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金额研究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客户信息与企业抵押借款

摘要:近年来的数据表明,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相比于股票市值高出一倍多,由此可见,在我国商业银行借款是公司企业融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渠道,银行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要债权人,且贷款利率相对比较稳定。贷款合约的签订是一个借贷双方相互博弈和协商的过程,银行通常会同借款人制定一系列复杂的契约安排,通过监督和利益连带机制,缓解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借贷双方代理冲突。而在设计债务契约时,无论是识别代理问题,还是设计缓解代理冲突的机制都离不开良好的信息环境。银行信贷由于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拥有的信息处理能力优于其他机构,同时作为资金供给方对于需求者的风险状况了解不尽完全,如果借款者未能在借款合约签订前提供真实的信用信息或者在签订后无法履行合约,即事前逆向选择和事后道德风险,都会导致银行的信贷风险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防范机制就是在贷款合约中增加以抵押为主要形式的担保条款,以保障其利益。在抵押借款合同中,借款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抵押权人,用作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作为担保贷款债务的形式,抵押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享有优先受偿权,因此优先权的要求是通过设定抵押品来实现。银行发放贷款时对借款人要求信用方式还是非信用方式对企业而言成本也是不同的。当银行评估企业的信息质量不足以支撑信用贷款时,说明银行需要采取其他方式缓解信贷风险。同时已有研究发现抵押物的主要作用凸显于防范欠款签订后借款者无法按期履约的情况,即事后道德风险,该效应相较于缓解事前信息不对称而言更加显著。随着供应链金融在实务界的普遍推广以及公司战略性的提高客户集中度,国内外学者开始考察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形态对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及债务契约存在的可能影响,但结论并不尽相同。客户信息能够对公司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也同时会影响财务状况,从而进一步对债务契约产生重要影响。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而对借款人要求抵押,因此抵押借款是研究客户信息对企业影响的更好场景,具体而言,本文拟通过企业获得抵押借款的特征研究银行如何看待企业的客户信息披露方式及披露的具体信息含量。已有文献验证了企业债务成本会受到公司自身特征的影响,例如企业运营能力、资产规模、偿债能力等,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例如法律制度、经济周期、行业竞争程度、分支机构地理距离等方面对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及成本的影响,但很少从资金供给的角度分析企业披露的客户信息所具有的信息含量,进而对企业银行债务成本产生的影响。较少文献从抵押借款角度进行研究,银行要求企业以抵押方式获得借款,说明企业的信息质量不足以使银行认定其信贷违约风险处于较低水平,要求抵押正是银行为了防范事后道德风险而采取的措施。作为企业公开披露信息中的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与客户相关的信息,包括企业对其销售的产品集中度、销售收入及库存周转,也是商业银行授信工作中非财务因素分析中的重要风险因素,引发了本文对客户的信息披露程度是否会对企业的借款条件产生影响的思考。作为企业产品市场上重要的商业战略合作伙伴,主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的经营活动都休戚相关,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同样也会使企业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将其纳入考虑。研究发现企业与供应链下游,也就是客户企业的依赖性和相关性较上游的供应商企业更加显著。根据已有供应链关系和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一方面,证实了企业披露的重要客户信息能够向外部市场上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具有高质量信息环境的积极信号,降低债权人的信息获取成本,有利于缓解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而在稳定、持续且良性关系下的客户集中能够有效增强供应链协同效应,及时根据客户需求信息升级改造产品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从企业生产经营角度来看稳定的客户关系带来稳定的销售收入同时有利于企业按需调整生产进度,有效缓解了存货囤积压力,进而使存货周转率有效提高,增强企业资源流动性,降低公司经营风险。随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也能随之提高,银行及金融机构对企业评估的信贷风险可能下降,降低其契约条款的严格程度,例如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于企业而言这是重要客户的正向效应。然而另一方面,当企业披露的客户信息不足时,可能是由于其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缺陷,或者由于市场竞争因素披露的意愿较低,亦有可能是其客户相对分散导致没有符合条件的主要客户存在,但当债权人无法从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中获取有效的供应链信息时,必然增加了对借款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不利于缓解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债务融资成本的上升。而当客户集中但企业与客户关系为非良性,企业的经营风险很有可能会由于强势客户的利益侵占而上升,例如商业信用过高导致的现金流不足,可能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而使包括银行在内的资金提供者对其评估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当债权人认为企业的客户集中是风险因素时,为了防范企业债务契约签订后道德风险的发生,会制定更加严格的契约条款,例如提高利率、要求提供抵押物、降低贷款额度、缩短债务期限等。而抵押借款的要求来自于对企业的风险评估,不可避免地受到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可能会要求企业提供更多抵押以降低信贷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客户集中的负向风险效应。综上所述,本文拟研究企业的客户信息披露程度及从已披露信息中传递出来有关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形态对抵押借款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企业有关客户的信息披露程度及从中反映出来的客户集中程度对企业抵押借款的可获得性及依赖程度的影响,以从资金供给者角度探讨企业披露客户信息的经济后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验证:第一,企业披露的客户信息是否会传导给银行,进而影响其对企业的风险评估水平,影响企业获得的抵押借款的金额及占银行借款总额的比例;第二,从企业已披露的客户信息中获取客户集中程度的指标,而客户集中如何影响抵押借款,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其中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就是客户集中的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哪个处于主导地位;第三,如果客户集中从银行角度看是增加企业风险的因素,也就是从债权人的角度意识到客户集中的风险效应,那么客户集中是通过何种路径影响了抵押借款。本文的实证部分拟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三章,检验客户信息披露程度对企业抵押借款的获取能力和依赖性的影响。由于银行进行信贷评估时会将企业的主要客户作为评估因素,那么从信息供给的角度来看,企业自愿披露的客户详细信息有可能能够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以全面了解借款企业。研究客户对债务契约的影响机制表明,企业披露客户明细信息时,银行可能由于供应链关系的外部性存在而获取供应链私有信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降低对企业贷款的担保要求。本章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客户信息披露质量指标通过企业年度报告中是否披露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是否披露客户详细名称及披露客户详细名称的数量衡量,并与企业抵押借款金额及占银行借款总额的比例进行回归。结果发现客户信息披露程度越高,企业通过抵押方式获取银行借款的依赖性越低,说明银行认为企业披露客户信息能有效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第四章,在前文基础上检验已披露信息中反映出的客户集中度是否影响企业抵押借款的获取能力和对其的依赖性。企业更多地依赖一部分大客户时,企业为了维系稳定的供应关系导致客户可能更强势或对合约拥有更强话语权时,企业利益会遭受损失,一旦该供应关系中断,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现金流风险和偿债风险。因此,从银行角度来看,客户过于集中带来的“套牢”风险可能增加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而认定借款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升高,银行因此会提高对企业的抵押要求以防范自身利益的损失。本章在前文基础上以披露了客户信息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包括披露汇总和客户具体信息的上市公司,解释变量包括五名客户销售收入总额占全年销售收入比例合计数和前五名客户销售占比的赫芬达尔指数,研究客户集中是否对企业抵押借款金额和比例存在影响。研究发现客户集中显著增加了企业的抵押借款金额和比例,说明银行认为客户集中是一种风险因素,回归结果均支持该结论。第五章,延续前文研究结论,讨论客户集中度对企业抵押借款的影响路径。在前文基础上,银行对企业的风险评价受到企业披露信息中反映的客户集中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章研究客户集中度对抵押借款的作用机制。从银行角度来看,借款企业的客户集中风险可能会受到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形态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当借款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使企业增强存货周转,减低存货积压成本及可能的损失,以及较少地通过商业信用方式压榨企业利益时,企业与其主要客户能够形成供应链协同效应,提高经营效率,那么客户集中带来的负面风险效益可能被缓解。反之,企业的集中客户较强势时,客户更有可能通过其更高的议价能力压榨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导致银行认定客户集中的负面效应被进一步放大,对其发放贷款时对提供抵押物作为担保的要求可能更加严格。研究发现经营风险在客户集中与抵押借款的相关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进而以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衡量客户与企业的战略关系,企业的存货周转率较低或应收账款比例较高都说明了客户在与企业的关系中处于强势一方。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和企业组织间关系战略发展需求的大背景下,客户信息与企业债务融资的关系研究在经济新常态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有利于企业对供应链结构特别是客户的管理,并有效借助重要客户的优势,同时为企业突出客户正向信号效应、缓解负向风险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创新性地从企业的客户信息披露及客户集中度两方面分析对企业抵押借款的影响,在已有理论基础之上丰富现有文献,且为企业债务融资及供应链关系管理提供借鉴。同时对于我国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化银行服务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可能的研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有研究银行借款影响因素的文献主要考察了企业特征、信息质量、违约风险、金融发展、债权人保护机制等,对于供应链关系的研究相对不足,且我国的银行借款研究鲜有针对抵押借款。本文丰富了我国银行债务契约特别是抵押借款的影响因素研究。第二,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现有关于客户关系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差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市场数据,不仅仅探讨了企业客户信息披露形式及其信息含量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债务契约,而且还分析了其影响路径,补充了相关文献。对中国这等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关于我国企业融资行为研究提供了供应链金融的新视角。第三,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从资金供给角度剖析了企业的客户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以及客户关系形态对债务契约的传导机制,认为集中客户增加的企业信用风险受到非合作的客户关系及经营风险增加的影响,也拓展了供应链关系与信贷市场研究的相关文献。

关键词:信息披露;客户集中度;抵押借款;经营风险

学科专业:会计学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贡献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抵押借款文献综述

一、企业财务状况与抵押借款

二、借款人风险与抵押借款

三、企业信息披露与抵押借款

四、抵押物与银行借款

五、产权性质与银行借款

六、市场竞争程度与银行借款

七、客户集中度与银行借款

第二节 客户信息文献综述

一、客户信息及关系特征对企业的影响

二、客户信息对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

三、客户信息对供应链外部的溢出效应

四、客户信息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四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信贷契约理论

三、代理成本理论

四、信息外部性理论

五、供应链关系管理理论

第二章 制度背景与数据特征

第一节 抵押借款制度与数据特征

一、抵押借款制度背景

二、抵押借款数据特征

第二节 客户信息披露制度与数据特征

一、客户信息披露制度及规范

二、客户信息数据特征

第三章 客户信息披露与企业抵押借款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第四节 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二、基础回归

三、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客户集中度与企业抵押借款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第四节 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二、基础回归

三、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客户集中度与抵押借款的影响机制

第一节 问题引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商业信用的影响

二、存货周转率的影响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第四节 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系数表

三、基础回归

四、稳健性检验

五、进一步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主要结论

二、政策启示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微电影论文提纲下一篇:医院感染科学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