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古诗词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巧用古诗词范文

巧用多媒体技术 绽放古诗词之美

大荔县洛滨中学 雷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走进了课堂,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广阔而又崭新的天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教学力量,它对于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组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古诗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魅力所在。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善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一下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趣引情,感受意境美,

古诗词是一种精练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它往往将文字、绘画、音乐有机地统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和谐的意境:有的抑扬铿锵,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悠扬明快,有的清新含蓄。只有反复诵读,读出感情,才能把有形的方块文字,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从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

因此,在教学古诗词时,我把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诗人的情感。我制作课件时,将文字、声音、图像集于同一界面,这样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很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表现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很难体会美感。教学这首诗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古筝曲《梦江南》,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欣赏词中的画面:无语独倚的思妇,欲落未落的斜阳、烟波浩渺的江水„„这位愁肠百结的女子,倚楼凝眸,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只见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怎能不肠断?学生身处词的氛围之中,很自然的体会出女子的心境变化过程:由希望变失望再到绝望。接着再让学生随朗读录音朗读词作,加深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在这堂课中,学生伴随着优美的画面,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二、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概括了诗歌的灵魂是情感,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古诗词教学的情感教育不仅能抓住诗歌的本质特征,而且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形象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要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诗人的感情,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还要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的思想内容。 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旋律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例如指导朗读《蒹葭》这首诗时,我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诗画欣赏”。屏幕上显示一幅幅图画: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已凝成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在思慕着伊人,但伊人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即„„这时我先让学生听配乐诗朗诵,伴随着音乐,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眼中看到的是意境深远的写意画,耳边听到的是曲调婉转的古曲,感受到的是朦胧含蓄的情感美。此时,诗、书、画、曲多种美融为一体,既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要努力读好古诗的强烈愿望,在课堂中掀起诵读的高潮,让学生在精彩纷呈之中回味无穷。

三、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王维《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用的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你有更好的字可以替换吗?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画面中领悟到“直”“圆”字的妙处。

总之,利用多媒体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躁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多媒体的运用无疑给古诗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使古诗词的教学因有了多媒体而精彩。

第二篇:巧用多媒体迸发古诗教学之“灿”

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城西小学 谢燕萍

内容摘要: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声像同步 声情并茂 视听交融 动静交错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颗瑰丽璀璨的宝珠。它们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陶冶美的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但是,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因此,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古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借用媒体设境,激趣引情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古诗最重要的特点是讲究意境,这是诗人的情感理想同客观现实的高度统一,是一种独特美妙的艺术境界。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往往比较牵强。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领会古诗的意境,对诗的感悟自然不会十分到位。由此可见,学习古诗,关键在于再现、复原或创设情景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人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教学古诗,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界面,达到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效果,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而深刻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

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教学时如果只出示书上那仅有的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尤其是一些平时没有观察过江浪拍岸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有必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再现天门山的山川气势,把学生带进诗人当时欣赏到的情景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于是,我在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运用了多媒体具有真实再现、具体可感的特点,通过荧屏去拓宽界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图像。课堂上,我只需通过击键的简单操作,便可以从屏幕上看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景象:浩荡东流的长江之水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好像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还有那滔滔的江水声、水拍石岸隆隆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刺激着他们的视、听觉,促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尽可能地达到"身临其境"。诗人在本诗中所倾注的诗情和意境就基本上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从整体上初步体会图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诗句的联系。领悟到诗人所要抒发的赞美之情。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它的灵活性,如有学生需要再看的,只要用鼠标再击键,就可随时欣赏到自己所需的图象。学生可在这些图象的感染下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景和韵味,引发情感的共鸣,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就盎然而生。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能解决许多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解决的问题。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理解字词

古诗中的一些字词都应讲古义、用今义讲是不合适的。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当讲“跑”,而非今之“走”;有一些字词的解释又是很特殊的,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当讲“因为”,而非“坐下”;更有一些调应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否则,教师机械传授,学生生般硬套,是不能真正、牢固掌握的。

如我在教白居易的《草》时,就借鉴于永正老师的教法这样进行教学:

师:“离离原上草”中“原”指的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一(投影出示草原图,图上的草长得非常繁茂。)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一眼望不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 “离离”的意思是什么了。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说得对极了!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生:„„

一个小小投影片,就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并掌握了 “离离”的意思,还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说话训练,何乐而不为呢?

三、巧用多媒体指导朗读,体会丰富情感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一诗,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上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让学生既可以看着画面听范读,也可以看着画面、字幕诵读,还可以闭目美读,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四、妙用多媒体,启发想象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以特有的语言形式为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美感提供了天地。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如教古诗《暮江吟》,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一组幻灯片。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夕阳西下,水面波光粼粼,红绿交融,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

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声音,让学生一边看新月当空的景色,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启发道:“诗人漫步江边,流连忘返,此时此刻景色怎样?诗人有怎样的感叹?”有的说:“太阳早已下去了,弯弯的月亮升起来了,地上的露珠在闪光,美极了。”有的说:“深秋的夜晚,露水不知不觉地洒下,直到月亮升起,月光洒向大地,才发现露珠闪烁,多么宁静多么和谐的夜晚呀!”„„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并积极地发现、自由地表达美,在营造出一幅幅美的景象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事实告诉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的传递、变幻、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古诗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作进一步的多方面的探索。

第三篇:巧用诗词导入课堂教学 为课堂洒下快乐阳光

导入中加入诗词元素为课堂洒下快乐阳光

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每位学生学习的效果,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分配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问题,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就是通过不断探究之后心灵迸射出的火花。因此,老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寻求最佳方案,设计出一个漂亮而精彩的凤头——课堂导入,这样从上课一开始,学生就会被你的诗意吸引住,很快进入角色,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诗词导入,启迪思维,催人奋进。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魏书生说“好的导入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教学九年级《沁园春雪》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一首《东方红》唱响中华大地,他是军事家,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他是革命家,他是思想家,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他用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势,俯仰天地,独步古今。“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人生易老天难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乌蒙磅礴走泥丸”,“离天只有三尺三”,每一首诗都是为人博大胸襟的写照,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伟岸的背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诗歌天地,走进他的《沁园春·雪》,领略他笔下的雪后风光,挥毫泼墨绘出的壮丽画卷,黄钟大吕的豪放气势,那崇高的心灵与他笔下那壮丽的山川......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是的语言中得到激发,在诗的阅读中更是展示出浓厚的兴趣。

二、诗词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使整堂课情绪高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作为授课者要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要让学生每次上课都要给他们新的感觉,保持旺盛精力。

在教学八年级朱自清的《春》,我让学生写出关于春的诗句“等闲拾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连雨不知春早进,一晴方觉夏更深”“人面不知何处是,桃花依旧笑春风”从中得出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作为春一文中的春草标签,在快乐高涨的情绪中我说“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识杨柳风”好一幅春的胜景,然而,作家朱自清的笔下的《春》,又是什么样的呢......此时,学生完全沉浸在春天诗的意境之中,情绪一直保持着。

三、诗词导入,可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上到《观潮》一文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写出“潮”的诗句,课堂上,学生展出了自己的劳动所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宋潘阆);“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王师道);“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赵孟頫),其实,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志士,写下了不少的壮丽诗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到东海不回头”“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钱塘自古繁华”告诉读者,钱塘繁华历史悠久,令人神往,激起学生打开书本,快速阅读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凌生寒”(孟浩然《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李白《横江词》),“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观浙江涛》),“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七绝·观潮》)一场场壮阔的景象,一幅幅令人回肠的画面,一首首雄伟壮观的诗篇,构成一面雄奇的奇观。结合课前准备的钱塘胜景,潮来奇观,学生的“哇塞”、“啊”此起彼伏,更激发了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山峡》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本文则是以诗引诗,原文中一句“巴东山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激起了同学们读诗的兴趣,“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领略了黄河的雄伟壮观,在欣赏山峡的峻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尽在不言中。

四、诗词导入,能吸引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不忘历史,成就未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在八年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出示了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九年四月所写的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整首诗既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大意义,表现了它的激动人心,还显示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神旺气足,还表现了诗人的才、胆、识、力。

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强渡长江,占领了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完全崩溃。接着,解放军又以破竹之势,解放华东、中南和西南的大片土地。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神州大地开始了历史的新纪元。在这历史巨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写下了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通过历史事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五、诗词导入,能够概括事件的总结,对伟人的态度。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教学前,我让学生做课前预习,找一找与该文有关的诗词或对联,学生也找出了不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源自“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作者毛泽东,一是道出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同时也是毛泽东对先生的爱戴,凸显出作者的价值取向。

六、诗词导入,开启课堂活力,使课堂更跳跃。

《中国石拱桥》是中学阶段说明文的代表,关于写桥的诗句更是很多,你能说出写桥的诗句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整个课外活动更加充满活力,发言中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浓,一节课可以在时的激情中发扬光大。

在课堂导入中加入诗词元素,我们在教前中必须做到准备充分,目标明确,短小精悍,精准选择,才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洞开思维的大门,我们的课堂才会这个异彩纷呈。

第四篇:儿歌巧用

儿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的巧用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 王梅珍

学生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而一进小学,他们的学习活动急剧地转变为以纯学习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学习,入学第一课碰到的就是抽象、枯燥、难懂的汉语拼音,对于六七岁的学生来说难以识记。而这枯燥的拼音教学要持续一个多月,学生学习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让刚入学儿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儿歌是文学中一种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儿童及老师的喜爱。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作了些许探讨,通过儿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写话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乐趣无穷。

一、传唱儿歌指导言行。

一个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一般能集中注意,专心学习,而组织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经常分心,学习效果差。低年级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儿童喜欢诵唱儿歌,教学时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

开学第一天,我指导学生背诵《早上》 太阳照,背书包,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拿出作业赶快交,准备书本看谁快?一二三我最快。学生在读读背背中明白了一个小学生早上要做哪些事。同是教一年级的其他老师都反映,学生的作业老师要到他们书本里去找,而我们班在背诵儿歌的基础上情况截然不同,每天早上只要一背儿歌,孩子们就会交作业、准备课本了。

再如课始背诵《爱学习》:“铃声响,进教室,不回头,不说话,安安静静等老师。抬头挺胸坐得正,看黑板,脚放平。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站直再开口。老师讲课认真听,作业整齐又干净。”简短的儿歌提醒孩子们,上课铃一响赶快进教室安安静静等候老师来上课,上课要坐得正和发言要先举手站直再发言。孩子写字前背诵儿歌《写字》 “学写字,重姿势:眼离书约一尺,胸与桌子,离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臀肩脚要放平,用左手轻按纸。”以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出操时,背诵《出操 》 “集合队伍快静齐,前后左右成直线,动作一致听口令,做操跑步勤锻炼。” 提出出操的要求。指导读书姿势时背诵儿歌《读书 》 “身正肩平脚并拢,书本稳稳拿手中;两眼有神看书本,还要稍稍往外斜。”吃饭前背诵儿歌《吃饭》 “吃饭以前先洗手,细嚼慢咽不开口,不剩饭菜不挑食,饭后休息不奔跑。”下课时背诵儿歌《下课》 “下课了,要休息,别忘书本准备好。捡纸屑,擦黑板,摆桌椅,保整洁,人人争当关心集体的小主人。”做值日时背诵儿歌《做值日》 “ 做值日,要尽职,同心协力搞卫生。扫扫地,擦擦桌,整洁教室靠大家。”

以上儿歌侧重在指导孩子的言行,我巧妙地渗透了课堂纪律教育、行为习惯教育。通过课堂渗透,课后加强,在征得家长支持的基础上达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的。不久,我的课堂在有序、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兴趣盎然,讨论交流踊跃。总之,低年级的课堂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我们教师只有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兴趣的激发与引导,运用生动多变的组织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传唱童谣感受美。

儿歌语言生动,易于诵读,是儿童最熟悉的歌谣,为孩子们所喜爱,它具有语言美、韵律美、简洁美。可以说,儿歌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它符合低年级生理、心理的特点,能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尝试把儿歌引入课堂,编一些有趣的儿歌,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1、读儿歌,感受景物美。

儿歌短小,精炼有趣,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不用老师教,只要大声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着美,感受着美。如:教学《水乡歌》,我先请学生根据自己根据拼音读通儿歌,再边读边看画面想想意思,然后再认真读读儿歌,学生脑中就会出现一条条清澈的沟渠,一个个清清的池塘,一群群快乐的鱼儿,一艘艘大大的船。从他们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我发现他们已经感受到水乡是多么美,就像一幅动人的画,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2、读儿歌,感受画面美。《秋天到》

儿歌把色彩、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来再现.儿歌描写的、表现的、蕴含的美。激发学生进入儿歌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配乐诵一诵,创设情境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烈。如教学《秋天到》这一课,披上白纱的的冬瓜,穿紫袍的茄子,白生生的棉花,黄澄澄的稻子,红通通的枣,黄澄澄的柿子,紫盈盈的葡萄,构成了多么美丽、丰收的图画!朗读后,教师问学生:“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雪地上出现了什么?能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纷纷用自己的画笔描绘起来,一会儿,一幅幅画展现在眼前,有的画了棉花,有的画了茄子,有的画了稻子……画完后再把自己的图画像介绍给同组的小朋友,这样学生们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更深了。再次朗读时,让人感觉他们是一群小小朗诵家呢。从中,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儿歌带来的乐趣。

三、读儿歌丰富知识。

有的儿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讲述了万千世界的无穷变化。通过一首首鲜明生动的儿歌,儿童可以学到丰富的社会、自然、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儿童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在课外,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儿歌,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生字和丰富知识,使阅读儿歌变得越来越轻松,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如儿歌《哪个大》 山林里大象可算大,解放牌汽车装不下,要是和高山比起来,唉,就像点点蚂蚁房上爬。头顶上高山可算大,白云朵朵腰上挂。要是和地球比起来,哟,就像烧饼上的小芝麻。脚下地球真是大,江河湖海是它的小花褂。要是和宇宙比起来,嘿,就像是沙漠里的一粒沙。朗朗上口的儿歌《哪个大》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高山很大但没有地球大,地球很大但没有宇宙大。

再如:《我是一只小青蛙》,我有一张大嘴巴,两只眼睛长得大,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我是一只小青蛙,前腿短来后腿长,田里住来水上爬,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我是一只小青蛙》让孩子明白了青蛙的外形特点和为人类所作的贡献。还有《小松鼠》、《大骆驼》、《螳螂》《大蜻蜓》等儿歌都可以让孩子明白那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再如《乡下孩子》这首儿歌,简单浅显中又不失童真与情趣,能带给学生一种天然的快乐,教学中我没有过度的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而是让孩子通过自由读、比赛读、同桌读、想象读的方式。用自己天真的嗓音去唤醒它,这就是最好的解读方法,儿歌中最妙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直接感受,像这首儿歌中的“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简直令人叫绝,学生读到这儿都会心一笑。这就是智慧的灵光碰撞的结果。

为了弥补语文教材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语言范围,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用了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等多种形式,这些儿歌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且图文并茂,可活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语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清新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学编儿歌,轻松写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童谣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从童谣开始最理想,也是最符合孩子的天性。创作童谣不像写小说、编故事那样难以适从。

孩子学习儿歌,对儿歌有了美的认识,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孩子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我就抓这个时机,充分地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尝试编儿歌,做学习的主人。有的儿歌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的儿歌还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切入点,最后言已尽而意犹存,向我们展示一个广袤的空间,让学生思绪驰骋,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续编练习,这时,我们要及时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结合儿歌诵读进行续编儿歌。如儿歌《家》中写道:“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我们是祖国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教学时,我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谁是谁的家,学着书中的句式自己编着儿歌念念。学生纷纷回答:大海是石油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树林是蘑菇的家等等。一首首看似稚嫩,但都显示孩子们智慧火花,让他们初尝到了当小作家的喜悦,激发了孩子写作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观察生活编儿歌。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广阔的生活空间相等。”写作常识也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要重视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拓展编写题材,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尝试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如教学《剪枝的学问》,徐蕾编写了儿歌《桃 树》 冬来剪树枝,春来桃花开。夏到桃子来,令人口水流。讲述了《三国演义》的故事后,王天宇写了《春秋战争大乱》春秋战国乱,百姓各家迁。国家纷纷战,天下非不乱。学了《水乡歌》王天宇还写了《家乡真美》家乡美如仙,小鸟枝头叫。绿草各处有,树林大生机。还挺不错呢!用儿歌的形式来表达学生感到简单又快乐,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兴趣。生活中编儿歌,激发写话兴趣。充满生机的春天,在地上爬行的蚂蚁,飞进教室的蝴蝶,一次精彩的比赛等。点点滴滴,都在学生心里装着。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儿歌虽然简单但用词精炼,概括性强,读起来更有味道,学生很乐于接受。不仅能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还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它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轻松、愉快地遨游着,优秀儿歌净化着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对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深得儿童喜爱,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文学修养。它还能成为儿童表达的工具,认识生活的武器,使儿童的个性、情趣、思维、语言、文学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使儿童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儿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10-5-31 14:43:57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224 【大 中 小】

儿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海口市龙华小学

吴美兰

儿歌是孩子成长中常见的、最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浅显、篇幅简洁、语言活泼、韵律优美、充满情趣、琅琅上口。深受儿童喜爱,是打开孩子探索知识大门的钥匙。

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心理因素的影响,抽象思维尚未形成,注意力难于集中。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编了一些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的儿歌作为辅助教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一、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开学第一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来讲,特别重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是当前语文教学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要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对学生的读写姿式给予规范要求,严格训练。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并贯穿于今后的每一节课中。我教学生读儿歌,如《上学歌》“叮铃铃,上课了……我爱学校,我爱家。”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上课歌》告诉学生上课应该怎样去做,《读书歌》、《写字歌》强调正确的读写姿势,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老师示范,学生操作,老师进行指导纠正。《书包歌》“小小书包四方方……用完后压压角,收拾好,放整齐……”提醒学生爱惜学习用具。在课堂上,边做动作,再配上有节奏的儿歌。学生轻松愉快地渡过了开学的第一天。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在后面的教学中,儿歌不断,时时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拼写和注音工具。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要想提高学习拼音的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只有6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擅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提高他们学习汉语拼音兴趣的最好方法是寓学习于游戏和活动中。在教学中,我把学习拼音寓于故事之中。在教韵母ai ei ui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开个头,引导学生接着说出图意,引出语境歌“扎篱笆,围树苗,一棵矮来一棵高。哎,哎,哎,小羊羔,不能让你啃树苗。”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有节奏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读音找出ai ei ui三个复韵母。老师强调发音方法,学生看老师口形跟着念,很快掌握了发音方法。标四声时,读儿歌:“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 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边给谁戴。”边标调边强调a是老大,o是老二,e是老三,u和i是双胞胎,谁在后边呀,就给谁戴。琅琅上口的儿歌,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完拼音复习时,如一味地让他们读了又读,背了又背,肯定乏味。我编了几段儿歌:“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跳拼音舞。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 b p m……;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 o e……;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 chi shi……”学生不但动口、动脑,还动全身。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就把拼音表轻松记忆下来。

三、加课学生学习方法的记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意教给学习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汉语拼音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重难点需要学生牢牢记住。我利用一些顺口溜,如两拼歌:“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歌:“声母轻,介音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贯穿在拼读过程中,按正确的拼读方法去读。学生掌握得很快。在教j q x与u相拼这个难点时,我通过讲故事入手,引出顺口溜:“小u见了j q x,摘下墨镜笑嘻嘻。”再让学生观察发现变化,归纳小结,强化记忆:“j q x真有趣,看见鱼眼就抹去。”在教yi wu yu整体认读音节时,编出儿歌,轻松演释:“声母y,韵母i,俩人站一起,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i。声母w,韵母u俩人坐一起,就是音节wu。y和u相遇,两眼要抹去,变成音节yu。”不要过多讲解,反复诵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学生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这些顺口溜脱口而出,节奏感强,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语言,把复杂枯燥的汉语拼音掺杂在游戏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

四、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个拼音都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

课文上的插图,色彩鲜艳,形象有趣,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突破教学重点,在教声母b p m f时,我首先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如:运动员在海上冲浪或叔叔驾驶帆板勇敢冲浪,引出顺口溜:帆板冲浪b b b,小猴爬坡p p p,3个蘑菇m m m,像根拐杖f f f。接着问:你们还有自己喜欢的儿歌吗?编一编好吗?先小组讨论,再个人汇报。学生纷纷说出各种儿歌:b b b,驾着帆板去拼搏,我听广播b b b,像个6字 b b b,右下半圆b b b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他们很快把p m f各式儿歌也说了出来。不仅让学生联系了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了韵母,不但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还要会应用。教韵母an en in后,课文出现一句拼音句子:wo de ji mu zhen hao wan, da jia fei ji fei lan tian。我让学生练读后,相机引导他们想象:你的积木还可以搭什么呢?学生有的说:“搭辆汽车马路跑”;有的说:“搭座房子送爸爸”等等。虽然学生还没有学会汉字,但可以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儿歌是润滑剂,能恰到好处地连接各种知识;儿歌是兴奋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歌是智慧树,能开启学生的情感思维;儿歌是梦幻岛,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儿歌是知识船,能帮助学生驶向知识的海洋。有了儿歌,孩子们能丰富知识、开启智能,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放飞梦想。儿歌阵阵,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儿歌琅琅,同学们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儿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他们的挚爱。儿歌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辨别字的读音、形状和字义,还可以模仿教材,自编儿歌,进行再创造。在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的同时,启迪智慧,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儿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好助手

昆山市玉山镇西塘街小学 黄 静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段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学习。儿歌中的遣词用句往往比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由于通俗易懂老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儿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读得开心,学得有趣,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从而也会产生创编的欲望。因此在低年级段开展儿歌教学,必定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快乐和情趣。

关键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儿歌进行教学 加强朗读,感受美 整合学科,品味美 启发想象,创造美

充分借助教材外儿歌的进行教学 诵读儿歌,帮助积累 诵读儿歌,规范言行 观察生活,创编儿歌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我们教学就要尽可能做到趣味性,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何使低年级孩子觉得教学有趣呢?我想:在幼儿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儿歌,很多学生喜欢诵读儿歌。因为儿歌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形象性强,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儿歌教学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接轨,让学生通过读读、背背、画画、演演、编编儿歌,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高高兴兴地主动学习。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儿歌进行教学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儿歌。如《人有两个宝》、《升国旗》、《家》、《雨点》、《伞花》等。这些儿歌,每一首读起来都优美动听,韵味十足,充满美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限快乐。

1.加强朗读,感受美。

儿歌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活泼,精炼有趣,不用老师讲,只要大声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着美,感受着美。如教学《伞花》。教师先请学生自己根据拼音读通儿歌,再边读边看画面想想意思,然后再认真读儿歌,学生脑中就会出现一群小学生撑着不同颜色,不同式样的雨伞,不怕困难坚持上学。从他们有滋有味的朗读中,能够发现他们已经感觉到伞的美丽,小学生的勇敢。不必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2.整合学科,品味美。

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来再现儿歌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激发学生进入儿歌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配乐诵一诵,创设情境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如教学《家》这一课,第一句是“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构成了多么美丽、快乐的图画!朗读后,教师问学生:“小朋友,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能把它画下来吗?”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的画笔描绘起来,一会儿,一幅幅画展现在眼前。有的画了一望无际的蓝天,有的画了飞翔的小鸟,有的画了灵动的鱼儿„„画完后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组的小朋友,这样学生们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更深了。有了情感的铺垫,再次朗读,听起来很有味道。从中,学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享受到了美带来的乐趣。 3.启发想象,创造美。

学生学习了儿歌,对儿歌有了美的认识。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就能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不仅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学完了《雨点》,师说:“小朋友,你们想想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老师利用媒体的作用帮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小朋友的诗文出炉了——“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弹钢琴。”“雨点落在蜘蛛网上,在蜘蛛网上串珍珠。”“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滑滑梯。”„„整理后的儿歌是:“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唱歌。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跳水。雨点落在蜘蛛网上,在蜘蛛网上串珍珠。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雨点越下越开心,小朋友越写越高兴。”小朋友读了以后个个喜笑颜开,这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对创作儿歌充满了热情。

二、充分借助教材外儿歌的进行教学 1.诵读儿歌,帮助积累。

学生喜欢儿歌,教材中的儿歌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对儿歌有更深的了解,我给学生提供大量儿歌,这些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我每周排出两次晨会课时间让孩子们在班里背诵。每次背诵,学生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儿歌的种类很多,动物类的如《大熊猫》、《小黄狗》、《大白鹅》、《小蜘蛛》„„植物类的如《腊梅花》、《水仙花》、《迎春花》、《豌豆花》„„自然界类的如《小露珠》、《太阳和月亮》、《月亮婆婆生日到》、《春姑要出嫁》„„童趣亲情类的如《想奶奶》、《找妈妈》、《吹泡泡》、《过生日》„„随着接触儿歌的增加,儿歌的音韵美和特点不知不觉地为学生了解,学生平时的言谈举止也充满了韵味。

2.诵读儿歌,规范言行。

儿歌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这对规范学生的言行有很大帮助。不用刻意强调,只要经常诵读,学生们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就会学会很多做人、生活的知识。例如:儿歌《鸳鸯》“鸳鸯鸳鸯真美丽,双双对对来游戏,和和睦睦不打架,亲亲热热不分离。”就是这首简单的儿歌,教会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与大家和睦相处,当发生矛盾时,很多孩子会用儿歌中的句子告诉小朋友“和和睦睦不打架,亲亲热热不分离。”通过对儿歌诵读,学生还可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例如儿歌《走路歌》“鱼儿走路水中跃,白鹅走路摇摇摇,兔子走路蹦蹦跳,猫咪走路静悄悄。小朋友要学小花猫,走路轻轻不扰人。”这首儿歌对学生怎样走路,养成轻手轻脚的走路、做事、不打扰别人的习惯有着很好的帮助。

3.观察生活,创编儿歌。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满生机的春天,在地上爬行的西瓜虫,飞进教室的麻雀,一次精彩的比赛,借东西给同学„„点点滴滴,都在学生的心里装着。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儿歌和日记相比,虽然简单,但用词精炼,概括性强,读起来更有味道,学生很乐于接受。如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一只小麻雀忽然误闯了进来。面对此景,学生们的眼睛紧盯着麻雀看,此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观察麻雀编儿歌,学生们听了兴趣很高。有位学生说:“淘气麻雀灰羽毛,乱飞乱闯进课堂,看到我们盯着看,瞎得乱飞乱闯无路逃。”还真不错呢!可是光这样,我们就不能上课了,于是,我让学生背诵《护林军》。学生们背诵完了,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大家轻手轻脚的把窗户打开,屏住呼吸,让麻雀有时间寻找出去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小麻雀终于飞出教室。这时有个孩子看到了,又编出了一首儿歌:“小麻雀要出去,大家一起来帮助,你开窗我开门,不看麻雀看老师。教室里静悄悄,麻雀定神找出口,找到了,找到了,麻雀飞出教室里。”一个小小的插曲既没有妨碍上课,也让孩子们创编了喜欢的儿歌。

儿歌的魅力就在于潜移默化,就在于润物无声。它不是对孩子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让孩子在听、赏、念的愉悦中接受知识,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兴奋中获得美感。

儿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巴南区二圣镇中心学校

文光明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喜欢。正因如此,它才被人们广泛地利用。许多教育家用它来教育儿童;许多作家也写儿歌来熏陶儿童的情操;在一年级语文新课程中,也编排入了许多儿歌,作为孩子们学习的材料。很多教师也常把儿歌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伊始,我就接受了学校的任务,担任一年级语文课改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大胆的改革创新,把儿歌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儿歌运用于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平淡无奇的说教是不行的。在新生入学教育是,笔者就在课堂中让孩子们学唱了《上课了》这首儿歌:“上课铃,叮当响,我们快快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并严格要求孩子们这样做。这样一来,对刚入学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很大的帮助。

二、 儿歌是课堂导入方式之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引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课堂引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也可以利用儿歌作为精彩的开场白。笔者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就把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教我说好普通话,我们一定学好它。”作为课堂的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信心。如在教学《画》这课时,就引导孩子们背诵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接着引导孩子们猜谜底,从而精彩的引入这首谜语诗的学习。

三、儿歌是记忆汉语拼音的好帮手

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是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用了大量的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汉语拼音。如,记忆声调儿歌:“a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区别声母q、p、ɡ的儿歌:“小九q,反九p,小九加弯就读ɡ。”标声调的儿歌:“有a标a上,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轻声音节不标调。”j、q、x与带ü韵母相拼的儿歌:“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小ü有礼貌,见到j、q、x,行礼又脱帽。”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帮助孩子们很快的学习拼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四、儿歌是巧记生字的方法之一

在新课标教材中,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挺大的,识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大量的生字,得采用多种方法巧妙记忆。运用儿歌来巧记生字就很有效。如,在区别

八、人、入三个字时,让学生编读儿歌:“我是八,人字要分家;我是人,撇在捺上住,;我是入,捺在撇上住。”在记忆生字“高”时,师生合编儿歌:“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开扇门,门里张着嘴。”在记忆“照”时,也编一个儿歌:“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点血。”„„利用这些儿歌就能帮助孩子们巧记生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儿歌可用来记忆词语

词语的理解、记忆,对增加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十分重要。利用儿歌就可以让学生巧妙的积累词汇。如,在学生记忆电器是,就编谜语型儿歌:“老大天天演戏(电视机),老二肚里冰凉(电冰箱),老三千里传音(电话),老四送来光明(电灯)”。在记忆动物时,让学生猜歌谜:“红花头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支歌,千门万户开(公鸡);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孔雀)。”如此,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让孩子在学中乐,乐中学,并有所得。

六、儿歌亦能熏陶孩子的心灵,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孩子的学习中,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儿歌也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手段之一。如,儿歌《爸爸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这首儿歌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一家人的互相爱护,感受家的温暖,从而引导学生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儿歌《哪座房子最漂亮》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农村变化很大,懂得政府关心小朋友,把学校盖得很漂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从而激发学生树立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大量的运用儿歌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让孩子们与老师合作或者自编儿歌,巧妙的学习汉语拼音,生字词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巧用教材

巧用教材,拓展作文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须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这番话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光是要让学生读懂一篇篇文章,更重要的是还要从一篇篇文章中学会习作。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课文灿若星辰,既有对大自然中春花秋月、风雨雷电的描绘,又有对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的歌颂;既有对真善美的赞美,又有对假、恶、丑的鞭挞。一篇篇含义隽永,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升华。然而,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课文所蕴含的作文训练功能,忽视了我们身边最好的资源——教材,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其实大家都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一篇篇都是优秀的范文,是习作的最好蓝本。我认为,只要我们能巧妙地运用好教材资源,将写作训练巧妙渗透于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以致用,就能极大地拓展作文教学的空间。那么,如何巧妙的使用教材,渗透作文训练 ,使学生切实从精彩的“范文”中受益,灵活而有效地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仿写

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教师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仿写的训练方式包括仿句、仿段、仿篇三种方式。仿句仿段都是为了给仿篇作准备。

1.仿句

模仿例句造句有用词、字数、格式、修辞等方面的限制,比一般造句要难得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结构特点。如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时,我在学生对课文语言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模仿课文语言进行创作,促动了学生的心灵体验,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学生仿照文中的句式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眼前飘过;玩耍的时候,日子从笑声中荡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滑过;放风筝的时候,日子随风儿飞走了。

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百花凋谢,有再开的时候。万物来去,生衰有常,时间匆匆,失不复返。谁能告诉我,它匆匆地离去,去了哪里?是天堂,还是乡间林荫?它为何匆匆离去?是谁在呼唤它吗?

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地溜走,头也不回,让人无法察觉。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于是——看电影的时候,时间从屏幕上过去;闲谈的时候,时间从嘴边过去;沉默时,它便从凝视的双眼前过去„„当回头寻找它时,才发现它以去了。

2.仿语言、仿句式的练笔 这对于学生来讲,实际是一种特殊造句训练,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词汇,有利于语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想象能力。这样的仿写每一个年级都可以做。如第二册《小池塘》中有这样一段话,“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影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这段话语言优美生动,有很大的可仿性,而且内容离学生实际很近。所以,可以作这样的仿写处理,老师可以先出示一些可以倒映在池塘里的事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想象填空:( )倒映在池塘里,像( ),由扶到放,最后让学生想象别的事物进行仿写。我们每一个年级的每一篇课文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可以用作仿写范例的精美句子,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的做,学生的写话能力肯定有所提高。 3.仿段

教材中的选文,大多都有精彩的片断,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以致用 。课文中的开头、结尾、人物的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刻画,自然环境的描写等,都可以用来进行段的仿写。如《翠鸟》一课,课文第一段作者从爪子、羽毛、眼睛、嘴巴四个方面把翠鸟描写得栩栩如生。教学时我让学生模仿这一段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写法,来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这一训练使学生的新学知识得到当堂巩固。文章因片断而精彩,经过长期的片断仿写,学生定会写出精彩的篇章。 4.仿段落结构的练笔

段落是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所以,多开展一些仿写段落结构的小练笔,这是完成作文教学的必要措施。大家知道,文章段的构成方式很多,但最基本的段落构成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如总分式、承接式。在五年级的课文《早》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三自然段。”通过辅导阅读,学生掌握了这个的段落是通过不同方位的事物来描写三味书屋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布置大家以“我们的教室”为中心,抓住教室的不同方位的事物仿写一段话。通过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承接式”段落的构成特点,更好地训练了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

5.仿篇

仿篇的课文中,能提供学生仿写的范例很多。课文都是些名人名作,规范语言示范,但并不是所所有的名篇佳都是小学生仿写的范例。必须选择有价值,更接近学生生活,学生能理解的,如写地方的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写物的有《我爱故乡的杨梅》、《荷花》。这些课文浅显易懂,联系生活实际也能理解,堪称是仿写的好范例。 对于学生来讲阅读的起点是课文,而写作则是在阅读课文基础上的知识、技能的迁移,两者相辅相成。而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上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一步一步把文章写下来的,各段之间又是怎样联系衔接的,分析清楚文章的结构,学生才能在学习别人文章写作层次安排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最后才会把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才能具有谋局布篇的能力。如《桂林山水》一课,其文章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全文是按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写的。第二节和第三节,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写法上很具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此类课文时,就应重点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分析本文的结构模式,以此让学生来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并进行有效的仿写。

二、提供直观想象的画面,丰富学生的想象。

小学生在阅读理解或表达内容的时候,经常需要图画作为支柱。否则,描述或想象就感到困难。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仅仅从文字的描述上,他们有时并不能够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比如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的过程中,这,是一偏优美的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这么一篇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文章,如果不能让学生深入地体会,那将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但是从三年级小朋友的审美能力来看,仅仅依靠文字的叙述还很难体会到这样的境界。所以文中的插图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给学生提供了直接的观察,同时也提供了鲜亮的视觉冲击。学生一下就能够体会到大树和叶子的外在美,然后我们通过找重点词,重点句,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这片郁郁葱葱的美就更能深刻地留在小朋友的脑海中,这时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就加强了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他们能够感受到因为每一片叶子为大树作出了无私的贡献,大树才那么茁壮、葱翠。我们再由浅入深地加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所渗透的这份美的感悟就容易多了。在我们的小语教材中,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文章数不胜数,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等等,精美的课文插图都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画面,让这些美丽的景色在学生的想象王国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如果充分运用好了这些资源,对我们的教学是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感悟能力也有促进。 。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在学习介绍圆明园景点的第3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把“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平湖秋月”等景点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学生们写得精彩,读得生动,为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中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中心奠定了情感基础。我想,语文老师如果善于抓住课文中的这些空白,经常性地训练学生在文本品读中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展情节,并把想到的内容用嘴说出来,用笔写出来,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三、巧借课文“空白”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是从一些长篇文学作品中选取的章节、片段,还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简意赅,内涵丰富,让人读来感觉到文已完而意味尽。老师在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文尾,就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当作家的滋味中锻炼自己的想象、表达能力。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画中,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抓住这些“空白”,进行合理构思,补充省略的情节,进行再造想象。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在学习《掌声》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我引导学生去体会:英子在犹豫什么?她会想什么?上去会怎么样?如果不上去呢?她的眼圈为什么红红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到了英子此时此刻的矛盾心理,也从中感受到以后要体贴关心残疾人,尊重同学,不随便奚落别人。这很好地补充了课文空白点,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得到了锻炼。课后我让学生做小练笔写下来。我班的同学这样写道: 英子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我带来了自信,我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我的腿,我怕同学们嘲笑我,现在我明白了,不管是残疾人或正常人都应该鼓起勇气来面对生活。另外,同学们还教我跳舞、做游戏,他们使我更加自信,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掌声的!”

接着,我让同学们再进行合理的构思,发挥想象,想想英子以后的在校生活,同学们这样写到:

A.读中学以后,有一次,班里的老师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了,在一刹那,教室里响起了响亮的掌声。英子豪不犹豫地走向讲台,因为她想起:上小学时,同学们并没有轻视自已,却为她而响起了阵阵掌声。英子不慌不忙地走到讲台前,轻松地开始描述自已的一个小故事。她讲得有声有色,说得也十分流利,连平时爱在上课时故意玩游戏的同学都全神贯注地听了起来。当“谢谢大家”刚从英子嘴里脱口而出时,热烈的鼓掌声就早已回荡漾在教室了。此时此刻,英子带着微笑愉快地走下了讲台。

B.放学了,校门口传来银铃般的笑声,仔细一看,嘿!正是英子和伙伴们在游戏说笑呢!远处那夕阳的金光,是多么光辉、灿烂,但它却永远也比不上英子那愉快的笑容。

C.读中学以后,有一次,班里的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了,她果断地站了起来,嘴角微微往上扬,露出俏皮的笑容,眼里充满了自信,和小学时那个自卑的英子简直判若两人。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就在英子说完最后一个字时,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这掌声热烈而持久。

D.英子长大后,成就了一番事业。当记者问她成功的秘决时,英子说:“是自信。身体的缺陷并不可怕,只要你的内心是强大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对自己说:我能行!”

E.读中学后,有一次,班里的老师又让同学轮流上台讲故事。轮到英子了,他快速的站了起来,并面带微笑,一摇一晃的走上了讲台。紧接着,她讲起了一个故事。讲故事时,有的地方让同学们哈哈大笑,使教室里的气氛十分活跃。她讲的绘声绘色,又十分流利。讲完了后,同学们好久才回过神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甚至一些顽皮的男生突然站起来叫好呢!英子在这片掌声中激动地走下讲台,对同学们说“谢谢大家。”

四、多种尝试,多向改写。

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很适合改写,如把第一人称的写法,改写成第

二、三人称;把直接叙述的方式,改成倒叙的手法;把诗歌的体裁改写成散文或记叙文;把说明文改写成生动的自我介绍等等。学生们在多向改写的尝试中,加深的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从中学会了多种形式的作文方法。一举多得。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顺序,改变人称等,如此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两得。如学习了《鲸》《只有一个地球》《太阳》等此类课文后,我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分别写了鲸、地球、太阳等的《自我介绍》,这样就把课文语言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改换文体也是一种改写方法。比如,把课文中的诗词改写成记叙文。如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这首诗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我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写出的习作别有情趣。又如《忆江南》《清平乐.村居》等词也都可改写成记叙文。一首清新的儿童诗,我让学生改写成散文,效果不错。这是我班同学改写《忆江南》的一段文章:

雨后,天睛了。彩虹桥架在明亮的天空,赤脚走在狭窄的泥路上,软绵绵的漏雨从脚趾缝里钻出来,让人感到无比惬意。路的两旁,小草钻出松针似的小脑袋,抬头看这个奇妙的世界。小白菊羞涩地微笑着,两只凤蝶儿绕着它飞呀飞。看!山间那移动的暗绿是什么?哦,云朵正在散步呢。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了不少古诗,有的还配有插图。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读懂诗意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变画为话,变诗为文,让学生从诗内走到诗外,感受诗景的美,体验诗意的深。如在教学《村居》一诗时,我就抓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让学生在通过看动画,回忆叙述春天的美景后,抓住重点的“草”、“莺”、“柳”等景物来描绘自己眼里的春天,现场练笔,读写结合,一段段美妙的文字点亮了课堂。

“公园里的小草听到春姑娘在呼唤它,于是使劲地钻出地面,可又被头顶上的小石子给挡住了道路,小草不怕困难,勇敢地挺出了头,把小石子挤到了一边,高兴地晒着温暖的日光浴。”

“春娃娃飞到了花园里,落到了小花上,拿起金黄色的画笔,把迎春花涂成金黄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灿灿的,又拿起粉红色的画笔,把桃花涂成粉红色,然后又拿起白色的画笔,把梨花涂得雪白雪白„„一朵朵,一枝枝,一簇簇,挂满枝头,黄赛金,红似火,粉如霞,白如雪,大自然被织成了一张五彩缤纷的花毯。” 不止《村居》、《清明》、《惠崇春江晓景》、《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都有值得让学生去想象,去描绘的诗句。学生在课堂上,用笔写画面,用心悟诗意,既锻炼了习作能力,又能充分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能不断探索,大胆尝试,遵循课标理念,扎扎实实地用好、用足语文课本,我想,学生的写作素材与写作兴趣就会如长江之水,绵绵不绝。我们老师只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指导,我相信,用我们的智慧会为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形成托起一片蔚蓝的晴空,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将作文当成一件开心的事,并在不断的作文体验中快乐成长!

上一篇:如果可以这范文下一篇:企业通讯稿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