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制度存在问题

2022-07-16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税收制度存在问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税收制度存在问题

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分析

本文作者:评职称论文360期刊网 网址:http:/// 摘要:要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建立起能够覆盖全部个人,综合考虑纳税人的生计、赡养、教育、残疾与社会保险等费用扣除标准和自行申报纳税,体现“全面、简便、合理、适用”的基本要求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混合税制。

关键词:分类税制;综合税制;费用扣除

一、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一)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分类所得税模式是指归属于某一纳税人的各种所得,如工资、薪金、股息红利等,均应按税法规定单独分类,按各类收人的适用税率、计征方法以及费用扣除规定分别课税,不进行个人收人的汇总。

在今天纳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收入来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征税模式就很不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如工资、薪金收入者与个体工商户,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分次支付与一次性支付等税负差别很大),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税负的不平容易造成纳税人通过“分解收人”、分散所得、分次或分项扣除等办法来达到逃税和避税的目的,导致税款的严重流失。再有随着个人收入来源渠道的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

(二)税基狭窄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在课税范围比较狭窄,采用正列举的方式对十一类应纳税所得征税。在今天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出现该征的不征,不该征收的还在继续征收的现象,缺乏公平。

(三)费用扣除缺乏科学性

中国个人所得税在确定税前扣除额时一般只考虑了个人的日常开支,忽略了家庭中的一些主要开支,如所赡养人口多少,老人需要的抚养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费、高房价、高医疗价格及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导致税前扣除额较低,应纳税所得额增大,加重了工薪阶层负担,影响了个人所得税公平原则的实现。

在赡养状况差异很大时,税收负担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税收的不公平性更突出;忽略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个人纳税能力的影响,费用扣除标准长期不变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由于这种费用扣除方法以固定数额作为费用扣除标准,未能与物价指数挂钩,难以适应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居民生活费用支出不断上涨的实际情况。费用扣除的变化完全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损害了一部分纳税人的利益。中国对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征纳模式。对可以由支付单位从源泉扣缴的应税所得,由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对于没有扣缴义务人的,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这种税收方式难以控制高收入者,在征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高收入者采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券、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一)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

为减轻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应该争取逐步将目前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过渡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通过个人所得税改革减轻中低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培育中等收入阶层,强化对高端的征收调节。

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是指把经常性、固定性收入的所得项目划入综合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对这些所得,以一个年度为计算期,综合计算该征税范围的全部所得和应纳税额,按月预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其他所得仍按现行分类税制办法采取分项征收,属于分项征收的项目缴税之后不再进行综合申报与汇算清缴。这种以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既坚持对不同来源的个人收入全面计征,又坚持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区别对待。

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可以平衡税负、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并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进行调节。

(二)扩大税基

为适应个人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应包括一切可以计量纳税能力的收入,改变目前正列举方式规定应纳税所得的做法,取而代之的以反列举规定不纳税项目,扩大税基。即个人所得税的税基除了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几项免税项目外,其余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收入均应计入个人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三)合理调整税前扣除

1.是否应该增加费用扣除。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即收人额减除费用后的余额。基于此,当物价上涨时,生活费用增加,费用扣除也必然应该增加。

2.合理制定费用扣除标准。要合理制定纳税人的生计费和赡养人口、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保险等扣除项目及其标准,并视工资、物价等方面的情况适时地对各类扣除标准加以合理调整。实行费用扣除的指数化,将个税费用扣除标准实行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上升挂钩的动态管理,以确保纳税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四)减少级次,调整级距,降低税率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现行工薪所得的45%税率已明显偏高,9 级超额累进税率级距过多,计算复杂,应简化以5~6级为宜。对综合征税范围的纳税所得额可以适当拉大差距,如5 000 元以下适用5%的税率;5 000元~20 000 元适用10%的税率;20 000元~40 000元适用15%的税率;40 000元~60 000元适用20%;60 000元~100 000元适用25%的税率;10万元以上适用30%的税率。即中国要遵循低税率和宽税基思路来进行税改,避免纳税人隐匿收入,从而实现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职能。

(五)完善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1.完善“双向申报”制度,强化税法宣传,让每个公民懂法、知法,增强公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特别要利用大、要案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来进行反面警示,为综合分类汇总申报奠定基础。 加强对税源的监控,要努力完善税收征管手段,积极推进税务部门对个人各项所得信息收集系统以及银行对个人收支结算系统建设,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计算机税收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个人财产实名登记制度,在个人取得收入时通过银行账户结算,尽量减少现金使用,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网,对个人的重要收入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以及从其他渠道取得的收入进行计算机网络监控和稽核,同时,对个人存量财产如金融资产、房地产及汽车等实行实名登记制。为每个纳税人建立一个唯一的终身不变的纳税人识别号,便于对纳税人财产的监控。形成有效的个人收入控管体系,提高对收入的监控能力和征管水平。 加强税收监管,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逐步实现同财政、银行、企业、工商行政管理、海关、边防、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强化税务稽查,严厉惩处偷逃税行为,联系方式:4006587789。

第二篇:税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分析作为强化税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既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征管、监控税源变化、评估税收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方式。全面深入的税收分析,是判断实际税负与法定税负差异,反映税收缴纳、税收管理状况,揭示税收与经济内在关系,把握税源变动趋势,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促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为此市局计统处专门研制了的税收分析模板,给基层分析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解决了好多问题。一是把机械的数字对比自动化,省去了人工计算的过程,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二是把税收分析模式化,解决了税收分析人员不知从何下手,不知从哪个角度分析的问题。三是指定基层分析人员对纳税前二十名企业进行微观分析,促使管理人员对重点企业生产变化及时关注,也为机关分析人员提供了可靠的一手材料。四是基层税收分析提供给分局长比较系统的详细的分析结果,有利于分局长全面掌握本辖区的税收及税源变化情况,促进下阶段的征管工作。

一、当前税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局限了基础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税务系统信息数据不是太 1

准确。如征管软件中,纳税人的税务登记中行业划分不准确,尤其是虚拟户的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我局通过虚拟户征收税款3863万元,占税收收入18%。直接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二是目前只重视了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表、税款入库等数据收集,而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等大量数据采集不全,有的项目即使采集,也由于缺乏相关应用软件而无法使用。

(二)对税源变化情况调查研究不够。税收分析离不开税源调查。但在实际工作中,税源调查往往流于形式,一是对国家财政、货币、产业政策调整对税收及征管影响的信息积累不够。二是调查研究时间不够。税源调查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而一般税收分析要在月末3日内报送,报送时间太紧,导致分析工作只能对报表数字进行分析对比,而更深层次的分析难以做到。

(三)税收分析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税收分析质量地提高。税收分析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在收集大量的涉税信息资料、明确分析内容和方法后,最终要落实在分析人员的综合、概括、提炼能力上。如果分析人员不懂政策、不懂经济、不懂税收业务,脱离宏观经济背景,就不会产生合格的税收分析,更不要说高质量的分析。而在现实工作中,税收分析一般由计会部门人员兼职,而基层分局的分析人员也是身兼数职,缺乏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较高综合、概

2括、提炼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税收分析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分析质量的提高。

二、几点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定期税收分析制度

定期召开收入分析专题会议,由局领导主持,计划统计、税种管理、征收管理以及税源管理等部门参加,对税收收入情况、收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下阶段税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二)培养高素质税收分析人员队伍

税收分析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业务工作,要求税务干部必须熟练掌握税收业务知识、财务会计知识,必须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投入产出及销售情况,要取得高质量的税收分析成果,必须要有高素质的队伍作保障,因此,要认真选拔数理统计、财税经济等专业人才,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锻炼、培养和打造人才,使税收分析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运用分析结果促进税收征管。

税收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加强征管,堵漏增收,要把税收分析作为加强税收收入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切入点,能及时发现税收经济的新动向,准确的指导税收工作。要充分运用分析结果来指导和促进税收征管,确保税收分析 3

与税收征管实现良性互动,必须建立税收分析跟踪问效制度,要把分析结果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日

第三篇: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关于股权转让的税收征管问题

虽然总局出台了国税发[2011]126号文件,要求各地工商和税务部门要加强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还是遇到很多的阻力,效果不理想。建议省局尽快与省工商局进行协调,制定出具体操作细则,最好能够向房地产一体化一样,在纳税人申请变更股权登记时,能够凭税务部门开具的《完税证明》,我局对此项工作也跟市级工商部门进行了协调,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关于耕地占用税的征管问题

按照川府发[2008]27号《四川省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第十三条 “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凭当地地方税务机关开具的耕地占用税完税凭证或者免税凭证和其他有关文件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之规定,因我省是由省国土部门统一办理后发放,尤其是对政府部门作为纳税人时的耕地占用税征收难度非常大,为实现对耕地占用税的源泉控管,建议省局及时加强与国土部门的联系,在发放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时,一律凭当地税务部门开具的耕地占用税完税凭证领取。

三、关于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工作中的信息共享问题 目前我局已基本实现与房管、国土部门的房屋、土地成交信息的共享,但这是靠平时积累的私人关系而获得的,没

有形成具体的信息共享机制,尤其是没有实现与财政、发改、建设、规划等部门的信息共享,造成工作非常被动。建议省局能够完善房地产一体化的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统一出台全省的指导性文件,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目前我市已由市政府办签头,出台了一个关于房地产一体化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但效果非常不理想,据了解那个文件已于去年就已经提交各相关职能部门讨论,但到目前为止进展非常缓慢,没有任何进展。

第四篇: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征管工作存在问题的调研提纲

征管部分

一、征管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户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需办理临时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大厅受理时是否随时办理,既然纳税人属于临时经营或未取得营业执照,是否需要纳税人出具房租合同或产权证明。

2、登记信息采集、录入的完整性、准确性上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开业登记信息采集不完整、不准确。一是纳税人联系电话不完整,应把联系电话由非必录项改为必录项,同样问题的有总机构(分支机构)信息的录入和投资方信息的录入;二是国标行业的录入不准确,例如纳税人主行业为营业税征管范围的,在录入国标行业时,“国标行业(主行业)”为本身所属行业还是国税所管行业;

3、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软件)的备案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纳税人使用的财务软件不便于备案,由于纳税人使用的软件大体都是同样几类如用友、光碟等,建议财务软件不用备案,纳税人报备财务软件名称即可。

4、停复业登记办理、非正常户认定、重新税务登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 一是纳税人月末最后一天办理停业时,由于省局提前提取了应申报数据,会发生重复扣款现象;二是纳税人复业解封存发票时,应点击[解封存]按钮,如果前台操作人员误点击“发放”按钮,需要省局修改。非正常户解除时,对已作流失的发票领购簿,未先行缴销处理,误点击“发放”按钮,同样需要省局修改处理,建议下放此权限;三是未达点户,由于平常不产生应申报信息只有汇总申报产生应申报信息,如果发现纳税人失踪后作非正常户认定,一旦纳税人重新恢复经营,由于无未申报信息相关违规处理信息,容易导致执法系统出现过错;DL四是小微企业为了享受国家补贴,长期零申报或不申报,也无法找到该企业法人,只有转为非正常户,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GP五是重新税务登记办理后,系统自动恢复了纳税人的机内信息,包括主管税务官员信息,管理局并不知道是否办理重新登记,建议完善软件,需要补录的信息跟新办户一样空着。

5、企业及其他纳税人注销税务登记时,在注销程序、缴销发票、清算税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工作流程未明确规定企业注销清算的范围、具体要求、方法等,对于经营期较长的企业,比如三年以上,是否需要从开始经营之日到终止日把账全部查一遍,建议明确清算期间;二是注销报告是否要求必须列明所有发票使用情况和纳税申报情况;三是大部份企业在注销时均需要向税务机关就财产处置等事项进行清算申报,到目前为止仍无清算申报表,造成管理环节不能及时进行注销处理;四是由于需要纳税人重新到税务机关办理清算申报,影响纳税服务质量,部份纳税人不来申报造成其信息长期挂在机内无法处理,影响管理质量。DL五是对清算注销是否必须由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请予明

2 确。SH六是纳税人注销时存货较大,存在风险。部份纳税人生产经营期间进项留抵大,不纳税或纳税少,待进项留抵抵完后,立即注销,再成立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之前注销时留下的存货,规避纳税;七是目前注销流程不经过区县局领导审批存在风险,为规避风险,建议大型企业或重点税源在注销前必须经过纳税评估。

6、漏征漏管户的清理存在什么问题,与工商登记信息交换和比对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我局个体工商登记信息从综合治税办获取,其中信息据包含地税信息数据等,由于数据量较大,加之岗位人员同时兼有其他工作,无力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清分和比对,导致此项工作操作粗放,效果不明显;二是工商登记数据信息不准确,无法查找到纳税人,如部份企业委托办证代理办理营业执照,其预留的地址、电话等与实际不符;DL三是部份纳税人变动频繁尤其城郊结合部,增长较快,以现有管理力量很难消除漏征漏管;DL四是个体环评不过关的,无法办到工商营业执照,导致工商登记信息交换和比对存在问题。GP

7、在税务登记违法处罚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营改增初期,对营改增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录入开业时间时,大部分纳税人都超期办理,但又不符合逾期办理税务登记受处罚的纳税人,于是不得不登记制作不予处罚决定书,产生大量的无效工作。

8、外出经营活动证明开具与管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一是报验缴销证件均不按时,绝大多数的外出施工企业是到了需要发票 3 报账时才匆忙申请开具《外管证》,或才持早已申请到手的《外管证》到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报验登记。一旦发票开具到手,对《外管证》的缴销就不再放在心上,往往是管理员多次催促或企业需要再次开具发票时,才又匆忙地到经营地办理注销回开手续,然后持逾期的《外管证》回机构所在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二是超期限仍续开与法不符。工期比较长的,一个重大项目往往需花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建成。征管法规定,纳税人在连续的12个月内外出经营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如果一个项目工期超过180天,外出经营纳税人应在经营地全额纳税。

9、其他税务登记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登记信息中地址、电话、财务人员等信息不准确,极大地加大了管理难度,使非正常户快速增长。DL

10、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二)申报征收存在的问题

1、一般纳税人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2、小规模纳税人(建帐)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征收期最后一天申报成功,但催报清册中仍然存在;二是办理了延期申报,仍然存在于催报清册中;

3、个体双定户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4 一是帐户有足额存款,但扣款不成功,导致逾期未申报;GP二是征收期最后一天申报成功,但催报清册中仍然存在;三是个体双定户汇总申报中对代开专票部分是否需要进行补税。

4、申报表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等申报资料的填制、类型选择、报送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建议完善征管软件系统,纳税申报时主表和财务报表必须同时申报,系统才认可申报成功;XG二是申报时软件自动提示纳税人哪些报表资料还未报送;三是既有按月申报增值税又有按季申报所得税的纳税人在申报财务报表时,纳税人报了月报还用报季报吗,如纳税人已报所得税月报而未报季报,财务报表完整率考核提取数据时仍会提出此户。

5、纳税评估是否均通过补充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按属期进行补充申报。

6、滞纳金加收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7、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汇缴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8、“营改增”纳税人申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一是纳税人存文化事业建设费未申报,是否纳入考核;二是建议完善系统,广告服务的纳税人只有同时申报主表和文化事业建设费时,才提示申报

5 成功;

9、税票开具、税款上解、入库销号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收核科)

“一税一票”设置不合理。代开一张发票最少需要开具4张税票(包括增值税、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价格调节基金,还不包括地税征收的税收),这样即增加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纳税人等候的时间、也增加了征税成本,建议实行“一票多税”。

10、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价调基金、废旧电子基金、文化事业费征收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1、催报催缴方面、逾期申报、逾期纳税处罚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办理延期申报的纳税人仍存在催报清册中;二是征收期最后一天申报成功,但催报清册中仍然存在;

12、延期申报办理、预缴税款核定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3、延期缴纳税款办理、审批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4、欠税管理、公告存在什么问题?(税源管理单位)

15、其他申报征收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6、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三)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税务机关内部发票计划、调拨、领用、保管、监督盘点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2、发票资格认定、具体票种核定以及领、用、存有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发票票种评定时,经办人员可以选择其他人员,而不是登录的实际操作人员,一是评定错误,无法追究到具体操作人员。

3、发票验旧供新、发票交旧领新、发票缴销存在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发票领购是采取验旧供新还是发票交旧领新方式?具体说明理由。(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部分纳税人用票量不大,半年验旧发票,增加了税务机关的工作量,也造成空白发票的浪费,增加了纳税成本和征税成本。建议百元版、千元版发票由现在的半年验旧延长到一年一次;GP、XG二是建议实行发票交旧领新,大厅应当场收缴并保管验旧过的发票XG;

4、发票开具金额录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 (1)定额发票不能按月录入,无法比对开票金额和申报收入。

5、发票开具金额与纳税人申报收入比对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发票交旧验旧管理”模块中‘开票金额和申报收入比对’功能中开票金额的数据来源?部份与发票验旧日报表中‘每月发票开票额’不一致。

6、代开发票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纳税人在税务机关预缴税款代开发票时,特别是对增值税和改征增值税的业务,征管系统无法实现对预缴税款所代开的发票内容所属税种进行监控

7 比对。根据代开发票内容来看,纳税人应申报缴纳的税种的预算级次有可能和预缴的时的税种预算级次不一致,造成混级混库;实例:如纳税人在预缴税款时,税种为增值税,征收品目为商业,征收率为3%;然后代开发票时实际业务为广告费或鉴证费。对此种情况系统无法监控。

7、企业自印发票管理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8、发票的日常检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9、发票违章行为处罚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贵州省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丢失发票10份以上按规定处罚1万以上的罚款,个体户一但丢失发票就是一本,由于罚款数额大造成征纳双方矛盾大,特别是验旧过的发票;XG

10、其他发票管理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1、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四)税款核定征收存在的问题

1、个体定额核定以及个体定税软件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务分局)

问题:定额项目未及时增加,导致在定额核定时无定额项目。建议:定额项目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增加。GP

2、个体定额调整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务分局)

(1)问题:现在的定额调整只能调高不能调低,调低定额需要调查报告,

8 建议:应该实事求是,按照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具体定额。举例:四面山时代电器店(GP)N (2)建议对季节性强的行业定额调整应有变化。如卖皮衣和羽绒服装的个体户。另营该增的个体户定额调整机内无法采集,只能手工录入。(XG)N

3、个体定额核定(调整)流程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务分局)

(1)实际操作中并未执行“定额公示”程序。

4、个体发票金额超定额补税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务分局)

(1)问题:发票验旧开票金额和申报定税额进行比对时,系统不能自动弹出发票超定额需要补税的提示。建议:一是升级征管软件系统,发票验旧时能自动弹出提示信息,并自动生成《催缴税款通知书》,方便税收管理员催报催缴;二是如果纳税人不补缴税款,发票发售模块会自动锁死,停止对其发售发票。待税源管理部门处理并追征了税款后,发票发售模块才自动解锁,发售发票。

5、个体发票金额连续三个月超定额50%以上,是否进行定额调整,进行定额调整时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务分局)

问题:个体发票金额连续三个月超定额50%以上的,系统缺乏自动监控提示功能。建议完善软件功能,自动计算,便于管理分局及时调整定额,提高工作效率。GP

6、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存在什么问题?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核定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7、其他税款核定征收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8、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

(五)征管文书资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征管文书的种类、使用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2、纸质资料收集、传递、时限、接收、整理、归档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3、其他征管档案管理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4、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二、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建议

1、专业化改革实践中上下衔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2、系列间划分、协调配合存在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存在纳税人管理信息断裂的情况。如由于档案集中管理,各类资料的传递减少,导致一些纳税人管理信息链条断裂,一定程度导致后续管理的脱节现象。二是存在各系列协调配合不到位的情况。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项不再只是简单的办理,更多的是各类疑难杂症问题的解决。而由于税源专业化改革将事项进行专业化分工,导致纳税人的问题不容易在一个岗位就能解决,需要多部门的配合。三是为适应市局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分工情况,区局的班子分工依然采取职能部门的分工方式,未按照税源专业化改

10 革的五大系列进行分工,导致各系列领导职权的交叉,从而影响到系列间的衔接脱节情况的发生。

3、后台支持前台,前后台之间衔接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4、税源分类管理,行业税源管理机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建议由一个分局专司个体的管理,两个以上税源管理专司纳税评估,其他的专司事项管理,可以减少纳税人排队等候的时间。(XG)

5、其他税源管理部门内部分工怎样比较合理?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6、专业化岗责体系在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岗位衔接、工作量匹配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7、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县市区局风险监控部门是成立专门的机构还是岗位?具体说明理由。(税源管理单位)

8、纳税评估是由专门机构负责,还是分散由税源管理部门负责?具体说明理由。(税源管理单位)

我局5名专职评估人员,其余43名为兼职,主要是管理分局的人员。但运行情况相反,专职评估人员的纳税评估成效从税款入库上来看远远大于兼职人员。区局将税源管理一科职责调整为专司纳税评估工作,配备了五名区局的业务精英和评估能手,专业化评估成效显著。

9、专业化改革后,如何继承和扬弃税收管理员制度?具体说明理由。(税源管理单位)

10、即办事项与非即办事项划分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1、征管质量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有何建议?具体说明理由。(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2、其他专业化改革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13、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三、行业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各地在探索行业税源管理,提炼、总结税收管理的方法、模型、经验以及编写指南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举例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对编写税源管理方法、模型以及指南,没有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导致税务人员既无动力也无压力;

2、贯彻省、市局行业税源管理指南,在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举例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存在行业税源管理混乱的现象,专门管理军工企业的税源管理单位存在其他行业;二是存在管理人员既管理个体又管企业的现象;三是存在重点税源的管理人员缺乏对重点税源的管理能力。建议:一是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分别确定各类行业标准,并确定重点管理行业;二是对分类管理中确定的重点行业,分行业设立不同的管理组,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门管理;三是分行业培训税收管理员,建立专业型税源管理人才;四是建议个体工商户专门由一个税务分局进行管理;

3、对行业税源管理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建立有何建议?(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平台,通过软件平台实现对税收管理员工作质

12 量和效率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二是实施分行业的税源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分行业确定税源管理的考核指标,既要确立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标准,也要建立对税源管理部门的考核标准,而且要可量化;三是可以先行试用市局征管十率考核指标规范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工作流程,制定考核办法,实施经济惩戒,实现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4、其他行业税源管理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税源管理单位)

5、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税源管理单位)

四、征管状况分析考核

1、征管状况指标设置存在什么问题?具体举例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普通发票验旧缴销半年不科学;二是普通发票票种核定准确率,未达点评定百元版无任何意义;三是发票开具金额录入,定额发票不能按月录入;四是准期申报率不应考核税务机关,应还责于纳税人;

2、征管状况指标取数口径、计算方法、考核时间段存在什么问题?具体举例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3、其他征管状况分析考核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4、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建议取消“准期申报率”,考核“逾期申报责令限改率”、“逾期申报处罚率”,以全面衡量纳税申报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准期申报率”作为考核结果的参考指标。

五、综合征管系统存在问题

1、综合征管软件操作和运维存在的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信息中心)

一是对使用普通发票的纳税人发票验旧情况与申报情况系统没有提供批量的查询比对功能,需从不同模块在不同地方单户查询人工比对,不利于税务人员进行常态化的比对管控;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注销税务登记前必须取消相关资格,建议CTAIS操作此类注销时可在机内登记受理;三是建议修改综合征管软件流程,对未达起征点个体户,经调查后,可认定为非正常户。

2、网上申报操作和运维存在的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

一是电子申报软件修改和补丁升级过于频繁,导致税务人员和纳税人适应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基层一线人员和纳税人在使用时不知道该软件到底做了哪些修改,无法查找原因,引起纳税人反复往返税务机关寻求解决办法,纳税人登录电子申报软件时,如遇软件升级,建议在登录界面作提示,让纳税先阅读再做申报;二是纳税人在电子申报软件录入报表保存时,即使报表逻辑有误,仍然能强制保通过,给报表数据带来混乱,建议完善软件,控制运算逻辑,正确保存。三是常有网上申报纳税人省局后台提取数据不成功的情况;四是网上申报存问题,纳税人不进行抄报税也可以进行纳税申报,建议设置控制;

3、税库银系统存在的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收核科)

一是批量扣税存在重复扣税的情况。建议完善软件功能,每月每户纳税

14 人只能执行一次批量扣税;二是存在扣款不成功的现象,纳税人必须到大厅缴纳,增加了纳税人负担和基层的工作量;三是上级要求征收期最后一天不允许发起扣款指令,而纳税人在征收期最后一天存款又是正当权利,建议完善软件。

4、其他综合征管系统问题?具体列举说明。(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信息中心)

一是生产机的“数据查询组”一直未赋其相应查询权限,导致负责催报催缴的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掌握纳税人申报信息(特别是申报期最后一天),建议CTAIS系统生产机“数据查询”增加“申报查询”功能,方便税源管理单位使用;二是纳税人发生电话号码变化时,纳税人必须进厅进行变更,建议赋予更多岗位变更其非关键登记信息的权限;三是建议在查询新增欠税模块中加入所属分局字段。方便及时了解和查询各税源管理单位的欠税情况。

5、对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办税大厅、税源管理单位、信息中心、收核科)

风控部分

一、职责划分方面

1、风险识别、任务推送、风险应对、审核反馈、绩效评价等各环节职责是否清晰?(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任务推送环节推送的任务信息未集中统一下达,导致本级承接任务信息时不够流畅;二是审核反馈环节反馈成果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原因是未严格执行考核评价制度;

2、各环节岗位是否固定,职责是否能具体落实到相应岗位?该岗位同时兼有的职责还有哪些?(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由于风险应对岗位兼有基础管理岗,事项管理岗,各部门在应对结束后,不能及时将应对结果反馈风控管理岗,实现的税收风险管理成果无法及时得到共享;二是风控管理岗也同时兼有其他工作且人员少,对风险的排查、识别往往力不从心,不能做到深入细致的分析;

3、对风险监控和风险应对岗责划分和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存在风险监控岗位不下达推送任务,风险应对岗就无事可干的现象,根源在于未切实组建风险监控团队,未及时有效分析识别下达风控任务。

二、运行机制方面

1、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是否顺畅?各环节流程是否清晰便捷,如何体现流转痕迹,运行中容易出现问题有哪些?(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由于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团队作支撑,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不够明显;二是风险管理各环节其中审核反馈、绩效评价环节没有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风险应对的内容、方式、进程、结果,虽已逐级反馈,由于未严格执行制度的考核和约束,反馈的情况不细致不准确,如风险应对结束后,应对效果即税款的入库情况掌握不准确;三是承接上级局推送的任务信息未集中下发,不时存在本级部门间任务推送不统一;

2、对完善运行机制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16 从根源上由于未建立专门的风控职能部门,即便制定了相关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基层局在实践中也很难形成流畅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建议组建专业的税收风险监控部门或团队,再配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才有保障。

3、对各地自行选取纳税评估案件工作有何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由于本级更能有效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自行选取纳税评估案件更有针对性,层次性。区县存在数据信息来源单

一、零散、不集中,要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针对性的数据确实不易,加之区县级信息技术人才匮乏,不能有效的从系统中提取想要的数据。建议市局集中信息技术力量,提取各区县财务报表数据、申报数据,建立各区县数据仓库。

4、对纳税评估如何体现内部控制,有效防范执法风险方面有何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风险监控岗必须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完成筛选工作,确保符合评估条件的企业不被漏选,不符合评估条件的企业不被列入;二是纳税评估人员能力要适应纳税评估工作的需求,与被评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员必须回避;三是真实、完整的做好约谈记录和收集举证材料,并按规定为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资料保密;四是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实地调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约谈举证需要说明的问题展开,禁止接受企业宴请和参与对公正执法有影响的娱乐活动;五是评估结果处理必须经集体研究作出的决定,符合移送稽查条件的必须移送。

三、绩效评价方面

1、现行的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客观,需要从哪些方面修改完善?(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完善风险特征库。应在每个风险任务完成后,对该次任务的风险特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指标有效性和指向性来判断其科学性、合理性,从而确定是否保留该指标,并及时修正完善特征库;二是评价体系应以提高征管质效及税法遵从度为目标。风险管理不能以收入论成败,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是否提高,看征管漏洞是否得以发现与弥补,看税收流失率是否降低,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纳税人遵从度和满意度是否提升;三是各部门和人员纳入评价体系。风险管理不再是风控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的事,例如信息中心应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税政部门应提供政策服务,收核部门应提供税收统计分析。不能把各类业务彼此割裂,而应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分工和职责,共同纳入绩效评价的对象;四是现行评价体系总体上是好的,但对风控结果的量化和评价仍需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风控结果评价指标多从税款入库、进项及亏损额的调整予以反映和评价,对经核实排除风险疑点这一风险应对结果未包含在内。DL

2、对近期市局按照总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细化的考核内容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涉及风险管理部分总局绩效考核内容:(1)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创建;(2)完成上级下达风险管理任务情况(市局分解为五个指标:应对及时率、应对处理率、应对成果率、应对完整率、风险排除率);(3)风险管理工作专题报告;(4)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及案例;(5)纳税评估贡献率。

18 建议:一是应对成果率 该指标主要针对有税款入库或纳税调整(包括进项税额调整和亏损额调整)的情况。但我们认为,应对成果还应该包括对风险点的有效排除。既然是风险管理,其工作成果就应该包括对风险问题的纠正和排除两大方面。DL 二是行业纳税评估及案例:可作为加分指标,最多只能考核到区县一级。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行业管理模型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也不可能凭一个分局、一个科的一已之力就能做到。DL 三是评价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指标,包括财务数据完整指标、申报数据完整指标、缴纳税款及时指标。

四、任务管理方面

1、对风险管理任务工作量和工作统筹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存在风险重复推送和反复推送的情况?按事项和时间逐一举例说明。对解决该问题的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建议:区局、市局、省局除常规调查以外的核查等工作任务由风控统一安排、统一推送,各级核查情况统一报送风控,由风控向所需各部门反馈。DL

2、如何建立风险管理任务台帐?对实现台帐管理的信息化有何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一是建议电子台帐功能可以在原风控平台系统上加以完善,没有必要各级都建;DL二是建立的风险管理任务台帐一定要反应应对成果的落实情况、评估税款的入库情况,建议任务台帐的设置增加一栏评估税款入库的“税票号码”,以便绩效评价有据可查。

3、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职责情况?对两者职责划分和工作衔接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征管法规定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职责划分和工作衔接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税源管理单位在日常纳税评估中发现有偷税嫌疑的纳税人,是否所有移交稽查局查处,或者涉嫌多大金额的案件才移交稽查查处,并没有相关规定进行介定;二是税源管理单位确定需要移交稽查的案件,稽查局未必接收,稽查环节对证据有较高的要求,证据不充分的不接受, 使部份案件无法移交而以管理环节的手段又无法进行深入的检查;三是稽查局即使接收也未必能及时的查处;四是稽查局查处的案件部份未按规定反馈查处情况并提出征管建议;

建议健全案件移送制度,一是规定区县局每年至少移送多少案件;二是规定达到什么标准才移送稽查查处;三是制定稽查查处案件反馈机制,反馈管理局并提出征管理建议;四是纳入考核。

4、是否已建立纳税评估复核机制?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建议:一是可以建立以区县局为主体的纳税评估复核机制,安排专岗负责,对经过相关指标分析与评估结果比较有疑点的户进行复核或移交稽查检查复核。DL二是市局风控中心对评估案件复核结果考核时,应直接考核到评估人员,包括经济惩戒。

五、作用发挥方面

1、对税收风险管理的导向作用发挥,如风险管理怎样促进税收征管基础管理、促进收入质量管理、促进纳税服务管理等方面,有何具体意见及建议?

20 (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建议:税收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提高纳税遵从度,一是通过查找和发现风险点,对税收征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二是通过风险应对排除或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提高管理及收入质量;三是风险管理和应对,发现问题存在原因,及时进行政策的宣传或工作流程的调整,以达到促进纳税服务质量的目标。DL

2、税收风险管理主要流程与征管流程的衔接与融合方面有何意见与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风控部门在风险识别、数据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很可能与税源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是同类问题,会造成重复劳动。建议市局风控中心完善风控平台指标,区县局及时获取风险预警提示。

3、对搭建社会综合治税平台,运用第三方信息开展风险管理方面,有何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1)汇川区已成立了综合治税办公室,但由于风控管理岗位人员少,琐事繁多,不能有效的对第三方数据加以利用。建议组建税收风险监控团队,配备至少3名专职人员,承接上级局推送的税收风险应对指令及承办本局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排序并推送应对任务。

六、其他意见和建议(税源管理单位、政策法规科、收核科)

21

第五篇:一、大企业税收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大企业税收管理基本上粗放式,统一,混合管理的税收管理模式。这一不分对象粗放管理模式大大影响了税收的财政作用发挥以及税收的杠杆效能,由于大企业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可喜的是总局已针对这种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办法,各级税务机关也设立了相应的大企业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一是生产经营规模大,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庞大的机构设置,税源结构具有复杂性;大企业注册资金、资产、营业收入、利润、职工人数等指标远远超过中小企业若干倍。二是生产经营范围大,三是组织机构庞大。这些大企业的管理结构较为完备,资金、物流的管理十分规范,内控机制较为健全,一般都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一般都聘请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定期审计,并向社会公布年报信息,财务人员数量多而且比较精干;四是企业信息量大。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五是生产经营流程长,税源结构具有跨度性。六是具有较强的纳税意识,自身财务税收专业化水平较高;七是经济地位重要,税源举足轻重。税务机关应当根据大企业的特点及时制定出适应大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有关单位的注意并已着手开始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里我们仍有必要谈一谈当前我们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机构与企业级别不匹配。由于我国大企业多数为国有企业,有的更是中直企业,并有行政级别,一些副部、正厅、正市级单位屡见不鲜,其办理涉税业务的财务资产部门往往为正处级单位,而主管税务机关为科级单位,行政级别不对等,企业也因此对税务机关的管理有一定程度轻视,对税收政策的执行怠慢、打折扣,给日常工作联系和协调带来诸多不便。出现涉税问题,企业越级联系,甚至地方政府领导或上级税务机构都受其影响。以为企业规模大、贡献多、级别高所以有的企业有特权思想,这让基层税务机关颇为头痛。

(二)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适应。大企业组织机构复杂,管理环节多,业务量大,涉及多个行业且跨地域经营,专业化分工细致,信息化程度很高。为了提高竞争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大企业还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之相比,税务机关的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尤其基层管理人员,精通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匮乏,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存在差距,对大企业的管理力不从心。目前税务机关由于基层工作辛苦、待遇较上级机关低,所以高级人才往往滞留于上级机关,致使基层直接管理人员难以与大企业素质人才做更好管理沟通,影响了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

(三)税收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针对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完善,随意性比较大。由于企业经营行业的多样性和大企业业务庞大、分工细密,还存在一些政策模糊的地方,税务机关在沟通反馈方面效率较低。在税收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大企业的高效的税收征管办法,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摸索前行,导致税收管理的盲目性,随意性、制约了对大企业税收监控和管理向深层次、多角度、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税企信息平台不对称。大企业目前普遍使用财务软件,财务核算高度集中和规范统一,数据质量也很高。其工作人员受到有组织、有计划、高级别财会培训学学习。在接受新会计政策和税收法规方面领先于某些税务管理部门。而且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税务机关需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企业核算情况。税务机关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数据大集中虽然实现了全省联网,但征管软件在税源分析方面还是空白,如:综合征管软件只能记录日常的征管业务操作,无针对大企业专门的税源分析、纳税评估的功能;没有登记总、分、子公司、关联企业之间关系的比对模块,因此也无法对关联企业进行监控;企业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企业的海量信息无法充分运用等。

(五)信息渠道不畅通。对于大企业的管理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掌握,虽然《征管法》中对纳税人报送的资料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经常遇到一

些困难。大企业出于保密等方面的考虑,在对外披露信息时十分谨慎,税务机关需要掌握的资产、核算等信息不予提供或需要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批程序方可提供,信息的及时性难以保证。一些大企业能够出具的财务报表达几百种,但只给税务机关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另外,企业的所有核算单位并非都在一个税务部门管理,无法掌握整个企业财务核算的全部情况。目前税务机关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的“二手”信息,还存在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六)基层管理机构薄弱

目前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管理机构人员少、待遇低、素质偏差,有能力的人才留不住。以此情况应对大企业的复杂形势真是勉为其难。多数基层税收管理部门只能做些日常申报、发售发票等简单工作,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控。

二、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税源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分类深化管理。大企业或是上市公司,或是地方利税大户,是国家利益之重。企业内、外部都有很强的监控机制,既受到税务机关、审计署、证监会等外部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也接受企业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建立了一套依托信息化平台的科学管理机制,其主观上不具备主动偷税的意识,为了规避税收风险,维护上市公司的形象和股民的利益,其纳税遵从度是很高的。但站在企业的角度,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可能与税务机关不一致,需要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和理解。税务机关应转变管理理念,对大企业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有别的管理办法。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大企业的特点,应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纳税评估为主要手段,在全面掌握企业基本信息的情况下,综合评价企业经营能力和纳税能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税收管理服务,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明确企业分类,专业分工详细的有针对性税收管理办法,,防止粗放式混合管理,防范关联企业税收转移,科学预测税收收入,提高纳税申报质量,堵塞税收征管漏洞,达到规范大企业的目的。

(二)设立专业管理部门。由于大企业具有数量少、经营活动复杂、税收收入比重大、需要提供专业性较强的纳税服务等特征,建议成立大企业服务管理专门机构,专门负责研究制定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的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按行业划分客户管理范围,对大企业进行垂直管理,负责对大企业的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纳税评估、税务检查等各项工作。

(三)加强一线税源管理力量。一些综合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复杂,要求税收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企业财务、金融、资本运作、生产经营等方面知识,具备不断学习、吸收和运用国家相关税收法规的能力。因此,提高税收一线人员待遇、加强对一线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聘请高级财税人员授课。在人员配备上,应增加人员编制,通过调配、培养、引进等方式,配备全方位、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提升整天提队伍素质。同时,要立足现实,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岗位培训,针对大企业的特点,重点培训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等方面内容,特别是要熟悉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掌握财务软件中设置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核算规则,找出重点监控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凭证,从而提高电子查账的能力。

(四)保证税源信息渠道畅通。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全面采集涉及企业组织机构、生产经营、关联交易、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同时要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海关、银行、证监会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制度,利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要建立与大企业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增进理解,加强联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核算信息的畅通。为税务管理提

供有力保证。

(五)开展模型化管理。大企业敬业业务繁杂,涉及行业较多,缺少行业可比对象,也不适合行业分类管理。但大企业组织形式十分固定,内部管理规范,因此,可以根据其经营特点对某类业务的某一个企业进行深入剖析,理清工艺流程,发现可能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然后进行重点调查,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分析,建立分析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其重点环节实施分类管理。

(六)开发税源管理平台。面对大企业高度的综合性,以及当前投资兼并热潮,税务机关应建立信息涵盖更广泛,比对性更强,包括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关联企业之间等全方位信息化的征管软件,或专门针对大企业的征管软件以对大企业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监控。没有响应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持是难以实现有效管理的。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缺乏对大型企业组织结构、关联业务的记录,更缺乏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支持。没有全面联系,只有企业孤立的信息。因此,建立大企业税源管理和分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七)完善纳税服务。完善纳税服务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纳税遵从度,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纳税服务制度体系,建立纳税服务的专门机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纳税服务优化发展,提高税务人员服务意识,更好的全面积极有效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发展,为企业迅速健康成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在税收管理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山楂树之恋读后感下一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