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问题与措施

2023-02-28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一) 有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数据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使单位内部财务与业务开展相互融合, 在单位不同时期发展规划、决策、内部控制以及业绩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管理职能。就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来看, 还呈现出滞后的现状, 亟须要对财会管理工作进行深度的改革与优化, 以此来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 管理会计需要单位构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切实实现与单位外部业务的有机结合, 使单位运作的每个环节都在财务管理的范畴之内得到有效保障。

(二) 有助于增强会计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信息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的传递与流转是相对封闭的, 信息掌握也是不对称、不完整的, 在实时共享上更是缺少技术支持与实现平台。尤其在业务处理过程中, 由于时间与空间的不匹配情况造成的会计运作效率较低, 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与能效的提升。而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下, 财务活动信息在产生的即时便被收录到信息系统平台中, 经过整合、分析与外界的财务活动实现同步, 各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数据可以实时、完整、快捷的被传递、分享到需求部门中, 极大地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预决算、资金管理以及基于财务数据决策的效率与质量。

(三) 信息资源共享使管理成本降低

传统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受制于传播技术, 无法实现内部实时共享, 由此产生的信息壁垒情况较为严重, 也使会计信息成本居高不下。而会计信息化后, 在数据收集、整合与分析功能方面将切实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 且通过不同使用权限的设置, 及时地展现在不同的部门与使用人处, 确保了信息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有效性。与此同时, 还使数据采集成本降低、会计运作效率提高, 精简后的会计流程也将极大地缩短财务反应时限, 为事业单位内部其他部门构建起畅通、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 满足不同业务环节中对财务动态信息支持的需求。

(四)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与完善, 成为越来越多社会企业与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积极应用于内部管理的有效措施。其高效的运作效率, 便捷的操作以及强大的数据整合、分析与共享功能, 使会计信息化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 被大规模应用。因此, 大力推动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 是有效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及管理水平的不二选择。

(五) 信息化建设是管理会计的必要支撑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行政事业单位中业务与财务体系的不断深度融合, 服务及信息共享不再局限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活动中。而信息化会计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与应用, 需要得到信息系统的大力支持, 无论是从具体的管理会计活动而言, 还是应用环境与工具方法上, 产生出最终的财务信息报告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尤其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电子签章认证功能, 在财务审批网络环节中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扫描技术将财务报告、报告以及相关数据等同步到信息系统中, 相关审批人员只需要通过网络认证与电子签章即可完成审批流程, 使事业单位内部运作时效性更强、效率更高。

二、信息化建设在事业单位中的不足

(一) 信息化建设下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信息化建设对于大部分事业单位来说, 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如何构建起规范的制度与应用准则, 更好的服务与单位外部业务开展以及内部管理, 都需要不断摸索与完善, 并且没有可以充分借鉴的经验。这就造成部分事业单位即便搭建起来信息化系统平台, 但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且适合自身需要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与管理规范。

(二) 会计信息化实施环境不完善

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会计信息化实施的必要保障, 尤其是对于涉密的事业单位来说, 对于信息数据的保密性要求更加严谨。因此, 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环境需要特定的设置。而当前现状显示, 部分有数据加密要求的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安全网络保障, 以及特定的数据储存设备, 这样便容易造成数据泄密以及丢失, 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窃取数据作为非法用途。

(三) 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意识落后

虽然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必要性, 开始逐步构建实施, 但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并未认清信息化的重要性与实施的意义, 单纯地认为通过手工形式记账与开展日常财务工作已经可以满足需求, 没有必要多耗费资金开展信息化建设, 从而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 受限于思想与发展眼光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信息化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不在单位整体的规划与发展范围内。得不到重视的信息化建设, 在事业单位内部停滞不前, 缺少人力与资金的支持, 其先进的数据分析、实时共享以及管理职能无法发挥出来。

(四) 缺乏具备专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行政事业内部人员流动性较差, 尤其是财务部门还存在技术更新不及时的现象。传统的财务运作模式之下, 会计工作内容单一且重复性高, 仅承担基础的账务核算, 从业人员缺乏先进的专业技能与知识,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手工账核算下, 信息化建设被长久搁置。即使在信息化系统搭建完成后, 可以熟练掌握、应用的专业技能人才少之又少。其他财务人员多半在未经过操作系统培训的情况下便直接上岗, 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方式与操作系统。缺乏熟练人员的操作, 再完善的操作系统、再先进的技术设备也难以发挥出卓越的能效。信息化建设下的会计不但没有切实提高财务运作效率, 反而成为比手工账效率更加低下的摆设, 造成了事业单位资源、资金以及人力的浪费。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 构建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针对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与业务开展需要, 执行完善、适宜的会计信息化制度体系, 明细各个职能部门与会计人员的权责范围, 并严格落实执行。在会计信息审核完毕后及时更新存档, 并以详细清晰的流程说明作为引导, 避免越权操作。管理制度一旦确立后, 就需要组织部门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还包括系统的使用、存储设备的安全性, 以及每个项目流程的合规性等, 以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来保障会计信息处理的运作。

(二) 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优化硬软件环境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与稳定性是信息化系统平台构建的重点, 事业单位要在信息化体系的搭建过程中还要大力保障系统应用的灵活性, 尤其在相关软件的应用上保障数据共享的特性, 使之与其他应用系统良好的对接与匹配。另外, 对于不同的数据使用部门与使用人, 设置相应的访问、修改权限, 加强对用户账户的管理与控制。最后, 做好系统安全性升级与漏洞检测, 及时维护与更新财务数据与程序应用, 保障信息系统的平稳、政策运行。

(三) 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化理念

事业单位要正确认识到信息化与网络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事业单位负责人也需要从长远规划出发, 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单位整体规划中, 并积极向内部各部门传达科学、正确的信息化建设思想, 营造良好的构建氛围。同时在专项资金与技术培训上大力支持, 督促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做好信息化建设, 并扫清其中不必要的阻碍。

(四) 加强专业操作技能人才的培养

事业单位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在于具体的实施执行人员。在信息化体系构建初期, 要聘请专业的操作讲师向单位内部具体操作人员传授技能, 促进实际工作效率的提高。另外, 定期举办会计信息化知识相关讲座, 用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案例来提高单位内部会计操作人员的应用水平。

四、结语

信息化与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 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得以简化, 切实提高了财务工作质量与效率, 是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内部管理质量, 输出更高质服务与产品的必然选择。事业单位只有通过不断更新与优化管理思想与手段, 完善管理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才, 才能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于社会大众, 使社会公共事业登上新的高峰。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使计算机的应用与当代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效、快捷与准确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 也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与会计职能紧密结合, 促进事业单位运作效率的大幅提高, 产生出更加丰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优势,构建原则,途径

参考文献

[1] 高春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及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8 (05) :192+194.

[2] 赵男男.基于云平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 2018, 2 (04) :119-121.

[3] 王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15) :158-159.

[4] 张鸿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 (28) :49-50.

上一篇:微课在中职课程《商品图片处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商品无痕抠图技术》课题为例下一篇:呼和浩特市新农村物业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