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医疗服务价格表

2022-12-11

第一篇:湖北省医疗服务价格表

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新规定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31日 来源:武汉亚华会计培训网

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45号

《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4月18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国生

2011年8月7日

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价格调节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行为,增强政府价格调控能力,稳定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价格调节基金,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通过多种方式筹集,用于调控价格、稳定市场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价格调节基金实行属地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负责本级价格调节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审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价格调节基金的主管机关,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的计划安排;地方税务机关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解缴;财政部门负责价格调节基金的资金管理和监督;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价格调节基金的主要来源包括:

(一)纳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2%;

(二)实行政府价格管理的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因特殊价格政策形成的加价收入,车用天然气加价收入用于补贴支出后的结余部分;

(三)向社会征收部分;

(四)经省政府同意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第五条向社会征收价格调节基金,按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的1%计征。其征收范围是:

(一)娱乐业;

(二)旅店业、饮食业;

(三)烟草、酒类、化妆品行业;

(四)成品油、电力、燃气、热力、通信等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

必要时,经省政府同意可以对磷矿石等资源性产品实行单独计征。

第六条价格调节基金由同级地方税务机关在征税时一同征收,并按规定缴入国库。

第七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经法定的审批机关批准减缴、免缴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同时减缴、免缴价格调节基金。

第八条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平抑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对生活困难群体的动态价格救助,以及重要商品储备等。

省人民政府应当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应对本省范围内跨行政区域或者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价格异常波动。

第九条使用价格调节基金,应当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重要商品价格形势的监测分析情况,商有关部门提出使用方案,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条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价格调节基金,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如实报告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价格调节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侵占。

第十二条审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价格调节基金征缴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情况,并组织绩效评估。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价格调节基金使用单位不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终止拨款,并追回已拨付的资金;逾期仍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下级人民政府不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对主要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对主要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挪用、截留、侵占价格调节基金的;

(二)对价格调节基金使用监督不力或者发现问题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规定擅自多征、减征、免征、缓征价格调节基金的。

第十七条本办法实施细则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省地方税务机关制定。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鄂价法规[2011]86号

颁布时间:2011-9-30发文单位: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地方税务局,湖北省物价局

各市、州、县物价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湖北辖内各市州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支行: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45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1年向社会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按税收的所属期执行,即10月份实现的价格调节基金在11月份随地方税(费)一同申报缴纳。

附件:

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价格调节基金的征管行为,有效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根据《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省政府345号令)(以下称《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注重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价格、财政、地税、人民银行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价格调节基金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价格主管部门负责联席会议的召集和组织。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价格调节基金征集计划、使用方案、项目论证和绩效评估等工作。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及年终决算清理期之前,将上一季度纳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含教育收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的2%,划入价格调节基金。

第六条 实行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按照定价权限,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特殊价格政策形成的加价收入,直接转为价格调节基金。

车用天然气加价收入,按有关规定用于补贴后的结余部分,由财政部门划入价格调节基金。

第七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娱乐业、旅店业、饮食业、通信业,烟草、酒类、化妆品生产、批发、零售业以及成品油、电力、燃气、热力生产与销售业的企业或个人,应依照本细则的规定缴纳价格调节基金。

第八条 省属及中央在鄂生产、经营成品油企业的价格调节基金,由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机构直接征收,缴入省级国库。

第九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收取预付款未使用完的余额,应按规定全额退还。因消费者自身原因逾期无法退还的,省属及中央在鄂企业的预付款,经省价格主管部门检查确认后,由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机构直接征收缴入省级价格调节基金;其他经营者无法退还消费者的预付款,经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检查确认后,由同级地方税务机关直接征收缴入价格调节基金。

第十条 地方税务机关面向社会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税额为计征依据,按照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1%计征价格调节基金。

第十一条 价格调节基金缴纳义务人(含代扣代缴义务人,下同)申报“三税”时一并向地方税务机关申报价格调节基金。地方税务机关以同一张税务票据征收价格调节基金。

第十二条 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应及时足额解缴到同级国库。

地方税务机关应于每月终了后15日内,汇总上月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数额,编制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情况月度报表,传递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十三条 缴纳义务人未按规定缴纳价格调节基金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地方税务机关向价格主管部门提供相关情况,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地方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税机关应对价格调节基金缴纳情况进行核查。价格调节基金缴纳义务人应配合核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经核查发现欠缴、漏缴价格调节基金的,由地方税务机关办理补缴手续,足额追缴。

第十五条 价格调节基金按下列规定安排使用:

(一)当粮油食品等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显著上涨时,政府采取经济措施调控价格,对相关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因执行政府价格政策产生的损失,给予补偿;

(二)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和宏观调控管理的需要,对部分主要农产品及其他重要物资的生产、储备和销售,给予适当补贴;

(三)对因价格异常波动影响基本生活的低收入群体,给予临时价格补贴。低收入群体包括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调控价格、稳定市场而批准使用的其他项目。

第十六条 省级价格调节基金专项用于:

(一)平抑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导致的区域性价格异动;

(二)全省性的市场价格调控和地区间的平衡、调剂;

(三)为调控价格、稳定市场批准使用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商品价格形势的监测分析情况和市场物价波动程度,商有关部门提出价格调节基金使用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由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八条 价格调节基金采取补贴、补偿和贷款贴息三种使用方式,不得采取资本注入和发放贷款等营利性方式。

第十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与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经营者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包括价格调节基金使用者规范财务账目、执行用款计划、在市场价格波动时执行平抑物价政策等内容。

第二十条 价格调节基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科目按当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执行。收入全额缴入国库,填列“非税收入”科目第103类01款99项“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拨付价格调节基金填列科目第229类“其他支出”04款“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

第二十一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预决算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编制。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保证价格调节基金有效使用,对政府批准的使用方案,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支付给使用者或补贴对象。

第二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完工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四条 市、县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税机关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将本行政区内与国库对帐一致的上季度价格调节基金收缴和使用情况,书面报送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地税机关。

第二十五条 地税机关、财政、物价等部门在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得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列支,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十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各自职责,保证价格调节基金应征尽征、规范使用。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对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使用、管理工作造成严重损害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控告在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税机关、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湖北省渔业成品油价格专项补助

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保障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根据《财政部、农业部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北省强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渔业油价补助资金)的管理。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渔业油价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补助渔业生产者因成品油价格调整而增加的成品油消耗成本而设立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补助对象,即渔业生产者,包括省内依法从事捕捞及水产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渔业执法船、水产品运销船等辅助渔船不得作为补助对象。 第五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三证合一”证书,是指我省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船检港监管理机构核发的包括渔船登记证书、检验证书和捕捞许可证(捕捞机动渔船)等三种证书。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渔业油价补助资金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门和农业(渔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农业(渔业)主管部门申报的机动渔船补助油量测算数据,会同农业(渔业)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发放方案,及时拨付资金,并组织开展补助资金检查,防止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的行为。农业(渔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测算机动渔船补助用油量,核定补助对象,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渔业油价补助资金测算和发放表,组织开展全省机动渔船的核查工作,协助财政部门监管渔业油价补助资金。

第七条 补助资金管理应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即补贴政策、补助申请资格、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要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补贴对象名单、补贴金额以及补助资金发放时间、方式等由具体核定发放补贴的农业(渔业)主管部门在政务公开栏或渔业政务网向社会公示(不少于7个工作日),渔业专业村、场等应在村委会进行公示。

第八条 地方财政部门应保障农业(渔业)主管部门必要的工作经费。工作经费应重点用于基层管理部门对补助申请资格审核、公示、汇总、上报,统计符合补助条件的机动渔船用油量以及发放补助资金等相关管理工作,不得开支工资性人员经费、福利费、交通工具购置费。

第三章 补助条件和标准

第九条 补助对象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所从事的渔业生产符合《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二)捕捞机动渔船持有合法有效的渔船“三证合一”证书,并在一个补助内从事正常捕捞生产活动时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

(三)养殖渔民(渔业企业)持有合法有效的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以下简称养殖证)和渔船“三证合一”证书,使用养殖机动渔船从事正常养殖生产活动。

第十条 符合渔业油价补助条件的机动渔船应纳入各级渔船数据库管理。

县级以上农业(渔业)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全省捕捞机动渔船、养殖机动渔船管理和养殖证发放数据库,完整准确记录本辖区渔船生产作业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船主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船名、捕捞许可证号、养殖证编号、养殖证确认面积(公顷)、主机功率(千瓦)、作业类型(网具、钓具、杂渔具等)等内容。

第十一条 补助用油量核算原则: 捕捞机动渔船补助用油量按照捕捞作业类型和渔船主机总功率进行核算确定。养殖机动渔船补助用油量按照养殖证确认面积和实际使用的养殖机动渔船功率情况进行核算确定,单位养殖水面标准可补助养殖机动渔船主机功率不得超过1.4千瓦/公顷,小于1.4千瓦/公顷的,按实际功率数核准。

第十二条 机动渔船用油量测算参考标准:

机动渔船油价补助用油量以渔船主机总功率和年平均作业时间为测算基本依据。

计算公式为:年油价补助用油量(吨)=主机总功率(千瓦)×补助用油系数(吨/千瓦)。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内机动渔船油价补助用油量测算参考标准的通知》(农办渔„2010‟1号),补助用油系数(吨/千瓦)按不同作业类型确定,捕捞渔船中:拖网0.24,围网0.246,刺网0.226,张网0.164,钓具0.164,其他0.156;养殖渔船:0.225。

第四章 工作程序

第十三条 渔业油价补助资金按照申请、审核、审批的工作程序进行管理。

全省实行机动渔船证书签发人制度,控制机动渔船和主机功率数量增长。捕捞机动渔船补助用油量以农业部2008年核定数据为上限进行核算。捕捞机动渔船船数和功率数控制在农业部2008年核定的数据范围内,实行零增长和负增长。新增养殖机动渔船申报补助用油量的,由县级以上农业(渔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省农业厅(水产局)审核确认,报经农业部、财政部批准后,方可纳入补助用油量并发放渔业油价补助资金。

第十四条 每年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应组织符合申请条件的渔业生产者填报补助申请表,内容包括捕捞机动渔船和养殖机动渔船、船主和养殖证基础信息、补助内是否正常生产作业、有无违反《渔业法》等法律法规情况等。

第十五条 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对补助申请表进行初核、汇总,并对渔业生产者的补助申请资格进行公示(不少于7个工作日),重点公示渔船在补助内是否正常生产作业。公示结束后,县级渔业主管部门应根据第十

一、十二和第十三条进行补助用油量测算,并于2月20日前将补助内国内捕捞机动渔船、养殖机动渔船统计和补助用油量测算情况以正式书面文件和审核船名册电子表格的方式上报市、州农业(渔业)主管部门,抄报同级财政、审计部门。

第十六条 市、州农业(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和汇总本辖区各县、市(区)渔船和补助用油量测算数据,应于每年的3月1日前以书面文件将本辖区(县、市)上《中央财政国内机动渔船油价补助审核汇总表》和《中央财政国内捕捞机动渔船油价补助审核船名册》、《中央财政养殖机动渔船油价补助审核船名册》上报省农业厅(水产局),同时抄送同级财政、审计部门,并使用光盘形式报送电子表格。 第十七条 省农业厅(水产局)负责审核和汇总各市、州及省直单位报送的渔船和补助用油量测算数据,于每年的3月20日前,以书面文件和光盘形式将上述报表报农业部,同时抄送省财政、省审计部门。

第十八条 渔业油价补助资金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厅根据财政部资金下达文件制定分配方案,及时下拨资金。县级财政部门收到省财政厅拨付的国家燃油补贴专项资金后,要会同同级渔业主管部门制定资金发放方案,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在30个工作日之内按程序及时将资金发放到受益对象。

第十九条 市、州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农业(渔业)主管部门,于本油价补助工作结束后15个工作日之内将本辖区上年渔业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包括文字总结、光盘形式报送的《国内捕捞机动渔船油价补助发放情况统计表》、《养殖机动渔船油价补助发放情况统计表》,以正式书面文件报送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抄送省审计厅。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省农业部门会同省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对全省各地农业(渔业)主管部门和补助资金受益对象申报的渔船、养殖证、生产作业等情况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省财政部门会同省农业(渔业)主管部门对各地补助资金拨付进度、工作经费安排等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市、州农业(渔业)主管部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自查和交叉检查,检查工作情况应及时形成书面材料向省财政厅、省农业厅报告,并将检查记录和有关台账存档备查。

第二十一条 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有证无船、一船多证、非法船舶、伪造证件等形式套取补助资金,扩大补助范围发放补助资金,挤占、挪用、截留补助资金和工作经费。不得通过现金形式发放补贴,不得从补助资金中抵扣各项规费、税费。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将由财政部门依法追缴被侵占的补助资金;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将被永久取消渔业补助资金领取资格,并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5

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5.60元/公斤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武汉市14.00元/公斤

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14.20元/公斤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14.30元/公斤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14.50元/公斤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14.60元/公斤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14.10元/公斤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13.00元/公斤内三元

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13.00元/公斤土杂猪

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13.40元/公斤外三元

生猪价格3月9日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13.20元/公斤内三元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14.00元/公斤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14.20元/公斤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14.30元/公斤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14.50元/公斤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14.60元/公斤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14.40元/公斤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14.10元/公斤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14.60元/公斤湖北省黄石市14.00元/公斤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14.20元/公斤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14.30元/公斤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13.20元/公斤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12.60元/公斤外三元土杂猪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生猪价格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3月9日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 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 13.00元/公斤13.10元/公斤13.70元/公斤13.40元/公斤13.20元/公斤12.60元/公斤13.00元/公斤13.00元/公斤13.40元/公斤13.20元/公斤13.80元/公斤13.80元/公斤13.80元/公斤外三元土杂猪外三元内三元外三元土杂猪内三元土杂猪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外三元内三元

第四篇: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鄂价法规[2011]86号)

湖北省物价局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

关于发布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鄂价法规[2011]86号

各市、州、县物价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湖北辖内各市州中心支行、各县(市、区)支行: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345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1年向社会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按税收的所属期执行,即10月份实现的价格调节基金在11月份随地方税(费)一同申报缴纳。

附件:《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

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价格调节基金的征管行为,有效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根据《湖北省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办法》(省政府345号令)(以下称《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注重效益、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价格、财政、地税、人民银行等有关主管部门建立价格调节基金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处理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工作中的相关问题。价格主管部门负责联席会议的召集和组织。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价格调节基金征集计划、使用方案、项目论证和绩效评估等工作。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及年终决算清理期之前,将上一季度纳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含教育收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的2%,划入价格调节基金。

第六条 实行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和服务项目,按照定价权限,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特殊价格政策形成的加价收入,直接转为价格调节基金。

车用天然气加价收入,按有关规定用于补贴后的结余部分,由财政部门划入价格调节基金。

第七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娱乐业、旅店业、饮食业、通信业,烟草、酒类、化妆品生产、批发、零售业以及成品油、电力、燃气、热力生产与销售业的企业或个人,应依照本细则的规定缴纳价格调节基金。

第八条 省属及中央在鄂生产、经营成品油企业的价格调节基金,由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机构直接征收,缴入省级国库。

第九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收取预付款未使用完的余额,应按规定全额退还。因消费者自身原因逾期无法退还的,省属及中央在鄂企业的预付款,经省价格主管部门检查确认后,由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征收机构直接征收缴入省级价格调节基金;其他经营者无法退还消费者的预付款,经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检查确认后,由同级地方税务机关直接征收缴入价格调节基金。

第十条 地方税务机关面向社会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以下简称“三税”)税额为计征依据,按照实际缴纳“三税”税额的1%计征价格调节基金。

第十一条 价格调节基金缴纳义务人(含代扣代缴义务人,下同)申报“三税”时一并向地方税务机关申报价格调节基金。地方税务机关以同一张税务票据征收价格调节基金。

第十二条 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价格调节基金应及时足额解缴到同级国库。 地方税务机关应于每月终了后15日内,汇总上月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数额,编制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情况月度报表,传递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

第十三条 缴纳义务人未按规定缴纳价格调节基金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地方税务机关向价格主管部门提供相关情况,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地方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四条 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税机关应对价格调节基金缴纳情况进行核查。价格调节基金缴纳义务人应配合核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经核查发现欠缴、漏缴价格调节基金的,由地方税务机关办理补缴手续,足额追缴。

第十五条 价格调节基金按下列规定安排使用:

(一)当粮油食品等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显著上涨时,政府采取经济措施调控价格,对相关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因执行政府价格政策产生的损失,给予补偿;

(二)根据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和宏观调控管理的需要,对部分主要农产品及其他重要物资的生产、储备和销售,给予适当补贴;

(三)对因价格异常波动影响基本生活的低收入群体,给予临时价格补贴。低收入群体包括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调控价格、稳定市场而批准使用的其他项目。 第十六条 省级价格调节基金专项用于:

(一)平抑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导致的区域性价格异动; (二)全省性的市场价格调控和地区间的平衡、调剂; (三)为调控价格、稳定市场批准使用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商品价格形势的监测分析情况和市场物价波动程度,商有关部门提出价格调节基金使用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由财政部门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八条 价格调节基金采取补贴、补偿和贷款贴息三种使用方式,不得采取资本注入和发放贷款等营利性方式。

第十九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与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经营者签订协议,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和保障措施,包括价格调节基金使用者规范财务账目、执行用款计划、在市场价格波动时执行平抑物价政策等内容。

第二十条 价格调节基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科目按当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执行。收入全额缴入国库,填列“非税收入”科目第103类01款99项“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拨付价格调节基金填列科目第229类“其他支出”04款“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

第二十一条 价格调节基金的预决算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原则编制。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保证价格调节基金有效使用,对政府批准的使用方案,由财政部门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支付给使用者或补贴对象。

第二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使用价格调节基金的完工项目进行绩效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四条 市、县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税机关应当在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将本行政区内与国库对帐一致的上季度价格调节基金收缴和使用情况,书面报送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地税机关。

第二十五条 地税机关、财政、物价等部门在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得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列支,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十六条 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各自职责,保证价格调节基金应征尽征、规范使用。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对价格调节基金的征集、使用、管理工作造成严重损害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或控告在价格调节基金征集、使用、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地税机关、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小麦生产情况及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

河北省小麦生产情况及价格走势

分析与预测

河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河北省也是全国三大小麦集中产区之一,大部分地区适宜小麦生长,高产稳产集中产区在太行山东麓平原,全省常年种植小麦3500万亩左右,总产量一般占到全省粮食产量的1/3以上。目前,我省小麦即将开镰收割。科学分析我省小麦生产和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对实现河北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市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2000年以来河北省小麦生产和价格波动特点

(一)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情况

1、我省小麦年播种面积先降后升,2005年以后窄幅波动基本稳定。受城市化进程加快及种植结构调整影响,2000-2004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呈逐年下降走势,至2005年以后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并保持窄幅波动走势,但总体仍低于2000年水平。

1 2800.02600.02400.02200.02000.01800.02000-2010年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走势图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 千公顷2010年据统计部门调查:我省小麦2000-2010年平均播种面积为2433.3千公顷,其中2000年播种面积最高,达到2729.9千公顷;2004年播种面积最低为2161.5千公顷,比2000年下降20.8%,且低于平均水平11.1%;2010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为2455.2千公顷,略高于平均水平,比2004年增长13.6%,比2000年下降10%。

2、我省小麦年总产量呈先抑后扬走势,近五年来总产量基本稳定。2000-2004年,我省小麦年总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5年以后开始逐年增长。

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2000-2010年河北省小麦产量走势图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 万吨2000-2010年期间,我省小麦平均总产量为1164万吨,2000年总产量最高,达到2080.5万吨;2003年产量最低,为1018.8万吨。2010年我省小麦总产量为1243.7万吨,比2003年增产22.1%,略低于2000年产量。

3、我省小麦单产呈阶梯式攀升走势。2000-2010年期间,我省小麦平均单产为4785.8万吨,2009年小麦单产最高为5136千克/公顷,2001年最低为4351.8千克/公顷。2010年我省小麦单产为5065.6千克/公顷,比2001年增产近10%,比2008年下降1.4%。

2

2010年

520050004800460044004200400038002000-2010年河北省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走势图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 千克/公顷

(二)我省小麦价格变动情况

2000年至2003年我省小麦价格一直处于低价位平稳运行态势。2003年10月中下旬小麦价格快速大幅上涨,由0.52元(/500克)涨至0.58元,至年底涨至0.76元,至2004年3月涨至0.83元,创出新高。主要原因是2003年在小麦越冬后期,华北地区出现气温波动,异常升温和大幅降温天气较多,影响了小麦越冬质量,部分地区越冬小麦遭受了冻害,小麦产量和质量均因灾出现下降,受供求关系、农村经济结构以及国家库存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03年10月下旬,销区意识到充实粮食库存的紧迫性,加大了收储力度;收储企业惜售心理较重,开仓出货量少;华北五省市联合治理公路超载行动,导致这些地区小麦以及面粉运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粮价出现大幅上涨。2005-2006年期间,小麦价格进入缓慢下行趋势。受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2006-2007年小麦价格呈平稳略升态势,基本保持在0.7-0.83元之间。2009至2010

3

2010年年受北方干旱和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影响,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至2010年底价格达到1.07元的高位。

1.210.80.60.40.22000-2010年河北省小麦价格走势图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 元/500克以上结果表明,单产水平提高,已经成为支撑我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小麦制种、种植、施肥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成为小麦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因素。小麦总产量受播种面积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小麦单产增幅有限情况下,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点应当放在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此外,政策导向与农民种粮积极性之间也有密切关系,制定并执行正确的粮食政策,是小麦生产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影响小麦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国家粮食政策影响。从2003年开始,国家开始为农民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004年又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005年开始实施小麦等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考虑到化肥、农药价格飞涨,中央财政又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资综合直补,同时对农机具购臵提供补贴,并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

4

2010年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同期取消了许多涉及农民的税费,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了种粮收益。2004年在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背景下,国家在主产区先后执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政策实施以来,我省粮食价格总体水平保持了稳中有升趋势,小麦和玉米价格保持了高位运行态势,粮食价格上行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宏观经济影响。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农户库存占粮食总库存的60%,农户存粮行为,直接影响粮食供应。经济通胀情况下,农户持有粮食的成本比现金低,农户更愿意多存粮。而农户存粮惜售行为,使得市场供应量有一定减少,价格压力变大。而通货紧缩情况下,农户持有现金收益增加,存粮成本上升,存粮意愿下降,降低库存行为增加了市场上的供应。在粮食生产周期谷底,如果遇到宏观经济紧缩情况,由于农户消减存粮,市场供应增加,而且生产具有黏性,所以粮价不上升。粮食生产继续在低位徘徊。类似情况发生在从2000到2003年上半年。直到宏观经济通胀来临,本来低迷的供应,遇上农户存粮增加导致供应进一步减少。小麦价格在供应不足和通胀这两个基本面下,价格上行压力加大。

(三)国际市场影响。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及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粮价影响明显增强。一方面,国际市场粮价变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

5 作用加大。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国际依存度不断提高,这既增强了国内调控粮食风险的能力,同时,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乃至石油等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影响显著加深,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明显增加。

(四)供求变化影响。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粮食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受自然环境、粮食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变化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品种上也存在丰欠变化。在1997-2002年间,我国粮食价格除2001年略有上涨外,其余五年粮价持续下跌,粮价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02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导致2003年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减产。200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粮价呈逐年上涨趋势。

(五)种植成本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模式已经发生重要转变,人力、畜力和农家肥等传统生产要素使用比例不断降低,燃油机械、化肥和农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要素而占据主要部分。我国粮食生产渐趋石油化,受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影响,粮食生产成本正在向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方向发展。近几年,国内粮价虽然不断攀升,但种粮比较收益仍然较低,农民对粮价上升的预期仍然比较强烈。

6

(六)自然灾害影响。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备、抗灾减灾能力弱,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很大。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大面积、频繁发生,30年一遇、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灾害并不鲜见,由此导致粮食生产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影响小麦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强。

三、2011年我省小麦价格走势分析及后期预测 今年以来,我省小麦价格高位运行、缓慢攀升,5月份收购价格每500克1.09元,比年初上涨1.9%,同比上涨4.8%。受国际粮价回落、部分地区减产、种植成本增加以及需求多元化、国家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近期小麦价格走势趋稳。

(一)推动小麦收购价上升的因素

下一阶段,推动小麦收购价上升的因素及稳定小麦价格的因素将共同作用,影响后期小麦收购价格运行。

(一)推动小麦收购价上升的因素

7

1、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形成托市效应。去年10月份,国家决定并公布了再次提高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国家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支撑粮食市场价格稳步上扬的主导因素。

2、自然灾害频发增强了粮食减产预期。尽管农业部调查预测今年夏粮种植面积将有所增加,但是去冬今春持续的干旱冰冻不可忽视。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5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033万亩。在小麦杨花、灌浆的关键时期出现严重干旱,不能不增加人们对小麦产量的担忧。

3、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农民对小麦价格上涨预期增强。今年新产小麦,不仅遭遇冰冻、干旱、虫害等灾害,增加了抗灾成本,还面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成本明显上升将导致种植收益下降,农民寄希望于通过提高小麦售价来弥补。

4、面粉加工企业急切需要原料。从去年小麦上市到现在,面粉加工企业收购的小麦多已消耗殆尽,目前只能从国家指定的批发市场竞买临存小麦和部分储备企业轮出的小麦。在新小麦上市季节直接向农民收购,是减少中间环节、减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通常面粉加工企业直接收

8 购小麦,比从批发市场竞买小麦每50公斤要节省成本80元左右。因此,面粉加工企业正翘首以待新小麦上市。

5、社会游资投机炒作。在国家控制房地产、打击炒作短缺商品的格局下,社会游资正向农产品领域渗透。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比一般商品更有经营前景。社会游资一旦发现粮食投机有利可图,就会不遗余力地投资粮食市场争抢粮源,推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

(二)稳定小麦收购价格的因素

1、粮食储备充足为稳定粮价奠定了坚实基础。近10年来我国粮食消费总量与生产总量基本相当,产需基本平衡,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支持投入力度,实现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稳定,我国粮食实现连续七年丰收。同时,着力加强粮食储备,国家掌握的粮食库存充裕,调控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国家有能力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并根据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避免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目前,全国粮食库存与粮食消费的比例已经在40%,大大高于联合国规定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2、国际市场粮价止涨回落,输入性粮价上涨压力或将减弱。受美元汇率上升及美国高盛公司预测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见顶回落影响,今年5月5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其中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北海布伦特原油分别下跌了8.64%和8.57%,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分别出现较大幅度下降。5月29日,俄罗

9 斯政府提出,去年出台的粮食出口禁令已经达到了满足国内需求及抑制粮价上涨的目的,粮食出口禁令有望在近期解除。近日,二十国集团政府官员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会议,讨论应对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问题。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监管和打击炒作农产品投机资金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法国政府在会议上提出加强对进入农产品交易领域金融投机资金监管的建议得到了各方支持。

3、政府调控物价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这几年控制物价的实践,国家积累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国计民生重要商品价格的经验。2010年,成功地打击了绿豆、大蒜等商品的投机行为,平抑了部分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今年,在大米、小麦市场价格过快上涨之时,又运用定向销售等措施,成功地平抑了市场粮价波动。今后在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国家完全有能力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打击非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4、抗旱减灾成效明显,夏粮有望再获丰收。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抗旱减灾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抗旱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影响。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全国夏粮有望再获好收成,预计冬小麦产量比上年略增,夏粮产量接近上年水平。据河北省农业厅信息,今年全省小麦单产将进一步提高,总产有望增加,实现连续八年增产。

10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虽然推动小麦价格上涨因素较多,但稳定小麦价格具有坚实的基础,下一阶段小麦价格仍将保持稳定运行,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随着新麦上市临近,预计后期小麦价格将呈小幅回落走势。今年新产小麦收购价可能比最低收购价略高。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粮食产需缺口扩大,水土资源约束增强。一方面,经济发展主和人口增长导致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粮食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保持18亿亩耕地面积的形势越来越艰难;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业生产有生力量减弱;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威胁粮食安全。这些情况使粮食生产形势越来越严峻,粮食增产的空间受到制约。

2、粮食补贴政策存缺陷。目前,我省种粮补贴按耕地面积进行补贴,导致出现下列问题:首先,丢荒地、菜地等耕地也纳入了种粮补贴范围,对种粮者不公平;其次,目前大部分承租田地者无法获得补贴,补贴一般由田地拥有者获得,种粮补贴没有真正补贴到种粮者手中。

3、种粮比较收益长期偏低。与外出务工、种植经济作物及养殖业所得收益比较,粮食生产收益仍然偏低。近年来,粮食价格虽然逐年上涨,种粮综合补贴也不断提高,但粮食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快速攀升。人工、土地和能源

11 成为推动粮食成本提高的三大主要因素,侵蚀了种粮优惠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呈现明显增加态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正在加快上升,农业经营效益较20世纪90年代初期还有所下降。近年来,粮食补贴规模虽不断增加,但总体上仍不能弥补成本上升所导致的利润损失。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水利设施不足以及已有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一些已建好的水利设施很快被损坏,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几点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抗灾减灾能力。各地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周密安排部署,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配臵工程、防洪骨干工程、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八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利设施监管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为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2、严格耕地保护制度。2004年以来,生态退耕接近完成,我省耕地减少的趋势有所放缓。在小麦单产增幅有限的情况下,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点应当放在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努力把中低产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对于维护我省粮食安全、实现中长期的粮食供求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大农业生产科技投入。目前我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难以支撑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提高;部分地方粮食品种更新换代慢,种植结构单一,影响单产水平提高;大型农机作业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加强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将“以工补农”政策落到实处,提升土地利用率,解放劳动力成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粮食价格长期企稳。

4、合理调整种粮综合补贴发放方式。把种粮补贴按耕地面积补帖调整为卖粮时在粮食价格中补贴。杜绝有耕地却不是种粮、甚至丢荒者骗补等现象,让种粮补贴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5、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秩序。落实粮食管理政策,积极发挥粮食主管部门监督引导作用,粮食购销企业应多设点、站,深入村镇收购,服务粮农。规范粮食加工、流通市场;减少粮食流通环节,减免粮食流通中相关税费,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13

上一篇:环保局一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黄大年先进事迹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