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金融和谐发展论文

2022-04-24

摘要: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保定农村金融建设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依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存在着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清;金融环境欠佳;金融垄断等一系列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推动农村金融和谐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推动农村金融和谐发展论文 篇1:

欧债危机内控策略农村金融影响分析

[摘要]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步形成,欧债危机的产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农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冲击,当前需要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促使农村金融能够在欧债危机的大环境下获取全面协调发展,对农村金融机构会产生重要的意义,欧债危机下我国农村金融内控制度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理念,不断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农村金融风险控制和科学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欧债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促使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关键词]欧债危机 内控策略 农村金融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需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健全内控机制,从多方面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使农村金融更好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国农村金融已经建立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农村金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有效的途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强化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各种经营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和谐稳定,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方法,对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内控机制建设主要问题分析

1.欧债危机下存在农村金融内控制度不严密问题

欧债危机下金融市场存在不稳定的问题,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存在无序性问题,因此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内控制度,才能促使农村金融顺利度过欧债危机的关键时期。我国农村金融内控制度缺乏响应的立法程序,因此行内的规章制度制定比较随意,导致很多制度无法真正发挥效能作用,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很多制度没有经过全面的推敲、论证,制度出台具有随意性的特点,对农村应对欧债危机产生了负面影响,当前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金融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外界状况不断修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2.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制度作用力较弱

内控惩罚和制度培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因素导致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制度作用力弱,当前情况下需要解决制度培训力不强的问题,农村金融发展没有有效的保障措施,对内控制度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管理者和每个员工都要对内控制度熟知,对提升制度的执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如果员工不能正确的理解内控制度,对金融内部规则不能全面把握的情况下,对制度的执行策略会产生影响,很难产生自律效果。其次农村金融内控机制不能全面执行,导致违规惩戒不能全面执行到位,导致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很多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制度作用效力逐步减弱,对自己查处农村金融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各种违规事件产生很大的问题,很多事件无法进行全面有效的内控,对应对欧债危机对农村金融冲击产生不利的影响。最后是我国农村金融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很多职能部门身兼数职无法对金融政策全面的把握,同时制度监督工作不能得到全面的落实,欧债危机下农产品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金融活力也受到影响,导致制度执行的积极性下降,很多职能部门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因此惩罚力度不能执行到位,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3.欧债危机下内控缺乏优化机制

欧债危机下内控管理激励机制缺失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因素,内控考核指标过于笼统,导致很多策略无法全面而系统的执行,对企业发展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监督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对政策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那么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的解决,欧债危机背景下农村的很多金融政策受到很多因素的约束,导致很多政策不能强制执行,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欧债危机下内控制度对优秀员工的激励不够,导致很多员工被动的接受相关制度,对金融市场自主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农村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二、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内控建设的措施

1.严格规范各种制度程序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源头上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升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为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拥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建设程序,农村金融需要规范各种立法程序,同时需要明确立法的权限,提升立法的水平,对规范农村金融市场,提升农村金融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内控制度需要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各种处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升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的整体发展水平。农村金融立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需要贯彻,对金融制度建设进行全面有效的论证,通过对三道论证程序的全方位处理,可以提升金融市场的动力,为应对欧债危机的冲击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当前需要从合格论证、风险论证、法律论证三个角度出发,提升欧债危机的整体应对水平。

2.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内控需要加强文化建设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内控文化建设不可忽视,通过提升对员工内控管理认知程度,优化金融管理机制,提升农村金融市场整体管理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农村金融内控文化建设是内控长效管理机制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农村金融机构近几年开展的专项内控制度活动看,很多情况下没有高度重视内控文化建设,导致内控机制不能得到全面的应用,对农村金融市场繁荣稳定、应对欧债危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内控教育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内控制度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培训方式提升从业人员掌握内控制度的水平,从业人员全面掌握内控制度,可以更好的利用制度解决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产生的各种问题,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员工对每个内控制度必须学习,每个员工必须全面读懂内控制度,其次需要继续加强员工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员工的职业道德,从思想文化上促使员工能够规范实施金融政策,强调按章办事,科学应对欧债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员工需要根据市场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3.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需要加强违规惩治力度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内控制度建设需要保持威慑性和严肃性,对于金融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行为需要严肃处理,保证内控制度在管理上能够更加科学有效,解决内控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软弱无力的局面,为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振兴农村金融市场创造积极的环境,农村金融市场监管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整体分析,把各种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软实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农村金融需要加强检查力度,农村金融结构的内控监督管理需要做到科学合理严肃,对各种违法证据需要做到检查有力、执行有效,为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氛围。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市场需要按照风险论证、法律论证、合规论证的模式推进各项工作,提升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其次是实行稽核执法集中模式,通过对金融内控机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稽查,可以发现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对稳定农村金融市场具有很大的作用。欧债危机本身已经冲击农村金融市场,当前金融机构只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才能把欧债危机对农村金融的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反馈,对各种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避免业务部门自批自查过程中产生的尴尬局面,为严惩各种违规行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通过机构的转型升级实现服务理念转变,把各种风险控制到最低限度,提升金融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

4.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需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发展需要建立长效风险管理机制,从战略角度提升农村金融机构应对国际市场环境的能力,只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才能形成长效的内控能力,对欧债危机下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金融的长期保障,因此农村金融内控机制建设对应对市场风险具有很大的作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金融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拥有科学发展的理念,树立良好的制度建设理念,提升应对市场风险的基本能力。长期风险控制管理机制建立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需要从内控管理角度把握农村金融质量和规模的平衡点,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主营业务结构的预期波动性、合理性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从业务结构角度分析农村金融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农村金融市场稳定创造积极的条件。农村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其次需要在内控管理方面进行全面核算,解决绩效考核过程中产生的乱、散、险等方面的问题,保证经营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欧债危机下农村金融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在发展中完善内控制度,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确定目标市场,最终能够从风险与效益角度进行市场配比,提升农村金融市场应对欧债危机风险的能力。

作者:陈书婷

推动农村金融和谐发展论文 篇2:

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

摘 要: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保定农村金融建设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依然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存在着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清;金融环境欠佳;金融垄断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从发挥农民在农村金融建设上的能动作用;建立金融风险的分摊机制;完善财政对农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机制;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和监督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规范;分担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市农村金融为保定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现有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服务能力低、风险水平高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保定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村多样化需求。为了完善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保障保定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对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寻找出更合理的金融体系发展模式。

一、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一)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好成绩,农村的经济也得到很大的改善。目前农村的金融制度体系有效的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制度存在的部分问题和不足也影响到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定市的农村金融体系状况大致分为以下两方面:

(1)农村正规金融机构

当亲保定市的正规金融组织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其所在保定市的分行,以及保定本市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新型的农村合作银行等组成。中国农业银行保定分行是保定银行业唯一一家在所有县域都有营业网点的商业银行,但自2007年实施的股份制改革开始以来,使得农业银行对“三农”支持的农村金融主导地位大大弱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保定分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其业务宗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然而在1998年3月国务院将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调整为专司粮棉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职能,基本上丧失了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功能;保定市信用社联合社基本的经营目标是帮助经济力量薄弱的个人解决资金困难,但是随着金融机构业务的社会改革,保定信用联合社农贷款余额中非农项目占项贷款余额达的比重越来越多,使其发展经营陷入长期困境;保定市邮政储蓄银行坚持服务为广大城乡居民及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但是其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农户授信额度较小,再加上资金的大量外流致使投向“三农”方面的数额相对减少,其根本无法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

(2)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

为了更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保定市在正规农村金融组织不能有效满足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的情况下,也允许一些非正规的金融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以此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截止2007年底本市有3家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累计发放的贷款额达4300多万,其中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贷款达到3105笔,金额为1354万,占总贷款总额的31%,这些贷款有力的支持了保定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相关农村建设项目的落实。这些非正规的金融组织自成立以来为促进保定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我国对金融结构的发起和设立都施行严格的管制,这些非正规的金融组织从成立至今一直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自然国家相关单位对其就不能实行有效的监管,这些非正规金融组织的运营道路上就多了一份潜在的风险,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巨大,仅仅依靠目前的金融机构运作是很难满足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的。

(三)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其一、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保定市农村金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仅表现为需求主体的多元化,而且金融产品需求的种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就目前保定市农村金融来说,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形式单一,在联保和消费信贷、理财产品等业务上基本出于空白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多元化的金融产品需求;另一方面信贷机构不合理等问题在保定市各个村镇极为普遍,使得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储蓄资金的大量外流,投入不断减少,存贷差额继续扩大,造成居民贷款难的局面。如表1-1所示。

其二、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目前,保定市的农村金融机构功能还不完善、产权不清晰,存贷款之外的其他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我们首先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来看,其功能定位和资金来源受到约束,十分有限,并且它是根本不盈利的,业务范围十分狭窄,面临市场的巨大变化很难在适应我国政策性金融的重任。其次从中国农业银行来看,由于农业银行是商业银行势必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因而其近年来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在大幅减弱,农业银行的业务信贷重心正向城市和商业转移。接下来我们分析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内部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信贷运作也缺乏监管,造成其风险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此外,邮政储蓄银行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使大量农村资金非农化,使农村贷款得不到满足。

其三、农村金融环境欠佳且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持

农村整体的金融大环境的好坏是关系着农村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其本质内涵是反应农村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目前,保定市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为主,但是这些公有制金融机构存在产权虚置的诸多问题,虽然农村信用社几经改革,但仍存在很多官营色彩,董事会、监事会只是一个摆设,并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正规的金融组织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的需求,也造就了各种非正式的金融组织的发诞生发展,但是这些金融组织却缺乏相关的法律保护,由于国家相关的法制体制建设仍需不断完善,这些非正规金融组织长期存在于法律保护之外,使得其经营发展重就存在许多风险,进而造成农村民间信贷风险的增加。

其四、农村金融市场垄断现象严重

农村金融市场上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着局限性,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格局。从地理分布位置来看,当前保定市的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机构主要分布在县城所在地乡镇的银行业,经营活动受到地域的限制,是广大农民所信赖的仍是受法律保护的正规金融组织,这使得其非正规金融组织在竞争力上难以与之抗衡。此外,农村金融机构也存在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和农村金融产品开发、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组织多元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二、完善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选择

(一)加快改善和优化保定市农村金融市场环境

(1)发挥农民在农村金融建设中的作用

在保定农村地区合作的金融机构中,合作制的金融机构由于其自身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发展也不规范,要想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和监管,迅速建立起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使得其在法律保护的范围内开展金融支持活动。在开展合作金融金融时,一定要遵循农民自愿加入的原则,引入政府资金的支持,将目前的初级合作金融活动转变为规范的合作金融机构,重新培育适合保定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2)规范和引导保定市民间金融的发展

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非正规的金融组织在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鼓励这些非金融组织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和引导,大力发展非政府专业小额贷款机构,积极培育农村小额贷款组织,建立针对无法提供抵押而被正规金融机构排除在外的农户,借鉴改良孟加拉国的格莱明乡村银行的成功案例对他们提供专项基金,有效解决贫困农户无法取得贷款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支撑机制

(1)积极探索农村金融风险的分担机制

农业保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对确保农民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他国成功的做法,然后引入,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本国本地区特色金融组织支持,要由国家牵头建立农村信用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融资成本,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建立财政对农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机制

针对保定市农村金融面对的问题,中央与保定政府财政共同出资建立一个旨在“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风险基金,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举措,鼓励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力度,补偿因政策变化而造成的亏损。同时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三农”领域,增强保定各地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力和服务热情。另外一个方面,政府一直都致力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三农”相关问题和领域也一直都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对农业信贷投入增加激励机制的引入,可以保障农民敢于贷款和放心贷款的积极性,确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加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和监督

(1)通过法制建设和完善政策以规范民间金融

目前保定市农村小额信贷已有16 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至今未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来规范,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要想促进整个保定地区的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一方面要动员职能部门和执法部门,坚决打击暴利贷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护贷款人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民间金融进行合法化的改革,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其经营范围。

(2)积极发展农村社区金融以服务农村经济

社区金融是一种松散的民间金融组织,要求成员之间风险自担,自求平衡,在发展农村社区金融,可以有效的利用闲散的资金,并且遵循自愿、平等、互利原则调剂民间闲置资金,以减少融资困难问题的发生。

(四)培育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的竞争机制

(1)不断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要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就需要不断开放农村金融市场,近年来保定市金融机构新增存款446.4亿元、新增贷款201.2亿元,直接融资31.8亿元,保定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不但丰富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还打破了正规金融机构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给农民朋友更多的贷款选择机会。

(2)努力试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多元的金融结构的存在,可以有效缓解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巨大缺口,同时还有利于保障各个金融组织之间有效的开展竞争,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此外,学习和借鉴孟加拉国的格莱明乡村银行的成功案例,通过联保充分尊重每一位农民的意愿,实现农民之间风险共担,共同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针对农村不同地区和人群提供不同贷款。

(3)改善农村金融有序竞争的法治环境

在保定全市范围内,培育农村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观念,构建一个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来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行为,同时规范并引导民间金融的合理、有序发展,放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努力营造出一个竞争性的金融秩序,催生出优秀的民间新型金融组织,建立一个适合保定市发展的民间金融环境。

三、结论

农村金融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全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这也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间接的也要求更多的农村金融组织为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而服务。“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党和我国政府致力于着手解决的大事,如何保障农民权利,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大事。随着对农村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农村金融体系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这其中主要的几个问题就是: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农村金融环境不佳农村金融市场垄断现象严重,农村保险监管体系不健全。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保定市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应对策的探讨,充分学习他国优秀的发展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逐渐为我们探讨走一条自己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道路提供了很多启示。他国加快改进和优化农村金融组织投资环境,建立相关的农村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有保障的法律环境,规范相关的市场行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也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管,在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服务农民,支持农民发展的宗旨,为农民创收增加条件,为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保障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贡献力量。(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参考文献:

[1] 高帆,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J].中国农村经济,2002,(12).

[2] 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Z].在2004年6月20日留美经济学会上的演讲.

[3] 张扬,从孟加拉国小额信贷成功模式解析我国小额信贷的困境[J].商业研究,2008,(6).

[4] 韩俊,罗丹,程郁,等.农村金融现状调查[J].农村金融研究,2007,(9).

[5] 朱婧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11).

[6] 王毅冰,健康的金融体系: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根本途径,《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4期.

[7] 董晓杰,浅谈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时代金融》,2011年第1期下旬刊.

[8] 马殿平,吴向民,师璇,等.农村金融与保定县域经济和谐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0.

[9] 吴宇,张明艳,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困境分析与对策选择-基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12).

作者:孔凯

推动农村金融和谐发展论文 篇3:

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落后,基层政府的社会服务的功能缺失,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担保范围狭隘,征信体系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等是造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脆弱的重点制约因素,因此,必须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夯实金融生态的制度基础、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等入手,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体系,切实为农村金融的稳健、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金融滞后的乘数效应;服务功能缺失;金融环境脆弱性

中央银行行长周小川(2004)首次提出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金融发展的依赖路径研究提出了新的指引方向。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指的是农村各类金融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相关联的所有因素及其他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的系统。其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而从当前进行的农村金融改革看,我国农村金融运行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严重阻碍农村金融生态融资的发展。

一、当前影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构建的几大重点制约因素分析

一般来说,农村融资力的强弱,发展后劲充足与否,与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自身环境等有直接关系。

(一)农村经济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史正相关的,一方面,发达的金融体系可以因“引致增长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直以来,虽然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处于上升阶段,但是由于经济机会与城市地区相比不够明显,从而无法形成对金融机构的有效吸引,从而加剧了农村资金向城市的集中。同时,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又制约了农村经济货币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也不利于农村地区乘数效应的实现,反过来又限制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归根究底,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的落后。

(二)法律体系不完善是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很多国家的实践证明,没有法律的刚性约束商业银行不可能对农村金融有大规模的投入,各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在硬性规定下,商业银行才会通过营业网点,去扶持弱质的农业;同时,还需硬性加强对农村金融的规范和保护,提出正向激励措施。如美国对信用社的免征税赋。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是影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无硬性规定规定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农业的支持;没有法律的形式去规范和保护农村金融这一相对弱势领域。如《刑法》对有意通过提供虚假财务资料骗贷的企业刑事责任无明确规定;《破产法》规定清算程序上把银行排在最后。

(三)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垄断效应”严重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的改革以来,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农村的撤出,各行都采取了撤并网点、收缩权限的集约化经营手段。并且国家处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国家出台政策关闭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保险、投资、担保、租赁、信托等非银行机构在农村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各种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不受政府政策上的鼓励和保护,从而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处于垄断地位,形成“一社抗三农”的局面。2002-2007年,农村信用社占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份额分别高达81.04%、84.14%、86.26%、87.35%、91.65%、92.63%,比重不断上升。而垄断的农村金融一般都是低效率的。因此,虽然客观上赋予了农村信用社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主渠道的职能,但是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是把“垄断”经营强加于农村信用,致使农村信用社自身能力与所负责任不相称的矛盾很快暴露出来,从而使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无法长期承担农村金融“主力军”角色。

(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加剧了农村金融生态的脆弱性

诚信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我国农村整体信用环境不尽人意,严重制约着农村金融生态。一方面,农村诚信教育和宣传工作滞后,社会信用文化缺失,农村企业和农户缺乏诚信意识,逃债、躲债和赖债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根据雷和平、林之诠对陕西部分地区的调查,陕西省周至县2005年3月底全县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为7.9亿元,而农村信用联社不良贷款额为1.7亿元,不良贷款率近22%。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社会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业务发展缓慢,缺乏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渠道,农村有限的信用信息资源也无法共享。此外,当前正蓬勃发展的“合理不合法”的民间金融,由于民间融资不规范和诚信环境的缺失,恶化了民间融资能力的提高。

总之,农村个人信用的缺失加大了贷款的风险,降低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农村企业信用的缺失加剧了“信贷配给”和金融机构主体的“无奈”,加之政府的“无为”,最终导致农民和企業得不到金融的支持,农村经济萎缩;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主体功能异化,并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民间借贷的风险增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生态的脆弱性。

(五)基层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缺失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仅是一个权力部门和管理部门,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它的职能定位和根本宗旨是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乡村政府尚未切实转换服务理念,未能正确定位其职能和根本宗旨,“生态建设”意识淡薄,思想上过分重视上级政策倾斜而忽视金融生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实践中不能主导当地农村金融生态建设。

二、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体系,切实为农村金融的稳健、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一个良好、平衡而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切实保障农村金融的稳健、高效运行,实现农村金融、经济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一)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的基础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经济发展、壮大,才能放大和集中农村资金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增强货币创造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经济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而现代农业是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高度集中的发达产业,具有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客观必然性,也具备现实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支持“三农”力度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正在全面向前推进,显而易见,发展现代农业是现阶段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而农业产业化又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是当前的重大任务。

(二)强化法制建设,夯实金融生态的制度基础

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生态法律体系。第一,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的规定农村商业银行对农村的支持比例。如对于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明确规定相当比例的贷款流向农村,以防止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第二,加强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刑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为农村金融提供法律支持。针对现行的《破产法》规定清算程序上把银行排在最后,未明确金融机构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无条件的破产起诉权,对有意通过提供虚假财务资料骗贷的企业刑事责任无明确规定,应修正《破产法》,让其成为债权人依法保护其债权的最后底限;针对农民可担保资产不足,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要完善《担保法》,强化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顺序,是担保缺失成为规避债权风险的有效屏障,并将动产主要是企业应收账款和存活纳入担保物范围,发挥抵押、担保在支持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2、在立法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农村金融犯罪。这就要求在法律框架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同时,鉴于农村金融案件一般金额较小,如果按照常规法律程序,打击农村金融犯罪的成本将大为增加。因此,应建立一种处理农村金融案件的特别简易程序,以期加大打击农村金融犯罪的力度,为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造一个宽紧适度的法制环境。

(三)培育农村金融良好的征信体系

农村的征信体系是农村金融生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滞后,不仅制约着正规银行的借贷,而且恶化着民间金融的融资能力,因此有必要培育农村金融良好的征信体系。

1、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硬性程序。将信用环境建设状况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增强对政府改善信用环境的约束力;加强农村金融机构与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农村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库,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运用法律约束、行政处罚等多种有效措施,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实现社会诚信建设的法制化、制度化。

2、注重“征信文化”的普及,营造“重信用、讲诚信”的社会氛围。基层政府首先要以提高行政公信力为核心,提高政府信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如加快对新用户信用的评定步伐,文明信用工程实行贷款有限、利率优惠、服务优质的信贷扶持,对失信户予以信贷制裁,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风,培育有素质、讲诚信的新型农民。

(四)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当前农村金融抑制非常普遍,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正规金融之间缺乏竞争,造成信用社的“垄断效应”;二是“合理而不合法”的民间金融无法与正规金融协调发展。面对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不仅需要正规金融的主体作用,而且需要民间金融的有益补充,如何改善当前农村金融缺乏有效竞争的局面,促进正规金融之间、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1、加快正规金融机构的改革。解决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单一与自身管理机制的问题。例如,改善中国农业银行过分的追求商业化问题;真正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力作用;让邮政储蓄不再仅仅成为农村金融的“抽水机”,以促进农村正规金融的有效竞争。

2、引导和规范民间借贷,使民间借贷真正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在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前提下,打破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金融建设,满足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保证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有平等的竞争环境,坚持普惠制改革,优惠政策要惠及一切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使其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共生发展;加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有机联系,充分发挥正规金融规模经营的成本优势和非正规金融的信息优势,建立二者之间各种有效的合作机制,改善广大农户的贷款条件,提高农村金融需求的满足度。

参考文献:

1、惠国琴.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8(12).

2、曾学文等.农户的金融需求与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8(9).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新华社.

4、周小川.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需系统推进[J].中國农村小康科技,2003(9).

作者:贾玉巧

上一篇:风险投资中小企业融资论文下一篇:汽车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