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的实施

2022-06-24

第一篇:传染病监测的实施

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的制度与流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要求,为更好地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法定传染病病种 第二条: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

第三条: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第四条: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黑热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丝虫病、包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第三章:监测、报告管理

第五条:首诊医务人员,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必须按下列规定报告: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疑病例的报告按《霍邱县二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方案》进行报告。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食物、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立即上报防保科或行政值班。

3、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疑似病人时,立即上报防保科并上报传染病报告卡。

4、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伤寒副伤寒、立即、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正确、完整填写传染病报告并在当天下午3:00前上报防保科。

5、对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做到分型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也需报告。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片+、菌培+、痰检-和未痰检四类。

第四章相关人员职责

第六条:医院成立报告管理小组:由医院领导、防保科、临床科、检验科、放射科人员组成。管理小组检查、督促、奖惩信息报告工作。张宁是网络直报员。

第七条门诊医生:职业中毒按《职业病防治法》诊断标准执行,诊断慎重(疾病名称后加“?”),确诊由县疾控中心诊断。发现肺结核或疑似病人应填报肺结核转诊通知三联单,一份交病人,一份与传染病报告卡一同上报,一份留底。所有报卡按规定时限报防保科,信息报告各种资料到防保科领取。

第八条:放射科落实负责人员,正确、完整登记当天发现的传染病(陈旧性肺结核除外的肺结核球、可疑肺结核病人等)。

第九条:检验科落实负责人员,正确、完整登记当天发现的传染病。 第十条:药房:不准配用于肺结核的药物

第十一条:防保科负责信息报告的资料收集和发放工作。

第十二条:防保科接到第五条中的

二、三款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每月一次检查,核对临床科、放射科、检验科等门诊日志。 第五章:奖惩

第十三条临床医生发现肺结核或疑似病人应填报肺结核转诊通知三联单,每转诊一例,奖5元(以上级核实为准)。对信息报告完成好的科室和个人以奖励。

第十四条违反信息报告制度,漏登、漏报、迟报、误报、违反肺结核用药、配药规定者,发现一例处50元罚款。并承担因违反本制度引起的相应后果。 第六章:报告流程

第十五条:责任医疗卫生人员→预防保健科→医院指定领导→霍邱县疾控中心→霍邱县卫生局→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卫生部

第二篇: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1、上网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不得在网上操作任何有关国家机密的信息。不得有违反国家、省、市的法律法规行为。

2、 不得访问国家命令禁止的非法网站;不得访问国内外的反动、淫秽网站;不得下载各种非法信息。不得在网上散布反动、淫秽、有损于国家声誉和形象的个中信息。

3、 上网者有黑客行为,不得在网上散布、下载、传播任何计算机病毒,一经发现将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4、上网者不得盗用他人网址非法上网;不得盗用他人E-mail地址;不得盗用中心名义进行任何网上的非法操作。向中心外人员泄露口令密码而造成后果的;擅自使用他人密码,造成系统破坏的。

5、在中心网站进行与医疗工作无关而造成危害的;接到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改进安全状况的通知后,拒不改进的。

6、不按照规定擅自安装软、硬件设备,私自配置,更改IP地址、机器名称;私自拆卸更改网络设备而造成危害的。

7、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9、当天收到的传染病卡应在当日下午16时之前进行网络直报,超过16时上报计为迟报。

中心各类人员一旦发现网上任何异常现象(包括故障现象)都应及时与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上网者有义务和责任举报任何上网者的非法或违规行为。凡违反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系统安全保护制度危害网络系统安全的,由信息中心以口头或书面警告、暂停或撤消当事人上网使用资格,或建议中心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或中心财产严重损失的个人或组织,要赔偿经济损失,直至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维护组织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网络维护员:

职责: 2

3 、对本中心网络系统进行日常维护

、及时检查发现网络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对违反规定的科室和给人进行相应处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

第三篇: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

一、各科室对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行网络直报,不得超过2小时

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急性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森林脑炎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三、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风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包虫病、丝虫病、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的病人,应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在收到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行网络直报。

四、相关科室应设置传染病登记本,记录已报卡的传染病病人姓名、诊断、报卡时间、报卡人姓名。

五、门、急诊科医生对可疑传染病患者,应按疑似传染病报告感控科科,并填写传染病卡和登记本,同时建立传染病监测病历,详细记录传染病史及接触史.立即请传染病科专家会诊,按照传染病分类管理规定进行留观,留观病房医师负责对监测病例采样进行血清学和/或病原监测,做好相关登记、记录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明确诊断后,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医院感控科。

六、住院患者如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生应立即报卡,在病程中记录并登记在传染病登记本中。

七、上级医生应在每周查房日检查传染病报告情况。

八、科室护士长应为科室内疫情报告监督员,每日负责监督疫情报告.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九、如为复诊的传染病患者,医生应在记录中注明。

十、检验科设置不同类别传染病登记本(艾滋病、梅毒),每日的检验结果中如出现阳性结果应立即通知开单医生,同时登记在相应类别的登记本中。

一、放射线科设置传染病登记本,如发现可疑传染病的x光片,在做出诊断报告的当日,开三联单对病人进行转诊,同时应通知开具申请单的医生并立即上报感控科,并登记在册。

二、报告卡填写要字迹清晰,地址详细,要求项目必填。

十三、感控科负责疫情监测报告的工作人员,负责核对检验登记、x线登记、CT室等上报的传染病卡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

第四篇:传染病监测管理制度

一、传染病监测是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影响因素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用于指导和评价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要切实加强传染病监测的组织管理,做好技术、相关设施及设备、人员的落实。

二、要按照卫生部、省、市各种传染病监测方案或工作指南,明确信息的分发和使用,及时下发和学习有关病例定义和分类、病例的报告要求(方式和程序及原始报告和报表格式)、病例的调查和标本采集、数据管理和分析、信息利用(发布、反馈和上报)、监测中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等内容、监测系统绩效的绩效的指控指标等。

三、根据各种传染病监测方案,结合实际,科学的确立监测哨点和人群,明确监测对象和监测方法,严格遵守程序,规范报告、调查、分析、通报、预测和检索传染病疫情,大力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和监测频率。

四、有计划地开展监测系统内各级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工作行为,实行奖惩制度,定期开展督导、考评和评价。

五、传染病疫情报告按《传染病防治法》报告的内容、方式、程序,及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实施网络直报。

六、法定传染病和因病死亡及国家调整的综合疾病监测按照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要求进行,充分发挥其对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校正和补充作用。

七、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要遵循应急、预警、常态管理的结合,当自然灾害发生和灾后一个时期内,积极收集、分析与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有关因素,果断采取救灾防病措施。及时发现和掌握传染病暴发和流行、中毒在内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提供预防控制信息支持。

八、根据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HIV、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监测方案要求,加强监测系统建设,更新和补充检测设备仪器,完善设施,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主动开展监测和实验室检测,提高监测灵敏性和特异性。

第五篇: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

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二、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三、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薄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坚持首次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立即电话

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以最快的方式报告防疫站和县卫生局。

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预防保健科。

五、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工作。定期对各科进行核对、自查,发现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奖惩。各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上一篇:长鸣警钟珍爱生命下一篇:超强台风天兔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