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故事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容闳故事范文

容闳幼儿园考察心得

外出参观、向同行学习是开阔视野、收集信息、与同行交流的有效途径。作为东城区的一名幼儿园园长,我感到特别幸运。到东城区还不到两年,已经参加了几次的外出学习,每次学习总使我满载而归,受益匪浅。让我深深感受到东城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感受到教育办幼教管理人员的良苦用心。感恩之余,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唯有脚踏实地把看到的、学到的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以感谢上级领导的厚爱。本次参观三所珠海市的幼儿园,从办园性质到教育教学都各有特色,最让我印象深刻并引发我思考的还是容闳国际幼儿园,办园者的独具慧眼,园长先进的办园理念和教师专业敬业使她们赢得了成功。以下谈谈我的感想。

这次是我第三次走进这所国际化的幼儿园,每次来都感觉到她们有很大变化,第一次听吴咏梅副园长谈教学、第二次听覃勤园长谈环境创设,而这一次与李毅园长短短半小时的互动,更让我的深刻地感受一个园长的思路和理念对一所幼儿园的影响,让我看到一个幼教人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专业精神,也看到一个教育者的美好愿景。

走在园里,细细品味这所建造、装修都是由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国内外著名设计师主理设计,花了两年来筹建的童话古堡。小火车穿梭于丛林中若隐若现;“柳条农庄”、“瀑布溪流”、“森林木屋”、“水道沙滩”、“石头城堡”……大至200平方可以让孩子自由玩耍的海沙池,小至一个个与众不同的幼儿口杯,每个细节都让来参观的同行感到大开眼界,感叹不已。活动室、运动场、走廊、各种功能室、充满国际文化氛围的环境创设,每一个细节都体验出对孩子的尊重、会说话的环境,处处都是教育,环境设计美观大方,不但充分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也体现了环境美对孩子的熏陶。木工房、体验式餐厅、陶艺教室、美术室这些大量让幼儿园获体验功能室都引入了体现了环境就是教育的理念。幼儿园课程一个高度整合的体系,包括A-HA课程、“兴趣大超市”、“十大好习惯养成”、中西方节日主题活动,幼教化的外教课程,处处体现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验了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我想,这是由她们幼儿园老师的师资水平和教研能力决定的。

平时我也经常浏览她们的网站,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教研活动总让我耳目一新,同时也诧异:她们是如何做到的?李园长回答我,她们的人员配备特别充分,每个活动都有人策划,班级只要参与就可以了。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对孩子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不是上课才是课程,幼儿园的课程就是要把这些节日、专题活动等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统整起来。教育不是一个单一的上课行为,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都是教育,孩子一日生活中的许多小活动都是课程的一部分。幼儿园的老师要拿出自己专业精神来改变家长的观念,引领家长如何评价孩子。

许多人对于她们斥资2个多亿的投资和5万一年的收费,冠以高不可攀的“贵族幼儿园”的称谓。虽然我并不认同什么东西都要高档或进口,也并不认为投资金额代表办园水平。但这所幼儿园所表现的那种对专业精益求精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任何时候把孩子的安全和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高收费的背后,我看到更大的高投入,除硬件设施外,班级人数的限制、孩子使用材料的丰富程度、师资力量的雄厚、人员配备的充足、还有说到做到的一费制,再加上2个亿固定资产的投入,5万的收费是无法在这所幼儿园里有丰厚利润的,对于有能力支付的家长属于超值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职业竞争越来越大,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担忧,对学前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家长希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赢”,但走了“小学化”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另一极端,甚至幼儿教育本身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迷失了方向,教育者屈于客户的需要一味让步,迎合家长的要求,以适应市场。老师希望有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家长希望有品质的教育。在政府投入力度不足、民办园需要生存的前提下,老师、家长、投资人相互纠结。家长和教育者都在一条迷失的路上期待着理想中的幼儿园。

容闳有个“不差钱”的投资人。有专业的园长和教师团队,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模式,在短短的三年间招生人数达到600多,社会以知名度迅速提升,实现了投资人与教育者、家长的三赢局面,向大家见证了童话的实验如果没有企业不以追求短期回报为目标的投资态度、没有园长坚定的专业立场,这一切一定是无法现的。幼儿园每天面对全国乃到世界各地的同行开放交流,无疑是一种方向的引领,特别是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让幼教工作者们看到了理想世界中幼儿教育的实现。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她的“公益”价值。不得不佩服华发集团领导的眼光和胸怀,一所幼儿园从物色园长开始,到园舍的设计、办园理念的确立、课程结构的设计,到招生一气呵成。是一个经过认真规划并且脚踏实地在落实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过程,我想如果不是一个这样可以实现梦想的平台,李毅、覃勤等人也不会放弃公务员的工作加入这个团队。

参观回来,我将把这次学到的好经验带回,并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探索切合实际的方法去改善工作,提高我园的办园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程改革方面,我们一定明确“整合”是建立在对孩子发展目标的全面把握基础上,将教育的总体目标这蕴涵于实现幼儿园课程的一切活动中。把“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活动区域活动和日常活动”都视为课程的组成部分。选择对幼儿发展有利、适合幼儿学习的有意义的主题内容,建构主题线索、区角活动、日常活动多项活动的有机整合,使五大领域联结整合。

2、面对我们区要多几间公办园的契机,我在想,我们东城区政府那么重视学前教育,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否参考容闳的筹办方法,为我们区建设出几间从建筑、设施设备、教育理念上都走在前端的幼儿园。

3、作为中心幼儿园,我们有财政的支持,面对部分家长“小学化”、盲目希望孩子表演才艺、学特长的错误思想,除了拒绝,我们怎么样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引领家长正确评价孩子,看待孩子活动的价值,从而在社会上建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4、在幼儿良好行为培养上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比较零碎,教育效果还不明显。要向容闳学习,制定阶段性的小目标,有计划地与家长一起实施,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第二篇:近代留学运动的先驱——容闳(小编推荐)

《容闳评传》,陈汉才,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容闳与中国近代化》,吴文莱主编,珠海出版社,1999年10月 《容闳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容闳著,石霓译注,百家出版社,2003年8月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容闳

大约一百四十年前,晚清政府分四批派出了总计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是中国电报业、矿业、铁路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京张铁路的设计者,清华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们的故事都离不开一个人——容闳,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毕业生,中国留学之父。

1828年11月17日,容闳出生于广东珠海的一个贫农家庭。在他七岁时,父亲把他送进了英国传教士办的一家西塾。为什么父亲不让容闳跟他哥哥一般在正统的儒家私塾读书,然后走向科举之路呢?容闳后来回忆道“当时中外交往正开始发展,我的父母预感到,这种往来不久必将形成潮流,认为抓住时机送儿子去学习英文是非常值得的,说不准儿子将来会成为一名高级翻译,拥有优越的职位,而跻身于商界或外交界。”1也许正是因为父亲的“精明”,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的容闳在日后有了父母难以料想的成就。1839年,因创办学校的郭士立夫人因故回国,容闳就读的小学停办了。容闳失学回家。1840年秋天,当鸦片战争仍在继续之时,容闳父亲的去世,让这个家庭更加一贫如洗。容闳跟哥哥姐姐一起帮助母亲维持生计。这期间,他卖过糖果,捡过落穗,当过折纸工。这一段艰辛生活,让容闳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百姓的困苦,这与他日后救国图强的努力是不无关系的。

1841年,容闳被招进布朗教士创办的马礼逊学校,从此他又开始了自己在英文学校的学习。1846年,布朗在回国之前宣布可以带几位学生到美国完成学业,愿意的同学起立示意。或许是六年的学习让年轻的容闳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片沉默之中,他第一个站了起来。随后站起来的还有黄胜和黄宽。在说服了母亲之后,容闳三人跟随布朗来到了美国。赴美留学不仅是容闳一生的重大转折,对日后中国教育也有着一定影响,这是中国学生开始走向世界的契机。

容闳到达美国后,先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学习算术、文法、心理、哲学等。1850年,容闳与黄宽从孟松学校毕业(黄胜因病在一年前回国)。黄宽接受资助进入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而容闳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并最终进入赫赫有名的耶鲁大学。他主要通过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方式维持生活,并于1854年毕业。容闳虽身在美国,接受的是彻彻底底的西化教育,但他始终保留着一颗饱含拳拳爱国热情的赤子之心。在大学期间,容闳就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想要改造中国,就必须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人才。而出国留学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最好方法。于是怀着留学教育计划的梦想,容闳在毕业同年踏上了归国之路。

此后历经18年的风云变幻和漫长等待,于1871年,容闳的教育计划在于日昌、曾国藩等人的帮助下,被清政府采纳,四批总计120名幼童踏上了赴美留学 1 容闳:《容闳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百家出版社,2003年,第2页 的道路。1881年,由于吴子登、陈兰彬等保守者对留学生移风易俗的夸大指责以及美国政府排华,留学计划终止,留美幼童全数召回。

虽然努力半生的留美教育计划最终还是没有成功,但容闳仍致力于救国实践。从参加戊戌变法到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容闳一生都积极投身于中国近代化。

其实,留学教育计划在大学期间已深深植根于容闳的心中了。容闳常常因为想到中国的悲惨现状而痛苦不已,在他消沉失望时,他甚至希望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因为一个人接受的教育越多,懂得的知识越多,就愈加痛苦。但是当他清醒过来时,又觉得这种人生观是卑下的。正是这样一颗热切的爱国之心,让容闳在大学时就开始思考该怎样“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他在晚年回忆道“我能够称自己是一个已受教育的人,而且就以此身份,我应该问自己:‘我将用自己的所学去做些什么呢?’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结束之前,我已把自己将要付诸行动的事在心中规划出一幅略图。我决心做的事就是:中国的年青一代应当享受和我同样的教育利益;这样通过西方教育,中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强的国家。我的志向就是去实现这一目标。”2

从1854年回国到1871年教育计划被采纳的18年间,容闳无时无刻不在找寻实行自己的教育计划的机会。1855年至1860年,容闳先后在广州、香港、上海、天京等地向清朝官吏、社会名流,乃至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谋求派遣留学,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容闳终究是没有放弃的。186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容闳结识了曾国藩,这给他的教育计划的实施带来了一丝希望。曾国藩要筹建江南制造总局,容闳表示中国需要的是“制器之器”,这个建议得到了曾的认同,曾派遣容闳赴美选购机器。容闳完满完成任务后,不失时机地提出设一所机械学校,培养掌握现代科技的人才。曾国藩认为中国有了“制器之器”后,也应该有“制器之人”,采纳了容闳的建议。这是容闳在自己的教育计划上踏出的重要的一步。他回忆道“我劝导总督应当在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相应的机械训练学校以作为其发展的需要,没想到我的这一教育方面的建议竟然得以迅速实施,因此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感到异常激动,因为潜藏在我心中已15年的教育计划,一直等待着被提出的机会。而取得附设兵工学校这一小规模教育的胜利,使我感到了有提出我的教育计划的希望。”3此后在1868年,容闳通过时任江苏巡抚的好友丁日昌向朝廷上书提出四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派遣留学生。但因为转奏的官员丁忧回籍,这次上书失败了。

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容闳18年的漫长等待终于在1871年修成正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次机会是由于天津教案的发生而产生的。为了解决这桩惨案,曾国藩、丁日昌等前往调停,而容闳作为翻译参与了谈判。在这次任务中,曾国藩等深深感受到了洋务人才的缺乏给外交事务带来的困难。容闳又一次抓住机会向曾提出了教育计划。很幸运的是,这一次,容闳的努力没有白费,教育计划得到了通过。清政府开始向美国派遣留学生。

1881年,由于吴子登、陈兰彬等保守者对留学生移风易俗的夸大指责以及美国政府排华,清政府终止了留学计划,召回了所有留学生。容闳奔走呼告,甚至请求耶鲁大学校长写信给总理衙门,请求不要撤回留学生,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至此,容闳的教育计划中途夭折。

23容闳:《容闳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百家出版社,2003年,第45页 容闳:《容闳自传——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百家出版社,2003年,第157页 虽然教育计划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完成,但留美学生在日后为国家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电报业、矿业、铁路业的开创者,他们中有中国第一批外交官,他们中出现了“中国工程之父”詹天佑,中国第一代矿冶学家吴仰曾,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他们为中国近代化建设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历史贡献。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他们在留学期间接受的新知识新思想是息息相关的。

容闳从小就接受了比较系统完备的西式教育,不同的文化背景塑造不同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容闳是不同于其他中国早期的近代化先驱们的。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封建统治服务。鸦片战争后,一些开明的封建官僚及地主士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提倡向西方学习。但他们仍是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容闳不再关注“体”“用”之别,突破了传统的华夏夷狄观,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西文化之别。他一生的努力始终是以“西学东渐”为宗旨,希望学习西方文化,从而达到国家的富强。从“中体西用”到“西学东渐”,容闳代表了中国一批寻求富强之路的探索者。

幼童留美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实践,是中国教育近代化道路上重大事件。虽中途夭折,但容闳为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然的。留美学生回国之后投身于中国近代化建设,成为中国第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幼童留美开中国留学运动之先河,以它为开端,留学教育继往开来,激发了留学浪潮,从而加深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留学事业推动了教育事业,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国人的苏醒。溯其本源,容闳是功不可没的。

容闳对国家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还体现在他“教育救国”主张的提出。“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容闳认为要振兴中华,首先必须从教育入手。学习西方文化,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的现金人才,中国才能一步步走向富强之路。他一生都是在实践他的主张。他的思想对甲午战争之后“教育救国”的社会思潮是有着深远影响的。无论是容闳的“教育救国”主张还是日后的“教育救国”思潮,都是对当时的时代有着积极的作用的,都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而做的有益尝试。而容闳做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以及留学运动的开创者,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先驱,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第三篇:爱国奉献(下)_第十四章 容闳海外赤心报国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人,1828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七岁时,他在澳门一所英国传教士办的小学学英文,后又在美国人塞缪尔·布朗办的马礼逊学堂读书。1847年,容闳因家境困难,为了求生,志愿随布朗夫妇到美国,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学校学习。两年后,考取了著名的耶鲁大学,成为该校第一个中国学生。

容闳在耶鲁大学读书时,刻苦钻研,经常攻读到深夜。经过努力,他的成绩优异,多次夺得英文论文的首奖,蜚声于校园内外,容闳的兴趣广泛,选修了多门学科,学识的增长,使他看到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民主精神,也看清了当时中国清政府的腐败透顶,忧国忧民之心与日俱增。1854年,容闳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美方不止一次地用优厚的待遇诱劝他留下来,但丝毫动摇不了他的爱国之心,他要把知识献给祖国,要“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祖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然而,回到祖国的容闳,并未受清政府的重用。为了生计容闳只好到处奔波,寻找工作。他在海关当过翻译,在洋行里当过书记员。他虽然得到了温饱,但总感到自己报国无门。在这期间,他看到腐败的清政府对人民的大屠杀,激起他无比痛恨;他对太平军产生了敬慕之情。他曾拜会太平天国的干王洪仁玕,向干王提出关于建设军队、政府、银行、学校等七点建议,这是容闳首次提出的为中国谋富强的大计。干王虽然知道这些建议十分重要,但战事频繁,无法实行,把这些建议搁了下来。容闳也离开了太平军。

自己能为祖国干些什么?容闳想起在同外商交往中,中国由于缺专门人才而多次失利,许多应由中国人掌管的要塞、军舰、海关等重要职务,都任用外国人,甚至与西方国家谈判时,中国的首席代表竟是外国人,想到这里,容闳既愤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为中国缺少新式教育感到不安。他想如果每年能有一批中国青年到美国留学,就能造就许多通晓西学的人才。

1868年,容闳正式向清政府提出了他的选派留学生计划,几经周折,他再三努力,两年后清政府批准了他的计划。1871年夏,容闳在上海开始招生,被选入的幼童先在预备学校补习英文。从1872年到1875年,中国每年派遣30人,完成了留学120人的计划,容闳任留学生副监督。

清政府派出的监督,对学生们接受西方新鲜事物和思想非常不满,对支持学生的副监督容闳更是怀恨在心,多次向朝廷告密,说容闳纵容学生,说这些留学生即使学成回国,也不能为朝廷效力,要求撤回留学生。腐败的清政府竟然同意了他的请求,1881年,赴美留学生全部撤回中国。使容闳的计划半途而废。

1873年,容闳从美国回到天津,向清政府奏请从西方购买武器一事。直隶总督让他就关于招募华工赴秘鲁的签约问题与秘鲁特使谈判。秘鲁特使声称华工将会受到优厚的待遇,而容闳以前在澳门就亲眼见过许多华工,以辫相连,结成一串,被人贩子们像牛马似地牵往船舱,听说过受骗华工被人贩子在市场上拍卖,不少华工因反抗被杀或跳海自杀。容闳义正辞严地怒斥了秘鲁特使,并向直隶总督汇报了所见所闻,欣然接受直隶总督的派遣,到秘鲁去调查华工的情况。经过三个月的调查,了解到了华工遭受的折磨和奴隶主的罪恶,并把华工身上被笞、被烙的斑斑伤痕拍成照片,作为奴隶主残暴虐待华工的罪证。

容闳的秘鲁之行,使华工受虐待的真相大白。清政府宣布禁止华工出洋。秘鲁特使虽竭力抵赖,但在容闳拍摄的一幅幅照片面前,无言以对。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容闳在美国得知消息,忧愤交加,立即写信给南洋大臣张之洞的幕僚,建议向英国借款购买军舰并雇用外兵,抄袭日本的后路,使其腹背受敌。张之洞请他去伦敦借款,但这时,清政府已对日本屈辱求和,借款计划也告中止。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容闳再次回到中国,他建议实行新政,创立国家银行,发展资本主义,都受到阻挠而失败。后来,他又组织修建从天津到镇江的铁路,不料,德国有山东筑路权,不许铁路从山东通过,容闳不得不放弃筑路计划。

屡遭挫折,使容闳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嘴脸。他开始倾向革命,他结识了维新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梁启超,经常与他们讨论救亡图存的方略,容闳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对他们产生了一定影响。

戊戌变法失败后,容闳支持唐才常并参加发动“自立军”起义。在上海张园的“国会”上,他被公推为会长,并起草了对外宣言。可是,宣言还未正式发表,唐才常在汉口遇难,容闳被列为通辑的首犯,他不得不潜往香港。两年后到美国避难。

在斗争中,容闳认识到孙中山“宽广诚明有大志”,并号召各界进步人士要支持孙中山,使资产阶级革命成功。1909年,他写信给他在美国物色的军事专家荷马李和财界人士布司,让他们支持孙中山。经容闳介绍,孙中山与荷马李、布司建立联系,举行会谈,制定起义计划。并以孙中山名义,委任布司为中国同盟会驻国外全权财务代办,向纽约财团贷款,筹组临时政府等。

1910年5月,82岁的容闳病倒了。当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容闳非常高兴,并致函:“你们代表了四亿五千万人民——那些近三百年来深受压制的人们——高呼着共和国,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去赢得自由和独立”。他的信,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深受鼓舞。

孙中山高度评价容闳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业绩,称他为“建伟大事业、以还吾人自由平等幸福”的老同志,并致函,希望他回国参加民国的建设。可是,容闳接到孙中山来函时,已卧床不起。

1912年4月21日,容闳在美国逝世,终年84岁。他在临终遗书中让他两个生长在美国的儿子回国服务,写道:“吾费如许金钱,养成汝辈人材,原冀回报祖国。”老人金子般的语言,激励着两个儿子,他们回国后,一个任矿冶工程师,另一个任广东军政府军火局长,两人都为祖国作出了贡献。

第四篇:小故事故事小故事励志小故事英语小故事哲理小故事

1999年的某天深夜,我驾驶着10轮平板大卡车行驶在漫长、笔直的27号高速公路上,已经穿过了佛罗里达的狭长地带。运送我上车拖货,晚上时间是再好不过的了。装在长长的平板上的是250个蜂箱,里面挤满了蜜蜂。

我从14岁开始就从事养蜂工作,当时父亲从邻居家带了些蜂箱回来。养蜂对我来说即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爱好,而且它还有另外意义。在我眼里,不起眼的蜜蜂是上帝赋予我们地球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导航到给无数水果和鲜花授粉,蜜蜂的世界充满了神秘。我喜欢和它们打交道,它们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那天深夜,公路上特别空寂。如果一切正常,我将在清晨卸下这批蜜蜂,回家与妻子达伦和我们的小儿子朱斯丁共度假日。我低头看了一眼路面情况,只见一辆汽车迎面驶来。它突然驶进了我的车道,我竭力避免与之相撞,脚猛踩下刹车,并朝右方迅速打方向盘。

800万只毒蜂向我袭来

我的卡车来了个空翻,车顶撞了个粉碎,挡风玻璃爆裂开了,路面腾起的灰尘从玻璃的裂缝吹了进来。卡车终于停住时,我已经头朝下,身体被卡在座位上,周围是压扁的驾驶舱,将我封闭在了里面。车顶距我的脸只有几英寸,撞击将我的一条腿紧紧地夹住,方向盘死死地抵住我的胸腔。我能活动双臂,但于事无补。

我的脸因挡风玻璃碎片的擦刮出血不止,我的双臂也被划破了,到处都是血。我在漆黑一团的黑暗中无法看见一切,可我能感觉到黏糊糊的混合着泥土的气味。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和血液混在一起,肮脏且滑腻腻的。是柴油,我心想。油箱肯定漏了!一个小小的火星便能让眼前的一切吞没进火海中,而我的身上浸满了柴油!我屏住呼吸聆听脚步声或者汽车驶近的鸣笛声----任何能显示援救正在到来的声音。不幸的是,我听见了另一种声音:一种尖锐的嗡嗡声。

第五篇:故事中的故事——阿郎的故事

很久,很久没有耐下性子去看一部电影了,很久也没有为那一部电影如此的感动过。确切地说,是因为“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这样的歌词首先感动了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一个人在一个梅雨连绵的房间里,房子很大,大到足以让我窒息,绝望的CD机和电视在旋转着,当音响中传出这首歌曲的旋律时,我才抬头看了看屏幕。哦,罗大佑,一位有着自己独特视角的音乐人。接着,抛开阴雨天气生长的荒芜,耐心地把这首歌听完了,中途,竟然发现自己的眼睛已经不由自主地湿了,像窗外的雨声一样悄悄地湿了整个世界。

好久,好久没有这样为一首歌曲,一部电影感动了。只记得中学时一个人在电影院中看《泰坦尼克号》流过眼泪,后来一直不曾再有。后来,空空的房间里就多了这首歌曲,罗大佑嘶哑、苍凉声音;周润发玩世不恭却又努力生活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盘旋着。MP3,CD,硬碟都搜集全了。感觉着,别样的生活却又如此真实地让人悲伤而心疼。张艾嘉的眼神,波仔子的活波可爱,周润发的无奈积极生活„„一位朋友和我同看时,曾说,我希望自己以后生一个像波仔一样的儿子。我笑笑,心里却酸涩的无言以对,当影片最后的悲哀来袭时,我只记得周润发透过血迹斑斑的头盔的玻璃向波仔和张艾嘉看的眼神„„

这部影片很老,只比我小那么几岁。但可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看到发哥打在儿身痛在父心的无奈心情,我是有些煽然泪下的感觉,现实中的很多事情已经让人觉得麻木了,但是在这么一部普通的电影中却深深的打动着人的内心,正是因为它的平凡和它描写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才打动了无数观众,也许这也是它最令我感动的地方。看多了无聊的泡沫制作,看多了各种无聊的花式打斗,看多了各种无病呻吟的爱情,这样的影片让人怀念,更让人怀念反应的那种干净的真实的生活与感情。

时下,一切都在坍塌,没有什么能去阻挡。包括每个人都向往的纯美的亲情、爱情,都无不被人们自己亲手打上了“条件”的马赛克,确切地说就是金钱的马赛克。感动的因子正是因为彷佛只有在那个时代才有那样的纯美与纯正。阿郎的自身是多少人的写照,这里自不必我去多说,至少在我被它感动就是因为自己曾经或者正在经历着。在这里向导演杜琪峰,还有扮演电影里主人翁的周润发、张艾嘉亲情的演出和制作插曲《恋曲1990》片尾曲《你的样子》的罗大佑及其他

音乐人表示致敬。

阿郎与儿子波仔的感情便是因为经历了近乎完美的生活风暴才开始如刚开瓶的陈年酒,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香气。这也许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故事,在杜琪峰不温不火的掌控下,阿郎这个人物在散漫不羁中有着另类的温柔。想起老杜作品《放逐》里的一句台词“一吨的梦想有多重!”可以改换一下变成一个形容词加在阿郎身上- “一吨的错误有多重!”年轻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人可以尽情地对自己进行自我原谅,自我放纵,沉溺于声色犬马的享受中,往往会在你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刻,运用健康、财富等种种似乎是某种冥冥中的惩戒施加要命的一击。阿郎天生有开车的禀赋,因为欲望失去爱情,因为放纵失去事业,最后潦倒地在工地干活。后来偶遇失散的老婆,经历了爱情和亲情的双重煎熬,醒来时发现“无可奈何花落去”,想要重新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已不可能,而对儿子的无法割舍和渴望他能过上比自己幸福生活的矛盾更使他倍感煎熬,最后他为了儿子的幸福毅然去参加比赛,因为一场意外在烈焰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影片中最感人的地方不是阿郎的舍身成仁,而是阿郎为使得儿子回到母亲身边,狠下心来用衣架对着儿子的屁股痛揍。阿郎的善意与他的下的狠心一般无可指责,他没有郎雄所塑造的父亲那种博大与深沉,多的是“孟母三迁”里包含的温柔和关爱。人在爱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责任,阿郎在狱中看着自己小孩的眼神,除了悔恨,散发的是可以把年轻的水分都蒸发掉的热量。

为这部电影感动,因为里面还包含着让人缅怀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阿基里斯之腱”,都曾为年轻做出一些可以贴上疯狂标签的事情。阿郎那种发型,在我们眼里已显得过时,阿郎那破破烂烂的牛仔裤,在现在看来不会再具有强烈的震撼和异样的美感,阿郎的满口脏话,在现在也许很小的小孩都会说。这比《老港正传》里自行标榜的怀旧更令人陶醉,这是一个普通的人,只在一到两个地方表现出自己的伟大之处,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心机,连到西餐厅点的都是啤酒。伟人,在一些哲人的笔下,成为了整个人类智慧的代言,庆幸的是,电影给予了许多讲普通人的故事的机会,也让人体会到,道德,也完完全全可以由并没有开天辟地的作为的人来代言,自不必老围绕古代儒者眼里黄金时代里的至圣来做文章。

这部电影杜琪峰没有运用特立独行的叙事风格,只是在缓缓地让故事展开,让情感可以在宽阔的河床中尽情地流淌,看过之后,仔细品酌,才发现舔犊之情,两个人的爱情,原也五味杂陈。

上一篇:诗歌赏读范文下一篇:人生本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