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效率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部审计效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目前,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着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自身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对现有市计资源的科学整合。《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則》中,将“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三项基础工作之一。本文就安康市审计机关在审计力量资源、审计信息资源和市计技术资源等三个方面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第一篇:内部审计效率论文

以内部审计改革提高企业治理效率

摘 要:公司要想提高其治理效率必须要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当中最主要的环节,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都会跟着提高,审计工作是规范企业的一种会计行为,它能够提高一个企业当中的财务信息质量,也能够起到审计的对其监督作用,审计工作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到一个公司的未来治理前程,为了使一个公司的审计工作变得更加有质量,我们可以从人员管理、组织控制、审计手段改变、过程改变等几个方面指出审计过程当中关于质量的控制,以此来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

关键词:内部;审计;企业治理

现代化经济当中的审计工作管理规则不断改变,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不断改变当中形成的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关于审计工作使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来决定工作方式,那么它的工作质量就是内部审计当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明确审计的工作职责,自身企业的行为标准,能够合理有效的对审计工作进行控制,形成一个有效的、规范的、连续性的审计工作,形成事前调查研究,在过程当中准确无误的实施,进行自我检查自我修改,对审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展。

一、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重要性

审计工作在企业当中属于控制风险的工作范围,为了防范风险在企业当中的蔓延以及升级,那么必须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工作,要是针对于企业公司各个部门对一年当中工作情况作出一定的结论和判断,单位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那么必须有效防范企业的风险,通过风险控制,通过提高审计质量能够充分发挥审计在企业内部当中的控制作用,能够使企业合理合法正规不断的前进,能够防止企业的资产流失受到损失。

如何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才能改善审计工作的质量就需要使得审计部门在单位当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的独立,更好地开展工作,为了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审计意见,审计队伍的素质必须提高,而且有独立工作的环境和权利,对于单位当中,对于审计工作要给予一定的监督指导,要给审计员工一定的培训机会,对审计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以及工作环境以及在单位当中的地位要给予一定的扶持,才能够使审计工作在单位上的地位得到强化和独立,使它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支持还有一定的规则限制,也有利于我国审计工作能够与世界规则相互适应,使得实际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需求,这样审计工作才能够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相适应,与世界规则审计工作相匹配。

审计工作都会有自己的工作标准以及质量控制的准则,从世界经济范围来看,我们国家审计工作开展较晚发展较慢,那么我们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向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根据我们国家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特色,为我们国家内部审计提供一个好的质量控制平台,提供一个好的质量管理审计工作控制准则,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准则,这使得我们国家内部审计工作与世界接轨,实现自我改良逐步赶上世界潮流的好趋势。

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題

1.企业内部审计的机构问题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内部审计,董事会是最合理的组织结构,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是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国家的股份占全部股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董事会确立就有公司法人代表牵头,这样董事会就很难再下设审计委员会,这样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严重缺失,为了改变当前的状态,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提升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比如寻求国家法律法规的力量帮助合理和法科学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比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兄弟单位加强交流,寻求互帮互学,企业内部审计应该与董事会和其它高级管理层保持一定的沟通,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如何设置进行交流研讨,这样就会大大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2.审计工作没有规则可循

实际工作在国有企业内部就没有独立开展,所以就缺乏管理体系,更缺乏质量控制指标体系,那么我们现阶段关于审计的规范体系,主要是倚仗与我们国家企业内部审理法律相关的规范以及道德建设规定,实际上就忽略了质量控制标准,只按照国家的标准而没有企业内部的质量标准,往往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就无章可循,质量也谈不上好与坏之间的区别。

3.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式缺失

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是,审核考核以及审核责任方面管理都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审计考核不能够有效地执行,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在国家统一的制度下进行形式上的考核,从而缺乏实质性的结果,制度建设比较落后,有些制度完全没有按照规定去执行,那么一些制度就属于空虚存在没有实质作用,再者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需要有企业建立督导组织部门,多组织部门也没有明确的隶属分支,实际工作进行事后的复查,工作没有在过程当中形成监督督导的作用,最后关于职责出现问题不到位,审计工作发现职责问题的时候,往往对于职责主体没有明确地追究方法,追究问题方式也无法实施,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责任制度管理。

4.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法还不够先进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方法主要是对企业财务部门统计以及监督工作,但是对于风险防范理念还比较落后,整个审计工作缺少的就是风险控制,在互联网时代风险信息管理是一个企业至关重要的,那么审计工作必须在风险控制模式上运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不能够完全凭借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必须有合理合法而且合乎信息化时代的统计工作技术,结合统计工作技术运用,必须要提高新的技术手段,实现新时代下审计工作的,多结合互联网时代技术,互联网时代审计工作必须得到广泛的应用。

5.企业审计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现代化市场经济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进入到管理信息化系统时代,但是当前内部审计还是相对落后,由于其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当中的位置还不够突出,所以说运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还是有点牵强,所以说要将原始的财务审计,改变纸质图表传统核算方式,必须通过互联网新的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加强,通过新的管理系统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以及一些企业组织控制环节进行监督,起到新时代下审计的重大作用。

三、如何改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

1.内部审计变成独立部门

传统的企业内部组织使得审计在形式上没有得到独立,我们现在希望国有企业能够达到形式上的审计独立,因为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审计,还有社会审计,我们可以成立新的监事会领导班子,专门管理审计部门,单独班子管理审计部门有利于独立审计工作也能够改变,协助领导班子改变目前的独立审计工作的不利局面。

应使得审计工作在理念上的独立,企业内部职工在工作理念上往往要服从国有企业组织的领导,往往,为个人的偏执或者失误会使的在实际工作当中道德失位,那么对工作当中的原有的预判以及监督就会失去正确的道路。所以在审计工作当中,因为审计工作涉及到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安危,说审计工作不能够受到个别人意识的影响,对审计工作的结果必须要准确真实汇报,保持审计自身的客观性。

审计工作要有法可依,我们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我们一直要在实际工作中正式明确它在工作当中的重要地位,國家法定的规章制度要健全建立,公司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最终实现财务准确财务收支情况真实合法,提高这种法律法规的认识,内部审计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经济效益监督才会行之有效。

2.改善审计工作必须改善员工素质

要想根本上改善原有的审计质量,必须改善审计的意识,意识这个词主要是有人去执行,那么在审计过程当中,关于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的高,而且要严格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每年的内容方案以及目标都是由审计人员指定的,审计人员在工作当中是有章可循的,它必须按照审计的准则完成各项审计工作,最终形成报告完成工作要求能够使企业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有效的进行,所以在审计过程当中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必须要加强的。

3.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

如何提高技术水平就应该与时代的互联网信息相结合,要想改进企业管理水平必须要对工作当中面临的问题及时处理,那么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相对透明,工作进展也会非常的迅速,审计工作也要跟上这种形式,在工作中加强效率提高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审计工作是一个严肃认真而且必须行之有效的一个工作,企业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造成损失,通过互联网时代信息保障信息安全的辅助,同时财会账目审计报告都通过互联网数据进行保存,同时保证安全那么将这些数据进行汇总使用,通过互联网相关的审计管理软件,最终实现信息化全面的参与审计的工作。

在国民经济走向市场化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完全根据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运作特点,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求生存求发展,所建立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也要完善,国民经济走向市场化,我国企业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大势所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现代化审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黄秋菊.浅析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

[2]周立峰.对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思考.改革与开放,2011-03.

[3]唐可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实施框架与功效分析.宁波大学,2014-01.

作者:郭彦君 杜丹

第二篇:整合审计资源 提高审计效率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着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自身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开展对现有市计资源的科学整合。《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則》中,将“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三项基础工作之一。本文就安康市审计机关在审计力量资源、审计信息资源和市计技术资源等三个方面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审计力量资源情况

1、安康市审计力最资源现状

截至2006年底,全市市县审计机关共有人员编制223人,领导职数37名,止2006年底共有在职干部职工226人,其中局领导36人,工勤人员19人。按文化程度分:大学本科文化59人,大专文化98人,高中(中专)69人。大专以上文化的占总人数的69%;按所学专业分:财经会计专业毕业的44人,占总人数的19%,其中进修厂审计专业的12人;按所取得技术资格分:具有高级市计师资格9人,审计师114人,助理审计师42人。

2、市计力量资源与审计对象资源的配置情况

审计对象资源,主要是市县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企业、省市县属国有企业、利用外资项目及重点建设项目审计等近于户。范围涉及各个不同领域和执行不同会计制度的行政、企事业单位。樅据市计对象资源和全市市计人员现状,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尤为突出。为应付每年300个左右的审计项目任务,且每年审计的侧重点不同,市县审计机关只能采取既分工又协作的办法,人员虽固定到科股,但审计项目并未严格按科股职能划分,而是按照市计项门任务的时间要求,统一调配力量,采取“滚动”审计方式,确保年度审计项目特别是中省统一组织的行业和专项审计任务的按期完成。重大审计项目还打破科股界线,协同作战,局领导除坐阵指挥、观场指导外,重大审计项目还亲自挂帅,直接参与审计。从总体上看,目前这种工作模式是比较能够适应该市审计工作需要的,基本能调动全体审计人员的卜作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按时完成了上级审计机关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任务,也有利,于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现有整体审计力量满足不了对审计对象进行监督的需要,全市审计机关观有226名在职干部,除领导和行政管理、后勤人员外,一线搞审计工作的只有160人左右,要负责对全市近千个审计对象的市计监督,审计人员一年到头只忙于完成任务,没有时间学习业务;二是由于目前审计力量资源不受审计机关所左右,人员结构、知识结构等不由审计机关决定,审计力量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受到一定影响;三是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单一,全市226名市计干部中,绝大多数都是党校函授学历,获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49人,其中财会专业33人、审计专业14人、计算机专业2人;四是限于审计力量不足,绝大多数县区局在审计工作中采取打破股室界线,协同作战的工作模式,专业分工不明确,不利于专业领域审计业务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不利于揭露和查处深层次的问题。五是审计经费严重短缺,我市大多数县局除人头工资外,审计业务经费年人均仅千元左右,这点经费,连维持机关正常运转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手段更新。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1)上级审计机关,特别是审计署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审计力量资源配置管理规定,对进入审计机关的干部要有一定的资格条件限制,改变目前这种适宜审计工作的人进不来,不适宜审计工作的人硬要进来的局面。

(2)针对审计机关人员编制紧缺,地方政府也无法特殊关照的实际情况,建议审计署与人事部门协商,能够给基层市计机关争取一些专项事业编制。帮助基层审计机关解决审计力量问题。

(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审计署应拿出一定的资金委托大专院校免费为西部,特别是贫困地区有志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定向培训;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基层审计人员的专项业务培训,必要时可进行观场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二、审计信息资源情况

1、全市审计信息(成果)的形成和利用情况

近年来,安康市非常重视审计信息(成果)的形成和利用,2002年以来共完成审计项目1596个,发出审计意见书1522份,提出各种审计建议7600余条,多数建议被采纳。同时,在审计的基础上,对审计中的重点问题、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在经济生活中带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开展审计调查和综合分析,为政府宏观决策和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审计信息(报告)。2002年以来,全市分别对乡镇财政管理、地方税务机关的手续费提退、政府外债、财税部门组织财政收入及退耕还林还草资金、住房资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救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普教经费、重点建设项目等进行审计调查和综合分析,共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交审计综合分析报告和送阅件及信息552篇,其中被省以上采用信息103篇,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安康市在审计信息的形成和利用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是坚持正确的信息导向,审计信息的形成和利用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政府宏观决策报务、为保持社会稳定服务。二是将审计信息(成果)的形成和利用与审计项目一起作为目标任务来落实和考核。三是适当给以奖励,市、县局专门制定了《审计信息管理办法》,对于被中、省、市不同层次采用的信息规定了不同的奖励标准,除年终考核在目标责任制中适当加分外,还直接发给信息提供者一定的奖金,以调动审计干部的积极性,鼓励多出信息。四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审计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提升审计信息(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人员少,审计任务重,审计人员一年到头要忙于完成项目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对审计情况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提炼,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其次是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文字功底、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部分信息质量不高。再次是受审计机关的体制及其他因素的制约,有些信息还不能同时完全地反映给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信息资源应有的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一是安排年度审计任务时不要太满,留有一定余地,多给审计人员留点时间,鼓励他们搞一些调查研究和分析;二是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目前仅靠简讯、报刊杂志是很不够的,应通过网络联系、走出去参观学习等方式学习一些其他兄弟单位好的做法。

三、整合审计技术方法资源情况

审计技术方法资源,是指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形式和技术手段。

1、组织管理形式。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形式主要是实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和审计组长负责制,一方面根据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项目计划和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审计事项起草全年审计项目计划,报经政府批转后组织实施,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市、县审计机关年初积极与组织部部门协商,待确定审计对象后纳入全年审计项目计划,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避免因临时交办造成审计机关盲目被动,仓促上阵。另一方面是市、县审计机关根据政府批转的审计项目计划,由各业务科室对口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和政府对各项目的时限和质量要求选好审计组长,由审计组长具体组织实施审计工作。近年来,基层审计机关由于人员少,任务重,为了抢时间,赶进度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滚动穿插审计,即前一个项目审计实施完成后,审计组长起草审计报告,而其他审、计人员参与另一个审计组实施第二个审计项目。二是对同城一些相对小的审计项目,实行报送审计,这样避免了人员安排上的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整个审计机关的组织管理形式来看,行业审计、交叉审计比较好,效果很明显。

2、技术手段。目前全市审计机关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技术进行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市、县审计机关虽然已配备了100余台电脑,市局及6个县局初步建成了局域网,但基本上只是撰写审计报告、编写部分审计工作底稿、利用电子表格汇集一些审计数据资料、统计审计成果等,真正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目前还达不到,也缺乏相应的审计软件,就是有了少数专用软件,也因价格太高,基层审计机关限于经费紧缺而无力购买。因此,建议上级审计机关加快“金审”工程的实施,加速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开发、利用和人员培训工作,同时,审计署能拿出一些专项资金,帮助西部贫困地区基层审计机关改善计算机硬软件设施,使之能够尽快实现审计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以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

作者:黄梅菊

第三篇:谈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途径

摘 要:实践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审计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以及审计技术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结合高校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现实需求,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包括:应重点加强高校审计工作外部激励机制,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探索高校内部交叉审计业务模式,建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途径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达5 930亿元,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再创新高。但是,通过审计工作发现,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总体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特别是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高校将科研投入用于非科研性支出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建设和运行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深入分析高校内部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高校内部审计效率提升的路径,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内部审计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的重要措施,对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通过内部审计规范学校经济管理,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提高资源绩效。

近年来,通过审计工作发现高等院校在财政性经费的使用以及国有资产的受托经营等方面不乏违规情况。例如,教育部2014年审计工作发现,高等院校普遍存在违规使用经费、违规招标、财务科目不规范、占用下属单位车辆、出访团数目超标、违规持股、违规出租房产获利、超额发工资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降低了财政性科研经费的使用以及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高校院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建设,对高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益的要求;其次,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是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建设,是提高我国科研绩效产出水平,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需求分析

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角度的概念,泛指在资源投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产出水平的高低,或者在产出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资源投入的强度。通常,在资源投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产出水平越高,或者在产出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资源投入越少,表明经济活动的效率越高。因此,审计效率可以理解为高校审计工作资源投入与审计业务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方面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工作,也表现为能够全面发现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践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审计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以及审计技术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1.高校审计重视程度。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关键因素,只有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保证在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避免高校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学院等被审计单位抵触和排斥的心理,积极配合审计单位的工作安排。否则,高校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学院或者可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对内部审计出现抵触心态。

2.审计人员政治素质。高校审计工作是一项对政治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成为高校绩效评价的基础。因此,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甚至是威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能够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之见的利益关系,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公正、诚信进行审计工作和審计结论的出具。

3.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运作突破了传统的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式,特别是随着校办公司等市场化运作主体的发展,审计人员既要具备事业单位会计知识,也应具有公司制单位会计知识。同时,国家的各种财税政策层出不穷,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高校审计业务需求。

4.审计单位协同配合。高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需要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例如在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完备的投资决策文件以及招投标管理文件,又如在科研经费支出审计业务中,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科研经费支出的相关票据。只有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工作需求及时提报相关审计基础资料,才能有效保障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5.审计技术信息化程度。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信息化技术 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既能极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也能实现从事后审计到全过程审计的转变,审计工作也需要适应网络化和信息化条件的审计工作新常态。因此,高校在推动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审计软件等信息化审计工具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育工作。

三、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途径

结合高校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现实需求,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应重点加强高校审计工作外部激励机制,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探索高校内部交叉审计业务模式,建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1.加强高校审计工作外部激励机制。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内部审计效率的关键因素,只有形成重视审计工作的校园文化,才能形成内部审计过程的合力。因此,可以通过外部激励机制的设计提高高校领导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例如,可以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结论作为高校领导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又如,可以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结论作为高校配置财政资源的依据等形式强化高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2.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管理。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是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通过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调动被审计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例如,建立由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又如,将内部审计配合程度作为各单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等方式都是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管理的有效途径。

3.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高校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和审计知识快速更新的特定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层次的需求。因此,急需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首先,应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层面保障审计工作的方向性;其次,建立高校审计人员经常性业务培训机制,在培训工作中,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训并重的模式,广泛吸引高等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到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中。

4.探索高校內部交叉审计业务模式。由于高校内部审计的实施主体和被审计单位同属同一系统,这种审计模式有可能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共谋行为。因此,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可以建立内部的交叉审计模式,从审计过程中打破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属于同一单位的情况,从而相对提高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审计结论的客观性。

5.建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审计过程的信息化程度成为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各高校应着力打造网络化和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新机制。首先,加强审计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其次,在审计信息化的新常态下打造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的功能转变;最后,实现审计信息化机制建设,人才保障是关键,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审计人才的培育工作。

四、结语

通过审计工作发现,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总体使用效率有待提高,特别是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高校将科研投入用于非科研性支出的情况较为普遍。在此背景下,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建设和运行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实践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主要受高校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审计单位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以及审计技术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结合高校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现实需求,高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应重点加强高校审计工作外部激励机制,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的组织和领导,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探索高校内部交叉审计业务模式,建立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大连医科大学课题组,李学岚.制约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状况的

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1,(6):40-44.

[2] 东北师范大学审计处.管理审计思想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实践——以东北师范大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转型为例[J].中国

内部审计,2013,(3):70-73.

[3] 杜莹,贾淼,阎银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环境与后续教育现状思考——基于中、高级职称审计人员的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5,

(10):92-94.

[责任编辑 刘兆峰]

作者:郭磊

上一篇:劳动教养制度论文下一篇:中专会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