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展农村金融推动城乡经济发展

2022-09-10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几千年来, 在华夏大地耕耘劳作, 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更是孕育了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 农业作为我国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30年来, 为了推动农业发展, 我国进行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即从传流的, 分散的, 低效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的规模化, 公司化, 产业化农业转变, 使农村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之相伴的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 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决定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农民的生活水平。

1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挑战

在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我国农村金融出现了需求主体的变化, 需求内容和需求规模的变化。与此同时, 由于农业与商业目标相悖, 缺乏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 农村金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农村地区资金外流严重

目前, 通过中国农业银行, 农信社, 邮储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提供数据, 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 导致了农村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各类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的贷款比占总贷款比率较低。另一方面, 农户在金融机构中的存款大于贷款, 近两年, 人行一直下调存款利率。使得存贷差逐渐增大。此外, 还有部分资金通过购买债卷等途径, 农村地区的资金流失比较严重。

1.2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

企业是逐利的, 这也是企业的最终目的。根据查阅资料, 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尤其在乡镇。以农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 由于利润的较低, 慢慢的减少一些不盈利的乡镇网点, 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1.3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盈利水平不高

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主要以经营传统的商业保险产品和信贷产品为主, 而对于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这样的农民需求量较大的产品则缺乏创新, 导致农村金融产品过于单一, 盈利能力不足,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薄弱, 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少量的联保贷款外, 其余就是担保质押贷款, 而农村地区担保抵押物质稀缺。农民住房, 信贷, 消费, 看病, 就学等消费性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1.4 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广大农村地区, 金融运行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 支付体系不健全, 金融设备配备不足。电子支付等硬件、软件设施落后。

2 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的措施

2.1 强化金融机构为农民服务, 为农村服务的意识

农村地区资金外流严重, 作为立足于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而言, 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加强金融机构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应响应贯彻党中央的农村战略方针, 重视农民的增收工作, 重视农村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对接。

2.2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

按照农村金融需求多层次, 多元化的特点, 应完善和改革现有经济体制, 加快构建多元化, 多层次和多重所有制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 个人有如下建议:

(1) 国家在政策和相关法律方面, 支持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设置, 尤其是四大行对于农村地区的入驻, 这有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健全金融平台。

(2) 中国农业银行是一家“立足三农, 服务城乡”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 继续健全涉农贷款, 积极支持乡镇企业, 做好与农信社的交叉定位。

(3) 农村信用合作社, 要加快改革, 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改革, 加快产权改革。按“农户入股, 由入股社员管理, 为入股农民服务”的要求, 体现农信社的特征。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信社的政策支持。

(4) 对于农村地区普及率较高的邮储银行而言, 应加大开发农村贷款种类, 适当增加贷款金额和延长贷款期限。

2.3 金融机构应完善金融产品, 规范农村金融秩序

顺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结合“三农”需求, 推出更多, 具有创新的金融产品。

2.4 完善金融设施建设

各金融机构应在主观意识上, 认清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差异。城市金融发展迅速, 而农村地区相对滞后。但农村地区金融市场潜力巨大, 所以在金融机构的建设方面, 应给予正确认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日趋完善, 形成了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村金融体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不断的突现出来, 使得农村金融在健全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从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出发, 分析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推动诚信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措施,发展,城乡经济

上一篇:健康教育对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下一篇:刍议电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