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研学旅行的不断兴起,大家普遍更加关注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考虑以河南大学的丰富资源作为依托,尝试对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探讨,设置理论配合实践,将其形成与课本更为紧密相连的研学课程。

第一篇: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论文

河南高校大学生旅游市场初探

摘 要:大学生旅游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以河南省高校为例,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旅游态度、旅游动机、旅游影响因素、旅游时空特征、旅游偏好、旅游消费、出游方式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行为;旅游市场;河南省

随着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学生目标市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之快,潜力之巨大,越来越受到旅游界的关注。针对学生旅游市场,赵幼芳[1]曾做了初步研究。随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和大学生旅游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研究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如霍力[2]关于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中山大学的李丽梅[3]和朱镇[4]关于大学生旅游行为的研究,以及刘静艳[5]关于大学生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分析等。

然而,国内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专门研究,特别是全面深入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缺乏数据资料和实证分析,或数据仅来源于某一很小区域范围内,因此数据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另外,由于区域差异、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的不同,大学生旅游行为也表现很大区域差异性。如国外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6],在世界各旅游目的地中,青年旅游占全体旅游者的比例为:美洲 42.9%,欧洲 49.0% ,非洲 34.0%,亚洲 38.7%,大洋洲 34.0%。 可见,旅游行为区域差异性表现非常明显。鉴于此,并针对中部地区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研究的空缺, 研究选择了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区域大学生行为特征,为开拓区域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和分析方法

(一)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填写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和河南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2000级、2003级的5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了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在时间上选择“五一”旅游黄金周之后的5月8日(2004年)。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一年级158份,男生77份,女生81份;二年级122份,男生63份,女生59份;三年级146份,男生80份,女生66份;四年级46份,男生20份,女生26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94.4%,数据样本基本上满足了分析的需要。

(二)采用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

对整理的调查数据,采用了通用的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求得客观、直观、可信的结果。然后,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与其他区域的大学生旅游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结果分析

旅游市场就其狭义而言, 是指总体上的旅游需求,即旅游客源市场。就其广义和实质而言,则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旅游市场的基本矛盾是旅游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矛盾,旅游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充当连接供给和需求之间的桥梁。[7]本文研究对旅游市场的范围采用了广义的界定。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旅游市场中的一个细分市场,进行市场需求特征分析是开发旅游市场的前提。

(一)大学生旅游态度分析

大学生整体上表现出积极的出游态度,但出游态度的差异性表现明显。从调查的数据(见表1)看,其中有72.25%的大学生对旅游持赞成态度,25.42%的大学生持无所谓态度,仅有2.33%的大学生对出游持反对态度。

在对大学生旅游持“无所谓”态度的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出游。即便如此,四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计划在毕业前到自己向往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毕业旅游”。与李丽梅[3]对中山大学的相关调查结果(大学生出游意愿在96.8%以上)相比,可以发现,大学生出游态度表现很大的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大学生出游态度更积极,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大学生出游态度表现相对较低。

(二)大学生旅游动机分析

旅游动机是产生旅游需求的内在驱动力,是具体购买行为的依据。由于大学生思想活泼,热情奔放,善于猎奇,富于想象,憧憬未来,追逐新潮,所以外出旅行,去更多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是他们习惯性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观光占73.09%。体验新生活52.75%,摆脱学习压力30.08%,探亲访友17.37%,学习17.37%,在陌生地方交朋友4.05%。分析认为,大学生旅游动机多以观光娱乐为主,探险修学为辅,同时也表现了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多样性特征,文化或精神动机是大学生出游的主要动机,交际处于次要动机。这一调查结果与李丽梅等对中山大学大学生的旅游动机的调查结果(游览风景名胜、著名历史古迹、体验新生活都在70%以上,摆脱学习压力、探亲访友都在40%以下)是基本吻合的。

(三)影响大学生旅游的因素分析

影响旅游的因素很多,其中大学生旅游的限制性因素有经济条件、闲暇时间、体力因素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旅游影响因素中最大因素是经济因素,占旅游影响因素的78.81%;其次是时间因素,占12.92%。经济、时间因素成为其旅游的主要障碍,而且大学生旅游影响因素中,男女生表现出几乎完全相同的特征(如图1)。

勤工俭学,分别占 73.31%、3.00%、10.17%。因此,家庭富裕的同学可能会有更多的出游机会和更高的旅游消费,这与他们的经济支付能力有关。另外,时间因素也成为大学生旅游的另一个限制性因素。大学生闲暇时间相对比较多,但是其时间具有一定的特征。在节假日之余,他们的时间显得相当有限。因此,大学生这一旅游者群体有自身的特殊性,它决定了大学生在出游目的地和时间选择上会表现出明显的时空特征。

(四)大学生旅游的时空特征分析

1.空间特征分析。旅游空间行为是人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8]按涉及活动的范围的大小,可将其分为省内游、国内游、国际游。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省内游的百分比是59.96%,国内游是39. 62%,海外游为0.42%(见表2)。可见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符合旅游的距离衰减规律,即旅游人数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2.时间特征分析。大学生出游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双休日占大学生出游时间的17.16%,法定节日34.75%,寒暑假39.83%,其他8.26%(见表3),出游时间主要分布在假期较长的法定节日、寒暑假等;同时大学生出游天数也呈现一定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出游时数多在2-5天,所占比例为59.11%;其次是24小时以内游,占20.55%;大学生旅游时数超过一周的很少,仅占5.9%,而且多集中在假期较长的寒假和暑假,旅游平均停留时间为4.8天。

(五)大学生旅游偏好分析

旅游者由于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不同,构成了各自的个性特征。对大学生旅游偏好调查表明,大学生到自然风景区、人文历史古迹区和民族风情区去的比例分别为28.8%、54.4%、46.8%。因此,大学生在认识活动、情感和意向活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作为大学生这一群体,往往也表现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六)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大学生旅游费用较低,追求经济实惠,旅游花费表现很大的区域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首先,大学生旅游消费表现很大的区域差异性。在本次调查访谈中发现,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多在300元左右,比中山大学的调查结果旅游花费平均408元少108元。可见,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较经济发展较低的地区平均消费高。其次,大学生旅游消费也表现很大的个体差异性。据武汉大学特殊消费调查显示[9],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 383.96元,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8 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 100元。其中,大学生在旅游消费方面占很大的比率。武汉大学生一年的旅游费用最高达到1 000元以上,最低的只有100元左右。最后,大学生消费心理也表现为独特的心理个性。在对大学生访谈中发现,大学生消费心理表现为具有追求新颖,显示时尚,突出个性,张扬自我,感情丰富,易于冲动特性,同时大学生消费表现出讲究经济实惠的特征。

(七)大学生出游方式分析

大学生出游方式主要以团体出游为主。调查结果显示,团体出游所占的比例为79.87%,单独旅游比例为12.71%,学生参加旅行社组织旅游的比例仅为1.06%(见表4)。在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很少参加旅行社组织旅游的原因,一是费用较自行组织的要高出很多,二是旅行社的服务不能够满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和旅行社的宣传不够。

(八) 期盼的旅游目的地分析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你下次最想去的目的地是——”自填式题目。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填写了距离自己较远的和比较有名的旅游地和景点。比如苏州园林、浙江西湖、云南大理等。想去的旅游城市主要是上海、北京、大连、南京等。旅游景点主要有五岳名山、九寨沟、浙江西湖等。想去旅游省份主要有云南、西藏、海南等。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更期盼到较远的、比较有名的和平常没有机会到达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

三、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对策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基本矛盾是大学生旅游产品需求和产品供给的矛盾。上面对大学生的需求特征分析表明,大学生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正处在探索性阶段,旅游市场供给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界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潜力认识不够,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大学生旅游产品针对性不强,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样性需求;第三,票价设计欠合理,当前我国的旅游产品价格设计很少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票价对于大学生来讲相对较高。

(二)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对策

大学生旅游市场蕴涵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搞好大学生旅游市场不仅是旅游业界和教育部门要做好的工作,同时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共同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旅游网络,全面培育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为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和经济建设增添新的亮点。

1.打造适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开拓市场的基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大学生旅游产品,改变旅游产品单一、市场针对性不强的弊端,形成适合大学生旅游产品系列。在产品设计方面,要突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主题的特色结构,以及观光、娱乐、专项旅游构成的旅游等级结构,并有重点地开展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以适应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使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达到放松、休闲、娱乐、学习的目的。在路线设计方面,要借助大学生长假开发长途旅游线路和双休日开发短途旅游路线。

2.设计灵活多变价格调控体系。旅游价格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影响旅游市场开拓的效果。大学生出游的最大障碍是经济因素,旅游票价是否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旅游决策。因此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学生门票半价制度,设计灵活多变的票价调控体系,如双休日票价体系、长假票价体系、日常票价体系等,从而把潜在的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

3.打通高校旅游信息渠道。旅游促销是促进旅游产品销售的多种手段的综合。如广告、宣传、参加或举行博览会、毕业分配活动等。大学生旅游宣传促销要朝着多元化(网络化、现代化)、多渠道(人员、现代技术手段等)的方向发展,并在高校实施适当的感情促销。要将广告促销、人员推销、网络促销及公共关系促销等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促销组合系统,以获得最佳的促销效果。

4.健全学生旅游的政策支撑体系。完善政府、企业、金融、学校四位一体政策支撑体系,拉动大学生旅游需求,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入的形式,开发一批大学生专项旅游产品和综合服务设施;由政府引导,企业和交通部门协调,完善学生旅游票价格优惠制度;积极推动银行业向大学生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政策[10];政府和学校联合设立大学生旅游专项基金,积极推动修学旅游,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繁荣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梁留科 钱宏胜 陈德广

第二篇: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究

摘 要:随着研学旅行的不断兴起,大家普遍更加关注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考虑以河南大学的丰富资源作为依托,尝试对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探讨,设置理论配合实践,将其形成与课本更为紧密相连的研学课程。

关键词: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素质教育

近年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X+X”为表现形式的跨界融合成为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而“教育+旅游”便是其中之一。而现在市场上火爆的研学旅行,便是“教育+旅游”的产物之一。本文基于目前我国研学旅行蓬勃发展的市场背景,按照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的政策环境,以河南大学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尝试对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作一番探讨。

1 研学旅行的正式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亦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研学旅行作为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被广泛关注。2008年广东省率先把研学旅行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写进教学大纲。2013年2月2日,《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要求全社会为研学旅行创造和提供条件。2014年8月,国务院31号文件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这些纲要、法规和意见为开展面向儿童青少年的课程化“研学旅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2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意义与可行性

2.1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意义

2.1.1 丰富研学课程开发经验,促进高校研学课程开发素养的提升

通过对网上有关于高校开发研学旅行课程的检索发现,普遍的学者对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所做的研究特别少,并且只仅限于表面现象的讨论,研究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认识,研究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也不能够满足实践发展的需要。利用河南大学身处开封市的优势,该项目结合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文化等特色,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以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发与此相关的研学课程,把河南大学建设成为首个以大学校园为研学旅行的实践教育基地,为其他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2.1.2 创新研学课程开发方式,凸显河南大学文化特色

通过河南大学研学课程的开发,弥补中小学生学校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在结合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同时,促进了中小学教育与高校教育文化特色的衔接,既凸显了研学课程的特征,又融入了河南大学的学校文化特色。

2.1.3 探索一种新兴教育方式,助力河南大学品牌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全面体现。通过校园研学课程的开发,将各学院旅游文化、专业特色有机转变为具有体验性的研学旅游产品,展现给学生。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河南大学的知名度,扩大了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利于吸引高质量生源,突出学校特色,实现学校品牌建设。

2.1.4 实践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提倡,推动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的提升

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形式共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应试教育只着力于教育智育,而忽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则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更加注重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国家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缺乏切入素质教育的实践课程。研学旅行以社会资源为第二课堂,让学生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地接触与联系,拓展他们学习成长的空间。因此,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一种践行。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也有助于推动经济、文化、社会效益的提升。在经济效益方面,有利于打造旅游精品研学课程,推动高校研学课程品牌化的发展,凸显研学旅行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在文化效益方面,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挖掘高校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高校文化;在社会效益方面,本项目的研究有利于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进一步完善研学旅游体系的发展。

2.2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2.2.1 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河南大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作为一所拥有厚重文化底蕴,风景优美的百年名校,其本身的文化积淀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里能为中小学生提供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研学空间。

2.2.2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河南大学学术氛围浓厚,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辩论赛等学术活动,让中小学生充分感受到大学的学术氛围和河大学子的风采;学校科普旅游资源丰富;校园建筑风格独特,古典与现代并存。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活动涉及文艺、科教、讲座、展览等诸多方面。

2.2.3 具有雄厚的专业队伍

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成立的导游部,以接待外来宾客,讲解河大校园及校园文化为主要任务,每年都会吸收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并且有本专业的优秀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对学校的历史沿革、校园文化也比较熟悉,工作热情高,具有一定的可接待能力。

3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

3.1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开发以河南大学为目的地的研学旅行课程。打破传统的旅游景区地点,选取学习氛围较为浓厚的大学校园,让学生改变固有的思维,在校园里尽量避免传统灌输式教育,在旅行中学习,在研学中旅行。另外需要注重综合学习。本项目关注的是知行合一、回归生活世界和注重综合学习的理念。让书本中的知识动起来,通过不一样的方式来学习体会。

采取自主实践和发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一般采取传递——接受教育方式,此种方式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本项目则主要依靠学生发挥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关注学生个体角色。在传统教育中,抑制学生天性,而研学课程学习中的真实情感与学生个体性的发挥使得学生越来越趋向于“健全的人”,即让学生个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可以围绕如下维度展开:

一维:知识与技能。依托河南大学现有院系的特色教育资源及学生社团,结合中小学生的课本及成长需要,开发一些实用型、技术型研学课程,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维:过程与方法。在提倡过程性教学的背景下,通过开展如手工制作、观察动植物等参与性强的课程,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其形成过程性思维模式,同时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耐心与能力。

三维:情感及价值观。在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添加情景再现、体验式的研学课程,发挥河南大学老校区的人文优势,加深中小学生对中华经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1)根植文化,突出特色。课程的开发要在领会研学精神的同时,深入挖掘高校校园文化资源,让中小学生真正的游有所学。(2)加强高校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其所在城市文化内涵的关联和互动,将高校旅游资源与城市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开发出适合中小学生的研学课程。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难点在于:(1)我国的研学旅行起步较晚,对于高校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则是刚刚起步,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都很缺乏,很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为本项目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目前河南大学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还处在一种未开发的状态,旅游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校方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如何保障河南大学研学课程活动的有序健康发展是本项目的难点。

3.3 河南大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分类设计

3.3.1 理论课程设计

基于目前日益发展的研学旅行市场,以国内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现状为背景,可以结合河南大学现有的教育型、文物型、展示型、观赏型等旅游资源设计出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研学理论课程。

例如:第一,在历史文化学院,由考古教师为中小学生带来考古的专业知识;第二,在环境规划学院实验室——黄河下游水沙与水环境研究室,让学生认识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第三,开展“国学文化传承”主题活动,由学校导游带领着中小学生参观河大校园景观、河南大学文物馆、考古实验室并讲解相关知识;第四,由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开展“全球村——国际文化节”交流活动、中外文化交流讲座、美食文化交流讲座;第五,在艺术学院开展豫剧课堂,普及豫剧知识,观看豫剧表演;第六,利用医学类学院的基础设施,由专业教师开展普及基础医药知识并进行护理实地操作等课程。

3.3.2 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通过研学旅行课程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的有机融合,在结合河大现有的观光型旅游资源、参与型旅游资源、校园文化等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实践课程活动。

(1)知识技能类研学实践课程。

可以设计如下课程活动:第一,法学院团委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学生们观看并实际参与模拟法庭;第二,围绕当前时事政治话题以及所学知识观点开设辩论;第三,天文社带领学生在铁塔湖进行简单的天文知识问答,并现场讲解、演示天文器材的使用,让学生观测夜晚的星象;第四,带领小学生在实验基地观察小型动植物,在实验基地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以及参与一些简单的生物实验,还可以参与化学、物理课本相关的实验;第五,绿色联盟协会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并开展“绿色畅想——制作环保工艺品”活动,运用提供的废旧物等环保材料,在教师的协助下创作环保工艺品;第六,艺术学院建立手工艺制作小工坊,充分利用DIY制作朱仙镇木板年画、汴绣等开封市特色手工艺品等课程。

(2)责任情感类研学实践课程。

可以设计如下课程活动:第一,依托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协会社团,举办“小小导游风采大赛”,采取知识竞答、导游角色扮演等环节;第二,开展“体验播音主持,模拟新闻播报”活动;第三,运用语文课本中《一次难忘的采访——忆叶圣陶先生》的采访形式,举办模拟记者采访活动,依托河南大学丰富的名人资源,让学生与教授名人面对面进行交流;第四,开展“探望感动河大人物”活动,了解感动河大人物的光荣事迹,引导学生对自己人生进行思考,传承良好的美德;第五,组织参观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刘青霞故居等文化纪念馆,实地深度体验,追忆革命历史丰碑,传承革命精神等课程。

4 结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广阔的校外生活,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获得更真切的感悟。这些对于培养其综合素质以及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河南大学的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可以让研学旅行掀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劉继玲.对研学旅行的理解及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九)[C].2017.

[2]依托高校教育资源 开发研学旅游产品[EB/OL].http://travel.ce.cn/gdtj/201504/01/t20150401_2427671.shtml,2015-04-01.

[3]研学旅行带给社会的思考[EB/OL].http://www.sohu.com/a/201142363_587440,2017-10-30.

作者:张寅颖 周华芬 李瑾等

第三篇: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研究

摘 要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的显著变化,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体育消费领域在不断地得到开拓和发展。同时,体育消费作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对整个社会消费结构的改变、消费模式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加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因此,本文对河南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体育消费 大学生 消费情况

一、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体育消费作为一种在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消费之后以追求、发展和享受为更高层次需要的消费行为,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时尚,正逐步走向大学生,并有扩大的趋势。大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消费的主流,其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3]。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表现为自主性较强,在这个年龄段,他们易于接受各种事物,敢于追潮流,跟时尚。根据消费心理学的观点,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研究大学生体育消费为预测我国体育消费群体趋势提供一个参考[4]。大学生的文化层次,就业前景以及相应的消费观念等,决定他们是未来社会消费的主流,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较大影响力,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必将对其他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整体质量不高,在消费结构、消费环境、消费方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迄今,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还非常匮乏。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合理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开发高校体育产业,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树立“健康第一”观念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说,“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5]”。体育消费作为社会消遣和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闲暇消费(休闲消费)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社会大消费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分支。体育消费是一种文明、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休闲、健身娱乐消遣。体育消费的兴起和不断增长,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及体现[6]。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为满足多样化的体育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消耗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量的体育消费支出,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体育运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保证,还是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得以开拓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的30%—40%。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且有扩大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开始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居民消费结构中,虽然仍以食物消费为主,但食品消费的比重已在逐年下降,与此相适应我国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很落后,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因此说体育消费是21世纪中国体育市场着重培养的大市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中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消费。包括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平顶山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等十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不包括体育专业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为了使问卷调查的设计更为合理,搜集及参阅了国内关于消费、体育消费、动机理论等相关资料多部,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了有关体育消费、大学生体育消费等资料100多篇。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

依据上述研究理论来构建本研究调查问卷,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运动项目,意识动机,水平、结构和影响因素等四个方面的调查分析,经过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具有区域代表性,经检验专家认同率为100%,信度系数=0.89,P<0.01。效度和信度检验表明测量结果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每个高校100份,回收967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925份,有效率92.5%。

(2)访谈法

对河南省10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大学生日常体育消费实际情况。

3.数理统计法

将所获得的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统计软件Excel 2000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和运动项目

1.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

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场所的调查中,本论文只涉及了三个方面的调查,即校内免费、校内收费和校外收费的运动馆等三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见图1),有绝大部分大学生是在学校免费的运动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5.73%,只有14.27%的大学生到收费的运动场馆进行过体育锻炼。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可知,即使是有偿锻炼,大学生也是去收费比较低廉的锻炼场所进行消费,说明了在大学生中花钱进行体育锻炼的仍占少部分。

2.河南省大學生体育消费运动项目

由表1可以看出,调查所列的24项体育锻炼项目中,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是篮球,选择人数为51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5.46%;其次是跑步,选择人数为4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70%,;再次是乒乓球,选择人数为41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4.86%;往后依次是足球、羽毛球、健美操、交谊舞、棋牌类和排球。而对于大学生比较喜欢、感兴趣的项目的调查中,最受大学生青睐的体育项目中排在前三项的是篮球、乒乓球和足球,分别占总人数的52.16%、46.75%和38.29%,往后依次是羽毛球、交谊舞、排球、游泳和滑旱冰(二者的比较详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首先,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长跑运动并不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可能与长跑项目的娱乐性较差,动作单调、枯燥等有关。其次,不管是大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还是大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中,球类项目都占了相当大的选择比例,这可能与球类运动诸如篮球、足球等项目比较容易开展、不受场地限制等因素有关。再次,旱冰、游泳等体育项目虽然也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由于这些项目要受到场地的限制,实际锻炼的次数可能不多。

調查表明,对于大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他们并没有全部参加,而是部分参加了,这一部分占调查总人数的81.16%。没有选择这些项目进行锻炼的原因很多(见表2)。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其百分比占到了70.85%,再次是学习紧张没有时间,占50.67%,经济条件不允许,占41.33%。由于诸多方面原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其体育消费水平和其消费方式的选择。

(二)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动机

通常把人的心理称作意识,从种系上来看,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反映的最高形式[7]。它能将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意识是通过人类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人类行为中的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评价、调节和自我控制等情况都是意识的基本特征。它是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只有人类能够自觉地通过行动,达到各种预定的目的。

1.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情况

对健康的需求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对体育与健康两者间相关程度的认知,取决于人们的体育意识是否全面,体育意识是把健康需求转化为体育消费行为的桥梁[8]。意识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点,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发挥着调节、控制、指导的作用[9]。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消费,对其来说是可行的。本调查表明,河南省在校大学生中,100%的大学生曾参与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

2.河南省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可度

经济收入制约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从广义上应理解为学生家庭按月供给的汇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的物质生活进入小康水平者逐年递增,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校园体育活动具有指令性机制的特点,大学生将体育完全作为学校的公益事业来看待,“学校花钱,我锻炼”这种观念长期存在于学生们的头脑中。随着市场经济对高校校园健身观念的冲击,传统的校园体育管理活动方法和单一的无经济型体育活动方式,已被多元体育活动中的有偿性或“俱乐部”形式逐渐替代[10]。本调查表明,有92.7%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消费形式是有价值的,对其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如图2所示,其中,1表示:有,2表示:没有。

3.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推动体育消费者去从事体育消费活动,以满足对体育消费需要的意图、愿望、信念等,或者说是体育消费者针对特定的消费目标而发出的一种内驱力或冲动[11]。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把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分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审美追求、社会交往、体育成就、追求时尚等6类。要求每位大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调查结果见表3。

强身健体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价值取向,健康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劳动及各种活动的前提,也是学业有成,事业有望,生活快乐的保证。体育活动与生理健康的密切关系及体育活动对机体生理机能的促进作用,早也被国内外多项研究所证实,且得到了人们的共识[12]。“体育为健康”更为多数大学生所推崇,“花钱买健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新的消费理念[13]。因此,在校内组织一些有偿的体育活动已被大学生所接受,并得到他们的青睐,而且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抱有积极参与的态度,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较强的健身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健康行为。

伴随着大学生学习负担和竞争压力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体育运动这一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途径[14]。从表3体育消费动机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各项变量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同时他们的消费行为也不时反映着追求心理健康的需要。很多大学生认为风靡校园的运动服时装化的体育消费,既是一种增强审美观念陶冶情操的消费,也是一种突出个性化的消费方式[15]。作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应该提倡,但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也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见表3),他们过分追求名牌,攀比之风盛行,这种行为不应提倡,应加以正确的引导。

社会交往也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伴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而保持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对提高生活质量,增进身心健康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参加体育活动则满足了这种人际交往的需要。大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信息、调节情绪、展现自我、增进同学和朋友间的友谊和亲密感。可以使性格外向的人的社会交往得到满足,也让一些人际关系有障碍和孤僻的大学生得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表3中的统计数字充分说明了这一消费动机的必要性。

(三)河南省大学生余暇时间及其支配方式

通过观察图3,不难看出大学生的余暇时间基本呈正态分布,在2—3个小时这个范围内占32.6%比,选择1—2个小时、3—4个小时和4—5个小时的人分别占到了23.4%、21.9%和12.8%,每天余暇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人数比例最小,为9.3%。通过计算,大学生人均每天余暇时间为2.6小时左右,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提供了必要的时间条件。

注:余暇时间,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结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包括学习时间;与学习有关联的时间,如往返路途: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如睡眠、吃饭:劳动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主要用于娱乐和休息。

在调查了大学生的可利用余暇时间后,又进一步调查了大学生是如何支配这部分时间的,详见图4。运用黄金分割法进行筛选后可以得出大学生的余暇时间主要用来参与以下活动,其排序依次为:阅读图书报刊,上网聊天,参加体育活动,欣赏音乐,逛商场,阅读专业书籍和看电影、录像。参加体育活动排列在第三位,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及体育对健康的重视还不够,有待于进一步积极引导,充分、合理的利用好这部分时间。

(四)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16]。体育消费水平与一般消费水平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体育消金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体育消费水平[17],因此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的调查,可以从货币单位上反映出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

通过观察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年均消费档次分布图(图5)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呈现出两头低中间高的正态分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型,从发展的角度讲,发展过快或过慢都会出现偏离这种主流的趋向。由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少势必会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说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这种分布情况基本上符合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现状和事物发展的逻辑。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水平为203.6元,与我国居民在2000年的人均体育消费额相比高出了很多。我国居民在2000年的人均体育消费额为人民币78.5元,出现这种偏差的原因很多。第一,大学生所受的体育教育使其相对于普通居民有较强的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能力,在参加体育锻炼方面有优势前提。第二,大学生的余暇时间相对比较多,体育消费水平增加的可能性要大。第三,国家教育部规定体育课是学生的必修科目,学生接受教育进行身体锻炼必然要发生体育消费。第四,大三、大四的大学生进行完必修科目的学习后,选修某项体育活动也是体育消费投资的一个方向,这也是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高于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原因之一。

1.河南省大学生月支配金额

调查的结果显示:河南省大学生月收入情况分布为:在以下6个选项中:(1)200元以下;(2)200-300元;(3)300-400元;(4)400-500元;(5)500-700元;(6)700元以上,有17.6%的大學生认为其月收入在(1)200元以下,有21.3%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2)200-300元,有25.7%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3)300-400元,又另有21.2%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4)400-500元。即河南省大学生的月收入大概约为300元左右。具体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2.河南省大学生月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大学生月消费情况分布为:有35.7%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⑵200-300元,由22.2%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⑴200元以下,有18.6%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⑶300-400元,另有13.9%、6.7%、2.9%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分别为⑷400-500元、⑸500-700元、(6)700元以上。即河南省大学生的月消费大约为300元左右。由此可知,河南省大学生的消费意识较强。具体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

3.。河南省大学生月体育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大学生月体育消费情况分布如下:有42.8%的大学生选择了⑴30元以下,有30.5%的大学生选择了⑵30元左右,即共有73.3%的大学生认为其月体育消费在30元左右及30元以下。近几年来,作为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仍然不高,另有4.9%和2.9%的大学生选择了⑶60元左右和⑷90元左右,这说明河南省大学生仍具备较强的体育消费能力。具体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

4.河南省大学生不同性别体育消费水平的比较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生。男生的年均体育消费水平集中在100-200元,200-300元,300-400元三组区间内,其百分比分别为30.67%,28.19%,16.32%;而女生的年均体育消费水平则多集中在300元以下的区间。在较高的消费层次上,男生也表现了这方面的消费优势,体育消费水平在500元以上的男生占4.89%,女生仅占1.94%。男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为210.21元,要高于平均值,女生的年均体育消费水平为158.63元,低于平均水平。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其结果P=0.00,说明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见表4)。

5.不同生源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比较与分析

按照我国大学生的招生情况将大学生的来源分为城市、县城和农村。有表5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区间分别大都集中在100-200元和200-300元范围内,向两边呈递减的趋势。此外,在体育消费水平的高区间范围内按城市、县城和农村进行排列,其相应的选择比例逐渐减小,也反映了不同生源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源间的P值均≤0.01,说明不同生源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城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高,县城居中,农村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则比较低。三种生源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分别为280.45元,215.39元,120.76元。

(五)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1.男、女大学生实物消费水平与劳务消费水平的比较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实物消费水平以及劳务消费水平均大于女大学生(见表6)。男大学生的年均实物消费水平为145.82元,女大学生的年均实物消费水平为116.27元,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年均劳务消费水平分别为65.39元、42.36元。说明了大学生对体育的投入以购买实物性的消费资料为主,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服装、鞋袜、帽,小型的健身器材,体育纪念品,体育图书、杂志以及各种音像制品,体育彩票等。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经济没有独立,经济来源主要以家庭供给为主,决定了大多数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性为主。一方面这种消费与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密切相关,为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及体育信息;另一方面其中的部分实物消费品与学生的一般日常生活用品在效用上相互替代,就消费的意义而言已从单纯体育消费转向了生活消费。劳务性体育消费则主要是用于观赏与体育有关的比赛、录像,参加体育知识或体育技能的培训,购买各种锻炼的门票,到收费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等方面。目前大学生的劳务消费水平虽然不高,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租用体育器材、场地等很多方面都是由学校无偿提供的,这部分消费不以支付货币的形式出现,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可以认为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有一定的合理性。体育劳务消费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和愉悦身心的独特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2.不同生源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对不同生源大学生的体育实物、劳务及用于其它方面的体育消费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其结果如下:在体育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方面,不同生源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其他用于体育方面的消费中,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城市与县城以及县城与农村之间则没有差异。

(六)影响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员,其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大学生作为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人,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更易于受各种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样,作为一种消费方式的体育消费,其对大学生的影响亦是多方面的。笔者在调查过程中,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细分为:(1)促进其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2)促进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因素,(3)影响其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4)影响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消极因素,四大类,分为四道题,在每道题中,又分为若干个因子选项,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将其按重要性排序列出前3位,在研究时,根据排序顺序分为第一、二、三位,分别进行研究,以力求多角度、较为全面的反映出影响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其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促进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

笔者根据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的不同,将其细分为:(1)对体育感兴趣、(2)身体健康与精力充沛、(3)精神愉快、(4)保持健美的体型、(5)交往的需要与增进友谊、(6)学习需要、(7)丰富业余生活、(8)其它,等8个因子项[18]。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排序順序为第一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促进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中,有34.7%和35.6%的大学生认为居于其参与体育消费第一位的分别是(2)身体健康与精力充沛,和(1)对体育感兴趣。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9所示:

(2)排序顺序为第二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9.8%的大学生选择了(2)身体健康与精力充沛,和27.2%的大学生选择了(3)精神愉快。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0所示:

(3)排序顺序为第三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9.7%的大学生选择了(7)丰富业余生活,和17.1%的人选择了(3)精神愉快。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1所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依次为:身体健康与精力充沛,对体育感兴趣,精神愉快和丰富业余生活。

2.促进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客观积极因素

笔者根据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积极因素的不同,将其分为:(1)受同学的影响、(2)有充足的空闲时间、(3)家庭条件好寄钱多、(4)自己挣钱有收入、(5)受社会、家庭的影响、(6)其它,等六个方面[19]。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将其按重要性排序列出前3位,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排序顺序为第一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44.9%和38.1%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1)受同学的影响,和(2)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2所示:

(2)排序顺序为第二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44.1%和18.3%以及21.4%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2)有充足的空闲时间(1)受同学的影响,和(5)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3所示:

(3)排序顺序为第三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47.2%和17.5%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5)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和(1)受同学的影响。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4所示:

综上所述可知,促进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积极因素依次为:受同学影响,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受社会、家庭的影响。

3.制约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

笔者根据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的不同,将其分为:(1)对所参与的体育运动不感兴趣、(2)不会体育运动技术、(3)身体不适或有疾病、(4)不满足“物美价廉”的消费原则、(5)不能长期坚持、(6)其它,等六个方面[20]。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将其按重要性排序列出前3位,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排序顺序为第一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33.1%和23.7%分别选择了(1)对所参与的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和(2)不会体育运动技术。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5所示:

(2)排序顺序为第二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28.3%和25.9%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3)身体不适或有疾病,和(5)不能长期坚持。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6所示:

(3)排序顺序为第三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37.3%和16.2%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5)不能长期坚持,和(1)对所参与的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7所示:

综上所述可知,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依次为:对所参与的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不会体育运动技术,身体不适或有疾病。

4.制约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客观消极因素

笔者根据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消极因素的不同,将其分为:(1)场地器材缺乏、不足,(2)自己收入水平不高,(3)体育消费价格过高,(4)学习和业余生活紧张,(5)学校组织宣传体育活动的力度不够,(6)其它,等六个方面。并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身情况将其按重要性排序列出前3位,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排序顺序为第一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40.3% , 26.1%和17.9%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1)场地器材缺乏、不足,(2)自己收入水平不高,(3)体育消费价格过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8所示:

(2)排序顺序为第二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32.5%和28.7%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3)体育消费价格过高,和(2)自己收入水平不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19所示:

(3)排序顺序为第三位时各因子项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26.1%,23.6%和22.2%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5)学校宣传组织力度不够,(4)学习和业余生活紧张,和(3)体育消费价格过高。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20所示:

综上所述可知,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消极因素依次为:场地器材缺乏、不足,自己收入水平不高和体育消费价格过高。

5.对学校现有体育消费的满意度

笔者根据大学生对学校现有的体育消费状况是否满意,将其分为(1)很满意、(2)比较满意、(3)一般满意、(4)不满意,等四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图所显示:有54.8%的大学生对学校现有的体育消费状况持一般满意态度:有2.7%,14.8%和27.7%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1)很满意,(2)比较满意,和(4)不满意。由此可知,河南省大学生对学校现有的体育消费状况持一般满意以上态度者为72.3%,即是持正面态度的。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21所示:

6.学校体育社团组织对参与体育消费的影响

笔者根据学校体育社团组织(如: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对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影响,将其分为(1)增加您的体育消费(2)减少您的体育消费(3)无影响等三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57%, 33. 6%和9. 3%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3)无影响、(1)增加您的体育消费和(2)减少您的体育消费。由此可知,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学校的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对其参与体育消费是无影响的,这说明,河南省高校各类体育组织对在校大学生施加的影响还不够。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22所示:

(七)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其它一些省市的大学生一样,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意识较强,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在消费动机,影响因素和所参与消费的运动项目及消费偏好等方面又有不同,拥有自己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开发河南省高校体育市场,提高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和河南省高校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对策,以期能对其有所裨益。

1.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准和文化修养的现代大学生,他们尽管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也懂得“花钱买健康”的道理,但由于其正处于思想倾向、志趣爱好等还不完全稳定,行动易受感情支配的阶段,其行为与意识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体育消费观念淡薄,体育消费意识较差,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加强体育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宣传栏、校园风格等措施,让大学生明确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反对那些为“攀比”、“炫耀”而进行体育消费的观念,还应该组织大学生观看体育赛事,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参加体育知识竞赛活动等方式,来培养体育消费意识。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养成,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

2.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

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的体育劳务消费是在校园内进行的,故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应加大力度,应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为导向,既然大学生有健身娱乐和自身发展的需求,高校体育市场的定位就应该以健身娱乐和竞赛表演为重点。竞赛表演目前在高校中已开始起步,很多体育竞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健身娱乐也很受大学生的青睐。但是从市场的发展要求来看,一方面,应不断提高体育竞赛水平,开展大学生感兴趣的健身活动、娱乐项目,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激发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和娱乐项目,从而带动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体育实物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根据大学生就近消费的特点,可在校园内或校园附近设立体育用品销售点,也可以采取定时定点销售的方法,但其产品应力求经济适用,货真价实,美观大方,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需求。

3.加快体育场地基础性建设,满足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空间

体育场地是体育消费的地方,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感到体育场地严重不足,且占用体育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体育场地基本为男生所用,女生活动场地很少。因此,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是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具体对策:一方面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健身环境;另一方面应结合全民健身运动,用高校场地作为全民健身的基地,以获得资金,改善体育场地设备。在保证学校体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定时定期向社会开放场地,举办各种培训,增加场地的投入,弥补体育经费的不足。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可以用月卡或健身登记卡,俱乐部会员卡等形式适当收费,保证大学生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消费,让他们玩得开心满意。

4.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体育教学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内和课外活动互补。高校应该开展“俱乐部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形成。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是人们在调整、顺应新的生活节奏的重要辅助手段[21]。我们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大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周末却是一个比较好的锻炼和娱乐的时间,高校可以根據这一特殊情况,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合理的安排好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满足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需要,也可以在此时间内,举行一些有影响的有关体育消费的专题讲座,引导消费观念,培育消费者,创造新市场[22]。还应该开设一些大学生认为需要开发的体育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健身意识,养成课外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

5.根据需要做好服务,吸引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

根据高校体育市场的需要,做好服务与引导工作。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应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为导向[23]。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河南省大学生最常参与体育消费的运动项目的前5名依次为: 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健(身)美操。且,在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实物消费的选择比例远高于劳务消费,主要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对此,我们应重点做好以上5个河南省大学生最常参与体育消费的运动项目的经营与管理工作,并兼顾其它运动项目的经营与引导工作,不断开发学生感兴趣的健身、娱乐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努力使河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不断地由实物型向劳务型转变。

6.不断开发满足要求,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习惯

不断地开发高校体育市场,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调查结果亦表明:1,河南省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体育消费价格约为5元/次(32/4),2,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健(身)美操是河南省大学生最乐于追加投资参加的体育消费运动项目。3,随着河南省大学生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2)用于购买体育锻炼卡,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和租用体育场馆等的费用和(1)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小型体育用品、器材等的费用,将是他们优先选择的体育消费类型。4,随着未来河南省大学生经济收入的增加,(3)用于购买体育书刊、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的费用,将是他们优先选择放弃的体育消费类型。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消费能力的情况下,运用合理的消费价格引导消费,尽量避免“有钱不敢花”和“想买没钱买”的不良消费现象[24]。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只有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才是有效需求,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只有在有货币支付能力的范围内得到实现和满足[25]。

7.树立意识科学管理,优化大学生体育消费

据经济专家预测,中国的经济形态正在从“劳动生活型经济向闲暇生活型经济”转变,经济的高速发展可持续到21世纪30年代,并融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中。亦有学者预测,21世纪,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消费的阶层化倾向将日趋显著,并将引起体育需求的多样化和体育消费的阶层化。消费是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而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是生活水平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志[26]。因此,有学者认为,体育产业将成为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27]。在此背景下,当前,我国体育界最为缺乏的便是合格的高质量的专业化经营人才。我们应大力培养具有一定体育学识水平或技能,在體育领域的实践中可能作出贡献的经营人才[28]。我们应打破原有思想的束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真正转变观念,建立全新的市场意识,科学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市场意识,己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观念。我们只有坚决地打破原有计划经济下的思想束缚,转变观念,建立全新的市场意识,并进行科学的管理,河南省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才能更加科学、有效。

8.最大限度提升大学生的满意度

体育企业和商家应以消费者的满意度作为发展的标准,努力丰富和提高体育类商品的品种和质量。一方面体育企业和商家的发展必须依靠消费者满意度的实现。消费者满意度的制高点是100%,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递进、变化的过程。因此,体育企业和商家应该本着“以大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出符合大学生需求、适应大学生发展的产品,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大学生消费者满意度的制高点。另一方面,网络应该成为体育企业、商家和大学生之间的主要沟通纽带。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市场将越来越繁荣和丰富。消费者以消费来体现自身个性和身份象征的倾向性也更加强烈。网络凭借其突出的方便、快捷,必将在未来成为二者沟通的重要渠道。这是因为:首先,大学生对网络的青睐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他们在网络世界中任意遨游,并期望通过网上体育消费而达到“本我”特征和“个性化”的实现。其次,体育企业和商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市场细分”—针对大学生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来调整、规范和定位体育产品。简而言之,就是通过信息的充分掌握,达到市场的最高效率。

9.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智性支出

“智性支出”简单地说就是教会人们怎样合理的开支。智性支出意味着人们了解自己的消费方式,并且明白这种消费方式是如何与自身的价值观相契合。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把开支用在能给你带来乐趣的东西上。其实质就是保证支出方式能够提升自身的满意度。能否成为一个智性支出者有赖于一个关键性步骤,即:认识到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一过程由两个部分组成:人们的价值观和愿望。价值观是人们在生活中的基本品质,它是使人们之所以成为自己的不可变更的部分,而愿望则是人们用来表达一个至关重要的价值观的特殊方式。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塑造期,在这一段时期内,通过理性的指导和自我认识,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智性支出者。具体而言:

(1)尊重自己的价值观

智性支出者的消费都是物超所值,其最终将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更多的控制能力和更多他想要的东西。对于大学生而言,体育消费毕竟是他们闲暇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应该知道自身最近的具体情况,对将要进行的体育消费要有合理的和准确的认识。也就是说,对满足近期的哪种需要而进行体育消费。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知道,体育消费行为不是一个短期或临时性的行为,而是和人们的健康休戚相关的、贯穿一生的行为。因此,他们不仅应该考虑为了满足暂时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对长远的效益有一定的认识。真正做到为了改善健康状况,为了促进健康服务。总而言之,在体育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三大原则:量入为出,关心自己的发展,使快乐最大化。

(2)走向智性化体育消费

大学生在体育消费行为过程中,大多是非理性的。这是走向智性消费最大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大学生应该学会理性思维,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短期和长远的智性支出模式。具体情况不同,其智性支出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就是根据需要层次循序列出自己的支出项目,其大体过程是从物质需要到精神需要。要完成这一模式的确立,就不得不要考虑完全成本和终身成本。完全成本是指在体育消费的过程中把每一项购买有关的隐藏代价都计算在内。比如,您在决定参加一个体育培训班之前,除了要考虑正常的收费以外,还要把其他一些额外的费用计算在内,如车票等费用。不详细的计算这些“微不足道”的费用,很有可能轻而易举的让你的成本翻一番。终身成本在前文已经论述过,大学生通过体育消费行为而实现终身成本的累积过程本身就是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它是大学生智性支出的必由之路。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有绝大部分大学生是在学校免费的运动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5.73%,只有14.27%的大学生到收费的运动场馆进行过体育锻炼。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是篮球,其次是跑步,再次是乒乓球,往后依次是足球、羽毛球、健美操、交谊舞、棋牌类和排球。在调查的河南省大学生中,100%的学生曾参与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他们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健身要求和消遣娱乐。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不高,体育实物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劳务消费和信息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还比较单一。不同性别和不同生源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大学生体育消费主要是实物性体育消费,劳务型体育消费较少,且消费结构单一。男、女大学生和不同生源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具有较大的差异。促进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依次为:身体健康与精力充沛,对体育感兴趣,精神愉快和丰富业余生活;促进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积极因素依次为:受同學影响,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制约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消极因素依次为:对所参与的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不会体育运动技术,身体不适或有疾病;制约河南省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消极因素依次为:场地器材缺乏、不足,自己收入水平不高和体育消费价格过高。

(二)建议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加快体育场地基础性建设,满足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空间;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根据需要做好服务,吸引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不断开发满足要求,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习惯;树立科学管理意识,优化大学生体育消费;最大限度满足大学生的消费要求;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的过程中应该学会智性支出。随着河南省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真正实现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高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管理者需不断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把握体育市场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1.

[2] 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3] 李海冰.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1.2.

[4] 张卫军.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调查与研究[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4.

[5] 孙雷.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4.

[6]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1.

[7] 杨清.简明心理学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

[8] 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9] 李凤新.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2.2.

[10] 左新荣等.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

[11] 丛湖平,徐晓燕,林建君,李朝辉,刘霞.浙、湘、川高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动机结构的统计分析[J].体育科学.2003(5):9-12.

[12] 季浏等.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13] 夏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2):59-60.

[14] 王莉华等.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

[15] 孔祥生,李大新.试论体育消费行为的流行与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021-1022.

[16] 吴秋林等.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

[17] 吴秋林等.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S1.

[18] 张明飞等.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因素的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19] 张明飞等.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因素的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20] 张明飞等.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因素的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2.

[2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2] 陆道生著.21世纪初重大经济课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3] 刘胜.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03.

[24] 范剑平.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5] 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6] 吕树庭.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透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6.

[27] 鲍明晓.体育在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

[28] 唐成,张超慧.体育产业经营的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张祝平

上一篇:清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下一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