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速算课题论文

2024-05-05

小学计算速算课题论文(精选8篇)

篇1:小学计算速算课题论文

小学计算,速算方面的课题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课,;2.研究的主要内容;A.基础性训练;B.针对性训练;(1)能够很好的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意义,结合;(2)对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能用通分的方法找出;(3)小数的加减法熟练掌握;;(4)能熟练化解比;;C.记忆性训练;1

小学计算,速算方面的课题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课,因为这些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学习,因此测试这些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特别是他们真正懂得的数学水平,来观察他们是否已准备好学习中学数学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在这学期数学拟定了“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教学研究”这一研究课题下进行这样的研究。

2.研究的主要内容 A.基础性训练 B.针对性训练

(1)能够很好的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加、减意义,结合题目合理的创造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2)对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能用通分的方法找出公分母来得出答案;(3)小数的加减法熟练掌握;(4)能熟练化解比; C.记忆性训练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 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D.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 2000/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 1001.5,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方法略)。

3.掌握一些特例。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 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 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 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 2,结果就是 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二)主要理论依据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借鉴国内外原有的研究成果,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实施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研究性的去学习,具备自我调节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能,使人人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知识结构的完善,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自己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为课题研究打好扎实稳固的根基。

二是观念的更新。保证课题研究达到较高的层次。具体做法为: 1.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2.请组长进行课题研究指导。3.积极上网学习,了解教改动态。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启迪了自己的思维,开阔了视野,促进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进行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课题分解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

三、教学的准备工作及内容安排:

1.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量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写错运算符号。因此 ,做题前,要求学生做题时养成一审:审清题目;二看;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和运算顺序。杜绝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三算 :认真计算。四查:强调学生计算完一步要及时检查验算是否正确 ,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不是只叫学生细心,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细心的方法。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写竖式也要条理清楚 ,数位要对齐。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 ,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 ,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 ,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 ,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

2.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 ,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首先 ,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 ,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 ,不断提高口算能力。其次,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 ,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 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 ,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求较小的两个数的(或三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 ,一些计量单位的进率,1—9各数乘以π(3.14)的值。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长此以往枯燥的练习也不是办法 ,适当地开展一些趣味性的、竞争性的、有奖励措施的训练形式也非常必要。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的特点,有意设计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如,开展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 ,像心算、速算、开火车、夺红旗、爬阶梯、集体赛、个别

赛等比赛形式 ,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 ,还增强了学生们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陶冶了情操。

3.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 ,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 ,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在计算49×487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4.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4.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4.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 ,则积一定是 3位小数,末位4×8=32, 则积的末尾一定是 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4.鼓励简算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来提高学生的效率 ,而简便运算的教学恰恰能在这方面体现它的优势。如在三年级的乘法中学生在笔算完42×25后,我特意的提了一句 ,用哪位同学可以口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学生这时至少说出了三种以上的口算方法。如 :有先算 40 ×25再加上2×25等于1050的,也有先算6×25再乘7等于1050,还有的先算2×25再乘21等于1050的。三年级我们还不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在计算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但他们通过算理朦胧的知道了可以这样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就行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生有了“数感” ,对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要大力的进行表扬。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看到学生算对了一题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技能 , 更有了计算的技巧。而且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

5.重视笔算练习的设计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有趣味性。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 ,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 ,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要有针对性。平常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 ,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 ,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 ,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 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3.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 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

篇2:小学计算速算课题论文

一、加大减差法

1.口诀

前面加数加上后面加数的整数,减去后面加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和。

2.例题

1376+98=1474 计算方法:1376+100-2

3586+898=4484 计算方法:3586+1000-102

5768+9897=15665 计算方法:5768+10000-103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和

1.口诀

一个数的十位数加上它的个位数乘以11等于和

2.例题

47+74=121 计算方法:(4+7)x 11=121

68+86=154 计算方法:(6+8)x 11=154

58+85=143 计算方法:(5+8)x 11=143

减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减大加差法

1.例题

321-98=223

计算方法:减100,加2

8135-878=7257

计算方法:减1000,加122

91321-8987= 82334

计算方法:减10000,加1013

2.总结

被减数减去减数的整数,再加上减数与整数的差,等于差。

二、求只是数字位置颠倒两个两位数的差

1.例题

74-47=27

计算方法:(7-4)x9=27

83-38=45

计算方法:(8-3)x9=45

92-29=63

计算方法:(9-2)x9=63

2.总结

被减数的十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等于差。

三、求只是首尾换位,中间数相同的两个三位数的差

1.例题

936-639=297

计算方法:(9-6)x9=27

注意!27中间必须加9, 即为差297

723-327=396

计算方法:(7-3)x9=36

注意!36中间必须加9, 即为差396

873-378=495

计算方法:(8-3)x9=45

注意!45中间必须加9, 即为差495

2.总结

被减数的百位数减去它的个位数乘以9,(差的中间必须写9)等于差。

四、求互补两个数的差

1.例题

73-27=46

计算方法:(73-50)x2=46

613-387=226

计算方法:(613-500)x2=226

8112-1888=6224

计算方法:(8112-5000)x2=6224

2.总结

两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乘以2;三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0乘以2;四位互补的数相减,被减数减5000乘以2;以此类推......

乘法的神奇速算法

一、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互补的两位数乘法

1.口诀

十位加一乘十位,个位相乘写后边(未满10补零)。

2.例题

67x 63= 4221

计算方法:(6+1)x6=42

7x3=21写在42的后面,即为乘积4221

38x32=1216

计算方法:(3+1)x3=12

8x2=16写在12的后面,即为乘积1216

76x74=5624

计算方法: (7+1)x7=56

6x4=24写在56的后面,即为乘积5624

81 x89=7209

计算方法:(8+1)x8=72

1x9=09写在72的后面,(未满10补零)即为乘积7209

二、十位数互补,个位数相同的两位数乘法

1.口诀

十位相乘加个位,个位相乘写后边(未满10补零)。

2.例题

76x 36=2736

计算方法:7x3+6=27

6x6= 36写在27的后面,即乘积2736

68x 48=3264

计算方法:6x4+8=32

8x8=64写在32的后面,即为乘积3264

同理,56的平方是5x5+6+6x6=3136

57的平方是5x5+7+7x7=3249

三、一个数的十位和个位互补,另一个数相同的乘法运算

1.例题

37x66=2442

计算方法:(3+1)x6=24

7x6=42写在24的后面,即乘积2442

44x28=1232

计算方法:(2+1)x4=12

4x8=32写在12的后面,即乘积1232

2.总结

互补数十位加个1,和另一个十位乘得积,后写两个个位积,即为所求最终积。

四、十几与十几相乘的运算

1.例题

13x12=156

计算方法:(13+2)x10=150

3x2=6 150+6=156

15x17=255

计算方法:(15+7)x10=220

5x7=35 220+35=255

2.口诀

一数加上另数尾,乘10再加尾数积。

五、个位数都是1的乘法运算

1.例题

31x21=651

计算方法:3x2=6 2+3=5 1x1=1

51 x71=3621

计算方法:5x7=35 +1 =36

5+7=12(写2进1) 1x1=1

61 x81=4941

计算方法:6x8=48+1=49

6+8=14(写4进1) 1x1=1

2.口诀

末位皆一者,首位之积接着首位之和(满十进位),尾数之积后面接。

六、一百零几乘一百零几

1.例题

101X102=10302

计算方法:101+2=103

1X2=02 两数相接即为乘积10302

103 X104=10712

计算方法:103+4=107

3X4=12

两数相接即为乘积10712

同理:求101、102、103......109的平方,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如107的平方=107+7=114, 7x7=49,两数相接11449即为107的平方

2.口诀

一数加上另数尾,尾数之积后面接(未满10的,前面补零)。

除法的神奇速算法

除法的目的是求商,但从被除数中突然看不出含有多少商时,可用试商,估商的办法,看被乘数最高几位数含有几个除数(即含商几倍),就由本位加补数几次,其得数就是商。

一、小数组

凡是被除数含有除数1、2、3倍时、其方法为:

被除数含商 1倍:由本位加补数一次。

被除数含商 2倍:由本位加补数二次。

被除数含商 3倍:由本位加补数三次。

1.例题

7995÷65=123,(65的补数是35)

2.算序

①被除数前两位79中含除数65一倍,加补数一次(35),得1-1495(破折号前为商,破折号后为被除数,下同);

②被乘数149中含除数二倍,加补数二次(35×2=70)得12-195;

③被除数195含除数三倍,加补数三次(35×3=105)得123(商)。

二、中数组

凡是被除数含有除数4、5、6倍时、其方法为:

被除数含商4倍:前位加补数一半,本位减补数一次。

被除数含商 5倍:前位加补数一半,本位不动。

被除数含商6倍:前位加补数一半,本位加补数一次。

1.例题

35568÷78=456(78的补数是22)

2.算序

355中含有除数4倍,所以前位加11,本位减22,得4-4368;

436中含除数5倍,前位加11,本位不动,得45-468;

468中含除数6倍,前位加11,本位加22,得456(商)。

三、大数组

凡是被除数含有除数7、8、9倍时、其方法为:

被除数含商9倍:前位加补数一次,本位减补数一次。

被除数含商 8倍:前位加补数一次,本位减补数二次。

被除数含商7倍:前位加补数一次,本位减补数三次。

1.例题

884352÷896=987(896的补数是104)

2.算序

①8843中含除数9倍,前位加104,本位减104,得9-77952;

②7795中含除数8倍前位加104,本位减208,得98-6272;

③6272含除数7倍,前位加补数一次104,本位减补数三次(104×3=312(得986(商))。

速算技巧

首先,要保证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课,抓住重难点,牢记要求掌握的计算公式,定理,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课后也要及时做题,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其次,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养成审题仔细,计算准确,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再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这样的孩子,智商很高,一学就会,但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不是抄错数,就是不准确,有时甚至答非所问,结果数学考试成绩往往不理想。

要想提高数学成绩,多做题是必须的,但也不要搞题海战术,那样效果不好,也容易让孩子对数学失去兴趣。要有选择性地做题,给孩子买二三本权威的练习册,孩子已经会的题就不要重复做了,选择孩子解决有困难的题做,多做没做过的题型,这样孩子就能达到熟能生巧了。

篇3:探讨高中计算机课题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课堂主旋律

高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很浓, 但他们兴趣大多局限于上网和游戏。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上网和游戏引导到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提高应用能力和培养信息素养是高一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师在利用电脑知识活跃课堂的同时, 可以让学生作探讨性训练。经了解, 高中学生对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较感兴趣, 虽然已经有一点基础, 但没有系统的认识。如何利用这一切口, 引导学生的学习呢?我曾经这样做, 用现实问题模拟。在进行任务设计时, 做到贴近生活实际, 以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作为任务主题, 在学生“有限”的认知基础上, 适时点拨, 从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掌握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将实际的问题进行抽象, 可以先将解决问题的思路用自然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然后借助流程图来描述自然语言中的判断、跳转等操作。下面的工作是:如何将程序的算法流程图转化为实际的Pascal程序。以后我们的数据库程序设计课, 就重点以我校的学生管理为例, 教会大家如何解决这种大量数据的管理问题。通过实例可以说明学生兴趣引发的潜能是巨大的,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高中的应用软件学习内容涉及概念比较多, 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例题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 平时对概念多作形象的比喻和解释, 这样一来, 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学生可以脱离枯燥的概念, 在老师形象的比喻中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

二、渗透情感教学, 挖掘非智力因素

高中的学生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巨大压力, 相比于同龄青少年会有一定的逆反情绪, 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束缚感, 他们更渴望主动, 更渴望自我展示。在课堂上常有着“示威”“暗斗”“唱反调”, 甚至随心所欲的表现, 他们的心理目的往往是要引起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关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工作实际, 设计出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问题情景, “引而不发”, 启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来缩短同教材的距离。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 正面诱导, 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 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 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 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确立不同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

从教学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程度和条件等, 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 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 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计算机课的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 所以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通过实践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 突破重点难点。譬如, 分层教学, 注重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在备课时, 尽量使自己的课每一个学生都感兴趣, 都能学到东西。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 以达到不同的分层目标, 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来提高自己, 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认为根本的是要学生养成分工协作, 集体评价作品的习惯, 培养自我动手能力, 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教师还应引申出许多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到一定目标, 从而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四、埋下伏笔,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学生们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文件管理的知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使用过计算机, 已经从实际中用过文件管理的功能, 基于此,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 引用他们感兴趣的示例, 可以减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境下, 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深入的了解学生, 更多地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形成学习动机。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当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我们应结合计算机课堂的特点,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努力探索适合教学的模式。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作为计算机课程教师, 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上作出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尝试, 才能最终实现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迈进。

摘要:根据计算机的课程特点, 可以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课堂教学就变得不同了。而计算机课已是高中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其重大意义。

关键词:潜能,非智力因素,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宋海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J].才智, 2009 (7) .

篇4:浅谈小学数学速算与巧算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速算 巧算 方法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52

速算是指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乘除运算,这种运算方法称为速算法,也叫心算法。巧算是指包括乘法、除法的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加法交换、结合等在内的一种算术方法。事实上,不论是巧算还是速算,归根结底乃是一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巧算与速算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帮助。

一、小学数学中速算和巧算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小学数学中的速算和巧算,关键是掌握基本的数学公式和数学原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反复记忆训练,从而开发大脑无穷的速算和巧算潜能。运算定律是速算和巧算的支架,是速算和巧算的理论依据,定律要突出规律、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抓住运算定律的特点,只有突出规律、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抓住运算定律的特点,学生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得到培养。以下几种速算和巧算方法是小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方法:

(一)凑整先算法

加法、减法的简便计算中,基本思路是“凑整”,根据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其中若有能够凑整的,可以变更算式,使能凑整的数结成一对好朋友,进行凑整计算,能使计算简便。例:298+304+196+502,本题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计算简便,因此原式=(298+502)+(304+196)=800+500=1300。

(二)符号搬家法

在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同级运算中,可以根据运算的需要以及题目的特点,交换数字的位置,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特别提醒的是:交换数字的位置,要注意运算符号也随之换位置。例:464-545+836-455,观察例题我们会发现,如果按照惯例应该从左往右计算,464减545根本就不够减,在小学阶段,学生没办法做,所以要想做这道题,学生必须先观察数字特点,进行简便计算,按照符号搬家法,原式=464+836-545-455=1300-(545+455)=300。

(三)拆数凑整法

根据运算定律和数字特点,常常灵活地把算式中的数拆分,重新组合,分别凑成整十、整百、整千。例:998+1413+9989,给998添上2能凑成1000,给9989添上11凑成10000,所以就把1413分成1400、2与11三个数的和,按照拆数凑整法,原式=(998+2)+1400+(11+9989)=1000+1400+10000=12400。

(四)找基准数法

许多数相加,如果这些数都接近某一个数,可以把这个数确定为一个基准数,将其他的数与这个数比较,在基准数的倍数上加上多余的部分,减去不足的,这样可以使计算显得十分简便。例: 8.1+8.2+8.3+7.9+7.8+7.7,例题中6个加数都在8的附近,可用8作为基准数,先求出6个8的和,再加上比8大的数中少加的那部分,减去比8小的数中多加的那部分,如果按照该方法,那么原式=8×6+0.1+0.2+0.3-0.1-0.2-0.3=48+0=48。

(五)等值变化法

等值变化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做加法时候,常常利用这样的恒等变形: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就要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才不变。而减法中,是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才不变。例:1234-798,把798看作800,减去800后,再在所得差里加上多减去的2,按照此方法,原式=1234-800+2=436。

(六)去括号法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则去括号时,括号里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则去括号时,括号里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例:(4.8×7.5×8.1)÷(2.4×2.5×2.7)首先根据“去括号原则”把括号去掉,然后根据“在同级运算中每个数可带着它前边的符号‘搬家’”进行简算,那么,原式=4.8×7.5×8.1÷2.4÷2.5÷2.7=(4.8÷2.4)×(7.5÷2.5)×(8.1÷2.7)=2×3×3=18。

(七)提取公因数法

乘法分配率的反应用,出错率比较高,一般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直接提取。例:3.65×23+3.65×77,这道题比较简单,利用乘法分配律的反向应用,直接提取公因数3.65,那么,原式=3.65×(23+77)=3.65×100=365。第二,省略×1的题目。例:6.3×101-6.3,把算式补充完整,6.3×101-6.3×1,学生就很容易看出两个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因数6.3,原式=6.3×(101-1)=6.3×100=630。

以上这些方法是小学数学速算和巧算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事实上,速算和巧算的技能和方法千變万化,变化的依据就是数学公式和数学定律,扎实掌握数学原理,方可在速算和巧算中自如运用。

二、掌握速算和巧算的数学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基本上都会运用到数学,掌握数字规律,训练逻辑思维就显得十分必要,而速算和巧算就是对数学原理的一种运用,小学生熟练掌握速算和巧算技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熟练掌握速算和巧算技能,是小学生对数学基本原理的熟练应用。学习逻辑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离不开基本数学原理的掌握,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原理知识,灵活自如的速算和巧算技能就无从谈起。因此,学生掌握了速算和巧算技能,也是对其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原理的检验和再吸收。

篇5:小学计算速算课题论文

概述

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故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简称速算扣除数。

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12)×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方法

综上述公式求得的速算扣除数,可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其准确性,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第2级验证如下:

① 用上述公式计算:

1500×(10%-3%)+0=105

② 用直接计算法计算

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10%=200

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1500×3%)+(500×10%)=95

速算扣除数=200-95=105

例子

如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1500*3%+700*10%=115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但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

如某人工资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2200元,2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2200*10%-105=115元。

这里的105就是速算扣除数,因为2200元中,有1500元多计算了7%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是:20%:555,25%:1005,30%:2755,35%:5505,45%:13505。

说明

速算扣除数是指用快捷方法计算税款时,可以扣除的数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分成不同级距和相应的税率来计算。如扣除3500元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在1500元以内的,按3%税率计算,1500-4500元之间的部分(即3000元),按10%的税率计算。

税额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3500或48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20%。

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20000元(加成征收):应纳税额=每次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稿酬的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元)×20%×(1-3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1-20%)×20%×(1-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800)x20%

(每次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次收入x(1-20%)x20%

7.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月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20%

(每次月收入>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1-20%)×20%

8.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

9.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额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20%

1.速算扣除数是什么-计算公式方法&例子说明及税额计算

2.一般人不知道的个人所得税九种特殊计算方法

3.2017个税计算方法

4.20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5.参加g20峰会有哪些国家?

6.关于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7.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2017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篇6:小学计算速算课题论文

中国革命的成功先例向我们证明凡事要从实际出发。只有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认真剖析直面解决才能走出符合自身成长的康庄大道。对于本次课题的实施要使每位同事明白此点。共同努力提高我校小学生计算能力。具体实施:

一、分析学生做好摸底工作和阶段性跟踪考察。

各教师针对本班学生实际进行归纳总结。对学生进行层级分类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现状。分析不同阶层学生特点。找出影响学生计算的原因。务必在3月初完成各班计算能力摸底工作。并随后每月进行1--2次跟踪考察。

(建议:①、各教师在形成层次分级学生后,可针对学生薄弱知识环节重点训练。②、摸底试题选择尽可能以上学期计算类知识为重点讲究题型适量、多样侧重本级知识点。)

二、丰富教师理论知识。

本次课题的实施是对我组个成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为完成好本次课题工作我们应更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翻阅相关文献资料。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法》。还要利用网络资源大量查阅。

三、教师从实践中总结如何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

教师实践分为①、针对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各教师要精心准备计算备课。备课方向以学生现有程度为主具有本册代表性。要有教学目标、设计意图。从本周开始逐步进行听课观摩。②、组内会根据教师听课内容进行评课。评课分为教师自评、小组讨论各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给予相关建议。③、平课后相关教师及时总结改进并将原始备课再精炼起到磨课效果。④、各教师要将提升学生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中这主要指日常学习中学习习惯养成。如本校每日12时---12时30分进行的自习前30分钟计算练习。要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再如上课中例题讲解过程注重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强调计算的方式方法。

(建议:教师在备课创作中要针对学生特点增强知识识别度和趣味性可利用课件、动漫、游戏、趣味案例等各种手段作为丰富计算课程的助力。)

四、总结回顾。

教师间进行听评课活动后再加上常态课教学一定会有很多感受,请随时做好记录哪怕是一句话也是一种经验积累。将这些感悟多与同志交流定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提升。

五、预期成果名称及负责人。

1、《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分析 孟涛负责高段分析 张洁负责低段分析

2、计算能力教学模式研究

3、关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师访谈 徐红负责总结

4、《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各成员

篇7:小学加法速算方法

二、十位相同,个位数字和不为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速算方法。

用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由十位上的数字组成的整十数,再加上个位上两个数的积。例如:53×54=(53+4)×50+3×4=57×50+12=2850+12=2862

三、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十位上的数字和为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速算方法,十位相乘加个位,末尾添上个位积。(个位积不足两位,积前添0补足两位),例如:24×84 十位相乘加个位:2×8+4=20,个位积是:4×4=16,故24×84=。练习:35×75 17×97 48×68 小学数学加减法速算技巧

四、各位数字和为10的两位数,与各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相乘的速算方法。

数字和为10的两位数的十位加1乘以各位相同的两位数的十位的积的末尾添上两个个位数的积。(个位积不足两位添0补足两位)如:46×33 数字和为10的两位数的十位加1乘以各位相同的两位数的十位的积:(4+1)×3=15,个位数字的积为:3×6=18,故46×33=1518

五:个位上的数和为10,十位上的数相差1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速算方法。大数十位上的数乘10后的平方减去大数个位数的平方。如:46×34=(4×10)×(4×10)-6×6=1600-36=1564。

1.十几乘十几: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例:12×14=?解: 1×1=1 2+4=6 2×4=8 12×14=168,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例:23×27=?小学数学加减法速算技巧

解:2+1=3 2×3=6 3×7=21 23×27=621,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3.第一个乘数互补,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例:37×44=?解:3+1=4 4×4=16 7×4=28 37×44=1628

注:个位相乘,不够两位数要用0占位。

4.几十一乘几十一: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例:21×41=?解:2×4=8小学数学加减法速算技巧

2+4=6 1×1=1 21×41=861

5.11乘任意数: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例:11×23125=?解:2+3=5

3+1=4 1+2=3 2+5=7 2和5分别在首尾 11×23125=254375 注:和满十要进一。

篇8:小学计算速算课题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不论从基本的、长远的生活生产的需要,还是从学生成长期的学习需求来看,计算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计算学习是发展思维的有效载体。计算学习分习得知识和应用知识两大部分,小学数学形成运算概念和运算规则,一般从若干具体对象里提取本质的数学内容,这就开展了感知、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应用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选用相应的运算与方法,这就经历了判断、推理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系统的计算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计算学习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一道稍复杂的计算,所包含的单项口算少则几道、多则几十道,还经常进位或退位,这就要求学生准确感知运算符号与数字信息,高度集中注意并且合理分配、适时转移,保持思考畅通、连贯、灵活,维持稳定的速度。

二、小学计算教学改革的历程回顾与启示1963年大纲开始要求将口算和笔算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之前这两者是截然分开的,先口算,再笔算。

1978年以来有了“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能力要求,在以“又快又准”来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重要指标:合理性与灵活性。

1992年起,大纲采用了“让学生具有„„计算的能力”的叙述方式,从“能够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到“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世纪初,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重新定位,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为此,苏教版教材计算教学内容以认数和计算为主线而设计,加强数感、运算意义的理解,选择适当的运算策略与工具;重视口算与估算的教学;淡化繁杂的计算、降低笔算的要求,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效融合。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过程与方法

1、研究内容

①苏教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资源开发的研究。

创设情境,不只是为了将知识“粘贴”进去,更重要的要使知识能镶嵌到情境中,与情境内在的融为一体,情境的内容应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唤起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自主迁移。②注重过程,重视互动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从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中吸纳别人的经验,把他人的思维精华纳入到自己的认知领域,以提高和发展自己。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

③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教材将部分口算教学安排在笔算教学的前面,或与笔算教学穿插安排,加强口算教学,为笔算和简算教学奠定基础,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计算能力的形成,甚至影响数学能力的发展。重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中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形成估算意识。

④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效融合的研究。

新课程把生活实践和应用意识渗透在计算教学当中,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需要计算的问题,体会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

2、研究过程

①准备阶段(2006.6—2006.10):

申报立项、制定实施方案、梳理苏教版小学计算教学内容。

②实施阶段(2006.11—2008.10):

立足课堂,开展专题研究;专家引领,促进课题研究有效深入。

⑧总结阶段(2008.11—2009.4):

收集资料、学生计算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撰定结题报告。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制定具体对策,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优化教学课堂教学,构建教学模式。

经验总结法。组织和鼓励教师不断发展,及时总结,整理对苏教版国标小学数学数运算的教学目标,提炼对数运算教学的新的认识;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四、研究成果

1、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计算教学目标的整体认识

数运算教学的总目标:学生要知道各种运算的意义、基本法则及各种运算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并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估算方法对计算结果的范围进行准确判断;能有序地排列算式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基本的数学敏感;使学生在计算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一阶段:(小学一、二年级)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判断和选择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具体情境作出判断与选择。

内容链接:

一上:10以内加法和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二上:表内乘、除法。

二下: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二阶段:(小学三、四年级)培养目标:以笔算结构为主,将口算、估算和简算整合其中。养成学生判断和选择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数学敏感。

内容链接:

三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下: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四上: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两步为主的四则混合运算;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四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含三个运算符号)混合运算;乘法分配律。

第三阶段:(小学五、六年级)培养目标:使学生形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确立整体把握数学问题的意识;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供更多的判断与选择及主动迁移的机会与可能;在类比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差异性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数范围的意识;在学生自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计算结果可能范围的猜测和估计,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和整体把握数学问题的意识。

内容链接:

五上: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除法。

五下:分数加、减法。

六上: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六下:百分数的四则计算。

2、形成了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计算教学实施新的认识

思考之一:口算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口算与笔算之间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四则运算内在规律决定的必然结果。多位数笔算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几道乃至几十道基本口算题。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

口算作为一种独立的思维训练方式,不仅为个性化、多样化地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而且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口算78-25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地运用了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等概念。

思考之二:估算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估算与口算、笔算、计算器计算是不同形式与方法的计算,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组成运算能力。

估算依靠口算,把比较复杂的计算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的计算,通过口算得到原来计算的结果大致是多少。

估算促进口算。一年级(下册)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时候,教材编排了“先说出48+3、6+52„„37—

9、78—5„„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这样的练习,估计得数是几十多,能引导学生注意加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减法的退位与不退位。

估算推动口算的算法优化,三年级(上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44+25,学生中会出现三种算法,提示学生应用估算,进行“先估计44+25、44+27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

算”的练习,看个位数相加是否满10,是否需要进位的估算思路,形成先算44+20=64,再算64+5=69的口算方法。

估算对笔算的作用:能突破思维障碍,支持对笔算方法的探索,促进算法的形成;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时,估算能监控笔算的得数。

思考之三:情景的创设和复习铺垫的认识。

良好的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复习铺垫,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矛盾,不要因为创设情景而否定传统而有效的复习。

铺垫,课堂教学中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主要是取决于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

思考之四:寻找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最佳契合点。

《课程标准》指出,避免程序化的叙述算理,学生算理的形成就在具体的情境中实现,要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和熟练程度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形成数量意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的情景中抽象数学模型、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计算教学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理解到抽象算法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依样画葫芦”式的掌握,其迁移范围是非常有限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思考之五:架设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平衡桥梁。

我们在研究中认识到,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是不同个体间的方法的多样化,而不是指每一个体的方法都要多样化,不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同一计算掌握多种算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创新,而不是干篇一律。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刻意引导学生寻求“低思维层次算法”。

如何更有效地处理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这对矛盾,应以学生思维凭借的依据来看,可以分为基于动作的思维、基于形象的思维和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显然这三种思维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规定和主观臆断的过程,应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

思考之六: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有效统一。

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二者不能偏废,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学习计算法则的初期,教师要淡化问题解决的情境,凸显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技巧的习得。待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后,要凸显解决问题的策略,让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3、课题研究中构建了计算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自从2006年课题实验之初,我们就努力尝试构建一种基于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符合农村小学计算教学的课堂模式。两年多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尝试,初步形成了以“唤醒——探究——建模——运用”为形式的一般模式。

第一环节:唤醒

“唤醒”是计算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需要精心设计与有效实施。创设良好的情景是唤醒学生相关生活经验的有效做法,设计典型的练习,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①唤醒已有的生活经验,还原计算原型。

“10以内的加和减”,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计算。教学前,帮助学生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唤醒学生的“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分与合”知识与技能。②唤醒已有的计算技能,迁移计算方法。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不进位加、进位加、连加、加法估算等),安排相应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回顾旧知,唤醒已有的知识结构。

第二环节:探究

当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技能被充分激活之后,自主探究便成为必然。我们可以通过习题改编的形式,从旧知识过渡到新内容,使学生对新内容有似曾相识之感,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心理准备、提供方法支撑;也可以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尝试用计算解决问题。

①探究算理的形成过程。

在引导学生探究算理、领会算理的过程中,要体现生动性和现实性,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突出让学生经历、感受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不断经历、不断反思,自觉修正、内化算理,从而真正理解计算算理。

②探究数学计算的多样算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中提出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一份牛奶一年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可以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探索的成果再引导如何用这些方法理解竖式计算。

③探究新旧知识的发展变化。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学生完全可以借用“100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咸)”的计算方法的计算方法迁移运用到后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运用迁移类推的方式,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第三环节:建模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能出现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作为组织者的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介绍计算过程,理解计算原理;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优化方法,建构计算模型。可以有效运用:生活经验提炼计算模型;比较归纳形成计算模型;迁移类推发展数学模型。

第四环节:运用

建构以后的模型是否真正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需要一个外化过程做检验,这一过程就是运用。计算教学的模型运用环节往往是通过巩固练习实现的。练习设计的典型与否,对模型的巩固、拓展与深化作用不可低估。在“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用环节中,可分4步设计:用“直接竖式或用竖式计算”两类基本练习,巩固建构的模型;运用纠错

练习,细化、优化、内化模型;设计“商店一共运进845个玩具熊,卖出537个。已经卖出的玩具熊单价是16元,共收多少元?”等此类综合练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拓展模型的空间:设计“在口里填数”等挑战性练习,深化对模型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4、课题研究促进师生的提升

学生方面:

2009年4月份,我们随机抽查了各个年级40名学生,对其整数计算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学生规定时间内完成速度,达标率是100%,正确率高达96%。

学生呈现出:计算兴趣较浓、书写习惯认真、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和选择,灵活的运用方法进计算,对计算结果可能范围的猜测和估计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形成一定的数学敏感。

教师方面:

通过研究,教师能够较好地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情境展开计算教学,做到计算教学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在计算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研究,教师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撰写科研论文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先后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北京教育》、《湖南教育》、《山西教育》、《小学数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近30篇,在各级教学论文、案例的评比竞赛中,获奖论文50多篇。三年来,3人次参加了大丰市小学数学展评活动,均获一等奖,其中刘兴元老师于2008年11月份,代表大丰参加了盐城市小学数学教学竞赛,获二等奖。在盐城市第6批、大丰市第5、6批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评比中,有1人获盐城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的称号,有2人获大丰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的称号,有6人获大丰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的称号。

五、研究反思

上一篇:高中英语语法课教学设计下一篇:车险业务交流会通知