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包论文

2024-05-05

内部审计外包论文(精选6篇)

篇1:内部审计外包论文

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探讨

摘要:近年来,医院逐渐将后勤服务中的部分业务承包给具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经营管理,这种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节约成后勤管理成本,有利于医院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由此,医院内部对外包项目的监督管理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医院内部审计如何协助医院加强对后勤外包业务的管理和监督,以促进医院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院 后勤外包业务 内部审计 探讨

一、医院后勤社会化现??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医院后勤改革的不断推行,医院逐渐将后勤服务中的部分业务,如病房用品洗涤、卫生保洁、保安、绿化、病人护送、空调维修保养以及食堂等业务承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经营管理。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特殊岗位需要专业人员的矛盾,减轻了医院管理的负担,为医院节约了运营成本,使医院能够集中精力致力于医疗、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同时,医院后勤业务的外包,引进了竞争机制,促使医院后勤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促使医院后勤服务逐步纳入专业化、科学化。我院也在近几年中,逐步将保洁、洗涤、护工、食堂、空调维保、保安等项目进行服务外包。

但是,随着医院后勤外包的服务内容逐项增多,医院对后勤外包业务的管理和监督也越来越为重要。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治理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协助医院加强对外包业务的审计和监督,以审计促管理。

二、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的含义和目的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是指医院审计部门对医院后勤服务外包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的审计和评价。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治理手段,通过对后勤外包业务的审计和监督,可对参与外包业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医院后勤外包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提高业务外包期间的后勤服务质量,提高外包管理工作的效益,促进医院内部改善经营管理。

三、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范围和方法

(一)审计范围

1、医院制定的有关外包业务的相关制度

像食堂、保洁、护送等外包业务的日常管理,医院一般规定由后勤部门负责。审计时,可从后勤部门的各项工作制度入手,向后勤部门收集相关工作制度,了解医院后勤外包业务的管理思路是否合理合规,对后勤外包业务的日常管理是否到位;仔细查看具体负责管理人员的工作记录,了解是否对日常管理有记录,是否定期对外包业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是否针对问题对日常管理工作做出相关调整。

2、外包业务对外承包,招投标的情况

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对外承包与招投标情况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对外承包与招投标情况所进行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客观评价外包业务。首先,应关注医院是否建立了完备招标管理程序,该业务外包是否实施了招标程序,例如是否通过公共平台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内容是否合理,招标范围是否明确。其次,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注意以招投标单位的资质与业绩情况为依据,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公开招标以及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合适的承包商;最后,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审计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对外承包的情况是否符合规定的流程,招标过程是否公开公正,招标人与中标人所签订的合同是否合理等。

3、外包合同订立及内容确定情况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外包合同的订立情况进行审计,了解合同的内容是否全面合法,是否对承包方的承包方式、付款方式以及双方的权利于义务等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是否违反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是否有明确的合同期限,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合同的审计专业性较强,必要时,可以向专业人员请教。

4、外包业务合同的执行情况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注意对医院后勤外包业务的日常工作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并依据合同内容与外包业务的日常工作记录进行进一步实地调查,了解外包业务的实际执行情况。例如,在对医院的外包保洁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内部审计时,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注意对保洁的范围、保洁的内容、保洁公司的人员分配情况以及保洁工作人员的个人情况等进行检查。

5、外包业务的评价情况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对医院后勤外包业务的评价情况进行内部审计时,首先应当注意检查评价外包业务的评价条款是否足够全面,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公平以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应当注意检查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对外包业务的评价记录,查看其是否完整,是否实事求是。或者向临床科室了解对外包业务的评价情况。

(二)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是指审计工作人员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审计目的而对审计对象进行检查分析,以形成审计结论的技术手段。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法、复算法、比较分析法、询问调查法、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

其中,审阅法主要用于对后勤服务外包的招投标资料审阅中标公司投标情况及资质情况;审阅医院与中标公司合同、协议签订情况;以及调阅会计凭证、账簿等,审阅支付给中标公司服务费用情况。

比较分析法:审计科可以调阅医院对各业务中标公司日常服务工作评定资料,与合同、协议签订的服务内容进行比较,以此分析中标公司履约情况和后勤部门管理情况。

观察法和询问调查法:审计人员可以随机抽查和走访医院病房,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正式或非正式会谈,查看后勤服务现场(比如保洁),从而向审计项目关联单位及个人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形成初步判断和评价。

调查问卷法:针对后勤服务外包业务的特点,审计人员可以审计调查表,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从而推断确定目标群体满意度,进而评价本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实施医院后勤业务外包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一)事前审计:参与医院后勤服务外包事项的事前监督,防患未然

首先,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医院的相关制度进行审计,确保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各岗位职责明确,相互监督;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应参与对投标单位的资格、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信?u、管理水平以及用户评价等进行市场调研,广泛听取其他医院的意见和建议,对招标文件中有关评标要求及评标标准的合理性、规范性进行审查。并对开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最后,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签订的外包合同进行审查,重点关注合同中主要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一致;外包业务的具体内容与范围、双方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有无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服务费用的计算、考核标准等是否明晰。

(二)事中审计:控制费用,保证质量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医院后勤外包业务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监督,了解医院后勤业务管理部门以及外包单位是否按合同规定履行业务,相关服务费用结算是否准确等。内审人员可根据外包业务的性质、服务对象、费用计算标准等确定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例如,我院保洁项目的服务费用是按照保洁人员岗位人数计算的,我院审计人员在此前开展的后勤外包业务专项审计中就重点复核、关注了保洁人员岗位增减变动、授权人员签字,并现场对保洁人员的在岗情况进行了突击抽查,了解岗位设置的真实性,防止出现虚报人数、缺勤等损坏医院利益行为的发生。又如,在对医院病房护工服务进行内部审计时,我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采取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方式对医院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进行重点审核。

对于在以上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内审人员应及时汇总并提出整改措施,与后勤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反馈意见及解决方案,促使审计建议及时、准确落实。

(三)事后审计:进行综合分析,以审计促管理

事后审计是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外包业务完成后,依据外包合同的标准进行验收与绩效评估,对整个服务期间外包业务的服务质量、服务费用,以及医院相关部门对外包单位管理中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评价。结合事前、事中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原因分析,广泛听取临床科室意见,研究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该外包业务相关行业的市场价格、技术水平等因素的编号以及给医院带来的影响提出前瞻性意见,为医院下一步选择外包单位以及服务方式,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以达到保障外包业务服务资料,降级成本的目的。

五、结束语

医院后勤外包业务内部审计的开展通过对医院后勤外包业务的事前监督、事中审计以及事后审计对医院后勤服务事项做出了客观评价,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利于促使员工正确认识医院后勤服务,在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和促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肖晖,黄汉津.国内外医院后勤服务业务外包的对比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05年11期

[2]韦来平,孔秋枫.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监督与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06期

[3]刘莉.论医院后勤企业集团的管理审计[J].中华现代医学管理杂志,2007年02期

篇2:内部审计外包论文

(一)银行业务外包是一种商业战略,就是银行把自身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外包的理论基础是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根本思想就是彻底摈弃大工业时代的模式,重新塑造与当今时代信息化、全球化相适应的企业模式。它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企业组织如何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包括把内部审计业务等一些银行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已成为一种趋势。

就银行方面而言,实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策略的主要好处不仅能节约内部审计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以优补绌。我国各家银行内部审计资源普遍不足,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一是缺少普遍适用的专业实务标准和审计条例。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在收集信息、检查、评价和交流方面能力不够,审计的手段、方法落后,不能适应银行业务活动日益增加的技术复杂程度和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承担的繁重任务。三是银行审计理论滞后。国内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是一个相当规模的群体,但尚无一成熟的理论和专业标准。从银行方面讲,内部审计业务外包能使银行利用自身所没有的专业技能,有机会利用外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理论,比如获得特别审计项目的专门技能和知识,而银行内部是不具备这种知识的。通过业务外包可扬长避短,以优补绌。对于某些规模和风险程度都不大的小银行来说,可以考虑将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给外部专家,并由高级管理层负责监督实施审计师的建议,确定负责实施建议的人员。

2、降低内部审计成本。国内银行的内部审计机构从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或区域内部审计中心,估计银行系统的内部审计人员超过3万人。这样庞大的机构和众多的人员,银行系统每年为此需耗费数十亿元成本。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可以部分削减这方面昂贵的招聘、培训和福利支出,从而可大大降低银行相应的成本。

3、提高内部审计效率。作为银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商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注册会计师是审计领域的专家。他们所掌握的审计手段、技术、方法和专业水准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专家来做能更好地完成审计目标。

4、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部门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物质基础。我国银行的内部审计体制虽经近年改革,但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而外包商不涉及银行的经营活动或选择或实施内部控制措施,也可以避免和被审计银行机构发生任何利益冲突。所以,实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可从根本上解决独立性问题,外包商可以向银行管理层和银行监管人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信息。

从社会方面看,银行内部审计外包可利用比较优势,使社会审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外包商----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CPA)方面来说,银行内部审计不仅是一个专业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因为它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随着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社会化是世界性的趋势,因为这样可以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中国的银行内部审计市场,对CPA来说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有20多万个,金融从业人员300万人,有待审计的银行资产达几十万亿元。这就是说,现在不是有没有金融审计市场的问题,而是中国的CPA有没有能量去占领这个市场的问题。对CPA来说,目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原逐鹿,不知鹿死谁手。竞争的对手不仅是国内同业之间,更多的还会来自国际上的知名会计公司。我国CPA业应作战略性的调整,将现有的审计资源向金融审计倾斜,作好充分的准备,以迅速占领这个市场。[!--empirenews.page--]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是现代经济系统的核心,谁掌握了中国未来金融审计的市场,谁就掌握了中国审计市场的未来。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银行审计本身的巨大市场,而且可带动整个审计市场;它不但是审计市场新的增长点,而且对传统审计业务可起到优化和催化作用。金融审计业务可提高我国CPA的整体素质,提高事务所的竞争能力,而银行内部审计业务是金融审计业务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在给银行带来上述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银行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业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

1、风险评估。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了解与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充分到位。作为董事会职责的一部分,董事会应当就内部审计外包对银行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支援情况、与外包商的关系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没有一个有效的风险评估阶段,内部审计外包就可能与银行的战略计划不一致,或代价不菲,或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评估应当考虑下列情形:金融机构的战略目的、目标和经营需要;评价和监督外包关系的能力;内部审计业务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和被外包的风险程度;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明确要求;必要的控制和报告程序;外包商的合同义务和要求;内部审计的应急计划;对内部审计外包协议的持续评估,以评价是否与银行战略目标一致和外包商的工作业绩;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有关准则。

2、选择外包商。一旦银行完成了风险评估,管理层就应当对内部审计外包商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运行情况和财务状况是否满足银行的需要。管理层应当将银行的需求、目标和必要的控制要求告诉潜在的内部审计外包商。管理层也应当对外包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讨论。在选择一个合格的内部审计外包商时,银行应当考虑外包商以下三个因素:即专业知识和技能、运行情况和控制情况、外包商的财务状况。

在外包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银行应当考虑:评估外包商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经验和能力;识别银行必须对外包商进行支援以全面管理风险的领域;评价外包商在未来预期的运作环境下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经验知识;必要的话,要进行现场督察,以更好地了解外包商是如何开展内部审计服务的。

在外包商的运行和控制情况方面,银行应当考虑:确定外包商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标准、政策和程序的健全性;审查外包商的审计报告,以确定内部审计范围是否全面,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完备;评价银行是否能够完全、及时地获得外包商的内部审计信息。

在外包商的财务状况方面,银行应当考虑:分析外包商最近被审计的财务报表和年报;考虑外包商在内部审计行业中的执业期限有多长、市场份额有多大。

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外包商必须是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适当的知识技能、内部控制完备、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他们应当是一批既精通国际银行游戏规则又熟悉国际审计游戏规则的人才。就我国国情而言,银行内部审计的外包商主体主要应当是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我国注册会计师要通过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总结、归纳和创造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有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企业文化、金融审计方法与理论。银行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商时除上述因素以个外,还要综合考虑:一是外包商的资质。经人行和财政部许可,目前国内有68家会计师事务所取得从事金融审计业务的资质。二是评价客户在社会上执业信誉如何。三是外包商在银行审计领域的专业水平如何。四是外包商的收费标准。[!--empirenews.page--]

3、审查外包合同。内部审计外包合同是银行机构与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外包商之间签订的一项契约。合同应当考虑银行经营需求和在风险评估、选择外包商阶段被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合同应当明确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应当具体详细,包括: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业绩标准、安全保密、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等。

(1)服务范围:合同应当明确规定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外包商的任务和职责;外包商实施的风险分析和制定的计划必须事先得到银行高级管理层的批准。

(2)业绩标准:业绩标准规定了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银行机构应当定期审查外包商的业绩标准,确保其内部审计服务与银行战略目标相一致。外包商必须亲自承诺将所需资源应用于根据审计计划有效地执行其任务

(3)安全保密:合同应当规定外包商有保守银行信息资源机密的义务,以防止银行商业机密的泄密。

(4)控制措施:银行应当考虑外包商的内部控制措施;遵循监管要求的合规性;外包商保持的有关记录;高级管理层或其代表、外部审计师或其代表及监管当局有权在任何时候接触与外包商任务有关的记录,包括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5)审计条款:合同应当订明外包商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类型(如财务、内部控制和安全评估)。合同也应当订明内部审计次数、有关审计成本和银行获取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利。银行应当特别关注对网上银行业务的内部审计服务。

(6)报告制度:合同条款应当规定银行收到的内部审计报告的类型和次数。

(7)争议解决:银行机构应当在合同中订立一个争议解决规定,以解决未来潜存的问题。

银行管理层应当考虑合同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技术和金融机构运作的变化。所以银行与外包商之间也应当订立可以改变合同条款的协议,尤其是如果发现重大问题需要扩大审计工作的时候。在签字之前,应当由法律顾问进行审查。

4、控制和监督。实行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可以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好处,但另一方面外包也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比如丧失或减少对外包业务的控制。尤其是当银行将一项重要职能外包出去的时候,就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监督。而且,外包也可能对监管当局收集信息或要求改变被外包的职能的运作方式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高级管理层应当确保银行达成一项有效期较长的合同,同时确保外包商精通必要的专业知识,能够考虑到有关银行的特点。即使外包商提供了内部审计服务,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仍旧要负责确保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内部审计职能)得到有效的运作。

银行机构应当让具资深和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担任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并考虑维持一支少量精干的内部审计队伍。外包商协助审计人员确定要审查的风险,提出建议,实施经内部审计经理批准的审计程序,并与内部审计经理共同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其发现。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十分精通银行各项重要业务,以检查和评估这些业务内部控制措施的功能、效率和有效性。但外部专家也可以承担某种内部审计部门不会或不十分精通的检查任务。另外,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当了解外部专家的知识要融入其所在部门,有可能的话要让其一到几个部属参与外部专家的工作。[!--empirenews.page--] 当银行机构实施外包安排时,其运作风险就会增加。监管机构应当寄希望于银行就外包将对银行总体风险组合和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而言,银行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外包商实施监督控制程序:

(1)在监督外包商的财务和运作状况时,银行应当定期评价外包商的财务状况;审查审计报告和获取的监管检查报告,评价外包商系统和控制措施的完备性;跟踪检查审计报告所指明的任何缺陷;定期审查外包商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政策;监督外包商在内部审计方面的人事变动;实施现场监督检查。

(2)在评估外包商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质量时,银行应当定期审查有关外包商业绩的报告,确定这些报告是否准确;及时追查内部审计的任何问题,评估外包商加强内部审计水准的计划;评价外包商支持和增强银行战略导向的能力;定期与外包商会晤讨论业绩和运作问题。

(3)在监督合同遵守情况和进行必要修改时,银行应当审查内部审计外包收费的发票;定期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得到遵守,是否有必要根据银行需要和技术发展状况对某些条款进行修改;保留与合同遵守、修改和争议解决相关的档案记录。

篇3:论内部审计外包

1 内部审计外包的概述

1.1 内部审计外包的概念

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化为外部审计人员承担, 从外部聘请专业审计人员履行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 与企业内部审计相比, 内部审计外包就是实现了审计主体的外部化, 审计人员不从属于企业人员。

1.2 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

内部审计外包理论基础有很多种,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是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是由科斯提出的, 他认为交易需要成本, 企业和市场属于不同的交易机制, 在市场机制下企业花费的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 企业就会通过夸大企业规模来替代市场机制, 同样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它的经营费用超过了市场机制, 那么企业就会选择市场机制。企业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的一种交易费用, 目前企业所承担的内部审计工作所消耗的费用已经远远大于市场机制的交易费用, 为此企业需要实现内部审计的市场机制管理。二是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的普拉哈拉德和英国的哈默所提, 他们将企业比作大树, 企业需要做的就是要保障根系的稳定, 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核心竞争力上, 而非核心工作则可以通过外部购买的方式获得, 内部审计只是负责对企业的监督和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显然其不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其可以实现外包。三是委托代理理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 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了分离, 为此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但是具有信息的不对等关系, 企业的所有者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强化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管, 存在内部审计就会产生经济成本, 为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外包不失为最有效的途径。

2 内部审计外包的原因分析

2.1 内部审计外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 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就是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当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消耗的经济费用超过市场机制费用的时候, 企业有充分的理由选择外包模式。首先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实施内部审计需要企业支付相应的办公用品, 比如需要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物质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 这些都需要消耗企业一定的费用, 而实现内部审计外包则可以减少企业在此方面的经济支出, 降低了企业的经济费用支出;其次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通过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转化为具有市场机制的专业管理人员执行, 这样一来就会大大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提高企业的增值效应。

2.2 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长期以来企业的内部审计一直备受争议, 追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强, 常常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预。实施内部审计外包以后会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这是因为:首先内部审计外包机构与企业属于委托关系, 不受企业的领导, 因此它们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与被审计对象没有经济利益关系;其次承担内部审计外包工作的审计人员不受企业内部的约束, 他们只需要按照审计委托合同规定的内容进行, 而且承担审计工作人员薪酬福利与被审计企业没有任何的关系, 因此审计人员在感情上没有必要为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提供隐瞒的义务。

2.3 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 促进企业价值增值, 因此只要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管理模式都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部分, 传统的内部审计由于其在制度上、人员以及评价方式上都对企业管理者的影响较大, 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缺失, 因此实现内部审计外包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创新性管理模式。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企业实施精简机构的战略目标, 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 实现资源的最大配置,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实施合作战略目标, 通过与专业内部审计机构合作, 优化企业分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 也会对企业带来各种风险挑战, 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这些风险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通过实例分析, 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包括:

3.1 信息风险

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资源谁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换句话说就是谁掌握了对方的核心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因此加强企业核心信息的保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内部审计外包工作就是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审计, 虽然企业在选择外包时会注意信息的内容, 但是有些内部审计职能中会含有企业的一些机密信息, 一旦实现内部审计的外包就有可能造成信息的泄露。

3.2 外包单位选择的风险

在企业选择外包单位时可能会因为选择的外包单位的质量不过关而导致企业遭受各种损失, 比如所选择的外包单位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导致对企业的审计工作没有做出正确的结果, 最终导致企业出现经济损失。

3.3 独立性丧失风险

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外包的目的就是在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成本开支, 并且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但是企业也不能忽视独立性丧失的风险, 比如企业选择的外包单位属于企业的外部审计机构,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没有任何的内部审计权, 最终可能引发会计信息失真、舞弊等行为。

4 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控制措施

4.1 根据企业现状合理地选择外包方式

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 人们对其接受的程度还不高, 这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人员的现状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队伍, 在此情况下, 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企业非常少, 但是其之所以存在就有存在的价值, 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是取代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 而是对企业内部审计力量不足的弥补, 因此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内部审计外包的方式, 比如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比较健全, 企业就可以选择部分外包的模式。

4.2 加强对内部审计外包服务的监管与评估

企业在选择内部审计外包时一定要对外包对企业形成的各种影响进行评估, 避免外包对企业经营活动所构成的影响风险形成,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要站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分析外包, 如果企业实施外包对企业的发展构成巨大的影响, 那么企业就要考虑放弃外包, 比如企业实施外包的费用要大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费用支出, 那么企业就要重新考虑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其次企业在选择外包服务时一定要制定完善的约束措施规范外包行为, 比如通过制定外包合同规范对方的权利、责任、考核标准以及违约情况等信息;最后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 作为承担内部审计外包职能的会计事务所由于其不受企业的约束, 为保障外包环境的健康发展, 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加强对它的监督与规范。

4.3 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

企业一旦决定实施内部审计外包后就要选择合适的外包单位, 而在确定外包单位时要重点考察外包单位的服务质量, 具体考察的内容:一是外包单位的软实力, 比如外包单位在行内的口碑、文化实力以及发展前景等;二是要根据上述几条指标对外包单位进行考核, 并且要尽可能选择多家外包单位, 并且对他们进行对比, 择优选择一家;三是在选择外包单位时一定要注意外包单位对企业独立性的影响, 不能选择承担企业外部审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单位, 同时也要避免企业与注册会计师签订内部审计外包合同, 因为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对外承担业务。

4.4 内部审计应与外包审计协同配合

之所以强调内部审计与外包审计的协同配合主要在于他们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内部审计与外包审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比如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外包审计提供的资料实施审计工作, 而内部审计也可以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实现市场化承包。首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与外部审计人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及时关注外包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 并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内部审计人员与外包审计人员进行交流时,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到他们的专业技能与技巧, 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企业要加强对外包单位的监督, 及时根据最新的外包审计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必要的解决与补救措施。

摘要:内部审计在优化企业决策, 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内部审计工作暴露出许多的问题。基于国外内部审计外包经验, 构建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管理模式是解决当前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内部审计外包不仅弥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能力不强的问题, 而且还能实现企业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风险与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晶杰.浅谈内部审计外包与审计独立[J].中国外资, 2012 (12) .

[2]史海燕.内部审计风险分析[J].价值工程, 2012 (36) .

[3]成焕玲.浅谈国外内部审计外包及对我国启示[J].网友世界, 2013 (03) .

篇4:内部审计外包浅析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外包 模式 成本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料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委托外部机构来代理经营管理中的部分职能。因此内部审计外包也被大多企业所采用,但是作为企业自身而言,首先应该对内审外包有一定的了解,做到从实际出发,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审计形式。

1.內部审计及外包的概述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企业监督治理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和咨询活动,其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协调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在于为企业增加价值并提高运作效率。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履行,其实质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外部化。从宏观上讲,其具体又分为审计内置、部分外包及全部外包。全部外包即是将战略性管理在内的全部审计职能都分包给外部中介机构处理,企业内部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部份外包是指企业内部保留最少的内部审计人员,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于一些经常性的或者涉及较高职业判断能力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内部审计工作则由外部中介机构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审计内置则是指整个审计作业全部由本单位来完成。

2.成本分析法对内审外包的部分影响因素的验证

在应用成本分析法对内审外包进行分析时,为了简化分析,本文将采用我国国内学者王琳、李琳、白文娟对成本的划分方法,将相关成本主要分成设备投资成本、外包风险成本和日常服务运行成本三部分。同时对“审计内置”、“部分外包”与“全部外包”三种外包形式所能涉及到的各种成本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近期或是远期的变动,均要包括在相关成本中。对企业进行分析时,要将企业进行规模的划分:大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

已 横轴X:外包程度;纵轴Y:外包成本;

知 横轴最左端I:内审内置;中间段P:部分

外包;最右边W:全部外包;

C1:设备投资成本;C2:外包风险成本;C3:日

常服务运行成本;C:三成本之和;

2.1大型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程度的分析。如图1所示,大型企业三条成本线的变化趋势如下:设备投资成本C1,其应该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即随着外包程度的增加,设备投资成本会随之降低;外包风险成本C2,其应该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外包风险主要是是信息丢失的风险和秘密泄露风险,企业为了避免这些,往往会在本企业外包程度增加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成本。特别是将企业内部审计中核心部分外包时,其保密成本及建议合理性成本等会大幅度上升;日常服务运行成本C3,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外包时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服务费会比内部审计不外包时的各种日常费用要稍高一些;三种成本之和C,其形状应该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其最低点对应一个最低成本和外包程度,最低外包成本为图1中的C0,外包程度为P'。因此,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型企业应该选择内审外包,其外包成本会在部分外包时达到最低。

2.2小型企业内审外包程度的分析。如图2所示,其设备投资成本C1同样会随着内审外包程度的加大而降低。但小型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般业务范围小,经济活动比较简单,因此其内部审计外包风险成本C2,会相对比较低,在图中反映为其倾斜程度比大型企业小,但总体趋势也会向上。而日常服务运行成本C3也会因为其业务范围小而相对降低,图中反映为倾斜程度也会稍缓,但总体趋势也会向上。综合三方面成本,会得出外包成本曲线C,其也是一条开口向上的曲线,但其最低点所对应的外包程度会更靠近于右侧的Y轴,其对应的外包成本为C0',而对应的外包程度为P''在P'右方,表示更接近于全部外包。

结论

综上所述,不同规模企业下内审外包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同一规模的企业,因为行业的不同,也会使得外包成本有所不同,所以选择的外包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内审在多大程度上外包是企业管理层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决定的,更是由内审部门和外部审计组织之间的竞争来实现的,是内部审计资源和外部审计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最佳使用效率的过程。

通过以上的成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只能是针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不能网罗所有的企业。即使内审外包是内审工作的必要补充,同时有效的内审外包服务也可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内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但企业在实际操作时还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是否采用审计外包形式,并应谨慎选择外包方式,不可盲目认为审计外包可以取代内部审计机构。

参考文献:

[1]王琳、李琳、白文娟. 内部审计外包模式的选择. [J] 财会月刊, 2009.3:(36~37).

[2]关恋. 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分析. [J] 商业现代化, 2011年5月:(121).

[3]孔媛. 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及可行性分析. [J] 财会研究,2010年24期:(235).

[4]安娜、戴宏伟.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研究. [J] 企业活力-管理理论, 2011年第4期:(83).

篇5:内部审计外包论文

○张梅

【摘要】中国石油区外销售企业受到“三控一规范”的限制,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上都体现了“简洁、高效”的原则,审计人员少,力量薄弱,但审计需求大、任务重。将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外包,是现阶段中国石油区外销售企业充实审计资源、缓解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石油安徽销售分公司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为立足点,对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优势与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对策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定义及类型

内部审计外部化最先是由安达信、安永、毕马威等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提出的。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内部审计外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内部审计外包(internal audit outsourcing)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国外学者将审计外包总结成四种形式:1.补充(supplementation),通过补充,外部承包人和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一起完成短期内需要大量时间或需要专门技术的工作;2.审计管理咨询(auditing management consultation),这是对原有咨询或审计项目的扩展,组织可能设立内部审计职能,也可能不设立;3.全外包(total outsourcing),这在本来就未设立内部审计职能的中小企业比较流行;4.替代(replacing),用外部机构替代现有的内部审计部门。①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外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全外包,即企业内部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委托给外部审计机构处理。二是企业设置内审机构,但内审人员较少,对于一些经常性的或者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关键领域的事项不外包,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完成,对于一些重要的,涉及面较广,需要较高职业判断和合理知识结构的内部审计工作则由外界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②中国石油安徽销售分公司目前采用的就是第二种外包方式,将工程结算、决算审计、部分经济责任审计等专业性、综合性强、时间要求紧的项目进行外包。由内审部门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和全过程控制,外部审计机构负责具体审计业务的实施,内外部审计人员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与缺点

中国石油安徽销售分公司自2005年起就尝试将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外包,后随着公司发展壮大,逐步将外包业务拓展至竣工决算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对缓解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同公司发展对审计需求增加的矛盾,提高审计工作的主动性、统筹性,提高审计工作水平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下面将结合中国石油安徽销售公司审计外包业务实际开展情况分析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与缺点。

1、优势

(1)能有效缓解内部审计资源不足问题。笔者对中国石油17家区外销售企业审计机构及人员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各单位基本都是在省级公司设置审计监察处,审计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17家销售企业审计人员总数在45人左右,平均每家单位不足三人,有6家单位专职审计人员仅1人,成立审计项目组都存在困难,远远无法满足区外销售企业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日益增加的需求。随着集团公司“三控一规范”政策的深入落实,短期内很难通过增加内部审计人员来充实内部审计资源,因此,引进外部审计资源,将部分专业性强、耗时多的内部审计业务进行外包,是解决现阶段区外销售企业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一个有效途径。(2)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现行内部审计部门在机构设置中同其他部门平级,在公司快速发展、追求规模扩张的战略阶段,审计部门同“强势”的主营业务部门相比显得较为“弱势”,同级监督效果不理想。而对下级的监督也因时间长久产生情感壁垒,容易妥协。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直接对委托人负责,则能规避这些问题,有效保证审计独立性。(3)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外部审计机构技术水平整体较高,具备更强的审计技术,掌握最新的实务,审计外包可以让内部审计以较低的成本去分享这种资源。外部审计师一般都具备较高的执业资格、丰富的从业经历和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因而整体执业水平较高。(4)有利于降低成本。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避免了增加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支出,减少了固定的办公支出以及人员招聘、维持、后续教育等费用。而这些费用往往要高于聘请外部审计机构的支出,节约了公司成本。

2、缺点

(1)不熟悉公司,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与内部审计人员相比,外部审计师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任务目标了解较少,不能准确理解公司管理层的需求,因此不能积极主动围绕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审计。同时,外部审计人员对公司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不熟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效率与效果。(2)审计程序化突出,特色化不足。同内部审计人员相比,外部审计师更擅长也更倾向于与财务报告相关风险的审计,对战略风险、经营风险等影响销售企业经营业绩与效益的重要风险关注偏少,对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是“行家里手”,但是在公司治理、管理提升等方面相对偏弱。(3)忠诚度及组织认同感缺乏,容易引起职业道德风险。外部审计与企业是一种契约关系,外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就是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审计任务,在参与公司治理、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方面,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此外,在成本效益及利益的驱动下,会出现将“不合格”人员派驻审计组以及不能严格执行职业道德规范等行为。(4)商业机密泄露风险。由于审计过程中,外部审计人员会接触到公司各类经营管理数据、资料,审计结果又无法做到保密,容易造成公司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5)形成对外部审计的依赖,不利于内部审计长效机制的建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为各管理阶层服务、为组织增值的客观确认和咨询活动”,欧美发达国家把审计部门作为培养管理者的基地。而审计外包是基于外包服务合同完成具体任务,属于短期行为,大量的审计业务外包会使内部审计机构功能弱化,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无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也会逐渐让企业失去这个“培训基地”。

三、内部审计外包质量控制

1、加强对外部审计机构的管理

(1)强化审计机构的选择。推行外部审计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加大资质审查,选择实力强、业内信誉好,执业经验丰富,质量控制体系健全的外部审计机构,从源头上预防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存在的风险。(2)强化考核与评价。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定期对外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进行考核,尤其要重视对职业道德和执业素养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及时更换、淘汰。(3)强化责任追究。要以外包合同为重要抓手,细化对外部审计机构的履责要求,对于审计目标、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及执业能力、审计质量控制要求、保密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都要在合同中明确,并敦促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严格执行。任何因外部审计机构履职不到位而造成的损失,都要及时追究责任。(4)强化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及时将审计业务的新要求、新思路与外部审计师沟通,让外部审计师更了解公司的业务,提高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保证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稳定,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外部审计人员的组织认同度和责任感。

2、强化项目质量控制

(1)合理定位内外部审计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角色。内部审计人员抓“两头”即审计前期方案的审核,后期报告出具及跟踪整改,外部审计师抓“中间”即现场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优势和外部审计师专业特长。(2)强化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在项目方案编制阶段,内部审计人员要就审计目的、被审单位的经营管理概况、公司重要管理制度的要求与外部审计师进行充分沟通,共同确定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对项目运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形成总体审计方案。外部审计师根据总体方案编制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审计程序、采用的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合理分配组员角色,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在项目现场审计阶段,外部审计师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按照既定的方案和程序开展工作,并根据审计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健全审计日记及审计工作底稿等文书,对出具的审计结论要做到证据充分、恰当,严格履行“三级”复核制度,确保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标准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要将重要审计发现及时向内部审计机构反馈。内部审计人员在此阶段要发挥好沟通与协调的作用,既不能过度干涉外部审计师的工作,又要掌握总体工作动态,对外部审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在审计报告阶段,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底稿和审计发现的审理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熟悉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等优势,对外部审计师提出的审计建议进行完善和优化,提高建议层次,同时敦促审计建议的落实,实现审计成果的转化。

3、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部分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外部审计力量作为内部审计资源的有效补充,如何得到合理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要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内部审计人员选拔、培养、考评的机制,持续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水平、管理水平。要按照“大监督”的思路,强化对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内控等监督资源的整合,形成整体合力,确保特殊的、重要的项目能依靠内部审计力量完成,即便是外包的业务,内部审计人员也能从总体上把握、控制,减少对外部审计的依赖性。□

参考文献

①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审计研究》,2005(2)

②蒋国发,《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探析》,《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③王利强,《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质量控制研究》,《新会计》,2010

④王志孝、牛秀敏、岳汉萍,《试析企业审计外包的风险及防范策略》,《甘肃科技》,2010(1)

(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国注册会计师)

篇6:内部审计外包论文

胡金燕

管理学院 班级:0904 指导老师:王英兰

摘要:内部审计是现代公司或单位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它是内部监督和控制的关键环节。我国前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形象地把内部审计比喻为保健医生,国际内部审计协会也在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责任声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有关检查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调本组织成员有效履行其职责”。鉴于内部审计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而由于许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不合理造成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的事实,加以外部审计机构业务的不断拓展,使得内部审计外包成为可能。在国外内部设计外包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本身起步较晚,并且存在较多的问题,因而对于内部审计的外包就有了更多的争议和质疑。基于此,本文想对内部审计外包做一些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外包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舞弊、腐败和浪费,已经成为当前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一系列公司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特别是世通公司由内部审计牵出假账大案,内部审计作为公司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甚至公司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产生了新的认识。近年来,内部审计外包作为内部审计的新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公司治理背景借鉴国外内部审计发展新动向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我国公司内部审计外包问题,通过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研究,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解决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推动作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内部审计外包问题的研究,也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一、调查概述

(一)公司概况

江苏保利轴承钢管有限公司于2005年6月筹建,位于盱眙县工业开发区,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本公司为专业生产轴承钢管的企业。产品销售于本工业开发区、常州、盐城、浙江、安徽等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摩托车、轴承、纺织、儿童玩具等各个行业。

(二)调查目的

因我公司在内部审计外包问题中存在不健全,不稳定的现状和原因。故选此题材来讨论研究以及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使之能得到更好的完善。

不难理解,内部审计外包就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这种举措,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但是,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三)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设计整份问卷时,我是按照这样的思路:1—3题反映的问题是有关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及经验情况,4-7题反应的问题是被调查者对内部审计的基本看法,比如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

解情况、内部审计制度建立情况等。8—11题中反映的问题是被调查者对公司治理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作用,12—15题中反映的问题是被调查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途径和未来发展。

(四)问卷调查时间、对象和主要方法

我于2011年9月—10月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了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附近几家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个人小企业、私营企业等。共发调查问卷25份,回收25份,对于此次调查情况相对比较满意。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及经验情况

由这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从被调查者工作年限特征上来看,56.4%的被调查者在目前的企业已工作2—4年,29.7%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已达4—8年,13.2%的工作年限已在8年以上,工作年限在1年以内的被调查者仅占了8.3%。由此可以看出,本次被调查者的工作年限都比较长,对所在企业的会计实务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二)被调查者对内部审计的基本看法 1.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解情况

a.针对被调查者对内部审计的含义了解情况

图1 对内部审计的含义了解

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解情况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解情况非常了解基本了解有点了解不了解

b.对内部审计的历史了解情况 图2 对内部审计的历史了解

对内部审计的历史了解非常了解基本了解有点了解不了解

从图2可以看出,被调查者缺乏对内部审计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将这图

1、图2进行对比,作为会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总体了解的多并不够,也应该同时了解对内部审计的历史了解。要深入了解透彻。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

三、公司治理背景下内部审计的作用

根据统计总结出五条:

1.确保信息真实性,缓解“代理问题” 2.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补正公司治理结构 3.合理定位,增加企业价值

4.利用自身优势,弥补外部审计在实现公司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 5.预防和矫正虚假财务报表

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常受干扰

在重新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师职业实务标准》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条款中,要求内部审计活动是独立的。该标准更强调内部审计组织上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现今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太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的条件限制,缺乏政府审计部门的业务指导。企业甚至在财务部门设置内部审计岗位,另一方面内审人员与本单位的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有时也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审计业务的监督性与行政待遇的就地性,使得审计人员很难进入角色,久而久之,内部审计便失去了权威性。

(二)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首先,审计队伍中人才资源单一,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企业现阶段的内部审计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等方面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法律、外语等方面的技能不全面,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的现象。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应当多元化。

其次,审计人员个人素质不高。审计工作是专业性、政策性要求很高,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审计理论和实务,而且要掌握会计税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政策水平和处事能力,才能通过审计查证,以口头和文字的形式正确反映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只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多数来源于企业财会部门,来源渠道单一,造成具体相关专业的内审人员数量减少,不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专业知识面窄,不具备现代企业中内审要求的知识结构,严重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普遍存在对内审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内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现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为数不少的企业领导者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对财务会计的监督,将财务与审计混淆,甚至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审计岗位,没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展到企业管理与经营领域,使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很多中小型企业把内部审计当成是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 的机构,认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限制了他们的职权,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企业领导不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削弱内部审计的力量,使内部审计制度发展缓慢。

五、推行内部审计外包在国内发展相应对策

1.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的态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企业管理层应使内部审计人员明白,外部审计师是来帮助他们而不是来抢他们饭碗的,消除担忧,增加信任感,使内部审计师真正接纳外部审计人员,通过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来弥补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的弊端。

2.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

制定内部审计指导性规范,使内部审计服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3.企业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

内部审计外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决策分析,考虑是否开展外包以及外包的内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根据审计署规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职能完全外包会产生很多种后遗症。因此,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参照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成本效益作出决策。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可以采用“作为内部审计补充”的形式,借助注册会计师完成依靠内部力量无法完成的工作。企业对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及配备情况、内部审计人员的招聘等方面可以采用“审计管理咨询”的形式。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当然,更多企业可选择合作内审。在此形式下,企业保留较少的内审人员,通过与外部审计师的合作获得许多内审工作所需要的职业判断和知识技能,为企业节约了培训费用。内审人员能够利用外审人员开展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审工作,并就审计方式、审计目标等问题达成一致,内部审计人员还可把握审计建议的可行性,确保审计工作结果符合企业的特定情况,更具针对性。

公司正确选择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可以有效降低外包风险。首先,应选实力雄厚的专业机构,避免选择资质较差的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其次,应考虑专业机构的的执业信誉,这是为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保证;第三,应了解专业机构在本行业审计的专业水平,必须具备相应专业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满足公司复杂而专业的审计工作要求;第四,是专业机构的收费标准,收费过高的外部专业机构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收费过低的外部专业机构可能达不到要求的内部审计目标,因而一般选择收费标准适中的外部专业机构。

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来决定。但是成本将不再是企业管理层作出决定的唯一依据,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4.要做好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控制

开展内部审计外包可以节约企业内部审计成本,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但同时也要警惕其伴随的风险。作为内部审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审计外包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着重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机构选择、合同审查、监督控制等方面做好控制工作,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同时审计外包双方应及时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和信息,以保证外包目标的实现,降低审计外包的风险。

六、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1.着重成本与经济效益平衡以及风险管理的审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风险控制成本也逐步增加,然而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以最低或合理的成本有效地管理风险,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一大挑战。此外,如何执行风险评估?多久执行一次?如何确认企业该关注的风险都已被关注?风险容忍度是否合理?如何确保风险评估结论的关键风险正是企业应关注的关键所在?所辨识的关键风险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处理(如消除、转嫁、降低或者直接承受),才能协助企业达成其目标?一连串让人应接不暇的问题,却是未来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必须面对的,并且必须以实实在在和稳扎稳打的态度来谨慎应对。国外审计实践清楚说明,风险治理已经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也进一步明确了此项内容。

2.更为独立且多向发展的内部审计从业方式。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0年对内部审计定义进行修订,其中明确内部审计通过向机构成员“提供分析、评估、介绍、建议和有关被审查活动的信息”以达到内部审计目标。同时,对内部审计的从业方式也仅仅做了“系统的”和“合规的”两方面的规定;也就是说,任何从业方式,只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均可采取,以方便其将最新的技术运用于审计过程中,以便更为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内部审计将由原来的事后检查、比对、评价等职能,转变为以达成企业目标自上而下地评估企业整体经营流程出发,来辨识、管理、监督风险,以及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咨询的职能,因而,内部审计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

3.内部审计功能的成员背景向多元化发展。

面对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投资大众、企业管理层以及相关利益团体等对内部审计的期许,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协助企业在目标达成和风险管理之间取得平衡,还要适当地成为CEO和CFO的战略伙伴,为审计工作之目的整合协调各部门的意见,全面了解企业整体经营流程,并熟练运用最新技术执行审计工作。众多的期望和要求,都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强化审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多多涉猎和学习诸如财务会计、企业治理、专案管理以及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更多不同背景、学有专精的人员,例如财务会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治理人员或者风险治理专家等将紧密协作,共同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内部审计和咨询服务。

4.分包或外包方式成为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功能的重要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意识到内部审计对公司的重要性,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对广大的需求市场而言可谓供不应求;此外,有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尚无成立内部审计职能的能力或资源;或者即便有,但也不足以满足眼前的需要;或者是培训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快速成长的速度。结束语

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都因受托经济责任产生而产生,又因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

公司治理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提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内部制度安排。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其地位已经被提到“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的高度,它是治理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石,有效的内部审计才能保证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审计外包是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化分工协作越来越细的结果。将内部审计外包,不但可以利用外包机构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经验为企业服务,而且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内部审计外包,是公司理性选择的结果,正确看待内部审计外部化,有助于内审作用的最大发挥。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中还在着许多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分析研究我国内部审计外包问题,对于缓解我国内部审计发展中的矛盾,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张巧良,杨蔚,邹伟.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评价功能研究[J] .商业时代,2006,(31):41-43.

[2]王琴,苑振前.试论内部审计外包在我国的应用[J].审计月刊,2007,(6):27-28. [3]冯永梅.内部审计外包的策略分析[J].财会月刊,2007,(9):61-62. [4]杨瑞龙.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傅黎瑛.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趋同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刘国运,胡艳丽.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审计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5,(5):49. [7]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经济,2006,(5):119. [8]曹亦云.内部审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 J ].会计之友,2010,(4):57-59.

上一篇:做好电子档案管理,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下一篇:我对秘书工作的认识(如何做好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