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文化传承视角下当代书院建筑设计研究 ——以永昌书院为例

摘要: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源动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与场所营造近年来成为建筑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热点,也引发了笔者对此类建筑的关注。书院自诞生起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曾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及东亚地区的社会文化与教育。在文化传承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一部分的当下,书院又回归人们的视野。在书院复兴的热潮背后,也逐渐浮现出身份认知的危机。由于书院一词在当代理解的多义性,不同社会主体出于各自需求纷纷创立以书院为名的各类机构场所,而其中很多是对“书院”一词的滥用与对其文化影响力的误解。建筑领域,在“书院建筑=传统建筑”的观念下,许多建筑仅从表面上模仿传统,通过对材料、色彩的挪与符号元素的夸张放大继承所谓的传统,缺乏从文化中提取出深层次的结构特征与规律、缺乏对书院“原型”的深入研究与转化,导致这样的建筑实践既非传统,也非现代。何为书院精神?何为书院建筑?如何继承传统?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了对当代书院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问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区分传统文化认知中的书院与近些年来名为书院的不同实践,厘清目前关于书院错综复杂的概念,将书院分为传统书院与当代书院两大类型,讨论两者在当下社会中的关联与差异。明确当代书院的实践,必须立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延续传统书院博雅育人与文化传承的职能,完成书院的功能类型与空间场所的转变。其次,通过对传统书院的研究走访与整理筛选,进行传统书院的历史沿革梳理与功能形式的对照研究,探究作为地域文化传播与人才教育培养地标的传统书院,其学研住行一体的功能组织方式如何反映于建筑之中,进而总结传统书院的文化内涵及其场所营造的一般规律,为对当代书院的研究打下基础。随后,基于对当代书院的整理筛选与实际走访,区分不同类型的当代书院。将当代书院分为“人文学术研究型”、“高校文教主导型”、“国学教育主导型”、“公共文化发展型”几种,总结其在在创办理念、功能组织策划、建筑营造等方面的共性与区别。指出作为公共文化建筑的当代书院是一种重要的类型,进而从环境、功能、建构的角度总结其在设计中文化传承的一般策略:在地应变、场所重塑、文化再现,并结合案例分别阐述,形成完整的策略框架。说明如何在当代书院建筑设计中反映与传递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最后,基于前述的设计策略框架,以云南保山永昌书院设计为例,概述在实际项目中,当代书院的设计策略在前期研究、方案构思、形态布局、场所营造和材料建构等设计全流程中的应用与应变。

关键词:书院;文化传承;设计策略;建筑设计

学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对象

1.1.1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建筑实践

1.1.2 文化传承背景下的书院复兴

1.1.3 书院建设的热现象与冷思考

1.1.4 项目实践的契机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书院建设相关概念

1.2.2 文化传承的相关概念

1.3 相关研究概述

1.3.1 建筑地域性与文化性相关实践与研究综述

1.3.2 传统书院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传统书院的历史沿革与空间组织模式

2.1 传统书院的沿革

2.1.1 传统书院的发展沿革

2.2 传统书院的空间布局与空间形态

2.2.1 传统书院建筑中的士文化的精神

2.2.2 传统书院建筑的构成与场所营造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书院的发展、影响与类型

3.1 当代书院的发展延承

3.1.1 文化传承下的当代书院发展

3.1.2 1949年后的当代书院发展

3.2 书院文化的当代价值

3.3 当代书院的模式类型

3.3.1 当代书院的模式类型

3.3.2 当代书院的类型特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作为公共文化建筑的当代书院设计策略

4.1 在地应变:环境应对策略

4.1.1 气候条件应对

4.1.2 地形条件利用

4.1.3 文脉与肌理延续

4.2 场所重塑:功能应对策略

4.2.1 传统格局应变

4.2.2 当代空间类型的重构

4.2.3 功能的共享与复合使用

4.3 文化再现:建构应对策略

4.3.1 传统构成要素的转译

4.3.2 传统材料的提升与优化

4.3.3 数字化与工业建造体系的介入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山永昌书院设计实践

5.1 项目背景概述

5.2 项目前期分析

5.2.1 保山城市区位与历史研究

5.2.2 场地环境条件分析

5.3 设计策略研究

5.3.1 设计概念定位

5.3.2 功能策划组织

5.3.3 整体形态研究

5.3.4 材料建构与场所营造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期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基层中医护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人文素质护理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