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娃娃》跨班执教反思

2024-04-10

《泥娃娃》跨班执教反思(共6篇)

篇1:《泥娃娃》跨班执教反思

《泥娃娃》跨班执教反思

玩具娃娃是成人童年的回忆,是小朋友最贴心的玩伴。小朋友用自己的想象力,赋予娃娃生命和个性,并慷慨地送给他们热情、掌声和信任,而玩偶也给孩子们友谊、抚慰……

《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从而通过此次活动来提升幼儿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就注重让孩子们学唱歌曲,仅限于用嘴唱、用耳听,很少把动作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此次活动根据中班年龄段的特点以及孩子们的发展情况,我在以学唱歌曲的基础上欣赏音乐的特点,从而达到预设的目标。 让孩子们跟着音乐完成好看的动作,从而来更好的学唱歌曲和感受歌曲旋律,来创设快乐的活动,营造快乐的气氛,引导幼儿快乐大胆地表现。

此次活动立足于儿童的生活,是孩子们所喜欢的,通过橡皮泥娃娃引出主题,观察泥娃娃的特征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以便抓住孩子们的眼球。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旋律来突破活动的重难点,以提问、演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体验多种形式完成目标。最后利用表演来巩固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营造快乐的气氛,让孩子们在歌声中感受用意,在轻松愉快的活动去感受关爱他人的乐趣,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表演中学,懂得怎样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提炼出此次活动的教育价值。

篇2:《泥娃娃》跨班执教反思

接着欣赏《泥娃娃》,因为早已耳熟能详,很快就会哼唱,加上刚才创作出的十几条节奏,为歌曲拍手伴奏,孩子们惊奇的发现自己是优秀的,找到了许多乐趣,他们的创造意识开始萌生,当全体同学都喜欢用你想出的节奏拍手时,是不是特有成就感。放着音乐,利用起身边的小物体,如笔等,又快又好的做出各种形态的泥娃娃,不一定要像,可形态却要多,两边歌曲结束后,大家互相欣赏,有的是"S"型,有的是"T"型……简单、滑稽、可爱,最后,让孩子们边唱歌边摇头,把自己当作泥娃娃,8拍后定成一个泥娃娃的造型,感受音乐,表现好的同学还可以8拍离开位子走动后,定住,加入舞蹈造型的练习,更是笑料百出,可今天你是"丑小鸭",明天就一定会变成"白天鹅"。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孩子们在音乐中陶醉、创作才是最可贵的。

篇3:泥娃娃音乐教学反思

⒈歌曲内容长,切分成两段进行。

从歌曲结构来看,它的前半部分是在描述一个不会说话、不会动的泥娃娃,后半部分是情感刻画,是一个让人怜惜的泥娃娃。因此,我从这两点出发,将第一部分设计为:引导幼儿扮演泥娃娃,大胆想象泥娃娃动起来的样子,并随着音乐摇晃起来,在动作表演的过程中熟悉音乐,进而尝试演唱;第二部分:鼓励幼儿去寻找泥娃娃并做泥娃娃的爸爸妈妈,体验关爱泥娃娃的情感,在反复游戏中倾听音乐,熟悉旋律,自然地演唱歌曲。

⒉源于“傻瓜流程”,设计整个活动。

“傻瓜流程”是我暑假赴南京培训所学,起初没听徐卓娅、谈亦文老师的讲座前,先看了几位老师的模拟教学,感觉上没特别,想着:为什么都是用故事情境在套?老师们也是有教研经验的,肯定是有想法的。带着疑惑参与了讲座后,就了解了“傻瓜流程”,让我恍然大悟。

于是,我想在这个歌唱活动中进行一次尝试,用“小精灵捏了泥娃娃,又施了魔法让泥娃娃动起来”的故事情境贯穿,最后再请孩子们做“爸爸妈妈”找出小精灵藏起来的泥娃娃,让活动更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在玩中歌唱。(当然,“傻瓜流程”更多用于音乐游戏中,用在这里也是我的尝试)

⒊初次执教反思。

对于这首歌,第一个反应就是放在大班年龄段教学,也进行了尝试,发现目标能够达成,孩子们兴趣浓厚,但却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故又降低了目标,去了两个中班试教:第一个班,音乐速度太快,孩子有些跟不上,游戏难度适宜;第二个班,音乐调慢适当,教师在引导方面不够细致,因此,幼儿对歌曲内容的衔接不够好,大部分幼儿能够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氛围较好,特别在最后结束处,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地作出了各种爱着泥娃娃的动作,说明孩子们感受到了歌曲的情感。

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定位在了中班。

⒋“艺芽”评优后的反思。

⑴幼儿能参与互动,但演唱积极性不高。

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地回应老师的提问,能随着音乐合拍地表现会动的泥娃娃,在仔细倾听音乐后,清楚地表达出了唱了些什么,先唱什么、再唱什么(从眉毛唱到嘴巴),可以辨别出旋律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一起演唱歌曲第一部分,演唱声音较轻。

第二部分,在游戏前先梳理了歌词,继而在游戏中倾听旋律,当找到泥娃娃后再一起演唱歌曲,这里我忽略了再次引导幼儿梳理歌词内容,导致幼儿对歌词不熟悉,在演唱时,幼儿就不够大胆自信,就不能完整地演唱。

因此,幼儿在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就不能达到完整演唱的目标。

⑵游戏环节要求不明确。

篇4:《泥娃娃》第一周教学反思

《泥娃娃》第一周教学反思

来到实习基地已经一周,听了两天课后因要带另两名学生外出听课,决定我留下代课。于是并没有太多准备就上了讲台,为五年级的同学上了《泥娃娃》,为六年级的同学上了《做做陶艺》。这两节课都使用了陶泥,下面我从3点谈谈我的反思。

第一,课堂纪律方面。确实从课程性质来说,这类动手做的课会让学生很是兴奋,自然纪律也不是很好控制,再加上新老师让他们很是好奇,但我尽量保持严肃,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但是事后总是担心是否过于严肃,让学生产生厌恶感。由于是陶泥课,陶泥数量有限,而学生们捏过一次之后很容易发硬没法给下一班同学继续使用,以致于学生在课堂上纷纷要求换泥,经验不足有点控制不了场面,下次应该在课前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提早解决。

第二,课程方面。由于前两天听老师上过五年级的课,依样画葫芦还是略显轻松,跟学生能够有足够的互动。由于没有太多准备,在知识扩展上比较缺少,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准备中好好花点心思。

第三,教态方面。原先担心自己紧张,但是开始后紧张感很快消失。清楚的知道没有老教师为你镇场,必须自己控制课堂。之前担心的声音较轻问题,也尽量在克服,但还是存在不停反复在一句话后面加上“是不是呀”这种句子,我觉得过多了就是一个不好的习惯,需要慢慢改正。

由于上课过程全程一个人,所以也没能得到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在之后的实习中能够与组员相互学习,多请教指导老师。

周四周五去了松风校区代课两天,感觉在互动方面学生配合的还不错,在学生进行创作时略加引导总能引发他们许多的新创意。也去听了一节《飞天》的公开课,最有收获的就是老师们讨论建议的过程,老师们真的太有一套,所有点都面面俱到,每句话都仔细推敲、斟酌,在每一环节的时间控制上反复考虑。还懂得了当学生冷场时我们该如何去做。

篇5:《泥娃娃》跨班执教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3、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2、下载歌曲——泥娃娃MP33、教具泥娃娃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 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 师: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篇6:《泥娃娃》跨班执教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团圆、搓、压的技能,初步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2、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泥、泥工板、湿抹布、已做好的、未连接在一起的泥娃娃身体的各部件(头、身体、胳膊、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吗?;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做一个泥娃娃,娃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幼儿议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娃娃有一个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两只细细的胳膊和两条长长的腿。

2、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老师出示泥团,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时候,先要把泥分为两块,每一块再分为一大一小两块,大的分别做身体和两条腿,小的分别做头和两条胳膊。再用我们学过的团圆、搓长、压扁等本领做出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细细的胳膊和长长的腿。

出示已做好的各部分形象,示范连接:做好以后,将头、胳膊、腿与身体连接在一起。连接的时候,要注意位置正确:头是长在身体上部的,腿是长在身体下部的,胳膊是长在肩膀的两边的。连接好以后,用牙签在面部画出眼睛、嘴巴,平放在泥工板上。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来做一个泥娃娃,分泥时要注意份量多少。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连接时要稍用力,连接位置要正确,特别是胳膊与腿。

4、老师请幼儿评价,谁的娃娃最漂亮。

教学反思:

玩泥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熟悉而又百玩不厌的活动。学前班幼儿已有了初步的捏、搓、揉等操作技能。他们愿意探索活动的新玩法,敢于尝试将简单造型组合成个复杂的形象。

上一篇:小学中层干部竟聘演讲稿下一篇:2015年春季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