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中考习题集

2023-05-15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中考习题集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题 ——1

中国古代史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16分)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连接而成的群体,宗族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基层管理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中叶到清中叶,是徽州宗族对乡村的统治不断加强的时期。宗族通过修谱、建 祠、祭祀、团拜活动,从思想上、 组织上加强了统治,又通过制定族规家法,把族人的言 行限制在宗族规定的范围内。……宗祠往往臵有义仓、义宅,使贫乏的族人不至于饿死,…… 在乡村修桥、修路、修筑水利设施等项工程上,宗族承担起了组织者的责任,在解决水利设 施的纠纷等事务中,宗族的权威和作用实际上要大于保甲。

——摘编自《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族制度》

材料二儒家思想中的一大部分是这种宗族制度的理性论证,也就是它的理论表现。经济环境成为这种社会制度的基础,儒家思想反映了它的理论价值。……正是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的哲学,一直保持到近代欧洲和北美工业化的潮流侵入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为止。

——摘自《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三近代宗族组织的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l918 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 年修改,其中规定:族人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宗族首领由选举产生,不再由辈份、年龄等因素决定……近代族学的教育对象从男 子变为包括女子;生源从族人子弟扩大到外姓子弟;教学内容从单一读旧书变为谈格物之学,族学从宗族制度中脱离开来。

——摘编自《中国族谱之研究》《戴氏修谱——族约》

材料四建国初期宗族制度开始衰退,其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取消了族田,“耕者有其田” 的实行是农民的生存有了基本保障,对家族依附的必要性大大减弱,宗族制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1958 年……农民回归向宗主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人们对宗族制度的依附减弱

——摘编自《功能转换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宗族制度存在的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宗族制度反映了那些儒家思想?(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外因角度阐述近代宗族制度出现变化的原因。(4分)1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宗族作用在 1958 年后增强和 1978 年后减弱的经济原因各是什么?(4分)

27.(1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四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2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

(4)材料四中,作者说“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6分)

28.(16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臵。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7分)

(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有哪些变化?(6分)

中国古代史答案

1-5CAACD6-10BACDA11-15CBCCA

16-20AABDD21-25 BBBAC

26. (16分)答案:

(1)经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政治:起到稳定社会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作用。(4分)

(2) 慈、义、孝、悌等伦理思想,仁、礼、忠、恕、信等纲常礼教思想。(4分)

(3)外:侵略战争打开国门;经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传入。 内:民主运动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反封建思想的传播(自由、平等思想的传人)。(4分)

(4)增强原因: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经济困难使农业生产下降,农民生活困难。 衰退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了农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4分)

27. (18分)答案:

(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 (2分)

(2)指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4分)

(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6分)

(4)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分)

28. (16分)答案:

(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3分)

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与加强。 (4分)

(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分)

(3)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经世致用。

(6分)

第二篇: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本)大一上

2015级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上)》教学大纲

说明:一本二本,原则上说都要达到本科的教学要求,一本的同学或二本成绩好的或有志于更深学习的,除掌握红字(黑白打印出来后色彩稍浅的)外还要掌握黑字部分。蓝字属更高的要求。

第一编

原始社会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下列名词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文化

(二)掌握下列概念

氏族、家长制家庭公社

(三)、掌握下列问题

1、北京人研究的科学意义是什么

2、论证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制出现的条件

3、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状况 4、我国原始社会是什么样解体的

5、人类社会的几种婚姻形态的演变

6、我国传说时期的主要人物及地域分布。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华夏文明的起源 难点:传说古史

二篇

奴隶社会

第二章

一、教学目的:

(一)要掌握的名词

盘庚

人祭和人殉

甲骨文

早期国家

(二)要掌握的问题

1

红山良渚文化

1、为什么夏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确立时期 2、概述商朝的阶级关系

3、商朝手工业发展的状况如何

4、为什么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进步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问题1与4;夏商周断代 难点:占卜与甲骨文

第三章

西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名词

周公

姜尚

国人暴动

宣王中兴

(二)、掌握下列问题

1、 西周巩固统治的措施 2、 西周 的宗法制度

3、如何理解西周的井田制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问题1与2; 难点:井田制

第四章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名词

齐桓公

管仲

三家分晋

城濮之战

初税亩

“无为”

老子

工商食官

(二)掌握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原因、实质、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2、弭兵运动发生的背景及详情如何? 3、简评孔子、老子

4、对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主要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问题1与3;

2

难点:问题4。

第五章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名词

李悝变法

管仲

合纵与连横

长平之役

都江堰

围魏救赵

楚辞

(二)、掌握下列问题

1、试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及性质,并论其与其它各国变法比较的彻底性

2、试论秦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3、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如何,有哪些主要学派,主要观点有哪些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整个一章皆为重点,即问题

1、

2、4 难点:问题3。

第六章

一、教学目的:

(一)掌握下列名词:

焚书

巨鹿之战

使黔首自实田

楚汉之争

郡县制

(二)掌握下列问题:

1、试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权形式 2、秦始皇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措施和意义 3、试析楚汉之争刘项胜败的原因 4、简评秦始皇

5、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意义、陈胜为何失败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问题1与2; 难点:问题4。

3

第七章

西汉

一、 教学目的:

(一)、名词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董仲舒

推恩令

察举制度

王田私属令 昆阳之战

(二)、问答:

1、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2、西汉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

3、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4、简评汉武 帝。

5、汉武帝反击匈奴奴隶主贵族侵扰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6、简述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意义。 7、王莽改制的社会背景怎样?

8、董仲舒新儒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八章

东汉

一、教学目的:

(一)、名词

班超

党锢事件

王充

班固

蔡伦

征辟制

(二)、问答:

1、分析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2、东汉封建专制皇权机构的加强表现在哪里 3、简述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政的原因 4、简评东汉的党锢事件 5、黄巾起义的特点如何

第九章

三国

西晋 教学目的:

(一)、名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唯才是举

刘备

孙权

士族与庶族 之乱

九品中正制

占田制

课田制

户调式

(二)、问答

4

八王

1、东汉末年割据势力形成的原因及割据势力混战的后果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

3、曹操屯田制的内容、性质、及原因如何

4、曹操统一北方而不能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简评曹操。

5、简评诸葛亮

6、何为门阀士族?门阀士族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门阀对西晋社会有何重 大影响?

7、西晋短暂统一的原因

第十章

东晋十六国

一、名词:

王导、祖逖、桓温、苻坚、王猛、北府兵、淝水之战、“土断”

二、问答:

1、东晋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历史作用怎样?

2、王导的“镇之以静”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十六国时期北方割据政权形成的历史原因?

4、试析淝水之战胜负的原因?

5、孙恩、卢循起义的历史作用如何?

6、王与马共天下是怎么回事?

第十一章

南北朝

一、名词:六朝时期

宗主督护制

魏孝文帝、宇文邕

侯景之乱

法显

《神灭论》

二、问答:

1、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如何?

2、南朝时期南方门阀势力衰落的原因及表现怎样?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4、隋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及其意义是什么?

5、玄学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阶级实质怎样?

6、了解各族人民的生活状况

5

第三篇: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

班级: 姓名: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学术融合是政治统一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战国前期,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势如冰炭,两不相容。儒家政治着眼于管理“人”,主张通过“仁义”诱导的途径,塑造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从而实现自家的政治理想。法家政治着眼于完善“物”,即富国强兵,主张通过“刑法”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从而达到自家的政治目的。然而,诸子百家在长期辩难争鸣中,相互取长补短,吸收借鉴,到战国后期出现学术融合的趋势。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

材料二:第一个肩负起学术融合使命的是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儒家巨子荀况。学术界公认荀子的学说兼采了诸子的精华。郭沫若先生称荀子开创了儒学为“百家总汇”的先河。特别要指出的是,荀子纳“法”入“儒”,以“儒”统“法”,提出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社会政治主张,是为建设新兴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

请回答:

(1)材料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请说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后世统治者如何纳“法”入“儒”,以“儒”统“法”的?(2分)

(4)根据材料说说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1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 1 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材料三:1771年,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的部落首领渥巴锡,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万树园内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是指谁?他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2)根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出当时民族融合的方式。(2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清朝哪一历史史实,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1分)

(4)中国古代民族史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1分)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汉书》裁:“张骞始开西域之迹。”以后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材料二:松赞干布对部属说:“我族我父,从未有通婚上国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为妻,实为有幸,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以留示后代。”

材料三:左宗棠说:“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毅然开始军事行动,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1)为什么说“汉之号令班(颁)于西域”是“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2分)

(2)松赞干布迎娶的大唐公主是谁?有何影响?(2分)

(3)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有效管辖,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通过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历史结论?(2分)

2 4.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文化观》 请回答:

(1)材料二中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

(2)材料三中,宋代“重自由表达”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1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与材料

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1分)

3

5. 请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古今中外的地图:

请回答:

(1)请仔细观察图一,地方上的这一制度历史上叫什么?它是哪一个时期的地方制度?(2分)

(2)请仔细观察图

二、图三说说秦和元在地方上分别推行的制度叫什么?(2分)

(3)请仔细观察图四的美国地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它在地方上又推行的是什么制度?(1

4 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不同时期的中外统治者分别实行不同的地方制度的共同目的是什么?(1分)

6.阅读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长繁盛);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材料三:“与朝廷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分)

(2)材料

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的现象?(2分)

(3)材料三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 (1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分)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 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

5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的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何时?(1分)此时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1分)

(4)材料五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1分)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1分)

(5)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1分)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并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一个繁荣局面。 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校任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916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下,聘请了陈独秀、李大利、胡适等一批思想活跃的教授。北大校园各种社团、刊物风起云涌,思想在自由流淌,对全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随后发生的一场爱国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创立学说,广招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并依据材料指出他“广招学生,大办私学”在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中所起的作用。(2分)

(2)材料二所示图片涉及到我国历史上的什么选官制度?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积极影响。(2分)

(3)结合材料

三、四指出教育在中日两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参考答案

1.(1)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2分) (2)孔子(1分)

(3)汉武帝时将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但在政治制度上仍沿用秦朝的制度(法家思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意思相近即可(2分)

(4)儒家:礼、仁,和谐社会;法家: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改革创新;墨家:兼爱非攻,爱好和平(意思相近即可)(1分)

2.(1)唐太宗 文成公主入藏(2分) (2)杂居、通婚、战争、贸易(2分) (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分)

(4)围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回答即可(1分)

3.(1)张骞最早出使西域 郑吉被任命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2)文成公主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加量汉藏友好关系

(3)设立新疆行省。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

4.(1)观点:宋代科技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主要表现:活字印刷术发展 指南针用于航海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2)宋词

(3)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促进科技文化的繁荣。

5.(1)分封制 西周 (2)郡县制 行省制度 (3)联邦制

8 (4)巩固统治

6.(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或者“战争”与“和平”各1分) (2)①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或者漠北战役l分)②昭君出塞(1分) (3)澶渊之盟(各1分) (4)“和”的关系(民族团结,友好相处意思相近即可,1分)

7.(1)由落后贫穷到先进富饶;(1分)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分)

(2)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1分)②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1分)

(3)南宋。(1分)市舶司。(1分)

(4)闭关锁国。(1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封建经济稳定)。(1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1分)

(5)政治稳定;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和人才的引用;坚持对外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8.(1)孔子;打破了教育被贵族垄断的局面

(2)科举制度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 (3)推动了两国的近代化

(4)教育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因此要重视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答案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答案(完整版)

西南大学2015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至善网网络课习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答案

(目录链接Ctrl+左键,注意选项的顺序变化)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1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第二节西方列强入侵...................................................2

第三节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8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8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3

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5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7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17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21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25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8

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8

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31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33 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35

第一节中国所出的时代和国际环境......................35

第二节“三座大山”的重压..................37

第三节两个中国之命运............................39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1

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1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43

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46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48

第一节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48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54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7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57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58

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59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62

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65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66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66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69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71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72 下篇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74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74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75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77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79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79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81

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84

第九章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86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86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90

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92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94

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94

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98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100

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2

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03

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04

上篇综述风云变幻八十年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A.工业

B.手工业

C.小农经济

D.农业经济

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经济)。

A.封建经济

B.半殖民地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商品经济

3.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文明社会要素的时间是(约在五六千年以前)。

A.约在六七千年以前

B.约在五六千年以前

C.约在四五千年以前

D.约在七八千年以前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4.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A.法家思想

B.大同思想

C.儒家思想

D.道家思想

5.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特点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A.家长制

B.君主立宪

C.封建宗法制

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6.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起文明社会要素,主要有(ABCD)。

A.城市

B.墓葬

C.家畜饲养

D.农业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7.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域主要是(ABCD)。

A.医药学

B.天文学

C.农学

D.数学

8.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包括(ABCD)。

A.清代“康雍乾盛世”

B.汉代“文景之治”

C.唐代“开元之治”

D.唐代“贞观之治”

第二节西方列强入侵

1.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英国)。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D.俄国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鸦片战争

3.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主权不完整

4.下列通商口岸中,哪些是在《天津条约》中被迫开放的(汉口)。

A.广州

B.天津

C.汉口

D.宁波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5.《马关条约》签订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这三个国家不包括(英国)。

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俄国

6.把我国领土台湾割让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7.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望厦条约》)。

A.《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望厦条约》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8.《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遭到了黑旗军的英勇抗击,其领导人为(刘永福)。

A.刘永福

B.吴彭年

C.杨泗洪

D.刘铭传

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842年8月29日)。

A.1840年1月25日

B.1842年8月29日

C.1843年7月22日

D.1839年10月1日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主要指(ABCD)。

A.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博大精深

C.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灿烂辉煌

D.中国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11.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评价,正确的是(BCD)。

A.使帝国主义开始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

B.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1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BC)。

A.农民

B.破产的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中小地主

13.鸦片战争后,中国新产生的阶级有(BD)。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工人阶级

14.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C)。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15.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ABC)。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16.下列条约中,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是(ABCD)。

A.中法《黄埔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虎门条约》

D.中美《望厦条约》

E.中英《北京条约》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17.西方列强通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ABCD)。

A.关税主权

B.领土主权

C.司法主权

D.领海主权

E.军事主权

18.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对)

19.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对)

20.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对)

21.中国资产阶级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对)

22.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23.中国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对)

24.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对)

2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错)

第三节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望厦条约》

2.《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香港岛)。

A.台湾

B.九龙

C.新界

D.香港岛

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望厦条约》)。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瑷珲条约》

D.《望厦条约》

4.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A.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B.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D.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5.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A.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B.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C.英国的鸦片走私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A.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7.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A.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C.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D.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8.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9.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

四、五十年代)。

A.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B.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C.十九世纪

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

四、五十年代

10.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A.民族资产阶级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11.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十九世纪

六、七十年代)。

A.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B.十九世纪

四、五十年代

C.十九世纪

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1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本家

C.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D.官僚买办资本家

1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

A.必修课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任选课

C.公选课

D.必选课

14.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A.1912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B.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C.191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D.1949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15.英国等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包括(ABCD)。

A.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

B.外国船舰可以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

C.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享受领事裁判权

D.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6.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CD)。

A.《南京条约》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C.《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7.下列哪些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ABC)。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社会矛盾的变化

C.革命任务的变化

D.中国统治阶级的变化

18.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AB)。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C.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社会主义的中国

19.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是(CD)。

A.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20.下列哪些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的变动(ABC)。

A.出现民族资产阶级

B.出现买办势力

C.出现工人阶级

D.出现商人阶级

21.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有哪几部分人转化而来的(ABCD)。

A.官僚

B.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

C.地主

D.商人

2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点是(ABCD)。

A.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B.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帝国主义主义操纵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

E.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式。

23.造成鸦片战争的责任在中国,中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因此英国才发动了对华战争。(错)

24.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

25.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化主要指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错)

26.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主要指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错)

27.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晚于中国资产阶级。(错)

28.只有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对)

29.近代中国尽管已经丧失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仍然维持着独立的国家形式。(对)

30.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错)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俄国)。

A.日本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英国

C.德国

D.俄国

2.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的是(《马关条约》)。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A.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D.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

5.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A.《瑗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6.标志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相互勾结的事件是(北京政变)。

A.签订《辛丑条约》

B.签订《天津条约》

C.签订《北京条约》

D.北京政变

7.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租界是1845年设立的(上海英租界)。

A.汉口英租界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汉口法租界

C.上海法租界

D.上海英租界

8.下列哪个条约规定,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1858年《天津条约》)。

A.1860年《北京条约》

B.1842年《南京条约》

C.1858年《天津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9.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势力范围的国家是(德国)。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0.所谓的“国中之国”是指(帝国主义在华的租界和租借地)。

A.帝国主义在华的租界和租借地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土地

C.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范围

D.帝国主义强迫我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1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仅在庄王府一处就烧死和杀死义和团民和贫民1700多人,时间是(1900年8月)。

A.1902年8月

B.1901年8月

C.1900年8月

D.1903年8月

12.近代史上,与香港有关的条约有哪些?(《南京条约》)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望厦条约》

13.强迫清政府把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割让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A.《望厦条约》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14.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清王朝最高统治者是(慈禧太后)。

A.同治皇帝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慈禧太后

15.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A.传播西方文化

B.传播西方科学知识

C.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D.进行传教活动

16.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俄国)。

A.俄国

B.日本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英国

D.德国

17.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ABCD)。

A.政治控制

B.文化渗透

C.军事侵略

D.经济掠夺

1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利用以下条约共割去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ABCE)。

A.《勘分西北界约记》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马关条约》

E.《改订伊犁条约》

19.《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ABCDE)。

A.福州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宁波

C.上海

D.广州

E.厦门

20.下列破坏中国领土完整的不平等条约有(ABCD)。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英《南京条约》

D.中英《北京条约》

21.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方式表现在(ABCD)。

A.实行倾销和资本输出

B.剥夺海关自主权

C.控制通商口岸

D.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22.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的“三国”指(ABD)。

A.德国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23.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手段主要有(ABD)。

A.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B.发动战争,屠杀人民

C.剥夺关税自主权

D.侵占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2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ABC)。

A.扶植收买代理人

B.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5.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AB)。

A.《望厦条约》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黄埔条约》

C.《虎门条约》

D.《天津条约》

26.根据“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如果英国侨民在中国犯罪,那么,英国驻华领事必须依据中国法律作出有罪判决。(错)

27.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八国联军。(错)

:///b-09cc2060b9d528ea80c77969.htmlpar28.割占我国九龙半岛南端的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北京条约》。(对)29.1898年把我国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国家是英国。(错)

30.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金登干。(错)

31.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字林西报》。(错)32.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时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沙俄军警把中国人居住的村庄烧光,把数千居民枪杀或驱人黑龙江中活活淹死。(对)

33.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昂船洲。(错)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A.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D.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A.军事技术的落后

B.经济力量的薄弱

C.社会制度的腐败

D.西方列强的强大

3.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三国干涉还辽)。

A.签订《马关条约》

B.签订《辛丑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D.三国干涉还辽

4.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中法战争)。

A.中日战争

B.中英战争

C.中俄战争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D.中法战争

5.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A.义和团反侵略斗争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香港工人大罢工

D.台湾黑旗军斗争

6.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时期中国人民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体现的近代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是(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

A.自强不惜建立新式军队

B.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

C.善于向西方学习

D.勇于创新倡导科学

7.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不

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A.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8.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俄国

9.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0.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D)。

A.中华民族进行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11.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边疆危机”包括(ABCD)。

A.法国侵犯广西

B.日本侵犯中国台湾

C.英国侵入西藏、云南

D.俄国入侵新疆

12.在反侵略斗争的过程中,哪部分人起了主力军的作用(CD)。

A.地主武装

B.清朝政府

C.人民群众

D.爱国官兵

1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爱国官兵有(ACD)。

A.海龄

B.冯子材

C.关天培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D.陈化成

14.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ABCD)。

A.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B.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C.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15.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产生的阶级有(AB)。

A.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16.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有(AD)。

A.林永升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E.刘铭传

17.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错)

18.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对)

19.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发展资本主义。(错)

20.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和人民贫困。(对)

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

A.林则徐

B.严复

C.康有为

D.魏源

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

A.义利团

B.洋务派

C.林则徐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海国图志》)。

A.《海国图志》

B.《瀛环志略》

C.《四洲志》

:///b-09cc2060b9d528ea80c77969.htmlD.《资政新篇》

4.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A.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

C.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D.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林则徐)。

A.郑观应

B.马建忠

C.林则徐

D.魏源

6.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40至50年代)。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A.40至50年代

B.50至60年代

C.70至80年代

D.60至70年代

7.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中法战争)。

A.中法战争

B.中英战争

C.中日战争

D.中俄战争

8.响亮地喊出“救亡”口号的是(严复)。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严复

9.喊出了“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的是(孙中山)。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A.梁启超

B.孙中山

C.康有为

10.“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所赞美的“血战”是指(义和团运动)。

A.镇江保卫战

B.义和团运动

C.虎门销烟

D.镇南关战役

1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内部主要原因有(AB)。

A.社会制度的腐败

B.经济技术的落后

C.中国人不善战

D.中国人军少

12.中国民族觉醒意识的口号是(AC)。

A.救亡图存:///b-09cc2060b9d528ea80c77969.htmlar B.自强求富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振兴中华

D.扶清灭洋

1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对)

14.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中国人开始普遍有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错)

15.1841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海国图志》。(错)

16.近代中国由于经济技术落后,不应该进行反侵略战争。(错)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天京陷落)。

A.洪秀全逝世

B.天京陷落

C.北伐的失败

D.天京事变

2.《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平均地权

D.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

3.太平天国之所以是农民战争的高峰,最主要因为:(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D.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4.造成太平天国与古代农民起义有新的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指挥思想不同)。

A.指挥思想不同

B.领导阶级不同

C.组成成分不同

D.所处时代不同

5.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政治基础是(维护各自利益)。

A.镇压太平天国

B.维护各自利益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维护清朝统治

D.建立总统衙门

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说明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D.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7.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A.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学习西方文明

8.《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农村政权的基层管理组织是(两)。

A.伍

B.甲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两

D.保

9.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主要体现在(革命任务)。

A.指导思想

B.领导阶级

C.革命任务

D.斗争形式

10.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斗争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农民运动

C.三元里人民的斗争

D.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11.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

A.《天条书》

B.《原道救世歌》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12.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把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社会发展方案是(《资政新篇》)。

A.《天朝田亩制度》

B.《校邠庐抗议》

C.《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D.《资政新篇》

13.认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主要依据是(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组织了强大的武装

C.承担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D.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14.太平天国颁布的重要文献有(CD)。

A.《仁学》

B.《海国图志》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15.下列对太平天国评价正确的是(ABCE)。

A.提出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代表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

C.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

E.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

16.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正确的是(BCDE)。

A.是一个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B.其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C.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D.具有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

E.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17.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中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的阶级主要是(ACD)。

A.地主阶级洋务派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地主阶级顽固派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维新派

18.洪秀全据以指导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斗争的理论著作有(ABC)。

A.《原道醒世训》

B.《原道救世歌》

C.《原道觉世训》

D.《仁学》

19.天京事变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包括(BD)。

A.冯云山被杀

B.石达开率部出走

C.陈玉成李秀成等年青将领被提拔

D.杨秀清韦昌辉被杀

20.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ABCD)。

A.领导集团内部的不团结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B.对侵略者本质缺乏理性认识

C.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D.领导集团内部的腐败

21.《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其内容包括(ABCDE)。

A.奖励科技发明

B.强调中央集权

C.禁止鸦片输入

D.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

E.提倡兴办学校

2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对)

23.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对)

24.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错)

25.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对)

26.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对)

27.《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土地方案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得到了实施。(错)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28.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由洪秀全(洪仁玕)提出的。(错)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A.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B.培养新式人才

C.镇压农民起义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A.林则徐

B.冯桂芬

C.魏源

D.李鸿章

3.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A.礼藩部

B.礼部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D.机部

4.洋务派不主张进行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大地主)。

A.认为富国强兵可以改变一切

B.其大多数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

C.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D.他们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大地主

5.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A.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B.西方列强极力阻碍破坏

C.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D.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

6.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

A.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

B.发展民族工商业

C.充实国库,弥补财政亏空

广告学本科段资料

D.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7.1865年,李鸿章筹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是(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A.天津机器局

B.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C.湖北枪炮厂

D.金陵机器局

8.洋务派创办的当时最大的造船厂是(福州船政局)。

A.轮船招商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福州船政学堂

9.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叙述不正确的是(触及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A.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触及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C.口号是“自强”和“求富”

D.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题

三、辨析

1、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起点。

错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应该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错误。实业救国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主张没有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正确。第

一、领导者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第

二、,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4、大革命失败后建立起来的国民党政权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外代表大资产大买办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蒋介石为了维护独裁统治,巩固其地位,在政治上排斥异己,形式上统一中国,以强化国家机器,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经济和外交方面也为了达到巩固独裁统治目的。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并没有占主导地位,经济上并不是公有制经济。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有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所以,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质是对50年代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错误。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在本质上毫无二致,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改造”是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造是改革的必要准备,改革是改造的必然趋势,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7、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正确。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最宝贵的经验。

四、问答

1、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相互关系: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第一是第二的前提,第二是第一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2、资本 — 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赔款,倾销,掠夺市场和原料,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等等); 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割地,设租借,协定关税等等); 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4、中国近代史上各阶级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未能针对性解决几次战争失败的原因;政府官员的腐败;政体的落后;精神上的传统和守旧,坚持中体西用;顽固派的扼杀。 教训:只学习先进技术是不能改变中国现状的。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教训: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封建顽固派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教训: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5、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6、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

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

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7、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是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

第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

二、从各方面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整风运动,在全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 第

三、注重加强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

9、分析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必然性。 基本内容: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必然性: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10、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

(1)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2)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4)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5)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五、论述(貌似要求600字以上,自己适当胡诌)

1、结合史实,论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的。

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人民: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它解决了其他党派、团体所解决不了的中国革命的对象和动力问题,采取了其他党派、团体所没有采取过的依靠群众的革命办法。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

2、论述1921……1949年间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是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之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是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第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第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召开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第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重点,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第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第

四、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第

五、发展红军,锻炼革命力量。

4、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怎样的地位?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坚持持久战,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军的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中国人民意识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第

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第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

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

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5、结合史实,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是什么。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熊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第三、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人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和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联盟。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第

三、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首先要着重党的思想建设;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建设等。

6、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第

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第

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就为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

一、过度总路线的提出:

一方面,国内民主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内部矛盾改变为主要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变现为公私比例变化,国营经济上升至百分之五十,私营经济下降。

第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条件,主要因为: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总之,这一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通过这一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8、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成就: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这些成就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 理论成果:

第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第二、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往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第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四、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第五、毛泽东就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此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提出了目标步骤,阐述了若干重要原则。 实践成就:

第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有到无的问题;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第三、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1971年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 成就:

第一、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第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第

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第

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进展; 第

八、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第

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第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原因: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进取;

第二,中国共产党在妥善处理国内外问题中,经历了考验,不断总结治党治国治军经验,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上一篇:中国古代英雄人物事迹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