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教育案例分析

2023-01-05

第一篇:家校协同教育案例分析

家校协同教育育子经验案例

马卡连柯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可见,孩子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是父母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的结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它早于学校教育,更早也更直接的影响着孩子,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的隐性教育,是人类行为举止在孩子心中的刻画。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点,我和孩子的妈妈从孩子落地开始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思教育自己,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孩子。比如:我们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而且经常与孩子交流书中的故事,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也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我读了三遍,对鲁宾逊只身一人流落孤岛的传奇经历及其在孤岛上表现出的坚强、智慧、勤劳的品质所敬佩。每当有机会与孩子交流沟通时,经常讲起关于鲁宾逊的故事,时间久了,孩子也感兴趣了,她也读了起来,且从中受益匪浅。再比如:我们在日常的相处中始终保持一种和善、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氛围使得我的孩子愿意积极的和我们进行交流,而且性格开朗,举止大方;还有:我们常对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和我的工作性质有关我做事情喜欢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并总是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我的孩子在我的影响下也习得了这种品质。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而老师是学生能否接受科学的、领先的教育的关键。正如我前面说的那样,“孩子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是父母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的结果”。

尽管我们很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可是在孩子入学后我们仍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现在想来,是以前我们对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存在盲点,不了解学校里的孩子,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而且没有更科学的教育办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所以,我们常常不知道力往何处使,面对成绩一直不大理想的孩子真是茫然无措。可是自从刘老师担当班主任后,我们不仅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巨大变化,就连我们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新班主任接班不久她就和我们通了一次电话,她肯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也提出了孩子存在的毛病。她指出孩子的身上有好学生常有的自大,娇气的小公主习气,而且成绩一直不能冲高的主要症结在于她太马虎。并且建议我们试试用她提供给我们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她说:我们应该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又要看到他们潜在的和已经暴露的弱点和缺点,并及时的给以批评教育,帮助她克服和改正;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好,自觉性高,纪律表现好,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甚至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我们应该对她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使孩子在更高的起点上进步;引领孩子善于并严于解剖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成绩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老师希望我们家长能配合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改掉不足。老师还说她会随时根据孩子的情况和我们进行沟通,同时也希望我们也积极的和她沟通并及时的把孩子的表现反馈给她,以利于她在学校针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刘老师还针对不同的孩子制作了不同的家校反馈卡,以便于真正做到家校协同对孩子表现出的问题监督到位,常抓不懈。对还没有暴露的毛病及早发现及早提醒和纠正。刘老师的来电让我们心里豁然明朗。家校协同教育使得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弱点和不足,并且提供给我们更科学适用的育子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弱点和不足给予孩子有力的帮助了。

现在孩子每天到家总是愿意滔滔不绝的讲自己在学校里的表现,讲班级里的新变化,新气象。对同学也不再是一副高傲自满,居高临下的态度了,孩子的朋友更多了。她现在不仅乐于说出自己的优点而且能够大胆的说出的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并且能够告诫和监督自己保证决不再犯。她把自己的座右铭写下来贴在书桌旁,时时激励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做事情变得仔细了,认真了,一改从前的马虎形象,在学习上变得斤斤计较,丁是丁,卯是卯了。当孩子拿着得了满分的考试卷给我们看时,我们做家长的真是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家校协和教育使得我们家的小树更加健康、快乐、茁壮的成长!

第二篇: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

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

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

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篇:浅谈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

现阶段学生心理教育

-------浅谈学校与家长共同开展心理教育

论文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论文论文关键词:家校心育 协同开展 优势互补 形成合力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开明书店出版;

《和教师的谈话》, (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有效教学方法》, (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教科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四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家长参与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目前的家长参与现状不容乐观,很大程度是受到了传统家校联系方式的制约,因此我们呼唤更加快捷的家校合作形式——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家校协同教育形式,拓宽了家校合作平台,实现了家校合作信息化。

关键词:家校合作;信息技术;家校协同教育

一个人成长过程是来自各个方面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人成长过程中几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协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在学校教育阶段,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将孩子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十分关心的事情。我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都把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密切家校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配合,始终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学校、家庭的共同需要。

一、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加强家校联系有多种渠道,在过去,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单一,以家长会、家访、家长到校、带条子、成绩单、书面通知等方式取得与家长的沟通。由于双方在沟通上因沟通工具和手段的缺陷,一直以来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上述的家校交流渠道已不完全适用。以家访为例,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增强了,一些家长并不欢迎教师的随时到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老师家访时并不一定能够遇见学生家长;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经济成分增加了,一些家长对家访教师过分热情的招待,也让教师不敢经常造访;还有教师工作量增加,班级学生数偏多,使家访已无法作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再如家长会议,在当今社会,要让几十名学生的家长经常集中到一起并不现实,而那么多人在一起,也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交流。常常一学期下来,老师还不能跟所有的家长交流一次,且反馈给家长的信息不够及时准确 。如何让双方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动向,第一时间给出一个反馈,第一时间统一认识并制定方案,高效率的沟通是防微杜渐的最佳办法。很多老师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可能是约见吧。说实话,这种方式最直截了当,基本可以当场解决问题。但这却是教师最应少用的一种方式。首先,到学校约见,容易让家长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毕竟这是你的地盘,氛围不对,一不小心,家长们心理的某种阴暗感觉上来了,不利于交流。其次,约见让家长自我感觉是孩子肯定又犯错误了,于是不自觉的就带着不愉快的心情来了,有些不能理解的家长甚至是带着怨气而来,使沟通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再者,约见次数一多,学生和家长都易反感,致使沟通变成了一种惩罚。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的发展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的环境更加立体化、复杂化,关于加强家校合作、交流的要求也提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搭建起来的家校信息互联平台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家校联系方法,能方便、快捷地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需求,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网络时代,由于电脑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便利、更及时的沟通交流的途径,同时向老师和家长提供一种新型的对学生教育的平台,是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的一个新渠道,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最新动态,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联动和互动。 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二、 信息时代家校联系方式的优越性。

信息时代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有:开设语言留言方式系统、发送E-mail、开通校园网、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班级网站等方式,它们能够克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中的很多局限性。

(一)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

这是最方便、最普遍的一种联络方式。如果能够善用,这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在给家长打电话时,我会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1、多赞美,少批评。

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我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挺聪明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孩子的其他缺点,以及需要父母加强管教孩子的种种了。

2、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

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我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至始至终以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调,心平气和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称赞肯定时,语气要坚定;诉说孩子问题时,语气要婉转。

3、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校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一般我会避实就虚,不马上切入正题,而是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二)发送E-mail

发送E-mail,内容大多是向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家庭作业并向教师汇报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期望共同教育好孩子。学生家长通过教师发来的E-mail,掌握了学生在家的学习动态,了解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从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教书育人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开设网上家长学校

开通校园网,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开设网上家长学校。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信息;在网上介绍家庭教育知识和优秀教子经验办公家长教子论文中选取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文章和文章中闪光的一句话“家长教子语录”供读者互相借鉴,从学生日记、周记、习作选出有关家庭生活题材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设置互动性的栏目如留言薄、BBS、学生信息查询等,家长或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向学校领导、班主任留言。在BBS中,设置合格家长、家庭环境建设、真诚建议、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

(四)建立班级网站

在我们学校中,班主任老师还在网上专门制作了“班主任网页”,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联系。通过班级网站形式,可以把全班每个同学的特色,在校表现发布在网上。例如:网站的“学生作品”栏目中是班内同学写的文章,家长可以通过网页查阅自己子女的文章,了解子女的写作水平。再如在“公告栏”中可以查寻自己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通过“家长留言”来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及时做好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次,班内有一姓刘的同学热衷于看打游戏,在上课时间也不例外,导致语数成绩大幅下降。其父母又在外地工作,一时难以取得联系,我便把孩子近期情况发布于班级网站上。在外工作的学生家长就是通过访问网站及时了解了其子女的情况,并对小孩进行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人只是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知识和乐趣,还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同样也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难以想象的变化。“电子家访”不只免去了学校教师因家访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免去了学生家长苦于工作繁忙而无法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的苦恼。通过敲击键盘、轻点鼠标就能快捷地完成了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打电话、写短信、利用家长联系本、上网发个E-mail„„这些不能不说是个快捷而有效地沟通方式。当然,如果对于重点学生,老师有针对地进行走访,其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也是必须的,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三、结束语

总之,学校教育要充分运用传统的和信息时代的家校联系方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家校合作,与学校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校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相信随着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联系和班级管理的日益深入应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参考文献:

[1]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2]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化得元.高治合;电视与儿童的社会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4]邱文祥,李志坤.校园网与学校德育整合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5]刘繁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第五篇: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的研究

作者:

王大力

学校:昌图宝力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的研究

单位:铁岭市昌图县宝力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作者:王大力 王宝龙

[摘要]:网络出现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影响,微信平台做为一种新教育媒体,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搭建了桥梁,学校推行这种新教育媒介,传播家校教育信息,构建家长课堂和学生再提高园地,延伸家校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开启家校协同教育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家校协同 、教育 研究背景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既充满竞争更需要广泛深入合作的社会,对于教育而言,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长、社会更方面协同教育。只要多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又个性化发展。相对以前的家校交流沟通模式,借助网络空间平台的新媒体交流工具可以深层次、全方位地培育学生。所以发挥新媒体在家校协同的新效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新课堂。 研究现状述评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空间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门。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取得一些成就,尤其在科技转化快的发达城市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反馈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家校互动问题,提高了家长教育孩子意识,帮助改进了教育方法。但是农村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协同教育应用还很少。根据微信本身的功能特点和理念,和综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用微信在农村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应用一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定会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核心能力养成给予极大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在2016年在研究国内外各类优秀协同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的便利和优势,开始探讨和在九年级初步实验构建基于家校协同教育平台,经过一年摸索,初步建立了学校、班级、家长、学生平台,教师及时提供学生在校表现,指导家长教育方法;教师在线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答疑解惑,排解烦恼,树立信心;家长理解学校,支持工作,学生爱学习、积极向上,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家长互动,群策群力。 构建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意义

本文所指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指基于微信平台,充分利用微信便利性、快捷性和互动性进行沟通与交流培训的新型家校网络协同教育模式为学生、家长、教师搭建立体沟通平台,融合了学校、家庭资源和力量促进教育的发展,以期达到提高教育的效果教育。

1、加强家长网络教育指导,弥补家庭教育缺失。

正处于社会变型时期的农村有了较大变化,经济观念、社会观念、教育观念的变化使农村家庭教育面临一些新的问题。父母进城务工,留出子女教育空白,父母合分草率,造成子女教育缺失,父母文化基础既差,教育观念陈旧,造成学生厌学和心理偏差,这些问题解决需要学校重视指导家庭教育紧迫性,做好家校协同教育,正确引导提升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微信社交能力强大,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互能力是很强的,既能多人视频,也可以共享地理位置,还有实时对讲,当然还有我们最熟悉的群聊功能,教师和家长建立讨论组,有针对性开展家庭教育网络指导,将教育理念,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的相关文章推送到公众号。家长们了解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而一点点改变他们的理念,调动家长们的积极性,改进教育方法。家长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彼此分享经验、分析问题、相互学习,促进协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2、促进有效沟通,形成合力,

传统的家校协同教育容易受到时空上的限制,家长对于孩子的在校表现知之甚少,教师对于学生在家的情况也不甚了解,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微信利用其跨时空的特点构建家校协同平台,让教师和家长能更加便捷地进行沟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更准确,更深入,家长可以将老师提出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方式落实在每个孩子身上,故而能够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调动了家长主动与教师配合教育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开阔思路,博采众长,提高家校协同的有效性。

3、远程互助和资源共享,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

现在师生交流越来越困难,教师利用微信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双向交流,学生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乐于接受。有利于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便可以很轻松、巧妙地将自己的教育影响隐含在聊天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各科教师上传优秀教学资源或微课资源,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视野。教师充分利用微信远程教育,实现师生交流帮扶,生生之间交流与帮扶,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的变化以及各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最终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基于微信的家校协同教育设计

(一)、家校协同教育模式设计的原则

1、计划性原则

家校协同教育模式首先要求学校、家庭协同互助,因为培育一名具有核心素质的学生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协作,家校协作主要是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作用,以学校为模式中心,家庭辅助学校。为了形成协同效应,就需要一定的计划性。学校对于教育学生起着主体教育的作用,朱勇加强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行为进行指导,每学期应将协同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制定合作计划。

2、互动性原则

家校协同教育,必须增强学校、教师、家庭、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协同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所以家应该加强对孩子教育,通过微信这个协同教育平台,实现优质资源交流与共享。在家校协同教育中,教师应继续提升自身素养,同时针对不同层次教育水平的家长,提供分层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家长,教师需要提供个别指导。在家校协同教育模式中,三者之间的互动是不可缺少的,避免家长仅是配合的担心沟通方式,注重学校。家庭、学生互相交流,提升家庭协同教育的热情。使协同教育更加顺利进行。

3、共享性原则

家校协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知识共享。共同携手提高教育效果,创造整合更多的优秀个人资源,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交流、共享。教师与教师共享教学经验、教学心得,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解决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传递给家长,与家长共同进步。学校鼓励和引导教师和家长主动分享各自的经验。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能参与共享,形成一个共享知识资源库。所以,在家校协同教育模式中,可以借助微信这样的一个渠道进行知识共享,注重培养教师和家长知识共享意识,使他们意识到知识共享的重要性,明确知识共享在家校协同教育中所发挥地重要作用,从而养成知识共享的习惯。

(二)、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平台建设

1、班级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

平台内容包括班级菁菁校园、班级资讯、精彩分享、各科微课视频等固定栏目。主要介绍国家有关教育政策近期学校热点事件学校活动等校园信息班级活动,展示学生在校优异表现,家长教育孩子知识与技巧,学生家长能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解和体会学生在校的学习氛围、提高教育实效;各科教师针对每一单元重点、难点内容,精心讲解,录制成视频后,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免费推送,为学生答疑解惑,差缺补漏。微课视频推送,实现了教学信息系统方式的变革,大大拓展了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来源途径,现学习内容的快速分享和有效利用。搭建好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后,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知晓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账号,掌握关注方法。其次精心编辑内容,提高家长可获信息容量。

2班级微信讨论组建设

讨论组具有交互功能强便捷特点,建立学校和家庭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一种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更具新和力;让我零距离了解到学生在家的情感、行为表现,也让家长零距离看到了孩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三沟通。

家校协同教育中,教师主要起着引导和组织作用,除了教书育人外,同时也担任着信息传递、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在家校协同教育过程中,教师把一些好的经验想法分享给其他教师,增强教师间的联系,大家互相学习借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们在校时的情感表现、行为表现、学业表现,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对于不便在学校解决的问题,及时利用讨论组中私聊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指导家长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解决遇到的难题,商讨教育策略。利用讨论组也可以实现老师与同学间的1对1交流,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复习功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随时随地向教师提出个性化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家长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在家日常表现向教师或其他家长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信息,从而与他们沟通交流寻求帮助,直到问题得以解决。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及时地发现问题,借鉴其他家长的优秀家庭教育经验,并沟通解决。 随着微信不断的升级发展,微信中适用于教育的功能将越来越多的被挖掘出来,也会为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本人也会继续系统地研究家校协同教育,在实践中逐步改善基于微信的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相信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探索,会给当前的家校协同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冯海. 基于网络环境的协同教育群体互动模式应用研究[D].甘肃: 西北师范大学,2011. [2] 曹爱英. 信息环境下中学协同教育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11. [3]童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协同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14. [4]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 [J].中国电化教育,2012,07:128-132. [5] 李阳.微信公众平台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调适[J].社会科学辑刊,2014(2): 57-61. [6] 杨卉,王陆,韩雪涛.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47-50.

上一篇:机械原理基础知识总结下一篇:静下心的佛语轻松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