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师风的论文

2022-05-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师德师风的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的内在修养。师风,教师的风尚、风气、作风,是教师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师德体现的是教师的内在修养,师风是师德的外在表现。

第一篇:关于师德师风的论文

关于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现状,指出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个别教师的“个别现象”在新社会环境下被放大,产生了极坏影响。本文就此重点提出了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三个建议。

关键词:师德师风 思考 建议

当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了很多超出人们道德底线的现象,但这毕竟是少数。社会民众对当前教师师德师风的现状是满意的,这说明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并且整体的发展趋势也是良好的。但是极少数教师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尤其是当这些不良行为经过媒体和网络的放大效应以后,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一些错觉: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整体、严重、快速下滑。在知识信息爆炸和道德情感正被价值理性逐步消解的时代,社会民众热切期待正常道德秩序的回归,这种期待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为人师表”的教师身上,并且这种期待会显得更为迫切。正是这种对教师较高的道德期待,导致了社会不允许高校教师“犯错”,当个别老师出现个别“情况”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会自然而然地被无限放大。这种“供需”的矛盾所产生的张力正在迅速破坏着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如何消解这个张力成为当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无疑有赖于整个社会道德伦理的重建,但是在短期内寄希望于大环境的改善与优化,无疑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必须另辟新径。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全面和根本性提升:

1 教师自身要提升自身修养

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受体也是教师,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当前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学习重业务能力,轻道德伦理,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并重。第一,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充分认识到一个道德败坏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要不断加强道德伦理学习,先学德,再学才,增强自己的道德焦虑感和紧迫感,提高自己的道德约束力。第二,要加强宣传。宣传的作用在于扩大影响,营造氛围,让人人关注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让个别有不良行为的教师总是感觉芒刺在背、如坐针毡,让道德良好的教师不敢“堕落”,时时警醒。如果没有“注视的眼睛”,道德的自我约束力就会涣散。第三,加强舆论引导。随着市场化转制和网络的兴趣,媒体为了收视率、订阅率和点击率,趋迎附和受众的猎奇心态,而忽视了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加强对媒体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规范,充分发挥媒体在价值观重塑和道德伦理重建中的责任与道义,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舆论引导,提高教师提升自身修养的内在驱动力。

2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打破终身制

全面推行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打破教师实际存在的教师职务终身制。建立教师退出制度,考核不合格、师德师风差、学生满意度低等不符合高校教师岗位要求的教师应退出教师队伍。可以试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对没有能够竞聘上岗的教师暂时退出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成立人才中心接纳这些暂时没有工作岗位者,给予一到二年的能力提升时间,期间如果仍然没有部门接收,第三年就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合同期满,解除聘用关系。这样通过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重道德的新型选人用人机制,让道德败坏者及时退出教师队伍。与此相对应,在高校教师聘用上,必须严把准入关。在招聘考试和试用考察中,要加大对应聘人员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考查份量,可以试行公务员招聘的考核方式,严格考试程序,一方面可以剔除个别利用裙带关系“混入”学校的人,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政治审核和道德评价,真正做到让道德败坏者进不了教师队伍。

3 建立道德评价与道德激励机制

当下高校对教师的评价重论文数量、科研课题和教学工作,而轻教师的德育工作和学生评价,因此必须完善和优化教师考核体系:①评价内容: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职称评定、各类荣誉评选以及薪酬挂钩,增强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考核,可以试行道德修养一票制。②评价标准:把教育效果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明确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要细化评价的细则,制定具体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考核,尤其要把受教育者的评价和感受纳入评价体系。③评价主体:应尽量覆盖到与教学相关的人员,如领导、其他教师、学生以及参评教师自己。可以尝试建立一个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专业机构,由多个部门、多层次人员组成的小组定期巡视、测评,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收集,并开发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库模型,对每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总体水平进行估算。

当然,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需要每位高校从教者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但是在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没有完善和优化的情况,这种个人自身的努力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同时还需要外在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为提高教师素养提供相应的机会与动力,两者的结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许亨洪.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原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商品与质量,2011,(12).

[3]田海平.论中国教育面临的伦理难题[J].河北学刊,2000,(4).

[4]潘建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科教纵横,2011,(6).

作者简介:李伟,女,大学本科,黄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北黄石 435003

作者:李伟

第二篇:关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的内在修养。师风,教师的风尚、风气、作风,是教师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师德体现的是教师的内在修养,师风是师德的外在表现。

一、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如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现实要求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的师德水平决定着整个教育工作的价值方向。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处世准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个人的学识和能力,更是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符合我国以德治国的方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环节。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园地。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从而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同时,教师在社会上的道德风貌,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产生舆论式的影响。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与措施

(一)抓学习,坚持核心价值引领

新时代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明思路,制定学校师德建设的核心、主题及主线

1.学校师德建设的核心是培养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2.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题是“做仁爱之心好教师,做好学生引路人”。

仁爱之心是“四有”教师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四个“引路人”是师风的表现,师德师风建设主题的两句话均突出一个“好”字。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对国家、民族的爱在教师身上的体现,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以师生相互信赖为基础的,这种信赖是尊重、理解和关怀。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立德树人,各团队及全体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引路人。

3.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主线是,做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做“五带头好党员”,做“20字标准”好干部。

每一位教师都以做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目标,以师爱作为教育教学的底色。学校在各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充分渗透“爱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的理念,以学校对教师的关爱,引导教师们传递爱,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一项思想性工程,更是一项关乎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三)搞活动,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形式

利用有效载体与多种活动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体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使教师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贯穿于全部实践之中。

(四)搭平台,突出师德师风激励

多角度搭建激励平台。多方位地融入各类领军人物的师德激励,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坚持师德师风的正确导向。

(五)扬正气,加强师德师风宣传

将师德宣传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网站、微信、微电影等媒体,深入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学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努力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

我校有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队伍,我们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讲身边人的故事,学身边人的事迹,自我教育,互相学习,鼓舞士气,激励进取,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在典型人物的激励下,我们充分挖掘广大教师中的先进的人和先进的事,形成敬业、爱生、进取、和谐的良好风气。每年我校都召开师德演讲会,人人讲师德,推荐先进典型,评选出学校师德标兵。每一次教育活动,都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个体人格和学校文化积淀的过程,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淬炼。只有每一位教师的精神面貌和价值体系健全、积极、健康,才能营造出可以作为学校标签的文化氛围,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团队建设。

师德高度决定文化高度。在“泛文化”的时代浪潮中,师德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师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师德师风建设不是纸上谈兵,停留在理論学习上,而是渗透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每个环节中,厚积薄发,并真正纳入到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中,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内核,成为代表学校的一张名片,内化为学校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 左毓红)

作者:戈红 张颖梅

第三篇:关于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民办高校办学的水平以及实力最直接的标志就是师风及师德的建设,它决定着民办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同时也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兴衰,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灵魂。

关键词:民办高校师德师风思考民办高校的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又以师德为先。教师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师德师风建设则是民办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决定着民办高校的学风和校风,关系着民办高校的兴衰,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自己这些年在民办高校一线的教学和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解对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请专家教授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1.民办高校的师德师风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新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不够完善,领导不够重视。

民办高校办学初期往往是粗狂性的发展,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学校扩招和师资队伍缺编的现状。学校领导往往为了是教学能够基本运行,将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安排给现有的教师,甚至不考虑教学课程和教师专业之间的衔接,这样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疲于应付工作量,忽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差,导致学生怨声载道,对学校的办学声誉有很大的负影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所以领导要审时度势,顾全大局,不断转变观念,坚决杜绝此类“杀鸡取卵”式的做法。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一线执行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工作量比较繁重,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奖罚制度,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才能充分的调动教师的热情和智慧,使其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和创造力。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不仅是培养优质师资的保证,也是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有些新建民办高校往往就是此类制度不够完善,从而使人心不稳,教师流动性大,难以形成常年的教育积累,教师的素质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有归属感,也就解决了民办高校教师年龄、学历、职称不合理分配的重大问题。

1.2教师责任心差,功利性强,业务生疏,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部分教师对学校的发展缺乏信心,仅仅将教学作为一种临时的谋生手段,没有形成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感和使命感,更谈不上什么敬业精神,应付工作,业务生疏,教学质量差。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市场经济是人们的功利心日趋增强,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高校教师与师德要求不相对应,出现了“无心教学,一心向钱”的现状,为了追求其课时量,疲于上课,备课时间不充分,更谈不上钻研业务,上课没有了创意,教案重复使用,不重视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教育应付了事,行业作风不甚健康,教学粗糙,只是含金量地下。还有一些教师为了职称,弄虚作假应付了事。用重金求文,花钱发表文章等等,缺乏诚信,让学术的研究利益化,学术风气及其不端正。民办院校急切需要培育教师们奉献社会、精益求精的精神,培养教师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人格高尚情操。

1.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德建设滞后。

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基本上是由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部分高校外聘教师比重偏大,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外聘教师责任心非常不到位,上课拿钱走人的思想非常严重,甚至于糊弄学生。其中专职教师由大量的刚毕业走出校门而又走进校门的青年教师和少量的已经退休的专家教授组成,形成了“青老分离,中间断层”的分布状态,不能组成科学的教学梯队。所以现在在民办高校教师引进困难,继续努力,以改善困难,这导致教师甄选,培训,预约私人学院人事处,推广是很少考虑道德因素。因此,民办高校要重视专职人员,建设和解决,保留,改善困难问题的关建发展,民办高校的教学人员提高,而且是道德建设的关键。

1.4为人师表意识不浓厚,教学思想单纯。

民办院校部分教师抱着“打工者”的思想来给学生讲课,“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非常严重。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上课敷衍了事,言谈举止不够端庄,治学不够严谨,下课就离开教室,和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殊不知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担负着育人的使命,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根本,教书只是手段。

2.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对于加强和改建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树立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以实现“管理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职业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每一份职业都有其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由其可以享受到的权利和快乐。都可以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不论公办教师还是民办高校教师,只要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都可以从中享受到教学的乐趣,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培养立志乐道、甘于奉献职业情怀和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职业精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用自己的高尚师德去影响着学生,学生成才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

虽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教师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也需要社会的尊重和认可,需要相应的待遇来养家糊口。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只有民办高校给教师以充分的尊重和生活中的关怀,才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搞好“师德师风建设”,以人为本,以师为本,最为重要。所以只有真正的解决好教师的生活问题,提高老师的福利待遇,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处理好老师对他们自身的发展,成长和提高企业的相关要求,这样才可以处使教师团队的团结和稳定。所以从教师情感的角度出发,要从多方面,为了满足教师的需要,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留人管理”,让教师真正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让教师享受到学校发展所带来的快乐,体会到学校发展所得到到的尊重,在学校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结语

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重中之重。民办高校要和谐、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让教风促学风,民办高校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锐锋;高艳红;王晖;新升格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5期

[2]杨全印;民办高校师资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张博,陈育林;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老化”问题的逆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4年02期

[4]秦小红.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温双文,关丽.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6]石振保.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7]林桂梅,陈稷玲.论社会转型期高校师德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7(6).

作者:康志林 刘新伟

上一篇:精装修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护理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