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工作模式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检察院工作模式范文

检察院服务自侦办案新模式工作意见

近年来,××省××县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在上级警务部门和院党组的领导下,立足实际,着眼长远,高点定位,紧紧围绕保障办案安全和办案检察官安全为着眼点,积极探索司法警察协助办案和服务办案机制,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去年,被市院确定为“探索服务自侦办案新模式”试点单位以来,共出警120人/次,执行各类警务活动80人/次,服务保障范围涉及全部业务部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三个到位,做到“四无”

一抓组织机构,人员编队到位。在人员配置上做到宁缺勿滥,宁少必精。通过竞争上岗为法警大队配备了两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法警大队正、副大队长,建立了强有力的法警组织领导体系。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2名司法警察充实到法警队伍,所有司法警察均属大专以上文化。

二抓装备建设,警用械具配备到位。按照基层院法警装备配备的要求,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2万余元,为法警大队购置了警械具、训练器材等必备的械具装备,有力地保障了司法警察能够充分履行警务职责。

三抓重视,工作待遇、爱护关心到位。院党组坚持做到抓司法警察工作与各项检察工作并重,对待司法警察和检察官在工作地位、能力配备、提拔任用、生活待遇等方面一视同仁,切实从政治上、工作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爱护关心到位,极大地激发了法警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他们做好法警工作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由于三抓三到位,该院司法警察大队执法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执法作风得到进一步改变,队伍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做到了犯罪嫌疑人无伤亡,司法警察无责任事故,执法无过错,干警无违纪。

二、三项制度,强化责任

在工作中,先后制定《司法警察工作制度》、《司法警察执行警务规定》等有关队伍管理、履行职责、安全保障、执法监督多项制度。全面规范业务活动范围,增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自觉性。同时,制定了《司法警察保障办案安全责任制》、《安全防范预案制》、《警务值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健全了警务工作流程,规范了办案职责、办案程序、办案安全、法警着装、仪表举止等。

(一)建立警务值班制。为搞好警务保障,加强安全防范,快速应对突发事件,实行警务值班制度。安排2名法警每周一至周日在办案工作区值班,负责警戒和安全防范工作。法警每天上岗时,必须穿着制式警服,按规定时间到达工作地点;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脱岗;必须填写值班工作日志,并向下一班做好工作交接;遇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大队领导和分管检察长报告。从而有效增强了司法警察的工作责任心,避免了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失误。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为区分检察人员和司法警察的责任,避免互相推诿,建立了科学的责任追究制:法警负责保障办案安全,检察官负责侦查的具体工作,凡因在侦查环节出现的安全事故则一概追究法警的责任;检察人员必须确保案件决策层面准确无误,凡出现决策失误产生的严重后果则一概追究检察人员的责任。对于考核,则实行连带考核,一个案子由承办检察官与法警负连带责任,这样就加大了二者的责任,有效避免了相互推诿,更加有利于密切配合。

(三)建立内部关系协调制。一是加强检察官与司法警察在自侦案件上的配合,使司法警察了解侦查意图。司法警察与查办案件的检察官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侦查任务。二是为加强检察机关内部之间的联系,搞好检警协作,建立了信息沟通制度,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检警联系会,主要是通报司法警察履行职务情况,指出在检警配合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征求业务部门对司法警察履行职务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正,提高履职能力。

三、二种形式,全程服务

为深化检警协作,强化服务意识,全面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司法警察优势,近年来该院司法警察大队在“积极探索服务自侦办案模式”的基础上,采取二种形式,全程服务自侦办案。

一是参与办案,同步服务。司法警察统一编队管理的前提下,将司法警察编入自侦部门办案组,成为办案小组成员,在确保办案安全工作的同时,还参与自侦办案,同步服务。

二是配合办案,跟踪服务。自侦部门将案件移送侦监和公诉部门后,参与办案的司法警察要进行角色转换,从“主角”转变为“配角”,

及时将《用警申请表》交由侦监和公诉部门,用警时,报请分管法警工作的副检察长批准并签发《派警令》,承担提押和看管任务,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而且,从搜集证据到审查认定证据的过程,也提高了司法警察的业务素质。如:20**年我院反贪局在查办的县建设局赵某等人受贿案中,鉴于赵某认罪态度好,并积极退赃的表现,我院对赵采取了取保候审。但在审查提起公诉时,发现赵还有未交待的犯罪事实,随即改变强制措施,司法警察协助对赵执行了逮捕。

去年以来,该院司法警察大队共配合反贪办理案件8件11人,配合渎侦办理案件5件

5人,主动寻找有价值线索4条,提押、看管犯罪嫌疑人50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四、四主动、三严防,确保办案安全

四主动,强化安全底数。每一件自侦案件,为搞好协调配合,做到提前与检察官沟通,了解案情、做到“四个主动”即:主动掌握嫌疑人基本情况,包括涉案嫌疑人人数、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务、社会背景等;主动了解基本案情,包括涉案人员犯罪性质、问题大小、案件涉及面以及控制涉案人员时间等;主动勘查嫌疑人住宅及其周围环境情况;主动询问涉案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其是否患有何种疾病。通过熟悉案情,为案件的顺利突破作好充分准备。例如:20**年我院反贪局在查办的石某受贿案中,由于事先了解到犯罪嫌疑人石某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因此自第一次讯问石某之日起,我们就对石某的病情,极度关注,随时关心、询问身体状态,并及时准备了治疗高血压的药品。正是由于司法警察准备工作到位,加之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文关怀,使其感动极深,不仅使其很快交待了其犯罪事实,致使该案顺利侦结,也确保了办案安全。

三严防,强化安全系数。安全教育是该院法警大队的常修之课,每位法警安全意识浓厚、对待每个安全隐患防范到位,明确安全防范措施,注重办案安全防范工作,做到了一案一预案。在办案中,做到首先掌握每个嫌疑人个体特点,针对传唤、押解、吃饭、休息、上厕所、讯问等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对可能出现的嫌疑人发生的行凶、自杀、自残、脱逃等安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预测,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置措施。对于身体不健康的嫌疑人,同时准备相关药品。在安全防范重点环节,做到了三个严防:一是对执行搜查进行严防。遇到搜查犯罪嫌疑人住所时要求法警必须对嫌疑人住宅、办公环境进行事前了解,对居住二楼以上的嫌疑人,执行前必须提前清理通道的砖头、棍棒等物品。在押解犯罪嫌疑人时必须保证2人以上法警将其夹在中间,上下楼梯,要求法警站在其下方靠近楼梯扶手的地方,到嫌疑人房间执行搜查任务时,要求法警站在窗、门口等封住其可能自杀、自伤或逃跑的地方,不给嫌疑人一丝自伤、自残、逃跑的机会。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防止家属采取过激行为。例如:20**年我院反贪局在查办的县建设局办公室副主任杨某受贿案中,对杨某住所搜查时,我们首先会同检察官就搜查做好分工,特别是针对他家只有其妻子以及母亲在家,我们还专门派了女法警参加,负责她们的人身安全以及思想疏导工作。又如:20**年我院在查办建设系统窝案中,需要对几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异地关押,为确保整个押解过程的安全,我们专门抽派了2名体能、技能过硬的法警押解,并事先对整个行程做了详细分析、安排,确保了押解的顺利完成;二是对首次接触嫌疑人进行严防。要求法警对每个犯罪嫌疑人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登记,确定专人保管,杜绝了嫌疑人带入可能用于行凶、自杀、自残的刀具、锐器等物件。如:20**年县纪委移送我院办理的县粮食局职工彭某贪污一案中,该嫌疑人在纪委调查期间因害怕事情暴露跳楼自杀未果,在县医院接受治疗。院党组安排法警大队负责彭某住院期间的安全任务。法警大队在接到任务后,由于看管难度大、任务重,为做到万无一失,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预案,实行24小时全程看管。看管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人文关怀和思想规劝,使其主动交待了自己的罪行。该院法警大队自成立以来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为此,受到了上级检察机关和院党组的好评。三是对讯问全程和讯问结束后的押解进行严防。讯问前对办案区的设施进行全面检查,逐一排除不安全隐患,确保审讯室内的设施正常,符合安全要求。讯问中时刻注意观察、分析犯罪嫌疑人、涉案人员的行为、心理及身体状态,注意异常,以便对产生过激行为和异念的犯罪嫌疑人及时防范,防止自杀、自残事件发生。在讯问结束押解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思想压力、心理波动较大,极易产生自杀、脱逃等念头,因此要求执行法警要严控上下车、停车、开车四点,并要做到能够及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在办理的县建设系统窝案中,所有嫌疑人全部异地关押,尽管来回押解数次多,但是因为防范措施到位,确保了整个押解任务安全完成。

第二篇:检察院:检察院关于预防模式的思考

一、封闭式预防模式之反思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以下简称预防工作)自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预防工作的开展本身就是我国防腐反腐进程的一大里程碑,表明我国防腐反腐理念的巨大转变,由“注重打击”演变为“惩防并举,重在预防”。

但当前的检察预防工作正遭遇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预防工作的立意不够高、对预防

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预防工作开展的后续动力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根源是当前的封闭式预防模式。所谓封闭式预防模式,就是只包含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的二元预防模式,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主体参与。封闭式预防模式的特点是:

(1)主体单一,只包含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两个主体,两个主体均为国家工作人员,而属于同一社会阶层。

(2)预防内容简单,只是针对被预防主体的职务犯罪进行宣教、警示教育、查漏补缺、建章立制。

(3)预防信息交流封闭,只是在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之间进行交流,没有第三方力量的介入。

(4)预防主体处于被动地位。囿于信息交流封闭,以及被预防主体天然的消极性,致使预防主体掌握信息不足,在预防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当前检察预防工作通常为“预防—打击—预防”模式。在“预防—打击”阶段,“预防”与“打击”实际上是脱节的,“预防”几乎不能为“打击”提供支持;在“打击—预防”阶段,“预防”实际上成为“打击”的附属,“预防”很难超出“打击”的范围。而预防工作的这种地位显然与国家“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目标不相符。

封闭式预防模式的上述特点,导致预防工作无法获得国家战略和社会全局的视野,不能正确理解预防工作的价值和定位,进而无法拓展预防功能,无法丰富预防手段,使得预防工作有蜕化为“文案工作”的趋势,最终影响预防工作的生命力。

二、人民群众参与预防的必要性

检察预防工作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建立开放式大预防模式,即引入人民群众力量的预防模式。人民群众参与预防工作十分必要,理由如下:

(一)由预防工作的价值决定的。预防工作的价值是什么?只有弄清楚这个核心的问题,才能使预防工作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获得俯瞰社会全局的视野。预防工作由国家发起,一般认为预防工作的价值在于维护国家公权力的正常行使。使国家有做好预防工作的良好愿望,但作为预防主体(同时也是职务犯罪潜在主体,从另一角度讲也是被预防主体)的预防工作人员未必有做好预防工作的充足动力。

预防的唯一源泉和真正的基础只能是人民群众,而不是国家(公权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腐败行为的最大受害者。所以,预防工作的价值在于,通过防止和减少职务犯罪,维护社会公平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当然也包括国家机关的运转秩序),使人们免受公权的侵害。预防是一种实践的事业,而不是一种冥想的事业。因此它所要回应和关注的是社会的需要。预防工作的好坏,职务犯罪发生的多寡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人民群众——作为利益攸关方——参与预防工作理所当然。人民群众的参与、社会的需要是预防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克服封闭预防模式弊端的需要。正如苏力教授在《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一书中讲的那样:“事实上,以政府的力量构建起来的市场,也可能因为政府的力量而萎缩和缺乏活力;同样,以国家权力推行法治也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强化国家的权力,而不是有效地规制国家的权力。”[①]同理,以国家权力推行的预防也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强化国家的权力,形成国家在预防工作上的垄断。可以看出,当前预防工作的实质就是公权力对公权力的制约,属于体制内的制约。

因此引入第三方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构成对公权力的制约,打破公权力垄断预防的封闭模式,建立有制约、有监督、多方参与的开放式大预防模式。

(三)利益博弈的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以职务犯罪为代表的腐败行为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了国家、社会或者个人的利益。职务犯罪行为不仅造成了腐败分子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同时造成了腐败分子与社会或者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预防工作就是预防主体代表国家对可能的腐败主体进行教育和防范,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之间的冲突也是必然的。这一点从被预防主体参与预防的消极性也可以看出。“冲突创造了联合和联盟”。[②]因此,人民群众是国家反对职务犯罪的天然同盟者。国家要想在与腐败分子的博弈中取胜,应当联合人民群众。

三、开放式预防模式的特点

主体的多元化。相较于封闭式预防模式的双主体,开放式预防模式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虽然预防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像农村检察联络员这样的人民群众,[③]但是首先这样的联络员往往由乡镇、村干部兼任,其自身也属于被预防主体;其次,有些联络员由普通农民担任,但这些人员都是由检察机关委任的,其附属于检察机关

第三篇:广西全州县检察院依托检察室探索基层预防新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广西全州县检察院依托检察室探索基层预防新模式

作者:廖维玉 唐江姑

来源:《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4年第01期

2013年12月10日,广西全州县检察院石塘镇检察室在该县石塘镇儒辉村委开展预防讲座时,受到邀请前来学习的村委干部的热烈欢迎。

2013年以来,广西全州县检察院依托派驻乡镇检察室为平台,不断探索基层职务犯罪预防工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派驻检察室“检民连心桥”、“信息桥头堡”的作用,组织干警深入企业、村委、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警示教育活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欢迎。

该院石塘检察室针对其辖区内有中铁十二局、凤灌高速、翔云锰业等大中型企业,并且辐射附近的安和、两河、凤凰、蕉江等乡镇70多个村委,人口达20多万,对预防教育需求较大的特点,强化了检察室的预防功能。

据悉,该院检察室开展检企共建、预防进村入户活动来,深入凤灌高速、中国石化、翔云锰业等重点企业实地走访,通过查阅、调取财务资料、统计账目等相关资料,分析相关企业职务犯罪的特点、规律,帮助排查职务犯罪风险点,针对制度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提出建制堵漏的对策建议。同时深入安和乡水架桥村委、两河乡两河村委、石塘镇铁炉村委开展预防宣讲活动,通过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涉农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片、汇编预防职务犯罪手册发放在职村干部等形式广泛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教育。

截至目前,该院通过检察室这个“检民连心桥”开展预防宣讲活动11次,已帮助4家企业、12个村委查找职务犯罪风险点36个,提出防范对策建议49项。发放预防宣传手册400余份,受教育基层干部600余人次。(据正义网)

第四篇:检察机关侦监部门专业化办案模式研究

时间:2011-12-26作者:梁方军

来源:正义网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的根本职责就是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近年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的规模越来越大,检察人员越来越多,检察机关的内部分工也不断细化。一方面,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法律监督体系的逐步规范,使得检察工作的标准不断提高,只有专业化的检察人员才能合格地承担起法律监督职责;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进入改革的深水区,社会也相应的进入矛盾高发期,司法环境日益复杂,只有专业化的检察人员才能满足不同的法律监督需求,实现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

基于此,专业化办案模式在全国各级、各地检察机关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公诉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刑事案件的“出口”,更是首当其冲,已经普遍成立了以主诉检察官和专业办案组为代表的专业化办案模式,实践证明成效显著,对于缓解人案矛盾、提高公诉人员素质、推进检察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都有着较大的帮助。而侦监部门作为检察机关刑事案件的“入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承担审查批捕、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三项职责,其中以审查批捕为主要工作。出于近年来“捕诉衔接”理念的强化和实际工作需求,许多检察机关在侦监部门的专业化办案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上海市检察机关侦监部门的办案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不区分案件类型及地域,全科办案人员按顺序流转;第二种:按照地域设置若干办案组,以案件的管辖派出所为标准进行划分;第三种:按照案件类型设置若干办案组,以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体系为基础进行划分。第一种办案模式全科办案人员按顺序流转,基本上保证了办案人员工作量的相对均衡,同时也保证了每个办案人员都能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案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专业素质的成长,第二种模式以案件管辖地域为标准进行区分,在办案组内仍是按顺序流转,和第一种模式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这两种模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其一是全体人员吃“大锅饭”,不容易激发办案人员的积极性;其二也不容易培养出专业化的检察人才。如前文所述,专业化办案模式是当前检察机关为了应对犯罪高发、新类型犯罪、疑难复杂案件层出不穷的变革之举,是适应新时期检察工作需求的必然选择。但是,专业化办案模式在公诉部门较为成功的实践,给侦监部门带来什么启示?专业化办案模式会不会在侦监部门产生“水土不服”?侦监部门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何在?上述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部门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鲜有相关著述问世。我院侦监科2009年初进行了专业化办案改革,全科12名办案人员划分为三个专业办案组,即盗抢类案件专办组,承办“两抢一盗”案件及相关案件(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案);治安类案件专办组,承办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所含案件;其他案件办案组,承办除前两组案件之外的所有案件。至今专业化办案模式施行已一年有余,对其有一定的实践性认识,也碰到了很多问题,深感对侦监部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十分必要,故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一、专才与通才的关系

专业化办案模式,要突出“专业”二字,打造办理某类案件的专才,而如何认识专才与通才的关系,是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中需要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从理论上讲,作为一名检察官,应当是精通刑事法律的通才,对于刑法所规定的各类犯罪都有较为深厚的研究,不存在只会办理盗抢案件的检察官,也不存在只会办理金融犯罪的检察官。同时,现代犯罪手段的复杂性,侵犯客体的多样化,经常是一个嫌疑人人触犯好几个罪名,客观上也要求检察官掌握各种犯罪

1的处理方式,以便更好的打击犯罪。但是司法实践中,各种新类型犯罪层出不穷,疑难复杂案件日益棘手,金融证券类等专业性极强的案件屡有发生。虽然此类案件绝对数量小,但办理难度较大,如果是按照以往的办案模式,按部就班的在办案人员之间轮转,可能每人都办过一两个,但各自的水平都不会很高,同时还易导致执法尺度不一,法律监督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时是难以逾越的,司法实践的客观需要必然导致专才和通才之间存在冲突。虽然专业化办案模式作为检察工作改革的趋势毋庸置疑,但是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处理这一问题。首先在思想上要坚持专业化办案模式只是促进检察业务发展的工具,并不是检察改革的终极目的。专业化办案模式不是限制办案人员的成长,而是为了全体办案人员更好的成长。其次,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时要注意:一方面,所设置的专业化办案组要保持相对稳定,否则达不到打造专业人才的目的,但也不能绝对不变,陷入僵化。应该设置一个较为合理的轮换时间,各专业办案组所办案件可以适当调整,在具体实施中也要灵活的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个别调整;另一方面,科室内部应该保持开放活跃的办案氛围,可以利用专业化办案模式下打造出的专业人才对其他办案人员进行授课、培训等,也可以采取跨组案例研讨、全科案例交流等形式,提高全体办案人员的法律素质和处理各类案件的能力。

二、基层检察院和省市级检察院的需求差异

专业化办案模式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基层检察院与省市级检察院的级别差异带来的巨大差别,决定了基层检察院和省市级检察院对专业化办案模式必然有不同的需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度安排,省市级检察院办理的审查批捕的案件数量相对较小、但难度相对较大,譬如金融、证券犯罪案件、涉外案件、职务犯罪案件( 2009年施行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批捕权上提一级,使该类犯罪的批捕权均上移至省市级检察院)、以及其他刑事案件。此类案件虽然绝对数量少,但办理这些案件都要求承办人员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以及较高的相关领域(譬如金融、证券等)专业素质,由此体现的专业化要求尤为突出。以上海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侦监处为例,2009年该处共受理批捕案件103案191人,设置四个办案科室(办案组),一科专门负责办理区县院复核案件和请示案件;二科专门负责办理普通刑事案件;三科专门负责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和除金融犯罪外的经济犯罪案件;四科专门负责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和金融犯罪案件。

而基层检察院的受案特点是办案人员少,案件数量多,人案矛盾较大,且大多数案情相对简单,审结时间较短。据普陀区院数据,2009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案件823件1072人,而办案人员基本维持在12人左右,其中“两抢一盗”类的案件在40%左右。在此情形下,如果过于强调专业化程度,必然会形成办案人员工作量的难以均衡,甚至出现人力资源的闲置,从而制约侦监工作的开展。但从侦监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基层检察院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培养专业办案人才又是大势所趋。故基层检察院侦监部门即使实施了专业化办案模式,其专业化程度较之于省市级检察院也必然要低一些,实际上更倾向于“一专多能”式的培养方向,使检察人员可以胜任现实的办案需要,既能够办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又能够处理其他类型案件。如此虽然限制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办案模式的专业化程度,但更为符合基层检察院侦监部门的实际需求。

三、侦监与公诉的部门差异

公诉和侦监作为检察机关内设的两个部门,其承担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有较大的区别,公诉部门承担审查起诉职能,其工作特点是周期长(可达数月之久)、审查细致、对证据要求较高;而侦监部门作为审查批捕部门,则是一种“短、平、快”的工作方式,办案周期仅有七天,案件流转速度很快,在对证据的要求上相对较低,对主要事实和证据进行把握就可以。另外,侦监部门无需出庭,无需面对法官和嫌疑人的律师,而公诉部门需要出庭,需要面对法官和被告人及其律师的质疑,其专业化程度无疑应该更高一些。长期的专业化办案实践也证明:在公诉部门实行专业化办案模式是符合其实际工作需要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公诉业务的发展和公诉人

员的成长,收效甚大。

笔者认为,由于我国刑诉法的设置和长期的司法实践,导致审查批捕工作与公诉工作有高度的同质性,即均是对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而且大多数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在两个阶段基本无变化),认定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其是否应当逮捕或者是否应当起诉。这一同质性是侦监部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的基础。但是由于侦监与公诉两个部门所承担职能和工作方式的不同,以及囿于人员编制上的差异(实践中前者的人员编制大大少于后者),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上,侦监部门必然与公诉部门有所区分,在力求与公诉部门所设置的专业化办案组进行对接的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完全与其保持一致的趋势,不能因公诉部门有某一专业化办案组,侦监部门就一定要进行配套设置,而是要结合本部门受案情况及人员编制进行综合考虑。

四、专业化办案模式的内外利弊

侦监部门建立专业化办案模式,是对既有办案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必然牵扯侦监部门内部人员的利益,对其他相关部门也有诸多影响。笔者拟从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对内影响,主要是对侦监部门办案人员和整个部门的影响。对于侦监部门办案人员来说,实施专业化办案,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专业办案组,有利于提升办案人员处理某类案件的能力,培养该类案件的批捕能手,对于整个部门来说,也容易保证审查某类案件标准的相对稳定,保证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但是,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也容易将办案人员限制在某一类案件上,使其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这反而限制了其专业素质的养成。同时,人—案的对应关系过于固定,会导致办案人员的“审美疲劳”甚至对该类案件的厌恶感。对于整个部门来说,专业化办案必然会导致或长或短的忙闲不均,办案人员容易产生“别人家的饭总是比自己饭好吃”思维,总是会认为自己所在办案组最忙,长此以往会导致人心不稳,大家都心有怨言,部门工作自然难以开展。同时,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对已有的考核体系来说也是一个考验,已有的考核体系建立在审查批捕案件的件数和人数上。在未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之前,科室人员按顺序流转,每人承办的案件类型、复杂程度基本上相差不多,基本适应考核体系。但是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后,大家承办的案件截然不同,有的专门承办经侦案件、有些只承办盗抢类案件,难易程度区别较大,在此情形下,如果仍然以件数或人数进行考核自然难以服众。

第二、对外影响,主要是对公安机关和公诉部门的影响。侦监部门实施专业化办案模式,对于公安机关和公诉来说,应该是有利无弊的。根据法律规定,侦监部门在审查批捕工作中,还要承担引导侦查职能,建立专业化办案组,可以和公安机关的专业刑侦队建立对口联系,便于互相通气。同理,侦监部门成立的专业化办案组,也可以和公诉部门已有的主诉组进行对接,业务上方便联动,有助于“捕诉衔接”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专业化办案模式作为检察业务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对于侦监部门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对其所带来的一些弊端我们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一方面,在划分办案组、配置人力时尽量保证大家的工作量均衡。短暂的忙闲不均虽然无法避免,但可以及时调配人力,应对某一办案组的办案高峰;另一方面也要对既有的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建立能够适应专业化办案模式的考核体系,将考核的基础从简单的案件数、人数上转移到办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法律素养、成长速度上来,激发众人的工作积极性。

五、专业化办案模式的分类标准

侦监部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按照何种标准划分办案组。实践中,有按照案件所侵犯的不同客体进行划分,比如“盗抢类”案件专办组,“治安类”案件专办组、经侦案件专办组、金融案件专办组、知识产权案件专办组、航运案件专办组等;也有按照案件的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如轻微刑事案件快速专办组、疑难复杂案件专办组等。以上种种专办组的设置不一而论,各有优劣。笔者认为,要科学确立专业化办案组的设置标准,必须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本区域的案发情况。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人案矛盾,所设置的专业化办案组必须适应本区域的案发情况。如我院依据普陀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员较多、经济层级较低的区域特点,再结合往年的发案情况,分析出本区盗抢类案件和治安类案件高发的态势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故设置盗抢类案件专办组和治安类案件专办组对该两类案件进行专门办理。根据一年来的实践,盗抢组编制三人,全年受案330件415人,占科室全年受案量的36.8%和34.2%;治安组编制三人,全年受案280件383人,占科室全年受案量的31.2%和31.5%,基本符合预期设想。

第二、案件类型的同一性。设置专业化办案组,打造处理某类犯罪的“高手”、“能手”,在划分专业组时必须确保所划分的案件类型具有某种一致性,比如有共同的犯罪客体、有相似的犯罪手段,有基本相同的审查要点、规律等。如我院设置的盗抢类案件专办组,该类犯罪属于侵财类犯罪,且基本上属于轻微刑事案件,便于快速审查;治安类案件专办组主要罪名有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以及涉毒、涉黄等罪名,均属于侵犯社会治安秩序类犯罪,审查要点、规律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侦监部门建设专业化办案模式是检察改革的趋势所在,虽然我院的实践已经产生了诸多成效,但实践中所产生的很多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认清专才与通才的关系、上级与基层的级别差异、侦监与公诉的部门差异等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置专办组,尽量发扬专业化办案模式的优势,努力将其缺陷降到最低,只有这样,专业化办案模式在侦监部门才能够扎根下去,并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

第五篇:华阴市人民检察院探索侦查一体化 创新内部办案新模式

华阴市人民检察院探索侦查一体化 创新

内部办案新模式

发布:2012-04-17 来源:各界新闻网 编辑:webmaster 浏览:1142次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工作的创新,既是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检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随着职务犯罪表现形式的变化,在当前深化检察改革

本网讯(惠斌 迪相同)随着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侦查一体化工作的创新,既是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检察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随着职务犯罪表现形式的变化,在当前深化检察改革的大浪潮中,侦查一体化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办案的需要。本文结合我院通过创新侦查模式、优化办案机制,探索创立了反渎职侵权、反贪污贿赂侦查一体化办案模式,实行反渎职侵权、反贪污贿赂联手,整合人力资源,统一侦查行动、统一调配侦查资源,整合线索资源,相互输送案源,深化内部协调联动,查办的某村委会主任蔡某贪污国家“7.23”暴雨建房补助款,包村干部刘某滥用职权,镇民政干事张某、镇武装部部长杨某(分管民政工作)玩忽职守,造成国家专项民政补助款被贪污。截至目前,案件全部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该系列案件的成功查办,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为我院反渎、反贪联动查办职务犯罪积累了成功的办案经验。

关注热点,察微析疑,获取案件线索

2012年以来,为了拓宽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的来源渠道,我院反渎职侵权局干警,今年及时关注新闻媒体和网络热议问题,3月16日,从新闻媒体报道中发现华阴市孟塬镇宋峪村村委会主任蔡某违规套取国家自然灾害建房补助,从而引起群众上访举报,并被渭南电视台《东秦百姓》栏目及相关网络媒体曝光的线索,认真分析发现,该案件涉及新农村建设中扶贫救灾补助政策问题,是今年以来上级检察机关要求的重点案件,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可能存在贪污和渎职问题,从中获取了重要的案件线索。

加强整合侦查资源,强化联合办案职能

反渎职侵权局干警发现案件线索后,迅速向领导作了详细汇报。为依法有效地查办案件,针对案情,我院检察长迅速调动反贪污贿赂部门办案人员与反渎职侵权检察人员组成专案组,展开调查。

在审讯过程中专案组成员团结协作、整合资源、及时交流、认真分析、拓宽思路,克服涉案村庄偏远、大风及停电等重重困难,点蜡夜战、埋头苦干、不怕疲劳、加班加点,查清了华阴市孟塬镇宋峪村村委会主任蔡某贪污国家“7.23”暴雨建房补助款专项民政补助款的基本事实后,一是印证了媒体曝光的有关说法,二是通过对蔡某的询问,造成民政补助款被贪污和乡镇的主管民政领导和包村干部有直接责任,以避免惊动有关人员,防止被调查人足以做好相应的反调查准备,对调查工作顺利进行造成不利影响,经检察长同意随即对蔡某采取强制措施刑事拘留。随后办案干警顺藤摸瓜、深挖细查、巧攻知取、科学分工,最终获取了相关证据,查清了,孟塬镇包村干部刘某滥用职权,镇民政干事张某、镇武装部部长杨某(分管民政工作)玩忽职守,造成国家专项民政补助款被贪污。

最终查处,涉案人员4人,涉嫌罪名3个。反贪污贿赂部门从该案中深挖线索立案侦查终结贪污犯罪1案1人;反渎职侵权部门从该案中深挖线索立案侦查终结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犯罪1案 3人。

成功办理该系列案件的体会和反思

一是今年以来加大关注新闻媒体热议,我院反渎局加大对新农村建设中扶贫救灾补助政策的监管力度,按照上级检察机关提出的“求突破、抓亮点”工作要求,关注新闻媒体和网络热议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挖渎职侵权犯罪。

二是打破部门主义思想,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反渎、反贪部门内部整合,坚定信念,是成功查办该系列案件的有力保障。检察长亲自指挥办案,反渎职侵权局局长、反贪污贿赂局局长,副局长积极参与办案,坐镇指挥,及时鼓舞士气,又坚定了办案人员的信心。反渎、反贪积极参与,相互配合,既能克服人员少,又能整合资源、及时交流、认真分析、拓宽思路,进行侦查,保证了该系列案的成功查处。

三是充分发挥侦查一体化的创新,加强内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是迅速突破全案、扩大战果、提升案件的质量。该系列案案情复杂,窝案、案中有案,涉案人员涉及乡镇领导和村干部人员。我院果断采取侦查一体化创新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渎、反贪联动办案格局。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合力,发挥了最佳效果。

四是不畏艰苦,迎难而上,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是成功办理该系列案件的基础。该案涉及的村委会主任蔡某在偏远山区,工作量大。在办案过程中,从领导到办案人员,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尤为突出,用实际行动,较好地完成了案件的侦查任务,为该系列案件成功办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办理该系列案件,也暴露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渎、反贪的侦查部门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有交织案件,还是没有及时通知相应办案部门采取联合办案措施,达到行动快、效果佳的目的。这次联合办案只是在我院检察长的统一指挥下办理的,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应加强整合办案资源的思路,建立一套机制,使反渎职侵权、反贪污贿赂办案达到双赢和深挖犯罪的效果。

上一篇:基层党员促和谐范文下一篇:基础会计复习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