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泥娃娃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大班泥娃娃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案《泥娃娃》及教学反思[大全]

大班教案《泥娃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感受歌曲《泥娃娃》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泥娃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泥娃娃》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2、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3、教具泥娃娃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 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 师: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本文扩展阅读:泥土即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第二篇:《泥娃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制作泥娃娃。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制作泥娃娃的方法。 难点:有创意的制作泥娃娃。

教学设计:

1.导入。

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泥娃娃?

2.观察思考。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3)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3.实践探索。

(1)制作泥板将泥巴压成板状,再用雕塑刀割成方形。

(2)卷成泥筒将包好布的饮料瓶压在泥板的一侧,底部对齐,慢慢卷成筒状,立起后粘牢并抹平。稍干后,先抽出瓶子,再取出布。

(3)做出五官先用小刀或牙签将眼睛和嘴巴处镂空,然后沿着外轮廓线粘上细泥条。 (4)添加四肢用泥片卷成泥筒制作袖子和裤脚,然后用泥浆将它们先粘接在身体上,再插入四肢。

(5)对头部进行装饰先将泥板按头部的大小切割成圆形,粘在头顶,再将另一块泥板切成泥条作头发。

4.思考与实践。

学习泥娃娃的制作过程后,你还可以用泥板成型的方法创作出生活中哪些不同的人物造型呢?动手试试看!

第三篇:《泥娃娃》教学反思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教师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主动地、创造地处理教材,寓教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气氛中感悟和理解音乐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在欣赏《泥娃娃》一课中,从玩下功夫,让孩子把自己带来的橡皮泥辨别他们的颜色,然后想想看橡皮泥的玩法,除了用动词"捏"还可以用什么?充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令我惊奇的是他们开始摔泥,锤泥,切泥,揉泥……答案多得你都反应不过来,泥的可变性与柔软性被挖掘的淋漓尽致,用他们的一句话说:"要玩谁不会!"见到孩子们很快就进入状态,我就出示了×-××××××××××××节奏,看看谁编的动词好,节奏新的没人比,我绘声绘色,边撮边说,先来做个

接着欣赏《泥娃娃》,因为早已耳熟能详,很快就会哼唱,加上刚才创作出的十几条节奏,为歌曲拍手伴奏,孩子们惊奇的发现自己是优秀的,找到了许多乐趣,他们的创造意识开始萌生,当全体同学都喜欢用你想出的节奏拍手时,是不是特有成就感。放着音乐,利用起身边的小物体,如笔等,又快又好的做出各种形态的泥娃娃,不一定要像,可形态却要多,两边歌曲结束后,大家互相欣赏,有的是"S"型,有的是"T"型……简单、滑稽、可爱,最后,让孩子们边唱歌边摇头,把自己当作泥娃娃,8拍后定成一个泥娃娃的造型,感受音乐,表现好的同学还可以8拍离开位子走动后,定住,加入舞蹈造型的练习,更是笑料百出,可今天你是"丑小鸭",明天就一定会变成"白天鹅"。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孩子们在音乐中陶醉、创作才是最可贵的。

教师从学生的创作、演唱、表演、实践活动中,发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使音乐学习形成良性的循环。音乐是美的,游戏是快乐的,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更美的音乐奇迹!

第四篇:泥娃娃(二稿)大全

泥 娃 娃(二稿)

故事梗概:五岁的姗姗有一个烂赌如命、脾气暴躁的爸爸,每一次输钱,每一次不如意,都会把脾气发泄在将拳头挥向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身上,姗姗在不健康的成长环境中性格悄然发生了变化,说话也越来越少,最终失语。姗姗妈在没有希望的生活中最终终日的殴打和暴力中精神失常,离家出走。姗姗不得不在奶奶的陪伴下住进医院...... 首场

公园

日 黑屏

开始女孩清唱《和爸爸说说话》片段

转眼,冬天要到了,漫天飘着雪花。爸爸,你可要多穿哪。外面的风挺大,树上的叶儿都飘落了,小燕子离开了家。

开始画面,背景音乐《虫儿飞》伴奏

姗姗和爸妈在公园里愉快的玩闹着,姗姗跑在前面,转过身咧着嘴大笑看跟在后面的爸爸和妈妈(笑容特写)说:姗姗慢点,别摔着。

爸爸跑上去追姗姗,姗姗一边跑,一边喊笑着喊:来追我啊,来追我啊! 一家三口的背影消失在公园的尽头。 淡入字幕:本故事真实故事改编 淡入题目:《泥娃娃》

第一场 内

家里

日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姗姗正躺在床上睡觉,阳光照进来,打在姗姗的脸上,做了美梦的她,嘴角上扬,(特写)。

另一个房间,恶狠狠的爸爸一把将家里的花瓶重重的摔在地上,揪着姗姗妈的头发大声的喊着:钱在哪,钱在哪!

姗姗被花瓶摔碎的声音吵醒,睁开眼睛,轻轻的下了床,抱着桌子上自己心爱的泥娃娃来到爸妈房间门口。

姗姗妈(无助的揪了揪头发甩着手):自从你粘上赌,这个家都被你败完了,你这个混蛋。 姗姗爸(面目狰狞的咆哮着):钱是老子挣得,管你屁事,再说一句,信不信老子打死你。 姗姗妈(坐在床上,低着头):你再这样,离婚吧。 姗姗爸(面无表情的看着,咬牙切齿的说):离婚?

说完一巴掌打在姗姗妈脸上说:你敢跟老子离婚,老子打死你。一边说,一边拳打脚踢。 姗姗跑进去拉着爸爸的衣角,一边流泪一边摇头低声说:爸爸,别打妈妈了。爸爸,别打妈妈了。

姗姗爸一把甩开姗姗,一个反手巴掌打在姗姗脸上,泥娃娃落在了地上。 姗姗爸怒吼道:再说话,信不信老子捏死你。 姗姗嘴角红肿的坐在墙角。 黑幕

第二场 内

家里

夜 2个月过后

背景音乐《终于》韩葆开始的伴奏音 屋子里特别凌乱,满地狼藉,姗姗爸还在不停的翻箱倒柜,蓬头垢面的姗姗妈的坐在地上,拿着鞋子凑在自己的嘴边闻一闻,笑着说:好香,好香。

姗姗抱着泥娃娃坐在地上,眼神木讷,时不时抬起头看看屋子外面。

旁白:男人的血腥、冲动和暴力,让这个本该幸福和谐的家庭如履薄冰,女人已经在长期的压迫中精神失常,而姗姗,已经好久没有说话了。

第三场

街头

背景音乐(悲一点就可以)

姗姗爸爸从箱子地下翻到存折,欣喜的他,拿着存折匆匆出了门,姗姗爸爸出了门,消失在街道尽头。

姗姗妈妈,在街头疯疯癫癫的在街上走着,见到谁对谁都笑,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什么。 姗姗小时候在奶奶身旁蹦蹦跳跳的场景。

奶奶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边的姗姗,叹了一口气,偷偷的擦了眼泪,姗姗奶奶牵着姗姗的手,姗姗依偎在奶奶的怀里,站在医院门口(医院门面特写),姗姗呆呆的看着医院门口来来往往的医生的患者。

旁白:年迈的奶奶来到城里,发现曾经那个活蹦乱跳的姗姗已荡然无存,站在自己面前的姗姗已经是一个家庭暴力造成的失语女孩。

第四场

一零二医院

一零二医院的走廊上,护士正端着医药盘忙前忙后,脸上挂着善意的微笑(特写),病人在走廊里透透气,给路过的宋医生和医师助理打招呼,宋医生给身旁的助理叮嘱道:五床的患者要多用点心,每天多跑两趟。 助理认真的点点头:知道了。

宋医生走到门口准备进去,姗姗奶奶拉着姗姗的手走到宋医生跟前说:医生啊,你快救救我孙女吧,以前她活灵活现的,现在怎么都不肯说话。

宋医生让姗姗奶奶和姗姗走进去蹲下来对姗姗说:小姑娘真漂亮,我是宋伯伯,我最喜欢小朋友,我们做个朋友好吗?

姗姗胆怯的往后退了退,下意识的抱住奶奶的腿。

宋医生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指着自己办公室的沙发说:姗姗坐在这画画好不好?我和奶奶说点事。

姗姗小心翼翼的接过笔纸,坐在了沙发上。

第五场

一零二医院走廊

姗姗奶奶一边给宋医生说,一边比划着,说到动情处,姗姗奶奶低头抹泪。

旁白:姗姗奶奶一五一十的向医生诉说了姗姗的不幸,家庭的不和谐,对这个年幼的孩子心灵上造成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

宋医生认真的听完奶奶的诉说,转身看了一眼正在画画的姗姗,扶了扶眼睛,拍了拍姗姗奶奶的肩膀,轻轻的点了点头。

第六场

办公室

日 背景音乐《值得一辈子去爱》

早上八点半(钟表特写),宋医生在电脑上快速的打着病例(电脑屏特写):爸爸离家出走多年未归,妈妈精神病发作,姗姗受惊吓失语6个月,诊断:癔症型失语。输完后将病例打出来,起身走出了办公室。

第七场 内

病房

背景音乐《值得一辈子去爱》

路过姗姗住的病房,宋医生将床边快掉地上的泥娃娃拿起来放在了旁边的柜子上,姗姗正在睡觉,宋医生轻轻给姗姗盖上被子。

第八场

科会议室

日 背景音乐《追梦赤子心》伴奏

科会议室里(门牌特写),医生们和护士都围桌而坐,宋医生打开投影仪,PPT上面显示“姗姗治疗方案”

宋医生拿起切换笔一边将一边说:姗姗,家庭变故造成癔症型失语,他的父亲… 医生们都在认真听着宋医生阐述,不时的点点头,有的护士眼圈泛红。 宋医生坐下来说: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在座的各位有什么意见。 A医生:我觉得应该给孩子提供心理辅助

B护士:更多的应该是陪伴,小女孩得到的父爱和母爱少得可怜 C医生:行为训练也不能少 第九场 内

医院

以下镜头使用延迟拍摄(建议快切) 背景音乐《爸爸别紧张》伴奏

病房的墙上贴着“康复日程”日历显示6月18日

女心理医生正在对姗姗进行心理辅导,对姗姗说:姗姗能明白啊?姗姗认真的点点头。 运动训练的医生牵着姗姗的手说在慢慢的指挥着姗姗训练:一二三四,真棒! 护士坐在姗姗床头,拿出折纸教姗姗折纸鹤,姗姗跟着护士慢慢折起来。

护士带着姗姗在医院的空地上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姗姗躲在护士姐姐身后,来回的跑动着,慢慢的出现了笑容。 (可以插入其他治疗方式)

第十场 内

病房

宋医生坐在姗姗病床边,给姗姗讲着故事:有一天,小花蛇、小胖猪、大灰熊正在草地上做游戏,这时一只小鼹鼠向他们奔来,边哭边喊着: 你们能告诉我,谁最笨吗?忽然脚下下一绊,“扑通”一声摔倒了。“哦!”小花蛇说道。

宋医生手舞足蹈的讲法,逗得姗姗咯咯的笑了起来,宋医生正在低头在病例本子上写下:情感协调、思维有序、问语不答、嘱继续参加病区活动,进行语言训练,维持目前治疗。 听到姗姗的笑声,宋医生猛地抬起头,惊喜的说:出声了,姗姗发声了。

其他的护、病人和姗姗奶奶都凑了过来,宋医生摸着姗姗的头说:姗姗不怕,你知道我叫什么吗?

姗姗轻声,一字一句的说:你….是….叔叔。

姗姗说完,宋医生抱着姗姗在病房里转圈:姗姗说话咯,姗姗说话咯。 病人和护士一起鼓掌,姗姗奶奶和个别护士激动的抹眼泪。

第十一场 内

病房

宋医生拿着查房本来到病房内,姗姗飞快的跑过来牵着叔叔的手说:宋叔叔,宋叔叔。 宋医生将姗姗抱在椅子上说:姗姗乖。

抬起头对姗姗奶奶说:孩子明天就可以出院了,你收拾一下,明天我让护士过来办理出院。 姗姗摆着宋医生的胳膊说:我不走,我要在这里。

宋医生摸着姗姗的头说:医院是病人待的地方,姗姗是健康的人,叔叔会给你打电话的。你看,这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熊,跟姗姗一样,叔叔送给你,希望姗姗跟小熊一样天天开开心心的。

第十二场

医院门口

宋医生穿着便装抱起了在医院门口等自己的儿子和妻子,抱起儿子转了一圈,姗姗抱着自己的泥娃娃趴在窗户上看着医院门口宋医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 开始回忆。

姗姗爸爸摔东西的场景,姗姗爸爸甩门出去打姗姗妈妈的的背影,姗姗坐在墙角落泪的场景。 宋医生一家人走出了医院。 姗姗无声的泪水落了下来。

旁白:看着窗外宋医生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姗姗想起了那个噩梦般的家庭里发声的一切,她多么渴望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可她也知道,她永远都得不到。 桌上放着姗姗画的画,记忆中模糊的一家三口的样子。 黑幕:别让家庭,成为孩子童年的噩梦!

第十三场 内

医院

背景音乐《左半边翅膀》

一零二医院门牌(特写),姗姗奶奶左手提着行李,右手牵着抱着泥娃娃的姗姗,台阶上,护士和医生们给姗姗招手,姗姗和奶奶走到医院门口,姗姗转身满含不舍的看着背后的一群人,宋医生手插在兜里走了出来。

姗姗像发现新大陆似得飞奔到送医生面前,眼睛里已满含泪水,抬起头看着宋医生,一下子扑到宋医生的怀里大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道:我不想走,不想走。周围的护士都感动的眼眶泛红。

宋医生摸着姗姗的头说(像父亲抚摸孩子的头):姗姗乖,叔叔会经常去看你,我们拉钩好不好?

姗姗抬起头来擦了擦眼泪伸出小拇指和宋医生拉钩。

姗姗向后挪了两步,又转身将自己的泥娃娃递给宋医生(天真脸庞特写):这个,送给小哥哥,泥娃娃是最可爱,最天真的天使。

宋医生接过泥娃娃,动情的说:谢谢姗姗,姗姗也是天使。 姗姗说(低着头失落的说):我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奶奶轻轻的抹着泪,走过来牵着姗姗的手,对姗姗说:跟奶奶回家。 对宋医生和护士说了声:谢谢! 拿着泥娃娃的宋医生愣在原地。 护士们将姗姗和奶奶已经跑出医院大门。 宋医生复杂的眼神(特写) 奶奶牵着姗姗远去的背影。

黑屏出字幕:别让家庭,成为孩子童年的噩梦!

后期拍摄节目组和宋医生一起去姗姗家,关心姗姗的画面。 可用文字描述姗姗目前的生活状态。 出编剧导演 出演员名单 出拍摄赞助单位 完

王波完稿于2016年5月22日21:32

第五篇:中班手工活动泥娃娃

中班美工活动教案:《泥娃娃》

设计来源

玩泥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而又百玩不厌的活动。中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捏、搓、揉等操作技能,而且具备了初步的挑战意识。他们愿意探索活动的新玩法,敢于尝试将简单造型组合成更复杂的形象。泥工对于幼儿的小肌肉群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就以捏泥人为主开展了泥工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会按需要分泥,能运用揉、搓、捏、团圆、压扁的技能塑造人物的各个部分和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体验探索成功后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的示范作品(不同形态的泥人),加工好的泥团若干。

2.各种颜色的橡皮泥,PPT泥娃娃,小棒子,小正方体模具,小圆柱体模具

活动过程

一、泥可以干什么?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橡皮泥。”幼儿齐声说。

师:橡皮泥可以干什么?

“捏泥人”、“捏飞机”、“捏泥蛋儿”……

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关于橡皮泥的玩法。

二、泥娃娃怎么不一样?

1.以问答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用泥捏出了什么?

“小人儿…”幼儿说。

师:好。你们看,老师这儿有这么多的泥娃娃,它们长得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2.幼儿自由尝试,大胆操作。

师:这些泥娃娃是怎么做的?你们想不想试试?

在老师的鼓励下,幼儿开始了初步操作。 3.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进行尝试。

师:小朋友们,看桌子上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工具和材料?你们想一想,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你把泥娃娃做好?试一试。

4.幼儿讲解自己的尝试过程。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泥娃娃的五官都是怎么完成的:有的是用小棒子直接在头部刻画出来的,有的是用泥捏出来的

三、瞧,我的泥娃娃多棒!

1.引导幼儿观察范例,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并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再次操作。这一次,幼儿操作得更有兴趣了。他们自己找到了更好的操作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些幼儿还能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很快就有一部分幼儿完成了。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态的范例泥娃娃

师:完成的小朋友,你们再去看一看老师捏的那些泥娃娃有什么不同的姿势和形态?是怎么做的?你想不想也试着捏一个不同姿势的泥娃娃?

3.幼儿操作活动,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泥娃娃展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泥娃娃都捏好了吗?那我们把泥娃娃放到哪里去?

幼:放到作品展示台上。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些泥娃娃多漂亮亮!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幼儿互相欣赏、评析作品。

提示:

1.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注意卫生,注意安全。

2.在已有基础上将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说出橡皮泥除了可以做小泥人还可以做什么,例如:动物、食物、生活用品等,从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班泥娃娃范文】相关文章:

泥娃娃范文05-15

泥娃娃分家范文05-20

泥娃娃课件范文05-21

中班泥娃娃范文05-22

美术泥娃娃教范文05-30

泥娃娃课后反思范文06-14

泥娃娃课件04-18

泥娃娃课后反思04-11

《泥娃娃》教学案例05-05

小班艺术泥娃娃分家08-29

上一篇:动感青春杯范文下一篇:辞职信写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