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英国篇

2022-06-26

第一篇:大国崛起之英国篇

《大国崛起之英国篇》观后感

《大国是狠出来的》

——观《大国崛起之英国篇》有感英国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国家,和日本一样,是被大陆所孤立的岛国,却拥有着比大陆国家更为开放的文明和丰富的资源。源远流长的历史轨迹下,是一个民族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足、从被欺压到被仰视的这么一个崛起过程。如果要总结英国能够创造众多历史的原因,可以说出很多关键词:完善的法律制度、民主的政治、创新的科学技术、自由贸易的经济体制„„而这种种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反复的摸索、失败、历史的教训、血的代价下坚持走出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前,人们几乎对这个大西洋上的岛国一无所知。在莎士比亚之前,人们从来不敢正视自己,是莎翁揭示出了人的本质。在光荣革命之前,人们不知道革命是可以不流一滴血的。是英国人向全世界展示了另一种革命的可能性,暴力不是唯一的手段,用和平的方式同样可以推翻旧制度。在牛顿之前,人们从不知道为什么苹果会落下,为什么太阳会升起又落下。在那个崇拜神的黑暗的中世纪里,是牛顿为这个盲目的世界注入了一道闪耀人心的科学之光。在瓦特之前,人们从不知道工业革命能改变世界。在亚当斯密之前,人们不知道这个世界其实是在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纵着的,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谋取私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的崛起史也是整个人类的崛起史。没有英国人带来的种种在文化、政治、科学上的成就,也不会有人类的今天。英国的历史改变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它颠覆了整个世界的世界观,它告诉了全世界处在混沌中的人们,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怎样的,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又是怎样的。

然而这也不禁让我们反思,想要成就一个真正的大国,到底需要些什么?是幅员辽阔,是国富民强,是旷世奇才,而又或者是人民内部的团结?纪录片中的一位学者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说:“真正的大国就是其内部制度力量的外延。”

这里所说的内部制度,包括着很多的含义:政治体制制度、法律完善制度、经济体制制度、科学发展制度„„但在这种种制度之下,首先要去承认的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可侵犯的。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中有曰:“臣民的权利是独立的。”这也意味着君主或者任何个人都是没有权利剥夺人民的权利的。也正是这种自由民主的法制精神让英国能够不断向前发展,直到君主立宪制的确定标志着英国的政治体制的成熟。

这也不禁让我们感到疑惑,为什么英国能够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就摆脱了封建制度,而中国却花了几千年呢?正如片中所提到的那样,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英国的封建制度是不一样

的。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君主集权专制制度,而英国的封建制度是庄园制分配制度。这种本质上不同的两种封建制度,也造就了推翻这两种制度的难易程度不同。虽然中国走上民主的道路才不过短短百年,各方面的制度都还不够完善,在通往大国的路上还很遥远。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民主的重要性,所有的军事力量、GDP等等都是外部力量,只有将内部制度好好地完善起来,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权利,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内部力量。

而现在的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不是法律的不完善,而是人民的心不在一起。常常有官员贪污公款、政府职务靠关系上位这样的负面新闻。虽说在经济学里,这个世界确实是功利而自私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贪欲而生存。但只有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分清楚的人才配做国家的主人,而那些将国家的财产藏进自己口袋的人只是国家发展的蛆虫而已。所以,想要在政治体制上有大的发展,前提是有一群有胆识有能力的执政者。除去种种的制度,其次想成就一个的大国,更重要的是心态。我们国家自古以来一直自称“大国”,而其实所谓的“大”也不过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外开放的口号喊了很多年,或许在经济上我们确实是对外开放了。可是在思想上、文化上,我们总是显得那么谨慎小心。保守、固步自封的中国人形象一直没有改变过。在中国,如果你是个“崇洋媚外”的人,哪怕只是说了几句别的国家的好话,你依然会被“批斗”。仿佛只要你的思想上失去“中国特色”这四个字就不算中国人了。如果无法冲破这层固步自封的坚冰,无法做到真正地以开放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那是做不到真正的强大的。

再者,宽容不是一切外交的准则。谈到这一点,我们总是感慨我们国家过于软弱,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上,显得相对被动。在南海问题、菲律宾事件、钓鱼岛事件等等热点问题上,我们国家总是企图以一种和平的退一步的姿态寻求妥协。但这样的姿态,不仅不能解决真正的实质问题,于内于外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大国何以成大国,不是宽容出来的,而是狠出来的。从英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果敢的冒险精神,也不能以少敌众,成功地在英西海战中击退当时的世界大国西班牙。同样,也不会有后来的称霸海上世界的辉煌历史。再者,如果没有积极对抗法国、德国、荷兰等外国力量,英国也不可能成为现在欧洲的第一大国。总而言之,大国的气概不是我们固有概念中的宽容,而是能在该狠的时候就不该软弱。

作为一个摆脱沉痛历史不过百年的国家,能积极发展经济,以如此惊人的速度让人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中国也算是一个奇迹。所以,只要我们在以后发展的路上,不被自傲的心态影响。以大国为坐标,向别国学习借鉴经验,并且不忘记历史,以开放而包容的心态面对别国的文化和思想。距离大国的路途一定不会太遥远。

姓名:程慧敏

学号:201006230302

第二篇:大国崛起之英国——观后感

比较政治制度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关于《大国崛起》系类节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英国的崛起,让我感慨很多,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抓住机遇,适时的改革,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在当时,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没有被王室所阻挠,所以,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当他的实验成功时,利用到工业当中,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锋者,把一些亚洲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中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开天辟地的进步,中国还一直处于落后封建的农业和基础的手工业。

但是,有了物质条件,就真的能崛起为真正的大国吗?历史上,从蒙古到西班牙,这些依靠外部掠夺为主的国家,崛起和衰落同样迅速。不是说,英国没有对外掠夺,而是人家的主力和优势建立在国内。于是,我们看到当英国的海外贸易和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约在1830年左右,资产阶级宪政出现了,而后来,随着社会矛盾的发展,在1863年左右,工人阶级开始得到选举权。也就是说,大国的发展和真正崛起,在全球竞争的现代,不仅是经济发展,也是政治进步——民主化。 这中间的道理很简单: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则下的平等,而要让规则活起来,不成为橡皮图章,就必须让参与竞争的主体制定和维护规则。比如说,英国早期,贵族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被国王剥夺,就搞了大宪章,用议会高于王权来保护自己,而资产阶级为了保护自己不被贵族剥夺,而要求选举权;后来,出于同样的原因,工人阶级也有同样的要求。可以说,人们追求更好生活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选择参与到政治中去,而以普选为特征的民主就成了必然形式。

总之,《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

第三篇:《大国崛起》英国日本篇——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英国、日本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作为中国青年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观看《大国崛起》的英国篇和日本篇后,我对此小有看法,从中英国和日本的势头,看出了当时中国更多的不足,就此对部分内容谈谈自己看法。

一、英国工业革命——国情与思维方式

当时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由于自身国土过小,物质资源不够丰富,于是走殖民掠夺道路,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开拓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由于市场之大,当时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而且利润是资本的第一要义,资本家朝思梦想要降低成本,这就迫切需要一些更先进的机器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给予了工业革命动力。

英国急需进行资本输出,一切对有利于获得高利润的事物都是优先考虑和发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蒸汽机的使用需要燃烧大量煤炭,造成的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有人已经意识的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工业革命却未曾放缓。另外,英国对大清商谈通商请求时,只要不超过国家尊严的底线,愿意为成功通商付出一切代价。由此可见,发展优先正是英国人的思维方式。

当时的大清,经历过康乾盛世,丰衣足食,国泰民安,算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在世界上依然处于大国地位,不可动摇,没有列强敢贸然对大清开战。在物质基础稳定的情况下,国民是更趋向于得到精神需求。

古有陶渊明的《桃园源记》,更多的人是希望在一方安乐的生活,即使生活条件不太好,也不愿意活在一个**的社会。千百年下来,鬼神的思想一直禁锢着人类的思考方式。另外科学技术发展缓慢,没有过飞跃的发展,也从未经历过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重大事件,因此不晓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朝廷的选拔制度一直是以文武为主,技术人才不被重视,更是没有“科学”这个概念,缓慢发展与不重视就不断循环下去。因此,新事物容易冲击到国人的传统思想,尤其是跨度大的新事物,往往还没体现出作用时,就被潜意识地认定会改变固有的生活方式,于是遭到国人的抗拒。

二、 日本明治维新——学习 日本一直是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其实这也不只是从明治维新体现出来。说日本善于学习,主要在于一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二是能学到深处,真正能为己所用。

从我国唐朝开始,日本就开始到中国来学习各种文化,仿效中国发展的道路。但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失败和日本被美国黑船打开国门后,日本就意识到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已经不是自己的学习对象了,于是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当时,虽然日本遭美国威胁,逼迫对美国开港通商,但日本能够稳住阵脚,捉住机会深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给人一种“置诸死地而后生”的感觉。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不只是科学技术,还有政治制度。明治维新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环境,另外大兴教育为科学发展提供条件。

中国在洋务运动之前,貌似都是只有从国外引进成品的事物,或是接受贡品。在被敲开国门之后,中国一开始还是沉醉于天朝大国的美梦中。在洋务运动伊始,中国看到的只是西方武器的厉害,唯一的措施就是设厂造西洋武器,没有其他配套的政策和设施。整个运动,中国就像一个突然遇险并且失去理智的小孩,并没有全盘的计划,而是盲目地急于求胜。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政权更替都是由内患或是军阀战争所致,这就需要君主更要注重镇压国内的势力。而对外,中国发展之快一直是世界领先,从不受到欺负,泱泱大国,文化输出多,输入少。这样一千多年下来,正因为中国一直安稳,保守的思想不断积累下来,比其他国家要长得多,导致了我们要学习不堪的中国近代史。因此,我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一是要着眼世界,二是思想要先进。

第四篇:大国崛起-英国

《大国崛起》英国篇

一、契机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登基(一位英国传记作者这样形容伊丽莎白一世,这位25岁登基,终生未婚的女王,像一只野心勃勃的老母鸡,英格兰在她的哺育下渐渐统一成熟)。在听闻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海运贸易中发财的消息后,伊丽莎白眼红,私下鼓励船队进行非法掠夺,在西班牙质问时却推脱不知。1588年,怒不可遏的西班牙国王派出无敌舰队出发进攻英格兰(英西海战)。西班牙自以为人多船大,能快速歼灭对手,出人意料的是,英国由商船和海盗组成的拥有火炮的小型舰队,凭借其灵活机动的优势,在几天内就打败了无敌舰队。英西海战胜利的意义在于动摇了西班牙的霸权地位,英国抓住了新世界的机遇(海外扩张和贸易),以大国的姿态在欧洲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伊丽莎白一世70岁去世后,查理一世继位,查理为了维持战争希望增税,而议会不通过此决议,因此查理强制解散议会。查理破坏英国政治的两大原则:王在议会。国王必须通过议会来统治国家;王在法下,法律高于国王。国王和议会的矛盾加深,为了争夺国家的最高权力,1642年,英国内战又叫英国革命爆发。战争中克伦威尔脱颖而出,英吉利共和国成立,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这次胜利的意义在于,当时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正处在君主专制的统治之下或者正渴望实行君主专制,而英国的做法非常超前,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说它最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

克伦威尔被封为护国主之后渐渐踏入军事独裁的泥沼,如同一个没有国王名号的国王。 1685年,查理一世儿子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但其专制又引起了议会的不满。

1688年,为免詹姆斯二世将国王之位传给他刚出世的儿子,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起来废黜詹姆斯,请来詹姆斯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时任荷兰执政),威廉带兵进入英国,詹姆斯出逃。意义在于君主从此由国会产生或任命,谓之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胜利,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结束了。

17世纪50-60年代,三次英荷战争,英国逼迫荷兰签订《航海法》。 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连续征战中,英国打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英国,地处边缘的小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得了先机,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路口(率先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第五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国际贸易地理这门课程,老师给我们看了很多的《大国崛起》系类节目,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英国的崛起,让我感慨很多,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应该要了解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抓住机遇,适时的改革,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标新立异,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在当时,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没有被王室所阻挠,所以,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当他的实验成功时,利 用到工业当中,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时代的先锋者,无与伦比,把一些亚洲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中国是闭关锁国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开天辟地的进步,中国还一直处于落后封建的农业和基础的手工业。当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时,这时的中国只能处于挨打的地位,一系列的侵占领土、赔款的条约接二连三的签订,那时,中国被轰醒了。

1588年,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时,从英吉利海峡那边,不断地传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探险成功的发财消息,这个时候是一个寻求新大陆,成为海上霸主的时代,这对于雄心勃勃的伊丽莎白来说是一个挑战的机会,一个成为海上霸主的机会,她认为这个时代,谁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先抢到海上霸主的地位谁就会先发展起来,成为第一强国,自从英国以弱小的力量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西洋海上的霸主,又风骚了数百年。

还有,在伊丽莎白时期,她合理的处理了国王与庄主贵族的 权利与利益,各个知道自己应该拥有什么,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成为了不成文的法律,各个尽其所职。伊丽莎白的智慧与胆识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从而她永远不会在英国人民的记忆中消失,乃至世界人民。每个国家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一个有魄力的国王。

在英国经济不稳的年代,伊丽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潜力,明智的向海上扩充势力,以充盈国库。而面对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声讨时,沉着的打退他们的舰队,并赶走了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从此谱写英国的海上历史。在面对和贵族们的关系时,看清了国家的局势,严格遵守大宪章的条例,和贵族们处在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上。伊丽莎白去世之后,英国陷入了内战,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英国人民在不断的摸索着新的,适合自己国家的管理体制,终于在光荣革命之后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走上了强大的道路。

同时,英国的文化,戏剧也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们考究。

总之,《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

上一篇:党工共建先进事迹下一篇:第二部公共行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