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教育学生的习惯

2022-10-0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关爱, 是一种理解, 是一种赏识, 也是一种启发。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教师的灵魂。高中生虽然处于一个成长成熟阶段, 但是一样需要教师的爱。对学生关爱, 是一种理解, 是一种赏识, 也是一种启发。作为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 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教师的灵魂,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有强烈的、深厚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因此, 在教学教育中, 要以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寓教于爱, 让爱学生成为教育的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关爱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1 对待学生要无私给予“爱”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时期, 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 我们不能采取一味严厉批评的方法, 要多一点关爱。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温暖, 才能给学生多一分感动, 才能打开学生美丽的心灵, 启发学生改过自身的错误行为。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温暖, 才能给学生多一分感动, 才能打开学生美丽的心灵, 启发学生改过自身的错误行为。我曾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在一天上课前, 我班一帆和良颁因为一些小矛盾打起来了, 一帆在追赶时摔伤了脚。当时我刚好看见, 心里很气愤:高中生了, 还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打架。一定要好好教训你们!但是, 回头一想, 如果当着大家面严肃批评容易伤自尊, 肯定是起反作用的。于是我并不马上批评一帆和良颁不遵守纪律、上课打架。而是马上问一帆怎么样, 背起他到校医室进行包扎, 然后把一帆送回家。第二天上课前我就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之间有事情要好好的商量, 如果是因为一点小事而打架, 给同学和自己都会带来伤害, 我希望大家以后要改正这个缺点。现在一帆的脚受伤了, 行动不方便, 我建议大家在平时要多点帮助一帆……”说完这些话, 我看见良颁和一帆的头满脸通红。从那次以后, 我班的同学们都自觉改掉了打架、吵架等不良行为, 纪律变成全校最好的, 学生之间也团结多了, 一帆和良颁学也勤奋了, 成绩也进步了。

2 德育班会课要贯穿“爱”

在德育教育中, 也不断进行创新, 班会课的教育逐渐摆脱传统的说教、强制灌输的模式, 而是以比较灵活的形式, 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以“念亲恩”、“你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心情我说了算”、“最近比较烦”、“谈情绪, 说健康”、“我不是一孤单的帝企鹅”等为主题, 采取讨论、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 贯穿“爱”的理念, 让学生在主题班会课上感受到爱, 在爱的感染下努力学习。如针对学生不尊重长辈的情况, 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感恩的心》, 发动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通过诗歌朗诵、集体游戏、小品表演“爸爸, 您累了”、真情流露“我的告白”、吉它表演“真的爱你”、嘉宾独唱“爱的代价”、合唱“感恩的心”、“念亲恩”等环节, 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 渲染了浓厚的氛围, 迅速拉近了学生与长辈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在主题班会课上感受到爱, 在爱的感染下努力学习, 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 让学生更加懂得去尊重他人, 关爱他人。

3 与学生相处要体现“爱”

做好班主任工作, 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师者”角色, 更要做好学生的“朋友”角色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体现爱。在平时, 应注意切换自己的角色, 改变和破除“你是学生, 我是老师”的思想观念, 在学生生活中总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与学生交往的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我对学生的爱。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 比如有的学生智力较高, 成绩较好, 有的进步较快, 有的有偏科现象, 有的学习退步了, 有的成绩一直上不去, 等等。针对这些情况, 应注重因人而宜, 善加引导, 帮助学生找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习较好的学生,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用更高的目标激励他们争取更大的成绩;对有进步的学生, 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增强学生的信心;对偏科的学生注意和任教老师联系, 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培养兴趣, 全面发展;对学习退步或成绩上不去的学生, 耐心教育, 发动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对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给予关心帮助, 解决困难, 使他们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去年收到一位已经高中毕业的学生关军同学的来信, 他在信上写道“……您不因为我学习成绩差、纪律差而放弃我, 而是更加的关爱我、帮助我, 是您‘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 让我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重获信心, 勇敢面对挑战, 在逆境中前进。记得高一时, 我有一段是时间经常在宿舍打牌, 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是您的关爱使我克服了这一坏习惯, 重回正途;当我学习不顺利的时候, 也是您的关爱鼓励了我, 让我重拾信心, 在逆境中奋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用真诚呵护学生的自尊, 用自己的爱教学生知识, 教学生做。几年教育教学经历使我深有感触:爱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教师的“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学生的心, 是教师教育的基础, 也是教师的教育艺术和能力的体现。因此, 让爱成为教育学生的习惯,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好学生。

摘要:爱是教育的基础。在平时教学教育中, 我始终贯穿爱的主线, 让爱成为教育的习惯。在本文谈了笔者平时主要做法:对待学生要无私给予“爱”;德育班会课要贯穿“爱”;与学生相处要体现“爱”。

关键词:教育,爱,班会课

参考文献

[1] 彭兴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J].湖南教育, 2007 (3) .

[2] 洪敏辉.批评教育的艺术[J].茂名教育, 2008 (8) .

上一篇:惩罚制度在安全管理中的运用下一篇:基于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