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教材改革初探

2023-01-04

1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软件开发教材的缺陷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教育采用的教材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在一线教学的教师编写的教材, 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 培训教材。在一线教学的教师也编写了很多优秀教材, 其中也不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精品教材, 但是这些教材并没有完全按照工作岗位要求来编写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也占用了高职使用教材的绝大部分比例。这些教材的共同点是:理论讲述相对多和全, 实践操作相对少且没有跟相关的岗位联系起来;而高职教育恰恰是要求为相关的岗位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并不适合高职教育。培训教材更是体现相关的技能知识, 而对岗位的系统化的知识技能要求并没有体现。培训教材也不适合我们的教学要求。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的高职教育, 要求有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材。改革现有教材, 对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迫切的要求。

2 高职计算机软件开发教材改革初步构想

2.1 教材内容的改革

我们编写的教材是不是像培训课程所用的教材一样, 基本没有什么理论, 都是实践操作?答案明显是否定的。我们是通过三年的时间培养适合相关岗位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而不是社会上的短期培训。因此, 新教材应该体现理论够用、紧跟最新知识、把握核心知识, 紧密联系工作岗位这些特点。

在编写的过程中, 我们提倡企业相关人员的参与, 教材的内容应该跟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紧密相关。

教材内容应该定位在相应的“岗位”上。根据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将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划分形成单元项目→围绕单元项目讲解相关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单元项目任务→总结单元项目任务完成过程并适当扩展 (包括解决相近的工作任务和补充相近的知识) 。

课程不要求知识内容的系统化, 完全服从工作的需要, 需要什么讲什么, 需要哪门就讲哪门的知识。

此外, 课程应该体现一个具体工程项目具体操作的流程。比如, 现要开发一个新的项目。可行性分析→编写可行性分析文档→需求分析→编写需求分析文档→总体设计→编写总体设计文档→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编写测试文档→编写使用文档。这一个完整的流程我们都应该反应在课程内容当中, 而不仅仅体现知识技能。

2.2 教材组织结构的改革

教材编写的主线是:提出任务→分解任务→学习新知识→完成任务→布置课后任务。

(1) 提出任务:每章 (多章) 以一个实际案例的形式提出任务, 描述任务中所需要的知识。这里的知识点包括2部分, 预备知识 (已经学过的) 和新知识 (将要学的) 。 (2) 分解任务:将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安排在小节中进行讲述 (将一个相对大的任务分成多章) 。特别是新的知识可以考虑在小节 (章) 中安排新的实例进行描述。对于编程语言课程, 我们还可以在其中加入常见错误提示, 代码优化提示, 软件工程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3) 完成任务的同时, 也完成学习安排在小节中的新知识。并且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达到掌握新知识运用的目的。 (4) 布置课后任务, 课后任务的提出应该以新的模式出现, 应该改变现有课后习题的模式。在新的教材中, 我们可以考虑这种课后练习模式:任务的提出→解决任务所需知识点→任务的具体要求。其中提出的一个新任务类似于讲授的任务;任务所需知识点中包括已经学到的知识点和下一章中包含的一些知识点;由此达到运用新知识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通过讲解课后任务而达到帮助学生预习新知识的目的。

2.3 实施新教材教学的目标

通过新教材实施教学不是单纯体现技能培养, 而是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技能, 此外还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大的课后任务可以分小组完成) 。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去工作。

3 实施新教材教学的保障条件

3.1 构建符合企业工作标准的教学场所

构建符合企业工作标准的教学场所, 除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更好的学习技能知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一毕业就是一个合格的员工。

3.2“双师型”教师

实施新教材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上讲台是老师, 下讲台是工程师”的能力, 具有“双师”能力的教师更能解决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甚至可以考虑从企业聘请工程师、技术员来给我们的学生讲课, 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的学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3.3 实习企业 (实习基地)

一个好的实习企业可以让学生学到的东西有用武之地, 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将来工作也能更好的融入到企业中去。

4 结语

本文就高职计算机软件开发教材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对此类教材改革提出了一些前期设想。总之, 改革现有教材应体现: (1)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把学生作为行动主体, 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 有利于人的协调发展; (2)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3) 体现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 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四、体现了具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形势下, 职业教育的规模在扩大。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除了好的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工具, 教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提倡“工学结合”的情况下, 如何编写一本好的、适应高职教学的教材也是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所要注意到的问题。本文就“工学结合”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教材编写改革提出一些拙见。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材,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占军,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2] 巫兴宏, 基于工作页的一体化教学实践.

上一篇:《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下一篇: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快乐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