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分析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机器人行业分析范文

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一、机器人行业定义及分类

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中国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机器人行业定义及分类如下。 1.机器人行业定义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2.机器人行业分类

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

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中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空中机器人又叫无人机器,在军用机器人家族中,无人机是科研活动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大、研究及采购经费投入最多、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领域。80多年来,世界无人机的发展基本上是以美国为主线向前推进的,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无人机的种类和数量来看,美国均居世界之首位。

(1)家务型

能帮助人们打理生活,做简单的家务活。

(2)操作型

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有几个自由度,可固定或运动,用于相关自动化系统中。

(2)程控型

预先要求的顺序及条件,依次控制机器人的机械动作。

(3)数控型

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根据示教后的信息进行作业。

(4)搜救类

在大型灾难后,能进入人进入不了的废墟中,用红外线扫描废墟中的景象,把信息传送给在外面的搜救人员。

(5)示教再现型

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

(6)感觉控制型

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7)适应控制型

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动。

(8)学习控制型

能“体会”工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将所“学”的经验用于工作中。

(9)智能

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机器人。

二、2015年我国广州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

广州的机器人产业的机遇和障碍是什么?在12月19日的2015中国(广州)机器人产业大会上,专家与业界把脉广州和国内机器人产业。以下是2015年我国广州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

1.力争2020年产值达1300亿

上周六,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大堂中,一红一黄两头醒狮充当了大会“迎宾”者,一整天,它们都以整齐、固定的动作扭动,不同的是,道具下面不是舞狮人,而是两个机械臂。

会场上,广州市副市长周亚伟、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黄兴带来了广州的最新数据和行业的基本情况。2014年,广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值近200亿元,较2013年增长50%以上。201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近400亿。

其中,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2014年为7131台,较2013年增长1倍,为2014年全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的12.7%,占国内自主品牌销售量的40%.依目前形势,2015年此数据还要增长。

广州积聚了40多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其中广州数控、广州启帆、井源机电、广州达意隆、广州明珞、广州瑞松、广州博创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全国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周亚伟介绍,广州市近期将出台“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力争到2020年,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实现产值1300亿,是今年预计产值的三倍多,2025年要突破4000亿,并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相结合的示范引领区。 2.财政30亿支持转型升级

在 2014年,广州已出台相关文件,提出培育工业机器人产业市场,在机械装备、汽车、食品、医药、电子、危险品制造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引导企业应对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对传统生产线或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文件提出,到2020年,广州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

今年新出台的“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则提出,2015至2017年,三年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其中8亿元支持工业技术改造,7亿元投给支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发展,即“直接支持到机器人的本体企业”,还有15亿作为引导资金。单个项目的支持额度最高可达项目投资额的30%.

除了政府投钱拉动,广州还在筹建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等等。

广东省经信委副书记、巡视员邹生介绍了广东省对于先进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你买一台机器人,假如是100万买的,我们省财政最高可以补贴30万给你,尤其是采用了我们本土的机器人”。

他表示,广东将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重点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并形成知识产权,培育一批机器人自主品牌和智能系统集成商,建成3-5个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促进两千家规模以上的制造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 3.建议:瞄准传统优势产业

对于机器人相关企业,怎样在市场上找机会?黄兴提出,珠三角有很多传统优势产业,比如大量鞋厂、机械加工厂,一些工艺是这里占绝对优势的,“如果我们不建立自动化或者智能化的生产线,别的国家不可能来做”,另外,物流的智能化是中国市场里很大一块,“我遇到很多大工厂的老板,第一件事就问我,说想搞个智能仓库,怎么做?”

黄兴说,机器人产业最早是学机械的人在做,现在是学自动化的人在做,“我认为下一代肯定是做互联网、做金融的来做,跨界发展是肯定的”。

香港科技大学是大疆无人机创始人汪滔的母校,该校最近新成立了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煜介绍,被称为“无人自动化技术”的机器人,是该校未来五大战略发展的方向之一,而香港新成立的科技局,提出了一个目标叫“再工业化”。

对于机器人产业,王煜认为,工业机器人的装机已不再集中在汽车行业上,一些零散的电子产品制造将是未来的市场。 4.瓶颈

●关键技术未突破仍以中低端为主

广州的机器人行业面临哪些问题?黄兴做了一张表格,把产业相关细分领域列进去发现,目前,广州机器人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核心部件不完备,这成为广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瓶颈。此外,广州在传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尚未实现突破,制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缺失比较明显的还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这一块,包括对应对体系的示范做得不够,“很多珠三角的老板,慢慢务实地发展起来,他对这种大型的、要投这么多钱的改造,没看到效益是怎么出来的,就没有这么多信心”。

广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发展与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整合程度不高,远程通讯、远程监控、远程诊断、过程监测等智能工厂建设所必需的环节尚未普及,行业发展仍是“自我积累滚动式”,新技术、新业态的推动效应没有充分显现。

●没有自主产权国产零部件跟不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尚扬是焊接专家,而工业机器人中焊接机器人占了四成,他从“机器人用户”的角度谈起,我国机器人产业现阶段的缺陷在于,还没有建立起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业。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写信给外国机器人厂家,要买一台焊接机器人,人家就不理你、不卖给你,说明外国对中国的市场不看好,可是到90年代中期,情况就不一样了,大量外国机器人进入中国,最高峰时我国机器人有95%是国外的,目前可能是85%”,林尚扬讲到,也正因此,目前我国要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业,难度比80年代要大。

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局面?过分重视科研,不重视产业化,是一个原因,林尚扬说,他了解到,我国也曾选择一些企业作为承接科研成果的单位,但选择的对象不一定适合发展机器人,最后没有成功,这里面的经验、教训,应好好分析。

另外,零部件产业满足不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求,也是一部分客观原因。林尚扬在焊接展览会上向厂家了解发现,国产零部件的精度、可靠性与国外的有差距,一些特殊功能的国内厂家都没有,即使有,也是“把外国的模块卡在我们的机器里”。

而目前,许多主机厂就进口国外零部件来解决问题,但是,会对长远发展形成障碍,“很多产业都有这样的经历,到了你感觉到有障碍的时候,问题已经很难克服了”。 5.前瞻

(1)工信部将发布产业发展规划

在19日的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介绍,工信部组织编制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即将正式发布。

(2)防止“高端产业低端化”

张相木表示,“十三五”期间,要努力地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的大幅提升。

他也提醒,各级政府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优势,来确定是否需要发展机器人产业,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不能重招商引资、扩大规模,轻创新和人才培养,要防止“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局面。 (3)下一代机器人要“与人合作”

“机器人的春天来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何玉庆介绍,目前的机器人市场主要有工业机器人、专业服务类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这些都属传统机器人,“是与人隔离、几乎不具备人的智能能力的自动化机器”。

而下一代机器人,将能够与人类操作者紧密合作,目前的挑战在于,作业灵活性无法与人配合,不能与工人共用工具,没有办法与工人高效交互,也没有办法接受抽象的命令,在线感知、认知能力远低于人,以及缺乏安全性。更多相关行业信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起,成为这次大会的“门面”,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三、2012-2015年我国机器人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从机器人行业政策环境层面来看,国家对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也在逐步加码。2012-2015年我国机器人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如下。

2012年以来,国家部委制定的规划和专项政策陆续出台,使得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轮廓得到进一步的明晰:2012年3月至4月,科技部相继发布《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发展和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核心企业;同时,将研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工业的核心工艺和成套装备,重点培育发展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公共安全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平台和模块化核心部件等任务。

2013年底,工信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中国报告大厅获悉,2014年11月5日,工信部考虑从八大方面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

第一,组织制定我国机器人产业路线图以及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第二,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要求稳步推进机器人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第三,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重点行业用工业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产业化和示范应用的同时,在明年的工业转型工程当中设立机器人专项基金,来支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第四,积极争取新的政策支援,以鼓励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创新发展。第五,以建设产需对接平台为重点,促进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第六,探索建立机器人产业准入制度,引导各个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和规模,有序地推进工业机器人区域差异化发展。第七,研究制定产业示范基地的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授牌、政策倾斜方式支持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在有条件的地方集聚发展和推广应用。第八,加强对机器人的宣传和科普。

在政策面上,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罗军对记者透露:“目前,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正在对机器人产业密集调研,预计2015年上半年会出台一系列进一步扶持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政策意见。2014年内,相关部委对机器人产业已经有多项政策扶持,2015年国务院的角度还有更大的政策出台,扶持资金力度还会加大。”

近年来,地方针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中央的扶持政策也不断加码。有国家部委人士此前对记者表示,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要求,稳步推进机器人行业标准编制工作,同时以搭建产需对接平台为重点,促进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

四、2013-2014年我国机器人行业统计数据分析

工业机器人是工厂自动化的一部分,现在随着人工成本增加,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工厂中。近几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世界第一,2013年中国又成为机器人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国家,预计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产销国,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的黄金期。中国报告大厅小编整理的2013-2014年我国机器人行业统计数据分析如下。

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6860台,同比增长41%,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但是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25,远低于韩国的3

47、日本的339,不足国际平均水平58的一半。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撰写的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13年国内企业在我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按可比口径计算,销量较上年增长65.5%。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万台,较上年增长20%。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中国有望在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保有量将超过13万台。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需求升温的带动下,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持续活跃,2014年上半年共销售工业机器人6400台,是2013年全年销售量的66.8%。预计2014年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12000台,同比增长25%左右。

从产品结构看,坐标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销售位居前两位,分别占总销量的35%和31%。从应用领域看,搬运上下料机器人销量占总销量的 45%,位居第一位;焊接机器人销量占比为26%,位居第二位。从应用行业看,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国民经济48个中类行业之中,其中计算机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应用较为集中,共计占销售总量的45%。

在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近年来机器人领军企业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企业也积极投身于机器人产业当中。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分析认为,这无疑将带来国内机器人企业生产能力的快速上升,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从长远看,深度挖掘国内潜在市场、拓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行业,是促进国产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人革命”正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并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目前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跃居全球第一,但80%的市场被国外机器人企业所占有。我国机器人行业竞争将日益激烈。

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2013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66万台,居全球首位。虽然中国目前正在工作的机器人的总数还不到全球第1的日本(超过30万台)的一半,但因为销量迅猛增长,预计2016年左右就将跃居全球首位。但是,未来的“机器人大国”正面临着苦恼。

1.我国机器人行业竞争分析

在20日的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论坛上,新松机器人董事长曲道奎预计:“2015年将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因为2015年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将高速增长,同时全球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基本完成,这时候真正进入到一个市场竞争或者叫白热化竞争的时候。”相关信息详情可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8年机器人行业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在曲道奎看来:中国机器人发展的黄金期可能是未来5到8年,但是不等于5到8年以后中国机器人没有机会了,5到8年以后很可能新的格局布局全球确定了,中国又进入新一轮追赶的状态。所以窗口期是非常关键的。此外,中国机器人产业很可能在5年之后重新洗牌。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则表示:我国虽然已经进入机器人时代,并成为全球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市场,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机器人产业全覆盖和深度渗透,市场趋于饱和,而我国才处于机器人产业起步阶段。2013年我国机器人市场销量3万5千台,2014年可能突破5万台,未来我国机器人市场增速将在较长时间保持40%以上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

“我们应该利用中国机器人爆发大市场的机遇发展机器人产业链,包括关键零部件。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应该借鉴电商发展之路,将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协同起来,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是要将机器人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联合发展。”曲道奎称。

此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在会上表示:“目前,中航工业集团内部具有较大的机器人市场需求,2014年以来,我们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培育,大力推进并取得了诸多进展。我们研发的机器人已经批量生产进入市场;广电机器人已经交付国家电网并投入使用;智能轮椅已经完成第三代产品研发,具备机械手取物、情景识别,主动追随、楼梯攀爬等功能,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机器人应用服务和家庭等领域是我们关注和追求的主要目标。让机器人像家电汽车一样进入千家万户必将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下一步,我们将紧跟世界潮流和国家政策导向,加快航空科技成果向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化转化,努力开发出具有据具技术优势和更好性价比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我们将继续扩大对外合作力度。”

六、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布局分析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机器人行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是低端市场大量的无序竞争,甚至包括以投资为名的“圈地热”。

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外差距有进一步被拉大的风险。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业机器人缺乏品牌认知度,最大的机器人企业年产机器人仅有几千台。随着国外机器人企业纷纷将我国作为生产基地,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中国报告大厅小编汇总的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布局分析如下。

1.政府和企业应合力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针对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基础与现状,以及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规划设计,联合企业共同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发展,离不开强大技术的支撑。例如广东拓斯达作为制造业自动化第一品牌积极深入贯彻《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以及《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全面推动实施“机器换人”,并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先进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带动,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因此,一方面要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梳理,加大培育自有核心技术的力度,保证核心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化,避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主动引入对产业发展有利的国外先进技术,形成完备的相关技术供给渠道,保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撰写的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认为,除了提升产业技术促进发展之外,拓展下游应用也是推动产业前进的有力武器。因此,政府一方面需要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进行提升,调动整条产业链协调运行,促进产业整体环节增值;另一方面可挖掘当地传统领域的需求,拓展产业应用,合理适配行业需求,进一步加强产业生命力。

值得注重的是,各地政府需结合本地现状,在保证逐步扩大产业规模的基础上避免带来污染。因此,一方面,力争选择具有高价值、高技术,能够在短期内达到一定产值水平的细分产业重点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在保证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当地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过程中要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产业绿色发展。

2.对于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适应产业发展方向。目前来看,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以及工业机器人本体的生产环节,而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所占比重严重不足,核心技术与日韩等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应加大企业的技术研发力度,重点研究开放式、模块化的工业机器人系统结构,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以及针对汽车制造业,焊接行业等具体行业的工艺需求,在结合新型控制器技术和智能化作业技术方面进行研究。

第二,依托院校联盟资源,推动产品技术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具备较丰富的资源优势,在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发展、探索创新机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知识创新的主体是高校与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的主体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产、学、研结合的机制问题。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可以整合产、学、研三方面的关系,促进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使之在新的起点上、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地区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品的技术创新。

第三,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大创新人才培养。企业需要不断地积极探索经营机制和用人机制,鼓励采用人力资本、技术入股、期权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稳定技术骨干、高级管理人员加入企业,力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企业应支持工业机器人领域相关人才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加强和促进企业开展的相关技术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集中培养关键领域中的稀缺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推手,在当前市场需求持续增加的基础上,工业机器人将得到进一步快速发展。目前,在工业机器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设计、技术、人才、模式等方面的挑战。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趋势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与支持下,通过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工业机器人发展策略,通过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企业以及众多专业人才的积极参与,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七、2016年我国机器人产业高端核心技术发展前景

为实现我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规划》提出,要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质量为先”的原则,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同时,《规划》还明确了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地方规划,以及产业路线图,近年来,我国针对机器人产业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形成了完整的政策体系。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1.井喷之势

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出现井喷之势。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巨大,机器人企业众多,产量规模大,市场份额也在逐步上升。

世界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14年世界机器人统计数据报告》显示,预计到2017年中国生产使用的机器人总量将由现在的16.2万部增加到42.8万部,而北美地区预计总量为29.2万部,欧洲最大的5个经济总体预计为34.3万部,中国将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的第一使用大国。

在优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望涛看来,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基本成型,关键零部件也从无到有,实现了自主生产。“机器人产品结构上直角坐标、SCARA、关节型、并联机器人都已具备,汽车、电子是机器人使用最多的行业,并迅速向其他行业扩展。”

望涛表示,从三大核心零部件到各种类型本体,各行业系统集成,以及人才培训、服务等后市场,我国机器人产业链已经初步完善,并涌现出汇川技术(伺服驱动)、沈阳新松(AGV)、成焊宝玛(汽车焊装集成)这样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销售占比上,国内机器人企业份额从2013年的11%上升至2015年的15%;从产品结构上,2015年上半年,国内多关节机器人销量位居第二位,同比增长91%;从产品性能上,按日本机器人协会的评测,我国国产多关节机器人已达到日本70%的水平。

另据GGII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6.52万台,同比增长23.7%。 2.核心零部件仍是“瓶颈”

尽管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然而,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机器人产业却存在着“大而不强”的尴尬。

深圳市思格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高瞻分析说,机器人核心部件空心化、应用低端化、主流市场边缘化是目前国内机器人行业的典型写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我国与机器人有关联的企业超过4000家。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当前,我国机器人企业主要扎堆于中低端,技术水平低,大多为三轴和四轴的机器人;而高端核心技术例如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大多直接采购国外产品。

“从事机器人关键路部件、本体研制和系统集成的厂商众多,但盈利能力、高端市场占有率、关键零部件的市场认可程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较低。”罗高瞻表示。

据《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预测,2015年上半年,80%以上厂商本体业务出现同比增长,但是盈利能力却不尽如人意,机器人本体业务亏损面高达70%。

“部分地方政府过于注重产业园区建设,对于技术积累、研发能力、市场化的历程估计不足,重复性投资现象严重。”望涛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1月,中国在建和已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0个,规划年产值总计超过4000亿元。

“企业规模小而散,量的增长大于质的增长,缺乏核心竞争力。”望涛表示。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70%的工业机器人销往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6%,约占全球销量的1/4。中国本土机器人厂商销售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78%;国外机器人厂商销售量为4.1万台,同比增长49%。 罗高瞻表示,高端机器人研发需要大量资金及时间的投入,且风险较高,导致厂商扎堆中低端市场,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竞争力充满挑战

虽然,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频出,其产业也在快速扩张,然而,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存在高端核心技术缺乏的短板。

望涛坦言,国内在机械制造领域基础较发达国家薄弱,发展起步晚。国外优秀企业在高端技术与市值垄断使得国内企业只能从中低端向高端逐步跨越。

“目前国内企业的最大短板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技术的突破与积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望涛说,不过,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一些突破,比如沈阳新松。

“中国在尖端智能技术、关键零部件、标准化体系建设、技术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既缺乏创新创造的氛围,又缺乏相关服务体系的支持,导致转型高端化困难重重。”罗高瞻说。

而据望涛分析,三大核心零部件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据悉,机器人控制器相当于人的大脑,发布和传递动作指令。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就是工业控制板卡,包括一些主控单元、信号处理部分等电路,国产品牌已经掌握;软件部分主要是控制算法、二次开发等,国产品牌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方面还有差距。而伺服电机在机器人中用做执行单元,是影响机器人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伺服系统市场TOP15厂商中,前三名均为日系品牌,总份额达到45%。西门子、博世、施耐德等欧系品牌占据高端,整体市场份额在30%左右。而国内企业整体份额低于10%。

望涛介绍,机器人减速机市场高度垄断,普及期国产减速机无法实现全面进口替代。RV减速机是纯机械的精密部件,材料、热处理工艺和高精度加工机床缺一不可。我国在这几个方面长期落后,并非单靠某个企业所能解决。

其实,无论是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落后,还是产业链的不健全,亦或是经验积累缺乏,这些或许都需要时间的磨砺。

罗高瞻建议,体系健全是关键,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共同推动,才能提升研发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扩大使用范围。

“国家可在政策上给予优惠,通过补贴、免税等多种方式促进行业技术的提升。在行业发展上,引导产业优势向大型企业集聚,提升行业集中度,进而改变如今行业企业多而小的格局,加大企业行业竞争能力。”罗高瞻说。

八、2014年我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

通过对2014年我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了解到,近十年的发展,中国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百余家从事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工程应用以及零部件配套的产业集群,其中 40余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形成了具有机器人概念的高技术板块。全国各省市地区正在建设和筹建的机器人产业园超过30余家。机器人应用遍及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医药食品等行业。 1.我国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

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36500台,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年购买工业机器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工厂的业主们现在更倾向于使用便于管理的机器人”。

截至2014年9月,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428家,其中2014年1~3季度增加175家。这428家机器人企业中,88%是系统集成商;从区域看,广东地区117家,占27%,如把浙江、江苏和上海企业加起来,则长三角的企业数量超过珠三角。预计全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将超过1.2万台,同比增长25%左右……2014年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火得发烫”。

据预测,中国2015年智能制造装备业产值10000亿元,未来五年增长三倍,2020年将达30000亿元。

“中国制造”正面临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制造转变,这催热了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供需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购买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不过,与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基础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利用水平仍然很低。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每万名制造业工人的机器人保有量,韩国 396个,日本332个,德国273个,世界平均水平58个,而中国只有23个。

目前我国已经提前进入机器人时代,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跃居全球第一,并有可能在未来30年左右保持最大市场增速。但是,我国机器人企业在国内的市场占比却只有不到20%,其余80%的市场被国外机器人企业所占有。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应如何把握机遇呢?

“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机器人企业主要占据低端市场,附加值较低。”曲道奎提醒说,千万要避免高端产业的低端化,在机器人这个高端行业里只是做加工,意义不大,“各地政府、企业应该做好战略规划”。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在资本市场的热捧和各地政府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机器人行业不断升温,全国已有3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A股市场已有40多家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一些企业什么都想做,从机器人本体、零部件到系统集成方案。张小飞建议,面对跨国巨头的竞争,国内企业“先在一个细分领域切下去”。

张小飞说,中国机器人零部件企业,产品还不够成熟,市场接受度低;机器人本体企业,出货量小,未实现盈利,靠主业哺养;系统集成商,大部分实现盈利,但企业规模偏小;终端用户,偏向外资品牌,要求多样性,价格敏感。

“汽车之外的一般工业对机器人需求增长较快,预计2014年食品、医药行业增长45%;电子、电器行业增长33%;金属加工行业增长31%。”张小飞说,所以要“找准市场定位”。

同时,通过跨界合作、与外资合作,提升技术水平。2014年,亚威股份与徕斯、佳士科技与川崎已展开战略合作。

“中国从低端制造追赶高端制造势在必行。”张小飞说,中国机器人市场已成为全球竞夺焦点,ABB、库卡等国际“四大家族”并没有在中国站稳脚跟,服务保障上还没跟上,这给本土机器人企业很大的空间,“国产化零部件是国产机器人发展的基础,整合是国产机器人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占领市场是最佳竞争策略。”

九、2016年我国快递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4月11日,在杭州市区出现一疑似机器人快递员。从照片不难看出,该机器人快递员身穿机器人外骨骼设备,背负10几个大大小小的快递盒子,弯腰大步行走,似乎并没有感到吃力的样子。他的出现也引起了马路上过往车辆以及行人的注意,路人纷纷注视这一新鲜科技。据了解,该机器人快递员是某机器人团队在进行竞走试验。

自2015年,深圳发布“禁摩限电”令快递行业遇到很大阻碍,快递机器人的出现或是此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快递机器人应用于快递行业仍有很多要解决的问题。

一、成本问题,是快递员跟随机器人一起送快递?这样送快递的成本很难让快递公司接受;

二、效率问题,机器人毕竟没用快递员那样方便,取件、收件都是问题,很难到达高效;

三、安全问题,像图中机器人快递一样,安全问题如何保障,在相关人员的保护下,快递物品的安全问题不得不考虑在内。

虽然,快递机器人要实现有效应用还存在很多不方便,但它的出现,对我国智能制造业,快递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进步。其实,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安防设备也越来越智能化。作为安防行业高端智能化颠覆性产品,安保机器人近两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强烈关注。

大华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推出的大“儿童陪伴机器人”,不仅可以与孩子进行聊天、玩游戏、亲子互动,还可以在给予孩子温馨陪伴的同时捕捉并记录孩子的精彩瞬间,安防机器人从传统安全向智能服务发展。

据《机器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预测,智能巡检机器人携带红外热像仪和可见光摄像机等检测装置,在工作区域内进行巡视并将画面和数据传输至远端监控系统,并对设备节点进行红外测温,及时发现设备发热等缺陷,同时也可以通过声音检测,判断变压器运行状况。对于设备运行中的事故隐患和故障先兆进行自动判定和报警,有效消除事故隐患。

安防机器人不仅为人们的安全考虑,更是从舒适生活出发,为生活更多便捷与快乐。如同快递机器人的出现,安防机器人的普及也非一朝一夕。不过,我国安防机器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巨大的安防市场需求下,安防机器人的发展潜力和未来前景仍十分可观。

国际上安防机器人研究从1991-1994年起有明显的发展,2002年进入成长期,并且在2011年后加速增长,远未达到饱和期和衰退期,创新潜力巨大。我国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下“总体来说,安防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技术发展阶段,产业规模尚未形成,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安防需求,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

十、我国机器人行业十大重点企业排名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这一常常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的概念正变成具体的产品和应用走进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已经从工业领域快速扩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机器人产业的推动下,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产业竞争优势所依赖的资源基础以及国家间产业分工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也正因为此,机器人产业被一些主要经济体当作保持和重获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可以预见的是,机器人的不断引入将创造一个新的制造时代,一场不见硝烟的竞争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主要企业分析与行业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被称为“中国机器人元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腾飞已成定局,中国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机器人生产公司,并且在技术方面也不亚于外国,一起来看看全国排名前十的机器人公司有哪些?

1.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致力于数字化高端装备制造的高技术企业,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自动化成套装备、洁净装备、激光技术装备、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装备、能源装备、特种装备及智能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呈产业群组化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在杭州投资建设的新松南方研究创新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将重点发展激光自动化装备和洁净机器人。

2.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一家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大型物流储运设备及非标生产设备设计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

3.北京配天大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配天集团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母机及智能化精密工业关键部件提供商,进而成为端到端网络工业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配天集团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汽车、动力、航空、能源、重型机械、农用机械、轻纺、医疗器械及其他的工程领域的业务更加高效、精确。

4.北京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由时代集团公司发起并联合清华紫光、联想集团、大恒集团、四通集团等公司共同创建的一个全新的股份公司,主要从事逆变焊机、大型焊接成套设备、弧焊机器人系统、专用焊机及数控切割机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5.成都佳士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佳士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专用焊接设备、焊接与切割自动化设备、焊接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成套焊接自动化设备集成商,是创业板上市企业深圳市佳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设立的全资子公司。

6.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公司

主营业务有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伺服电机研发生产,数控机床连锁营销、机床数控化工程,工业机器人、精密数控注塑机研制,数控高技能人才培训。

7.嘉兴瑞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瑞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属于台湾勤堃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台湾独资企业。公司是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及销售的高科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出适合于机械金属切削行业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8.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该公司具有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其中标准工业机器人规格从6kg到300kg,应用领域分布点焊,弧焊,搬运,机床上下料等。同时,公司已经建立拥有一支强大的工业机器人工程应用设计团队,致力于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客户提供工业机器人应用完整解决方案。 9.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工厂自动化、环保、加工三大产业。工厂自动化类的TFT-LCD液晶面板净化厂房系统、SMT表面贴装生产线系统、自动包装系统、电动汽车全自动电池更换系统、晶片晶体自动分选系统,环保类的污水污泥处理系统、综合水环境在线监控系统,加工类的钣金、机械、模具制造等均已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其中TFT-LCD液晶面板净化厂房设备系统和国家智能电网电动汽车自动换电站系统被列为重大工程项目。 10.上海新时达电气有限公司

上海新时达三年斥巨资推动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新建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研发中心,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与国内外一流的大学合作,研发、生产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产品。 十

一、行业资讯 我国对机器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先后经历了原型和示范、产业化阶段。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说,2010年以后,我国机器人装机容量逐年递增,开始向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2014年我们的市场达到了5.8万台,占全球市场1/4,预测到2020年左右,市场的保有量达到80万台。

多个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最近,在2015年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的带动下,机器人题材概念反复活跃,带领沪深两市不断向上。截至上周五(11月20日)收盘,机器人概念板块报收2785.71点,全周涨204.99点,涨幅达7.94%,成交额创下6月份以来的新高,达到2329亿元。

习近平主席在向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开幕式发去的致辞中表示,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无独有偶,李克强总理也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作出批示指出,机器人是衡量现代科技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抢占智能社会发展先机的战略领域。

对此,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基本制定完成,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承担着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的重任。更多最新机器人行业分析及政策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5-2020年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 1.战略转型加速机器人带来千亿产值

近年来,全球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行业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作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与之紧密相关的机器人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机器人产业在国际上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发展机器人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制高点的国家战略。

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机器人的最大市场;2014年全球机器人年销量为22.5万台,中国销量约占四分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23万个机器人当中56%的机器人是中国在使用。而且,在机器人供应商中,中国供应商的占比也在不断地上升。

11月18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司定增完成公告,称公司以55.2元/股向5个机构投资者发行5434万股、净融资29.6亿元。公司规划3年左右建设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高端装备与3D打印、数字化工厂等项目,达产后项目规划总收入预期增加43亿元。公告表示,此举将有效缓解前几年订单足、产能紧的情况。

11月23日,也就是在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开幕当天,GQY视讯发布了一份有关机器人的公告。公告称,为实现公司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引进海外先进技术,进行机器人产业拓展并为公司广泛架设跨国业务奠定基础,公司拟使用超募资金不超过900万元投资入股美国Jibo公司。GQY视讯将以140万美元(约900万元人民币)购买Jibo公司增发A-1轮优先股中的317.02万股,占其拟增发A-1轮优先股总数的8.75%。增资完成后,GQY视讯将持有Jibo公司1.1%的股权。

对此,沈阳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预计未来10至15年,中国一直会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趋势。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保有的机器人密度和国际平均密度,还没有达到一半,也恰恰说明了中国的潜力巨大。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则表示,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一起,构成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 2.传统制造倒逼机器人换挡提速

北京一家投资顾问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机器人作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目前中国制造业危中有机,中国的制造业迫切需要转型,转型中存在着巨大的变革机会。

此内部人士认为,一方面,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曾经无穷无尽的廉价劳动力供应也开始出现枯竭之态。另一方面,中国人口达到峰值后年轻劳动力迅速下降的趋势迫使制造业对自动化的需求飙升。他表示,传统制造业低廉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适应高端制造和科技行业发展的新型“人口红利”正悄然兴起。

接受记者采访的国家发改委新兴产业中心一名研究员则表示,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生产力成本上升,机器人作为提高生产与服务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智能工具,代替人工越来越成为需求趋势。从供给端来看,国内机器人底层技术日趋完善,在提高产品生产设计和质量、扩大产品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大产品出口等方面不断发掘出新的增长点,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该研究员认为,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产业链逐渐成型不断发展,需求潜能日趋爆发显现,加之国家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机器人”有望席卷全国,将会像手机、电脑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第二篇:服务机器人行业概述

一、服务机器人定义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行动。按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分类,机器人一般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指用于非工业生产,具备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模式,可在非结构化环境中为人类提供有益服务的设备。

相比于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更靠近下游终端消费者,因此服务机器人的客户群体更加广泛。更加靠近终端消费者使得服务机器人具备耐用消费品如电子类、家电类产品的属性。目前,服务机器人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二、服务机器人分类

(一)从实体形态来分,可以分为虚拟服务机器人和实体服务机器人。

1)虚拟服务机器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化,例如银行、电信系统的自动客服应答系统等,例如苹果的Siri、微软的小冰等都是虚拟服务机器人。

2)实体服务机器人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具备实物的机器人,包括送餐、客服导购、陪护、教育机器人等。实物服务机器人主要是基于功能性需求场景开发。

(二)根据应用领域来分,可以分为个人/家用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个人/家庭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家政服务机器人

陪护/助残机器人

其他机器人

军用机器人

专业服务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

其他机器人

(三)根据形态区分:可以分为人形机器人和非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包含头、躯干、四肢这种结构,同时行为、决策和感知也类似于人。 非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以外的服务机器人。

三、服务机器人的产业链

服务机器人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企业是指生产各种服务机器人所需零部件的零部件供应商或材料供应商。其中,主要零部件包括自动焊机、电子器件、微处理器、机器人用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机加件、气动元器件、传感器、电池、单板机、舵机等,归属于标准零部件、电子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等。中游制造环节包括总装厂、操作系统提供商、云系统提供商等。下游则主要是医疗、家用、农用、军事等行业和领域的消费和流通环节。

案例:

酒店服务机器人“润”解决了移动技术难题。实现了中国第一个批量投入使用且全球酒店市场占有率第一名的成绩,正是借助酒店服务机器人产品的落地和规模化发展,云迹科技完成了从技术积累到应用探索的重要过程,也正是因为真正在实际场景里面的商业化应用,研发和推出了大家认可的智能机器人底盘产品“水滴”。依托机器人底盘“水滴”技术的云迹科技的服务酒店机器人“润”,目前已经在复杂的商业生活场景中累积服务里程已超5万公里(超过赤道的周长),这在整个服务机器人领域都是一个突破。

第三篇:2015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

2015机器人行业深度报告(完整版)

2015-08-12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机器人不仅在制造业上正在替代工人,还将在军事、服务、娱乐等领域取代人类,“钢铁侠”已不仅仅存在于美国科幻电影中,而正走入我们的生活。本篇报告对机器人行业及龙头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对比日本、美国、德国机器人行业技术路线、发展路径、下游市场分布,对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方向和空间进行预测,挖掘中国股市的tenbager。

(一)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其定位就是服务。当前世界服务机器人市场化程度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受简单劳动力不足及老龄化等刚性驱动和科技发展促进的影响增长很快,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2012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207.3亿美元,预计2012-2017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4%,到2017年达到461.8亿美元,行业空间巨大,中国作为后来者,增速将更快。

(二)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国家已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日本、北美和欧洲,迄今已有7种类型计40余款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实验和半商业化应用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处于前列的国家中,西方国家以美国、德国和法国为代表,亚洲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我国2012年制定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扶持行业发展。

(三)达芬奇机器人的产生预示着第三代外科手术时代的来临,医用机器人作为单位价值最高的专业服务机器人是当前医疗行业的发展热点。全球领先的医用机器人机器人公司直觉外科公司在2013年营收达22.65亿美元,总市值达159.60亿美元。在未来的4年里,医疗机器会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估计会增长到119亿美元。虽然我国医用机器人普及率低、起步晚,但目前哈工大、博实股份等企业也开始积极介入。

(四)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即将由IT进入RT时代,家庭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智能物联网时代家庭的核心终端。2012年全球消费的智能家庭机器人产品总额已经达到16亿美元,龙头企业iRobot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4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市值约10亿美元。IFR预测2013-2016年估计会有2200万台智能家庭机器人得到销售。虽然我国的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相对落后,但目前相关企业做到研产结合,已经初成规模,表现良好,空间巨大。

(五)军事机器人是21世纪各国军事安全重点战略:蒂尔集团称未来10年全球无人机研发投入和采购需求将达到940亿美元。军用机器人强国包括美德英法意以日韩,这些国家不仅在技术处于研究的先列,其产品已经在军事上有了实际运用;我国与这些强国的技术差距明显,受政策支持,军事机器人相关企业发展前景明显良好,可能成为企业未来强劲的收入保证。 前言 机器人革命是英国皇家工程学院2009年8月19日发布的一份名为《自主系统》的科学报告中提出的,因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机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2019年将迎来机器人革命。近两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价格上升,机器人不仅在制造业正在替代工人,还将在军事、侦察、服务、娱乐等领域超越人类。以Google收购的波士顿动力学公司(BostonDynamics)设计的一款机器狗LS3为例,它可以在24小时不进行补给情况下,携带181公斤负载行进32.2公里,还能在树林、岩石地、障碍物和城区等复杂地形中跟随士兵行动。另外,用于侦察的无人飞机、无人汽车,用于陪护的机器人,用于孩子教育和娱乐的机器人,用于清洁的家庭机器人,“钢铁侠”已不仅存在于科幻电影中,机器人大军正走入我们的生活。

机器人专家从机器人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根据用途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漆机器人、涂胶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切割机器人、自动牵引车(AGV)机器人、净室机器人等。而服务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主要包括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其中,个人/家用机器人主要包括:家庭作业机器人、娱乐休闲机器人、残障辅助机器人、住宅安全和监视机器人等;专业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场地机器人、专业清洁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物流用途机器人、检查和维护保养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以及国防、营救和安全应用机器人等等。

我们2014年机器人行业报告系列,分为两个部分:工业机器人篇和服务机器人篇,虽然目前中国机器人还处于初级阶段,国产六轴机器人本体产量不到2000台,核心部件减速器几乎依赖进口,但是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制造业、物流业、服务领域、军用领域潜在需求庞大。近两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资也是如火如荼,几十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而与此同时,机器人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尚未突破,研发人员奇缺,低端机器人产能重复建设。目前国内机器人产能是否过剩?中国机器人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战略?中国在哪些应用领域有望实现进口替代?未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的空间有多大?本篇报告对机器人行业及全球龙头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对比日本、美国、德国机器人行业技术路线、发展路径、下游市场分布,对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方向和空间进行预测,希望对机器人产业、一二级市场投资有所帮助,挖掘中国的tenbager。

—全球PR(PersonalRobot)时代

1、定义:服务人类的非生产性机器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意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服务机器人的定位就是服务。从机器人的功能特点上来讲,它与工业机器人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环境都是已知的,而服务机器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绝大多数都是未知的。、

2、刚性需求驱动,市场广阔

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发达的国家的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更是有着广阔的市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受以下因素驱动:

简单劳动力不足。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日趋上涨而且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从事自己不喜欢干的工作,类似于清洁、看护、保安等工作在发达国家从事的人越来越少。这种简单劳动力的不足使服务机器人有着巨大的市场。

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能够购买服务机器人来解放简单的重复劳动,获得更多的空闲时间。

科技的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得益于计算机和微芯片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成本下降,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实现更便捷更安全更精确。

老龄化问题。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带来大量的问题,社会保障和服务、看护的需求更加紧迫,和医疗看护人员不足的冲突激化,服务机器人作为良好的解决方案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分类:个人/家用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家族中的一个年轻成员,与工业机器人对应,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参照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按照应用领域划分的分类,将服务机器人分为个人/家用机器人(Personal/DomesticRobots)和专业服务机器人(ProfessionalServiceRobots)两大类。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作。其中,个人/家用机器人主要包括:家庭作业机器人、娱乐休闲机器人、残障辅助机器人、住宅安全和监视机器人等;专业服务机器人主要包括:场地机器人(Fieldrobotics)、专业清洁机器人、医用机器人、物流用途机器人、检查和维护保养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以及国防、营救和安全应用机器人等等。

4、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保持智能化 机器人是新型技术的融合,为了使之能够适应功能的需求及保持其智能化的稳定性,服务机器人的主要关键技术如下:

5、服务机器人产业链结构:清晰多维

服务机器人行业生产所用的主要零部件为自动焊机、电子器件、微处理器、机器人用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机加件、气动元器件、传感器、电池、单板机等,归属于标准零部件、电子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等。服务机器人产业的下游则主要是医疗、家用、农用、军事等行业和领域。

二、世界服务机器人市场化程度—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1、服务机器人前列国家:美日韩德法

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在发展机器人,其中25个国家已涉足服务型机器人开发。在日本、北美和欧洲,迄今已有7种类型计40余款服务型机器人进入实验和半商业化应用。日前美国正在致力于将为军队伤病员开发的机器人假肢和小型无人侦察直升机等技术转为民用,欧盟最近启动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项目,到2020年将投入28亿欧元研发用于医疗、护理、家务、农业和运输等领域的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发展处于前列的国家中,西方国家以美国、德国和法国为代表,亚洲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

美国是机器人的发源地,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全面、先进,适应性十分强,在军用、医疗、家用服务机器人产业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占服务机器人市场约60%的份额。

日本是机器人生产、研发和使用大国,一直以来将机器人作为一个战略产业,在发展技术和资金方面一直给予着大力支持。有报告指出日本在2006-2010年5年间为了攻克关键的服务机器人技术每年投入1000万美元用于研发服务机器人。近年来,巨大的老年护理市场需求促使企业竞相研发小型家用机器人。2013财年,日本政府拨款23.9亿日元,帮助24家企业开发和推广护理机器人。日本还计划至2020年,实现产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翻番,扩大至1.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32亿元),主要增量将集中在服务机器人。护理和医用机器人领域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1.2万亿日元,是现在的20倍。

韩国将服务机器人技术列为未来国家发展的10大“发动机”产业,把服务机器人作为国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发展,对机器人技术给予了重点扶持。 德国向来以严谨认真称世,其服务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在世界上处于公认的领先地位:其开发的机器人保姆Care-O-Bot3遍布全身的传感器、立体彩色照相机、激光扫描仪和三维立体摄像头,让它既能识别生活用品也能避免误伤主人;它还具有声控或手势控制有自我学习能力,还能听懂语音命令和看懂手势命令。 法国不仅在机器人拥有量上居于世界前列,而且在机器人应用水平和应用范围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法国政府一开始就比较重视机器人技术,大力支持服务机器人研究计划,并且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特别是把重点放在开展机器人的应用研究上。

2、市场规模:增速快,空间广阔 (1)当前服务机器人市场销量:增速快

根据IFR2013年世界服务机器人统计报告,服务机器人2012年总销量为301.6万台,总销售额为46.2亿美元。其中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销量为300万台,环比上升20%,总销售额为12亿美元;专业服务机器人2012年总销量为16067台,环比增长2%,销售额为34.2亿美元。

专业服务机器人:1998年至今,专业服务机器人累计销量已超过12.6万台。专业服务机器人2012年总销量为16067台,比2011年的15776台增长了2%,而2012年销售额为34.2亿美元,环比略降1%。其中军用机器人销量为6200台,约占总销量40%;场地机器人销量为5300台,占销量比例33%;医用机器人销量1308台,环比上升20%,占总销量8%;物流用途机器人1376台,环比上升11%,占专业服务机器人总量比例9%,销售额为1.96亿美元。在专业服务机器人中,医用和物流用途机器人是增长潜力最大的两类专业服务机器人。

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2012年销量约为300万台,环比上升20%,总销售额为12亿美元。其中家用机器人销量约196万台,销售额6.97亿美元,环比上升53%;娱乐机器人销量约为110万台,环比上升29%,销售额为524万美元;残障辅助机器人销量为159台,环比上升2%。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大致占97%的市场份额,残障辅助机器人市场份额很小,目前覆盖十分率低,但潜力大,因为当前许多国家正在运作此类项目和计划以推广残障辅助机器人的技术和使用率。根据中科院的研究分析,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与人合作、以手机作为处理核心以及可以接通云服务的机器人,目前四大研究热点是教育娱乐、公共安全、信息服务以及智能家居。

(2)未来预估服务机器人市场:五百亿美元级别

IFR报告预期,从2013年到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将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中国是这一增长趋势的领跑者,年均增长率达15%。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2011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83.9亿美元,到2012年增长到207.3亿美元,计2012-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达到17.4%,到2017年达到461.8亿美元。对于专业服务机器,IFR预测2013-2016年估计有94800台专业服务机器人会得到安装使用,销售额达171亿美元。其中军用机器人销量约达28000台;场地机器人中的挤奶机器人销量估计为24500台。两者占总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55%。

对于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IFR预测2013-2016年估计会有220万个人/家用机器人得到销售。其中家用机器人销量估计为1550万台,销售额达56亿美元;娱乐机器人为350万台;教育类机器人300万台;残障辅助机器人估计为6400台。随着相互学习与共享知识云机器人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辅助机器人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将在2020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计416亿美元的新兴市场;另一方面虽然残障辅助机器起步还是很慢,但可预测未来20年会有高速增长。

3、我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起步慢机会大

智能服务机器人是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之一,国家不断提高对机器人产业的重视度,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智能服务机器人列为未来15年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并于2012年制定了《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支持行业发展。

我国的服务机器人市场从2005年前后才开始初具规模但我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发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绝对差距还比较大,但相对起工业机器人而言则差距较小。因为服务一般都要结合特定市场进行开发,本土企业更容易结合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进行开发占据良好的市场定位,从而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外国的服务机器人公司也属于新兴产业,大部分成立的时候还比较短,因而我国的服务机器人产业面临着比较大的机遇和可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的家用服务机器人主要有吸尘器机器人、教育、娱乐、保安机器人、智能轮椅机器人、智能穿戴机器人、智能玩具机器人,同时还有一批为服务机器人提供核心控制器、传感器和驱动器功能部件的企业。

4、国际服务机器人行业知名企业及我国领先科研机构 国际服务机器人行业知名企业代表列举如下:美国iRobot公司、Remotec公司、德国宇航中心、德国机器人技术商业集团、德国KUKARoboterGmbh公司等等。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先科研机构列举如下:湖北省智能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南开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和哈工大机器人实验室等等;服务机器人行业领先企业列举如下:广州中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尤尼克斯机器人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盟立自动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及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等。

三、医用机器人—第三代外科手术时代

1、行业概述:医疗行业的新兴增长点

从传统的开刀手术到机器人手术,人类历经了近3个世纪。18世纪80年代,维也纳外科医生Billroth首次打开病人腹腔,完成了首例外科手术。这种传统的开刀手术被称为第一代外科手术并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标志的微创手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领域取代了传统开刀手术,称为第二代外科手术。进入21世纪,手术机器人得到开发并迅速投入临床应用,被认为是外科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也预示着第三代外科手术时代的来临。 医用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服务机器人,它能独自编制操作计划,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动作程序,然后把动作变为操作机构的运动。随着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医疗、护理和康复的需求增加,同时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使得医疗不管在质还是量都得满足更高水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医护人力相对缺乏,医用机器人作为新兴医护手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医用机器人用途广泛,医疗卫生智能化

医用机器人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在军用和民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根据IFR的分类,医用机器人归属于专业服务机器人,其自身可以分为四个类别,诊断机器人、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及其它。医用机器人用途主要为用于伤病员的手术、救援、转运和康复,是医疗卫生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外科手术机器人,医生透过它所提供的灵巧操控、精准定位以及术前规划,可以使得病患手术伤口减小、术后迅速恢复正常生活等,达到精准性和微创性两大优点。

(2)医用机器人市场:单位价值最高的专业服务机器人

目前,全世界已有33个国家、800多家医院成功开展了60多万例机器人手术,手术种类涵盖泌尿外科、妇产科、心脏外科、胸外科、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耳鼻喉科等学科。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的2013年的机器人统计报告,2012年全球医用机器人销量为1308台,同比增长20%,占全部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的8%,市场规模约为60亿美元。其中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销量为1053台,环比上升6%,总销售额达14.95亿,占医用机器人销售额的44%。医用机器人是单位价值最高的专业服务机器人,每台医用机器人(包括附件和零部件)售价可达150万美元。

虽然当前医用机器人普及率还很低,并且安装的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但摩根的近期的一个调查研究中问及外科医生们未来他们会在自己在手术中多高频率的使用医用机器人,数据表明美国的外科医生们认为未来3-5年里医用机器人在手术中的使用率会迅速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约占50%,医用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IFR预测在未来的4年里,医疗机器会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估计会增长到119亿美元。

2、直觉外科公司(ISRG):全球领先的医用机器人公司

直觉外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公司,2013年营收达22.65亿美元,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达芬奇机器人累计销售数量为3039台,2014年8月总市值达159.60亿美元。

腹腔手术辅助医用机器人的领军者。直觉外科公司(达芬奇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SRG),成立于1995年11月9日,是全球领先的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公司,是腹腔手术辅助医用机器人的领军者,主要负责设计、制造和销售达芬奇外科系统及相关仪器配件。公司总部设于美国加州,在美国、西欧大部分国家(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韩国、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都有直接销售结构。截止13年末,直觉外科公司共雇员工2792人,其中325人从事研究开发,1018人从事制造业和服务,1449人从事营销、销售和管理活动。

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它是为外科医生手术操作中的直观的控制运动、精细组织操作和三维高清晰度视觉能力而设计的,同时允许外科医生进行微创手术,其结构包括一个外科医生的控制台,一个病人侧车和高性能视觉系统。达芬奇外科系统模仿外科医生的手部动作,用于控制台上的仪器控制,通过微小的切口控制病人体内的微小仪器。美国FDA已经批准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

主营业务:达芬奇机器人。直觉外科公司负责设计、制造和销售达芬奇机器人及相关仪器配件。

成长迅猛,市场逐步国际化。得益于世界市场对医用机器人持续认可和需求增长,直觉外科公司在过去的10年里成长迅速。达芬奇机器人使用范围复合增长16%,使用频率达52.3万次,10年里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32%;2013年末收入22.65亿美元,毛利率保持持续上升的绝对高位,2013年达70.38%;其净利润增长迅速,2013年净利润6.71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40%;净利率稳中有升,2013年达29.62%。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3039台达芬奇机器人已经得到安装使用,其中美国占2116台,欧洲488台,其它地区435台。

直觉外科公司以销售其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及其配件为主,辅之提供相应的安装和培训服务,销售机器本身贡献了大部分的收入,但近年来销售配件及提供服务在收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3年工具及配件收入超过达芬奇系统占比46%。 直觉外科公司的市场以美国本国市场为主,收入占比大于七成;2001年开始拓宽国际市场,2011年成功收购韩国的销售代理将触角伸及亚洲,目前,西欧大部分国家(除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韩国、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家都有直接销售结构,2013年国际收入占比28%。

随着需求提高和营销推进市场潜力巨大。直觉外科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公司,其销售市场已经扩展到全场市场,截止2014年第一季度,3039台达芬奇机器人已经得到安装使用,其中美国占2116台,欧洲488台,其它地区435台。

目前,直觉外科公司在复杂的外科手术中机器人应用技术娴熟,美国的达芬奇机器人渗透率和使用率相对于其他地区和国家明显更高,随着更多国家对医疗机器的需求提高和直觉外科公司在国际市场的营销推进,达芬奇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

直觉外科公司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机器人的领先者,其机器人系统在各类外科手术中的市场份额呈阶度分布,在复杂手术中的地位领先。随着直觉外科公司在科研技术方面的继续投入和发展,可预期直觉外科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

营利模式稳健。直觉外科公司的营利模式以销售达芬奇机器人为依附,获得较长期稳定的重复消耗的耗材、配件工具及服务等收入。每台达芬奇机器人售价约为100-230万美元,而其耗材及配件为700-3200美元/年/台,服务为10-17万美元/年/台。2009年开始配件及服务收入超过达芬奇机器人,未来这种趋势还会持续。

3、我国医用机器人的发展:技术有所突破,挑战与机遇并存 (1)总体水平:整体水平低,普及率低

医用机器人在我国现在还处于整体水平技术低下发展缓慢的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缺乏研究医用机器人的人才和技术。我国目前还没有成型的规模化医用机器人产品,中国机器人网上列出的医疗机器人除了上海硅莱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牙科治疗机之外都是小型机器人部件,而便携式牙科治疗机的功能简单,价格低下。 但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国的医用机器人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13年11月,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了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的验收。这一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意味着进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垄断的打破,我国将加快实现国产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机器的开发。2014年3月由妙手机器人科技集团和天津大学合作研发的“S妙手”机器人首次用于临床为3位患者进行了胃穿孔修补术和阑尾切除术。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和企业也正在把医用机器人研究开发作为重点课题项目进行合作,其中,胃镜诊断治疗辅助机器人系统研制就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由博实股份主导,为解决胃肠道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及时止血难题,以提升我国先进医疗装备的创新及产业化。

目前我国医用机器人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低下,截止直觉外科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报告,我国只安装了25台达芬奇机器人,而台湾、韩国及日本则已经安装了20、44以及178台达芬奇机器人。而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1月公布的人口数据,大陆人口分别是台湾、韩国及日本的58倍、27倍和10倍。虽然我国目前医用机器人使用率和普及率低下,但这也反映出我国医用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巨大。许多企业比如博实、新松机器人都在公司的产品规划中加入了医疗机器人开发的战略布局,而国际企业也针对我国市场扩大产能。比如2013年安川在中国常州新建工厂进行了产能扩张并计划推出一款针对中国市场的康复机器人。 (2)我国医用机器人有其刚性驱动因素,市场规模可达亿级

医用机器人会是我国医疗工具和手段的前沿发展方向,驱动其发展的因素有:对各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巨大高端技术需求、老龄化对老残辅助和护理的社会压力以及高素养医护人员的缺乏导致的供需矛盾。

医用机器人与传统人工技术相比有许多技术优势,具有精细化智能化微创化的特点,可以更精确地诊断症状,科学分析病理,降低人工操作失误,并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使患者恢复的速度加快。医用机器人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时候必定替代一部分传统的人工技术。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2年的数据显示,未来5年中国超过60岁的老人将达到1.49亿人,占总人口的11%,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我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于养老护理的需求极大;另外,我国的残疾人总数巨大,2013年已经与德国总人口数相当,对残障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的需求总量大。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医生和护士人数相对于人口基数十分缺乏,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千人的护士仅为世界人均量的0.46,占日本的0.4,占美国的0.15;我国每千人的医生人数仅为日本的0.79,仅为德国的一半。因而医护人员的不足引起的供需矛盾使得医用机器人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动力。

在这些驱动因素的促进下,我国未来的医用机器人发展市场巨大,根据IFR预测,2013至2016年的4年里医疗机器人会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估计会增长到119亿美元。而中国作为服务机器人的高速增长部分,按目前我国市场占外科直觉公司的销售比例估计,2016年中国的医疗机器人会达到0.9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3)国内重点医用机器人公司/研究机构:医疗技术商业化有待提高

随着医用机器人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发展,从2005年开始我国有一批重点高校科研医院单位及研究所在研究医用机器人系统并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比如哈工大的微创腹腔外科手术机器已经成功被专家验收,天津大学的妙手机器人在今年3月份开始临床使用;同时,随着医用机器人商业化市场化的可能性愈发明晰,已经有部分企业正在生产或者打算进军医用机器人细分行业,其中就包括机器人领先企业的博实股份和新松机器人。

四、家庭智能机器人—智能物联网时代家庭的核心终端

1、行业概述:物联网时代的家用智能机器人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的头十年物联网已经开始和互联网一样引人注目。物联网这个名词最初由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即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会引起现有产业的大洗牌,而智能机器人正是在新一轮发展中极具前景的产业,未来一定是机器人的时代,家庭智能服务机器人就是物联网时代家庭的核心终端。

家庭智能机器人是指为人类服务的智能机器人,主要从事家庭服务,包括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监护等工作,家庭智能机器人被定位为智能物联网时代中家庭物联网的核心信息中枢,具有人性化交互、运动化控制和组件化成长的特性。按照应用范围和用途的不同,家庭智能机器人分为电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厨师机器人、搬运机器人、不动机器人、移动助理机器人和类人机器人。

2、市场规模: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即将由IT进入RT时代

家用智能机器人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美国研究公司(ABIResearch)的统计,2012年全球消费的智能家庭机器人产品总额已经达到16亿美元。IFR预测2013-2016年估计会有2200万台智能家庭机器人得到销售。其中家用机器人销量估计为155万台,销售额达56亿美元;娱乐机器人为350万台;教育类机器人300万台。随着相互学习与共享知识云机器人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辅助机器人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将在2020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计416亿美元的新兴市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即将由IT进入RT时代(Roboticstechnology)。

日本是世界上机器人开发和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10年家庭智能机器人产量为4万台,约占全世界50%;韩国也在积极开发家用机器人,2010年个人服务用机器人产值为1717亿韩元,韩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让每个韩国家庭都拥有一个能做家务的机器人。而中国家用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尚未形成,缺乏大型支柱企业,也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仅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4.5%。目前的状况是,中国家用智能机器人的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关键部件主要靠进口,国产性能较差。

3、家庭清洁机器人:最成熟的智能家庭机器人

家庭清洁机器人是指能够进行家庭家务自动智能清洁的机器人,是集机械学、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机器人。吸尘机器人是智能移动机器人实用化发展的先行者,其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德国凯驰2006年生产的Rc3000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自行完成所有家庭地面清洁工作的清洁机器人,其内置有光电传感器和芯片控制,包含四种清洁程序,当遇到障碍时,会随机改变一个角度然后继续直走,直到遇到新的障碍物,会自动回到充电站完成充电和垃圾处理的任务,同时能够根据用户设定的信息来控制机器人完成相应的操作。家庭清洁机器人目前主要分为两个分类,一种是扫地机器人,一种是拖地机器人(包括干洗和湿洗)。智能扫地器是一种配备了微电脑系统的吸尘器,是靠吸力打扫卫生的,能够按照人们的设置自动智能地清洁房间的某一特定部分或全部并完成自动充电,适合几乎所有的地面,包括地板、地砖、地毯及部分地毯;拖地机器人则在使用中会用到水,一般靠喷水后再吸水来清洁家庭清洁机器人市场发展:历史短,发展迅速。家庭清洁机器人21世纪的新产品,但在其短短十几年的历史里却有着迅猛的发展,许多国家已经涉足并开发出家庭清洁机器人,其中前沿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日本、瑞典及韩国等。

智能吸尘机器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经济水平和技术的提高,扫地机器人将会替代更多的传统型扫地设备,2013年数据统计,在家庭扫地市场上,北美市场为22亿美元,机器人占18%;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EMEA)市场达25亿美元,机器人占20%;环太平洋与日本(APAC)市场为22亿美元,其中机器人占16%。

扫地机器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增长势头强劲。13年家庭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大于12亿美元,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1.8%。扫地机器人对传统扫地设备的替代率不断提高,13年占扫地设备市场18.1%。

4、iRobot—家用服务机器人的开启者

iRobot是家居清洁机器人的领先企业,产品战略布局以家居清洁机器人为主。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4亿美元,2013年收入达4.87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2014年8月总市值为10.10亿美元。 公司简介:研制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家用服务机器人。iRobot由麻省理工的机器人专家恩盎格鲁、雷格纳和布鲁克斯联手创立,成立于1990年,2002年成功研发吸尘机器人Roomba开启家用服务机器人产品,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IRBT),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贝德福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英国、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都有办公地点,共雇员528人(13年底)。iRobot致力于生产清洁机器人(目前以扫地和拖地机器为主)以及军用机器人(执行战场侦察和炸弹处理任务),通过零售商向全球各地消费者销售产品,并向美国军队和其他政府机构出售产品。

iRobot主要生产机器人,分两大系列,家居清洁机器人和军用及工业机器人。家居清洁机器人目前以扫地和拖地机器为主,军用及工业机器人主要执行战场侦察和炸弹处理任务。目前2014年新研发了远程视频机器人,未来几年会着重发展远程视频屏幕及家居维护系列。

iRobot的产品战略布局以家居清洁机器人为主。家居清洁机器人所需投入成本较其它产品低,最早成为现金牛,为新研发的更高级产品提供资金支持。目前远程视频机器人成功研制,开始进入营销阶段。

iRobot自2003年开始实现正收入,过去的十年收入增长迅速。201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4亿美元,同比上涨7.35%。2013年收入达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73%。毛利率始终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自2009年实现稳步上升,2013年毛利率达47.37%。但利润处于比较大的波动状态,2008年和2009年利润低于350万美元,但2010年和2012年利润急增至2551万美元和4019万美元,2013年利润达2764万美元,环比增长59.8%。2013年净利润率达5.67%。

主营业务为家居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的销售,家居机器人在2011年之后成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3年销售占比约为88%,2014年上半年受中国市场强劲拉动销售额大涨15%达1.3亿美元;而军用机器设备因受美国财政预算收缩及以色列等地区军事需求下降的因素,2013年销售占比仅为约12%。国际销售占比逐年增长,2012年国外收入超过国内收入,2013国外收入占比达59%。

iRobot在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2011年至2013年总清洁机器设备消费增长迅速,13年大于12亿美元,而iRobot占市场的利率也逐年上涨,2013年达18.1%。iRobot在家居机器人行业中属于龙头领先企业并已经打通了全球销售的网络,在各大市场iRobot都远远领先于其它企业。2013年iRobot扫地机器人占北美市场比例为83%,占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EMEA)62%,占环太平洋与日本市场(APAC)67%。2014年刚公布的半年报中,iRobot预计家用机器人全年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8%-20%。

品牌忠诚度高,进军洗衣机等家用智能机器人。在同行业中,iRobot的产品机器人功能及表现更稳定和优良,而经历这些年的表现iRobot也获得非常高的品牌认可度。家居清洁维护设备是个巨大的市场,每年的市场潜力可达14亿美元,而iRobot也在2013年的年报里明确提出未来的产品会往实现更多家居功能的设备机器人发展。

5、我国清洁机器人发展:渗透率低下 (1)总体水平:渗透率低,生产规模小

从美国iRobot公司2002年成功研发吸尘机器人Roomba开启家用服务机器人时代开始,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逐步进入中国。但扫地机器人在我国渗透率低下,有部分企业已经涉足扫地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但生产规模小,市场潜力还未得到开发。 由于城市化水平还不足够高、国内收入差距巨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家庭清洁大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普通吸尘器设备或者人工清洁方式,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十分低下。目前家庭服务机器人年销售额已经近10亿,但是沿海城市的产品渗透率刚达到5%,内地城市为0.4%,而美国家庭已经达到16%。相对比其他家用电器,洗衣机的渗透率已经几乎达到100%。扫地机器人渗透率低下的另外原因是扫地机器人价格相对而言比较昂贵,农村家庭和许多城市家庭还消费不起,但可估计,随着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会慢慢提高。 (2)我国家用机器人驱动因素:人力成本提高及收入上升

我国家用机器人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有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等。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使得简单劳动的设备替代率明显上升,人们一方面想从简单家务劳动中释放出来而另一方面家政服务劳力的价格越来越高,因而家务机器需求有其刚性驱动。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过去的10年里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致翻了三倍,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具有家用机器人的购买能力。另外,现在信息和科技传播速度飞快,各种科技产品成本在竞争中下降迅猛。iRobot2013年在中国市场的家用清洁机器人销售额增幅大于3倍,刚公布的14年上半年年报显示受中国需求的强劲拉动iRobot在亚太地区清洁机器人销售增幅高达18%。在中国这种一个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可预计,未来我国家用智能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巨大。

(3)我国清洁机器人公司:研产结合,表现良好,空间巨大

根据中国品牌网统计公布的2013年十大扫地机器人品牌排行榜,我国国产扫地机器人有6家上榜。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一部分表现优良的企业涉足家用清洁机器人的开发和生产,都和国内高校研发机构有所合作,做到研产结合。当前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宏观前景良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会在未来出现一批在细分行业技术领先表现良好的潜力企业。

五、军用机器人—21世纪战争的核心武器

1、发展历史:第三代智能机器人

为了军事目的而研制出来的自动机器人。军事机器人(militaryrobot)是一种用于完成以往由人员承担军事任务的自主式、半主式或人工遥控的机械电子装置。它是以完成预定的战术或战略任务为目标,以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武器装备,为了军事目的而研制出来的自动机器人。 军事机器人相比起传统的军人有着以下优点:

全方位、全天候的作战能力。军事机器人可以在毒气、冲击波、热辐射等袭击等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继续工作,而人类有着明显承受上限。

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军事机器人不会感觉到疼痛,具有很强的战场生存能力。 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军事机器人没有人类所特有的恐惧等心理,可以严格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有利于战事分局和对武力掌控。

按照使用环境和军事用途来分类,军事机器人大分类: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和空间机器人。

发展历史:三代演进。军事机器人从60年代开始研制,至今已经有了三代的演进。第一代的机器人是“遥控操作器”,第二代机器人是按事先编好的程序,自动重复完成某种操作,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能利用各种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然后利用智能技术进行识别、理解、推理并最后做出规划决策,是一种能通过自主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高级机器人。目前世界各国军用机器人已达上百种之多,主要应用于侦察、排雷、防化、进攻、防御以及保障等各个领域。无人化、机器人兵器是高技术领域中多学科交叉的技术结晶,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纳米、微机电、计算机、新材料、新动力及航天等高新技术,集中了当今科学技术的许多尖端成果。在未来战争中,自动机器人士兵以后可能会成为对敌作战的军事行动的绝对主力。

第四篇: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近日,义乌市副市长洪建文在“2014义乌国际装备博览会”(下称“义乌装博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浙江省3.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争取在2017年内全面完成“机器换人”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亿元,预计2014年义乌装博会将现8000亿元采购需求。

洪建文解释,上述数据并非省政府简单估算,而是根据企业上报的采购需求加总得出。其中,企业技改投资5000亿元、装备购置3000亿元、电子产品及软件采购700亿元。 工业机器人能够极大提高生产力、创造新的工作并在短期内提高工人工作的安全性。由于工业机器人优势明显,在智能制造时代下的必需品。2013年12月《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富士康从2012年启动用机器人代替人的项目,计划在2013-2015年内投运100万台机器人,即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打点折扣,其三年内新安装的机器人数量应该会超过50万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即将爆发。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200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仅约为1500台,到了2013年需求量达到了28200台,在10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3倍左右。据预测,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万台左右,与日本并驾齐驱;2015年的需求量将达到3.4万台,将超过日本3000台左右;2016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日本、韩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明显。例如韩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每10000名工人中拥有机器人数量396台;日本的万人拥有量也达到了339台;德国则以267台的万人拥有量位居第三。而中国的万人工业机器人拥有量则仅为23台,不及国际平均水平58台的一半。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我国比例为6.4%,日本26.6%,美国13.8%,德国13.6%,韩国10.8%。由此来看,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013年12月《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

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出未来国产机器人应用的重点领域是:汽车及零部件、纺织、物流、国防军工、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以下是相关人士从机器人密度、产业升级和人工替代、市场渗透率三个不同角度来对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以机器人密度来看,2013年底中国制造业工人数量约是2.207亿,保守估计需要用到机器人的汽车、配件、3C、化工和食品等行业人员1.1亿。如果在2020年后中国机器人密度按计划达到100以上,则至少需要110万套;而中国目前机器人保有量约15万,则至少还有85万台的缺口。按照均价每套15万估计,则共有1275亿的市场。

从产业升级和人工替代来看,有社会学家预计我国2015-2016年将迎来人口拐点,2013开始劳动力供给每年至少减少100万,至2020年总计至少减少1000万。按现在制造业就业人口占非农就业人口的比例63%来估计,则未来6年制造业就业人口总供给减少630万。一般中低端制造业机器人的人工替代效应是5-6人,不考虑产业升级因素,仅此一项就需要105-126万台机器人。再考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的效应,预计需要50万台左右在高端机器人应用领域;合计155-176万台。

本文作者:蒋平

本文来源前瞻网,未经前瞻网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篇:深圳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当前,我国包括深圳制造业发展都处于亟须从制造转向智造的发展时期。机器人作为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智能化产业,机器人产业具有一般高新技术产业所表现的突出特征,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技术、高难度、高潜能和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产品新等特点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将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最有活力的经济领域(本文所指机器人主要为应用于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并包含特定情况下的服务机器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市场。2013年,中国购买了约3.7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全球销量的1/5,较2012年增加了近60%。2013年底,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地政府纷纷通过出台具体扶持政策、规划建设专业产业园区、搭建产业服务平台等方式扶持发展机器人产业,力争抢占先机。

——深圳产业初具规模,新应用领域潜力巨大

深圳市机器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的产值超过了200亿元。在本土机器人企业中,富士康的本体、雷柏的系统集成、汇川的伺服器、固高的控制器在国内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深圳在工业机器人的产学研结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建立了10多个跟机器人产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机器人孵化器和产业联盟。深圳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也是全球电子产品的制造大本营。

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1. 打造经济创新发展新引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都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的下一个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它将带动和引领其他产业发展,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深圳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应充分认识到机器人产业对深圳经济创新增长的突出作用。

2.机器人引领多产业发展。从深圳实际情况来看,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将对家电、通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软件、互联网等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不亚于深圳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3.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全球正在以信息通信技术(ICT)推动工业4.0工业革命,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工业4.0的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深圳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既能有效解决制造业人力资源问题,更能推动尽快实现深圳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从而进一步向智能制造发展。

——可行性

1. 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深圳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控制器、伺服器、多传感融合、信号处理、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技术具备国内领先水平,培育了汇川、固高、雷柏、众为兴等多家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建立了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为主的10多个跟机器人产业重点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以及机器人孵化器和产业研资产业联盟。只是在科研院校人才方面稍显不足,暂时不能满足深圳对于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另外,作为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相关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可观,2013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4163亿元,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约150亿元,涉及机器人和数控装备的企业近千家。

2.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根据行业共识,电子行业是继汽车之后的第二大机器人应用领域。目前国内电气、电子行业的机器人普及率不到50台/万名员工,数量明显偏低,未来的需求很大。此外,未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物流仓储自动化装备需求将迎来高增长。上述的电子、电气、通讯、家电、物流、仓储等领域全部都是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辐射能力非常强。

深圳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主要路径

——打造新产业领域机器人智造中心

3C产业是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机器人应用可预期的重点发展领域。同时通过深圳信息通信技术(ICT)优势,又能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并推动工业4.0工业革命。因此,深圳应该将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领域重点聚焦在3C产业领域,以3C产业为代表,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的新产业领域机器人智造中心。具体理由包括:

1.传统应用领域难以逾越。全球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市场在汽车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而在这些传统领域,库卡、安川、发那科、abb等四大机器人龙头本体企业占据了超过一半的绝对市场份额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而且也是龙头企业严防死守的重点产业领域。因此,深圳机器人产业不应该从机器人应用的传统领域作为突破点。

2.以智能制造实现弯道超车。3C产业是深圳发展新产业应用领域机器人的基础,但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不能完全停留在传统发展模式上,更应该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大背景下,依托深圳ICT产业发展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有机结合,率先开展机器人应用领域智能制造。既包括机器人产品本身的智能制造,也包括通过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各行业的全面深入应用,推动深圳尽快步入智能制造行列,同时也实现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

——打造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占到了总成本的72%,其中伺服系统成本占24%;减速器成本占36%;运动控制器成本占12%。三大关键零部件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质量及价格,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方面,应重点支持本土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的自主创新。对产业链上游关键零部件环节的固高、众为兴、雷赛、麦格米特、汇川、英威腾(行情,问诊)等深圳本土核心部件企业,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在部分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尤其在核心算法、软件控制系统等方面要抓紧缩小差距。

另一方面,应想方设法强化硬件技术项目的引进与合作。减速器、伺服电机等硬件方面对材料、工艺的要求更高,更有赖于国家装备制造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当前条件下,引进与合作应成为首选策略。目前上海机电(行情,问诊)与日本纳博已成立合资公司从事中低端精密减速器研发生产(上海机电控股51%),深圳也应在关键硬件方面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并优先考虑与深圳本土企业开展项目和技术合作。

——打造机器人集成服务及人才辐射中心

一是集成服务中心。虽然前文着重阐述了上游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但机器人产业终端产品的个性化特点,注定了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市场在于系统集成。不仅是终端应用产品的个性化集成,更主要的是产品的后期维护与服务。尤其是面对深圳及周边地区众多3C厂商的机器人需求,集成服务能力将成为机器人市场空间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这块市场一定要为深圳所牵头占领。

二是人才辐射中心。国内制造业的机器人应用环境相对复杂多变,巨量的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进而产生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的人才需求。而人才集聚会带来产业的发展与集聚。因此,应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育为纲,立足深圳既有技术、产业与市场基础,在深圳构建中国工业机器人人才培育与技术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三是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深圳机器人产业调研中,2007年开始做机械手臂的深圳本土企业——深圳市福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建立公共工艺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这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机器人产业对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要求非常高,同时涉及对各行各业的应用服务,应用领域非常广,对普通企业来说,无法承担所有的研发与服务,亟须通过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共性服务,降低企业研发和经营成本。同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可以有效地吸引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抓紧出台专项产业政策

为鼓励本地企业发展,引进外来优质资源,做大做强深圳机器人产业,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机器人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具体建议:前期鼓励企业采取对外采购与成套设计、系统集成相结合的“韩国模式”,加强行业细分领域的集成应用,尤其在电子信息、通信、家电、物流仓储等深圳优势产业,鼓励发展本地企业“应用和集成技术”,扩大与占领新领域应用市场。同时借鉴“日本模式”,充分发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等科研院校带头作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集体攻关,重点突破“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等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

——精准定位产业链布局策略

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建议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引进“精密减速器”龙头企业研发制造项目,或与深圳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填补深圳在产业链环节的技术空白;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技术方面,深圳已有一定技术积累,可以采用加大扶持与重点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速形成技术集聚效应。在中游本体环节,根据机器人产业链分析,深圳在机器人本体环节与国外知名企业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且本体生产投入巨大,占用土地等要素资源较多,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可以鼓励深圳已有的大型生产企业,如富士康、华为、比亚迪(行情,问诊)、创维等企业加紧内部研发使用。在下游集成应用方面,深圳应用环境较好,应在本土企业基础上,加大引进高端“系统集成”龙头企业,结合深圳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打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集聚中心。

——加强行业推广支持产业载体建设

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决于市场培育和市场空间。建议深圳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等方面加大市场应用示范,拓展机器人市场空间;同时建议深圳市政府在大沙河创新走廊、国际低碳城等重点区域进行机器人产业载体规划布局,支持多种形式的专业园区载体建设,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整合优化本土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资源等优势。

上一篇:金色的鱼钩免费范文下一篇:济南旅游导游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