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2024-05-17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精选9篇)

篇1: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题目: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xxxxx专业班姓名:xxx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化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要素合作两个历史阶段。坚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形式和途径。政府也要继续予以扶持。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

正文内容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分析当前我国的“三农”形势时指出:“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破解“三农”困局,考验各地方政府的领导智慧。今年一号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其中有一点提到,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农民提供多种有效服务。笔者认为,由于目前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彻底打破,广大农村只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公共事业才有支出来源,为农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才有可能,统筹城乡一体化才能早日实现。

发展集体经济,首先也是个观念转变问题。什么是集体经济?目前,在部分人的思想意识及言谈中,有一种观念上的混淆,即把集体经济混同于集体经营,因此在这些人看来,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归大堆、吃“大锅饭”,就是集体经营集体使用;否定归大堆,否定吃“大锅饭”,实行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就是否定集体经济。这种认为是极端错误的。集体经济与集体经营,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这两者中,集体经济是内容,集体经营是这一内容的一种实现形式。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有多种,集体经营是集体经济诸多实现形式之一。过去实行的“大锅饭”,一大二公三纯,就是一种集体经营方式,即在集体资源、资产管理上只搞单层的集体经营。实践证明,这种单纯的集体经营是集体经济的一种低效实现形式,必须加以否定和改变。但是,否定一大二公三纯这种单层集体经营方式,并非就是要否定集体经济,而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集体经营体制。现在我国农村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双层经营体制,既没有否定集体经营,更没有否定集体经济。

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历程

对集体经济的认识直接源自斯大林时期的前苏联,它是斯大林时期搞集体农庄时提出的。在当时的苏联,集体所有制基本还仅限于农业。它是指通过政权强制将农业生产资料划归一个自然群体共同所有的“二全民”性质的所有制形态。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所有的公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劳动群众集体共同所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生产统一安排、劳动力统一调配、生产收入统一分配。从而消除集体成员直接占有、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力。从集体经济的定义本身看这样的经济形态必然会存在政企不分、否定职工所投入和创造的个人产权和集体企业自主权等特征。这也说明长期以来所认识和理解的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集体经济形态及特征的规定都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

尽管集体经济在我国的形成过程与前苏联不同,但本质的规定性却是一样的。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是在20世纪50年代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通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人民公社逐步形成的。在集体经济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集体经济特征是不一样的:初级合作社因为含有按股分红的成分,被视为半集体性质的经济;高级合作社已经不存在个人股份并且实现了集体成员的“人人平等、集中管理、共同劳动、按劳分

配”,从而“二全民”的集体经济性质开始形成。人民公社是由若干高级合作社联合而成,同时又将原高级合作社划分为若干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使集体的规模和经营范围更大、公有化的程度更高,逐步形成了所谓的“一大二公”。

当集体经济过渡到人民公社时,它已不再是单纯的集体经济组织,而是“政社合一”、“工农商学兵合一”的一种集政权、工会、经济为一体的组织。从而形成了农村社会、经济、政治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60年代初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人民公社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盲目追求“一大二公”和“一平二调”,不仅扼杀了个人利益的基础,而且也损害了如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的集体利益,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组织生产积极性均受到了严重挫伤。后来对人民公社制度进行了一种不彻底的改革和调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1978年以后我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统一经营模式。同时实行政社分设,将人民公社改组成乡人民政府。

然而到了1985年政社分设工作基本完成以后,相关的政权机构如乡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建立起来了,但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机构却并没有建立。同时,乡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由原来的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转变过来,人员和机构基本没有变化。因此,乡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的“三级所有”政企合一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唯独的变化是“队为基础”的集体经济组织解散了。因为,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土地被平均分配到家庭经营使用,从而实现了土地及其它重要集体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但随着集体经济功能的逐步退出,一方面,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形同虚设,另一方面,土地的使用权并不完整。90年代国家将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土地使用权得到了强化,农民有了更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但集体的所有权约束作用却进一步弱化了。从而,传统意义上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集体使用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大部分农村消失。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只能从土地的终极所有者的所指得以反映,即土地属于辖区农民共同所有,不属于任何单一个人。故“集体经济”就仅仅剩下“土地集体所有”这一抽象的概念,没有了经济组织也没有了集体的实体。

二、当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和主要原因

(一)村一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没有开拓新精神,过多强调客观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

(二)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对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政府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领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些扶贫措施没有起到“造血”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四)通村道路路况差,运输不方便。甚至有的村还不通,导致了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兑现奖罚。要把发展村级经济作为硬件任务,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统一部署,狠抓落实,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尤其是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县委要成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对集体经济长期抓

不上去,村级经济长期发展不起来的,乡镇党委书记不能提拔,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不能评选先进;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物质、精神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

(二)选准班长,配强班子,提供保证。一个村稳不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快不快,集体经济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这个村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有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我们要把一大批年轻、文化高、观念新、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选拔到村支部的岗位上。同时,加强培训,增强村干部的政策观念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广大村干部要更新观念,树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村实际,多动脑筋,想法子,闯出一条适合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般来说,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开发农业型。就是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村办农场、林场、果园、水产畜禽养殖等。二是基地农户型。“公司+农户”形式社会化服务实体,走既富村又富民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三是资源开发型。依据当地资源兴建砂石场、木材加工厂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四是加工增值型。依据当地的产品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实现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五是综合服务型。兴办商贸、第三产业等综合服务企业。六是股份合作型。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农户以资金、技术入股,实行村户合作经营。对于发展集体经济,我们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模式,都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能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切不可一哄而上,一阵风,一刀切,要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如土地等资源较丰富的,可考虑采取第一、第三种模式。缺少土地的,可采取第四、第五种模式。缺乏资金、技术或管理经验的可采取第六种模式,或者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的方法,把村集体经济承包给有技术专长的人经营,村集体坐享承包金和租赁费。另外,县和乡镇党委要注意树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典型,通过召开现场会,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

(四)多方帮扶,齐抓共管,营造环境。要想把村级集体经济搞好搞活,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帮扶。我们要继续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责任制,把发展村级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各单位和领导成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局面,解决村委会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资金、种苗、技术等问题。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要提供宽松环境、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良好氛围。不久前,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我们要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优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作为发展“三农”的重要举措之一。相关部门要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发展集体经济,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差异使其发展起点不同,进而不同地区新农村建设将遵循不同的路径,发达地区农村将在初步工业化的基础上,寻求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则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篇2: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工作的总方略、总要求和总目标,全方位推进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主渠道和主措施,而农村的创新发展与和谐构建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出发点,也是必须全力攻克的突破点。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主导思路和省委党校讲座的要义,结合近几年来我在农村工作的实践经验,我就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做一简单论述。

一、认真分析当前农村经济现状,深刻总结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一系列惠民政策相继出台。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近年来制在定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强农惠农政策,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税收的历史;二是实行粮食、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和燃油补贴等农业补贴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历史先河,农村进入“零赋税”时代;三是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基本农田永久划定赋予农民更充分的土地承包权,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四是全面放活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五是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六是普遍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减轻了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负担;七是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筑了困难农民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八是不断加快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八个方面的重大举措,基本构建起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初步搭建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正在形成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当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好的一面,更要深刻关注所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一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大,农村对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迫切需求与投入困难之间矛盾突出。二是农村社会事业仍十分落后,农村居民综合素质及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加大。三是农村行政、执法体系尚未完善,责权不相配套,致使农村工作常处于“不得不为,为之不得”的尴尬境地,其威信大打折扣。四是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缓慢,使得农村产能低下,农民增收困难。

二、发挥区域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创新农村经济建设。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建造符合地方乡镇的工业园区,根据乡镇的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乡镇工业小区,我们知道一个工业小区就是一个增长极。在乡镇工业小区的强力拉动下,增加乡镇的财政收入,这个将有利于实现农户生产产品,企业定价定期收购农产品,降低了世界大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对农户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的保护。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处在城乡交汇点,既是城市梯次结构的基点,也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对于

当前启动国内市场具有现实作用,更对内需长期持续扩张、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三农”问题加快解决具有战略意义,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小城镇建设,应当成为实施扩大内需方针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切实加以推进。十七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三是着力实现五个战略性转变。第一,在开发思路上,由夯实基础向谋求突破转变。“十二五”及到2020年期间,农村经济发将进入全面深入推进的第二阶段,推进的总体思路应当由“夯实基础”向“力求突破”转变,其核心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步伐,保持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在缩小与城市经济水平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实现转折性突破,最终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上实现实质性突破。第二,在开发模式上,由以资源型为主向以加工制造型为主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要着力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但不能长期依赖于资源产品的输出,要防止陷入“资源陷阱”。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进程,促使产业结构由资源开发型向加工制造型转变,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竞争力强、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在开发机制上,由政府为主向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机制共同推动转变。要把政府支持引导与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相应的投资引导措施,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形成多元化开发的格局。第四,在开发目标上,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向更加重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转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与经济的全面发展。应该承认,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经济发展的差距将长期存在,但在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以及人居环境方面应该有大的迈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应当接近全国其他地区乃至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平等享有发展的权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目标是在人均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的同时,居民综合生活质量趋于平衡。第五,在开发重点上,由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向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为核心转变。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要务,在继续完善西部地区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应着力增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资源型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发展壮大能源及化学工业、重要矿产开发及加工业、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等资源型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非资源型现代优势产业,积极扶持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其他地区产业转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规划发展一批重点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促使产业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三、遵循农村经济发展原则,构筑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

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篇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1 从新修订《消防法》看农村消防工作

修订后的《消防法》从消防工作全局出发,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作出了新规定:

一是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 采取措施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组织建立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是将现行《消防法》中的“城市规划”修改为“城乡规划”, 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 并负责组织实施。城乡消防安全布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 应当调整、完善;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 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一字之差, “城”“乡”并重, 体现了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高度重视。

三是针对农业收获季节火灾多发的实际, 规定在农业收获季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 采取防火措施, 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四是在规定乡镇人民政府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的同时, 对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工作内容作了具体规定, 明确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 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 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 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

近年来, 农村消防安全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火灾起数、损失和人员伤亡居高不下, 村庄消防安全问题突出。新修订的《消防法》从消防工作全局出发, 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对农村消防工作专门作出具体规定, 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 采取措施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组织建立和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可见国家和政府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

2 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低, 防火间距小, 乱堆放、乱放的可燃物较多。目前,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农村住宅大部分是砖木结构, 耐火等级普遍较低。农村建筑整体布局又未经统一规划, 分布不合理, 家家相连, 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另外大部分农民家里都堆放有大量植物秸秆, 甚至存放了为农业机具备用的汽油、柴油。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火灾隐患, 问题还很突出, 一旦发生火灾, 就容易造成火烧连营, 损失惨重, 例子不胜枚举。

二是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落后, 消防通道不畅。根据现今状况, 大部分农村都用自备水井, 没有使用城镇公共用水, 因此也就未设置室外消火栓, 也很少设置备用消防水池和取水工具。另外农村地形复杂, 乡村街道狭窄, 凸凹不平, 又远离都市城镇, 交通不便, 在火灾发生时很难在火灾扑救的有利时机到达火场, 给扑救工作带来困难。

三是农民消防安全意识谈薄, 缺乏安全用火用电的常识。虽然农村火灾有上升趋势, 但是火灾起数相对于居民户数数量还不多, 不能从深处触及大多数农民的切身利益, 不能引起农民的高度重视。另外, 农村点多、面广、线长, 消防宣传教育还难普及到农村的每一处, 所以接受的消防宣传教育就少, 缺乏常用的消防常识。目前, 又随着经济的发展, 家用电器逐步走进了家庭, 电器线路基本没有经过正规改装, 有的线路老化不能及时更换, 有的未安装断电保护器, 用火用电随意可见, 用火用电隐患较多。

四是农村的消防组织建设流于形式, 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有些经济较富裕的农村, 虽然按照《消防法》有关规定, 建立一些义务消防组织, 但由于得不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 消防组织又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 且消防装备配备落后得不到及时的维护保养, 消防工作处于架空状态, 致使很多民间消防组织名存实亡, 形同虚设,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 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由经济等条件制约, 要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困难问题又如此之多, 因此, 在新形式下该如何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 出路在哪里?从目前笔者调查的情况分析看, 客观上在经济条件还不允许的情况下, 我们不能盲目的一味要求每村开辟消防车通道、利用江河构筑消防车起水设施等不切实际的做法, 笔者认为, 只有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努力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及组建村级义务消防队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上上之策。

3.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的态度, 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 切实提高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部门要会同消防部门详细制定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实施步骤、农村消防建设内容和标准。每个乡镇可先选取一两个村作为试点村。同时, 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 利用村民委员会, 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安全公约。乡镇人民政府、消防部门, 应以指导和监督。

3.2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要全面落实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 建立乡镇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消防工作网络。坚持“谁主管理、谁负责”的制度, 做到防火工作常抓不懈。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 村委会可成立村消防工作组。总之, 各乡镇政府、村委员会, 要根据本地实际经济状况, 尽可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 一步一个脚印, 扎扎实实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3.3 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要加大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 建立宣传广场, 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同时要加强农村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农村学校教学内容, 增加农村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普级消防基础知识。作为消防部门要大力开展“送消防安全知识上门”, “送消防安全到家”活动, 可利用农村传统的、民俗的节日、庙会的时机, 采用农村村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形式, 将防火知识、灭火常识、火场逃生自救技能等消防安全知识向村民进行广范宣传教育。也可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组织村民观看防火安全教育片, 赠送安全防火宣传画, 发放宣传材料等。总之, 要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形成农村人人“关心消防、支持消防、知晓消防、服务消防”的良好氛围。

3.4 整改隐患, 刻不容缓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加强诸如对村民私拉、乱拉电线, 乱丢烟头火种, 柴草乱堆乱放等整治清理工作。当地政府、村委会要配合电力部门迅速折除“蜘蛛网”式电线, 帮助村民规范电气线路设置, 创造安全文明用电环境, 督促村民用好电, 管好电。

3.5 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建立规章, 落实群防群治措施

充全发挥基层派出所和消防机构的作用。各责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严重违反《消防法》和有关防火条例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 并举一反三, 扩大影响面。要依托乡镇政府、行政村、公安派出所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 组建义务消防队, 每个村委会、村民小组确定一名日常消防安全捡查监督责任人员, 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机构在防火技能和初起火灾扑救等技术上要给予指导, 定期、不定期对义务消防队员和消防责任人进行培训。同时要把农村治安联防和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有机结合, 形成农村群防群治工作态势。

摘要: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农村的安全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的消防工作, 不断提高农民的消防意识, 成为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篇4: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发展思路

1.农村信用社要立足农村业务,拓展城区业务

在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城区农村信用社积极抢占城区服务市场,对实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农村信用社进行城区业务拓展已是势在必行。

1.1找准服务对象,确立市场定位

针对农村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区农村信用社要在认真研究市场的基础上,及时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以其所处的环境出发,重新市场定位。将业务重点逐步转向为社区经济、社区居民服务,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社区小的零售银行”。把服务对象确定为城镇居民、个体、私营和中小企业等。按照“立足社区、面向民营、私营、个体、中小企业、城镇居民”的市场定位,认真落实“三定”,即:定位、定向、定量。定位,就是立足社区市场,拓展零售银行业务。定向,就是服务社区居民改善生活的金融需要;服务社区民营、私营、个体工商户生产发展的金融需要;服务社区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流动资金的需求。定量,就是根据自由资金的量和单户、单笔贷款的占比,确定贷款投量。在信贷经营方面坚持零售业务,以做小、做散、做短期为主,适当扶持大客户和中长期项目的发展。在资金组织方面,坚持巩固已有客户,以稳定储蓄存款为基础,以大力攻关大客户、系统客户为主,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增强核心竞争力。

1.2开展城区信用工程建设,探索业务发展新模式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在几年来的经营发展下,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城区农村信用社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将开展农村信用工程的成功经验嫁接移植到城区,有效促进城区业务的发展。

(1)依托载体,建立不同模式的信用体系,支持个体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城区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依托服务社区内的批发市场、物流中心、商会及工商联等组织,“插秧式”的开展城区信用工程,对辖区内的商户、企业进行信用评定,组建信用共同体,为个体民营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联保贷款,最大限度地满足地区工商户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并结合载体实际和内部构成形式,采取不同模式开展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箱式信用共同体”建设。即:对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商户较为集中固定的商城、批发市场、物流中心,视同为一个行政村,开展信用工程建设。以管委会为载体,组成由信用社、管委会、商户代表多方参加的信用商户评审小组,逐户评定辖内商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发放商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并由多方承诺各自责任、权利、义务,形成共同体宣言,共铸诚信,组建成“箱式信用共同体”。

二是开展“伞式信用共同体”建设。以商会、促进会载体为主干,以其骨干企业担保为支撑,信用社提供资金支持,使加入商会、促进会的中小企业和商户在评定信用等级基础上得到贷款支持。入会企业共守承诺,形成“伞式信用共同体”。这种模式主要是由商会、促进会负责组织入会企业,从中选出经营、资信良好,资本金充足,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家企业成立联合担保体,并出具资金,在信用社建立一定数量的担保基金,为被评定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和信用商户提供担保,信用社提供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的问题。

三是开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为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城区农村信用社要以工商联、行业商会为载体,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即:按照“农户联保贷款”的模式,成立由工商联、行业商会和信用社、企业代表组成的信用企业评定小组,共同组织评定入会企业的信用等级,按照“多户联保,平等自愿,共担风险”的原则,由中小企业自愿结合或由工商联、行业商会协调联合,按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的大小,分别组成多家信用企业联保体,联保企业成员按照借款额的一定比例,交存风险保证金,对联保小组成员中到期不能偿还本息的,其他联保小组成员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2)创建信用街区,积极推进小额信用贷款。城区农村信用社应借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成功经验,抢抓市场,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争取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依托辖内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等单位,开展城镇居民信用等级评定活动。城区信用社要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内的居民进行深入家中的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社区居民的资金需求,同时,可以根据调查结果,逐户建立资信档案,以便于评定信用等级,核定贷款限额,发放《贷款证》。对发放贷款的居民,要随时跟踪检查,发现问题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贷款安全。

2.实现城区农村信用社业务拓展应采取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城区业务相关规章制度

农村信用社在大力推进城区信用业务的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健全机制,研究探索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不仅要完善居民、工商户、企业资信评定体系,还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信贷人员的操作行为,认真审核商户资信,建立商户档案,及时记录信贷资金的投向、运行状况及效果,同时加强贷后的跟踪和检查,确保贷款的正常运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2.2多种方式强化营销

2.2.1抢抓机遇,主动营销

城市农村信用社在开展城区业务上,要抢抓机遇,主动营销。业务发展部门要加强对辖内的物流、商贸中心、商品批发零售市场的调研,及时了解客户需求,要从服务观念上实现由“开发什么就向客户营销什么”向 “客户需要什么就开发什么”的转变,要汲取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中的先进内涵,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熟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大投入,扩大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和巩固客户。

2.2.2分层次营销,扩大市场份额

分层次营销是指通过对客户的业务量、规模、信誉等指标进行评估分类,根据客户评估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实行不同的服务手段,执行不同的竞争策略,从而培育出一批忠于信用社的客户群。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农村信用社由单一服务三农模式转变为城区居民服务,服务对象的素质较以前更为提高,原落后的服务手段,营销理念已不适应,必须有新的分客户、分层次营销理念,才能站稳并扩大市场份额。

(1)进行客户评估分类后,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营销策略。

一是对优质大客户的营销策略。首先要推行以优质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经理制度。建立客户经理档案,加大考核力度,与客户建立优质的服务关系,使客户经理与客户的关系更加牢固紧密,从而稳住一批优质客户,获取更多的信息,促进我们的服务产品的改进,继而网罗和发展一批相关的客户群。其次要增强产品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客户经理的素质,大公司、大客户需要素质高、专家式的客户经理进行业务接洽,要求提供较丰富的金融产品和专业的理财建议。因此,加大科技投入和培养高素质的客户经理更为关键。

二是对个人客户的营销策略。个人客户根据不同的阶层、年龄、财产实力、生活习惯和需求的多层次、多侧面进行市场细分,对一些贵宾客户,个人金融服务更趋向于“私人银行”,这些用户要求更便利、快捷,私密性强、有针对性的服务。这就要求城区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客户群体的细分,制定出相适应的营销策略,配套相应的金融产品进行服务、营销。

(2)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确定配套的产品和服务标准。现阶段可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分三类客户营销。第一是对所有的客户提供的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二是对较高层次的客户提供高层次的产品服务,如对一些较优质的客户提供政策上或服务上的优惠,对较富裕阶层提供汽车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三是对最优质的客户提供贵宾服务,如上门服务、理财顾问、信息咨询等。

(3)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客户经理。面对不同层次的客户,也要与之相适应的客户经理服务。城区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信贷人员不同能力和不同的服务特点,对农户、一般工商户和优质客户提供不同的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实行定期考核制,按业务量和营销成绩实行绩效挂钩,确保客户经理的服务质量。

2.3强化贷款管理,确保资金良性运行

强化贷款管理,就是要定位好贷款投向。城区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应始终定位在“立足三农、面向社区、服务于个体、私营、中小企业为主”上,层层落实授权管理责任制度,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

(1)小额贷款的发放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大面积被征用,城市迅速扩张,原来的农村也摇身一变成为城市居民,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也随之改变。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农民现在变成了以租房、经商、办厂为营生的城市小商贩、私营企业主,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也随之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城市再就业人员。根据这一转变,小额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可以把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模式嫁接到城市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城区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办法。即以社区或街道办事处为主,对辖区内的小商户、个体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或家庭式商店进行信贷需求调查和资信评估,评定信用等级,发放贷款证,适时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弥补城市小经营者的金融盲区。对办理小额贷款的客户经理和信贷员实行包放、包收、包效益的三包责任制,切实做到即方便客户又有效防范风险。

(2)大额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大额贷款采取审贷分离,集体审批责任制。首先要做好贷前调查,搜集资料,充分运用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等手段,评定信用等级,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其次,要对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进行评估,落实担保、抵押物,做到贷前调查真实,评级合规,审核严格,贷后及时跟进的贷款管理体系。再次,对于市场前景好,产品有市场,发展潜力较好的企业申请超比例贷款的,要逐级审报,由上级管理部门牵头,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由几家农村信用社组合成社团贷款发放,一方面企业能实现融资,获得企业利润,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在合规合法经营下保证了资金安全。

(3)强化监督管理,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联社要做到化抽象管理为具体管理,加强上下级联社的联系,加强事前审核,事后管理与监督,切实做好风险防控,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

2.4优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城区农村信用社要结合机制网点的布置调整,将人员尽量充实到业务第一线,加强信用社机构岗位设置和劳动用工的规范性,在定机构、定岗位、定编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施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效能,让优秀人才大显身手。

3.结束语

篇5: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村、焦点在农民。新形势下,如何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提升乡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个当前的重大课题。

“忠诚、干净、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谆谆教导,而敢于担当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干事创业的、广大党员干部最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笔者认为农村党员干部做好责任担当,可以以下四点做起:

勇于担当。随着国家反腐倡廉的力度越来越大,一些手里有权有责的农村党员干部出现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思想错位,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这些现象,农村党员干部应该始终保持更高的思想境界,保持入党时的那份初心,要有勇于担当的心,要敢为人先,要有碰硬的精神,要积极作为,要有身处乱世做出一番事业的抱负而不是自暴自弃,放弃自己。

能于担当。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工作面临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党员干部虽有远大抱负,有理想,想作为,但却苦于能力差,水平低也没能做出成绩。面对此种情况,农村党员干部应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应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自身办事能力,增强为民谋福祉水平。努力全面充实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名能为民办事、能为民服务、能为民解忧、能为民谋利的能够担当的党员干部。

敢于担当。一些农村党员干部自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遇事就会

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畏首畏尾,不敢正视问题。面对这种情形,农村党员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珍、自爱、自警、自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谋,不为物所迷,不为情所扰。光明正大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始终做到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篇6: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高农村党员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党员教育还存在着党员学习观念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党员学习积极性低等问题。为使农村党员教育发挥实效,切实提高农村党员素质,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按照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充实调整和扩展党员教育的内容;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前线;要及时传达党中央的旨意,传播先进的思想。当前一个时期,应围绕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展开,要组织动员农村党员积极参与“我的梦〃中国梦”等宣讲活动,让广大的农村党员把握住时代主题,为全村乃至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增强教育方法的针对性。农村党员教育要根据农村实际,结合农村党员的特点来开展。不仅要深入地开着思想理论教育,更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部分农村党员文化知识水平偏低,严重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接-1-

受能力,对这部分党员,我们要加强他们的文化知识培训,提高文化水平;有的农村党员很有发展规模种养的头脑,却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就加强他们的理论教育,开拓眼界,增强他们的发展意识。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就是要区分对象,因材施教,不断满足广大党员的需求。

三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实用性。要让党员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使培训的内容用得上、传得开。把培训内容与农村党员的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传授农村党员各种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同时把党员培训内容与农村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党委有号召、党员有响应”“组织派任务、党员见行动”的良好局面。

篇7: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关系农村的安全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的消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消防意识,这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消防教育专注于“消防安全进机关”,“消防安全进企业 ”,由于多种原因,农村消防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环节,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农村,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而现实从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故情况来看,农村火灾事故有逐渐上升的势头,农村消防安全形势愈来愈加严峻。在城市消防建设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道路过程中,发生在农村的一起起触目惊心的火灾事故,给我们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敲响警钟,改进和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显得更加紧迫和刻不容缓。

一、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消防安全环境何以比城市差?消防安全状况何以让人担忧?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

(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笔者在农村调查了解中发现,农村普遍存在没有消防安全意识或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自防自救能力差。近日笔者在武平永平乡岗背村调查过程中,当问及农村该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时竟有人回答,那是城里人的事;当问及他们发生火灾是否懂得扑救时,“不知道怎么救火”,“用水泼”,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回答。有人甚至认为消防队救火要收费,至于火警电话“119”以及有关义务消防队及其性质、宗旨、业务等问题,根本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二)、火灾隐患严重 笔者在调查了解中还发现,农村严重火灾隐患比比偕是,用“触目惊心”形容不过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尽管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还相当多的村民特别是边远山区自然村的村民,仍以六七十年代的土木泥瓦房为主要建筑居住,而这一类房屋的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易燃的杉松木和毛草,且屋与屋之间的间距极小,历经数十年的风雨侵蚀,万一发生火灾,连片的土木屋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可怕局势;另外,房屋低矮、拥挤,且大多在屋檐下堆满生活用的干燥柴草,有的柴草间与住房相邻,更有甚者,有些村民连睡觉的房间里也堆满柴草。此外,有些村民的牛栏、猪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在调查了解中,笔者还发现,现今农村村民大多还习惯于烧柴火来解决“吃”的问题,但灶间柴草等易燃物到处都是,餐毕也没有及时清理余火,带火星的碳灰随处洒落、随处乱倒现象也十分严重。有液化灶的家庭,只知使用,如何预防液化气的安全根本不知道。大都家庭将气灶、气瓶置放于柴火灶间,柴灶煮饭,气灶煮菜是大多数有液化气灶村民的习惯做法,往往在烧火煮饭时,熊熊的火光常将冰冷的液化气瓶“温暖”。电线交叉纵横,交织“缠绵”是农村另一大“风景线”。严重老化的电线,似蜘蛛网般交织在一起,随时都有可能“磨擦起火”,私接乱拉电线现象十分严重。笔者在一农户家中看到,单一个房间里乱接乱拉电线有十几处之多。且断口接口处均用普通药用白胶布包捆着。笔者身至其中,胆颤心泣,但户主不以为然,熟视无睹。很多农户的电线还是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产品,电线老化、破裂现象随处可见。在一群晒太阳的老人中,笔者还了解到,在寒冷的冬天,晚上睡觉时,老人们都用一种本地叫“火笼”的烤暖用具,放在被窝里取暖```````

农村普遍存在的这些隐患,稍有不慎,均会酿成火灾。况且,边远山区农村距离县消防大队路途远,象武平的武北、武东、武南片均存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状况,各乡村也没有可供消防车起水的码头,而且消防车大多只能到达乡镇一级政府所在地。有些乡村,特别是自然村只有崎岖的村级机耕路,消防车无法通行,这些地方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也派不上场,只能隔山、隔村观火,望火兴叹。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由经济等条件制约,要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困难问题又如此 之多。因此,在新形式下该如何做好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出路在哪里?从目前笔者调查的情况分析看,客观上在经济条件还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盲目的一味要求每村开辟消防车通道、利用江河构筑消防车起水设施等不切实际的做法,笔者认为,只有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努力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及组建村级义务消防队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才是上上之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首先,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的态度,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提高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强组织领导,政府部门要会同消防部门详细制定农村消防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实施步骤、农村消防建设内容和标准。每个乡镇可先选 取一两个村作为试点村。同时,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安全公约。乡镇人民政府、消防部门,应以指导和监督。

(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再次,要全面落实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乡镇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消防工作网络。坚持“谁主管理、谁负责”的制度,做到防火工作常抓不懈。有条件的乡镇可成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村委会可成立村消防工作组。总之,各乡镇政府、村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实际经济状况,尽可能做到花小钱办大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其次要加大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可在乡镇设立消防宣传牌,建立宣传广场,在各村开辟消防宣传角。同时要加强农村学校的消防宣传教育。把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增加农村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级消防基础知识。作为消防部门要大力开展“送消防安全知识上门”,“送消防安全到家”活动,可利用农村传统的、民俗的节日、庙会和圩天的时机,采用农村村民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形式,将防火知识、灭火常识、火场逃生自救技能等消防安全知识向村民进行广范宣传教育。也可与乡镇政府村委会共同组织村民观看防火安全教育片,赠送安全防火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等。总之,要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形成农村人人“关心消防、支持消防、知晓消防、服务消防”的良好氛围。

(四)整改隐患,刻不容缓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加强诸如对村民私拉、乱拉电线,乱丢烟头火种,柴草乱堆乱放等整治清理工作。当地政府、村委会要配合电力部门迅速折除“蜘蛛网”式电线,帮助村民规范电气线路设置,创造安全文明用电环境,督促村民用好电,管好电。

(五)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规章,落实群防群治措施

充全发挥基层派出所和消防机构的作用。各责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严重违反《消防法》和有关防火条例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并举一反三,扩大影响面。

篇8: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1.1 会计核算多方面发展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的管理, 将促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统一制定、分级管理, 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分级辅助核算。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 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既要向国家和社会其他各方面披露会计信息, 又要向本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和其他职能部门披露会计信息, 实现财务公开。

1.2 会计管理多方位发展

首先, 会计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 会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 即对会计系统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其次, 要建立知识经济下的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促使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重视内部管理。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满足企业内部经济机制的需要。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 加强资金管理、利润管理, 实行目标管理, 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罚分明。还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 会计工作内容的拓展

(1) 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使信息输出涉及的区域不断扩大, 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 企业间的竞争焦点由原来大量生产转移到如何通过多品种少量生产的方法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企业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员培训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市场调查、计划、设计、广告营销和内部沟通等信息活动上。

这些信息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中的比重日趋上升。

(2) 拓展会计报告内容, 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再只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 应尽可能广泛地披露非财务信息, 包括企业背景信息、前瞻性信息、关联信息、主要股东和管理人员的有关信息等。

(3) 会计报告传递方式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为会计报告传递方式的革命奠定了基础。与会计报告编制的实时性相对应, 报告的传递将实现网络化、无纸化。

3 完善会计工作的措施

3.1 建立现代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 适当划分各级管理权限, 费用计划管理, 资金有偿使用。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目标, 谋求最大的回报。

3.2 建立现代的会计管理体系

结合现代企业的要求以及我国企业的会计实践, 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分为一般会计、责任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层次。

(1) 一般会计:

即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 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基础, 完整地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收支情况, 并通过分类账、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向外报送财务报告, 为企业的管理层财务分析与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按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处理各类账目, 按时交纳税费。

(2) 责任会计:

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会计, 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耗费、占用和成果进行核算和监督, 达到企业管理目标优化的目的。通过责任会计和企业经济责任制的结合, 使会计管理真正深入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中去, 有利于推动企业管理向纵深化、科学化发展。

(3) 管理会计:

是用专门方法积累资料, 以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主, 面向未来的规划和控制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 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数据资料。它主要通过对企业价值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决策, 为企业加强管理, 参与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云鹏.完善会计工作适应会计改革[J].河南科技, 2008 (11) .

篇9: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1.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村级集体经济观念弱化。

(1)意愿不强。村干部客观上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认为市场经济主要是鼓励农民创业创新闯市场,发展民营经济,没有必要化心思再去发展集体经济,“经营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原有村办企业都已然改制,重新强调由村班子集体经营“属于全体村民”的股份制市场主体,在机制体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难于有大的作为。

(2)发展信心不足。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无路可走,信心不足。

(3)工作精力不专。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门经管人员,大都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

(4)考核激励不够。村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但长期以来,对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有余、激励不足,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一些村干部只顾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不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有些拥有一定经营性资产、经营性收入比较稳定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所作为。

(5)管理难度加大,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对发展集体经济,部分干部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阻力。

(6)村级共有资源匮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起步难。由于第一次土地承包到户时,集体地、山林及公有财产分割比较彻底,村统管山、留用地保留小,很多村公共财物的变现等,给现在发展村级经济留下空间小,发展的资源不足,加上错过了第一次发展乡村企业的大潮,造成现在想发展村级经济起步难的尴尬。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2.1因地制宜,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本地区的自然与经济条件和优势,通过可行性调查研究,确定经营项目,把潜在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产业投入。合理调整种植业的品种结构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特种种植畜禽业,增加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不断发掘本地区独特资源条件,利用本地区优厚的地理位置,力争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商品优势。

2.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社区集体经济补充实力

农民个体的贫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集体经济的实力,农民富裕了,反过来又能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所以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围绕农民需求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引导农民在经济实体内自主投资、自主经营,瞄准市场,选择适合家庭经营的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风险小的项目,使农民愿意投资经营,并且在经济上承受得起。对于有发展前景的,社区集体也可以投入启动资金、场地、房屋等参股,进一步夯实社区集体经济。

2.3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是要创新领导机制,根据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村级班子素质,帮助村班子建设适合村实际的工作领导体制,重点解决好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决策盲目、债权不清、缺乏约束等问题,确保集体经济项目能按市场化要求运作,实现债、权、利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机制,要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集体资产,无论是土地、果园等资源,还是小型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凡是不再由集体直接经营的,都要合理确定集体与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强承包、租赁合同的动态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

2.4加大激励扶持,优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环境

上一篇:适合冬天发朋友圈的句子说说下一篇:《散步》优秀教案设计-文档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