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权”抵押贷款业务对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经验启示——以四川省为例

2022-09-12

1 引言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 四川省地处西南腹地, 辖区内平原、丘陵和山区并存, 立体气候明显, 又“天府之国”之称。然而, “大而不强”一直是四川省农业的痛点, 具体表现为整体人均农业资源供给偏低, 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 在部分地区, 生产经营方式还相对较为落后, 农业发展缺乏技术、资金和制度的支持。其中, 金融支持仍是四川省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中的最大短板, 贷款难、贷款贵、保险少等问题仍然是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

2 四川省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的现状

作为全国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 四川省该项工作成绩斐然。据统计, 截至2017年, 四川省相关试点县 (市、区) 累计发放“两权”抵押贷款余额达28.8亿元, 支持了近2600余户新型农业。

为配合农村的“两权”抵押试点工作, 全省加快配套机制建设,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已完成农户确认面积9222.1万亩, 占应确认面积的91.2%。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基本完成。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785.8万亩, 流转率达30.6%。

3 开展“两权”抵押贷款对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经验启示

3.1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业发展的正向作用明显

通过分析2009年至2016年四川省农业产业增加值与涉农贷款余额增加值的变化趋势不难发现, 四川省涉农贷款余额正逐年增加, 早在2014年初, 四川省成都市就完成了首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在随后的时间里,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在四川省蓬勃发展。尤其是2016年增幅明显, 农村金融投入力度的增加与农林牧渔产值的增加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农村金融服务的增加有利于农业产业的发展, 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在加强, 涉农贷款的增速基本与农业产值增速持平。

3.2 农村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推新

四川省各金融机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 以及人民银行会出台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的要求下, 完善了产权登记等配套服务措施, 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激励补偿机制, 在登记确权、价值评估、风险补偿、风险处置、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探索, 如推出了“惠农贷”“猕果农贷”等信贷产品, 邛崃市在全国首创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 为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这些均为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开拓了新的思路。

3.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

土地向新型农业主体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趋势, 近年来, 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迅速壮大, 出现了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面临着更为紧迫的资金需求。从商业银行来看, 他们相对于普通农户而言, 生产性资金需求量大、贷款意愿更加强烈、资金使用周期也较长, 更符合农村金融服务贷款供给的初衷。另外, 新型农业主体具有一定的财力基础, 抗风险能力较强, 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较低。

3.4 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在涉农金融服务业务中优势明显

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在农村信贷创新方面具有更强优势。根据四川省统计数据显示, 从2014年至2016年, 全省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中, 县及县以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例均超过了50% (见图1) , 抵押贷款的银行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 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经营储蓄业务所聚集的农村闲散资金, 银行贷款的额度主要是小额短期贷款。

4 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土地流转的加快, 农村“两权”抵押贷款业务较好地契合了农民正规资金的需求, 势必会突破现有的制度和资金制约,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相关金融服务已是大势所趋。在融资难、担保难的我国广大农村, 开展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潜力巨大, 需要从宏观层面上的政府到微观层面上的商业银行通力合作, 制定和研究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

摘要:在我国农村开展“两权”抵押贷款, 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 是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 四川省部分市县作为“两权”抵押贷款的试点地区, 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两权”抵押贷款,农村金融服务,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 兰庆高, 惠献波, 于丽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村信贷员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7) .

[2] 何志强.海南省土地“两权”抵押贷款与涉农信贷产品创新研究[J].海南金融, 2010 (12) .

[3] 祝捷.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金融研究, 2017 (5) .

上一篇: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方法研究下一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