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2022-09-28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优点

将工学结合模式应用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中, 是具有极为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的。第一, 在工学结合模式背景之下开展高职会计专业教学, 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自己在会计专业学习中的目标, 在明确会计工作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第二, 工学结合模式将学习和工作需求紧密结合, 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针对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迅速适应工作的条件和外部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局势。

第三, 在该模式下, 设有会计专业的学校可以和企业公司进行有效沟通合作, 这不但对于学校来说教学环境和设施有了很大程度地改善和发展, 而且还能够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准备充足优秀的人才。由此看来, 工学结合模式之下的会计教学对于企业和学校是双赢的选择和必然趋势[1]。

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偏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应用

目前阶段中, 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中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上, 忽视了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加强。

学校教研部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仅仅关注学生理论书面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缺乏对于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2]。然而,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际操作功能十分强的学科, 如果未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关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往往会使学生对于某些内容和知识理解不清, 或者仅仅是通过记忆掌握, 根本没有从实质上理解相关内容。另外, 即使有部分学校开设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但仅仅是表面文章, 过于形式化, 学生通过此类教学活动并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白白地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宝贵资源。

(二) 教育过程盲目化太强

教育目标的设定, 不仅仅能够为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和监督教学效果, 评价教学行为。对于教育目标的设定, 应该基于对当前会计人才和市场需求的仔细研究, 制定出一套系统完整、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做到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符合当前企业单位的需求和标准。但实际中, 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进行有关人才培养的明确目标设定, 导致了教学活动执行过程中一度陷入盲目化的僵局中, 这样会降低学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效率, 长久来看, 不利于该校会计专业师资力量和综合水平的提高。例如, 当前会计专业中税务代理和点钞技巧是要求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都需掌握的一门本领, 但是由于对会计从业的工作内容没有进行系统研究, 很多学校在课程安排时根本忽视了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这对于学生毕业之后踏入社会进行工作岗位竞争是十分不利的, 学校应该对深入企业用人方向探究, 形成明确具体的会计培养目标[3]。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方向

(一) 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基于会计专业本身对于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而且需要掌握系统完善的综合知识体系, 考虑到这一点, 学校方面应该加大对于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案制定, 形成科学合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并重的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将这一教学模式贯彻执行下去, 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感受到会计专业带来的挑战感, 增强对于会计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奠定扎实稳固的会计知识基础。学校在布置相关工作时, 应该确保实践教学比重占会计整体教学内容的58%, 这不仅仅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因此, 学校可以考虑以工学结合模式为基础, 并在此背景之下创新教学理念, 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讲授, 学生主要任务是听讲。而如果要将工学模式应用于会计教学中, 那么原来固有的那种传统教学模式就应该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 教师在将实践内容融合入课堂时, 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 在学生进行操作时, 教师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 指明学生产生的错误和仍需改正的方面, 通过师生间的联系交流来不断提升会计教学效率, 实现教学目标。

(三) 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

为了增强学生对于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改变原有的死板教学模式, 不断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是提高学生会计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力, 学校方面可以组织会计从业操作竞赛, 通过学生之间的表现和竞争, 对表现优异的同学进行嘉奖和鼓励, 对于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问题和现象, 教师可以实地教学, 同学生进行分析交流。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仅能够透彻全面地理解会计电脑软件, 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会计从业时遇到相关问题的预见和分析能力。学校教研部针对学生在竞赛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分析归纳,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会计教学方案。

(四) 扩大学生实践场所

实现实践教育的扩大化和顺利进行的前提, 就是学校加大对于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针对这一方面, 学校有关部门应该拨出一定资金进行会计教学场所和设备的扩建和升级, 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 学校也应该注重与社会上的企业单位进行合作, 通过合同等方式分派资质良好的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实习, 不断地扩大学生实践场所, 实现学生会计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 引入并完善会计多证考核制度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式, 使得毕业生的工作就业难度急剧加大。在这种背景之下, 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于此,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技能多能力的提升。会计行业中的证书往往具有较为强大的竞争力, 而且如果能够顺利考取, 将会极大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促进未来职业发展。学校应引入多证考核制度, 针对不同学生,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重点方面的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仅会优化学校中学习风气, 而且会使学生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 以不断适应社会激烈残酷的竞争。

四、小结

工学教育模式现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特色和突出优势, 其能够更好的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体验进行紧密结合, 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不断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高职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工学教育模式带给会计专业的极大帮助, 通过实际考察、探究分析等方式不断革新会计教学方法和途径, 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摘要:会计行业的发展时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才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目标和方向。但是目前来看, 高职院校中的会计教学仍存在着部分尚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工学结合, 加强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能力的并重应该受到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针对于此, 本文详细介绍了工学结合模式的优点, 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以及工学结合模式下未来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

参考文献

[1] 陈晓珊.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实训教学改革探析[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5, (4) :78-82.

[2] 綦红.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读与写 (上, 下旬) , 2015, (18) :399.

[3] 刘燕.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文学教育 (中) , 2017, (5) :166.

上一篇:浅谈“执行难”下一篇:谈广告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类型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