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辽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的独特性

2022-09-11

一、辽瓷含义的独特性

20世纪30年代初, 辽阳国学大师金毓黻先生在《静晤室日记》中首次记载了发现辽瓷的过程。民国十九年 (1930年) 四月二十二日于沈阳大东边门外穹窿顶砖室墓, 右室有一青釉黑花瓶, 青釉黑花瓶的肩部和下部都绘制了野菊图案, 器型中部分别绘制了高士、立鹤、草丛、伏兔的形象, 反映出了契丹民族特有的游牧生活场景。因此, 金先生的发现开启了中国辽瓷研究的大门。关于辽瓷另外一位开拓者是李文信教授, 他在1958年第二期《文物参考资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辽瓷简述》的文章, 文中为辽瓷下了研究以来的第一个定义.辽瓷的含义不是单一的, 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辽代的陶瓷, 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特殊性。辽瓷的含义不只包含瓷土的烧成技术, 而且还包含了其胎釉本身、朝代、地域、民族等含义, 所以辽瓷是集历史、考古、文献、工艺、艺术为一体的综合体。基于辽瓷含义的多样性, 佟柱臣先生在《中国辽瓷研究》一书中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他把辽瓷定义为凡是在辽代、辽土、辽窑出土的, 具有契丹族特征的瓷器, 如鸡冠壶、鸡腿坛、盘口长颈瓶、辽三彩器、带“官”字或“新官”字款器、带辽年号器、带契丹文器, 均称作辽瓷。如定窑、青瓷、影青瓷虽然不具备契丹族瓷器特征, 但是因它们出土在辽代城址、辽代墓葬、辽代塔基址和辽代其他遗址里, 也应称为辽瓷。由此看来, 辽瓷的特殊含义使契丹族瓷器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造型特征。

二、辽瓷民族化的独特性

辽代陶瓷充分反映了契丹民族的生活习俗。《辽史·食货志》:“契丹旧俗, 其富以马, 其强以兵。……马逐水草, 人仰湩酪, 挽强射生, 以给日用, 糗粮刍茭, 道在是矣。”契丹人逐水草而居, 依靠游牧经济。在陶瓷技艺产生之前, 契丹人在生活中常使用的器皿是木制、皮囊和粗泥陶器具。由于大批汉族工匠迁入草原, 契丹地区的制瓷业便迅速发展起来。所烧造的陶瓷器皿逐渐代替往日使用的器皿, 成为契丹人主要的生活用具。《辽史·营卫志》中有记载:“秋冬违寒, 春夏避暑, 随水草就畋渔, 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 谓之捺钵。”“四时捺钵”是辽代君王毡庐车帐生活的写照。在如此的自然环境下, 盛水、盛奶等生活必需之器如鸡冠壶、鸡腿坛、盘口瓶、凤首瓶以其特有的个性和特征, 应用于契丹人的生活。与历代陶瓷形态皆不同, 形成了契丹民族独有的代表性器型。辽瓷浓郁的民族特征, 一方面从历史考古的角度, 体现了它所处时期的实用价值和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 从实用和审美并存的角度, 辽瓷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为民族地域下的现代陶艺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辽瓷的原始形态与现代陶艺创作回归本真、朴拙相契合, 激发了人们潜在的创造力。

三、辽瓷造型、装饰语言的独特性

佟柱臣先生所著《中国辽瓷研究》中写成“辽瓷七律”:“四时捺钵大漠行, 天高云淡草原情。拙壮横宽鸡冠壶, 苗条修长凤首瓶。黄绿白釉辽三彩, 乾统刻颖契丹铭。游牧士河潢水上, 人仰湩酪强射生。”形象生动的描绘了契丹民族豪放之性情。“拙壮横宽, 苗条修长”道出了辽瓷古朴的造型特征, 而“辽三彩”、“刻颖”之语是对辽瓷装饰风格的诠释。

从辽瓷的造型来看, 分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两大类。中原形式有碗、盘、杯、碟、盒、壶、瓶、盂、罐、翁、鸡腿坛、缸、香炉、围棋子等日用器型。由于契丹汉化的缘故, 其造型与汉族地区宋朝定窑、磁州窑风格相同。契丹形式有穿带壶、鸡冠壶、鸡腿坛、凤首瓶、筒式壶、海棠式长盘、长颈瓶、暖盘、三角形碟、方碟等, 仿效了契丹原始的皮制、木制等器皿, 反映出北方草原民族狩猎、放牧的特点。辽瓷的造型随着契丹民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着变化。与中原形式相比, 器型相对较为单一, 也体现了契丹人生活较为朴素的特点。其中鸡冠壶是保留游牧痕迹最明显的器型。由于它模仿契丹人使用的各种皮囊用品而烧造, 其年代越早, 壶体皮囊元素就显现的越多。在一些早期的鸡冠壶壶体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皮绳及缝制时针孔的印记。这些由皮革质地转化为陶瓷质地的形式也成为鸡冠壶造型的一大特点。经过前人研究, 按照演变的过程分为五种造型样式:扁身单孔式、扁身双孔式、扁身环梁式、圆身环梁式和矮身横梁式。鸡冠壶给人以古朴之气, 器型饱满, 形式新颖, 构思巧妙。

辽瓷具有鲜明的装饰特色, 装饰手法有刻划、剔刻、模印、贴塑、锥刺等。装饰手法根据辽瓷造型和釉色的不同进行变化。装饰纹样的题材包括人物、家畜、野生动物、小像、渔猎、鱼、鸟、昆虫、果实、花草、龙凤、钱纹、自然纹、皮条纹。其中最具民族风格的纹饰有牡丹纹、莲花纹、蕉叶纹、菊花纹、卷草纹、葡萄纹、龙纹、人物纹饰、鱼纹和火珠卷云纹。辽瓷的装饰纹样纷繁复杂, 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反映出契丹人善于观察自然之景, 关注生活之趣, 以所见所知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例如, 牡丹纹以折枝、缠枝和团花四叶的形象为装饰元素, 运用划花、剔刻和模印的表现技法;莲花纹以横列成排的莲瓣和团状莲花为装饰元素, 运用剔刻和模印的技法, 其中团状莲花往往与鱼儿、水波配合, 使辽瓷具有鲜明的特征。

装饰色彩主要有白釉、黄釉、绿釉等单釉色、三彩、茶叶末釉、青釉、酱釉和黑釉。最具有特色的、前人反复研究的要数辽三彩。辽三彩, 存在于辽、宋、西夏时期, 自十世纪至十三世纪初, 与唐三彩有传承的关系。从实用方面来说, 唐三彩不仅用于生活, 还多用于冥器。而辽三彩则完全是人们生活中的器物;从审美方面来看, 唐三彩工艺精湛, 造型优美、釉色绚丽, 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辽三彩仿照唐三彩的工艺烧造而成, 由于地域等诸多差异, 造型具有民族特色, 釉色更显古拙之气, 虽以三彩着色, 却仍能体现出契丹文化的独特魅力。

摘要:辽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独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含义的独特性、民族化特征、造型与装饰语言的独特性, 共同形成了契丹民族特有的器型特征。

关键词:内涵,民族性,古朴

参考文献

[1] 佟柱臣.中国辽瓷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

[2] 关宝琮.中国古代陶瓷造型与装饰[M].辽宁:辽宁省硅酸盐研究所出版, 1979:2

[3] 彭善国.辽代陶瓷的考古学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180

上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探究下一篇:生物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