以上;至少组织一次有部分委员参加的其他交流活动,探讨“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关键的学术问题,交流研究成果。

二、学术委员会不定期地举办有关“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的学术研讨会,不定期地出版学术论文,促进学术交流与进步。

三、学术委员会亦可开展学组活动或片区活动。

四、本会经费争取多渠道来源,诸如学会拨款、本会组织的咨询收入和委员所在单位或地方资助等。

第五章 本工作规程经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并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备案,于 年 月 日正式实行。

第二篇: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规程

关 于 印 发《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规程》(试行)的通知

赣建规[2006]3号

各市、县规划(建设)局:

为规范我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效率和管理水平,省厅制定了《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规程》(试行),已经厅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该规程试行中碰到的问题请及时函告省建设厅城市规划处。 除附表五由省建设厅印制外,其他附表均由各地按样式自行印制。

附件:《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规程》(试行)

二OO六年一月二十六日

江西省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规程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审批(以下简称规划审批)行为,提高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效率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凡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活动,均应当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建设项目是指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

第四条 本规程所称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是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及建设项目开工规划放线、验线和竣工规划验收的行政行为。

第五条 建设项目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是法人或者是具备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第六条 未依法编制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不予受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

建设单位在用地规划审批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方案设计,否则,不予审批建设用地。

第七条 对自有用地,且不改变用地性质或者不需要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可直接进入下一个审批程序。 第八条 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国家和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符合国家和省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及其他相关行业技术标准;

(三)符合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要求。 第九条 省建设厅主管全省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和管理工作,并组织本规程实施。 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规划审批和管理工作,并具体实施本规程。

第二章 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第十条 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经立项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者项目申请说明书;

(二)《建设项目选址申请书》(附表一);

(三)建设项目用地协议书或者用地证明文件;

(四)符合规划审批要求的现状地形图及电子文件;

(五)其他有关申报材料:

1、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应当提供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和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

2、军队用地转为民用或者开发用地的,应当有军事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军用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

3、市政管线工程应当提供拟建示意图;

4、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提供相应的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5、对易燃、易爆及有毒的化学物品等建设项目,应当提供公安消防部门的审查意见;

6、涉外建设项目,应当提供国家安全事项审定书;

7、按照法律、法规应当进行地质灾害评估的,应当提供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8、大、中型建设项目,应当提供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选址论证;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 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程序:

(一)申请人持第十条规定的材料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选址申请;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对申请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初审,申请材料齐全的,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建设项目现场踏堪;

(三)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当向社会进行公示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建设项目规划公示通知单》(附表十一);

(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选址符合法定要求而不需要进行社会公示的,或者经社会公示已通过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同时发出《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及用地红线图(附表二)。

不需要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建设项目,可直接发出《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第三章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二条 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建设用地规划申请书》(附表三);

(二)立项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非国有投资的建设项目除外);

(三)建设项目用地协议书或者用地证明文件或者用地说明;

(四)符合规划审批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绘制在相应比例尺的城市现状地形图上),规划设计方案应附有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许可文件(图纸上应加盖城市规划编制资质出图专用章);

(五)其他有关申报材料:

1、个人自用建设项目应当提供申请人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复印件;

3、市政管线工程应当提供符合规划审批要求的管线设计方案图及相关部门审查意见;

4、需联合建设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供联建协议书;

5、改建、扩建工程应当提供原房屋产权证明、土地权属证明、原施工图或者原规划批准文件;

6、原址改建,且改变用地性质的建设项目,应当提供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7、市场化运营的土地,应当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

8、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需提供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十三条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

(一)申请人持第十二条规定的材料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申请;

(二)申请材料齐全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规划设计方案组织评审和进行审查。审查同意后,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当向社会进行公示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建设项目规划公示通知单》(附表十一);

(三)申请人根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及附图进行建筑(市政)规划方案设计,经评审和审查需要修改规划设计方案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申请人发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查修改意见书》(附表七);

(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审查合格而不需要进行社会公示的,或者经社会公示已通过的建设项目,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附图应标注:规划用地界线、规划建筑红线、拆迁范围控制线。以下简称三线图)。

第四章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四条 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建设工程规划申请书》(附表四);

(二)已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附图复印件;

(三)国土主管部门核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及附图复印件或者国土主管部门出具的土地使用意见;

(四)符合规划审批要求的建筑(市政)设计方案(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及设计单位的资质证书复印件或(外省设计单位应提供进赣勘察设计单位备案文件,图纸上应加盖设计单位出图专用章);

(五)人防、消防等其他相关部门出具的书面审查意见;

(六)其他有关申报材料:

1、个人自用建设项目应当提供申请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2、市政管线工程应当提供符合规划审批要求的管线施工图。 第十五条 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程序:

(一)申请人持第十四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

(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申请材料齐全的,对建筑(市政)设计方案进行规划审查,审查合格后,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当向社会进行公示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建设项目规划公示通知单》;

(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审查合格而不需要进行社会公示的,或者经社会公示已通过的建设项目,向申请人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附表五)、《建设项目定位放线通知单》(附表六);

(四)经审查需要修改的建筑(市政)设计方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申请人发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审查修改意见书》,修改并经审查合格后,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应当向社会进行公示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发出《建设项目规划公示通知单》,公示通过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建设项目定位放线通知单》。

第五章 放线、验线及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 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的建设项目,在工程开工前和竣工后均应当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放线、验线和竣工规划验收。

需要拆迁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还需要进行拆迁范围规划核查。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工程开工前和开工时,申请人应当分别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放线和验线,并应当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相应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到达现场,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及附件、三线图和《建设项目定位放线通知单》要求对建筑(市政)工程进行放线和验线。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验线合格的,应当向申请人发放《建设项目工程开工验线合格通知单》(附表八)。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工程竣工时,申请人应当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竣工规划验收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五日内进行工程竣工规划验收。申请人应当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一)《建设项目竣工规划验收申请书》(附表九);

(二)建设项目竣工后的现状地形图;

(三)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的建设工程档案初验意见。 第十九条 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竣工规划验收合格证》(附表十),并向申请人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同时收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

第六章 审批时限及其他要求

第二十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的,应当自接到全部合格材料之日起分别在二十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建设项目可分别延长十日。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外的其他相关部门的审查时间及工程地质勘察、工程测量、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技术审查和服务时间以及社会公示时间不包含在上述审批时限内。

第二十一条 凡对不符合城市规划用地性质要求不应当予以批准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第二十二条 按本规程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自核发之日起一年内未进行下一个规划审批程序又未申请并获准延期的,其相应证书自行失效;

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的建设项目,自许可证核发之日起一年内未进行开工建设又未申请并获准延期的,其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三条 所有交给申请人的规划审批文件及图纸,均应当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专用章或者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公章及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的签字,否则,规划审批文件无效。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可适用于办理除房屋产权证书之外的其他相关证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作为办理房屋产权证书的法定依据之一。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程制定当地实施细则,经当地政府批准,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城市雕塑、城市户外广告、临时建设工程和实行城市土地政府储备的建设用地的规划审批办法,由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第二十七条 经规划批准后的在建工程项目,需要变更申请人或者需要改变原规划批准内容的,应当按本规程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所规定的审批期限以工作日计算,不含法定节假日。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广东海洋大学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比赛规程

附件:

广东海洋大学第六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比赛规程

一、大赛简介

(一)大赛主题:规划理想职业,成就精彩人生!

(二)大赛目的:通过比赛的形式,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引领和示范职业规划实践,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助意识,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促进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大赛时间:2012年7月至2012年11月。

参赛对象:广东海洋大学本专科在校生。

(四)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

协办组织:就业工作学生协助会

大赛网站:广东海洋大学就业网(zsjy.gdou.edu.cn/jiuye)

(五)组织机构

1、大赛组委会:负责大赛统筹与领导工作。

组委会主任:容景春

组委会副主任: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组委会委员: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2、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大赛的执行、宣传、推广、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

—1—

联系电话:0759-2396171,2396116 咨询邮箱:hdjiuye@126.com

3、各参赛学院需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学院大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六)支持媒体

湛江电视台、碧海银沙、海浪传媒;

湛江日报、广东海洋大学校报、海大青年等。

二、大赛日程

三、大赛平台使用方法 教师操作环节:

1、教师管理员登陆地址:

—2—

http://zsjy.gdou.edu.cn/jixun/,请选择左上角“管理员登陆入口”进入,进入系统之后需要进行院系专业的信息设置,且所有院系专业设置一定要在学生使用系统前完成。

2、学生操作环节:

登陆吉讯大学生在线职业规划系统网站,

http://zsjy.gdou.edu.cn/jixun/完成测评及生涯规划报告书

首次登陆需要凭真实信息进行注册,注册完毕后即可进行其他操作。

四、校决赛评比规则

(一)组别分类

本届大赛不分本科和专科组,各学院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学校决赛。

职业规划目标为创业的选手仍然可以参赛,但按选手所在学院归组,重点考察规划思路与实践体验,而非以创业计划书为评比标准。

(二)竞赛环节

校决赛包含3个竞赛环节:书面作品评比、现场PPT展示、职业角色模拟扮演。以上三个环节所占的分值比例依次为50%、30%、20%,各环节得分总和为选手最终成绩,据此评出各等综合奖项。

晋级校复赛未进入校决赛的选手,不再进行后两个环节的竞赛。

除综合奖项外,每个竞赛环节各设置两个单项奖(详见比赛

—3—

规则与要求)。各单项奖按选手该项得分高低排列,名次列前的选手自动获得该单项奖。如单项得分相同且超出获奖名额,则依次按选手该单项所在环节合计得分、选手三个环节总得分的高低排列顺序。如以上三项得分均相同,则并列获得单项奖。

(三)比赛规则与要求 1.书面作品。

大赛作品以近期目标规划为主,即大学期间和毕业后5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

书面作品为word文档格式,需包含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目标确立、计划实施与反馈修正5个方面的完整内容。其中:自我认知部分,选手可通过大赛网站平台进行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认知部分,除作品中简述概况外,选手需另附《职业探索报告》; 计划实施部分,应突出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高的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并注重对各种资源(如知识资源、人脉资源、资金资源等)的积累方式和途径;反馈修正部分,应有合理的备选方案、分析及实施计划。此外,参赛作品须有扉页并附作品简本,扉页填写参赛者的姓名、学校、班级、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作品简本简要介绍个人职业规划各步骤的方法、结论与亮点。

该环节设置“最佳职业探索”单项奖。 2.现场PPT展示。

PPT展示主要考察选手的规划思路、验证方法及对目标职业的理解程度。决赛该环节每位选手限时8分钟,其中,展示限时6分钟,另余2分钟回答评委提问。

—4—

该环节设置“最佳回答提问”单项奖(详见奖项设置)。 3.职业角色模拟扮演。

围绕“如何解决职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一主题,选手自编时长5分钟以内的短剧(含一分钟自述)。选手需扮演本人规划作品中的目标职业角色。可邀请其他同学或老师联合参演,但总上场人数不超过5人。扮演结束后,选手进行一分钟自述,阐明应对这些问题在大学期间应提升个人哪些职业能力与素质,该如何提升。此环节评委仅评分,不提问。

该环节设置“最佳团队合作”单项奖。

五、奖项设置

(一)选手综合奖

(二)选手单项奖

(三)组织与指导奖

—5—

申报“最佳组织奖”的学院,须于指定时间将相关资料提交至大赛组委会,资料包括本学院赛事各阶段(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等)的文本、图片及视频介绍。该奖项,将由大赛组委会对学院提交的材料进行核实后确定。

—6—

第四篇: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税务稽查工作规程

编辑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贯彻实施,规范税务稽查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细则》)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税务稽查的基本任务,是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保障税收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依法纳税。

税务稽查由税务局稽查局依法实施。稽查局主要职责,是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及涉税事项进行检查处理,以及围绕检查处理开展的其他相关工作。稽查局具体职责由国家税务总局依照《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细则》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条 税务稽查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效率的原则。

税务稽查应当依靠人民群众,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和配合。 第四条 稽查局在所属税务局领导下开展税务稽查工作。

上级稽查局对下级稽查局的稽查业务进行管理、指导、考核和监督,对执法办案进行指挥和协调。

各级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应当加强联系和协作,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对同一被查对象尽量实施联合检查,并分别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条 稽查局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实行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分工制约原则。 稽查局设立选案、检查、审理、执行部门,分别实施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工作。 第六条 税务稽查人员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密。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违法行为不属于保密范围。

第七条 税务稽查人员有《税收征管法细则》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 被查对象要求税务稽查人员回避的,或者税务稽查人员自己提出回避的,由稽查局局长依法决定是否回避。稽查局局长发现税务稽查人员有规定回避情形的,应当要求其回避。稽查局局长的回避,由所属税务局领导依法审查决定。

第八条 税务稽查人员应当遵守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权限行使职权;

(二)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三)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

(四)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向被查对象通风报信、泄露案情;

(五)弄虚作假,故意夸大或者隐瞒案情;

(六)接受被查对象的请客送礼;

(七)未经批准私自会见被查对象;

(八)其他违法乱纪行为。

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办案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 税务机关必须不断提高稽查信息化应用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涉税信息,强化稽查管理和执法监督。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二章 管辖

第十条 稽查局应当在所属税务局的征收管理范围内实施税务稽查。 前款规定以外的税收违法行为,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发现地的稽查局查处。 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对税务稽查管辖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税务稽查管辖有争议的,由争议各方本着有利于案件查处的原则逐级协商解决;不能协商一致的,报请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协调或者决定。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可以充分利用税源管理和税收违法情况分析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以下标准在管辖区域范围内实施分级分类稽查:

(一)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纳税规模;

(二)分地区、分行业、分税种的税负水平;

(三)税收违法行为发生频度及轻重程度;

(四)税收违法案件复杂程度;

(五)纳税人产权状况、组织体系构成;

(六)其他合理的分类标准。

分级分类稽查应当结合税收违法案件查处、税收专项检查、税收专项整治等相关工作统筹确定。

第十三条 上级稽查局可以根据税收违法案件性质、复杂程度、查处难度以及社会影响等情况,组织查处或者直接查处管辖区域内发生的税收违法案件。

下级稽查局查处有困难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可以报请上级稽查局查处。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三章 选案

第十四条 稽查局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案源信息,集体研究,合理、准确地选择和确定稽查对象。

选案部门负责稽查对象的选取,并对税收违法案件查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第十五条 稽查局必须有计划地实施稽查,严格控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检查次数。

稽查局应当在终了前制订下一的稽查工作计划,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稽查局备案。 稽查工作计划中的税收专项检查内容,应当根据上级税务机关税收专项检查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确定。

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稽查工作计划可以适当调整。

第十六条 选案部门应当建立案源信息档案,对所获取的案源信息实行分类管理。案源信息主要包括:

(一)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

(二)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

(三)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

(四)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

(五)检举的涉税违法信息;

(六)其他部门和单位转来的涉税违法信息;

(七)社会公共信息;

(八)其他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在稽查局设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负责受理单位和个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检举。

对单位和个人实名检举税收违法行为并经查实,为国家挽回税收损失的,根据其贡献大小,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

第十八条 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应当对检举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区分不同情形,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分别处理:

(一)线索清楚,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虚开发票、制售假发票或者其他严重税收违法行为的,由选案部门列入案源信息;

(二)检举内容不详,无明确线索或者内容重复的,暂存待办;

(三)属于税务局其他部门工作职责范围的,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四)不属于自己受理范围的检举,将检举材料转送有处理权的单位。

第十九条 选案部门对案源信息采取计算机分析、人工分析、人机结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发现有税收违法嫌疑的,应当确定为待查对象。

待查对象确定后,选案部门填制《税务稽查立案审批表》,附有关资料,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立案检查。

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稽查局经筛选未立案检查的,应当及时告知移交信息的部门;移交信息的部门仍然认为需要立案检查的,经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后,由稽查局立案检查。

对上级税务机关指定和税收专项检查安排的检查对象,应当立案检查。

第二十条 经批准立案检查的,由选案部门制作《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连同有关资料一并移交检查部门。

选案部门应当建立案件管理台账,跟踪案件查处进展情况,并及时报告稽查局局长。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四章 检查

第二十一条 检查部门接到《税务稽查任务通知书》后,应当及时安排人员实施检查。 检查人员实施检查前,应当查阅被查对象纳税档案,了解被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所属行业特点、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确定相应的检查方法。

第二十二条 检查前,应当告知被查对象检查时间、需要准备的资料等,但预先通知有碍检查的除外。

检查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共同实施,并向被查对象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

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联合检查的,应当出示各自的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

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60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时间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

第二十三条 实施检查时,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可以采取实地检查、调取账簿资料、询问、查询存款账户或者储蓄存款、异地协查等方法。

对采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被查对象,可以要求其打开该电子信息系统,或者提供与原始电子数据、电子信息系统技术资料一致的复制件。被查对象拒不打开或者拒不提供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对该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直接检查,或者提取、复制电子数据进行检查,但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得破坏该电子信息系统原始电子数据,或者影响该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第二十四条 实施检查时,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真实,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

调查取证时,不得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不得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证据材料。

第二十五条 调取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时,应当向被查对象出具《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并填写《调取账簿资料清单》交其核对后签章确认。

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前会计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并在3个月内完整退还;调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当年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应当经所属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并在30日内退还。

第二十六条 需要提取证据材料原件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提取证据专用收据》,由当事人核对后签章确认。对需要归还的证据材料原件,检查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并履行相关签收手续。需要将已开具的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开具《发票换票证》;需要将空白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或者个人开具《调验空白发票收据》,经查无问题的,应当及时退还。

提取证据材料复制件的,应当由原件保存单位或者个人在复制件上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于我处”,并由提供人签章。

第二十七条 询问应当由两名以上检查人员实施。除在被查对象生产、经营场所询问外,应当向被询问人送达《询问通知书》。 询问时应当告知被询问人如实回答问题。询问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或者向其宣读;询问笔录有修改的,应当由被询问人在改动处捺指印;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在尾页结束处写明“以上笔录我看过(或者向我宣读过),与我说的相符”,并逐页签章、捺指印。被询问人拒绝在询问笔录上签章、捺指印的,检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证人可以采取书面或者口头方式陈述或者提供证言。当事人、证人口头陈述或者提供证言的,检查人员可以笔录、录音、录像。笔录应当使用能够长期保持字迹的书写工具书写,也可使用计算机记录并打印,陈述或者证言应当由陈述人或者证人逐页签章、捺指印。

当事人、证人口头提出变更陈述或者证言的,检查人员应当就变更部分重新制作笔录,注明原因,由当事人、证人逐页签章、捺指印。当事人、证人变更书面陈述或者证言的,不退回原件。

第二十九条 制作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内容。

调取视听资料时,应当调取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难以调取原始载体的,可以调取复制件,但应当说明复制方法、人员、时间和原件存放处等事项。

对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对图像资料,应当附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第三十条 以电子数据的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应当要求当事人将电子数据打印成纸质资料,在纸质资料上注明数据出处、打印场所,注明“与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当事人签章。

需要以有形载体形式固定电子数据的,应当与提供电子数据的个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财务负责人一起将电子数据复制到存储介质上并封存,同时在封存包装物上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文件格式及长度等,注明“与原始载体记载的电子数据核对无误”,并由电子数据提供人签章。

第三十一条 检查人员实地调查取证时,可以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对实地检查情况予以记录或者说明。

制作现场笔录、勘验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检查人员签名和当事人签章。

当事人拒绝在现场笔录、勘验笔录上签章的,检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原因;如有其他人员在场,可以由其签章证明。

第三十二条 需要异地调查取证的,可以发函委托相关稽查局调查取证;必要时可以派人参与受托地稽查局的调查取证。

受托地稽查局应当根据协查请求,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调查;对取得的证据材料,应当连同相关文书一并作为协查案卷立卷存档;同时根据委托地稽查局协查函委托的事项,将相关证据材料及文书复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注明原件存放处,并加盖本单位印章后一并移交委托地稽查局。

需要取得境外资料的,稽查局可以提请国际税收管理部门依照税收协定情报交换程序获取,或者通过我国驻外机构收集有关信息。 第三十三条 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的,应当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凭《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向相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查询。

查询案件涉嫌人员储蓄存款的,应当经所属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局长批准,凭《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向相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查询。

第三十四条 检查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迹象的,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第三十五条 稽查局采取税收保全措施时,应当向纳税人送达《税收保全措施决定书》,告知其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内容、理由及依据,并依法告知其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采取冻结纳税人在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措施时,应当向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送达《冻结存款通知书》,冻结其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采取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措施时,应当填写《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清单》,由纳税人核对后签章;采取扣押纳税人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措施时,应当出具《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专用收据》,由纳税人核对后签章。

采取查封、扣押有产权证件的动产或者不动产措施时,应当依法向有关单位送达《税务协助执行通知书》,通知其在查封、扣押期间不再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稽查局应当依法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

(一)纳税人已按履行期限缴纳税款的;

(二)税收保全措施被复议机关决定撤销的;

(三)税收保全措施被人民法院裁决撤销的;

(四)其他法定应当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的。

第三十七条 解除税收保全措施时,应当向纳税人送达《解除税收保全措施通知书》,告知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的时间、内容和依据,并通知其在限定时间内办理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的有关事宜:

(一)采取冻结存款措施的,应当向冻结存款的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送达《解除冻结存款通知书》,解除冻结。

(二)采取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措施的,应当解除查封并收回《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清单》。

(三)采取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应当予以返还并收回《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专用收据》。

税收保全措施涉及协助执行单位的,应当向协助执行单位送达《税务协助执行通知书》,通知解除税收保全措施相关事项。

第三十八条 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6个月;查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延长税收保全期限的,应当逐级报请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一)案情复杂,在税收保全期限内确实难以查明案件事实的;

(二)被查对象转移、隐匿、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其他证据材料的;

(三)被查对象拒不提供相关情况或者以其他方式拒绝、阻挠检查的;

(四)解除税收保全措施可能使纳税人转移、隐匿、损毁或者违法处置财产,从而导致税款无法追缴的。

第三十九条 被查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税收征管法》和《税收征管法细则》有关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检查的规定处理:

(一)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

(二)拒绝或者阻止检查人员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复制与税收违法案件有关资料的;

(三)在检查期间转移、隐匿、损毁、丢弃有关资料的;

(四)其他不依法接受税务检查行为的。

第四十条 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应当制作《税务稽查工作底稿》,记录案件事实,归集相关证据材料,并签字、注明日期。

第四十一条 检查结束前,检查人员可以将发现的税收违法事实和依据告知被查对象;必要时,可以向被查对象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要求其在限期内书面说明,并提供有关资料;被查对象口头说明的,检查人员应当制作笔录,由当事人签章。

第四十二条 检查结束时,应当根据《税务稽查工作底稿》及有关资料,制作《税务稽查报告》,由检查部门负责人审核。

经检查发现有税收违法事实的,《税务稽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案件来源;

(二)被查对象基本情况;

(三)检查时间和检查所属期间;

(四)检查方式、方法以及检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五)查明的税收违法事实及性质、手段;

(六)被查对象是否有拒绝、阻挠检查的情形;

(七)被查对象对调查事实的意见;

(八)税务处理、处罚建议及依据;

(九)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十)检查人员签名和报告时间。

经检查没有发现税收违法事实的,应当在《税务稽查报告》中说明检查内容、过程、事实情况。

第四十三条 检查完毕,检查部门应当将《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据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移交审理部门审理,并办理交接手续。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检查暂时无法进行的,检查部门可以填制《税收违法案件中止检查审批表》,附相关证据材料,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中止检查:

(一)当事人被有关机关依法限制人身自由的;

(二)账簿、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调取且尚未归还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可以中止检查的。

中止检查的情形消失后,应当及时填制《税收违法案件解除中止检查审批表》,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恢复检查。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检查确实无法进行的,检查部门可以填制《税收违法案件终结检查审批表》,附相关证据材料,移交审理部门审核,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终结检查:

(一)被查对象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依法注销,且无财产可抵缴税款或者无法定税收义务承担主体的;

(二)被查对象税收违法行为均已超过法定追究期限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可以终结检查的。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五章 审理

第四十六条 审理部门接到检查部门移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后,应当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审理。

审理人员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检查部门移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相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提出书面审理意见,由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

案情复杂的,稽查局应当集体审理;案情重大的,稽查局应当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报请所属税务局集体审理。

第四十七条 对《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审理人员应当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一)被查对象是否准确;

(二)税收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数据是否准确、资料是否齐全;

(三)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否适当,定性是否正确;

(四)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五)是否超越或者滥用职权;

(六)税务处理、处罚建议是否适当;

(七)其他应当审核确认的事项或者问题。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理部门可以将《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退回检查部门补正或者补充调查:

(一)被查对象认定错误的;

(二)税收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不符合法定程序的;

(四)税务文书不规范、不完整的;

(五)其他需要退回补正或者补充调查的。

第四十九条 《税务稽查报告》认定的税收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适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错误,或者提出的税务处理、处罚建议错误或者不当的,审理部门应当另行提出税务处理、处罚意见。

第五十条 审理部门接到检查部门移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后,应当在15日内提出审理意见。但下列时间不计算在内:

(一)检查人员补充调查的时间;

(二)向上级机关请示或者向相关部门征询政策问题的时间。 案情复杂确需延长审理时限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第五十一条 拟对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作出税务行政处罚的,向其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其依法享有陈述、申辩及要求听证的权利。《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认定的税收违法事实和性质;

(二)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三)拟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

(四)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五)告知书的文号、制作日期、税务机关名称及印章;

(六)其他相关事项。

第五十二条 对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审理人员应当认真对待,提出判断意见。

对当事人口头陈述、申辩意见,审理人员应当制作《陈述申辩笔录》,如实记录,由陈述人、申辩人签章。

第五十三条 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听证主持人由审理人员担任。

听证依照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审理完毕,审理人员应当制作《税务稽查审理报告》,由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税务稽查审理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审理基本情况;

(二)检查人员查明的事实及相关证据;

(三)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情况;

(四)经审理认定的事实及相关证据;

(五)税务处理、处罚意见及依据;

(六)审理人员、审理日期。

第五十五条 审理部门区分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认为有税收违法行为,应当进行税务处理的,拟制《税务处理决定书》;

(二)认为有税收违法行为,应当进行税务行政处罚的,拟制《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认为税收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税务行政处罚的,拟制《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认为没有税收违法行为的,拟制《税务稽查结论》。

《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引用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注明文件全称、文号和有关条款。

《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经稽查局局长或者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后由执行部门送达执行。

第五十六条 《税务处理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被查对象姓名或者名称及地址;

(二)检查范围和内容;

(三)税收违法事实及所属期间;

(四)处理决定及依据;

(五)税款金额、缴纳期限及地点;

(六)税款滞纳时间、滞纳金计算方法、缴纳期限及地点;

(七)告知被查对象不按期履行处理决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八)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九)处理决定的文号、制作日期、税务机关名称及印章。 第五十七条 《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及地址;

(二)检查范围和内容;

(三)税收违法事实及所属期间;

(四)行政处罚种类和依据;

(五)行政处罚履行方式、期限和地点;

(六)告知当事人不按期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八)行政处罚决定的文号、制作日期、税务机关名称及印章。 第五十八条 《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被查对象或者其他涉税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及地址;

(二)检查范围和内容;

(三)税收违法事实及所属期间;

(四)不予税务行政处罚的理由及依据;

(五)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不予行政处罚决定的文号、制作日期、税务机关名称及印章。 第五十九条 《税务稽查结论》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被查对象姓名或者名称及地址;

(二)检查范围和内容;

(三)检查时间和检查所属期间;

(四)检查结论;

(五)结论的文号、制作日期、税务机关名称及印章。

第六十条 税收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填制《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后,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并附送以下资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复制件;

(三)涉嫌犯罪的主要证据材料复制件;

(四)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情况明细表及凭据复制件。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六章 执行 第六十一条 执行部门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等税务文书后,应当依法及时将税务文书送达被执行人。

执行部门在送达相关税务文书时,应当及时通过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将税收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通报税源管理部门。

第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照《税务处理决定书》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的,稽查局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三条 经稽查局确认的纳税担保人未按照确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滞纳金的,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六十四条 被执行人对《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行政处罚事项,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稽查局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五条 稽查局对被执行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应当向被执行人送达《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告知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内容、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其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六十六条 稽查局采取从被执行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滞纳金、罚款措施时,应当向被执行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送达《扣缴税收款项通知书》,依法扣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并及时将有关完税凭证送交被执行人。

第六十七条 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的,在拍卖、变卖前应当依法进行查封、扣押。

稽查局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前,应当拟制《拍卖/变卖抵税财物决定书》,经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后送达被执行人,予以拍卖或者变卖。

拍卖或者变卖实现后,应当在结算并收取价款后3个工作日内,办理税款、滞纳金、罚款的入库手续,并拟制《拍卖/变卖结果通知书》,附《拍卖/变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清单》,经稽查局局长审核后,送达被执行人。

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和拍卖、变卖费用后,尚有剩余的财产或者无法进行拍卖、变卖的财产的,应当拟制《返还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通知书》,附《返还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清单》,送达被执行人,并自办理税款、滞纳金、罚款入库手续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退还被执行人。

第六十八条 被执行人在限期内缴清税款、滞纳金、罚款或者稽查局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税款、滞纳金、罚款后,执行部门应当制作《税务稽查执行报告》,记明执行过程、结果、采取的执行措施以及使用的税务文书等内容,由执行人员签名并注明日期,连同执行环节的其他税务文书、资料一并移交审理部门整理归档。

第六十九条 执行过程中发现涉嫌犯罪的,执行部门应当及时将执行情况通知审理部门,并提出向公安机关移送的建议。

对执行部门的移送建议,审理部门依照本规程第六十条处理。 第七十条 执行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执行部门填制《税收违法案件中止执行审批表》,附有关证据材料,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中止执行:

(一)被执行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尚未确定可执行财产的;

(二)被执行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尚未终结的;

(三)可执行财产被司法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冻结,致使执行暂时无法进行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其他可以中止执行的。

中止执行情形消失后,应当及时填制《税收违法案件解除中止执行审批表》,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恢复执行。

第七十一条 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抵缴税款或者依照破产清算程序确实无法清缴税款,或者有其他法定终结执行情形的,稽查局可以填制《税收违法案件终结执行审批表》,依照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权限和程序,经税务局相关部门审核并报所属税务局局长批准后,终结执行。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七章 案卷管理

第七十二条 《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执行完毕,或者依照本规程第四十五条进行终结检查或者依照第七十一条终结执行的,审理部门应当在60日内收集稽查各环节与案件有关的全部资料,整理成税务稽查案卷,归档保管。

第七十三条 税务稽查案卷应当按照被查对象分别立卷,统一编号,做到一案一卷、目录清晰、资料齐全、分类规范、装订整齐。

税务稽查案卷分别立为正卷和副卷。正卷主要列入各类证据材料、税务文书等可以对外公开的稽查材料;副卷主要列入检举及奖励材料、案件讨论记录、法定秘密材料等不宜对外公开的稽查材料。如无不宜公开的内容,可以不立副卷。副卷作为密卷管理。

第七十四条 税务稽查案卷材料应当按照以下规则组合排列:

(一)案卷内材料原则上按照实际稽查程序依次排列;

(二)证据材料可以按照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等特征分类,每类证据主要证据材料排列在前,旁证材料排列在后;

(三)其他材料按照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并结合材料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列。 税务稽查案卷内每份或者每组材料的排列规则是:正件在前,附件在后;重要材料在前,其他材料在后;汇总性材料在前,基础性材料在后。

第七十五条 税务稽查案卷按照以下情况确定保管期限:

(一)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以及涉嫌犯罪案件,案卷保管期限为永久;

(二)一般行政处罚的税收违法案件,案卷保管期限为30年;

(三)前两项规定以外的其他税收违法案件,案卷保管期限为10年。 第七十六条 查阅或者借阅税务稽查案卷,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规定办理手续。 税务机关人员需要查阅或者借阅税务稽查案卷的,应当经稽查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以外人员需要查阅的,应当经稽查局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

查阅税务稽查案卷应当在档案室进行。借阅税务稽查案卷,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完整归还。

未经稽查局局长或者所属税务局领导批准,查阅或者借阅税务稽查案卷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摘抄、复制案卷内容和材料。

第七十七条 税务稽查案卷应当在立卷次年6月30日前移交所属税务局档案管理部门保管;稽查局与所属税务局异址办公的,可以适当延迟移交,但延迟时间最多不超过2年。 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八条 本规程相关税务文书的式样,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 第七十九条 本规程所称签章,区分以下情况确定:

(一)属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相关人员签名,加盖单位印章并注明日期;

(二)属于个人的,由个人签名并注明日期。 本规程所称以上、日内,包括本数。

第八十条 本规程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税务总局1995年12月1日印发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国家税务总局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4日 实施日期:2010年01月01日

第五篇:电气安全工作规程

编号:TWM/QEO/C14/2006

为加强用电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如下:

1、 因生产需要新增安的高压。电气设备及电缆(6KV),必须全面检查,进行绝缘电阻摇测,耐压试验,并把测试结果报机电科存档,试验合格后,按供电设计及施工安全措施进行施工。

2、 备用供电回路,供电设备与使用回路及设备应同等对待,按规程要求,定期进行测试,并每年轮换使用一次。确保备用系统处于完好状态。

3、 地面变电所及井下中央变电所停电时,必须提前一天到机电科办理“停电工作票”,变电所值班员凭“停电工作票”,填写操作票,然后按操作规程,执行停电任务,否则不许停电,违者罚款50元。

4、 凡在采区变电所停电时,停电人员必须将停电理由,所需时间和影响范围,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和机电科认定许可后,配电工按操作规程进行停电。

5、 在配电点停电时,一律有维修工执行,停电开关一律上锁,或现场监看,并悬挂“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警示牌,否则一律按“严违”论处。

6、 无论在何处送电,必须执行“谁停电、谁送电”制度。

7、 采区变电所因事故(接地)跳闸时,配电工可送电一次,巡查跳闸单位。当查出跳闸单位时,只能给单位送电,严禁给跳闸单位送电。并把跳闸情况报告给跳闸单位和调度室,待查明原因后,方可送电,违者罚款20元。

8、 如遇紧急情况,配电工有权采取应急停电,但事后一定要按停电场所的要求,补办停电手续,否则按隐瞒事故论处,并罚款50元。

9、 凡安装检漏继电器的场所,检漏继电器必须坚持使用,任何人无权停电,配电工必须每班进行一次就地试验,机电科每月进行一次远方试验,并填写试

1 验记录存档,机电科每月不定期检查记录并签字,一次不试验罚款50元。

10、 采煤工作面和煤岩掘进头,必须坚持使用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否则,不许生产。使用中的该装置任何人无权停用,发现该装置失灵时,安全、机电、调度等部门有权停止作业,并对使用单位罚款50元。

11、 各掘进区队,必须坚持使用风电闭锁,无风电闭锁的掘进头不许生产,任何人无权停用或拆除,发现闭锁失灵时,安全、机电、调度等部门,有权停止作业,并对使用单位罚款50元。

12、 需要增容搭火的单位,必须提前三天向机电科提出书面申请,由机电科设计验算后,下发负荷增容通知单,施工单位根据“负荷增容通知单”的要求搭火。否则按违章论处,并罚款100元。

13、 所有高防开关、电开关、磁力开关的保护整定,机电科要依据《三大保护整定细则》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负荷调整及电流整定计算,并由机电科签发“整定计算通知单”,使用单位按照“整定计算通知单”的数据,进行整定,否则罚款50元。

14、 为加强接地系统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矿井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

(1) 禁止几台设备或几处接地极串联接地;

(2) 局部接地极面积不小于0.6m²,厚度不少于3mm的钢板,管形接地极,钢管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 m;

(3) 主接地极面积不小于0.75 m²,厚度不小于5 mm的钢板; (4) 接地母线应用不小于50 mm²的镀锌扁铁或断面积不小于50 mm ²

的裸铜线;

(5) 连接导线应采用不小于50 mm²的镀锌扁铁或断面积不小于25 mm²

的裸铜线;

2

(6) 严禁铝质材料作为接地件;

(7) 每季由运转工区负责对井下接地极及高压电机进行测试一次,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欧姆,高压电机绝缘电阻不低于6兆欧,并将测试结果报送机电科存档,否则罚款20元。

15、 每年的3月和10月底以前根据供电部门的要求由运转工区组织对6KV架空线进行检修,并整理检查结果,报机电科存档。

16、 运行中的变压器,于每年的4月底以前,由运转工区负责对所有高防开关,变压器油进行取样化验,并将试验结果报机电科存档,对不合格的变压器油及时进行更换违者罚款10元。

17、 严禁井下带电搬迁设备(包括电缆),搬迁设备时,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22条所述内容。

18、 检修清扫6KV架空线时,一定要停掉架空线电源,并进行验电、放电,挂好接地线,方可工作。

19、 每年4月底由运转工区负责对避雷器及地面接地装置进行一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报送机电科存档,否则罚款20元。

20、 每年的4月和10月由运转工区负责对绝缘用具(绝缘手套、绝缘靴、 绝缘棒)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并将测试报告送机电科存档,测试不合格的,由机电科负责更换,否则罚款20元。

21、 机电科对井下供电图板,采区变电所供电系统图随时调整更新,对地面变电所及井下中央变电所每年进行一次调整更新,并将每次调整资料分类存档,否则罚供电管理技术员5元。

编制:史新昌 审核:郇新云 批准:苏德国 日期:2006-5-20

上一篇:关工委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关工委年终工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