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2024-05-05

让爱成为一种习惯(精选14篇)

篇1: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精彩内容摘要: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当母亲给孩子喂奶的时候那是幸福;也有人说,作家在写完作品,在最后一句画上一个句号时,那是幸福;有人说,家财万贯是幸福;也有人说儿孙满堂是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要心中有爱,心中有爱让爱成为一种习惯那就幸福所有。

我的感悟:

作为一个在幼儿园工作了快十年的教师,幸福在哪里?闲暇之余,有时候也在徘徊思索,幼儿老师的幸福在哪?我想只有心中有爱,那就处处有幸福。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一日生活中,爱已经成为我们老师的一种习惯。

每天早上来园时,我们从家长的手中接过孩子,就夸一夸孩子让孩子一进园就有一份好心情,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地爱他;在晨间户外锻炼时,我们喜欢与孩子一起玩,一起疯,并随时关注孩子的活动情况,增减衣物,因为想让他知道:老师是多么爱他们;午餐时,老师忙碌地穿梭在孩子中间,随时关注他们的进餐情况,告诉他们吃完饭菜会有营养,因为想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多么爱他们;在午睡时,我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孩子穿脱衣服,孩子们都睡熟了,还要来回不断地巡视他们的被子是否都盖好,以免着凉,因为想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多么爱他们;孩子们身体不适时,我们更是关注他们的举动,因为想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多么爱他们。

爱是需要用语言、用行动表示出来的,让孩子明白:爱自己也需要爱别人,爱人者才能被人爱,只有爱成为我们的追求,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的生命之花才能更加馥郁芬芳!

篇2: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老板提出,他将问一个问题,回答得最好的孩子将优先挑选礼物,因为三个礼物中那玩具枪是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老套:你的理想是什么?第一个孩子说要成为一名警察,第二个孩子说要做公安局局长,他们的回答使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轮到那个7岁的小男孩了,他站起来,小小的餐厅里显得异常安静,小男孩的亲友们的目光格外殷切。他用清亮的声音说:“我的理想是,永远和强强一起上厕所,但理由我不会说的。”没有人知道男孩为什么会说这种话,男孩的父母以最快的速度带那个男孩离开了那里。在离开餐厅时,男孩的手又轻轻地托起他妈妈的胳膊,这个习惯性动作使他妈妈的心隐隐作痛。

他妈妈和孩子没有回家,在一片小树林里走着。这里没有嘲笑,没有伤害。“妈妈,你记得强强吗?我幼儿园的同学。”男孩握着他妈妈的手说。

强强是三年前从五楼阳台上掉下来的一个小男孩,当时伤得很重。那次意外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的腿软弱无力,在学校上厕所的时候,总是跪着上,而男孩承担了扶助强强上厕所的工作。妈妈终于知道了,男孩搀扶强强上厕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才会不经意中那样托起妈妈的手臂。

篇3: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社会飞速发展,物质世界日益丰盈,或许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却有另一番孤独、落寞、失意、无助,而有一种特别的感动与温暖,那就是爱。关爱他人,不要在乎形式的大小。它可以是舍己为人的高尚行为,可以是倾囊而出的资金帮助,当然也可以只是一抹甜蜜的微笑、 一句温馨的问候、一首励志的歌曲、一双搀扶的双手,只要适时出现在需要被温暖的心灵中,那就无异于一片阳光、一缕春风、一束鲜花、一盏明灯,所有的一切都是温暖,都是爱。让爱温暖他人,其实也是在温暖自己,而这种温暖来自每个爱与被爱者的心灵深处。

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是在给予中让彼此分享融入生命中的快乐,是让彼此感激在给予中所孕育出的新生力量。我们常说,用爱去教育,教师通过“给予”爱,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充满活力和富有激情的,能够体会到教育工作的乐趣。 同时,学生回报给教师的爱也同样是弥足珍贵的。实施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爱。 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爱同学,为身边的人、为社会奉献出爱心,让世界充满真情,让爱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责任。

篇4: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小时候,父亲在工作组忙活,母亲在生产队忙活,姐姐上学,基本上无人看管幼小的我。我从会走路开始,就天天一个人在胡同里“串门”,串到谁家,就玩到谁家,也就吃到谁家。母亲从生产队回来,往往天已大黑,她在胡同里喊一嗓子我的小名儿,就有人出门来回一嗓子:“在俺家里呢!睡啦!”母亲遂到这家里把我抱回去。

就这样,我吃百家饭,睡百家床,逐渐长大。

我长到七八岁,开始替母亲干一些活计,其中有一项,就是给大家送吃的。那时候,父亲开始在制衣厂当领导,家里条件好一些了。每次做了好吃的,例如饺子、包子、炖肉之类,有时候还有一些过年的干货,母亲都打发我送一大碗给邻居,有时候是前面大奶奶家,有时候是后面老奶奶家,有时候是新村的大婶子家,有时候居然是离家三四里的姑奶奶家!我撅着嘴不情愿地问:“为什么那么大老远的还要送?”母亲说:“你还好意思说呢,你串门都串到好几个村子了!那一年,你自己跑到柴汶河桥上了,天黑回不了家,在那哭,亏了你姑奶奶把你带回去,吃了饭又把你送回来!不然,你早被人贩子拐走了!”

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我都特兴奋,又有点不好意思,我感觉自己特了不起,居然一个人走到那么远的柴汶河桥上去,那可能是我人生的第一次远足,同时又为自己的鲁莽感到害羞,我真是够淘气的!我更是特别感激那个救我回去的姑奶奶。于是,就怀着格外的感恩之情去送母亲备好的吃食。

所有的人拿到这些吃食,都乐呵呵的咧着嘴笑,开开心心、大大方方地接受了,如果这家有好吃的还要让我捎回些。我胜利完成了使命,有时候还会满载而归。那个年代,送吃的是一种时尚,刚刚过上饱腹的生活,也只有吃食是最好的礼物,才可以表达爱的心意。

就这样,一份份包涵着爱的吃食在我家与大家的家门之间来回的传递着。往往是傍晚,我手里提着热气腾腾的竹菜盒,包子、饺子等美食在里面安静地等待着,身后跟着一条大黑狗,在鲁中腹地那种悠长而宽阔的胡同里穿过,有时候,我会穿过种着大白菜、碧绿韭菜和菠菜的菜园,穿过广阔葱茏的原野,穿过傍晚村庄里飘出来的轻柔的炊烟,穿过夕阳照耀着的美丽的柴汶河,才能到达目的地。这一路的心情,是多么雀跃,多么欢快,因为,去到的人家,都是曾那么爱过我、哺育过我的人家,都是帮助过我们的人家,都是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我送去的是我们一家人一腔的感恩和爱意,我看到的是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听到的是感激的话语,触摸到的,是一双双温暖的大手。

所以,有点儿好吃的,就要送给大家一起尝尝,这成了我们家的一种传统,一种习惯。

城市,冷漠让人生如此寂寥

我终于离开养育我的村庄来到了大都市——北京生活。我体会了大都市的热闹非凡和流光溢彩,体会到了都市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便,但在一年又一年时光长河的流逝里,我也感觉到了一种如丝如缕而又深不可测的落寞。

在一个公司里共同工作了好几年的同事,分开之后最深的痕迹就是留在MSN或者QQ上那一个个头像和名称,彼此在网上见着了也很少打个招呼,除非有什么事情需要对方帮忙,否则就一直这么互相沉默着,直到老死。

我曾经在一个很偶然的时候得知梦梦离婚了,目前一个人带着孩子过。当年我们一起在一家网络公司就职,同为部门经理,两人朝夕相处了3年多,同一个办公室只隔一个挡板,同一个碗里吃过饭,同一个床上就过寝,可说是无话不谈。这样的姐妹情意按说不可谓不深了。但是分手几年后我们忙于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只按自己的轨迹转动,根本无暇顾及他人的生活。所以我们一直很少联系。

当我得知她离婚的消息,很担忧,第一时间给她发去短信,我只是试探地问候了一下, 因为几年不联系,我不太了解她现在的性格。她回了一条短信过来:“玉,我买房了,四环120平,全款,恭喜我吧!”我真心地为她高兴,要知道,在北京,四环,买到120平的房子,还是全款,那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回了一句热烈祝贺的话。她又回:“我生的是儿子,5岁了,特可爱!”我赶紧发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太好了,你一直喜欢男孩!”她又回:“我买车了!上个月提的新车!”我又发了一个大大的开心的表情,并附带上一句:“你还发生过一些不高兴的事吗?不开心就跟我说一说啊?”这条短信发过去之后,我的手机就沉默了一个下午,到了晚上,她回短信说:“我很好,没事的。”

这句话,把我们的距离再次拉远。我知道,当年那个率真热情的女孩子已患上了大城市里人们惯有的那种病:物质化冷漠病。她已不愿向人打开她的心,她已被这城市的冷漠给浸染、渗透、融合。这些人衣着光鲜,穿着高档,开着高级桥车,出入于高级写字楼和环境上乘的住房小区,他们讲究言谈举止的优雅,讲空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超前,他们一到放假就花上几万十几万去国外旅游,但是你要问起他们同住了10来年的对门姓什么,他们一定呈现给你一脸的茫然。

城市越庞大,越繁华,物质化冷漠病患者就越多。冷漠的气息穿梭在都市的每一个空间里,每一段时间里,流淌在每一个人的眼晴里,心灵里。当大部分人习惯了这种病征,大家就都不认为自己或别人是病人。

我的当年的朋友梦梦,从那次联系之后就断了联系。我们都太忙了。

用心,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十幾年前,当我第一次敲开对门邻居的防盗门,给他们送上我亲手做的肉菜包子,他们那一脸的惊诧,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女儿从出生就看到这个现象:每每做了面食,我都会送一些去对门家。对门的张叔叔,患有胃病,医生让多吃面食,老伴是南方人,不太会做。我经常自己发面做包子,做发面饼,手艺自诩不错,也十分愿意拿来炫耀。更为的是增进一点儿邻里的联系。我发现,每次送一点儿吃食出去,我都会感觉那如丝如缕而又深不可测的落寞减却了不少,换之的是一种兴奋,一种快乐,一种充实。我想,童年送吃食的那种习惯已经像种子一像种在我的血管里了。是种子,总是要发芽成长的。

女儿大点了,我让她去给邻居送吃的,她不去,说:“为什么要送他们呀?”我说:“好吃的要与别人分享呀,分享才会快乐!”女儿还是不去,我去了,开心地去,开心地回。她还太小,不太懂得分享是一种什么样的快乐,也不会懂得为娘的一片来自童年的感恩之心。

后来,对门的叔叔也送吃的来了,端午节他们包的肉综子,南方乡下的梅干菜,都成了我家饭桌上的佳肴,都是出奇的香美,女儿大口地吃着,赞不绝口,我每次举箸必不忘记说:“这是邻居爷爷奶奶送的,我们有好吃的也要送过去啊!”每次说完,都感觉这话很熟悉,其实这是我父母当年对我讲过的话。

我一直在等着女儿“觉悟”的一天。3岁时,我送什么给别人,她都说是:我的!5岁时,我送什么给别人,她说:不许给!我从来都是对她说:别人送我们那么多好吃的,我们有好吃的也要送给别人啊!每次说过都坚持要去送。她很不理解的撅着小嘴。

她7岁了,有一天,我蒸了一锅大包子,出笼时,白白胖胖,香气四溢,她帮我把包子拿出来,我饿的很,拿一个就吃,她说:“妈妈!你还没有给邻居爷爷送呐!”我一惊,说:“我吃完这一个就去送!”她乐了。

出门去送包子,女儿在后面说:“妈妈,我也一起去!”

我看着女儿,我知道,爱,已成为一种习惯。

当爱成为一种习惯,再改掉,也是不容易的了。

篇5:不要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缘份,缘聚缘散好象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有些缘份一开始就注定要失去,有些缘份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可是我确偏偏渴望能创造一种奇迹。

爱一个人不一定是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要好好地爱她。话说着容易,可一旦做时就很难…

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

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

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如果爱是一种伤害,请不要靠近。

如果失去是苦你怕不怕付出?

如果痴迷是苦你会不会选择结束?

如果追求是苦你会不会选择执迷不悟?

如果分离是苦你要向谁倾诉?好多事情都是后来才清楚,好多事情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

然而我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有一种爱明明是深爱却表达不完美;有一种爱明知道要放弃,却不甘心就此离开;有一种爱,明知是煎熬,却又放不掉;有一种爱明知无前路,心却收不回!

爱不是游戏,爱是真心的付出,想要忘记一个自己爱的人真的做不到,不管归处哪里?我想都会在心底留一份纯真的美好。

从来没有轻易对别人动心的,可发现自己已深深爱上了…那种滋味真是难以用言语能表达的,是喜悦?是悲哀?所以怎能忘记,爱说能收回就能收回的爱就不叫爱了 www.tui555.com爱可以一瞬间的事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不同的人。为什么我的爱就那么难呢?我也知道不是谁离开了谁就无法生活,可是要真正的遗忘却是一件万难的事情,也许正因如此我才不够坚强…世事难料,其实凡事都是在它适当的时候降临,只是我们没有适当的心情去迎接它…

因为爱所以离开,因为爱所以放弃,听起来这话很伟大,很洒脱,可是有谁为了爱真正的能够离开呢?也许你能,可我却不能真正做到…

尽管有些感情如此直接残酷容不下任何迂回曲折的温暖。有的东西你再喜欢再想挽留也不会属于你的也注定要放弃的…

爱是人生中一道永远唱不完的歌…人一生中会经历很多种爱,但千万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篇6:让爱校成为一种美德国旗下发言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当好**主人翁,让爱校成为一种美、德》!我叫,四年在 学校的学习生活,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我们 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的巨大进步!学校虽然是一所年青的学校,但 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把“ ”的校训当做永无止境的追求,胸怀宽广,团结协作,呕心沥血,在短短五年间,学校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中脱颖而出,办学成果得到了上级和学生家长的认可,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一些老牌学校!

我校中考成绩全市名列前茅,小学部和初中部均在全市教学评估中名列全市前三甲,我校分别获得国家级、地市级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光荣称号。上级教育部门的一些重大活动,也纷纷瞄准了我们 学校。这学期,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在我校圆满召开,全市中学、小学的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纷纷到 学校来成功举办,省、地、市各级领导频频莅临我校参观、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一年一个新台阶,学校正扎扎实实的向“建设全市一流学校”的目标稳步前进!这些是我们 学校的光荣和骄傲,作为一名 学生,我感到深深的自豪!在这里,我要对我们亲爱的 学校,表达深深的赞美!我爱 学校!

身为 人,我们更应该爱护学校,维护学校声誉。在校内保护环境,爱惜学校物品,把学校当成我们的“家”;发愤图强,珍惜现在,为 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校外言行文明、待人有礼,为学校增光添彩。把“爱校”当成一种习惯,让“爱校”变成一种美德。

我们还应时刻谨记维护学校的荣誉和尊严,不但不说有损学校荣誉的话,更不允许他人诋毁 学校,同时,还要以学校为荣,以作为 学校的一员为荣,积极地向人介绍 学校,让更多的人认识 学校,了解 学校。学校的壮大,就是我们无尚的光荣。

篇7: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作文800字

我知道您很爱我,甚至胜过爱您自己。您把所有的爱都灌注在我身上,把您所能给予的美好都留给了我。

我知道您很爱我,您把所有的辛酸都埋藏在心里。可您从未向我诉苦,您自以为掩饰得很好,其实我能看得出来。

我知道您很爱我,您希望我的未来是一片光明,您不愿让我一个人面对外面现实的风风雨雨,您不愿让我受一丁点的委屈。

从小到大,您一直牵着我的手不放,怕我跌倒;从小到大,您从不让我洗碗、洗衣服,担心我的手会变得粗糙;从小到大,您总会给我买各种我所喜欢的东西,哪怕再贵;从小到大,您总是费尽心思地亲手给我做一些既有营养又好吃的饭菜;从小到大,您总会在放长假的时候带我去我所向往的地方旅游。

当我惭愧地拎着一张仅得了五十七分的考卷给您看时,您没有批评我反而说:“没关系,已经考得不错了。”当我情绪暴躁无理取闹地摆着一张扑克脸大声嚷着饭菜难吃时,您却没有一丝不悦。

您把我当成温室中的花朵来养,但您从来不知道,我已经慢慢长大了,您不能总是纵容着我、娇惯着我。总有一天我要学会自己去承担一切,面对所有。过多的爱,只会成为一种伤害。

幼蝶为了破茧成蝶,必须在茧中历经一番辛苦挣扎,才能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和飞翔。如果有人爱心泛滥帮它把茧剪破的话,只会把幼蝶活活害死。

所以,我想说,现在的我就像茧中的幼蝶,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学会独立生活,需要多锻炼自己。我相信,我是可以的!

我还依稀记得,高中开学的前一天,您对我说:“你从小都没离开过家,现在要你自己去学校住宿,我很不放心。我怕你不适应高中的`生活,在学校没人帮你料理日常生活,我怕你受累受委屈……”那时,我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只是,我亲爱的母亲,您应该试着放开手了,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我该学会独自去承受生活的压力,去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去面对现实的挫折和困难。我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重新站起来,即使经历无数次跌倒,我也永不言败。很感谢您,这么多年来为了我付出那么多心血。现在,请让您的爱,适可而止吧,不要让爱泛滥,变成了一种伤害。

篇8:让爱成为教育学生的习惯

关键词:教育,爱,班会课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对学生关爱, 是一种理解, 是一种赏识, 也是一种启发。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教师的灵魂。高中生虽然处于一个成长成熟阶段, 但是一样需要教师的爱。对学生关爱, 是一种理解, 是一种赏识, 也是一种启发。作为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 爱是教育的基石, 爱是教师的灵魂,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有强烈的、深厚的情感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因此, 在教学教育中, 要以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寓教于爱, 让爱学生成为教育的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关爱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1 对待学生要无私给予“爱”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时期, 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 我们不能采取一味严厉批评的方法, 要多一点关爱。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温暖, 才能给学生多一分感动, 才能打开学生美丽的心灵, 启发学生改过自身的错误行为。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 才能使学生感到无比的温暖, 才能给学生多一分感动, 才能打开学生美丽的心灵, 启发学生改过自身的错误行为。我曾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情:在一天上课前, 我班一帆和良颁因为一些小矛盾打起来了, 一帆在追赶时摔伤了脚。当时我刚好看见, 心里很气愤:高中生了, 还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打架。一定要好好教训你们!但是, 回头一想, 如果当着大家面严肃批评容易伤自尊, 肯定是起反作用的。于是我并不马上批评一帆和良颁不遵守纪律、上课打架。而是马上问一帆怎么样, 背起他到校医室进行包扎, 然后把一帆送回家。第二天上课前我就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之间有事情要好好的商量, 如果是因为一点小事而打架, 给同学和自己都会带来伤害, 我希望大家以后要改正这个缺点。现在一帆的脚受伤了, 行动不方便, 我建议大家在平时要多点帮助一帆……”说完这些话, 我看见良颁和一帆的头满脸通红。从那次以后, 我班的同学们都自觉改掉了打架、吵架等不良行为, 纪律变成全校最好的, 学生之间也团结多了, 一帆和良颁学也勤奋了, 成绩也进步了。

2 德育班会课要贯穿“爱”

在德育教育中, 也不断进行创新, 班会课的教育逐渐摆脱传统的说教、强制灌输的模式, 而是以比较灵活的形式, 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以“念亲恩”、“你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的心情我说了算”、“最近比较烦”、“谈情绪, 说健康”、“我不是一孤单的帝企鹅”等为主题, 采取讨论、讲座、演讲、辩论等形式, 贯穿“爱”的理念, 让学生在主题班会课上感受到爱, 在爱的感染下努力学习。如针对学生不尊重长辈的情况, 组织召开了主题班会《感恩的心》, 发动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通过诗歌朗诵、集体游戏、小品表演“爸爸, 您累了”、真情流露“我的告白”、吉它表演“真的爱你”、嘉宾独唱“爱的代价”、合唱“感恩的心”、“念亲恩”等环节, 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 渲染了浓厚的氛围, 迅速拉近了学生与长辈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在主题班会课上感受到爱, 在爱的感染下努力学习, 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 让学生更加懂得去尊重他人, 关爱他人。

3 与学生相处要体现“爱”

做好班主任工作, 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师者”角色, 更要做好学生的“朋友”角色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体现爱。在平时, 应注意切换自己的角色, 改变和破除“你是学生, 我是老师”的思想观念, 在学生生活中总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走进学生的生活, 在与学生交往的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我对学生的爱。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 比如有的学生智力较高, 成绩较好, 有的进步较快, 有的有偏科现象, 有的学习退步了, 有的成绩一直上不去, 等等。针对这些情况, 应注重因人而宜, 善加引导, 帮助学生找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学习较好的学生,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用更高的目标激励他们争取更大的成绩;对有进步的学生, 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增强学生的信心;对偏科的学生注意和任教老师联系, 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培养兴趣, 全面发展;对学习退步或成绩上不去的学生, 耐心教育, 发动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他们;对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给予关心帮助, 解决困难, 使他们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去年收到一位已经高中毕业的学生关军同学的来信, 他在信上写道“……您不因为我学习成绩差、纪律差而放弃我, 而是更加的关爱我、帮助我, 是您‘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 让我得到了更多的关爱, 重获信心, 勇敢面对挑战, 在逆境中前进。记得高一时, 我有一段是时间经常在宿舍打牌, 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是您的关爱使我克服了这一坏习惯, 重回正途;当我学习不顺利的时候, 也是您的关爱鼓励了我, 让我重拾信心, 在逆境中奋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 用真诚呵护学生的自尊, 用自己的爱教学生知识, 教学生做。几年教育教学经历使我深有感触:爱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教师的“爱”如涓涓溪流滋润着学生的心, 是教师教育的基础, 也是教师的教育艺术和能力的体现。因此, 让爱成为教育学生的习惯, 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彭兴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关键[J].湖南教育, 2007 (3) .

篇9:让爱成为一种能力

父母虽十分爱她们姐妹俩,可从她懂事起,总会碰到一件奇怪的事情:父母常常在和姐妹俩玩到一半时,会突然发了疯似地冲进厨房,然后“砰”地关上门,过了很久才软瘫瘫地走出来。后来她才知道,她的父母都是吸毒者。

莉兹5岁时,家里靠救济金生活,由于母亲天生有眼疾,可以享受到特殊福利。每月在刚刚领到救济金的六七天里,他们一家人日子还算好过,然而之后就是漫长的饥饿。一天晚上,她和姐姐饿得实在忍受不住了,二人见到一管牙膏,便猛吃起来。但牙膏都算是奢侈品,不是常常能得到的,很多日子里,姐妹俩不得不靠吃冰块来体验“吃东西的感觉”。

开始上学时,她一心想做个好学生,可现实将她的梦想击得粉碎。父母每天所做的事就只是乞讨、吸毒。没有任何人来照顾她们姐妹俩,她们衣衫褴褛,身上总有一股怪味,以至于在一次听写测试课上,她头上的虱子掉到了试卷上,令其他同学一片哗然。由于受不了同学们的冷漠甚至羞辱,莉兹从此开始逃学。

1992年,父母分开了,母亲带着姐姐搬到了新男友家中。莉兹舍不得父亲,决定留下。然而父亲每天不是在昏睡就是吸毒,到学校正常上学对她来说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13岁时,莉兹被儿童福利院带走,被送到一个专门收容问题少女的中心接受教育。她因此变得更为颓废和反叛,常常夜不归宿,睡在地下隧道的走道旁、地铁里、公园长椅上……

16岁的一天,她得知母亲进了医院,便急切地跑去看望。来到医院,只见母亲面色蜡黄,两颊深陷,双目大睁,眼光散乱到已不能聚拢在一起了。就在圣诞节的前夜,母亲在“我爱莉萨,我爱莉兹”的呢喃声中去世了。

母亲的死让莉兹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母亲不是不爱女儿,可她早已失去了爱的能力。那晚,莉兹痛苦地坐在寒冷的黑夜里,期盼着日光破晓。

终于,一轮明亮而温暖的太阳冒出了地平线,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她猛然醒悟:人们总说太阳是最具爱心的,即便是再落魄贫穷的人,只要你迎向它,它也就毫不吝啬地将那一份温暖一份爱洒向你。而太阳能这样爱,是因为太阳有着一种无边的爱的能力。这一顿悟让她心中暖烘烘的。

安葬母亲后,她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绝不能重蹈父母有爱的心却没有爱的能力的覆辙,一定要重拾对人生的追求。也就是说,要拥有一颗破晓时的太阳那样不停向上再向上的心。

从此,她有意识地接触那些敢于向黑暗命运挑战的人。17岁那年,她有幸结识了一个名叫佩奇的新朋友。佩奇告诉她,有一种“非传统高中”,只要肯发奋用功,哪怕没钱也可以上,而佩奇自己就在上这样的高中。

只要肯努力,就有可能遇到一个个生命中的贵人。她生命中的又一个贵人在她欲上“非传统高中”、几次面试却又几次遭到拒绝时出现了,那个人就是“人文预备学校”的创始人佩里·韦纳。于是,她终于进了中学。

她非常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拟订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并坚定不移地按照计划学习。她虽然无家可归,只能在各个朋友家“打游击”,但每天早晨都会坐一个小时的地铁准时到校。她一边抓住分分秒秒的时间学习,一边还挤出时间打工养活自己。

在老师的鼓励下,莉兹还迷上了莎士比亚,参加了学生社团。从此,她不再以头发遮面,开始直视别人的眼睛。她那每门功课都是“A”以上的成绩,以及越来越自信的眼神,更是让校长韦纳看在眼中、喜在心头。韦纳决心帮助她迈上新的高度。

一天,韦纳带着莉兹和其他9名优秀学生,一起参观了位于波士顿的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看到大学里的美好场景,她深受触动,决心要成为哈佛的一员。心中有了新的目标,她学习起来更努力了,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了高中4年的课程。

2000年,莉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并从3000名报名申请的高中学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纽约时报》1.2万美元的特殊奖学金。

一年后,她暂时离开校园,因为她要去照顾病重的父亲。她觉得自己已是一个有一定爱的能力的人了。在这段时间里,只要父亲的病情有好转,她就去做演讲,以鼓励那些像她一样有志改变命运的人,鼓励他们走向生命的阳光。

2006年,莉兹的父亲因艾滋病去世。之后,她重返哈佛校园。200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毕业。眼下,她成立了一个名叫“明明白白生活”的公司,向那些希望改变自己的人提供培训。她还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讲,帮助人们在心灵里点上一盏明灯。

由于敢于向黑暗的命运挑战,并已初步具备爱的能力,莉兹受到了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获得了“白宫计划榜样奖”,以及由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特别颁发的“无所畏惧奖”。

早在2003年时,莉兹的故事就被搬上银幕,这部名叫《风雨哈佛路》的电影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2010年,以她生活经历为蓝本的传记《破晓》一经推出,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欧洲一些大国也随之出版了这本书。莉兹说她还希望出更多的书,包括心理学方面的,让爱的阳光洒满人间每一个角落。

篇10: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前日傍晚,与几同任出去夜宵,不免谈论到学生。中间提及到一名学生,平时多么的调皮,多么的讨厌,并就在这晚上自习时间,不请假,哭着开而离开教室,老师没有制止住,然后全班男生声势浩荡的全校寻找,终于在操场发现其身影,我与一主任正好碰见,与其简单交流,感觉孩子没有什么精神异常,我与主任询问缘由,安慰话自然有说,然后是一凡指导他改如何承担,如何处理此类事情,如何成为男子汉的话。当他们的负责老师出现后,先是很生气,很远就开始指责,然后又说父亲也打电话过来了,并强调他的行为给老师和同学带来多少麻烦,言语严厉,之后将其领回。今日早晨自读时间,我通过一教室,听见老师站在讲台上很气愤当着全部同学用四川话说:你是国旗班的,成绩这么撇,还不好好学等等的话。

看了如此场面,不得不把这些场景联系起来,发出“批评”与“鼓励”的感言:当批评成为一种习惯,鼓励成为了一种理想。部分老师用最简单的方式方便自己的工作管理,制定规定,表明底线,让学生在这个方框里不得越轨,一旦越轨就是严肃的处理。这种方式的出发点在于能够让工作变得简单,工作简单对这个要求效率的社会太重要了,老师在学校要奋力的工作,学校考核的也是老师的教学成绩,这一类学生就应该“简单”处理,“批评”就很简单,这是一份工作而已!老师没有时间对他们进行引导,因为“大家都很忙”,没有那没多的耐心与其谈心,因为他就是一个不成才的孩子。

谈到欧美教育,如今对中国的影响很大,读过这样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教育大爆炸》,中心论点是鼓励孩子,让他们拥有自信心,勇敢无畏的创造未来。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意识到鼓励孩子多么重要,也在一些时候用鼓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和自己的学生。但为什社会开始在关注“鼓励”型教育的时候,我们还是更多的使用批评的方式处理教育问题呢。我们经历的教育方式,“严师出高徒”“黄荆条下出好人”,父母和老师的严厉和斥责要多一些,他们采取这种方式督促子女,这是至古流传多年的成才之道。他们会制定很多规矩不能逾越,没有达到他们的心理预期,会通过他们的言行,给子女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当然还是有很多家庭会开明和宽松很多,但是社会的主流始终是在一种批评的趋势,毕竟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在阶级斗争中产生的,虽然阶级斗争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已经不符存在,但这种批判式的文化已经植根于社会的基础。

篇11: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能让每个读过此书的人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他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并时刻认识到自己永远是最棒的。

教师如何能做到这点,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那就是——读书,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语言匮乏。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上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他让我记住:老天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跑在时间前面的就是最大财富的拥有者。

每天,当我们面对这群鲜活的生命,他们所散发出的青春气息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习、要读书。因为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他人之长,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至于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紧紧跟上学生的成长特点,才能更好地跟学生沟通、交流,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篇12: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从蹒跚学步,到青春年少,这之间我们拥有了许多,亦失去了许多,但唯一不变的是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曾像我们这样,经历过青春的懵懂无知,经历过盼望,经历过我们此刻经历的一切,他们也是从少男少女褪去青涩,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职责。也许,他们做得不够好,也许,他们并没有十分的理解你,懂得你。可是,你是否曾和他们在一齐谈心,告诉他们你心里怎样想的,你是否曾给他们打电话问问他们最近身体可好,你是否以往给他们捶过背,捏过肩。父母,是我们骨肉相连的亲人,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应当多陪陪他们,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正青春年少无知的我们,处于人生最好的时间。人生的路口在这样的时间里,被我们选择,而父母在这样时间里慢慢变老,不知你是否曾注意过父母头上慢慢变白的头发,注意过岁月在他们头上留下的痕迹吗?他们也经历着我们此刻经历的这一切,他们也渴望被关心,被理解,被爱。你是否曾将自我攒过几个星期的零花钱给自我喜欢的人买生日礼物,却常常忘记父母的生日,即使记得也只是漫不经心的说一句“生日欢乐”,我们总是抱怨父母不理解我们,不关心我们,我们有何时关心过他们,不要把自我最好的一面留给别人,把自我最差的一面留给自我的亲人。“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在父母疲惫的时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在他们口渴的时候,为他们送上一杯水;在他们出门时,给他们一个微笑,告诉他们路上慢点;在傍晚的时候,把饭菜做好,等着他们回来。当自我懂事的时候,就不要奢望在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如果我们想得到什么,那么就应当自我努力,而不是当“啃老族”。感恩,并不是说要做得多好,要花多少钱,要让别人明白,才是感恩。也许,简简单单的一顿饭,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够让你们年迈的父母感动落泪。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把父母时常放在心上,告诉他们,你在乎他们,就是最好的感恩,不是吗?

篇13: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恩格斯把思考形象地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生动地告诉人们思考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主观来源,思考是智力的核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就是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那么,如何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激活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调动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自学能力的养成夯实基础。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呢?

第一、独立学习,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求知的萌芽和创造的起点,都是源于孩子的好奇心。学生对许多问题都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习惯,因此教者应该让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在教学《诚实和信任》 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贯穿全文主线的思考,设问:留下字条和不留字条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教师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教者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处在主动的状态,让学生大胆地推测,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学习兴致高,而且乐于思考。

第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过程中,让孩子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再把自己的行为不断与目标加以对照,让目标成为孩子的动力。例如在教 《谈礼貌》 《滴水穿石的启示》 《学会合作》 等文章时,教者可在开课前提问:“本节课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一类文章的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教者并在教学中提醒学生思考你的目标达成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查漏补缺,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

第三、运用肯定、奖励的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成功喜悦的满足。一次,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我问:“这两个词谁会读?会读的话就带领全班孩子一起读。”我班一个随班就读儿童勇敢地举起手,我喊了他,他带领大家读得很好,我让全班孩子给他掌声鼓励他,他受到莫大的鼓舞,整节课都听得很认真,从那以后我只要找到机会就鼓励他,他居然变得爱上语文课,后来他用稚嫩的话语告诉我,他从来没有老师表扬,他也想得到。这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对待肯定和鼓励很在意,敢想,一个正常的孩子岂不是更加在乎。

在语文阅读教学课上,学生最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赞赏,信任的目光,善意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因此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学生的思考,欣赏学生的做法,每个学生的性格、知识、意志等不同,教育的内容、手段也不同,要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灵活运用表扬方法,让它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四、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竞争可采用自我竞争、同伴竞争、团体合作竞争,并思考如何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但还有注意最大限度减少竞争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教 《望月》 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各种赞月大比拼,说含“月”的成语、比赛诵读描写月亮的古诗、用各种修辞手法形容月亮……总而言之,在思考中比赛,在比赛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第五、互尊互爱、民主平等,在班级中,教师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班级成为亲密和谐的大家庭。比如在教文章 《爱如茉莉》 时,让洁白纯净、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走进学生的内心,教者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家人如茉莉般静谧美好,也要让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激励,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满足心理需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限时讲授中点燃思考的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并且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养成自学的习惯。

1、情景引思

“情境—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这是思考的过程,因此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悬念中求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文时,找一段关于维也纳的视频解说,让学生走进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维也纳,领略波光粼粼的多瑙河,感受维也纳那独特的音乐氛围。视频是课文的补充,课文是视频的讲解,让文章中画面再现,学生身临其境。在此基础中教者提问:为什么维也纳称为音乐之都?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可以用文中的话回答,也可以结合看到的视频回答,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文本,在思考中开阔视野,在思考中提升阅读能力。

2、质疑激思

学生学习新课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的同时,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找到最有价值的研究点,从而将思考转化为自学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者可采用导学单的模式,导学单的作用不仅是预习新的生字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我研读文本,在研读中激发学生思考,我在导学单中总会出现一个问题:请你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会思索,对于提的好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个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质疑中提升,对课前文本的解读会深入,引导学生有个性的思考。

3、辩论深思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辩论是不同观点间的交锋,必然会引发学生深思,加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根据观点搜集素材,有效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中“欲欲跃试”的氛围才浓厚。在教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中,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正方观点是杀了大黑骡子解燃眉之急,反方的观点是不杀大黑骡子,根据的学生自己的意愿班上分成两大组,赞同正方为一组,赞同反方的为一组,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一方的观点找出更多的有力的论据,然后每组推选三名代表,参加辩论赛,辩论过程中,可以提出休息的时间,补充论据。其实这个辩论是没有结果的,我教学的目的达到了,正方找的论据都是赞扬彭德怀,反方找的论据都是赞扬大黑骡子。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在辩论中理解文本,在辩论中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能力得以提升。

4、合作拓思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学生间的年龄、心理、水平相近,学生在思考中畅所欲言,突破思维习惯,让交流具有多向性,在班级中形成教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教老师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纵深发展,思考中培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在教学 《灰椋鸟》 的第一课时,可设计一个关于细节描写的专题,分小组让学生找一找文中细节描写的内容,并说一说这样描写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再合作仿写一段,合作则是大家共同选好写的主题,再发表修改的意见,知道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设计把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还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5、变通创思

思考的变通力,就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考,从某个角度转向另一个角度的能力,或者是用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待问题。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问题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在教学 《黄河的主人》 一文时,让学生思考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有的认为要用紧张的语气,有的认为要用勇敢的语气,有的认为用谨慎的语气,还有的认为用赞扬的语气……众说纷纭,但是都有充分的理由,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变通中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有的放矢施教,教给学生方法,课外与课内并行

篇14:千万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缘起缘灭,缘浓缘淡,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因缘际会的时候好好珍惜那短暂的时光。

我以为爱情可以克服一切,谁知道她有时毫无力量。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换一个人,有时,都不会天色常蓝。

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上句号也不行。

同一个人,是没法给你相同的痛苦的。当他重复地伤害你,那个伤口已经习惯了,感觉已经麻木了,无论再给你伤害多少次,也远远不如第一次受的伤那么痛了。

如果你不爱一个人,请放手,好让别人有机会爱这个人。如果你爱的人放弃了你,请放开自己,好让自己有机会爱别人。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缘分,缘聚缘散好像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有些缘分一开始就注定要失去,有些缘分是永远都不会有好结果;可是我却偏偏渴望创造一种奇迹。爱一个人不一定要拥有,但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地去爱他。

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如果爱是一种伤害,请不要靠近。如果失去是苦,你怕不怕付出?如果痴迷是苦,你会不会选择结束?如果追求是苦,你会不会选择执迷不悟?如果分离是苦,你要向谁倾诉?好多事情都是后来才看清楚,好多事情当时一点也不觉得苦,然而我已经找不到来时的路。

有一种爱,明明是深爱,却表达不完美。有一种爱,明知道要放弃,却不甘心就此离开。有一种爱,明知是煎熬,却又丢不掉。有一种爱,明知无前路,心却早已收不回来。

爱不是游戏,爱是真心的付出,要忘记真的做不到。不管归处将是哪里,我想都该在心底留有一份纯真的美好。从来没有轻易对别人动心,突然发现自己深深地爱上了,那种滋味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是喜悦?是悲哀?怎能忘记,难道爱说收就可以收得回吗?可以的话也不叫爱了。

也许我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现实的残酷。我常常有如此的感慨,也许爱情只是因为寂寞,需要找一个人来爱,即使没有任何结局。可是爱为什么也如此脆弱?有时它易碎的程度比玻璃花瓶还容易。它又如此的坚强,坚强到即便已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依然痴心地爱着,从不后悔。

爱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也可以是一辈子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爱上不同的人,为什么我的爱就这么不现实呢?我也知道不是谁离开了谁就无法生活,可是要真正遗忘却是一件万难的事情,也许正因如此我才不够坚强。

世事难料,其实凡事都是在它适当的时候降临,只是我们没有适当的心情去迎接它或是没在意。正如有人说:无论是谁只要在错的时间里做了对的事,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其代价是显而易见的。

因为爱所以离开,因为爱所以放弃。听起来这话很伟大,很洒脱,可是有谁为了爱真正能够离开呢?也许你能,我却不能轻易做到放弃。尽管有些感情如此直接和残酷,容不下任何迂回曲折的温暖。

上一篇:适合半夜失眠发的说说下一篇:繁华嫩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